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课堂赏析》
苏州园林赏析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0905040323 姓名:徐广源 班级:机自0903班
苏州园林赏析
关键字:整体布局 局部完善 色彩运用
苏州园林总的特点:务必是游览者站在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1.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2.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3.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4.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苏州园林的细节特点:1.角落 2.门和窗 3.色彩的使用 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亭台轩榭在布局上“绝不讲究对称”,作者将苏州园林的布局与中国传统建筑作比较,以图案画与美术画打比方,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充满自然之趣的布局美。(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的堆叠有自然之趣,让人忘却其为假山。池沼则“大多引用活水”,是因为活水才有生趣。“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往往安排桥梁”,讲的是因地制宜,印证了前面所说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两座以上的桥梁,决不雷同,讲的其实也是避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细处也不放过,如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布置几块石头或种上花草。这些安排,使得苏州园林中的假山与池沼虽出自人工,却能宛如天成,这也正是园林中的山水所追求的境界。三)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花草树木的映衬同样“着眼在画意”。花草树木栽种的良苦用心:既讲究树木的错落有致,又照顾到季节的变化。再介
绍花草树木的修剪技巧:取法自然。以“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作比较,以“古老的藤萝”作例子,说明花草树木的栽种与修剪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四)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巧妙运用花墙和廊子,使苏州园林显得层次多,景致深,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游览者的面前,而是逐次展露,游览者可以领略到移步换景的乐趣,获得的审美享受也更为深长。下
图位园林一角:
苏州园林局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苏州园林包括有第宅园林、寺庙园林、书院园林、名胜园林等各种类型,而以私家住宅园林为最多,是中国园林重要流派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它和集中在北京一带的皇家园林相比较,在规格、布局、体量、风格和色彩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苏州园林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见长。(二)苏州园林就其根本的性质和功能来说,它是居住、休闲、游憩的场所,这种宅园合一的居住模式,是在人口众多,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们依恋向往自然,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造理想的生活空间,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体现了我国古代江南地区一种高度的居住文明和生活方式,是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三)从园林的建构内涵来说,苏州园林和中国各
地的园林一样,是由物质的和精神的两大系列的要素所构成;物质要素包括山水、花木和建筑。精神性的是那些借助于园中的匾额、楹联、书条石、绘画、雕刻所承载和反映的中国传统的哲理观念、文化意识、文学意境以及历史的、科学的种种信息,等等。物质性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形成园林的山水美、花木美、建筑美。精神性的要素可以对园中景物产生烘托、渲染,赋予园景一定的意境,形成一种人文美,使人们于游赏中愉快身心、陶冶情操,获得高尚的精神文化享受。 (四)从园林的布局来看,苏州园林一般多以水而为中心,以建筑为主体,以假山、峰石、花木为点缀。水是苏州园林的灵魂,或分或聚,皆是江南水乡景色的真实写照,有了水,园林中的一切景物显得更加秀丽柔美。山与水相对应,相映衬,园中景观因而更具自然野趣,因为假山、池水是自然的化身,是自然的符号。苏州园林的假山有湖石、黄石、土石结合和土山四种不同的类型,还有许多单独布置的峰石,中国文人历来有藏石、赏石、品石的风尚,这是对自然的尊崇和亲和的表现。
粉墙黛瓦”,就是苏州园林的典型色彩,那白、灰两色的建筑色彩掩映在“桃红柳绿”的大自然景色之中,体现自然之趣,大多漆用广漆(天然漆的一种),这种颜色与周围颜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从而使人有一种“安静闲适”的感觉。到了花开的季节,相映成趣,把花衬托得更加“明艳照眼”,这种色彩心理感受得到了广泛认同。
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苏州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城市住宅旁有限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加之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它融自然美、人文美、建筑美于一体,是综合的历史文化艺术宝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园林得到了政府和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与重视,进行了不断的保护维修和合理利用。在申报世界遗产的过程中,更是结合古城改造,依法加强了园林内外环境的整治,使古典园林内外环境协调一致。至今保存完好的数十处园林分别代表了我国宋、元、明、清不同时期江南园
林的风格,体现了人类理想家园的境界。
回避倾轧的官场、喧嚣的尘世,是苏州园林的起因;寻求返朴归真、悠闲养性的氛围,是苏州园林的意境;折射道家的哲学、文化的韵味,是苏州园林的底蕴;山水花木、亭台楼榭构成苏州园林的基因,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染出苏州园林的基调。 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苏州园林更是珍贵的人文景观,建筑家、哲学家、诗人画家、平民百姓各自从中体味到了他们所寻觅的线条、哲理、诗情和韵律。把苏州园林平面地展开是一幅最逼真的山水画;身居园中品茗抚琴吟诗插花最富灵感;在对中国了解甚少的旅游者眼里,苏州园林是最好的博物馆。
参考资料:《浅谈苏州园林的立意与写意》 《苏州园林魅力永存》等
《风景园林课堂赏析》
苏州园林赏析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0905040323 姓名:徐广源 班级:机自0903班
苏州园林赏析
关键字:整体布局 局部完善 色彩运用
苏州园林总的特点:务必是游览者站在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1.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2.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3.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4.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苏州园林的细节特点:1.角落 2.门和窗 3.色彩的使用 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亭台轩榭在布局上“绝不讲究对称”,作者将苏州园林的布局与中国传统建筑作比较,以图案画与美术画打比方,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充满自然之趣的布局美。(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的堆叠有自然之趣,让人忘却其为假山。池沼则“大多引用活水”,是因为活水才有生趣。“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往往安排桥梁”,讲的是因地制宜,印证了前面所说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两座以上的桥梁,决不雷同,讲的其实也是避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细处也不放过,如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布置几块石头或种上花草。这些安排,使得苏州园林中的假山与池沼虽出自人工,却能宛如天成,这也正是园林中的山水所追求的境界。三)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花草树木的映衬同样“着眼在画意”。花草树木栽种的良苦用心:既讲究树木的错落有致,又照顾到季节的变化。再介
绍花草树木的修剪技巧:取法自然。以“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作比较,以“古老的藤萝”作例子,说明花草树木的栽种与修剪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四)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巧妙运用花墙和廊子,使苏州园林显得层次多,景致深,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游览者的面前,而是逐次展露,游览者可以领略到移步换景的乐趣,获得的审美享受也更为深长。下
图位园林一角:
苏州园林局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苏州园林包括有第宅园林、寺庙园林、书院园林、名胜园林等各种类型,而以私家住宅园林为最多,是中国园林重要流派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它和集中在北京一带的皇家园林相比较,在规格、布局、体量、风格和色彩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苏州园林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见长。(二)苏州园林就其根本的性质和功能来说,它是居住、休闲、游憩的场所,这种宅园合一的居住模式,是在人口众多,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们依恋向往自然,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造理想的生活空间,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体现了我国古代江南地区一种高度的居住文明和生活方式,是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三)从园林的建构内涵来说,苏州园林和中国各
地的园林一样,是由物质的和精神的两大系列的要素所构成;物质要素包括山水、花木和建筑。精神性的是那些借助于园中的匾额、楹联、书条石、绘画、雕刻所承载和反映的中国传统的哲理观念、文化意识、文学意境以及历史的、科学的种种信息,等等。物质性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形成园林的山水美、花木美、建筑美。精神性的要素可以对园中景物产生烘托、渲染,赋予园景一定的意境,形成一种人文美,使人们于游赏中愉快身心、陶冶情操,获得高尚的精神文化享受。 (四)从园林的布局来看,苏州园林一般多以水而为中心,以建筑为主体,以假山、峰石、花木为点缀。水是苏州园林的灵魂,或分或聚,皆是江南水乡景色的真实写照,有了水,园林中的一切景物显得更加秀丽柔美。山与水相对应,相映衬,园中景观因而更具自然野趣,因为假山、池水是自然的化身,是自然的符号。苏州园林的假山有湖石、黄石、土石结合和土山四种不同的类型,还有许多单独布置的峰石,中国文人历来有藏石、赏石、品石的风尚,这是对自然的尊崇和亲和的表现。
粉墙黛瓦”,就是苏州园林的典型色彩,那白、灰两色的建筑色彩掩映在“桃红柳绿”的大自然景色之中,体现自然之趣,大多漆用广漆(天然漆的一种),这种颜色与周围颜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从而使人有一种“安静闲适”的感觉。到了花开的季节,相映成趣,把花衬托得更加“明艳照眼”,这种色彩心理感受得到了广泛认同。
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苏州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城市住宅旁有限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加之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它融自然美、人文美、建筑美于一体,是综合的历史文化艺术宝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园林得到了政府和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与重视,进行了不断的保护维修和合理利用。在申报世界遗产的过程中,更是结合古城改造,依法加强了园林内外环境的整治,使古典园林内外环境协调一致。至今保存完好的数十处园林分别代表了我国宋、元、明、清不同时期江南园
林的风格,体现了人类理想家园的境界。
回避倾轧的官场、喧嚣的尘世,是苏州园林的起因;寻求返朴归真、悠闲养性的氛围,是苏州园林的意境;折射道家的哲学、文化的韵味,是苏州园林的底蕴;山水花木、亭台楼榭构成苏州园林的基因,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染出苏州园林的基调。 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苏州园林更是珍贵的人文景观,建筑家、哲学家、诗人画家、平民百姓各自从中体味到了他们所寻觅的线条、哲理、诗情和韵律。把苏州园林平面地展开是一幅最逼真的山水画;身居园中品茗抚琴吟诗插花最富灵感;在对中国了解甚少的旅游者眼里,苏州园林是最好的博物馆。
参考资料:《浅谈苏州园林的立意与写意》 《苏州园林魅力永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