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常见手术术后体位护理及功能锻炼

骨一区常见手术术后体位护理及康复锻炼 上肢正确功能位

1. 肩关节:外展450,前屈300,外旋150

2. 肘关节:屈曲900

3. 腕关节:背屈20-300,尺倾5-100

下肢正确功能位

1. 髋关节:前屈15-200,外展10-200,外旋5-100

2. 膝关节: 屈曲50或伸直1800

3. 踝关节:背屈900

向病人解释功能位正确摆放的重要性,取得配合。 肢体功能位符合病人病情需要, 利于骨病康复。 病人感觉舒适,骨突处有合适衬垫,避免局部压疮发生。 指导关节肌肉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一、石膏固定护理

体位:四肢石膏固定者,需将四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 ,以利于静脉血液和淋巴回流,预防并减轻肢体肿胀。抬高下肢可用枕垫或悬吊法,使患处高于心脏20CM 。

功能锻炼:1、石膏固定当日,指导患者进行石膏内肌肉的舒缩活动,如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

2、加强未固定关节的主动功能锻炼,鼓励患者活动石膏固定肢体近端及远端的关节,防止关节僵硬。

3、石膏拆除后每日按摩肌肉2~4次,并加强关节功能锻炼。

4、病情允许时鼓励患者下床活动,首先在床边站立,然后再扶拐短距离行走,循序渐进。

二、外固定支架护理

体位: 上肢骨折术后,用薄枕垫高患肢30。下肢骨折术后将薄枕垫于国窝及小腿处,使膝关节屈曲20-30,以促进淋巴和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合并血管损伤或骨间膜高压征患肢不宜垫高,以免加重肌肉缺血、肿胀、坏死。

功能锻炼:1、肌肉锻炼:术后当日即可做肌肉的静力收缩或舒张,每日2~3次,每次15~30min 。

2、关节锻炼:上肢骨折以肩关节和肘关节为重点。肩关节以外展、上举、旋转为主,肘关节以屈、伸、外旋为主。术后2~3d 可开始锻炼,下肢骨折主要锻炼膝关节屈曲80,踝关节锻炼伸屈至90。

0000

三、牵引术后的护理(皮肤牵引、骨牵引)

体位:为保持反牵引,床尾应抬高,一般皮肤牵引抬高10~15CM ,骨牵引抬高20~25CM ,而颅骨牵引则抬高床头。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时外展30~40,足部中立位,可穿丁字鞋(防旋鞋) ,防止外旋。股骨上段骨折保持半卧位尽量外展,以利于骨折对位。胫骨中下段骨折行骨牵引时,可将牵引绳系在牵引弓的外界,使踝关节轻度内翻,以利于骨折复位。

功能锻炼:骨折早期,应指导并协助患者牵引肢体进行股四头肌的舒缩运动及足趾的伸屈运动,并逐渐活动膝关节和踝关节。2周后,可指导患者做引体向上运动,联系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之间的协同运动,但要以活动后患者无疼痛、疲劳为度,逐步增加活动范围。

四、小夹板固定术后的护理

体位:1、注意保护患肢,保持正确的位置,严防骨折断端重新移位;固定期间,抬高患肢,嘱患者身体活动时要保持患肢的功能位置。

2、随时注意观察小夹板的松紧度,以布带能在夹板上下移动1cm 为标准。随着患肢肿胀逐渐消退,应注意经常调整布带松紧度。

3、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如发现肢端皮肤青紫或苍白,肤温较对侧下降甚至冰凉,主诉剧痛、麻木等现象,应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功能锻炼: 鼓励患者活动肢端手指或足趾, 做肌肉的静力收缩运动, 做未固定关节的屈伸运动。

五、锁骨骨折护理

体位:1、仰卧位:患者去枕仰卧于床上,肩胛区垫枕以使两肩后伸。

2、半卧位:用三角巾将患肢悬吊于胸前,不低于心脏水平。

3、站立位:用三角巾将患肢悬吊于胸前。

功能锻炼:1、术后1-3天,局部伤口疼痛许可时,患者前臂吊带保护下下地活动。

2、术后2天,患肢进行前臂旋转、握拳等动作练习,活动时间不少于10分钟。

3、术后5天伤口愈合良好即可开始肩关节持续被动活动,活动范围由功能位逐渐扩大,活动时间2小时/次,2次/日,应持续至骨折愈合为止。

5、术后3周,行肩关节功能被动锻炼:病人仰卧位,患侧屈肘90 度,手自然放于胸前。康复治疗师位于患者患侧,一手握患者腕关节,一手握住肘关节,缓慢匀速进行患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等活动,每个动作要求动作平稳、匀速、缓慢,时间不少于5秒,重复10次。

6、术后2-3月,患者弯腰,患肢手提沙袋进行钟摆活动练习肩关节。

六、肱骨外科颈骨折

体位:患肢曲肘于胸前,平卧位时在患肢下垫一软枕使之与躯干平行,避免前屈或后伸,术后第二日可抬高床头30~45,患肢用软枕抬高,无明显不适,可下床活动,下床活动时用三角巾或上肢吊带将患肢悬吊于胸前,内收型骨折,用外展支架固定患肢于外展位。

功能锻炼:1、内收型 复位后1周做握拳、屈肘、提肩活动。至2周时可做患肢的前屈,外展活动,但不能做后伸及内收活动。至3周时,不但可以做外展、前屈、也可加做后伸活动,并逐步加大活动范围。通常至第4周即可酌情解除外固定,此时可加做内收活动,并重复前屈、后伸、外展等活动,逐步加强肩关节运动,双臂前伸后展、弯腰划圈、旋转、手指爬墙、后伸摸背等。

2、外展型 在复位后1周内可做握拳、屈肘、提肩活动。至2周时可做患肢的前屈、内收活动,但不能做后伸及外展活动。至3周时在做内收、前屈的基础上加做后伸活动,并逐渐加大活动范围。通常至第4周时酌情解除外固定,此时加做外展活动,并重复前屈、后伸、内收活动,逐步加强肩关节活动。

3、指导、督促病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患肢,发挥患肢功能。早、中期即可要求用患肢端碗、刷牙等。后再视功能恢复情况,要求逐步达到生活自理。

七、肱骨干骨折

体位:内固定术后以半卧位为宜, 平卧时可于患肢下垫一软枕, 使之与躯体平行, 以促进血液回流, 减轻肿胀

功能锻炼:1、早期:固定后,开始练习伸屈指、掌、腕关节的活动,患肢上臂肌肉应用力做主动舒缩活动,但禁忌做上臂旋转活动,以免再发生移位;

2、中期:在伤后2~3周,除继续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外,还应逐渐练习肩、肘关节的活动;①伸屈肩、肘关节:患者可用健手握住患侧腕部,使患肢向前伸展,然后再屈曲肘关节,同时上臂后伸;②做划圆圈动作:患者身躯向患侧倾斜,肘关节屈曲90度,上臂向下垂直,健手握住患侧腕部,做肩关节旋转动作,即划圆圈动作;③双臂上举:将两手置于胸前,十指交加,肘关节伸直约135度,用健肢带动患肢,肘关节屈曲60度左右,双上臂同时上举,然后逐渐放回原处;

3、后期:①继续中期的功能锻炼。②举臂摸头,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后头部。③反臂摸腰:患肢上臂外展、内旋、屈肘、后伸,然后用手指背侧触摸腰部。④双臂轮转:又称云手;左上肢屈肘,前臂置于胸前,掌心向后、向上;右侧上肢伸直,外展于体侧,掌心向下。首先左上肢向外上方经外下方再向内划弧圈,还至原处;同时右侧上肢向下内方经内上方向外划弧圈,还至原处;如此循环往复。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颈部均得到锻炼。

八、肱骨髁上骨折

体位:患肢抬高。

功能锻炼:1、复位及固定当日可以握拳、屈伸手指,第二天增加腕关节屈伸练习,胸前悬挂三角巾悬挂患肢,做肩前后左右摆动练习,1周后增加肩部主动练习,包括肩屈、伸、内收、外展和耸肩,并逐渐增加其运动幅度。

2、3周后去除固定,主动行肘关节屈、伸练习或前臂旋前后旋后练习。伸展型骨折着重恢复屈曲活动度,屈曲型骨折则增加伸展活动度,禁忌做反复粗暴屈、伸肘关节,以免骨化性肌炎发生。

九、桡骨远端骨折

体位:患肢前臂石膏托固定,平卧时以软枕抬高于心脏水平10CM 。离床活动时用三角巾或前臂吊带悬挂于胸前。

功能锻炼:固定初期,应注意向病人解释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和骨折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办法,引起病人足够的重视。早期在骨折两周之内,复位后即指导病人用力握拳,以锻炼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活动及锻炼前臂肌肉的主动收缩。对老年患者应特别强调肩关节活动的重要性,在伤后三天即应进行锻炼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内收、外旋、环转活动以防止肩手综合症的发生。中期即伤后三到四周,骨痂逐步生成或成熟,局部肿胀消失,已接近临床愈合,在早期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开始进行腕关节背伸和桡侧偏斜活动,前臂旋转活动的练习,要循序渐进,逐步增加活动度,以免骨折再移位。后期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已解除,要针对病人不同情况进行指导,尤其是腕、肘关节的活动度,对于关节功能有不同程度障碍者,要进行充分的练习。

十、人工股骨头、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

体位:向病人说明正确的卧姿与搬动是减少潜在并发症——脱位的重要措施,帮助其提高认识,并以详细的指导,以避免置换的关节外旋和内收导致脱位。

1、术后予气垫床,尽量减少翻身、搬动。术后搬运患者时,双膝之间夹三角垫捆绑好,使髋关节外展10~20,防止搬运时脱位。

2、使用简易接尿器以免移动髋关节, 放置便盆时从健侧置盆,以保护患侧。

3、侧卧时,仰向健侧,并在两腿之间置三角形厚垫或大枕头,也可使用辅助侧卧位的抱枕,使髋关节术后的病人能够自己随意变换体位时而不发生脱位(若髋关节内旋内收、屈曲大于90度就有发生脱位的危险)。

4、坐姿:双下肢不交叉,坐凳时让术肢自然下垂,不坐低椅,矮凳,软沙发,不屈身向前拾物。

功能锻炼:1、防止深静脉血栓:术后使用弹力绷带3天或足底静脉泵。

2、术后头三天的体疗方案:麻醉恢复后,鼓励患者踝泵运动,促进0

血液回流;股四头肌、臀肌等长收缩练习;深呼吸练习。

3、第4-7天治疗方案(1)髋关节伸直练习,做术侧髋关节主动伸直动作,或髋下垫枕,充分伸展屈髋肌及关节囊前部。(2)股四头肌的等张练习。(3)上肢肌力练习,目的是恢复上肢力量,使病人术后能较好地使用拐杖。

4、术后一周开始的康复(1)床上练习:作髋关节半屈位的主动或主动抗阻力屈髋练习。术后7天后,如无特殊情况,可允许病人翻身。

(2)吊带辅助练习:通过床架上的滑轮装置,依靠绳索和大腿吊带的向上牵引力量,同时作主动辅助屈髋练习、髋关节外展、内收练习。

(3)坐位练习:坐的时间不宜长,每天4-6次,每次20分钟。坐位是髋关节最容易出现脱位的体位,如果术中关节稳定性欠佳,应放弃坐位练习。坐下之前做好准备,有靠背和扶手的椅子,加坐垫,倒退,看好位置,双手扶稳,缓缓坐下,屈髋不能超过90度,要坐较高的椅子。(4)如何下地:教会患者离床时患肢先伸直离床;离床坐时患肢与身体的角度>90°。(5)如何用步行器迈步行走:先用助行架辅助行走,待重心稳定,改用双侧腋杖。先将步行器摆在身体前20厘米处,先迈出患肢,再健肢跟上。如此循环。(6)如何上下楼梯:上楼梯时先将健肢迈上台阶,再将患肢体迈上台阶,下楼梯时先将患肢迈下台阶,再将健肢迈下台阶。

十一、髌骨骨折术后的护理

体位:患肢垫软枕抬高48小时,以促进血液回流,还可以每1~2小时冷敷10~15分钟,以减轻局部充血,同时观察弹力绷带的松紧情况。

功能锻炼:麻醉恢复后,进行踝泵运动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术后第 3天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 即膝关节 30°以内的被动屈伸活动 , 1周左右鼓励患者主动练习膝关节屈伸活动 ;术后 10 d左右 , 指导患者在床边主动屈曲膝关节 , 扶拐下床行走 , 3次 /d, 30 min/次 , 逐渐增加活动范围 ,每天早、中、晚各做患肢直膝悬空抬举 20次 , 逐渐增加时间及活动量 ;术后 2周开始指导患肢主动活动 ,指导患者及家属每日轻捏髌骨周围软组织 ,以髌骨为中心, 向肢体两端揉 ,拇指或手掌根部由轻到重推动髌骨上缘 ,使髌骨向远端活动, 3次 /d,各推 50次左右 ,防止髌骨周围软组织粘连 ;术后 3周左右,试着行走及缓慢下蹲锻炼 ,力求步态正常。

十二、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护理

体位:保持膝关节屈曲5度或伸直。抬高患肢,严禁肢体外旋。如为内侧平台骨折,尽量使膝关节轻度外翻;外侧平台骨折,尽量使膝关节轻度内翻。腘动脉损伤血管吻合术后给予屈膝位,以防血管再破裂 功能锻炼:1、麻醉恢复后开始做股四头肌收缩和踝关节屈伸的锻炼,

2、早期膝关节CPM 功能锻炼。术后第一天即可行膝关节CPM 功能锻炼。,膝关节被动活动度为:第1~3天0-30,第4~8天0-50,第9-13天0 -80,2周屈膝达90。但锻炼需循序渐进,其速度及范围视患者的疼痛及切口情况进行调整,同时注意加强股四头肌主动功能锻炼。早期非负重性功能锻炼非常重要,禁止过早负重,以免造成关节面再度塌陷,影响关节功能。

3、4~6周逐步做膝关节屈伸锻炼,骨折愈合后才开始负重行走,指导正确使用拐杖。

0000000

十三、胫腓骨骨折术后的护理

体位:术后抬高患肢小腿,高于心脏水平,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保持外展中立位。

功能锻炼:1、骨折早期 伤后1-2周内,伤肢肿胀疼痛,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此期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舒缩运动,指导患者做踝关节及足趾背屈活动,禁止左右摆动踝关节。原则上骨折部上、下关节不活动,身体其他部位均应进行正常活动。此期间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稳定骨折。 2、骨折中期 伤肢肿胀消退,疼痛减轻,骨折端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部趋于稳定。此期锻炼的形式除继续增强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外,在医护人员或健肢的帮助下逐步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动静结合,促进全身气血流畅,在不影响骨折复位的情况下,分别进行抬臀、护胸、直腿抬高及健侧肢体活动。伤后5-6周,骨折部有足够的骨痂时,可以进一步扩大活动范围和力量,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3、骨折后期 骨折临近愈合后,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锻炼,使各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范围和肢体正常力量

十四、膝关节镜检术后的护理

体位:患肢用软枕抬高15~30,外展10~20中立位,关节适当屈曲,使膝关节处于松弛状态,利于血液回流,以减轻术后切口疼痛和患肢肿胀。不同的位置损伤术后肢体有不同的放置:(1)半月板修复术后是将膝部置于伸直位,以软垫抬高;(2)内侧副韧带重建术后置膝于微屈20~30并略内收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置膝于屈曲20~30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置膝关节于微屈位。

功能锻炼:根据患肢的功能状态,按照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直腿抬高练习——终末伸膝锻炼——膝关节活动范围练习的顺序循序渐进,锻炼原则为次数由少到多,锻炼时间由短到长,强度逐渐增加。

1、股四头肌练习,术后24h 内可要求患者行股四头肌“绷劲”作肌肉等长收缩。如患者术后因疼痛不敢练习,可嘱其先练健侧腿,再练患腿,应定时检查练习的进度。患者练会之后,开始每天练4~5次,每次5min 左右,以患者不感到腿累为原则,在练习患腿的同时也要练习健侧腿的股四头肌,以免卧床过久,健侧腿肌肉因废用而无力。

2、下肢关节功能康复器(CPM )的应用。不同的手术术后CPM 的锻炼时间不同、角度不同。半月板修复术后患者在术后3天拆除弹性绷带 0000

后即开始进行CPM 锻炼。开始为0~30°,应注意半月板前角修复的患者膝部不能过直,后角修复的患者膝部不能过屈,行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一般在术后1~2周后进行CPM 功能锻炼,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者角度应为30~60°,不能超过60°,后交叉韧带、副韧带重建者也应从小角度开始,3个月内不能超过90°,护士应严格掌握其锻炼角度,以免加重关节内创伤,影响康复。

十五、肩关节镜检术后的护理

体位:患肢用颈腕带悬吊置肘关节屈曲90功能位,肘与胸之间垫一枕垫,使肩关节保持轻度外展位。

功能锻炼:肩外展50,前屈20,内旋25是肩关节功能要求最低活动范围,肩关节周围手术后功能锻炼应大于此范围才能使患者肩部功能接近正常。

1、手术当天麻醉消失后,开始活动手指、腕关节。

2、术后第一天,协助患者起床,被动朝各个方向活动患侧肩关节,2~3次/天,5分钟/次

3、术后第二天被动活动患侧肩关节5分钟,再让患者主动朝各个方向活动患肢5分钟,指导患者坐患肢摆动练习。

4、术后一周让患者主动朝各个方向移动患肢,笔直向前伸,高举过头顶,向外伸展绕过身体绕到背上,在每个方向都尽可能伸展患肢。

5、肩关节的外展和前屈控制在90以内,术后一周逐渐加大主动锻炼的范围,至第四周,肩关节活动恢复到正常水平,并开始进行对抗肌力锻炼。

00000

十六、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

体位:术后患肢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制动,保持中立位,予软枕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也可采用持续冰敷患处24小时,以减轻局部充血、出血,减轻膝关节肿胀、疼痛。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如患肢出现发绀、肿胀、疼痛、麻木、皮肤发凉等,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协助病人翻身时,尽量向健侧翻身,注意支撑患部,避免施力于其上。

功能锻炼:术后6小时指导病人开始作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术后第1天,在适当的镇痛基础上行CPM 训练,屈曲角度为0-45,每次1小时,每天2次,每天增加角度10,术后1周屈膝至少达到900。00

并指导病人主动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术后1周协助下床站立,如无头晕等不适,可用助行器或拐杖在床旁行走,术后第2周CPM 使用角度增大至100,指导病人在床上进行双下肢直腿抬高练习。主动直腿抬高练习,以巩固训练效果,利用助行器或拐杖练习行走,作步态训练,术后第3周可在跑步机上进行行走训练,第4周开始练习上、下楼梯活动,早期主要依靠拐杖,适应后脱离拐杖。指导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骨一区常见手术术后体位护理及康复锻炼 上肢正确功能位

1. 肩关节:外展450,前屈300,外旋150

2. 肘关节:屈曲900

3. 腕关节:背屈20-300,尺倾5-100

下肢正确功能位

1. 髋关节:前屈15-200,外展10-200,外旋5-100

2. 膝关节: 屈曲50或伸直1800

3. 踝关节:背屈900

向病人解释功能位正确摆放的重要性,取得配合。 肢体功能位符合病人病情需要, 利于骨病康复。 病人感觉舒适,骨突处有合适衬垫,避免局部压疮发生。 指导关节肌肉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一、石膏固定护理

体位:四肢石膏固定者,需将四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 ,以利于静脉血液和淋巴回流,预防并减轻肢体肿胀。抬高下肢可用枕垫或悬吊法,使患处高于心脏20CM 。

功能锻炼:1、石膏固定当日,指导患者进行石膏内肌肉的舒缩活动,如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

2、加强未固定关节的主动功能锻炼,鼓励患者活动石膏固定肢体近端及远端的关节,防止关节僵硬。

3、石膏拆除后每日按摩肌肉2~4次,并加强关节功能锻炼。

4、病情允许时鼓励患者下床活动,首先在床边站立,然后再扶拐短距离行走,循序渐进。

二、外固定支架护理

体位: 上肢骨折术后,用薄枕垫高患肢30。下肢骨折术后将薄枕垫于国窝及小腿处,使膝关节屈曲20-30,以促进淋巴和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合并血管损伤或骨间膜高压征患肢不宜垫高,以免加重肌肉缺血、肿胀、坏死。

功能锻炼:1、肌肉锻炼:术后当日即可做肌肉的静力收缩或舒张,每日2~3次,每次15~30min 。

2、关节锻炼:上肢骨折以肩关节和肘关节为重点。肩关节以外展、上举、旋转为主,肘关节以屈、伸、外旋为主。术后2~3d 可开始锻炼,下肢骨折主要锻炼膝关节屈曲80,踝关节锻炼伸屈至90。

0000

三、牵引术后的护理(皮肤牵引、骨牵引)

体位:为保持反牵引,床尾应抬高,一般皮肤牵引抬高10~15CM ,骨牵引抬高20~25CM ,而颅骨牵引则抬高床头。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时外展30~40,足部中立位,可穿丁字鞋(防旋鞋) ,防止外旋。股骨上段骨折保持半卧位尽量外展,以利于骨折对位。胫骨中下段骨折行骨牵引时,可将牵引绳系在牵引弓的外界,使踝关节轻度内翻,以利于骨折复位。

功能锻炼:骨折早期,应指导并协助患者牵引肢体进行股四头肌的舒缩运动及足趾的伸屈运动,并逐渐活动膝关节和踝关节。2周后,可指导患者做引体向上运动,联系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之间的协同运动,但要以活动后患者无疼痛、疲劳为度,逐步增加活动范围。

四、小夹板固定术后的护理

体位:1、注意保护患肢,保持正确的位置,严防骨折断端重新移位;固定期间,抬高患肢,嘱患者身体活动时要保持患肢的功能位置。

2、随时注意观察小夹板的松紧度,以布带能在夹板上下移动1cm 为标准。随着患肢肿胀逐渐消退,应注意经常调整布带松紧度。

3、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如发现肢端皮肤青紫或苍白,肤温较对侧下降甚至冰凉,主诉剧痛、麻木等现象,应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功能锻炼: 鼓励患者活动肢端手指或足趾, 做肌肉的静力收缩运动, 做未固定关节的屈伸运动。

五、锁骨骨折护理

体位:1、仰卧位:患者去枕仰卧于床上,肩胛区垫枕以使两肩后伸。

2、半卧位:用三角巾将患肢悬吊于胸前,不低于心脏水平。

3、站立位:用三角巾将患肢悬吊于胸前。

功能锻炼:1、术后1-3天,局部伤口疼痛许可时,患者前臂吊带保护下下地活动。

2、术后2天,患肢进行前臂旋转、握拳等动作练习,活动时间不少于10分钟。

3、术后5天伤口愈合良好即可开始肩关节持续被动活动,活动范围由功能位逐渐扩大,活动时间2小时/次,2次/日,应持续至骨折愈合为止。

5、术后3周,行肩关节功能被动锻炼:病人仰卧位,患侧屈肘90 度,手自然放于胸前。康复治疗师位于患者患侧,一手握患者腕关节,一手握住肘关节,缓慢匀速进行患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等活动,每个动作要求动作平稳、匀速、缓慢,时间不少于5秒,重复10次。

6、术后2-3月,患者弯腰,患肢手提沙袋进行钟摆活动练习肩关节。

六、肱骨外科颈骨折

体位:患肢曲肘于胸前,平卧位时在患肢下垫一软枕使之与躯干平行,避免前屈或后伸,术后第二日可抬高床头30~45,患肢用软枕抬高,无明显不适,可下床活动,下床活动时用三角巾或上肢吊带将患肢悬吊于胸前,内收型骨折,用外展支架固定患肢于外展位。

功能锻炼:1、内收型 复位后1周做握拳、屈肘、提肩活动。至2周时可做患肢的前屈,外展活动,但不能做后伸及内收活动。至3周时,不但可以做外展、前屈、也可加做后伸活动,并逐步加大活动范围。通常至第4周即可酌情解除外固定,此时可加做内收活动,并重复前屈、后伸、外展等活动,逐步加强肩关节运动,双臂前伸后展、弯腰划圈、旋转、手指爬墙、后伸摸背等。

2、外展型 在复位后1周内可做握拳、屈肘、提肩活动。至2周时可做患肢的前屈、内收活动,但不能做后伸及外展活动。至3周时在做内收、前屈的基础上加做后伸活动,并逐渐加大活动范围。通常至第4周时酌情解除外固定,此时加做外展活动,并重复前屈、后伸、内收活动,逐步加强肩关节活动。

3、指导、督促病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患肢,发挥患肢功能。早、中期即可要求用患肢端碗、刷牙等。后再视功能恢复情况,要求逐步达到生活自理。

七、肱骨干骨折

体位:内固定术后以半卧位为宜, 平卧时可于患肢下垫一软枕, 使之与躯体平行, 以促进血液回流, 减轻肿胀

功能锻炼:1、早期:固定后,开始练习伸屈指、掌、腕关节的活动,患肢上臂肌肉应用力做主动舒缩活动,但禁忌做上臂旋转活动,以免再发生移位;

2、中期:在伤后2~3周,除继续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外,还应逐渐练习肩、肘关节的活动;①伸屈肩、肘关节:患者可用健手握住患侧腕部,使患肢向前伸展,然后再屈曲肘关节,同时上臂后伸;②做划圆圈动作:患者身躯向患侧倾斜,肘关节屈曲90度,上臂向下垂直,健手握住患侧腕部,做肩关节旋转动作,即划圆圈动作;③双臂上举:将两手置于胸前,十指交加,肘关节伸直约135度,用健肢带动患肢,肘关节屈曲60度左右,双上臂同时上举,然后逐渐放回原处;

3、后期:①继续中期的功能锻炼。②举臂摸头,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后头部。③反臂摸腰:患肢上臂外展、内旋、屈肘、后伸,然后用手指背侧触摸腰部。④双臂轮转:又称云手;左上肢屈肘,前臂置于胸前,掌心向后、向上;右侧上肢伸直,外展于体侧,掌心向下。首先左上肢向外上方经外下方再向内划弧圈,还至原处;同时右侧上肢向下内方经内上方向外划弧圈,还至原处;如此循环往复。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颈部均得到锻炼。

八、肱骨髁上骨折

体位:患肢抬高。

功能锻炼:1、复位及固定当日可以握拳、屈伸手指,第二天增加腕关节屈伸练习,胸前悬挂三角巾悬挂患肢,做肩前后左右摆动练习,1周后增加肩部主动练习,包括肩屈、伸、内收、外展和耸肩,并逐渐增加其运动幅度。

2、3周后去除固定,主动行肘关节屈、伸练习或前臂旋前后旋后练习。伸展型骨折着重恢复屈曲活动度,屈曲型骨折则增加伸展活动度,禁忌做反复粗暴屈、伸肘关节,以免骨化性肌炎发生。

九、桡骨远端骨折

体位:患肢前臂石膏托固定,平卧时以软枕抬高于心脏水平10CM 。离床活动时用三角巾或前臂吊带悬挂于胸前。

功能锻炼:固定初期,应注意向病人解释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和骨折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办法,引起病人足够的重视。早期在骨折两周之内,复位后即指导病人用力握拳,以锻炼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活动及锻炼前臂肌肉的主动收缩。对老年患者应特别强调肩关节活动的重要性,在伤后三天即应进行锻炼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内收、外旋、环转活动以防止肩手综合症的发生。中期即伤后三到四周,骨痂逐步生成或成熟,局部肿胀消失,已接近临床愈合,在早期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开始进行腕关节背伸和桡侧偏斜活动,前臂旋转活动的练习,要循序渐进,逐步增加活动度,以免骨折再移位。后期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已解除,要针对病人不同情况进行指导,尤其是腕、肘关节的活动度,对于关节功能有不同程度障碍者,要进行充分的练习。

十、人工股骨头、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

体位:向病人说明正确的卧姿与搬动是减少潜在并发症——脱位的重要措施,帮助其提高认识,并以详细的指导,以避免置换的关节外旋和内收导致脱位。

1、术后予气垫床,尽量减少翻身、搬动。术后搬运患者时,双膝之间夹三角垫捆绑好,使髋关节外展10~20,防止搬运时脱位。

2、使用简易接尿器以免移动髋关节, 放置便盆时从健侧置盆,以保护患侧。

3、侧卧时,仰向健侧,并在两腿之间置三角形厚垫或大枕头,也可使用辅助侧卧位的抱枕,使髋关节术后的病人能够自己随意变换体位时而不发生脱位(若髋关节内旋内收、屈曲大于90度就有发生脱位的危险)。

4、坐姿:双下肢不交叉,坐凳时让术肢自然下垂,不坐低椅,矮凳,软沙发,不屈身向前拾物。

功能锻炼:1、防止深静脉血栓:术后使用弹力绷带3天或足底静脉泵。

2、术后头三天的体疗方案:麻醉恢复后,鼓励患者踝泵运动,促进0

血液回流;股四头肌、臀肌等长收缩练习;深呼吸练习。

3、第4-7天治疗方案(1)髋关节伸直练习,做术侧髋关节主动伸直动作,或髋下垫枕,充分伸展屈髋肌及关节囊前部。(2)股四头肌的等张练习。(3)上肢肌力练习,目的是恢复上肢力量,使病人术后能较好地使用拐杖。

4、术后一周开始的康复(1)床上练习:作髋关节半屈位的主动或主动抗阻力屈髋练习。术后7天后,如无特殊情况,可允许病人翻身。

(2)吊带辅助练习:通过床架上的滑轮装置,依靠绳索和大腿吊带的向上牵引力量,同时作主动辅助屈髋练习、髋关节外展、内收练习。

(3)坐位练习:坐的时间不宜长,每天4-6次,每次20分钟。坐位是髋关节最容易出现脱位的体位,如果术中关节稳定性欠佳,应放弃坐位练习。坐下之前做好准备,有靠背和扶手的椅子,加坐垫,倒退,看好位置,双手扶稳,缓缓坐下,屈髋不能超过90度,要坐较高的椅子。(4)如何下地:教会患者离床时患肢先伸直离床;离床坐时患肢与身体的角度>90°。(5)如何用步行器迈步行走:先用助行架辅助行走,待重心稳定,改用双侧腋杖。先将步行器摆在身体前20厘米处,先迈出患肢,再健肢跟上。如此循环。(6)如何上下楼梯:上楼梯时先将健肢迈上台阶,再将患肢体迈上台阶,下楼梯时先将患肢迈下台阶,再将健肢迈下台阶。

十一、髌骨骨折术后的护理

体位:患肢垫软枕抬高48小时,以促进血液回流,还可以每1~2小时冷敷10~15分钟,以减轻局部充血,同时观察弹力绷带的松紧情况。

功能锻炼:麻醉恢复后,进行踝泵运动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术后第 3天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 即膝关节 30°以内的被动屈伸活动 , 1周左右鼓励患者主动练习膝关节屈伸活动 ;术后 10 d左右 , 指导患者在床边主动屈曲膝关节 , 扶拐下床行走 , 3次 /d, 30 min/次 , 逐渐增加活动范围 ,每天早、中、晚各做患肢直膝悬空抬举 20次 , 逐渐增加时间及活动量 ;术后 2周开始指导患肢主动活动 ,指导患者及家属每日轻捏髌骨周围软组织 ,以髌骨为中心, 向肢体两端揉 ,拇指或手掌根部由轻到重推动髌骨上缘 ,使髌骨向远端活动, 3次 /d,各推 50次左右 ,防止髌骨周围软组织粘连 ;术后 3周左右,试着行走及缓慢下蹲锻炼 ,力求步态正常。

十二、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护理

体位:保持膝关节屈曲5度或伸直。抬高患肢,严禁肢体外旋。如为内侧平台骨折,尽量使膝关节轻度外翻;外侧平台骨折,尽量使膝关节轻度内翻。腘动脉损伤血管吻合术后给予屈膝位,以防血管再破裂 功能锻炼:1、麻醉恢复后开始做股四头肌收缩和踝关节屈伸的锻炼,

2、早期膝关节CPM 功能锻炼。术后第一天即可行膝关节CPM 功能锻炼。,膝关节被动活动度为:第1~3天0-30,第4~8天0-50,第9-13天0 -80,2周屈膝达90。但锻炼需循序渐进,其速度及范围视患者的疼痛及切口情况进行调整,同时注意加强股四头肌主动功能锻炼。早期非负重性功能锻炼非常重要,禁止过早负重,以免造成关节面再度塌陷,影响关节功能。

3、4~6周逐步做膝关节屈伸锻炼,骨折愈合后才开始负重行走,指导正确使用拐杖。

0000000

十三、胫腓骨骨折术后的护理

体位:术后抬高患肢小腿,高于心脏水平,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保持外展中立位。

功能锻炼:1、骨折早期 伤后1-2周内,伤肢肿胀疼痛,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此期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舒缩运动,指导患者做踝关节及足趾背屈活动,禁止左右摆动踝关节。原则上骨折部上、下关节不活动,身体其他部位均应进行正常活动。此期间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稳定骨折。 2、骨折中期 伤肢肿胀消退,疼痛减轻,骨折端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部趋于稳定。此期锻炼的形式除继续增强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外,在医护人员或健肢的帮助下逐步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动静结合,促进全身气血流畅,在不影响骨折复位的情况下,分别进行抬臀、护胸、直腿抬高及健侧肢体活动。伤后5-6周,骨折部有足够的骨痂时,可以进一步扩大活动范围和力量,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3、骨折后期 骨折临近愈合后,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锻炼,使各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范围和肢体正常力量

十四、膝关节镜检术后的护理

体位:患肢用软枕抬高15~30,外展10~20中立位,关节适当屈曲,使膝关节处于松弛状态,利于血液回流,以减轻术后切口疼痛和患肢肿胀。不同的位置损伤术后肢体有不同的放置:(1)半月板修复术后是将膝部置于伸直位,以软垫抬高;(2)内侧副韧带重建术后置膝于微屈20~30并略内收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置膝于屈曲20~30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置膝关节于微屈位。

功能锻炼:根据患肢的功能状态,按照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直腿抬高练习——终末伸膝锻炼——膝关节活动范围练习的顺序循序渐进,锻炼原则为次数由少到多,锻炼时间由短到长,强度逐渐增加。

1、股四头肌练习,术后24h 内可要求患者行股四头肌“绷劲”作肌肉等长收缩。如患者术后因疼痛不敢练习,可嘱其先练健侧腿,再练患腿,应定时检查练习的进度。患者练会之后,开始每天练4~5次,每次5min 左右,以患者不感到腿累为原则,在练习患腿的同时也要练习健侧腿的股四头肌,以免卧床过久,健侧腿肌肉因废用而无力。

2、下肢关节功能康复器(CPM )的应用。不同的手术术后CPM 的锻炼时间不同、角度不同。半月板修复术后患者在术后3天拆除弹性绷带 0000

后即开始进行CPM 锻炼。开始为0~30°,应注意半月板前角修复的患者膝部不能过直,后角修复的患者膝部不能过屈,行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一般在术后1~2周后进行CPM 功能锻炼,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者角度应为30~60°,不能超过60°,后交叉韧带、副韧带重建者也应从小角度开始,3个月内不能超过90°,护士应严格掌握其锻炼角度,以免加重关节内创伤,影响康复。

十五、肩关节镜检术后的护理

体位:患肢用颈腕带悬吊置肘关节屈曲90功能位,肘与胸之间垫一枕垫,使肩关节保持轻度外展位。

功能锻炼:肩外展50,前屈20,内旋25是肩关节功能要求最低活动范围,肩关节周围手术后功能锻炼应大于此范围才能使患者肩部功能接近正常。

1、手术当天麻醉消失后,开始活动手指、腕关节。

2、术后第一天,协助患者起床,被动朝各个方向活动患侧肩关节,2~3次/天,5分钟/次

3、术后第二天被动活动患侧肩关节5分钟,再让患者主动朝各个方向活动患肢5分钟,指导患者坐患肢摆动练习。

4、术后一周让患者主动朝各个方向移动患肢,笔直向前伸,高举过头顶,向外伸展绕过身体绕到背上,在每个方向都尽可能伸展患肢。

5、肩关节的外展和前屈控制在90以内,术后一周逐渐加大主动锻炼的范围,至第四周,肩关节活动恢复到正常水平,并开始进行对抗肌力锻炼。

00000

十六、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

体位:术后患肢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制动,保持中立位,予软枕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也可采用持续冰敷患处24小时,以减轻局部充血、出血,减轻膝关节肿胀、疼痛。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如患肢出现发绀、肿胀、疼痛、麻木、皮肤发凉等,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协助病人翻身时,尽量向健侧翻身,注意支撑患部,避免施力于其上。

功能锻炼:术后6小时指导病人开始作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术后第1天,在适当的镇痛基础上行CPM 训练,屈曲角度为0-45,每次1小时,每天2次,每天增加角度10,术后1周屈膝至少达到900。00

并指导病人主动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术后1周协助下床站立,如无头晕等不适,可用助行器或拐杖在床旁行走,术后第2周CPM 使用角度增大至100,指导病人在床上进行双下肢直腿抬高练习。主动直腿抬高练习,以巩固训练效果,利用助行器或拐杖练习行走,作步态训练,术后第3周可在跑步机上进行行走训练,第4周开始练习上、下楼梯活动,早期主要依靠拐杖,适应后脱离拐杖。指导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相关文章

  • 骨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 第二节骨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一.内固定术护理常规 1. 术前护理 (1) 给予高蛋白.高钙.丰富维生素饮食.拟急症手术者禁食. (2) 评估伤情,首先协助处理威胁生命安全的并发症. (3) 行牵引者要保持牵引的正确方式和有效效能,不能随意增 ...查看


  • 骨科病人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 骨科病人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 [术前护理] 1. 协助医生完善术前检查 ,并向病人做必要的解释. 2. 手术前一日准备 (1)备皮 根据情况准备手术切口周围皮肤,剃去毛发,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如手足部 位的手术,必须修剪指(趾)甲,清除甲下 ...查看


  • 骨科护理常规
  • 骨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 骨科手术前后护理 一.护理措施 1. 术前护理 (1)同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做好病人的入院评估,入院宣教,了解病人的病史及思想顾虑,有针对性地解决病人的顾虑,使其安心休养,接受手术. (3)向病人讲解各种检查及治 ...查看


  • 骨科老年患者预防术后肺部感染的护理
  • 骨科老年患者预防术后肺部感染的护理 老年人多骨质疏松,骨折是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是骨科治疗的重要手段,手术成功与否和病程的长短与并发症的有无,有很大的关系.而肺部感染是老年患者骨折术后危及生命的最严重并发症.因其器官形态功能老化,细胞免疫力 ...查看


  • 骨科健康教育标准内容
  • 骨科健康教育标准内容 骨科手术一般健康知识宣教 手术是骨科的重要治疗手段,其种类很多,范围广泛,包括了四肢与躯干的骨.关节.肌肉.肌腱以及脊髓.周围神经和血管的各种手术,还有部分整形手术.手可影响手术术效果是否理想,不仅仅取决于手术本身的成 ...查看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尿潴留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干预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尿潴留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干预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尿潴留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干预 庞 妮 杨义惠 陈红贞 (广西玉林市中西医给合骨科医院,玉林市 537000)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尿潴留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 ...查看


  • 骨科高龄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 护理研究┃Nursingresearch 骨科高龄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郝丽娜 (内蒙古乌海市蒙中医院内蒙古乌海016000) 1临床资料 2010年3月~2013年12月,我科共收治60例75岁~96岁高龄患者,平均年龄85.5岁,其中男性3 ...查看


  • 骨科常见疾病术后体位
  • 骨科常见疾病术后体位及注意事项 1锁骨骨折: (1) 体位:取半卧或平卧位.平卧时不用枕头,并在两肩胛间垫上 一个窄枕,使两肩后伸外展.在患侧胸壁侧方垫枕,防止患肢肘部及上臂下坠. (2) 注意事项:避免侧卧位,以防外固定松动,离床活动时, ...查看


  • 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康复流程
  • 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康复流程 康复目标:手术3个月后,稳定的无辅助下步行20-30min ,上2-3层楼梯,屈髋>90°.肌力4+级,外展>30°.肌力4+级. 一. 术前 骨科医生: 评估患者总体情况(包括患髋的局部情况和患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