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难的数学题是什么?

提问于2009-02-12 16:07:33  解决时间:2009-02-20 00:21:35

举报

托儿所(1级)

发小纸条

加为好友 new!

回答于 2009-02-12 18:38:04

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 Conjecture)

公元1742年6月7日德国的业余数学家哥德巴赫(Goldbach)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Euler),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1.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

■2.每个不小于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为三个奇素数之和。

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从费马提出这个猜想至今,许多数学家都不断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没有成功。

当然曾经有人作了些具体的验证工作,例如:

6 = 3 + 3, 8 = 3 + 5, 10 = 5 + 5 = 3 + 7, 12 = 5 + 7, 14 = 7 + 7 = 3 + 11,

16 = 5 + 11, 18 = 5 + 13, . . . . 等等。

有人对33×108以内且大过6之偶数一一进行验算,哥德巴赫猜想(a)都成立。但验格的数学证明尚待数学家的努力。目前最佳的结果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於1966年证明的,称为陈氏定理(Chen‘s Theorem) ¾ “任何充份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 通常都简称这个结果为大偶数可表示为 “1 + 2 ”的形式。

目前最佳的结果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于1966年证明的,称为陈氏定理:“任何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通常都简称这个结果为大偶数可表示为 “1 + 2”的形式。

在陈景润之前,关於偶数可表示为 s个质数的乘积 与t个质数的乘积之和(简称 “s + t ”问题)之进展情况如下:

1920年,挪威的布朗(Brun)证明了 “9 + 9 ”。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Rademacher)证明了 “7 + 7 ”。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Estermann)证明了 “6 + 6 ”。

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Ricei)先后证明了 “5 + 7 ”, “4 + 9 ”, “3 + 15 ”和“2 + 366 ”。

1938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Byxwrao)证明了 “5 + 5 ”。

1940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Byxwrao)证明了 “4 + 4 ”。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Renyi)证明了 “1 + c ”,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 数。

1956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 “3 + 4 ”。

1957年,中国的王元先后证明了 “3 + 3 ”和 “2 + 3 ”。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BapoaH)证明了 “1 + 5 ”,

中国的王元证明了 “1 + 4 ”。

1965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Byxwrao)和小维诺格拉多夫(BHHopappB),及 意大利的朋比利(Bombieri)证明了 “1 + 3 ”。

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 “1 + 2 ”。

最终会由谁攻克 “1 + 1 ”这个难题呢?现在还没法预测。

提问于2009-02-12 16:07:33  解决时间:2009-02-20 00:21:35

举报

托儿所(1级)

发小纸条

加为好友 new!

回答于 2009-02-12 18:38:04

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 Conjecture)

公元1742年6月7日德国的业余数学家哥德巴赫(Goldbach)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Euler),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1.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

■2.每个不小于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为三个奇素数之和。

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从费马提出这个猜想至今,许多数学家都不断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没有成功。

当然曾经有人作了些具体的验证工作,例如:

6 = 3 + 3, 8 = 3 + 5, 10 = 5 + 5 = 3 + 7, 12 = 5 + 7, 14 = 7 + 7 = 3 + 11,

16 = 5 + 11, 18 = 5 + 13, . . . . 等等。

有人对33×108以内且大过6之偶数一一进行验算,哥德巴赫猜想(a)都成立。但验格的数学证明尚待数学家的努力。目前最佳的结果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於1966年证明的,称为陈氏定理(Chen‘s Theorem) ¾ “任何充份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 通常都简称这个结果为大偶数可表示为 “1 + 2 ”的形式。

目前最佳的结果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于1966年证明的,称为陈氏定理:“任何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通常都简称这个结果为大偶数可表示为 “1 + 2”的形式。

在陈景润之前,关於偶数可表示为 s个质数的乘积 与t个质数的乘积之和(简称 “s + t ”问题)之进展情况如下:

1920年,挪威的布朗(Brun)证明了 “9 + 9 ”。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Rademacher)证明了 “7 + 7 ”。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Estermann)证明了 “6 + 6 ”。

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Ricei)先后证明了 “5 + 7 ”, “4 + 9 ”, “3 + 15 ”和“2 + 366 ”。

1938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Byxwrao)证明了 “5 + 5 ”。

1940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Byxwrao)证明了 “4 + 4 ”。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Renyi)证明了 “1 + c ”,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 数。

1956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 “3 + 4 ”。

1957年,中国的王元先后证明了 “3 + 3 ”和 “2 + 3 ”。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BapoaH)证明了 “1 + 5 ”,

中国的王元证明了 “1 + 4 ”。

1965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Byxwrao)和小维诺格拉多夫(BHHopappB),及 意大利的朋比利(Bombieri)证明了 “1 + 3 ”。

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 “1 + 2 ”。

最终会由谁攻克 “1 + 1 ”这个难题呢?现在还没法预测。


相关文章

  • 诞生最早的学科是什么
  • 诞生最早的学科是什么?我想就是数学吧.在人类还没有文字,甚至还没有语言的时候,也许就有了多和少的概念.这也就是最早的数学概念.数学是目前我们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通的一门学科.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或多或少需要用到数学.虽然,大多数人并不精通数学,甚 ...查看


  • 走进儿童心中的数学世界
  • 一起走进儿童心中的数学世界 --读<儿童心中的数学世界:数学日记>有感 铜陵市开源小学何月 寒假我有幸拜读了吴正宪老师的<儿童心中的数学世界:数学日记>.这本书是由吴正宪老师主编,是小学数学教师团队的研究成果.看了这 ...查看


  • 数学猜想-全世界能攻的不超100人
  • 文汇报/2012年/5月/24日/第00A 版 文汇教育 数学猜想, 全世界能攻的不超100人 数学猜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神秘浪漫,高深莫测. 破解数学猜想之人,从来也散发着深不可测的气息. 不久前,中南大学22岁的本科生刘路因为 ...查看


  • 数学是什么
  • 数学是什么 一谈起数学,很自然会联想到小学里的算术,初中的代数.平面几何,高中即将要学的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等.数学由浅到深,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真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 数学的内容是那样的繁多,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内容仔细分析一下,就 ...查看


  • 引领孩子徜徉在数学的"意义世界"里
  • 何谓意义?"意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事物所包含的思想和道理,包括内容.价值等方面的含义.在哲学中,意义是"客体对主体精神活动的一种指向".什么是意义世界?意义世界是一个" ...查看


  • 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33344
  • 参与这次的教育教学大赛,对于我来说,感觉收获特别大,它并不在于我自己讲的这节课,而更多的是来自于与我听的那些节课,除了数学课以外,我还听了很多其他学科的课,像语文,品德,音乐,体育等等,每节课都对我来说都很有启发,很有借鉴意义,它们能够让我 ...查看


  •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养[李大潜]
  • 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第10期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养 李大潜 要谈数学文化,首先就碰到"什么是文化"这个问题,与此相关的还有"文化"..文明"这两个经常在口头或书面混用的词究竟有没有区别或究竟 ...查看


  • 嗮嗮所谓"天道辩证逻辑学创始人"刘某剽窃本人论文的证据
  • (2011-11-29 10:03:54) 转载▼ 标签: 文化 最近上网浏览,发现所谓"天道辩证逻辑学创始人"刘某在其论文<天道辩证逻辑破解"李约瑟世界难题">中公然大段剽窃我发表在&q ...查看


  • 把握数学本质_培养数学思维
  • 把握数学本质,加深数学思维 12数教 何志勇 11号 [摘要]数学是用数来揭示自然规律的科学.数学本质就是用数学的眼光认识世界,揭示数学规律,总结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提炼数学精神,并从上述活动中得到思想.心灵的升华.突出数学本质教学,就 ...查看


  • [优因数学]的产生.发展与深远意义
  • <优因数学>的产生.发展与深远意义 作者:郭 启 庶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虽然学校课堂上笔算一统,从学校出来的人人都会笔算,但在实用中,日常生活.财经商贸等等,人们却都是采用珠算,没有使用笔算的.虽然这其中不可能不产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