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达尔文对话

与达尔文对话

——《适者生存》教学设计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玉祁镇中心小学 陆燕青 邮编:214183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进化》中的一课。地质时代的化石记录中的2500科动物,生存到今天仅剩下了1/3,那这2/3的生物为什么灭绝呢?能够顽强生存到今天的这些生物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本课将带领学生来探究这里面的奥秘,与科学家达尔文进行一次对话。 设计理念:

1、沿着概念的箭头前进

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物竞天择”的观点,学生可能一下子不能完全理解。本课设计就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方法。先让学生从故事开始,吸引学生探究的注意力。列宁曾说:“爱听美妙的故事是儿童的天性。”然后采用实验、讨论、作画等多种方法,开展层层深入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理解达尔文的关于环境选择生物、生物也选择环境的观点,让学生的思维“沿着概念的箭头前进。”(兰本达 语)

2、探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要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情感、技能、知识的满足。本课给了学生充分的想象的时间与预测的机会,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已知经验对一些自己不明白的科学现象或科学未来现象作出恰当的想象与预测,从而提高学生预测、分析、解释、验证的科学探究能力,并在探究过程中丰富了科学情感。

教学目标:

1、运用想像对未来人类的演化趋势作出合理的解释。

2、知道自然淘汰、物竞天择的道理。

3、体验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十分奇妙。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领探究

1、观察图片:距今35亿年前,地球上就已开始诞生了生命。在寒武纪,地球上的生命进入了大爆发时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生物(出示地质时间表,

如32页图)。看着这张图,同学们,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你们又会想到哪些与生物有关的问题呢?

生:地球上出现了多少种生物?

生:有些曾经出现的生物为什么现在没有了?

2、引导探究:是啊!数不清的生命曾经在这个地球上活动、生长,如今却只剩下2/3的物种了,那么它们现在到哪儿去了呢?同学们,你们想揭开这个谜吗?好,跟老师一起来探究吧!

【设计意图】:学生从教师提供的一张地质时间表以及教师的讲述中,了解到地球上曾经出现很多种生物,如今却仅剩1/3的物种了,这一矛盾的揭示,真是一石激起了千层浪,使学生处于悱闷状态,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揭示生存规律

1、故事激趣: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同学们,你们也不会例外吧?好,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南橘北枳》的故事吧!

2、媒体显示:图文并茂地讲述南橘北枳的故事。

3、破译故事:故事听完了,老师有一个疑问想请大家来帮忙解决一下,又大又甜的橘子为什么会变成又小又涩的枳了呢?

4、学生交流:环境变化、生物变异

5、追根究底:北方的哪些环境促使橘树发生了变异?

6、层层深入:如果橘树不能适应北方的环境,可能会怎样呢?

7、归纳原因:由此看来,生物的生长与什么有很大的关系呢?

8、揭示规律:你说的一点也没错,有一个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适者生存”(揭题),知道是哪位科学家吗?你们知道他具体说了些什么内容吗?(多媒体介绍达尔文及其适者生存的规律)

【设计意图】:“自然选择”、 “适者生存”这些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实在是有些深奥,然而本课设计却化难为易,将这个深奥的科学道理融入学生爱听的故事中,来寻求一个平衡的支点,从而轻而易举地使学生理解了达尔文的这一生物生存的观点。运用张之仁的话说是“收获了麦子”,用美国兰本达教授的话说是让学生的思维“沿着概念的箭头前进。”

三、解释生物现象

1、美丑对比:能够生存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是幸运的,能够看到地球上美丽的事物更是幸运的。前不久,老师的女儿去参观了一次蝴蝶展,回来跟我介绍说,她最喜欢巴西的“光明女神蝶”。看,这就是她带来的这种蝴蝶的照片,你能想象它飞舞的样子吗?老师再来介绍一种不同寻常的蝴蝶,很丑,是达尔文在马德拉群岛科格化海岛上发现的,它丑在什么地方呢?达尔文发

现,这里的很多蝴蝶都是没有翅膀或者没有翅膀很不发达。同学们,你们能为达尔文解开这个谜吗?

2、学生交流。

3、设计实验:你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们的这种猜测吗?

4、实验验证:用两块同样大小,同样重量的软木做成翅膀大小不同的蝴蝶模型,用扇子扇一扇,看哪只“蝴蝶”容易被风吹走。

5、组织交流:实验结果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6、归纳小结:看来,适应环境来改变自己是生物明智的选择,也是必然的选择。能适应环境的,应该都是大自然中的强者。然而生物生存的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生物要在不断变化的大自然环境中保护自己,不得不在物种延续时不断地演变„„

【设计意图】:假设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许多重要的科学结论都是建立在假设与搜集证据的基础上的。老师通过创设的情景,让学生自然地运用科学假设的方法来进行探究。再引导学生用实验验证,从而领悟自然现象的本质。使学生不仅对所从事的事感兴趣,而且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四、讨论人的进化

1、由物及人:人是智慧的生命,但是,人并不是一上来就是现在的样子。我们的祖先与动物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从古猿人到现代人,可说是起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变化。

2、观察发现:(多媒体出示38图)仔细看看,现代人比起古猿人哪些地方进步了?

3、小组讨论:是什么原因促使人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呢?

4、集体交流。

(人为了生存,为了适应环境,不被大自然淘汰,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改变了自己,使自己进步了。)

5、深入思考:人在进化的过程中,是所有方面都在进步吗?有没有退化现象?

6、讨论交流:是什么原因使得人在某些方面反而退化了呢?

7、探究原因:也是环境的变化„„

8、得出结论:由此看来,环境是促使生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设计意图】: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在本环节,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讨论、辩证,使得学生在吸收了别人的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思维的能力,促成了新的意义的创造。

五、预测未来的人

1、展望环境:现代科技突飞猛进,使得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那么现代化的生活环境又将会如何变化呢?

2、预测人类:请你根据现状,预测人将如何演化,在白纸上画出未来人类的蓝图。

3、汇报交流

①未来的人是怎样的?

②你为何这样设想?

【设计意图】: “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教学需要探索,人类的许多未解之谜同样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而想像能为探索推波助澜。有人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却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正是这样,本环节让学生合理想象,去支持预测。

六、延伸拓展

上网查阅科学家对人类演化的有关观点与论述。

与达尔文对话

——《适者生存》教学设计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玉祁镇中心小学 陆燕青 邮编:214183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进化》中的一课。地质时代的化石记录中的2500科动物,生存到今天仅剩下了1/3,那这2/3的生物为什么灭绝呢?能够顽强生存到今天的这些生物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本课将带领学生来探究这里面的奥秘,与科学家达尔文进行一次对话。 设计理念:

1、沿着概念的箭头前进

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物竞天择”的观点,学生可能一下子不能完全理解。本课设计就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方法。先让学生从故事开始,吸引学生探究的注意力。列宁曾说:“爱听美妙的故事是儿童的天性。”然后采用实验、讨论、作画等多种方法,开展层层深入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理解达尔文的关于环境选择生物、生物也选择环境的观点,让学生的思维“沿着概念的箭头前进。”(兰本达 语)

2、探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要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情感、技能、知识的满足。本课给了学生充分的想象的时间与预测的机会,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已知经验对一些自己不明白的科学现象或科学未来现象作出恰当的想象与预测,从而提高学生预测、分析、解释、验证的科学探究能力,并在探究过程中丰富了科学情感。

教学目标:

1、运用想像对未来人类的演化趋势作出合理的解释。

2、知道自然淘汰、物竞天择的道理。

3、体验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十分奇妙。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领探究

1、观察图片:距今35亿年前,地球上就已开始诞生了生命。在寒武纪,地球上的生命进入了大爆发时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生物(出示地质时间表,

如32页图)。看着这张图,同学们,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你们又会想到哪些与生物有关的问题呢?

生:地球上出现了多少种生物?

生:有些曾经出现的生物为什么现在没有了?

2、引导探究:是啊!数不清的生命曾经在这个地球上活动、生长,如今却只剩下2/3的物种了,那么它们现在到哪儿去了呢?同学们,你们想揭开这个谜吗?好,跟老师一起来探究吧!

【设计意图】:学生从教师提供的一张地质时间表以及教师的讲述中,了解到地球上曾经出现很多种生物,如今却仅剩1/3的物种了,这一矛盾的揭示,真是一石激起了千层浪,使学生处于悱闷状态,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揭示生存规律

1、故事激趣: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同学们,你们也不会例外吧?好,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南橘北枳》的故事吧!

2、媒体显示:图文并茂地讲述南橘北枳的故事。

3、破译故事:故事听完了,老师有一个疑问想请大家来帮忙解决一下,又大又甜的橘子为什么会变成又小又涩的枳了呢?

4、学生交流:环境变化、生物变异

5、追根究底:北方的哪些环境促使橘树发生了变异?

6、层层深入:如果橘树不能适应北方的环境,可能会怎样呢?

7、归纳原因:由此看来,生物的生长与什么有很大的关系呢?

8、揭示规律:你说的一点也没错,有一个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适者生存”(揭题),知道是哪位科学家吗?你们知道他具体说了些什么内容吗?(多媒体介绍达尔文及其适者生存的规律)

【设计意图】:“自然选择”、 “适者生存”这些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实在是有些深奥,然而本课设计却化难为易,将这个深奥的科学道理融入学生爱听的故事中,来寻求一个平衡的支点,从而轻而易举地使学生理解了达尔文的这一生物生存的观点。运用张之仁的话说是“收获了麦子”,用美国兰本达教授的话说是让学生的思维“沿着概念的箭头前进。”

三、解释生物现象

1、美丑对比:能够生存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是幸运的,能够看到地球上美丽的事物更是幸运的。前不久,老师的女儿去参观了一次蝴蝶展,回来跟我介绍说,她最喜欢巴西的“光明女神蝶”。看,这就是她带来的这种蝴蝶的照片,你能想象它飞舞的样子吗?老师再来介绍一种不同寻常的蝴蝶,很丑,是达尔文在马德拉群岛科格化海岛上发现的,它丑在什么地方呢?达尔文发

现,这里的很多蝴蝶都是没有翅膀或者没有翅膀很不发达。同学们,你们能为达尔文解开这个谜吗?

2、学生交流。

3、设计实验:你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们的这种猜测吗?

4、实验验证:用两块同样大小,同样重量的软木做成翅膀大小不同的蝴蝶模型,用扇子扇一扇,看哪只“蝴蝶”容易被风吹走。

5、组织交流:实验结果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6、归纳小结:看来,适应环境来改变自己是生物明智的选择,也是必然的选择。能适应环境的,应该都是大自然中的强者。然而生物生存的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生物要在不断变化的大自然环境中保护自己,不得不在物种延续时不断地演变„„

【设计意图】:假设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许多重要的科学结论都是建立在假设与搜集证据的基础上的。老师通过创设的情景,让学生自然地运用科学假设的方法来进行探究。再引导学生用实验验证,从而领悟自然现象的本质。使学生不仅对所从事的事感兴趣,而且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四、讨论人的进化

1、由物及人:人是智慧的生命,但是,人并不是一上来就是现在的样子。我们的祖先与动物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从古猿人到现代人,可说是起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变化。

2、观察发现:(多媒体出示38图)仔细看看,现代人比起古猿人哪些地方进步了?

3、小组讨论:是什么原因促使人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呢?

4、集体交流。

(人为了生存,为了适应环境,不被大自然淘汰,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改变了自己,使自己进步了。)

5、深入思考:人在进化的过程中,是所有方面都在进步吗?有没有退化现象?

6、讨论交流:是什么原因使得人在某些方面反而退化了呢?

7、探究原因:也是环境的变化„„

8、得出结论:由此看来,环境是促使生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设计意图】: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在本环节,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讨论、辩证,使得学生在吸收了别人的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思维的能力,促成了新的意义的创造。

五、预测未来的人

1、展望环境:现代科技突飞猛进,使得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那么现代化的生活环境又将会如何变化呢?

2、预测人类:请你根据现状,预测人将如何演化,在白纸上画出未来人类的蓝图。

3、汇报交流

①未来的人是怎样的?

②你为何这样设想?

【设计意图】: “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教学需要探索,人类的许多未解之谜同样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而想像能为探索推波助澜。有人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却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正是这样,本环节让学生合理想象,去支持预测。

六、延伸拓展

上网查阅科学家对人类演化的有关观点与论述。


相关文章

  • 达尔文教案2
  • 达尔文 第二课时 一.解读文本,深入探究 1.节选的这一部分主要表现的是达尔文从事哪一项重要工作的过程? 明确:写作<物种起源> 2.在<物种起源>的写作过程中,达尔文遇到了方方面面的困难,试举例说明. 提示:①从知 ...查看


  • 对话达尔文
  • 对话达尔文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曹君 关键词:达尔文进化论,综合进化论,间断平衡论,分子中性说 近日连降瑞雪,夜里倚窗而坐,手捧一卷<物种起源>却也别有一番感觉.正当我为生命之繁茂.坚毅而感慨唏嘘之际,不觉周公来访,枕着薰衣草的 ...查看


  • 孩子考科学家
  • <孩子考科学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明白真正有学问的人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孩子想考科学家原因. 3.分角色朗读达尔文和兄弟俩的对话. 教学重点: 明白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 ...查看


  • 教案历史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
  • 第23课 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 教材内容: 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礼物,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 成应该归功于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课介绍了17-20世纪的三位科学巨匠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他们巨大的科学成就,为整 ...查看


  •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探索与发现(3)
  • 这期我们将要带着小读者去中国科技馆的哪个展区参观呢?那就是"探索与发现"展厅. 小编的话:"探索与发现"主题展厅位于中国科技馆二层,展厅面积约5000平方米,包括A.B两个分展厅.前两期我们介绍了A展 ...查看


  • 人工智能的弊端自然辩证法论文
  • 人工智能的弊端 ----论"人工智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号:2009210183 姓名:董朝会 班级:临床七年制一班 摘要:自1956年人工智能诞生起,几十年的发展让其有了许多的进步,并广泛用于机器视觉,专家系统, 智 ...查看


  •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整合设计 一.单元教材简析 鲜花什么时间开放,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飞行本领,玩耍却玩出了大名堂,怎样巧妙找到丢失的骆驼,这是多么有趣的内容啊.本组课文讲的就是这些内容.有的讲对植物有趣观察和发现:有的讲对动物 ...查看


  •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
  •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编排了三篇课文和一个练习,分别是<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株紫丁香>和<有趣的发现),<练习三>.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编排了三篇课文,分别是<送给 ...查看


  • 了却一桩心事纪树立[读书]1997年
  • 了却一桩心事 一九九六年六月十七日,托马斯·库恩(ThomasS.Kuhn)猝然长逝.他生于一九二二年七月十八日,享年七十有三,经历了人生的沧桑浮沉:中年辉煌,晚年落漠,身后寂寞.美国几万家报刊中只有两家发了讣文,致使一家英国报纸趁机嘲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