魏家地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报告

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魏家地煤矿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报告

生产技术部

二〇一三年一月

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魏家地煤矿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报告

1、矿井及井田概况

1.1、井田位置

魏家地井田位于白银市平川区宝积乡境内,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极为方便,矿区铁路由长征站经过本井田到红会矿区。矿井距兰州市150Km,距白银市80Km。地理坐标:东经104°52′~104°58′,北纬36°40′~36°43′。

井田范围:西以Ⅸ勘探线及F46断层线与大水头和宝积山井田为界。东以ⅩⅨ勘探线为界,南至煤层与F1-2断层相切线,北以F46断层线与煤层相切线为界,走向长7.5km,平均宽2.8km,井田面积21Km3。

1.2 地形地貌

魏家地煤矿所在的宝积山矿区,地处宝积山盆地的东南部。宝积山盆地为一两端高中间低的狭长山间盆地。盆地以西为喀拉玛山,以东为老爷山,均系海拔2000~2200m的中高山。盆地北面由西向东为宝积山-尖山-老爷山,南面为刀楞山和红山,均系海拔1700~1800m以上的中低山。老爷山最高为2023m,刀楞山最高为1751.0m,红山最高为1760.0m。盆地内部其西部、东北部和东南部多为低矮的丘陵,由罗家川至尖山、党家水一带较为开阔,东南端和西北端较高,向中间倾斜,西段宝积山煤矿—大水头煤矿一线最低。高程1712.0~1570.0m,比高142m。两侧山系以构造剥蚀地貌为主,大部分基岩裸露,盆地内部多为剥蚀堆积地貌。丘陵区除盐锅台至党家水一带有少部分基岩出露外,大部分被黄土所覆盖。开阔平缓地带多为第四系洪冲积松散沉积层。

魏家地煤矿矿权范围处于宝积山盆地东南部,其东北面为由尖山和老爷山所组成的中山区,地势由西北往东南逐渐升高,坡度亦由西北往东南逐渐变陡,高程1748.4~1609.0m,比高139.4m。主副井口标高:1640m。

1.3气象、水文

本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其特点是干旱少雨、多风,变化剧烈。据驻矿区兰州空军靖远站(原名打拉池场站)气象台,自1971年至1990年的气象资料:矿区年平均最高气温24.7℃(最高达36.5℃),年平均最低气温-9.20℃(最低为-29.7℃),年平均气温7.6℃。年降水量65.8~537.3mm,平均268.7毫米,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年蒸发量高达1449.1~1955.3毫米,为降水量的5.4~7.1倍。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30小时.11月开始结冻,结冻深度为60~100厘米。春季为多风季节,风力一般为5~6级,风速多在2~5米/秒(1980年4月26日瞬时最大风速高达42米/秒),风向夜间多北东,白天多南西。

本区属黄河水系。区内无常年地表径流,宝积山盆地两侧中低山小型冲沟比较发育,尖山和老爷山的冲沟自北而南,刀楞山和红山的冲沟自南而北汇聚成较大的沙河。最大的有两条沙河,由东北向西南的磁窑沙河及由东向西的党家水沙河,均源于盆地以北几公里以外的尖山和老爷山,这些沙河分别与魏家地以西的罗家川沙河、黑水沙河在大水头汇聚于贺家川沙河,至东湾附近汇于黄河。这些沟谷及沙河平时干涸无水,仅在雨季暴雨来临时才有短暂洪流。

1.4 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

目前矿井排水系统完善,采用多级排水。井下有中央和西下两个排水泵房。西一轨道上山、运输机上山汇集的西一采区部分涌水、西二采区涌水汇入西下泵房,从南风井排出。西一回风上山汇集的西一采区部分涌水,

东一、北一采区涌水,主、付立井涌水汇入中央泵房从付井排出。

中央泵房有两个水仓、3台水泵,2台水泵工作,1台水泵备用。技术测定每台水泵平均小时排水量为450m3/h,水仓总容量为5700m3。沿副井井筒安装∮273mm排水管路2趟(1趟工作,1趟备用),排水高度约600m。

西下泵房有两个水仓、2台水泵,1台水泵工作,1台水泵备用。技术测定每台水泵平均小时排水量为150m3/h,水仓总容量为3550m3。沿西一轨道上山、1260东中巷、南风井井筒安装∮259mm排水管路1趟,排水高度约600m。

矿井正常涌水量120m3/h,矿井最大涌水量277m3/h。排水管理维护制度健全,各种运行、维护、检查、事故记录完备。

2、矿井水文地质分析

2.1、 区域水文地质

矿区气候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为238.2毫米,区内无常年性地表水流和地表水体,仅有两条间歇性沙河,在暴雨时有水流,雨后很快消失。矿区为一向南倾斜的自流水盆地,魏家地井田则位于向斜自流水盆地东南部中段,井田内最低侵蚀面标高1590m,煤层赋存于1350~850m水平,煤层开采最低1070m水平。本井田无地下水系统。

2.2 、井田边界及其水力性质

井田边界:西以Ⅸ勘探线(人为边界)及F46断层线与大水头和宝积山

井田为界。东以ⅩⅨ勘探线为界,南至煤层与F1-2断层相切线,北以F46断层线与煤层相切线为界。

宝积山矿井位于向斜(原宝积山向斜)北翼浅部,含水层出露良好,为自流水盆地的北部补给区。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76m3/h,最大涌水量206.5

m3/h。井筒穿过Ⅲ含水层的下部及Ⅱ含水层,两含水层总涌水量为173 m3/日。巷道涌水量主要来自Ⅰ含水层,按设计产量其富水系数为1.344,单位涌水量为0.00003074T/s. m3。

大水头矿井位于自流水盆地南部补给区,含水层出露良好,大气降水可直接补给。矿井开采地段是矿区Ⅲ含水层富水性最强的地段,矿井正常涌水量80~120 m3/h,最大涌水量180m3/h。矿井水主要来自Ⅱ含水层,其次为老空积水。按设计产量其富水系数为0.386,单位涌水量为0.0000108T/s. m3。

魏家地井田的矿床充水条件与现有两个生产矿井的充水条件相似,即矿井水主要来自Ⅱ及Ⅰ含水层。含水层的补给条件及富水性均较现有两个生产矿井差,即魏家地井田水文地质条件较两个生产矿井更为简单。但魏家地矿井生产规模大,相对涌水量将依次增加。

因此井田边界无水力联系。

2.3、 含(隔)水层

一、含(隔)水层的划分

矿区为一向南倾斜的自流水盆地,魏家地井田则位于向斜自流水盆地东南部中段,组成盆地的地层有:上部为上侏罗统苦水峡组(J3k),其下部

为中侏罗统新河组(J2x)和中侏罗统窑街组(J2y)。侏罗系地层之上各沙河

中分布有第四系洪冲积层(Qh),由下至上有四个含水层和三个隔水层。各

含水层主要靠自流水盆地西南部中侏罗统地层露头区接受大气降水向东径流补给,之间无水力联系。

二、含水层

1、中侏罗统窑街组砂岩裂隙含水层(Ⅰ含水层)

位于窑街组3层煤底板以下至上三迭统以上层段。上部以中、粗粒砂

岩为主,夹细、粉砂岩及砂质泥岩;下部由细砾岩组成,泥质胶结,疏松。魏家地井田平均厚度49.50m,钻孔单位涌水量0.00045-0.00075L/ s·m,渗透系数0.000788-0.00112m/d,为富水性极弱的含水层。

2、中侏罗统新河组底部(1层煤顶部)砂岩裂隙含水层(Ⅱ含水层) 即“K3”砂岩。岩性为粗、中粒砂岩,中夹砂质泥岩及泥岩。砂岩为泥

质胶结,比较坚硬,局部松散,裂隙较发育,部分被高岭土充填。平均厚度44.4m。为富水性极弱的含水层,钻孔单位涌水量0.00188-0.00594L/s·m,渗透系数0.00516-0.0169m/d。

3、中侏罗统新河组中段砂岩裂隙含水层(Ⅲ含水层)

俗称“草黄色砂岩段”。岩性以砂岩为主,与泥质岩类及粉砂岩成互层状。砂岩为砂、泥质胶结,部分为硅质胶结,裂隙较发育,井田平均厚度80.5m。为富水性极弱的含水层。单位涌水量0.00512-0.412L/s·m,渗透系数0.00709-0.854m/d。

4、第四系洪积潜水含水层(Ⅳ含水层)

由洪积、冲积的碎石、砂砾石、砂、粉砂等组成。在基岩裸露地区,可通过岩层露头补给其他含水层,厚0.50-32.25m,涌水量随季节而变化。为弱富水含水层。

三、隔水层

1、中侏罗统窑街组顶部隔水层(一隔水层)

位于窑街组煤系地层顶部,由煤层及其顶、底板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和炭质泥岩组成,隔水性良好。

2、中侏罗统新河组下段隔水层(二隔水层)

位于Ⅱ含水层以上。主要由粉砂岩、砂质泥岩和泥岩组成,隔水性较好。

3、中侏罗统上段和上侏罗统隔水层(三隔水层)

中侏罗统新河组上段(J2

2x)(俗称“油页岩段”)和上侏罗统苦水峡组

(J3k)。下部主要由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夹页岩及油页岩组成。上部主要

为紫红色泥岩夹砂岩。总厚度达数百米。隔水性良好。

四、断层的含水性

1、F46断层

F46断层位于魏家地井田北部边缘,属压扭性逆断层。由于强烈挤压,

岩石裂隙被泥质物充填而成为隔水断层。因F46断层正位于宝积山向斜的轴

部,而将向斜自流水盆地一分为二,南半部面积较大,北半部面积较小。

2、F3断层

F3断层位于魏家地井田中部,属压扭性逆断层。与F46断层形成对冲格

局,剖面上为一“楔形”,由于强烈挤压滑动,岩石裂隙被泥质物充填而成为隔水断层。

3、F1-2断层

F1-2断层基本构成了井田的南部边界,性质与F3断层相似,但断层面平

缓,将F3断层截断并掩盖,断层不导水。

4、其他断层

魏家地井田还有F48 、F49 、F50,均为压扭性中小断层,均隐伏于地下,

断层不导水。

图5 水文地质剖面图

9

2.4、 矿井充水条件

魏家地煤矿采矿权范围有:地面人工湖、工业广场水暖队院外的2个工业蓄水池和1个污水池,一个废弃小煤矿,还有当地农民开挖“断层煤”的露头时形成的矿坑,两个露天矿坑均有积水。

一、充水水源

1、地面人工湖底产生裂隙将蓄水导入矿井引起的充水

地面人工湖平面位于矿井西三采区运输大巷北侧100m,13线与加12线之间,面积2412m2,水深约2m,蓄水约4824m2。人工湖底标高1630m。

人工湖范围:

(1)X1=4064520.0 Y1=18491924.0 Z1=1633.7

(2)X2=4064467.8 Y2=18491905.1 Z2=1633.7

(3)X3=4064533.0 Y3=18491976.0 Z3=1633.7

(4)X3=4064507.0 Y3=18491933.0 Z3=1633.7

2、地面工业蓄水池及污水池产生裂隙将蓄水导入井下引起的充水 工业广场水暖队院外有2个工业蓄水池,蓄水共约1600㎡×2=3200㎡;1个污水池,蓄水约500㎡,位于井下副井车场北绕道。

3、地面废弃小窑将积水导入矿井引起的矿井充水

平面位置在西三采区运输大巷南部,F3断层北部,加12线223钻孔南约

90m,井口坐标:4064261.05,491658.15,1641.79, 方位260°,坡度25°,井筒深度150m,开采水平1578,距魏矿的开采垂直深度约500m,该井筒有一定积水,矿上采取措施进行抽排。

4、巷道揭露Ⅰ含水层引起巷道充水

该含水层位于煤层底板以下,除了部分井筒和主要大巷揭露该含水层外,一般巷道不通过该含水层。虽然Ⅰ含水层的富水性极弱,补给条件有

限,多为含水层中的静储水,但当井巷工程揭露到该含水层时,其瞬时涌水量还是比较大的。

5、张性小断层引起矿井充水

因断层的导水性使各含水层发生了水力联系,当井巷工程揭露到断层带时,会引起矿井充水。

6、顶板跨落引起的矿井充水

工作面回采后引起顶板冒落,产生破碎带及裂隙,使Ⅱ、Ⅲ含水层的水通过冒落破碎带和冒落裂隙进入工作面而引起矿井充水。

7、受采动影响使未脱干的矿井灌浆水导入采掘工作面引起的矿井充水 魏矿可采煤层为一、三煤层,一、三煤层层间距9.25~56.8m,平均32.57m。由于煤层可自燃,为防一煤层采空区或穿煤巷道发火,本矿井对一煤层采空区进行了黄泥灌浆的防灭火方法,但灌浆积水不可能全部脱干。

8、生产用水

由于矿井掘进、采煤、运煤、过程中的喷雾、降尘水和打钻等各种生产用水的增加,加大了矿井的充水量。

二、充水通道

第Ⅰ、Ⅱ、Ⅲ含水层静贮水通过巷道揭露,采空区冒落破碎带和冒落裂隙引起矿井充水。

采掘区域内相邻、上下空间采空区灌浆积水通过巷道、采空区冒落破碎带、冒落裂隙引起矿井充水。

地表雨季洪水通过采动塌陷裂缝引起矿井充水。

三、充水强度

矿井第Ⅰ、Ⅱ、Ⅲ含水层没有补给水源,富水性极弱,各含水层中的静储水无水力联系,根据矿井近二十年的开采情况,含水层中的静储水通过巷道揭露,采空区冒落破碎带和冒落裂隙引起矿井充水强度很小,只有

井巷工程刚揭露到含水层时,其瞬时涌水量较大。采掘区域内相邻、上下空间采空区灌浆积水及钻孔积水通过巷道、采空区冒落破碎带、冒落裂隙引起矿井充水强度较大,预计采空区灌浆积水较多区域,其强度在1.0MP左右。

由于矿井地表气候干燥,年降雨量仅为200~325mm,地表雨季洪水相对较少,其通过采动塌陷裂缝引起矿井充水强度较小。只有出现极度灾害暴雨气候,地表雨季洪水通过采动塌陷裂缝引起矿井充水强度增大。

2.5、井田及周边地区老窑水分布状况

在整个魏家地矿区,除靖远煤电公司魏家地煤矿外,还有靖远煤电公司宝积山煤矿和大水头煤矿,均属国有大、中型企业。

本地区煤矿开采小窑主要分布于宝积山、刀楞山和党家水一带,但由于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其开采范围主要集中在煤层的浅部,产量也很低。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乡镇小煤矿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在宝积山、刀楞山和党家水一带有几十个小煤矿开采。随着设备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开采深度也越来越深,产量也显著增加,在部分地区形成了小煤矿群采之势,并形成与国有煤矿抢夺资源的局面,从而对国有矿井的生产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由于小煤矿的乱采滥挖,给国家资源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经过清理整顿,将刀楞山、宝积山和党家水一带除保留少数3万吨/年小煤矿外,将其他所有小煤矿全部关闭(详见图6 矿井与小窑分布图)

图6 矿井与小窑分布图

13

魏家地煤矿所在的魏家地井田位于宝积山矿区的东南部,井田覆盖层厚度大,煤层埋藏较深,一般在1350m水平标高以下,小煤矿开采未波及到井田煤矿,对井田煤层未造成破坏。党家水煤矿、宝顺煤矿、富利煤矿及福隆煤矿的平面位置虽在魏家地煤矿矿权内,根据各煤矿2006年的核实报告,其开采的煤层是F1-2“断层带煤”。

平川区党家水煤矿、宝顺煤矿、富利煤矿及福隆煤矿的平面位置虽在魏家地煤矿矿权内,根据各煤矿2007年的检测报告,其开采的煤层是F1-2“断层带煤”,各矿核定采深均不相同。现将以上小煤矿与魏家地煤矿1层煤之间埋深情况分述如下:

1、平川区党家水煤矿

白银市平川区党家水煤矿采矿许可证号:[1**********]50,由甘肃省国土资源厅颁发,核定开采深度为1670~1470m水平标高,面积0.683115km2,生产能力3万吨/年,所开采的煤层为“断层煤”。 于1995年3月投产, 2003年6月,由兰州煤矿设计研究院进行“煤矿技术改造方案设计”,2004年完成了技术改造。2005年取得采矿许可证。

煤矿矿权平面范围内,煤层最浅埋深为1484m水平标高,即允许开采的200m垂深内有186m内没有煤层赋存,实际只允许开采14m垂深,在该深度范围资源储量已大部被采完,所剩少部分资源储量基本为井巷的保安煤柱资源量。2006年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根据复核报告所提供的依据将开采深度划定为1450m水平。党家水煤矿范围内“断层带煤”的最低标高1450m, 1层煤顶板的最高标高1240m,即“断层带煤”距离1层煤的间距(垂深)210m,对1层煤未造成影响。矿权范围由以下拐点坐标圈定:

(1)X1=4062600 Y1=18493916

(2)X2=4062180 Y2=18493604

(3)X3=4061400 Y3=18494525

(4)X4=4061850 Y4=18494910

2、白银市平川区宝顺煤矿

宝顺煤矿于2005年取得由甘肃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号,采矿许可证号:[1**********]28,核定开采深度为1650~1550m水平标高,生产能力3万吨/年,所开采的煤层为“断层煤”。 于2001年3月投产, 2003年6月由兰州煤矿设计研究院进行“煤矿技术改造方案设计”,2004年完成了技术改造。 矿权范围:西起ⅩⅣ勘探线以东20 m,东至ⅩⅣ勘探线以东110—150m;南北夹于F2与F30断层露头带之间,东南与富利煤矿为邻。矿权范围东西长90—130m,南北宽130m,面积0.0142km2。“断层煤”的最低标高1550m, 1层煤顶板的最高标高1100m,即“断层煤”距离1层煤的间距(垂深)450m。对1层煤未造成影响。矿权范围由以下拐点坐标圈定:

(1)X1=4062885 Y1=18493670

(2)X2=4062860 Y2=18493910

(3)X3=4062760 Y3=18493815

(4)X4=4062765 Y4=18493590

3、福隆煤矿于2005年10月9日取得采矿许可证,由甘肃省国土资源厅颁发,采矿许可证号([1**********]42),核定采深1520~1480m标高,生产能力3万吨/年。煤矿始建于1988年,1989年12月正式建成投产。所开采的煤层为“断层煤”。“断层煤”的最低标高1550m, 1层煤顶板的最高标高1100m,即“断层煤”距离1层煤的间距(垂深)450m。对1层煤无影响。矿权范围由以下拐点坐标圈定:

(1)X1=4062885 Y1=18493670

(2)X2=4062860 Y2=18493910

(3)X3=4062760 Y3=18493815

(4)X4=4062765 Y4=18493590

4、白银市平川区富利煤矿

富利煤矿于2005年12月16日取得采矿许可证,由甘肃省国土资源厅颁发,采矿许可证号([1**********]29),核定采深1650~1400m标高,生产能力3万吨/年,面积0.0292km2,所开采的煤层为“断层带煤”。 于2001年3月投产, 2003年6月,由兰州煤矿设计研究院进行“煤矿技术改造方案设计”,2004年完成了技术改造。

富利煤矿附近新11号孔穿过F1-2断层带见到“断层煤”,煤厚1.80米,

“断层带煤”的最低采深1400m,而1层煤顶板的最高标高1059m,即“断层煤”的下限距离1层煤的间距(垂深)341m,对1层煤无影响。矿权范围由以下四个拐点坐标圈定:

(1)X1=4063218 Y1=18493117

(2)X2=4063090 Y2=18493060

(3)X3=4062998 Y3=18493230

(4)X4=4063140 Y4=18493300

综合上述,魏家地煤矿矿权平面范围内分布的四家小煤矿均开采的是“断层带煤”,各煤矿核定开采的下限距离1层煤顶板最小210m,最大为450m, 对井田1煤层未造成破坏,积水情况不详。

2.6 矿井充水状况

一、矿井涌水情况

魏家地矿建井时期,据1983年的水文统计资料,主井的涌水量7.6m3/h,付井涌水量9.7m3/h,主付井及巷道涌水总量35~38m3/h。

魏家地煤矿自投入生产以来,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矿井的涌水量不断增大,据该矿历年的矿井涌水量统计结果,矿井中涌水量大部分来自灌浆脱

水,占47% ,次为生产用水占33%,含水层涌水仅占20%。

二、矿井充水含水层

根据以上矿井涌水量,该矿井的主要充水含水层为Ⅱ含水层,即中侏罗统新河组底部(1层煤顶部)砂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较弱,多为裂隙中的静储量,随着采掘工作面的向前推进,含水层中的水渗漏进入巷道,2007~2008年年平均涌水量20.7~22.6 m3/h,变化不大。从2007~2008

年矿井涌水量的变化趋势看,全年各月份的涌水量两极差值较大,是灌浆和生产用水引起的变化,含水层涌水量较稳定,由此说明Ⅱ、Ⅲ含水层之间无水力联系,即无断层导水的可能性。

煤矿已开采深度为1070m水平,根据2007~2008年矿井水文观测资料,2007年矿井平均总涌水量112.8 m3/h,其中西一采区46.3 m3/h,西二采区34.0m3/h,北一采区16.8m3/h,主井涌水量7.6m3/h,副井涌水量8.1m3/h。除去灌浆脱水和生产用水,含水层实际涌水量112.8×20%=22.6 m3/h。2008年前10个月矿井平均总涌水量103.4 m3/h,其中西一采区31.5 m3/h,西二采区40.7m3/h,北一采区15.5m3/h,主井涌水量最大7.6m3/h,副井最大涌水量8.1m3/h。除去灌浆脱水和生产用水,矿井含水层实际涌水量103.4×20%=20.7 m3/h。

三、供水水源

取自于黄河水源的供水管道已铺设至魏家地煤矿,供生活及一般生产使用。灌浆用水则取自矿井排水循环和工业蓄水使用。

3、采掘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3.1矿井采掘活动基本情况

矿井采掘活动现有西一采区、西二采区和东一采区、北一采区。西一

采区、西二采区、东一采区为生产采区,北一采区为准备采区。

西一采区生产水平为1260、1180、1150、1070四个水平,现有一个采煤面。

西二采区生产水平为1070一个水平,现有一个采煤面,一个掘进面。 东一采区现有一个掘进面,一个采煤面。

北一采区现有两个岩巷掘进面和一个煤巷掘进工作面。

3.2、采掘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一、1302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

1、一煤层1112采空区的灌浆积水

根据2011年2月24日通灭部提供的1112采空区未脱干的灌浆积水为7986m3。机道顶部距离采空区42~60m,东部间距小,西部逐渐增大,根据掘进期间探放水情况,该采空区内无明显积水。

2、三煤层2301采空区积水

2301采空区内的积水情况复杂,综合分析有以下因素:

1)2301回采期间及结束后进行的黄泥灌浆积水;

2)2301工作面发火期间所注的水量;

3)根据2301两道掘进、回采期间巷道顶部滴、淋水较大,三煤层顶板淋水量;

4)地面党家水沙河雨水或绿化用水通过开采沉陷裂隙渗入采空区的积水量,尤其今年雨季期间降雨较丰富;

5)2301初采阶段顶板垮落引起1304采空区未脱干的灌浆积水涌入量; 根据掘进期间探放水情况,虽然已累计脱出采空区积水112514m³,但工作面内仍有积水,回采时仍需加强探测。

3、三煤层顶板静贮水:

根据2301采掘期间巷道顶部滴淋水现象较明显,该区域三煤层顶板含水较丰富。

4、三煤层底板含水层积水:

三煤层底板为矿井富水性极弱的第Ⅰ含水层,根据三煤层巷道掘进期间的情况有底板渗水。

二、2302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

1、一煤层2102采空区的灌浆积水

2102采空区内的积水情况复杂,综合分析有以下因素:

1)2102回采期间及结束后进行的黄泥灌浆积水;

2)2104回采期间及结束后进行的黄泥灌浆积水;

3)一煤层顶板矿井第Ⅱ含水层水。

2、三煤层顶板含水层水:

根据2302采掘期间巷道顶、底部滴淋水现象较明显,该区域三煤层顶板含水较丰富。

3、三煤层底板含水层积水:

三煤层底板为矿井富水性极弱的第Ⅰ含水层,根据三煤层巷道掘进期间的情况有底板渗水。

三、本年度其他采掘工作面不受水害威胁。

4、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总结

虽然我矿水文地质条件中等,但是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并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随着矿井采掘活动的不断扩大,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由简单逐渐变为复杂。

根据目前矿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矿井采掘活动范围内井下水害主要为:

1)局部地段(断层发育、向斜轴部)含水层的静贮水;

2)采空区未脱干的灌浆积水;

矿井采掘活动范围内地面水害主要为:

1)由于矿井开采,地表下沉形成塌陷区,雨季期间洪水沿采空区上部地面的塌陷裂隙、坑、洞,涌入井下形成灾害水体。

2)矿井周边小煤窑开采形成灾害水体;

3)雨季期间,洪水对地面建筑物的灾害;

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魏家地煤矿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报告

生产技术部

二〇一三年一月

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魏家地煤矿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报告

1、矿井及井田概况

1.1、井田位置

魏家地井田位于白银市平川区宝积乡境内,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极为方便,矿区铁路由长征站经过本井田到红会矿区。矿井距兰州市150Km,距白银市80Km。地理坐标:东经104°52′~104°58′,北纬36°40′~36°43′。

井田范围:西以Ⅸ勘探线及F46断层线与大水头和宝积山井田为界。东以ⅩⅨ勘探线为界,南至煤层与F1-2断层相切线,北以F46断层线与煤层相切线为界,走向长7.5km,平均宽2.8km,井田面积21Km3。

1.2 地形地貌

魏家地煤矿所在的宝积山矿区,地处宝积山盆地的东南部。宝积山盆地为一两端高中间低的狭长山间盆地。盆地以西为喀拉玛山,以东为老爷山,均系海拔2000~2200m的中高山。盆地北面由西向东为宝积山-尖山-老爷山,南面为刀楞山和红山,均系海拔1700~1800m以上的中低山。老爷山最高为2023m,刀楞山最高为1751.0m,红山最高为1760.0m。盆地内部其西部、东北部和东南部多为低矮的丘陵,由罗家川至尖山、党家水一带较为开阔,东南端和西北端较高,向中间倾斜,西段宝积山煤矿—大水头煤矿一线最低。高程1712.0~1570.0m,比高142m。两侧山系以构造剥蚀地貌为主,大部分基岩裸露,盆地内部多为剥蚀堆积地貌。丘陵区除盐锅台至党家水一带有少部分基岩出露外,大部分被黄土所覆盖。开阔平缓地带多为第四系洪冲积松散沉积层。

魏家地煤矿矿权范围处于宝积山盆地东南部,其东北面为由尖山和老爷山所组成的中山区,地势由西北往东南逐渐升高,坡度亦由西北往东南逐渐变陡,高程1748.4~1609.0m,比高139.4m。主副井口标高:1640m。

1.3气象、水文

本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其特点是干旱少雨、多风,变化剧烈。据驻矿区兰州空军靖远站(原名打拉池场站)气象台,自1971年至1990年的气象资料:矿区年平均最高气温24.7℃(最高达36.5℃),年平均最低气温-9.20℃(最低为-29.7℃),年平均气温7.6℃。年降水量65.8~537.3mm,平均268.7毫米,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年蒸发量高达1449.1~1955.3毫米,为降水量的5.4~7.1倍。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30小时.11月开始结冻,结冻深度为60~100厘米。春季为多风季节,风力一般为5~6级,风速多在2~5米/秒(1980年4月26日瞬时最大风速高达42米/秒),风向夜间多北东,白天多南西。

本区属黄河水系。区内无常年地表径流,宝积山盆地两侧中低山小型冲沟比较发育,尖山和老爷山的冲沟自北而南,刀楞山和红山的冲沟自南而北汇聚成较大的沙河。最大的有两条沙河,由东北向西南的磁窑沙河及由东向西的党家水沙河,均源于盆地以北几公里以外的尖山和老爷山,这些沙河分别与魏家地以西的罗家川沙河、黑水沙河在大水头汇聚于贺家川沙河,至东湾附近汇于黄河。这些沟谷及沙河平时干涸无水,仅在雨季暴雨来临时才有短暂洪流。

1.4 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

目前矿井排水系统完善,采用多级排水。井下有中央和西下两个排水泵房。西一轨道上山、运输机上山汇集的西一采区部分涌水、西二采区涌水汇入西下泵房,从南风井排出。西一回风上山汇集的西一采区部分涌水,

东一、北一采区涌水,主、付立井涌水汇入中央泵房从付井排出。

中央泵房有两个水仓、3台水泵,2台水泵工作,1台水泵备用。技术测定每台水泵平均小时排水量为450m3/h,水仓总容量为5700m3。沿副井井筒安装∮273mm排水管路2趟(1趟工作,1趟备用),排水高度约600m。

西下泵房有两个水仓、2台水泵,1台水泵工作,1台水泵备用。技术测定每台水泵平均小时排水量为150m3/h,水仓总容量为3550m3。沿西一轨道上山、1260东中巷、南风井井筒安装∮259mm排水管路1趟,排水高度约600m。

矿井正常涌水量120m3/h,矿井最大涌水量277m3/h。排水管理维护制度健全,各种运行、维护、检查、事故记录完备。

2、矿井水文地质分析

2.1、 区域水文地质

矿区气候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为238.2毫米,区内无常年性地表水流和地表水体,仅有两条间歇性沙河,在暴雨时有水流,雨后很快消失。矿区为一向南倾斜的自流水盆地,魏家地井田则位于向斜自流水盆地东南部中段,井田内最低侵蚀面标高1590m,煤层赋存于1350~850m水平,煤层开采最低1070m水平。本井田无地下水系统。

2.2 、井田边界及其水力性质

井田边界:西以Ⅸ勘探线(人为边界)及F46断层线与大水头和宝积山

井田为界。东以ⅩⅨ勘探线为界,南至煤层与F1-2断层相切线,北以F46断层线与煤层相切线为界。

宝积山矿井位于向斜(原宝积山向斜)北翼浅部,含水层出露良好,为自流水盆地的北部补给区。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76m3/h,最大涌水量206.5

m3/h。井筒穿过Ⅲ含水层的下部及Ⅱ含水层,两含水层总涌水量为173 m3/日。巷道涌水量主要来自Ⅰ含水层,按设计产量其富水系数为1.344,单位涌水量为0.00003074T/s. m3。

大水头矿井位于自流水盆地南部补给区,含水层出露良好,大气降水可直接补给。矿井开采地段是矿区Ⅲ含水层富水性最强的地段,矿井正常涌水量80~120 m3/h,最大涌水量180m3/h。矿井水主要来自Ⅱ含水层,其次为老空积水。按设计产量其富水系数为0.386,单位涌水量为0.0000108T/s. m3。

魏家地井田的矿床充水条件与现有两个生产矿井的充水条件相似,即矿井水主要来自Ⅱ及Ⅰ含水层。含水层的补给条件及富水性均较现有两个生产矿井差,即魏家地井田水文地质条件较两个生产矿井更为简单。但魏家地矿井生产规模大,相对涌水量将依次增加。

因此井田边界无水力联系。

2.3、 含(隔)水层

一、含(隔)水层的划分

矿区为一向南倾斜的自流水盆地,魏家地井田则位于向斜自流水盆地东南部中段,组成盆地的地层有:上部为上侏罗统苦水峡组(J3k),其下部

为中侏罗统新河组(J2x)和中侏罗统窑街组(J2y)。侏罗系地层之上各沙河

中分布有第四系洪冲积层(Qh),由下至上有四个含水层和三个隔水层。各

含水层主要靠自流水盆地西南部中侏罗统地层露头区接受大气降水向东径流补给,之间无水力联系。

二、含水层

1、中侏罗统窑街组砂岩裂隙含水层(Ⅰ含水层)

位于窑街组3层煤底板以下至上三迭统以上层段。上部以中、粗粒砂

岩为主,夹细、粉砂岩及砂质泥岩;下部由细砾岩组成,泥质胶结,疏松。魏家地井田平均厚度49.50m,钻孔单位涌水量0.00045-0.00075L/ s·m,渗透系数0.000788-0.00112m/d,为富水性极弱的含水层。

2、中侏罗统新河组底部(1层煤顶部)砂岩裂隙含水层(Ⅱ含水层) 即“K3”砂岩。岩性为粗、中粒砂岩,中夹砂质泥岩及泥岩。砂岩为泥

质胶结,比较坚硬,局部松散,裂隙较发育,部分被高岭土充填。平均厚度44.4m。为富水性极弱的含水层,钻孔单位涌水量0.00188-0.00594L/s·m,渗透系数0.00516-0.0169m/d。

3、中侏罗统新河组中段砂岩裂隙含水层(Ⅲ含水层)

俗称“草黄色砂岩段”。岩性以砂岩为主,与泥质岩类及粉砂岩成互层状。砂岩为砂、泥质胶结,部分为硅质胶结,裂隙较发育,井田平均厚度80.5m。为富水性极弱的含水层。单位涌水量0.00512-0.412L/s·m,渗透系数0.00709-0.854m/d。

4、第四系洪积潜水含水层(Ⅳ含水层)

由洪积、冲积的碎石、砂砾石、砂、粉砂等组成。在基岩裸露地区,可通过岩层露头补给其他含水层,厚0.50-32.25m,涌水量随季节而变化。为弱富水含水层。

三、隔水层

1、中侏罗统窑街组顶部隔水层(一隔水层)

位于窑街组煤系地层顶部,由煤层及其顶、底板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和炭质泥岩组成,隔水性良好。

2、中侏罗统新河组下段隔水层(二隔水层)

位于Ⅱ含水层以上。主要由粉砂岩、砂质泥岩和泥岩组成,隔水性较好。

3、中侏罗统上段和上侏罗统隔水层(三隔水层)

中侏罗统新河组上段(J2

2x)(俗称“油页岩段”)和上侏罗统苦水峡组

(J3k)。下部主要由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夹页岩及油页岩组成。上部主要

为紫红色泥岩夹砂岩。总厚度达数百米。隔水性良好。

四、断层的含水性

1、F46断层

F46断层位于魏家地井田北部边缘,属压扭性逆断层。由于强烈挤压,

岩石裂隙被泥质物充填而成为隔水断层。因F46断层正位于宝积山向斜的轴

部,而将向斜自流水盆地一分为二,南半部面积较大,北半部面积较小。

2、F3断层

F3断层位于魏家地井田中部,属压扭性逆断层。与F46断层形成对冲格

局,剖面上为一“楔形”,由于强烈挤压滑动,岩石裂隙被泥质物充填而成为隔水断层。

3、F1-2断层

F1-2断层基本构成了井田的南部边界,性质与F3断层相似,但断层面平

缓,将F3断层截断并掩盖,断层不导水。

4、其他断层

魏家地井田还有F48 、F49 、F50,均为压扭性中小断层,均隐伏于地下,

断层不导水。

图5 水文地质剖面图

9

2.4、 矿井充水条件

魏家地煤矿采矿权范围有:地面人工湖、工业广场水暖队院外的2个工业蓄水池和1个污水池,一个废弃小煤矿,还有当地农民开挖“断层煤”的露头时形成的矿坑,两个露天矿坑均有积水。

一、充水水源

1、地面人工湖底产生裂隙将蓄水导入矿井引起的充水

地面人工湖平面位于矿井西三采区运输大巷北侧100m,13线与加12线之间,面积2412m2,水深约2m,蓄水约4824m2。人工湖底标高1630m。

人工湖范围:

(1)X1=4064520.0 Y1=18491924.0 Z1=1633.7

(2)X2=4064467.8 Y2=18491905.1 Z2=1633.7

(3)X3=4064533.0 Y3=18491976.0 Z3=1633.7

(4)X3=4064507.0 Y3=18491933.0 Z3=1633.7

2、地面工业蓄水池及污水池产生裂隙将蓄水导入井下引起的充水 工业广场水暖队院外有2个工业蓄水池,蓄水共约1600㎡×2=3200㎡;1个污水池,蓄水约500㎡,位于井下副井车场北绕道。

3、地面废弃小窑将积水导入矿井引起的矿井充水

平面位置在西三采区运输大巷南部,F3断层北部,加12线223钻孔南约

90m,井口坐标:4064261.05,491658.15,1641.79, 方位260°,坡度25°,井筒深度150m,开采水平1578,距魏矿的开采垂直深度约500m,该井筒有一定积水,矿上采取措施进行抽排。

4、巷道揭露Ⅰ含水层引起巷道充水

该含水层位于煤层底板以下,除了部分井筒和主要大巷揭露该含水层外,一般巷道不通过该含水层。虽然Ⅰ含水层的富水性极弱,补给条件有

限,多为含水层中的静储水,但当井巷工程揭露到该含水层时,其瞬时涌水量还是比较大的。

5、张性小断层引起矿井充水

因断层的导水性使各含水层发生了水力联系,当井巷工程揭露到断层带时,会引起矿井充水。

6、顶板跨落引起的矿井充水

工作面回采后引起顶板冒落,产生破碎带及裂隙,使Ⅱ、Ⅲ含水层的水通过冒落破碎带和冒落裂隙进入工作面而引起矿井充水。

7、受采动影响使未脱干的矿井灌浆水导入采掘工作面引起的矿井充水 魏矿可采煤层为一、三煤层,一、三煤层层间距9.25~56.8m,平均32.57m。由于煤层可自燃,为防一煤层采空区或穿煤巷道发火,本矿井对一煤层采空区进行了黄泥灌浆的防灭火方法,但灌浆积水不可能全部脱干。

8、生产用水

由于矿井掘进、采煤、运煤、过程中的喷雾、降尘水和打钻等各种生产用水的增加,加大了矿井的充水量。

二、充水通道

第Ⅰ、Ⅱ、Ⅲ含水层静贮水通过巷道揭露,采空区冒落破碎带和冒落裂隙引起矿井充水。

采掘区域内相邻、上下空间采空区灌浆积水通过巷道、采空区冒落破碎带、冒落裂隙引起矿井充水。

地表雨季洪水通过采动塌陷裂缝引起矿井充水。

三、充水强度

矿井第Ⅰ、Ⅱ、Ⅲ含水层没有补给水源,富水性极弱,各含水层中的静储水无水力联系,根据矿井近二十年的开采情况,含水层中的静储水通过巷道揭露,采空区冒落破碎带和冒落裂隙引起矿井充水强度很小,只有

井巷工程刚揭露到含水层时,其瞬时涌水量较大。采掘区域内相邻、上下空间采空区灌浆积水及钻孔积水通过巷道、采空区冒落破碎带、冒落裂隙引起矿井充水强度较大,预计采空区灌浆积水较多区域,其强度在1.0MP左右。

由于矿井地表气候干燥,年降雨量仅为200~325mm,地表雨季洪水相对较少,其通过采动塌陷裂缝引起矿井充水强度较小。只有出现极度灾害暴雨气候,地表雨季洪水通过采动塌陷裂缝引起矿井充水强度增大。

2.5、井田及周边地区老窑水分布状况

在整个魏家地矿区,除靖远煤电公司魏家地煤矿外,还有靖远煤电公司宝积山煤矿和大水头煤矿,均属国有大、中型企业。

本地区煤矿开采小窑主要分布于宝积山、刀楞山和党家水一带,但由于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其开采范围主要集中在煤层的浅部,产量也很低。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乡镇小煤矿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在宝积山、刀楞山和党家水一带有几十个小煤矿开采。随着设备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开采深度也越来越深,产量也显著增加,在部分地区形成了小煤矿群采之势,并形成与国有煤矿抢夺资源的局面,从而对国有矿井的生产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由于小煤矿的乱采滥挖,给国家资源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经过清理整顿,将刀楞山、宝积山和党家水一带除保留少数3万吨/年小煤矿外,将其他所有小煤矿全部关闭(详见图6 矿井与小窑分布图)

图6 矿井与小窑分布图

13

魏家地煤矿所在的魏家地井田位于宝积山矿区的东南部,井田覆盖层厚度大,煤层埋藏较深,一般在1350m水平标高以下,小煤矿开采未波及到井田煤矿,对井田煤层未造成破坏。党家水煤矿、宝顺煤矿、富利煤矿及福隆煤矿的平面位置虽在魏家地煤矿矿权内,根据各煤矿2006年的核实报告,其开采的煤层是F1-2“断层带煤”。

平川区党家水煤矿、宝顺煤矿、富利煤矿及福隆煤矿的平面位置虽在魏家地煤矿矿权内,根据各煤矿2007年的检测报告,其开采的煤层是F1-2“断层带煤”,各矿核定采深均不相同。现将以上小煤矿与魏家地煤矿1层煤之间埋深情况分述如下:

1、平川区党家水煤矿

白银市平川区党家水煤矿采矿许可证号:[1**********]50,由甘肃省国土资源厅颁发,核定开采深度为1670~1470m水平标高,面积0.683115km2,生产能力3万吨/年,所开采的煤层为“断层煤”。 于1995年3月投产, 2003年6月,由兰州煤矿设计研究院进行“煤矿技术改造方案设计”,2004年完成了技术改造。2005年取得采矿许可证。

煤矿矿权平面范围内,煤层最浅埋深为1484m水平标高,即允许开采的200m垂深内有186m内没有煤层赋存,实际只允许开采14m垂深,在该深度范围资源储量已大部被采完,所剩少部分资源储量基本为井巷的保安煤柱资源量。2006年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根据复核报告所提供的依据将开采深度划定为1450m水平。党家水煤矿范围内“断层带煤”的最低标高1450m, 1层煤顶板的最高标高1240m,即“断层带煤”距离1层煤的间距(垂深)210m,对1层煤未造成影响。矿权范围由以下拐点坐标圈定:

(1)X1=4062600 Y1=18493916

(2)X2=4062180 Y2=18493604

(3)X3=4061400 Y3=18494525

(4)X4=4061850 Y4=18494910

2、白银市平川区宝顺煤矿

宝顺煤矿于2005年取得由甘肃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号,采矿许可证号:[1**********]28,核定开采深度为1650~1550m水平标高,生产能力3万吨/年,所开采的煤层为“断层煤”。 于2001年3月投产, 2003年6月由兰州煤矿设计研究院进行“煤矿技术改造方案设计”,2004年完成了技术改造。 矿权范围:西起ⅩⅣ勘探线以东20 m,东至ⅩⅣ勘探线以东110—150m;南北夹于F2与F30断层露头带之间,东南与富利煤矿为邻。矿权范围东西长90—130m,南北宽130m,面积0.0142km2。“断层煤”的最低标高1550m, 1层煤顶板的最高标高1100m,即“断层煤”距离1层煤的间距(垂深)450m。对1层煤未造成影响。矿权范围由以下拐点坐标圈定:

(1)X1=4062885 Y1=18493670

(2)X2=4062860 Y2=18493910

(3)X3=4062760 Y3=18493815

(4)X4=4062765 Y4=18493590

3、福隆煤矿于2005年10月9日取得采矿许可证,由甘肃省国土资源厅颁发,采矿许可证号([1**********]42),核定采深1520~1480m标高,生产能力3万吨/年。煤矿始建于1988年,1989年12月正式建成投产。所开采的煤层为“断层煤”。“断层煤”的最低标高1550m, 1层煤顶板的最高标高1100m,即“断层煤”距离1层煤的间距(垂深)450m。对1层煤无影响。矿权范围由以下拐点坐标圈定:

(1)X1=4062885 Y1=18493670

(2)X2=4062860 Y2=18493910

(3)X3=4062760 Y3=18493815

(4)X4=4062765 Y4=18493590

4、白银市平川区富利煤矿

富利煤矿于2005年12月16日取得采矿许可证,由甘肃省国土资源厅颁发,采矿许可证号([1**********]29),核定采深1650~1400m标高,生产能力3万吨/年,面积0.0292km2,所开采的煤层为“断层带煤”。 于2001年3月投产, 2003年6月,由兰州煤矿设计研究院进行“煤矿技术改造方案设计”,2004年完成了技术改造。

富利煤矿附近新11号孔穿过F1-2断层带见到“断层煤”,煤厚1.80米,

“断层带煤”的最低采深1400m,而1层煤顶板的最高标高1059m,即“断层煤”的下限距离1层煤的间距(垂深)341m,对1层煤无影响。矿权范围由以下四个拐点坐标圈定:

(1)X1=4063218 Y1=18493117

(2)X2=4063090 Y2=18493060

(3)X3=4062998 Y3=18493230

(4)X4=4063140 Y4=18493300

综合上述,魏家地煤矿矿权平面范围内分布的四家小煤矿均开采的是“断层带煤”,各煤矿核定开采的下限距离1层煤顶板最小210m,最大为450m, 对井田1煤层未造成破坏,积水情况不详。

2.6 矿井充水状况

一、矿井涌水情况

魏家地矿建井时期,据1983年的水文统计资料,主井的涌水量7.6m3/h,付井涌水量9.7m3/h,主付井及巷道涌水总量35~38m3/h。

魏家地煤矿自投入生产以来,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矿井的涌水量不断增大,据该矿历年的矿井涌水量统计结果,矿井中涌水量大部分来自灌浆脱

水,占47% ,次为生产用水占33%,含水层涌水仅占20%。

二、矿井充水含水层

根据以上矿井涌水量,该矿井的主要充水含水层为Ⅱ含水层,即中侏罗统新河组底部(1层煤顶部)砂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较弱,多为裂隙中的静储量,随着采掘工作面的向前推进,含水层中的水渗漏进入巷道,2007~2008年年平均涌水量20.7~22.6 m3/h,变化不大。从2007~2008

年矿井涌水量的变化趋势看,全年各月份的涌水量两极差值较大,是灌浆和生产用水引起的变化,含水层涌水量较稳定,由此说明Ⅱ、Ⅲ含水层之间无水力联系,即无断层导水的可能性。

煤矿已开采深度为1070m水平,根据2007~2008年矿井水文观测资料,2007年矿井平均总涌水量112.8 m3/h,其中西一采区46.3 m3/h,西二采区34.0m3/h,北一采区16.8m3/h,主井涌水量7.6m3/h,副井涌水量8.1m3/h。除去灌浆脱水和生产用水,含水层实际涌水量112.8×20%=22.6 m3/h。2008年前10个月矿井平均总涌水量103.4 m3/h,其中西一采区31.5 m3/h,西二采区40.7m3/h,北一采区15.5m3/h,主井涌水量最大7.6m3/h,副井最大涌水量8.1m3/h。除去灌浆脱水和生产用水,矿井含水层实际涌水量103.4×20%=20.7 m3/h。

三、供水水源

取自于黄河水源的供水管道已铺设至魏家地煤矿,供生活及一般生产使用。灌浆用水则取自矿井排水循环和工业蓄水使用。

3、采掘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3.1矿井采掘活动基本情况

矿井采掘活动现有西一采区、西二采区和东一采区、北一采区。西一

采区、西二采区、东一采区为生产采区,北一采区为准备采区。

西一采区生产水平为1260、1180、1150、1070四个水平,现有一个采煤面。

西二采区生产水平为1070一个水平,现有一个采煤面,一个掘进面。 东一采区现有一个掘进面,一个采煤面。

北一采区现有两个岩巷掘进面和一个煤巷掘进工作面。

3.2、采掘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一、1302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

1、一煤层1112采空区的灌浆积水

根据2011年2月24日通灭部提供的1112采空区未脱干的灌浆积水为7986m3。机道顶部距离采空区42~60m,东部间距小,西部逐渐增大,根据掘进期间探放水情况,该采空区内无明显积水。

2、三煤层2301采空区积水

2301采空区内的积水情况复杂,综合分析有以下因素:

1)2301回采期间及结束后进行的黄泥灌浆积水;

2)2301工作面发火期间所注的水量;

3)根据2301两道掘进、回采期间巷道顶部滴、淋水较大,三煤层顶板淋水量;

4)地面党家水沙河雨水或绿化用水通过开采沉陷裂隙渗入采空区的积水量,尤其今年雨季期间降雨较丰富;

5)2301初采阶段顶板垮落引起1304采空区未脱干的灌浆积水涌入量; 根据掘进期间探放水情况,虽然已累计脱出采空区积水112514m³,但工作面内仍有积水,回采时仍需加强探测。

3、三煤层顶板静贮水:

根据2301采掘期间巷道顶部滴淋水现象较明显,该区域三煤层顶板含水较丰富。

4、三煤层底板含水层积水:

三煤层底板为矿井富水性极弱的第Ⅰ含水层,根据三煤层巷道掘进期间的情况有底板渗水。

二、2302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

1、一煤层2102采空区的灌浆积水

2102采空区内的积水情况复杂,综合分析有以下因素:

1)2102回采期间及结束后进行的黄泥灌浆积水;

2)2104回采期间及结束后进行的黄泥灌浆积水;

3)一煤层顶板矿井第Ⅱ含水层水。

2、三煤层顶板含水层水:

根据2302采掘期间巷道顶、底部滴淋水现象较明显,该区域三煤层顶板含水较丰富。

3、三煤层底板含水层积水:

三煤层底板为矿井富水性极弱的第Ⅰ含水层,根据三煤层巷道掘进期间的情况有底板渗水。

三、本年度其他采掘工作面不受水害威胁。

4、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总结

虽然我矿水文地质条件中等,但是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并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随着矿井采掘活动的不断扩大,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由简单逐渐变为复杂。

根据目前矿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矿井采掘活动范围内井下水害主要为:

1)局部地段(断层发育、向斜轴部)含水层的静贮水;

2)采空区未脱干的灌浆积水;

矿井采掘活动范围内地面水害主要为:

1)由于矿井开采,地表下沉形成塌陷区,雨季期间洪水沿采空区上部地面的塌陷裂隙、坑、洞,涌入井下形成灾害水体。

2)矿井周边小煤窑开采形成灾害水体;

3)雨季期间,洪水对地面建筑物的灾害;


相关文章

  • 内蒙古铜矿资源报告
  • 内蒙古铜矿资源报告 一.我国铜矿储量分布 2011年我国已探明铜矿累计查明资源储量8422.2万吨(国土资源部资料),占同年世界储量基础的12.1%,居智利和美国之后,列世界第3位.主要分布在30个省.市.自治区(未统计台湾),如图1所示. ...查看


  • 矿发[2016]88号(关于执行周日集中休息的通知)
  • 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魏家地煤矿文件 矿 发 [2016] 88号 关于执行周日集中休息的通知 矿属各单位: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 ...查看


  • 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浅析
  • 煤层气 煤层气是成煤母质在煤化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于煤层或煤系地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煤层气热值与天然气相当,是通用煤的 2-5 倍.1m3纯煤层气的热值相当于1.13kg 汽油.1.21kg 标准煤.煤 ...查看


  • 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名单
  • 来源:百度百科 发布时间:2017-03-28 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名单(53家,2005年8月公布) 1 河北临城国家地质公园 2 河北武安国家地质公园 3 内蒙古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 4 山西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 5 山西宁 ...查看


  •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煤矿地质工作,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有关单位的煤矿地质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煤矿地质工作是指在原勘探报告的基础上, ...查看


  • 露天煤矿地质规程
  •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制定 露 天 煤 矿 地 质 规 程 (试 行) 煤 炭 工 业 出 版 社 关于颁发> (试行)的通知 (83)煤生字第1589号 为了适应露天煤矿发展的需要,更好地研究和解决露天煤矿建设和生产中的各种地质问 ...查看


  • 煤矿防治水措施
  • 煤 矿 防 治 水 技 术 措 施 煤矿水害是与瓦斯.煤尘.顶板.火灾等并列的五大灾害之一,其严重程度仅次于瓦斯列第二.随着开采深度和开采条件不断变化,特别是兼并重组后,由于地质资料不清,煤矿受采空区.古空区.奥灰水威胁越来越严重,给矿井水 ...查看


  •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矿井水害防治浅析
  • [摘  要]矿水害防治是一个多专业.多部门的工作,通过探讨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治水工作体系,对于预防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确保矿井安全生产至关重要.本文以石圪台矿水害防治为例,并结合本矿区其他矿井防治水工作的先进经验,探讨了矿井水害防治体 ...查看


  • 煤矿防治水论文[1]
  • 毕 业 论 文 题 目:浅谈我国防治水治理基本情况 及今后的工作任务 学院(函授站):山东理工大学 年级专业: 采 矿 工 程 层 次: 专升本 学 号: 姓 名: 张 红 平 指导教师: 起止时间: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通过分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