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导学案(最新)

《琵琶行》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家作品,归纳文言现象。

(2)熟悉课文,联系时代与背景及作家的创作风格,在朗读背诵中提升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时代与作者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

(2)涵咏诗歌语言,体会作品情感和艺术特点。

(3)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天涯沦落的感伤和内涵;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提高文学趣味,感受作品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涵咏诗歌形象和语言。

3、背诵诗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教学难点:

品味作者对音乐的精湛描写,学习象声摹音、设喻作比的修辞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学法指导:

1、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咏,体悟情感。

2、学诗三步走:“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体味意境,感受形象;“品”,咀嚼涵咏,品味语言。

【课前热身】

1、了解与课文有关的知识:

“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南宋王灼《碧鸡漫志》解释说:“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云:“体如行书曰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所谓“行”,是指那些流走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

2、走进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生于河南新郑。少年时期,避乱江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元和十年李师道、王承宗遣人刺杀宰相武元衡,居易上书请急捕贼,以雪国耻,为当政者所恶,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出任杭州、苏州刺史,又内召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太子少傅等职,以刑部尚书致仕。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

共六首,“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他的人生观是:“穷则独善其声,达则兼济天下。”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则代表了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他的讽谕诗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现存诗近三千首。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唐宪宗元和十年(815)6月3日,在河北拥兵自重的藩镇李师道、王承宗派遣刺客刺杀主张用武力平息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没想到却遭到了一些朝臣的嫉恨。白居易当时是太子左赞善大夫,已经离开了谏官的位臵。那些人说他不该越职言事,并诬称白居易写过“新井”和“赏花”的诗(其实是子虚乌有),不顾忌他母亲是因看花坠井而死的,大逆不道。其中真实的原因是,白居易在前此任左拾遗、翰林学士期间,屡向皇帝上书言事,剖析朝政,还写了大量讽刺社会政治的诗歌,像《卖炭翁》等,得罪了很多权贵。这一次政治打击在白居易的一生中是最为沉重的。从此,他虽然也不失关心国计民生的赤子之心,但干预政治的热情却大大减退。(诗中诗人所表现出的压抑和苦闷。)

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到江边送客,离别在即,惆怅萦怀。忽然,从水面飘来的琵琶声,凝住了时空,吸引了主客,由此演绎出一段琵琶女的故事,更因之产生了一首脍炙古今的诗篇。

3、凭吊白居易诗四首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宣宗《吊白居易》

年光过眼如车毂,职事羁人似马衔。若遇琵琶应大笑,何须涕泣满青衫。 ──北宋〃夏竦《题江州琵琶亭》

乐天当日最多情,泪滴青衫酒重倾。明月满船无处问,不闻商女琵琶声。 ──北宋〃叶桂女《题江州琵琶亭》

枫叶芦花两鬓霜,樱桃杨柳久相忘。当时莫怪青衫湿,不是琵琶也断肠。 ──明〃杨基《题江州琵琶亭》

4、白居易诗四首:

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在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臵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酒杯长精神。

邯郸冬至[注]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在唐代,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

一切和元旦相似。

白居易著有《白氏长庆集》,今存诗近三千首。在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 一 【预习检测:】 1、快速阅读,疏通字词

铮(zh ēng ) 迁谪(zh é) 浸(j ìn ) 悯然(m ǐn ) 恬(ti án )然 转徙(x ǐ) 枫叶(f ēng ) 荻(d í)花 捻(ni ǎn ) 红绡(xi āo ) 间关(ji ān ) 湓(p én )浦

憔悴(qi áo cuì) 霓裳ních áng 阑lán干 钿头di àn 呕哑ōu yā 嘲哳zh āo zhā 浔(x ún )阳 收敛(li ǎn ) 管弦(x īán ) 乍(zh à)破

幽咽(y è) 收拔(b ō) 裂帛(b ó) 银蓖(b ì) 暂(z àn )歇

水浆迸(b èng ) 声声思(s ì) 银篦(b ì) 铁骑(j ì) 六幺(y āo ) 冷涩(s è) 沉吟(y ín ) 商贾(g ǔ) 春江花朝.(zhāo) 悄无言(qi ǎo )

2、理解下面词语

命酒:派人整备酒宴。 悯然,伤心的样子。 恬然:安乐的样子。 迁谪意:指被降职、被流放的悲哀。 委身:托身。这里是嫁的意思。 漂沦:漂泊沦落。 掩抑:掩蔽,遏抑。 等闲:随随便便。 却坐:退回(原处)坐下。 快.弹:畅快

3、一词多义

(话,名词遂命酒 (吩咐,命令)

(字,名词命 命曰《琵琶行》 (取名,动词) (说,动词)

(几,数词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这,代词)

一曲红绡不知数 (数量,名词是

自言本是京城女 (是,动词)

凝绝不通声暂歇 (短暂,副词)

暂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顿时,副词)信

4、词类活用

梦啼妆泪红阑干(泪,名词用作动词,流泪)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名词作状语,在夜间) 商人重利轻别离 (重、轻,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

遂命酒. (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 钿头银篦击节碎.

(形容词用作动词,敲碎) 5、古今异义辨析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因为长句 (古义:于是作。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整理。 今义: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以前。 今义:朝前) 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指神态、脸色、姿容。 今义:指色彩。) 铁骑突出..

刀枪呜。 (古义:指冲出来。 今义:指鼓出来。) 又闻此语重唧唧..。 (古义:指叹息声。 今义:指低声交谈;虫鸣;自语。) 凝绝不通声暂.歇。 (古义:指表示短暂的时间,只指时间短。 今义指“暂时”,含有与将来对比的意思。)

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指年龄大。 今义:指兄弟排行第一。) 6、特殊句式

①本长安倡女。 ②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③感斯人言。 ④送客湓浦口。 ⑤谪居卧病浔阳城。 ⑥ 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⑦主人下马客在船。

(①判断句。 ②③被动句。 ④⑤省略句。 ⑥倒装句。 ⑦互文句。)

【合作探究】

1、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哪几个回合?找出诗中描写音乐效果的诗句。

三个回合:一闻琵琶邀相见,再闻琵琶诉沦落,三闻琵琶青衫湿。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以主人与客人的表现衬托音乐美妙惊人;演奏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人们被音乐打动,心往神驰沉浸在音乐当中,衬托音乐高超醉人;“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坐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写尽音乐的感人力量。

2、从哪几个方面把握本诗的叙事脉络?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人物感情丰富、性格鲜明。

(1)故事情节。这是叙事的主干,也是人物活动的依托。这首诗的情节不算复杂:首先是送客,其次是听乐,然后是琵琶女的自述,最后是诗人的独白。需要注意的是,这首诗叙事详略处理非常恰当。略写送客,详写听乐;略写诗人自己,详写琵琶女。这样就突出了重点,深化了主题。仔细吟味,写琵琶女的自述,也是从诗人转述的角度道来,却无一不是她的心绪神情;写自己的贬谪之苦,虽然是直抒胸臆的独白,但又时时隐现出同病相怜的意味。写琵琶女,详昔而略今;写诗人自己,则略昔而详今。两相映衬,更见互补之妙。

(2)音乐描写。这首诗的音乐描写是贯穿全诗的,从开头的“无管弦”,到后来的“转轴拨弦”,到“四弦一声”,到“却坐促弦”,诗情随着乐律而变。琵琶女的演奏,可分前后两段,先

是“自选曲目”《霓裳》《六幺》,后是“规定曲目”,即专门应诗人之请弹奏的乐曲。可以说音乐是双方交流的“第一语言”。

(3)景物描写。全诗以秋江月夜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创造出一种苍凉凄清的气氛。如“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明月江水寒”都是以静衬动:前者接住水面上飘忽而来的琵琶声,次者凝固了琵琶曲的强大感染力,后者映射出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的无限感慨。

(4)情感描写。全诗以送客的离别之情为序曲,重点写了琵琶女和诗人相遇相知之情。如“未成曲调先有情”,写出了琵琶女初试才艺表现出的一段天然风韵;“梦啼妆泪红阑干”,写出了琵琶女感伤身世的悲苦之情;诗人的“叹息”和“唧唧”,写出了听乐的心领神会和听言的深深感慨;“江州司马青衫湿”,则是诗人情感的总爆发,如开闸之河水,一时俱出。

诗的情和景是相衬相生、互相作用的,可以说是景为情染,景因情而更美好;情借景重,情因景而更深厚。

3、如何欣赏这首诗的音乐描写?

首先是精彩的描摹,用一连串形象生动的比喻来刻画不同的乐调,恰当地使用拟声词来加强模仿效果,成功地将音乐语言转换成诗的语言,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是情感的传输,通过写听乐人的情绪反应传达出音乐本身的魅力,从而强化了表达效果;再次是气氛的渲染,不但写有声,而且写无声,如“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写乐曲休止时的效果,写邻船听乐的寂静,反衬出乐曲的强大感染力。

4、研习诗中的人物形象。

诗歌中生动地刻画了两个“天涯沦落人”的形象,一个是历尽繁华、美人迟暮的琵琶女,一个是被贬江城、孤独苦闷的闲职司马。琵琶女矜节自持,羞涩腼腆,多愁善感,才艺惊人;“江州司马”感情丰富,体察入微,善解人意,文采飞扬。两个人同是从长安沦落天涯,一曲一词,合演了一曲千古绝唱。

三、解决问题:讨论、分析、归纳、总结。

【 合作探究 】 一、诗前小序:

1、口译小序成现代汉语。 2、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 小序交代了时间(元和十年)、地点(湓浦口)、人物(作者和琵琶女)和故事的主要经过(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听琵琶女演奏和为琵琶女作曲),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

3、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点明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4、小序中有这样一句话“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对此,你有何看法?作者是否真的“恬然自安”,是否真的“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恬然自安”者,是话中有话,实际是说遭受贬谪的苦闷始终萦绕心头,一直无法自安,而“迁谪意”当然也不是“是夕”才感受到的。这两句反话,既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抑郁愤慨之情,也是强调这次与琵琶女偶然相遇的事件给他的感受之深,是扣住“同是天涯沦落人”来说的。

二、第一段:夜送客闻琵琶声

1、赏析“浔阳江头夜送客”:

仅用七个字,就点出地点、时间、人物,拉开故事的序幕,语言平易,如话家常,又高度凝练。作者选取了秋天两种有代表性的植物──红的枫叶,白的荻花,来点染环境,描绘出一幅萧瑟的清秋景象。

2、“主人下马客在船。。。别时茫茫江浸月”四句,叙写离情别意,有景有情,情景相生。 ①、“主人下马客在船”句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互文:主客一起下了马上了船。 又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东西植松柏,南北种梧桐。 ②、“无管弦”三字在情节的展开上有什么作用?

“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

③、“醉不成欢”说明酒虽多,却不成欢,言外之意就是心情郁闷,举杯浇愁愁更愁。诗人心情郁闷仅仅是因为不成欢吗?不是,是为了什么?

是离别,朋友的即将离别才是诗人心情郁闷的真正原因。 3、从文中找出一个字来概括诗歌所渲染的气氛特点。

一个“惨”字不但渲染了气氛的特点,而且含蓄地吐露了诗人的悲抑心情。船外是江面茫茫,月影沉壁。诗人的离情别绪,有如荒江冷月。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而且也为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环境气氛。

4、诵读背诵第1段,探究:秋天月夜送别情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诗一开始用景物烘托环境气氛,红枫、荻花,秋意萧索,使人油然而生悲凉;加上正是送客离别之际,越发让人伤怀;更何况送客连助酒的音乐都找不到,扫兴到了极点。惨白的月光孤照茫茫江水,诗人一开始就把萧索悲凉的氛围渲染得非常强烈,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景色和气氛描写很好,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琵琶女的突然出现作了准备。

(体会:写秋景,送友人,暗含一丝凄凉和伤感。漂泊的境遇,心灵的知音使得二人发出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长叹!浔阳江畔,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月光,飘飞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进了经典,他那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三、第二段:邀见琵琶女,江上聆听琵琶曲

1、琵琶女的第一次演奏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品鉴:

此二句造成语气的强烈转折,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用水上传来的琵琶声打破了寂寞、郁闷和凄清, 峰回路转,引出正文。“主人忘归客不发”与“主人下马客在船”句式相同,一句之中兼写主客,前后映衬; 侧面烘托琵琶声的艺术魅力,感情由悲抑转为惊喜。所不同的是,前者是无可奈何的离别之情,后者是不由自主的留连之意。

②、琵琶女第一次演奏的曲子是什么,文中没有明确交代,能判定出是哪种基调吗?有什么

理由?

它的基调是悲凉哀怨的,理由有二:一是琵琶女在这“绕船明月江水寒”之际,显然是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二是它确实打动了“惨将别”中的主客的心,加重了离愁,以致“主人忘归客不发”。其余写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写饯别酒宴的悲伤气氛,都是烘托它的。

2、琵琶女的出场,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诗人的态度;二是琵琶女的反应。 ①、找出表现诗人态度的词句(注意动词的使用) 寻、问、移、邀、添、回、开宴。从“寻声暗问”,到移船相见,到“千呼万唤”,寥寥数语,写出诗人急切的心情。 “暗问”说明了琵琶声太动人了,致使“主人忘归客不发”。在冷寂凄清的氛围中,琵琶声越发显得凄楚动人。轻声问才能表现出诗人被乐声所吸引不忍去打断琵琶的弹奏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琵琶女弹奏的高超技艺。这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听到琵琶声后所激起的惊喜心情和邀见琵琶女的急切心情。

②、诗人急切、惊喜,琵琶女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从“欲语迟”,到“始出来”,到“半遮面”,轻轻几笔,绘出琵琶女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

③、这些说明了琵琶女是否愿意与诗人见面?为什么?

羞涩。仅仅是羞涩吗?我们知道琵琶女作为一个红极一时的歌女,在她年长色衰之后,嫁作商人妇,又遭到重利薄情商人的抛弃,面对这世态的炎凉,她有满腹的哀怨和苦衷。所以,她弹奏琵琶不是招徕顾客,而是借琵琶抒发自己哀怨的心曲。在这样的心态下,她又怎么可能想再次出来抛头露面呢?这一系列不同寻常的举止情状,表现了她不愿随便重新抛头露面的心理,暗示出她有着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和艺术才能。

④、既然琵琶女不愿抛头露面,最后为什么又出来了呢? 是因为诗人的态度。由于诗人“寻声暗问弹者谁”,又“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又“千呼万唤”,琵琶女深感盛情难却,却之不恭。在沦落天涯的不幸际遇中,觅得知音,这对于琵琶女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慰藉和鼓舞。诗人的举动表示了他对琵琶女应有的尊重和礼貌,这是以艺会友,决不同于一般文人墨客狎妓,征歌点曲。所以琵琶女终于摆脱了重重顾虑,登上了诗人所在的船头。然而毕竟是陌生人,不免有些拘谨,也许还夹杂着一点儿羞涩,故而“犹抱琵琶半遮面”。

3、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

A、诵读描写弹奏情形的诗句,分析描写内容和表现力。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

4、音乐形象是难以捕捉的,作者借助语言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①、把无形的音乐写出来使人感知,仿佛能让人听到,这是一件难事,诗的第二段,可以说是描写音乐的绝唱。诗人将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一连串通俗新颖、生动恰当的比喻,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音乐形象展现给读者。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②、叠词和联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使音节悦耳动听。

③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A 、正面描摹:转轴拨弦三两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B 、侧面烘托: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C 、演奏完毕,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作结尾,有什么作用?

用听觉、视觉来描写琵琶曲终了后寂静的氛围、秋水冷月的景象,烘托了琵琶女妙绝入神

的演奏技巧, 这是以无声来反衬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悄无言”比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或喝彩声更好。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衬托了乐曲的撼人心魄,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也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②深化诗歌的意境。它把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曲终已经收拨,乐声已经消逝,但人们的欣赏活动仍在继续。眼前是江水茫茫,无边无际,四周寥落,万籁俱寂,中天一轮明月,江心倒映一派光辉。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似乎感到这秋凉的夜色中弥漫着音乐的气氛,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总之余音绕梁,不绝如

缕。情和景,意和景,悲怆的乐曲和凄清的画面都融为一体,这种以景结情的写法,颇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④、运用对比烘托(有声和无声)、动静结合的方法: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都是以无声衬托有声,道出了“无声”与“有声”之间的辨证关系,用乐曲休止时的余韵来强调乐曲的效果,创造出了曲止情续、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如同篆刻艺术的“计白以当黑”,戏曲艺术对舞台空间的运用,这种虚中见实的表现方法,是中国古代传统艺术的特点。

⑤、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写弹者与听者的感情交流,曲中带情: 琵琶女以情演曲——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志 说尽心中无限事 诗人以情绘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琵琶女的演奏过程中,我们可以感觉出她的曲调是随着她心情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序曲中,琵琶女的处境是孤单凄凉的,所以她的音乐也是低沉抑郁的。接着,不论大弦小弦的曲调如何起伏,它都是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当琵琶女回归到现实的残忍凄凉时,她的心可谓肝肠寸断,旋律也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的“暂歇”,说明了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最后一部分刚劲急促、震撼人心,表达了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现实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音乐声也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昂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

(5)学生有感情地背诵第二段。

四、第三段:琵琶女自诉身世苦

1、“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结构上有何作用?

这两句写琵琶女弹完一曲后的神态和动作,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转入琵琶女“自言”凄凉身世的情境。

2、理清层次(提示以琵琶女命运转折为界):

先追忆往昔繁华岁月,青春年少,貌美艺佳,倾国倾城,风光无限; 继言时光流转,人事皆非,少年不再,容颜衰老,以致“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复言“商人重利轻别离”,只好在这秋江冷月之中独守空船,而每当“夜深忽梦少年事”,总是不知不觉地泪水纵横,梦断妆残。

3、“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介绍自己的籍贯(京城女)、住处(蛤蟆陵)。 4、赏析:写琵琶女才貌双全,色艺出众的语句。

分别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方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直接陈述了琵琶女的才貌双全。“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正面描写她欢乐豪华的红歌女生涯,在五陵年少这些纨袴子弟的簇围下,那种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而“善才服”“秋娘妒”则从别人的眼中侧面写出了她的色艺出众,用笔精炼。 “正面描写直截了当,侧面描写委婉含蓄。

5、“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賞析

概括叙述了琵琶女追欢逐乐的逝水流年,也是一个过渡,过渡到第二层叙述自己悲惨凄凉的遭遇和处境。“秋月春风”在这里借指宝贵的青春年华,最美好的时刻。

6、“以色示人者,色衰则爱弛”。从前面描述琵琶女弹奏的技艺来看,琵琶女并没有因年长而衰败,而是依然精妙绝伦。然而那些豪门子弟都不来光顾了,这说明什么?

它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原来“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并不是真的欣赏她弹奏琵琶的高超技艺,而是被她的容貌所吸引,一旦年长色衰,门前必然是“冷落鞍马稀”了。 7、被逼无奈,琵琶女最终“嫁作商人妇”。但是“商人重利轻别离”,留下琵琶女独守空船。“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的环境描写,是景中有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过去是那么的欢乐奢华,名噪京师,而今围绕着自己这一叶孤舟的却是清冷的月光,带着寒意的江水。诗人把秋江月夜的寒冷同琵琶女内心感受的寒冷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烘托出琵琶女无限凄凉悲苦的心境,催人泪下。它通过对比、反衬,有力地表现了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用琵琶女的年轻貌美反衬她的年长色衰;用门庭冷落反衬独守空船;用昔日的欢笑反衬今日的辛酸;用夜梦往事反衬醒后孤寂感伤的情怀,从而鲜明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

五、第四段:诗人自叙迁谪意

1、齐读第4自然段,用现代汉语口译描述诗人遭遇的语句。

我从去年离开京城,贬居在浔阳,其间一直卧病在床。浔阳这地方偏僻荒凉,一年到头到听不到悦耳的音乐。我住在地势低洼潮湿的湓江附近,房屋周围尽长些黄芦苦竹。每天早晚都听到什么?除了杜鹃鸟的悲啼,就是猿猴的哀鸣。每逢春暖花开的早晨和明月高悬的秋夜,常常摆酒自酌独饮。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尽是些嘈杂刺耳的声音实在难听。今晚听了你奏的乐曲,就好像聆听仙乐一般使我耳目清明。请你不要推辞一定要坐下来再弹一曲,我为你谱写歌词《琵琶行》。

2、诗人的身世有何曲折,为什么会与琵琶女产生共鸣? 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这样一声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提示:从乐妓与诗人的人生历程中来寻找“沦落”之情。)

①、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色艺双绝) 而今:年老色衰,漂泊憔悴、门前冷落,独守空船。 (委身商人)

②、結合注释、序、第一段与第四段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身居高位、名动京师”。(高官厚禄)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飘零天涯、其情凄凄。 (沦落凄凉)

③、相似的经历:都是由“盛”(风光无限、春风得意)而“衰”(沦落天涯、境况凄凉)。

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学艺术形象的再现了琵琶女精

湛的演技,又尽情地倾述了自己因直言进柬而遭贬谪热爱之情。是“音乐”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以琵琶声为联系物,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

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枫叶四弦秋,枨(ch éng ,触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句

留江上别离情。

3、“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写出了诗人怎樣的感慨?賞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听琵琶声叹息是因为琵琶女声情并茂的弹奏技艺打动了诗人。“又闻此语重唧唧”是诗人听了琵琶女的悲凉身世以后更加同情琵琶女的遭遇。琵琶女的遭遇又使诗人想到了自己,从而很自然地揭示了彼此产生感情共鸣的思想基础,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进而自叙了贬居江州的凄苦生活和郁闷心情,交代了产生感慨的原因是由于彼此有着共同的遭遇。“天涯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的情感体验,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鸣。由于诗句简明准确,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

4、诗人为什么要“为君翻作《琵琶行》”呢?

因为诗人通过琵琶的乐声沟通了与琵琶女的情感,同命相怜,要把“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受写出来,这既是对琵琶女的同情和尊重,也是自己感情寄托的需要。

5、小结:尽管诗人与琵琶女的社会地位、生活道路和生活态度不同,尽管他们素昧平生,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失意者的感受却是相通的。第一,彼此都自京都沦落江州。第二,彼此都怀才不遇。(名艺人—大诗人)第三,彼此都有着不幸的遭遇(年长色衰嫁商人—才华横溢遭贬谪),过着孤寂的生活(守空船—酒独倾)。第四,诗人是琵琶女的知音(弹出幽愁暗恨—尽通曲中之情),失意者同病相怜。正因为如此,诗人在最后重听了琵琶女的再次弹奏之后,洒下了同情之泪。

六、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1、默读、探討:琵琶女第三次演奏的调子如何?理由是什么? 调子悲凉,与《霓裳》、《六么》不同,从“满座重闻皆掩泣”和“江州司马青衫湿”可看出。

2、作者写琵琶女第三次演奏的方法同第二次有什么不同?

第二次作者用比喻、摹声等修辞手法从正面写音乐的艺术境界。第三次作者从侧面写音乐的艺术效果。

3、问题探究:这一段是本诗的结尾,承接到上一段,诗人要为琵琶女翻坐《琵琶行》。而琵琶女对此的反应是“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琵琶女被诗人的一片盛情与悲怀深深打动,她既同情诗人的不幸遭遇,又感激诗人的知遇之恩,这复杂的情感共鸣化作了不似前声的凄凄之音致使“满座重闻皆掩泣”。 尽管“凄凄不似向前声”,但诗人并没有展开笔墨描绘这“凄凄”之声,而是以一句高度的概括写出了重弹的特点,语言精炼,笔墨经济得当。写重弹的效果,也一改前面借景抒情的笔法,而为直接写听者的反响,“满座重闻皆掩泣”,使悲剧气氛更为浓烈。简约含蓄的表达给读者留下了更广阔的想象余地。“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最后两句以设问收束全诗,从侧面表现自己重闻琵琶之后的强烈感受,哀怨之情令人潸然泪下。这两句紧扣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题句,使全诗的主题表达,在感情的层次上得到了升华。

点评:以音写声、以人衬声、惜墨如金、无尽感伤

4、“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三闻琵琶,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

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最后一段,写琵琶女繁管急弦、凄切哀婉的演奏,写全场的人听乐而动容,写诗人泪洒青衫,无限伤感。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结束了,一首伟大的诗篇却千古流传下来。

七、结 语

①景物描写: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景物描写的文字,有什么作用呢?

A、“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表现诗人惜别的惆怅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别时茫茫奖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C、“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的艺术魅力,反衬主客都沉浸在音乐的艺术享受之中,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D、“绕船明月江水寒”, 用秋江寒夜,明月高照,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景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②侧面描写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以主人与客人的表现衬托音乐美妙惊人。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人们被音乐打动,心往神驰沉浸在音乐当中,衬托音乐高超迷人。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坐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写尽音乐的感人力量。

③修辞手法

诗中写景物、写音乐,手段都极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

A 、大量应用比喻。以声喻声,用人们熟悉的声音作比,把琵琶的乐声旋律描绘得变化多彩多姿,淋漓尽致,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B 、对比烘托,融情于景,景中生情,创造了深邃的诗的意境。

烘托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手法。诗文通过音乐效果的描写(包括环境描写和人的感受)来烘托琵琶声的优美动听,深切感人。如:“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这动心移情的音乐不仅使人流连忘返,还诱得人去“寻声暗问”;又如:“东船西舫悄无

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个白描式的环境描写,逼真地描摩出了听者沉湎于音乐的痴迷情景,侧面表现了音乐的神奇魅力。

如“惟见江心秋月白”,烘托了苍凉幽寂的氛围,一扫琵琶的急响繁音,令人转眼之间回到了现实世界:还是那“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秋夜,还是那“别时茫茫江浸月”的秋江,只是浸在江心的秋月已升到中天,把月的清辉洒向人间,令人有所思,有所待。此刻,诗人也许在痛惜自己在孤独中度过良辰美景,思念着亲人,慨叹自己不幸的遭遇……而琵琶女也许会想到“秋月春风等闲度”的过去,想到“绕船月明江水寒”的今宵,正为自己的沦落天涯悲伤不已

4、作品的语言

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都是多么凝炼优美、多么叩人心扉的语句啊!

5、人物形象总结

作者塑造了琵琶女这样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商人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诗人着力刻画琵琶女是为了更好地抒写自己的“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恨。

6、整合小结,强化感受、拓展主题

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正直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可见其对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二者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蕴含着许多能使人从悲哀中出甘美的人生哲理,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美学价值,现实意义)

这首诗一经诞生,便被广为传唱,流播久远。白居易死后,就连当时的皇帝唐宣宗李忱都写诗悼念他,其中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之语。元代剧作家马致远根据这首诗写了杂剧《青衫泪》,可见琵琶女和“江州司马”的故事感人之深,影响之远。

毛泽东《读注释唐诗三百首》批语:“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

读有感: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八、作业布臵

1、请大家想一下,假如琵琶女在江中演奏的是一曲江南小调,能否激起诗人如此强烈的情

感?

江南小调是欢快的、流畅的感情,不能表达白居易的心情。而这首琵琶曲所表达的是琵琶女晚年落泊的情感,这种心情正符合白居易当时的心情,二者产生了共鸣。才激起了诗人内心如此

强烈的感伤情感?

2、本文在写作中不但注意了音乐美,而且也注意了画面美。比如像《琵琶行》里面的“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这里面的意境就非常美,把它改写成现代文。

春江花月夜,一弯江水,一轮明月,寻声凝目月下船,空舱之前一红颜,追前忆昔信手弹,月浸江水人心寒。

听颖师弹琴 韩 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臵我肠!

(表现手法:这首诗在描写蜀僧睿弹琴的时候,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主要在三四句,把琴声比喻大自然宏伟的音响,令人感受到琴声的铿锵有力。侧面描写主要在后四句。“客心洗流水”,通过作者的感受来表现琴声。“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用诗人沉醉于琴声,忘却时间流逝来表现琴声的巨大感染力。)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课外补充】

唐代是琵琶发展的高峰,涌出了大量的琵琶演奏者和乐曲,如唐代世居长安的曹保,

其子曹善才,其孙曹纲,都是著名的琵琶演奏家,为世人所推崇,诗人对其高超技艺亦多有诗作赞颂,曹纲的演奏,右手刚劲有力,“拨若风雨”,另与之齐名的裴兴奴则左手按弦微妙,“善于拢捻”,故当时乐坛有“曹纲有右手,兴奴有左手”之誉。来自西域疏勒的“五弦”名手裴神符是唐太宗最看重为宫廷乐师之一,他首创了琵琶手指弹法;康昆仑号称琵琶第一手,段善本则是有名的佛殿乐师,后与康昆仑琵琶比赛后,进入宫廷成为皇家乐师。

《琵琶行》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家作品,归纳文言现象。

(2)熟悉课文,联系时代与背景及作家的创作风格,在朗读背诵中提升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时代与作者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

(2)涵咏诗歌语言,体会作品情感和艺术特点。

(3)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天涯沦落的感伤和内涵;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提高文学趣味,感受作品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涵咏诗歌形象和语言。

3、背诵诗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教学难点:

品味作者对音乐的精湛描写,学习象声摹音、设喻作比的修辞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学法指导:

1、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咏,体悟情感。

2、学诗三步走:“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体味意境,感受形象;“品”,咀嚼涵咏,品味语言。

【课前热身】

1、了解与课文有关的知识:

“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南宋王灼《碧鸡漫志》解释说:“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云:“体如行书曰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所谓“行”,是指那些流走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

2、走进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生于河南新郑。少年时期,避乱江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元和十年李师道、王承宗遣人刺杀宰相武元衡,居易上书请急捕贼,以雪国耻,为当政者所恶,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出任杭州、苏州刺史,又内召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太子少傅等职,以刑部尚书致仕。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

共六首,“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他的人生观是:“穷则独善其声,达则兼济天下。”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则代表了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他的讽谕诗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现存诗近三千首。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唐宪宗元和十年(815)6月3日,在河北拥兵自重的藩镇李师道、王承宗派遣刺客刺杀主张用武力平息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没想到却遭到了一些朝臣的嫉恨。白居易当时是太子左赞善大夫,已经离开了谏官的位臵。那些人说他不该越职言事,并诬称白居易写过“新井”和“赏花”的诗(其实是子虚乌有),不顾忌他母亲是因看花坠井而死的,大逆不道。其中真实的原因是,白居易在前此任左拾遗、翰林学士期间,屡向皇帝上书言事,剖析朝政,还写了大量讽刺社会政治的诗歌,像《卖炭翁》等,得罪了很多权贵。这一次政治打击在白居易的一生中是最为沉重的。从此,他虽然也不失关心国计民生的赤子之心,但干预政治的热情却大大减退。(诗中诗人所表现出的压抑和苦闷。)

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到江边送客,离别在即,惆怅萦怀。忽然,从水面飘来的琵琶声,凝住了时空,吸引了主客,由此演绎出一段琵琶女的故事,更因之产生了一首脍炙古今的诗篇。

3、凭吊白居易诗四首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宣宗《吊白居易》

年光过眼如车毂,职事羁人似马衔。若遇琵琶应大笑,何须涕泣满青衫。 ──北宋〃夏竦《题江州琵琶亭》

乐天当日最多情,泪滴青衫酒重倾。明月满船无处问,不闻商女琵琶声。 ──北宋〃叶桂女《题江州琵琶亭》

枫叶芦花两鬓霜,樱桃杨柳久相忘。当时莫怪青衫湿,不是琵琶也断肠。 ──明〃杨基《题江州琵琶亭》

4、白居易诗四首:

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在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臵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酒杯长精神。

邯郸冬至[注]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在唐代,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

一切和元旦相似。

白居易著有《白氏长庆集》,今存诗近三千首。在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 一 【预习检测:】 1、快速阅读,疏通字词

铮(zh ēng ) 迁谪(zh é) 浸(j ìn ) 悯然(m ǐn ) 恬(ti án )然 转徙(x ǐ) 枫叶(f ēng ) 荻(d í)花 捻(ni ǎn ) 红绡(xi āo ) 间关(ji ān ) 湓(p én )浦

憔悴(qi áo cuì) 霓裳ních áng 阑lán干 钿头di àn 呕哑ōu yā 嘲哳zh āo zhā 浔(x ún )阳 收敛(li ǎn ) 管弦(x īán ) 乍(zh à)破

幽咽(y è) 收拔(b ō) 裂帛(b ó) 银蓖(b ì) 暂(z àn )歇

水浆迸(b èng ) 声声思(s ì) 银篦(b ì) 铁骑(j ì) 六幺(y āo ) 冷涩(s è) 沉吟(y ín ) 商贾(g ǔ) 春江花朝.(zhāo) 悄无言(qi ǎo )

2、理解下面词语

命酒:派人整备酒宴。 悯然,伤心的样子。 恬然:安乐的样子。 迁谪意:指被降职、被流放的悲哀。 委身:托身。这里是嫁的意思。 漂沦:漂泊沦落。 掩抑:掩蔽,遏抑。 等闲:随随便便。 却坐:退回(原处)坐下。 快.弹:畅快

3、一词多义

(话,名词遂命酒 (吩咐,命令)

(字,名词命 命曰《琵琶行》 (取名,动词) (说,动词)

(几,数词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这,代词)

一曲红绡不知数 (数量,名词是

自言本是京城女 (是,动词)

凝绝不通声暂歇 (短暂,副词)

暂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顿时,副词)信

4、词类活用

梦啼妆泪红阑干(泪,名词用作动词,流泪)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名词作状语,在夜间) 商人重利轻别离 (重、轻,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

遂命酒. (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 钿头银篦击节碎.

(形容词用作动词,敲碎) 5、古今异义辨析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因为长句 (古义:于是作。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整理。 今义: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以前。 今义:朝前) 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指神态、脸色、姿容。 今义:指色彩。) 铁骑突出..

刀枪呜。 (古义:指冲出来。 今义:指鼓出来。) 又闻此语重唧唧..。 (古义:指叹息声。 今义:指低声交谈;虫鸣;自语。) 凝绝不通声暂.歇。 (古义:指表示短暂的时间,只指时间短。 今义指“暂时”,含有与将来对比的意思。)

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指年龄大。 今义:指兄弟排行第一。) 6、特殊句式

①本长安倡女。 ②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③感斯人言。 ④送客湓浦口。 ⑤谪居卧病浔阳城。 ⑥ 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⑦主人下马客在船。

(①判断句。 ②③被动句。 ④⑤省略句。 ⑥倒装句。 ⑦互文句。)

【合作探究】

1、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哪几个回合?找出诗中描写音乐效果的诗句。

三个回合:一闻琵琶邀相见,再闻琵琶诉沦落,三闻琵琶青衫湿。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以主人与客人的表现衬托音乐美妙惊人;演奏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人们被音乐打动,心往神驰沉浸在音乐当中,衬托音乐高超醉人;“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坐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写尽音乐的感人力量。

2、从哪几个方面把握本诗的叙事脉络?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人物感情丰富、性格鲜明。

(1)故事情节。这是叙事的主干,也是人物活动的依托。这首诗的情节不算复杂:首先是送客,其次是听乐,然后是琵琶女的自述,最后是诗人的独白。需要注意的是,这首诗叙事详略处理非常恰当。略写送客,详写听乐;略写诗人自己,详写琵琶女。这样就突出了重点,深化了主题。仔细吟味,写琵琶女的自述,也是从诗人转述的角度道来,却无一不是她的心绪神情;写自己的贬谪之苦,虽然是直抒胸臆的独白,但又时时隐现出同病相怜的意味。写琵琶女,详昔而略今;写诗人自己,则略昔而详今。两相映衬,更见互补之妙。

(2)音乐描写。这首诗的音乐描写是贯穿全诗的,从开头的“无管弦”,到后来的“转轴拨弦”,到“四弦一声”,到“却坐促弦”,诗情随着乐律而变。琵琶女的演奏,可分前后两段,先

是“自选曲目”《霓裳》《六幺》,后是“规定曲目”,即专门应诗人之请弹奏的乐曲。可以说音乐是双方交流的“第一语言”。

(3)景物描写。全诗以秋江月夜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创造出一种苍凉凄清的气氛。如“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明月江水寒”都是以静衬动:前者接住水面上飘忽而来的琵琶声,次者凝固了琵琶曲的强大感染力,后者映射出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的无限感慨。

(4)情感描写。全诗以送客的离别之情为序曲,重点写了琵琶女和诗人相遇相知之情。如“未成曲调先有情”,写出了琵琶女初试才艺表现出的一段天然风韵;“梦啼妆泪红阑干”,写出了琵琶女感伤身世的悲苦之情;诗人的“叹息”和“唧唧”,写出了听乐的心领神会和听言的深深感慨;“江州司马青衫湿”,则是诗人情感的总爆发,如开闸之河水,一时俱出。

诗的情和景是相衬相生、互相作用的,可以说是景为情染,景因情而更美好;情借景重,情因景而更深厚。

3、如何欣赏这首诗的音乐描写?

首先是精彩的描摹,用一连串形象生动的比喻来刻画不同的乐调,恰当地使用拟声词来加强模仿效果,成功地将音乐语言转换成诗的语言,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是情感的传输,通过写听乐人的情绪反应传达出音乐本身的魅力,从而强化了表达效果;再次是气氛的渲染,不但写有声,而且写无声,如“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写乐曲休止时的效果,写邻船听乐的寂静,反衬出乐曲的强大感染力。

4、研习诗中的人物形象。

诗歌中生动地刻画了两个“天涯沦落人”的形象,一个是历尽繁华、美人迟暮的琵琶女,一个是被贬江城、孤独苦闷的闲职司马。琵琶女矜节自持,羞涩腼腆,多愁善感,才艺惊人;“江州司马”感情丰富,体察入微,善解人意,文采飞扬。两个人同是从长安沦落天涯,一曲一词,合演了一曲千古绝唱。

三、解决问题:讨论、分析、归纳、总结。

【 合作探究 】 一、诗前小序:

1、口译小序成现代汉语。 2、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 小序交代了时间(元和十年)、地点(湓浦口)、人物(作者和琵琶女)和故事的主要经过(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听琵琶女演奏和为琵琶女作曲),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

3、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点明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4、小序中有这样一句话“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对此,你有何看法?作者是否真的“恬然自安”,是否真的“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恬然自安”者,是话中有话,实际是说遭受贬谪的苦闷始终萦绕心头,一直无法自安,而“迁谪意”当然也不是“是夕”才感受到的。这两句反话,既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抑郁愤慨之情,也是强调这次与琵琶女偶然相遇的事件给他的感受之深,是扣住“同是天涯沦落人”来说的。

二、第一段:夜送客闻琵琶声

1、赏析“浔阳江头夜送客”:

仅用七个字,就点出地点、时间、人物,拉开故事的序幕,语言平易,如话家常,又高度凝练。作者选取了秋天两种有代表性的植物──红的枫叶,白的荻花,来点染环境,描绘出一幅萧瑟的清秋景象。

2、“主人下马客在船。。。别时茫茫江浸月”四句,叙写离情别意,有景有情,情景相生。 ①、“主人下马客在船”句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互文:主客一起下了马上了船。 又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东西植松柏,南北种梧桐。 ②、“无管弦”三字在情节的展开上有什么作用?

“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

③、“醉不成欢”说明酒虽多,却不成欢,言外之意就是心情郁闷,举杯浇愁愁更愁。诗人心情郁闷仅仅是因为不成欢吗?不是,是为了什么?

是离别,朋友的即将离别才是诗人心情郁闷的真正原因。 3、从文中找出一个字来概括诗歌所渲染的气氛特点。

一个“惨”字不但渲染了气氛的特点,而且含蓄地吐露了诗人的悲抑心情。船外是江面茫茫,月影沉壁。诗人的离情别绪,有如荒江冷月。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而且也为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环境气氛。

4、诵读背诵第1段,探究:秋天月夜送别情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诗一开始用景物烘托环境气氛,红枫、荻花,秋意萧索,使人油然而生悲凉;加上正是送客离别之际,越发让人伤怀;更何况送客连助酒的音乐都找不到,扫兴到了极点。惨白的月光孤照茫茫江水,诗人一开始就把萧索悲凉的氛围渲染得非常强烈,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景色和气氛描写很好,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琵琶女的突然出现作了准备。

(体会:写秋景,送友人,暗含一丝凄凉和伤感。漂泊的境遇,心灵的知音使得二人发出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长叹!浔阳江畔,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月光,飘飞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进了经典,他那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三、第二段:邀见琵琶女,江上聆听琵琶曲

1、琵琶女的第一次演奏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品鉴:

此二句造成语气的强烈转折,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用水上传来的琵琶声打破了寂寞、郁闷和凄清, 峰回路转,引出正文。“主人忘归客不发”与“主人下马客在船”句式相同,一句之中兼写主客,前后映衬; 侧面烘托琵琶声的艺术魅力,感情由悲抑转为惊喜。所不同的是,前者是无可奈何的离别之情,后者是不由自主的留连之意。

②、琵琶女第一次演奏的曲子是什么,文中没有明确交代,能判定出是哪种基调吗?有什么

理由?

它的基调是悲凉哀怨的,理由有二:一是琵琶女在这“绕船明月江水寒”之际,显然是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二是它确实打动了“惨将别”中的主客的心,加重了离愁,以致“主人忘归客不发”。其余写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写饯别酒宴的悲伤气氛,都是烘托它的。

2、琵琶女的出场,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诗人的态度;二是琵琶女的反应。 ①、找出表现诗人态度的词句(注意动词的使用) 寻、问、移、邀、添、回、开宴。从“寻声暗问”,到移船相见,到“千呼万唤”,寥寥数语,写出诗人急切的心情。 “暗问”说明了琵琶声太动人了,致使“主人忘归客不发”。在冷寂凄清的氛围中,琵琶声越发显得凄楚动人。轻声问才能表现出诗人被乐声所吸引不忍去打断琵琶的弹奏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琵琶女弹奏的高超技艺。这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听到琵琶声后所激起的惊喜心情和邀见琵琶女的急切心情。

②、诗人急切、惊喜,琵琶女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从“欲语迟”,到“始出来”,到“半遮面”,轻轻几笔,绘出琵琶女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

③、这些说明了琵琶女是否愿意与诗人见面?为什么?

羞涩。仅仅是羞涩吗?我们知道琵琶女作为一个红极一时的歌女,在她年长色衰之后,嫁作商人妇,又遭到重利薄情商人的抛弃,面对这世态的炎凉,她有满腹的哀怨和苦衷。所以,她弹奏琵琶不是招徕顾客,而是借琵琶抒发自己哀怨的心曲。在这样的心态下,她又怎么可能想再次出来抛头露面呢?这一系列不同寻常的举止情状,表现了她不愿随便重新抛头露面的心理,暗示出她有着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和艺术才能。

④、既然琵琶女不愿抛头露面,最后为什么又出来了呢? 是因为诗人的态度。由于诗人“寻声暗问弹者谁”,又“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又“千呼万唤”,琵琶女深感盛情难却,却之不恭。在沦落天涯的不幸际遇中,觅得知音,这对于琵琶女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慰藉和鼓舞。诗人的举动表示了他对琵琶女应有的尊重和礼貌,这是以艺会友,决不同于一般文人墨客狎妓,征歌点曲。所以琵琶女终于摆脱了重重顾虑,登上了诗人所在的船头。然而毕竟是陌生人,不免有些拘谨,也许还夹杂着一点儿羞涩,故而“犹抱琵琶半遮面”。

3、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

A、诵读描写弹奏情形的诗句,分析描写内容和表现力。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

4、音乐形象是难以捕捉的,作者借助语言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①、把无形的音乐写出来使人感知,仿佛能让人听到,这是一件难事,诗的第二段,可以说是描写音乐的绝唱。诗人将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一连串通俗新颖、生动恰当的比喻,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音乐形象展现给读者。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②、叠词和联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使音节悦耳动听。

③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A 、正面描摹:转轴拨弦三两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B 、侧面烘托: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C 、演奏完毕,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作结尾,有什么作用?

用听觉、视觉来描写琵琶曲终了后寂静的氛围、秋水冷月的景象,烘托了琵琶女妙绝入神

的演奏技巧, 这是以无声来反衬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悄无言”比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或喝彩声更好。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衬托了乐曲的撼人心魄,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也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②深化诗歌的意境。它把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曲终已经收拨,乐声已经消逝,但人们的欣赏活动仍在继续。眼前是江水茫茫,无边无际,四周寥落,万籁俱寂,中天一轮明月,江心倒映一派光辉。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似乎感到这秋凉的夜色中弥漫着音乐的气氛,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总之余音绕梁,不绝如

缕。情和景,意和景,悲怆的乐曲和凄清的画面都融为一体,这种以景结情的写法,颇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④、运用对比烘托(有声和无声)、动静结合的方法: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都是以无声衬托有声,道出了“无声”与“有声”之间的辨证关系,用乐曲休止时的余韵来强调乐曲的效果,创造出了曲止情续、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如同篆刻艺术的“计白以当黑”,戏曲艺术对舞台空间的运用,这种虚中见实的表现方法,是中国古代传统艺术的特点。

⑤、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写弹者与听者的感情交流,曲中带情: 琵琶女以情演曲——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志 说尽心中无限事 诗人以情绘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琵琶女的演奏过程中,我们可以感觉出她的曲调是随着她心情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序曲中,琵琶女的处境是孤单凄凉的,所以她的音乐也是低沉抑郁的。接着,不论大弦小弦的曲调如何起伏,它都是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当琵琶女回归到现实的残忍凄凉时,她的心可谓肝肠寸断,旋律也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的“暂歇”,说明了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最后一部分刚劲急促、震撼人心,表达了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现实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音乐声也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昂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

(5)学生有感情地背诵第二段。

四、第三段:琵琶女自诉身世苦

1、“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结构上有何作用?

这两句写琵琶女弹完一曲后的神态和动作,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转入琵琶女“自言”凄凉身世的情境。

2、理清层次(提示以琵琶女命运转折为界):

先追忆往昔繁华岁月,青春年少,貌美艺佳,倾国倾城,风光无限; 继言时光流转,人事皆非,少年不再,容颜衰老,以致“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复言“商人重利轻别离”,只好在这秋江冷月之中独守空船,而每当“夜深忽梦少年事”,总是不知不觉地泪水纵横,梦断妆残。

3、“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介绍自己的籍贯(京城女)、住处(蛤蟆陵)。 4、赏析:写琵琶女才貌双全,色艺出众的语句。

分别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方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直接陈述了琵琶女的才貌双全。“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正面描写她欢乐豪华的红歌女生涯,在五陵年少这些纨袴子弟的簇围下,那种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而“善才服”“秋娘妒”则从别人的眼中侧面写出了她的色艺出众,用笔精炼。 “正面描写直截了当,侧面描写委婉含蓄。

5、“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賞析

概括叙述了琵琶女追欢逐乐的逝水流年,也是一个过渡,过渡到第二层叙述自己悲惨凄凉的遭遇和处境。“秋月春风”在这里借指宝贵的青春年华,最美好的时刻。

6、“以色示人者,色衰则爱弛”。从前面描述琵琶女弹奏的技艺来看,琵琶女并没有因年长而衰败,而是依然精妙绝伦。然而那些豪门子弟都不来光顾了,这说明什么?

它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原来“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并不是真的欣赏她弹奏琵琶的高超技艺,而是被她的容貌所吸引,一旦年长色衰,门前必然是“冷落鞍马稀”了。 7、被逼无奈,琵琶女最终“嫁作商人妇”。但是“商人重利轻别离”,留下琵琶女独守空船。“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的环境描写,是景中有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过去是那么的欢乐奢华,名噪京师,而今围绕着自己这一叶孤舟的却是清冷的月光,带着寒意的江水。诗人把秋江月夜的寒冷同琵琶女内心感受的寒冷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烘托出琵琶女无限凄凉悲苦的心境,催人泪下。它通过对比、反衬,有力地表现了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用琵琶女的年轻貌美反衬她的年长色衰;用门庭冷落反衬独守空船;用昔日的欢笑反衬今日的辛酸;用夜梦往事反衬醒后孤寂感伤的情怀,从而鲜明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

五、第四段:诗人自叙迁谪意

1、齐读第4自然段,用现代汉语口译描述诗人遭遇的语句。

我从去年离开京城,贬居在浔阳,其间一直卧病在床。浔阳这地方偏僻荒凉,一年到头到听不到悦耳的音乐。我住在地势低洼潮湿的湓江附近,房屋周围尽长些黄芦苦竹。每天早晚都听到什么?除了杜鹃鸟的悲啼,就是猿猴的哀鸣。每逢春暖花开的早晨和明月高悬的秋夜,常常摆酒自酌独饮。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尽是些嘈杂刺耳的声音实在难听。今晚听了你奏的乐曲,就好像聆听仙乐一般使我耳目清明。请你不要推辞一定要坐下来再弹一曲,我为你谱写歌词《琵琶行》。

2、诗人的身世有何曲折,为什么会与琵琶女产生共鸣? 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这样一声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提示:从乐妓与诗人的人生历程中来寻找“沦落”之情。)

①、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色艺双绝) 而今:年老色衰,漂泊憔悴、门前冷落,独守空船。 (委身商人)

②、結合注释、序、第一段与第四段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身居高位、名动京师”。(高官厚禄)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飘零天涯、其情凄凄。 (沦落凄凉)

③、相似的经历:都是由“盛”(风光无限、春风得意)而“衰”(沦落天涯、境况凄凉)。

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学艺术形象的再现了琵琶女精

湛的演技,又尽情地倾述了自己因直言进柬而遭贬谪热爱之情。是“音乐”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以琵琶声为联系物,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

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枫叶四弦秋,枨(ch éng ,触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句

留江上别离情。

3、“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写出了诗人怎樣的感慨?賞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听琵琶声叹息是因为琵琶女声情并茂的弹奏技艺打动了诗人。“又闻此语重唧唧”是诗人听了琵琶女的悲凉身世以后更加同情琵琶女的遭遇。琵琶女的遭遇又使诗人想到了自己,从而很自然地揭示了彼此产生感情共鸣的思想基础,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进而自叙了贬居江州的凄苦生活和郁闷心情,交代了产生感慨的原因是由于彼此有着共同的遭遇。“天涯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的情感体验,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鸣。由于诗句简明准确,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

4、诗人为什么要“为君翻作《琵琶行》”呢?

因为诗人通过琵琶的乐声沟通了与琵琶女的情感,同命相怜,要把“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受写出来,这既是对琵琶女的同情和尊重,也是自己感情寄托的需要。

5、小结:尽管诗人与琵琶女的社会地位、生活道路和生活态度不同,尽管他们素昧平生,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失意者的感受却是相通的。第一,彼此都自京都沦落江州。第二,彼此都怀才不遇。(名艺人—大诗人)第三,彼此都有着不幸的遭遇(年长色衰嫁商人—才华横溢遭贬谪),过着孤寂的生活(守空船—酒独倾)。第四,诗人是琵琶女的知音(弹出幽愁暗恨—尽通曲中之情),失意者同病相怜。正因为如此,诗人在最后重听了琵琶女的再次弹奏之后,洒下了同情之泪。

六、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1、默读、探討:琵琶女第三次演奏的调子如何?理由是什么? 调子悲凉,与《霓裳》、《六么》不同,从“满座重闻皆掩泣”和“江州司马青衫湿”可看出。

2、作者写琵琶女第三次演奏的方法同第二次有什么不同?

第二次作者用比喻、摹声等修辞手法从正面写音乐的艺术境界。第三次作者从侧面写音乐的艺术效果。

3、问题探究:这一段是本诗的结尾,承接到上一段,诗人要为琵琶女翻坐《琵琶行》。而琵琶女对此的反应是“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琵琶女被诗人的一片盛情与悲怀深深打动,她既同情诗人的不幸遭遇,又感激诗人的知遇之恩,这复杂的情感共鸣化作了不似前声的凄凄之音致使“满座重闻皆掩泣”。 尽管“凄凄不似向前声”,但诗人并没有展开笔墨描绘这“凄凄”之声,而是以一句高度的概括写出了重弹的特点,语言精炼,笔墨经济得当。写重弹的效果,也一改前面借景抒情的笔法,而为直接写听者的反响,“满座重闻皆掩泣”,使悲剧气氛更为浓烈。简约含蓄的表达给读者留下了更广阔的想象余地。“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最后两句以设问收束全诗,从侧面表现自己重闻琵琶之后的强烈感受,哀怨之情令人潸然泪下。这两句紧扣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题句,使全诗的主题表达,在感情的层次上得到了升华。

点评:以音写声、以人衬声、惜墨如金、无尽感伤

4、“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三闻琵琶,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

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最后一段,写琵琶女繁管急弦、凄切哀婉的演奏,写全场的人听乐而动容,写诗人泪洒青衫,无限伤感。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结束了,一首伟大的诗篇却千古流传下来。

七、结 语

①景物描写: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景物描写的文字,有什么作用呢?

A、“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表现诗人惜别的惆怅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别时茫茫奖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C、“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的艺术魅力,反衬主客都沉浸在音乐的艺术享受之中,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D、“绕船明月江水寒”, 用秋江寒夜,明月高照,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景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②侧面描写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以主人与客人的表现衬托音乐美妙惊人。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人们被音乐打动,心往神驰沉浸在音乐当中,衬托音乐高超迷人。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坐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写尽音乐的感人力量。

③修辞手法

诗中写景物、写音乐,手段都极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

A 、大量应用比喻。以声喻声,用人们熟悉的声音作比,把琵琶的乐声旋律描绘得变化多彩多姿,淋漓尽致,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B 、对比烘托,融情于景,景中生情,创造了深邃的诗的意境。

烘托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手法。诗文通过音乐效果的描写(包括环境描写和人的感受)来烘托琵琶声的优美动听,深切感人。如:“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这动心移情的音乐不仅使人流连忘返,还诱得人去“寻声暗问”;又如:“东船西舫悄无

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个白描式的环境描写,逼真地描摩出了听者沉湎于音乐的痴迷情景,侧面表现了音乐的神奇魅力。

如“惟见江心秋月白”,烘托了苍凉幽寂的氛围,一扫琵琶的急响繁音,令人转眼之间回到了现实世界:还是那“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秋夜,还是那“别时茫茫江浸月”的秋江,只是浸在江心的秋月已升到中天,把月的清辉洒向人间,令人有所思,有所待。此刻,诗人也许在痛惜自己在孤独中度过良辰美景,思念着亲人,慨叹自己不幸的遭遇……而琵琶女也许会想到“秋月春风等闲度”的过去,想到“绕船月明江水寒”的今宵,正为自己的沦落天涯悲伤不已

4、作品的语言

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都是多么凝炼优美、多么叩人心扉的语句啊!

5、人物形象总结

作者塑造了琵琶女这样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商人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诗人着力刻画琵琶女是为了更好地抒写自己的“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恨。

6、整合小结,强化感受、拓展主题

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正直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可见其对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二者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蕴含着许多能使人从悲哀中出甘美的人生哲理,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美学价值,现实意义)

这首诗一经诞生,便被广为传唱,流播久远。白居易死后,就连当时的皇帝唐宣宗李忱都写诗悼念他,其中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之语。元代剧作家马致远根据这首诗写了杂剧《青衫泪》,可见琵琶女和“江州司马”的故事感人之深,影响之远。

毛泽东《读注释唐诗三百首》批语:“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

读有感: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八、作业布臵

1、请大家想一下,假如琵琶女在江中演奏的是一曲江南小调,能否激起诗人如此强烈的情

感?

江南小调是欢快的、流畅的感情,不能表达白居易的心情。而这首琵琶曲所表达的是琵琶女晚年落泊的情感,这种心情正符合白居易当时的心情,二者产生了共鸣。才激起了诗人内心如此

强烈的感伤情感?

2、本文在写作中不但注意了音乐美,而且也注意了画面美。比如像《琵琶行》里面的“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这里面的意境就非常美,把它改写成现代文。

春江花月夜,一弯江水,一轮明月,寻声凝目月下船,空舱之前一红颜,追前忆昔信手弹,月浸江水人心寒。

听颖师弹琴 韩 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臵我肠!

(表现手法:这首诗在描写蜀僧睿弹琴的时候,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主要在三四句,把琴声比喻大自然宏伟的音响,令人感受到琴声的铿锵有力。侧面描写主要在后四句。“客心洗流水”,通过作者的感受来表现琴声。“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用诗人沉醉于琴声,忘却时间流逝来表现琴声的巨大感染力。)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课外补充】

唐代是琵琶发展的高峰,涌出了大量的琵琶演奏者和乐曲,如唐代世居长安的曹保,

其子曹善才,其孙曹纲,都是著名的琵琶演奏家,为世人所推崇,诗人对其高超技艺亦多有诗作赞颂,曹纲的演奏,右手刚劲有力,“拨若风雨”,另与之齐名的裴兴奴则左手按弦微妙,“善于拢捻”,故当时乐坛有“曹纲有右手,兴奴有左手”之誉。来自西域疏勒的“五弦”名手裴神符是唐太宗最看重为宫廷乐师之一,他首创了琵琶手指弹法;康昆仑号称琵琶第一手,段善本则是有名的佛殿乐师,后与康昆仑琵琶比赛后,进入宫廷成为皇家乐师。


相关文章

  •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最新整理
  •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 1.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查看


  • 最新高中必背14篇情景默写及答案
  • 铜仁二中2015届高考情境默写专项训练题 1..<阿房宫赋>中作者表达人人都想过好的生活,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句子 是:" ,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2.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14个字&q ...查看


  •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望驿台]资料白居易(精品)
  • <望驿台>资料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晚年曾官至太子少傅.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北).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城,葬于香山.与李白.杜甫并称&quo ...查看


  • 保安违纪处罚条例改
  • 我一只牛我只生活在喜马拉雅的神牛所为我伺候我默默送上保佑我一只牛我只生活在西班牙的斗牛为取悦观众和勇士我血液狂流一方水土养一方牛一草养百牛只受同的角就得同的就生来就该自己了解自己任劳任怨也无怨无忧掌控别掌握自己的心头!我一只牛我生活了两年的 ...查看


  • 动物界"怪咖"
  • 2015-03-04 00:01:53|  分类: 默认分类 |举报 |字号 订阅 动物界"怪咖" 日前,美国国家地理网站评选出了2014年十大动物界"怪咖".这十种动物外形怪异,长相奇特,不仅在人类 ...查看


  • 苏教版高中语文 必背名篇44篇 最新
  • 高中必背名篇14篇 1.虞美人 南唐 李煜 2.阿房宫赋 晚唐 杜牧 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 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 ...查看


  • 最新人教版音乐九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 备课本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音乐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1 人教版音乐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一.指导思想 音乐作为一门不可或缺的艺术种类而言,有着其自身的特点.通过优 ...查看


  •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白居易,河南郑州新郑人,出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十一岁时,为避战乱,白居易随母迁至徐州符离(今安徽宿县),投奔在那做官的父亲.在符离的几年,是白居易情窦初开的青葱岁月.在这里,白居易开始了与一个姑娘青梅竹马的生活,这个姑娘叫湘灵,好 ...查看


  • 最新七夕节给老婆的祝福语精编
  • 七月初七是中国自己的情人节,在这一天你准好给TA的短信祝福了吗?下面是本站七夕专栏为大家收集的情人节祝福语<最新七夕节给老婆的祝福语精编>,在这里祝愿大家七夕节快乐. 最新七夕节给老婆的祝福语精编 缘分,让我遇上你,感觉,让我喜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