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喜欢的教师教育行为1

幼儿喜欢的教师教育行为

我们经常强调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行为,要爱护每一个幼儿,做幼儿健康成长的贴心人和看守者。但在实践中,有时教师的某些教育行为与“让幼儿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并不匹配,这促使我们反思教师教育行为的合理性,也促使我们深入观察幼儿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教师。

幼儿语:我们喜欢爱笑的、高兴的老师。

——面带微笑、和蔼可亲是幼儿园教师应有的情感窗口

教师不但要管幼儿吃喝拉撒睡,还要开展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付出的心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而且家长对教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状况下,有些教师会不由自主地把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如对幼儿的提问不予理睬,神情严肃,甚至莫名其妙地发火等。但是从幼儿的角度来看,他们都希望看到教师生动的、充满爱意的笑容。

笔者曾对某大班幼儿做过调查,发现幼儿喜欢A 老师,理由是A 老师“笑着说话”“高兴”“不发脾气”。从A 老师的日常工作中,我们观察到她性格开朗,总是乐呵呵的,很少有生气的时候。有一次,两个幼儿争抢一个皮球,她面带笑容走到他们面前不愠不火地说:“来,看老师拍个新花样,很好玩的。”幼儿看到教师玩出新意,自然拍手叫好。这时,A 老师又说:“来,看你们谁能抢到老师的球。”玩了几分钟后,教师问幼儿:“一起玩好玩吧? ”球好玩吗? ”两个幼儿不好意思地小声回答:“不好玩。”

从对某幼儿园大、中班幼儿的调查来看,中班80%的幼儿、大班98%的幼儿都喜欢教师始终面带笑容。这种笑容不是强打精神装出来的,而是教师对现实生活乐观情绪的自然表露,是对幼儿发自内心的宽容和理解,是对自己教育教学技巧的高度自信。这种情绪时时感染着幼儿,使幼儿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心情放松,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与信任感。

教师的面部表情是教师与幼儿交流的情感信号,它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流露的是肯定和赞扬的微笑,就会给幼儿支持和鼓励;如果教师流露的是否定和批评的表情,则会使幼儿感到羞愧和自卑。幼儿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才能信任教师,尊重教师,师幼之间才能建立起和谐稳定的关系。因此,幼儿园教师千万不能吝惜自己的感情,要尽量展示发自内心深处、传达爱意的微笑,使幼儿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形成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

幼儿语:老师批评时要悄悄地说,好好地说,要讲道理。

——尊重幼儿的自尊心,讲究批评艺术是幼儿园教师应有的基本教育行为原则

幼儿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但由于幼儿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较差,他们经常会做出一些违规行为。对待幼儿的错误行为,教师应正面说理引导,并加以批评指正,不过批评要讲究艺术。教师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幼儿的错误,不要训斥幼儿。笔者曾在调查中间幼儿:“如果你做错了事,希望老师怎么办? ”50%的中班幼儿和75%的大班幼儿希望教师讲道理,具体做法是“好好说”“原谅”“说说我哪里不对”。有位幼儿还希望教师不要将他的错误告诉其他教师,“跟别的老师说不好”。

幼儿虽然年龄小,但自尊心很强,他们希望教师“悄悄地说”“不要告诉别的老师”。但教师是否从幼儿

的角度认真考虑过他们的这种心理需要呢? 我们又如何处理幼儿的违规行为呢? 其实,对幼儿的某些违规行为,教师只要用身体语言就可以有效制止。如某幼儿抢他人玩具时,教师只需走到他的身边,用善意的略带威严的眼神看着他,这远比大声训斥有效。另外,教师经常运用恰当的身体语言并伴以温和的口头语言与幼儿交流,有助于幼儿逐渐学会关注和体会他人的情绪情感,获得社会情感认知,习得更多积极的社会性行为。

例如,中班的兵兵不喜欢喝牛奶,就用杯子与对面的幼儿玩碰杯,不料牛奶洒在了桌子上,正巧让教师看见了。兵兵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怯生生地看着教师。教师注视着他胆怯的眼神,用温和的语气问道:“有没有弄脏衣服? ”然后走到兵兵身边仔细观察,说:“来,我们拿抹布擦干净吧。”教师带着兵兵一起把桌子擦干净,然后柔声对兵兵说:“以后喝奶要小心,不要玩,好吗? ”兵兵顺从地点头表示接受。教师没有用严厉、激烈的语言批评兵兵,而是始终以温和耐心的态度与他交流,既消除了兵兵的紧张心理,也更好地教育了兵兵。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温和的言语沟通胜过激烈的训斥,一个恰当的身体语言胜过千言万语。所以,教师在指正幼儿的言行时,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个性品质、问题发生的场景以及问题的轻重,采用恰当的身体语言和口头语言(特别要注意声调、语速) ,以发挥最大的教育功效,建立良好、牢固的师幼关系。

幼儿语:我们喜欢老师跟我们一起玩。

——保持童心、参与幼儿游戏是教师最起码的职业操守

在某中班,宣宣、甜甜和扬扬正在玩“娃娃家”游戏。宣宣在玩玩具,甜甜在给娃娃穿脱衣服,扬扬在烧饭,每个人都各玩各的。教师见状到“娃娃家”,问:“我可以进来吗? ”接着,教师又问:“谁是爸爸? 谁是妈妈? ”幼儿一一回答。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又陆续问:“我们干什么呢? ”“妈妈做饭,爸爸做什么呢? ”“姑姑、姐姐、妹妹做什么呢? ”教师适时介入,扮演适当的游戏角色,通过提问、协商来引导幼儿丰富游戏内容,使游戏时间得以延长,各个角色产生了良好的互动,最初的平行游戏变成了充满乐趣的互动合作游戏。 笔者在幼儿园观察发现:在户外游戏中,幼儿所喜欢的教师经常会像幼儿一样尽情玩耍,同时对游戏过程加以有效指导。幼儿在游戏中情绪放松,就连平时较为安静的幼儿也玩得异常开心。在游戏中,教师以积极饱满的情绪感染幼儿,与幼儿一起商量规则,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既创造了一种和谐融洽的心理氛围,又深得幼儿喜爱。

幼儿喜欢的教师教育行为

我们经常强调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行为,要爱护每一个幼儿,做幼儿健康成长的贴心人和看守者。但在实践中,有时教师的某些教育行为与“让幼儿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并不匹配,这促使我们反思教师教育行为的合理性,也促使我们深入观察幼儿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教师。

幼儿语:我们喜欢爱笑的、高兴的老师。

——面带微笑、和蔼可亲是幼儿园教师应有的情感窗口

教师不但要管幼儿吃喝拉撒睡,还要开展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付出的心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而且家长对教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状况下,有些教师会不由自主地把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如对幼儿的提问不予理睬,神情严肃,甚至莫名其妙地发火等。但是从幼儿的角度来看,他们都希望看到教师生动的、充满爱意的笑容。

笔者曾对某大班幼儿做过调查,发现幼儿喜欢A 老师,理由是A 老师“笑着说话”“高兴”“不发脾气”。从A 老师的日常工作中,我们观察到她性格开朗,总是乐呵呵的,很少有生气的时候。有一次,两个幼儿争抢一个皮球,她面带笑容走到他们面前不愠不火地说:“来,看老师拍个新花样,很好玩的。”幼儿看到教师玩出新意,自然拍手叫好。这时,A 老师又说:“来,看你们谁能抢到老师的球。”玩了几分钟后,教师问幼儿:“一起玩好玩吧? ”球好玩吗? ”两个幼儿不好意思地小声回答:“不好玩。”

从对某幼儿园大、中班幼儿的调查来看,中班80%的幼儿、大班98%的幼儿都喜欢教师始终面带笑容。这种笑容不是强打精神装出来的,而是教师对现实生活乐观情绪的自然表露,是对幼儿发自内心的宽容和理解,是对自己教育教学技巧的高度自信。这种情绪时时感染着幼儿,使幼儿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心情放松,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与信任感。

教师的面部表情是教师与幼儿交流的情感信号,它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流露的是肯定和赞扬的微笑,就会给幼儿支持和鼓励;如果教师流露的是否定和批评的表情,则会使幼儿感到羞愧和自卑。幼儿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才能信任教师,尊重教师,师幼之间才能建立起和谐稳定的关系。因此,幼儿园教师千万不能吝惜自己的感情,要尽量展示发自内心深处、传达爱意的微笑,使幼儿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形成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

幼儿语:老师批评时要悄悄地说,好好地说,要讲道理。

——尊重幼儿的自尊心,讲究批评艺术是幼儿园教师应有的基本教育行为原则

幼儿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但由于幼儿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较差,他们经常会做出一些违规行为。对待幼儿的错误行为,教师应正面说理引导,并加以批评指正,不过批评要讲究艺术。教师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幼儿的错误,不要训斥幼儿。笔者曾在调查中间幼儿:“如果你做错了事,希望老师怎么办? ”50%的中班幼儿和75%的大班幼儿希望教师讲道理,具体做法是“好好说”“原谅”“说说我哪里不对”。有位幼儿还希望教师不要将他的错误告诉其他教师,“跟别的老师说不好”。

幼儿虽然年龄小,但自尊心很强,他们希望教师“悄悄地说”“不要告诉别的老师”。但教师是否从幼儿

的角度认真考虑过他们的这种心理需要呢? 我们又如何处理幼儿的违规行为呢? 其实,对幼儿的某些违规行为,教师只要用身体语言就可以有效制止。如某幼儿抢他人玩具时,教师只需走到他的身边,用善意的略带威严的眼神看着他,这远比大声训斥有效。另外,教师经常运用恰当的身体语言并伴以温和的口头语言与幼儿交流,有助于幼儿逐渐学会关注和体会他人的情绪情感,获得社会情感认知,习得更多积极的社会性行为。

例如,中班的兵兵不喜欢喝牛奶,就用杯子与对面的幼儿玩碰杯,不料牛奶洒在了桌子上,正巧让教师看见了。兵兵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怯生生地看着教师。教师注视着他胆怯的眼神,用温和的语气问道:“有没有弄脏衣服? ”然后走到兵兵身边仔细观察,说:“来,我们拿抹布擦干净吧。”教师带着兵兵一起把桌子擦干净,然后柔声对兵兵说:“以后喝奶要小心,不要玩,好吗? ”兵兵顺从地点头表示接受。教师没有用严厉、激烈的语言批评兵兵,而是始终以温和耐心的态度与他交流,既消除了兵兵的紧张心理,也更好地教育了兵兵。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温和的言语沟通胜过激烈的训斥,一个恰当的身体语言胜过千言万语。所以,教师在指正幼儿的言行时,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个性品质、问题发生的场景以及问题的轻重,采用恰当的身体语言和口头语言(特别要注意声调、语速) ,以发挥最大的教育功效,建立良好、牢固的师幼关系。

幼儿语:我们喜欢老师跟我们一起玩。

——保持童心、参与幼儿游戏是教师最起码的职业操守

在某中班,宣宣、甜甜和扬扬正在玩“娃娃家”游戏。宣宣在玩玩具,甜甜在给娃娃穿脱衣服,扬扬在烧饭,每个人都各玩各的。教师见状到“娃娃家”,问:“我可以进来吗? ”接着,教师又问:“谁是爸爸? 谁是妈妈? ”幼儿一一回答。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又陆续问:“我们干什么呢? ”“妈妈做饭,爸爸做什么呢? ”“姑姑、姐姐、妹妹做什么呢? ”教师适时介入,扮演适当的游戏角色,通过提问、协商来引导幼儿丰富游戏内容,使游戏时间得以延长,各个角色产生了良好的互动,最初的平行游戏变成了充满乐趣的互动合作游戏。 笔者在幼儿园观察发现:在户外游戏中,幼儿所喜欢的教师经常会像幼儿一样尽情玩耍,同时对游戏过程加以有效指导。幼儿在游戏中情绪放松,就连平时较为安静的幼儿也玩得异常开心。在游戏中,教师以积极饱满的情绪感染幼儿,与幼儿一起商量规则,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既创造了一种和谐融洽的心理氛围,又深得幼儿喜爱。


相关文章

  • 学前儿童视角下"好老师"的调查研究
  • 学前儿童视角下幼儿园"好老师"的调查研究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f "Good teacher"in the viewpoint of the kinderg ...查看


  •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活动计划
  • 一.情况分析:我班共有25名幼儿,还有几名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们经过近一年或半年的小班集体学习和生活,各种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发展.为了提高保教质量,更为了使幼儿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我班坚持开展了八个一活动,我们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和兴趣爱好开展 ...查看


  • 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
  • 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 [摘要]: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在20世纪初以来就受到很多心理学家的关注,是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极具事件意义的课题.我在实践教学工作中,采用间歇强化法成功矫正了一个儿童的攻击性行为.间歇强化法是一种对所发生行为进行强化 ...查看


  • 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doc2
  • 宁 夏 民 族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系别:艺术系 班级:学前教育三班 姓名:年喜瑞 指导老师:杨彤彤 撰写时间:2014年3月5日 [内容摘要]现当代,中国大部分家庭是独生子女,望 ...查看


  • 快乐与发展
  • "快乐"和"发展"是落实规程精神所追求的两个核心价值.落实纲要,实施快乐与发展的教育,就要关注和爱护幼儿的天性,促进幼儿的本能和个性的健康发展.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发展,是我们对幼儿.对幼儿教 ...查看


  • 2016-2017幼儿园小班工作计划
  • 2016-2017小1班下学期工作计划 一.情况分析 我们班的幼儿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在常规和自理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针对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这学期我们将贯彻<纲要>精神,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使幼儿在德智体美劳等方 ...查看


  • 怎样培养小班幼儿的行为习惯
  • 怎样培养小班幼儿的行为习惯 小班的孩子从家庭到幼儿园,经历了教育环境的变迁,对他们来说,幼儿园是一个陌生的环境,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有一种本能的害怕感和不安全感.要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我们要以我们的爱,我们的情,感动幼儿和家长. ...查看


  • 幼儿行为的评价与反思
  • 摘要:幼儿良好行为的评价.反思对幼儿成长为社会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可以提高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面对众多规则的适应性和应激性,帮助幼儿健康.快乐的进行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工作.作为家长和幼儿教育者,应在幼儿初入社会的关键时刻对幼儿的行为进行 ...查看


  • 小班上学期学科计划
  • 小班上学期学科计划一:小班语言学科计划 一.班况分析 本班共有幼儿25人,其中男15人,女10人,幼儿年龄小,都是新入园,对园内环境及常规都比较陌生,针对本班情况对幼儿进行常规训练,从一点一滴抓起,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幼儿活泼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