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课琵琶行音乐描写

一、情境导入

一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一位曾艺压群芳,名满京城的琵琶女在浔阳江畔相遇了,琵琶女用手中的乐器演绎出了人生的起伏与世间的冷暖,白居易则用笔下的诗句演奏出了不朽的乐章与无尽的唏嘘,今天让我们踏着诗人的诗行走进琵琶女的音乐世界,聆听这美丽而动人的旋律。

(板书:《琵琶行》音乐描写赏析)

二、找出出神入化的音乐描写

1、白居易对声音的描写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文中出现了几次有关音乐描写的部分?请分别指出。

明确:共三次。第一次在文章第二段开始:“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第二次在文章第二段:“转轴拨弦三两声,„„唯见江心秋月白。” 第三次在文章末段:“感我此言良久立,„„江州司马青衫湿。”

2、琵琶女的这三次演奏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是不是都是她的自觉行为?

明确:作者在浔阳江头夜晚送别客人,却“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忽然听到水面上传来琵琶声,因此第一次演奏是琵琶女自觉为之。概括为:独自弹(板书)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第二次演奏是琵琶女应作者的邀请而弹奏的。概括为:应邀弹(板书)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琵琶女有感于作者的一番话,再弹一曲。概括为:感言和(板书)

三、赏析音乐描写

(一)赏析独自弹和感言和

思考:这两处音乐描写属于正面描写还是侧面烘托?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明确:侧面烘托。“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通过主人和客人被音乐吸引,侧面描写音乐的动人。“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通过听者掩面哭泣、青衫浸湿,侧面描写烘托音乐的悲凄感人。侧面描写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

(二)赏析应邀弹

1、学生齐声朗读相关文字,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思考:这段描写音乐的文字为何读上去朗朗上口?语言的音乐美是如何形成的? 明确:押韵、叠音词和双声、叠韵词的使用。

押韵:志、事,挑、幺,雨、语,弹、盘、难,绝、歇,迸、鸣。

叠音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双声、叠韵词:幽咽、间关

知识迁移、归纳总结

思考:叠音词和双声叠韵词在《诗经》中经常出现,大家能不能总结一下这类词语在古诗词中通常情况下有哪些作用?

(多媒体展示相关诗句)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明确:①增强诗歌语言的音韵美②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事物的特征③表达出细微曲折的情感。

2、分析音乐的特点及旋律变化

思考:作者在描写音乐时主要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

明确:比喻。

思考:请大家找出描写乐曲声的比喻句,分析它们分别描摹出音乐什么样的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音乐有何作用?

明确:比喻句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这种修辞手法写出琵琶声浊杂粗重、轻细急促、婉转流畅、冷涩、无声、激越雄壮、戛然而止的特点。诗人用一连串的比喻来描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用读者熟悉的种种声音来形容读者比较生疏的琵琶声,使读者在闻其声的同时能见其形。这样的比喻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视觉,还能激发读者的想象。

(倾听配乐朗诵,感受音乐的旋律变化,多媒体展示音乐旋律曲线图)

3、体会“声中之情”

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在演奏时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在乐曲中,而作者在听曲时也恰恰感受到了这种情感,引起了感情的共鸣。请大家找出这段文字中有关感情的诗句,放在音乐描写之中加以体会。

明确:“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

教师总结:

奏曲的能手,能够通过演奏表达自己的哀愁或欢乐。听曲的行家,也能够从曲调中领会到奏曲者的情思,受到感染。倘若听曲者和奏曲者有同样的心情,那感受会是很强烈的。白居易真不愧为听曲的行家,于琵琶未成曲调时已经感到弦声饱含感情,于演奏的过程中又听出琵琶女有无限心事,于演奏终结时更听到了弦外之音,听到了于无声处表露的哀愁。

4、赏析以景物烘托音乐的手法

思考:这段文字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何作用?

明确:“悄无言”比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或喝彩声更好,这就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乐曲虽然结束了,但听众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如醉如痴。在大段的正面描写之后,续以这两句精练而意味深长的侧面描写,更突出了音乐的魅力, 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似乎感到这秋凉的夜色中弥漫着音乐的气氛,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这种以景结情的写法,形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四、课堂小结

总结音乐描写特色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2、修辞:比喻、叠音词、双声叠韵词

3、声情并茂

五、作业

1、背诵诗歌第二段,学习运用语言艺术来描述听觉的手法,课后就自己喜欢的一段音乐用形象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文体、字数不限。

2、比较阅读、迁移提高

阅读李贺《李凭箜篌引》、韩愈《听颖师弹琴》,比较这两首描写音乐的作品与《琵琶行》在音乐描写方面技法的异同,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六、板书设计

《琵琶行》音乐描写赏析

独自弹、应邀弹、感言和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音乐美:押韵、叠音词、双声叠韵词

修辞手法:比喻

声情并茂

一、情境导入

一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一位曾艺压群芳,名满京城的琵琶女在浔阳江畔相遇了,琵琶女用手中的乐器演绎出了人生的起伏与世间的冷暖,白居易则用笔下的诗句演奏出了不朽的乐章与无尽的唏嘘,今天让我们踏着诗人的诗行走进琵琶女的音乐世界,聆听这美丽而动人的旋律。

(板书:《琵琶行》音乐描写赏析)

二、找出出神入化的音乐描写

1、白居易对声音的描写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文中出现了几次有关音乐描写的部分?请分别指出。

明确:共三次。第一次在文章第二段开始:“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第二次在文章第二段:“转轴拨弦三两声,„„唯见江心秋月白。” 第三次在文章末段:“感我此言良久立,„„江州司马青衫湿。”

2、琵琶女的这三次演奏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是不是都是她的自觉行为?

明确:作者在浔阳江头夜晚送别客人,却“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忽然听到水面上传来琵琶声,因此第一次演奏是琵琶女自觉为之。概括为:独自弹(板书)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第二次演奏是琵琶女应作者的邀请而弹奏的。概括为:应邀弹(板书)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琵琶女有感于作者的一番话,再弹一曲。概括为:感言和(板书)

三、赏析音乐描写

(一)赏析独自弹和感言和

思考:这两处音乐描写属于正面描写还是侧面烘托?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明确:侧面烘托。“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通过主人和客人被音乐吸引,侧面描写音乐的动人。“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通过听者掩面哭泣、青衫浸湿,侧面描写烘托音乐的悲凄感人。侧面描写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

(二)赏析应邀弹

1、学生齐声朗读相关文字,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思考:这段描写音乐的文字为何读上去朗朗上口?语言的音乐美是如何形成的? 明确:押韵、叠音词和双声、叠韵词的使用。

押韵:志、事,挑、幺,雨、语,弹、盘、难,绝、歇,迸、鸣。

叠音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双声、叠韵词:幽咽、间关

知识迁移、归纳总结

思考:叠音词和双声叠韵词在《诗经》中经常出现,大家能不能总结一下这类词语在古诗词中通常情况下有哪些作用?

(多媒体展示相关诗句)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明确:①增强诗歌语言的音韵美②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事物的特征③表达出细微曲折的情感。

2、分析音乐的特点及旋律变化

思考:作者在描写音乐时主要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

明确:比喻。

思考:请大家找出描写乐曲声的比喻句,分析它们分别描摹出音乐什么样的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音乐有何作用?

明确:比喻句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这种修辞手法写出琵琶声浊杂粗重、轻细急促、婉转流畅、冷涩、无声、激越雄壮、戛然而止的特点。诗人用一连串的比喻来描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用读者熟悉的种种声音来形容读者比较生疏的琵琶声,使读者在闻其声的同时能见其形。这样的比喻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视觉,还能激发读者的想象。

(倾听配乐朗诵,感受音乐的旋律变化,多媒体展示音乐旋律曲线图)

3、体会“声中之情”

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在演奏时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在乐曲中,而作者在听曲时也恰恰感受到了这种情感,引起了感情的共鸣。请大家找出这段文字中有关感情的诗句,放在音乐描写之中加以体会。

明确:“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

教师总结:

奏曲的能手,能够通过演奏表达自己的哀愁或欢乐。听曲的行家,也能够从曲调中领会到奏曲者的情思,受到感染。倘若听曲者和奏曲者有同样的心情,那感受会是很强烈的。白居易真不愧为听曲的行家,于琵琶未成曲调时已经感到弦声饱含感情,于演奏的过程中又听出琵琶女有无限心事,于演奏终结时更听到了弦外之音,听到了于无声处表露的哀愁。

4、赏析以景物烘托音乐的手法

思考:这段文字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何作用?

明确:“悄无言”比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或喝彩声更好,这就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乐曲虽然结束了,但听众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如醉如痴。在大段的正面描写之后,续以这两句精练而意味深长的侧面描写,更突出了音乐的魅力, 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似乎感到这秋凉的夜色中弥漫着音乐的气氛,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这种以景结情的写法,形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四、课堂小结

总结音乐描写特色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2、修辞:比喻、叠音词、双声叠韵词

3、声情并茂

五、作业

1、背诵诗歌第二段,学习运用语言艺术来描述听觉的手法,课后就自己喜欢的一段音乐用形象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文体、字数不限。

2、比较阅读、迁移提高

阅读李贺《李凭箜篌引》、韩愈《听颖师弹琴》,比较这两首描写音乐的作品与《琵琶行》在音乐描写方面技法的异同,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六、板书设计

《琵琶行》音乐描写赏析

独自弹、应邀弹、感言和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音乐美:押韵、叠音词、双声叠韵词

修辞手法:比喻

声情并茂


相关文章

  • 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音乐描写
  • <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两首诗在体裁上同为乐府古题,作者白居易.李贺同为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又均以十分出色的音乐描写而传诵后世,但因作者的个人才情.生活遭遇不同,两首诗呈现出迥异的创作风格.本人不揣浅陋,试就两首诗 ...查看


  • [琵琶行]教案及教学反思
  • <琵琶行> 之音乐艺术 教学目标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重点鉴赏课文第二节. 2.品味诗歌意境,感受名句艺术魅力. 3.理解作者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及听众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教 ...查看


  • 高中语文必须三[琵琶行]教学案
  • 高中语文必须三<琵琶行>教学案 学案博苑 2012-02-27 2232 5d56b7b40102dupc 高中语文必须三<琵琶行>教学案 [目标设置] 1 诵读课文,理解全文的大意,积累基础知识 2 理清全文脉络, ...查看


  • 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教案
  • 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教案 教学博苑 01-17 0619 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教案 教学目标: 学习音乐艺术的描写技巧,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领悟力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 ...查看


  • [琵琶行]导学案(最新)
  • <琵琶行>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家作品,归纳文言现象. (2)熟悉课文,联系时代与背景及作家的创作风格,在朗读背诵中提升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在理解诗 ...查看


  • 忽听琵琶诉幽怨
  • 摘 要:白居易的<琵琶行>用生花妙笔淋漓尽致再现了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展现了琵琶女和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坎坷遭际,抒发逐臣之悲.天涯沦落之恨. 关键词:琵琶女: 白居易: 音乐描写 中图分类号:G634. ...查看


  • 琵琶行导学案
  • 织金县第二中学<导学案>(教师用) <琵琶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古典诗歌中序和诗的关系以及歌行体的特点. 2.体会古典诗歌形象化的表 现手法. 3.鉴赏古典诗歌的意境美. 技能目标: 1.训练 ...查看


  • [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 内容摘要:<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文字,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不仅利用音韵表现乐声的高低强弱,还利用四声展示乐声的长短缓急.白居易的<琵琶行>与韩愈的<听颖师弹琴> ...查看


  • 琵琶行白居易 1
  • 琵 琶 行 白居易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顺畅地诵读全诗并当堂背诵第二节: 2.品味诗中音乐描写声情并茂的艺术特色,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 3.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教时安排:四课时 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