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缺陷及其对策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缺陷及其对策

一、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存在的缺陷

按照西方资本结构理论,企业融资一般遵循“啄食”顺序,先是内部融资,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是股权融资。从我国企业的情况看来,企业的外部直接融资结构中,债券融资比例明显偏低,大多数企业外部融资偏好顺序首先是股权融资,然后是银行贷款,最后才是债券融资。与此同时,与股票市场相比,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不平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及其结构的完善,从而影响了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

(一)制度性方面的缺陷

这主要体现在不尽合理的企业债券发行制度和交易制度。

发行制度方面,过去债券发行一直实行行政审批制。近几年,虽然国债和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已经改革,发行实行报备核准制,但到目前为止企业债券的发行仍实行多部门审批制。而且有关方面对企业的债券利率规定过死,使得信用级别高低不同的债券价格类似,出现劣券驱逐良券现象,企业发行债券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在交易制度方面,银行间债券市场根本就不接纳企业债券,企业债券的流通与转让只有在交易所上市这一条路,但是,交易所的上市规定又非常严格,存在许多不必要的限制条款,因此,绝大多数企业债券无法流通和转让。导致交易对象减少,交易市场发展缓慢,使得债券持有人不能及时将手中的债券转让出去。债券不到期就无法变现购买企业债券简直就相当于存入了一笔有风险的定期存款这就使得出现投资者远离这个市场。同时,由于企业债券二级市场的疲软,反作用到一级市场上就发行出现困难。

(二)结构性缺陷

1、起步晚,市场规模偏小,发展较慢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占GDP比重小。虽然我国企业债券余额在20世纪90年代有所增长,但是其占GDP的比重仍处于较低的水平,2001年底只占1.05%。而企业债券市场发达的美国,2001年底达到37.87%。第二,占股票总市值的比重小。近几年来,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迅速,企业债券市场明显落后,到2001年底,企业债券余额只占股票总市值的2.32%,第三,企业债券占全部债券市场的比重小。我国的资本市场存在“股热债冷,国债强,企业债弱”的特点,企业债券市场份额较低,到2001年底,只占全部债券余额的4.01%。

在我国,企业的融资主要是间接融资,大量依靠银行贷款,在企业的直接融

资中债券融资又处于弱势,这样一来,大量风险便集中在了银行部门,这无疑是十分危险的。同时,由于企业债券的缺失使得金融市场的投资工具十分单一,大量闲置资金涌入银行和股市。另一方面,在投资组合几乎完全由股票构成的条件下,只要股市发生系统风险而全线下落,再高明的投资者也难逃厄运。

2、我国企业债券品种结构、期限结构、利率结构发展不合理

债券品种结构较为单一,我国的企业债券是在国家控制和计划额度内进行的,有“准国债”的性质。现在我国的企业债券就只剩下中央企业债券、地方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这3个品种了,即使加上属于债券衍生品种的可转换公司债,全部品种也只有4种。我国债券的发行品种主要是固定利率的附息债券,用于支持国家重点建设,调整产业结构。这主要是由于过去一直是实行额度审批制,市场准入门槛很高,一般有资格发行企业债券的都是中央部委的大型国有企业、基础设施项目或者地方主导型企业。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多,我国的企业债券品种已远远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由于申请债券额度的艰难,大部分企业都选择一次性申请最大限度的债券额度,并在获得债券额度后,都一致选择发行期限长的品种,这样就形成大批企业债券期限过度集中的状况。从发行期限看,我国企业债券大都是3一5年的中短期品种,较长的也一般为10年,从2001年到2006年的统计来看,10年期占55%,15年期27%,两者合计达82%。国外债券市场则不同,就美国公司债券市场看,1年之内的短期债券、5年之内的中期债券和5年期以上的长期债券基本上各占三分之一,最长期为30年,各类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在这个市场上就能各取所需,构建自己完备的投资组合,以抵御较高的非系统风险。、

根据《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债券利率不得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定期存款利率的40%”。这一规定使得发行人不管自身信用级别如何,为能够吸引投资者,都把利率确定在最高位。资质、信用不同的企业债券,其投资收益率却一样,造成优质企业举债成本偏高,而一般性企业债券又不含风险收益,企业债券利率不能反映资金供求的真实变动情况和不同企业的风险差异,不符合“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的市场规则。

我国上市公司还存在“一股独大”的问题,企业的财务决策在很多情况下以大股东的权益最大化为目标,而不是全体股东的利益最大化。由于采用债券融资,企业将来需要面临还本付息的压力,相反如果采用股权融资,对管理层"大股东的压力要小得多。此外,目前在我国证券市场上股权融资可以获得的资金规模比债券融资大,所以很多企业更愿意选择股权融资,企业的这种融资动机无形中对投资者的投资偏好产生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三)政策性缺陷

1、国家金融政策和金融制度的制约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企业债券市场又与一国的金融政策和金融制度高度相关,甚至可以说,企业债券市场是随着金融政策和金融制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在相当程度上金融政策和金融制度决定了债券融资在企业融资结构中的份额和水平。一旦金融政策和金融制度发生变动,比如,从金融管制转向金融自由化,那么,企业债券市场就会得到迅猛发展。

我国的资本市场由于政府政策的不同而呈现出一种结构失衡的状况。这几年的股份制改革,让“股份制”这个概念深入人心。股票与国债市场都得到迅速发展,而企业债券市场却受到严格管制。与股票发行相比,企业债券的审批过程更为复杂,条件更为严格。1993年出台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使企业发行债券程序繁冗,并且规定利率不得超过同期储蓄存款利率的40%,超过这一额度需经人行审批;同时个人投资企业债券还需缴纳20%的利息税。这些规定使企业缺乏发行债券的动力和积极性,对普通投资者也缺乏吸引力。与股票市场相比, 而在债券市场方面约束过多、控制过严、过死。因此严格的管制进一步限制了债券市场的发展。

2、政府管理层面的原因

从我国目前的实践来看,政府在发行主体、利率、资金用途、投资主体等等都做出了严格的限定,目的是通过严格控制发行来降低以致消除风险。政府的这些限制政策客观上对于风险的防范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却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债券市场的正常发展造成了障碍。

企业债券的发行实行多部门审批制,发行资格、发行期限、利率、金额都由行政决定。在审批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政府的“寻租行为”。债券发行主体的信誉级别不同,债券价格不同,但由于有关方面的管理失衡在市场就会出现信用级别不同、价格类似的情况,影响债券发行主体的积极性。

市场监管不力,客观上影响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分析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中的教训,市场监管不力是造成债券市场投机盛行、出现系统风险、作假欺诈、拖欠债券兑付等现象的重要原因。目前,企业债券虽然在发行时要求进行信誉评级,但对信誉评级的公正、客观、真实性一直没有建立法制监督,对一些虚假、错误评级,导致债券不能按期偿还给投资人造成损失等风险问题,没有进行严厉处罚。众多的评估机构执行各自的信誉评级标准,中介机构对债券发行后的信息披露及其信誉变化情况没有进行跟踪监督。缺乏公正的信誉评级中介机构是制约债券市场未来发展的主要问题,而且这一问题随着债券投资人范围的扩大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二、克服我国债券市场缺陷的对策

(一)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推动企业债券市场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资本市场逐步完善,市场运行规则要求

与国际惯例接轨。

发行制度方面,尝试市场化改革,依据宏观经济指标及其变动来决定企业债券发行的规模、节奏和种类,建议企业债券发行由指标分配制逐步向注册制、核准制过渡,改变企业债券发行量和利率水平由政府决定的状况,以便使各发行主体的信用差别得到显示,提高企业债券应有的供给弹性和价格需求弹性。降低企业债券发行和上市标准,简化企业债券上市手续,根据股票交易所交易的经验,有针对性的对企业债的上市做出合理的条件限制。

在交易制度方面,加快债券二级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发展和完善场外交易市场,并对场外交易市场和场内交易市场有明确的定位。对不同发行方式和规模的企业债券选择不同的交易方式和交易市场,例如,美国的企业债券的交易分为以集中交易形式运作的证券交易所和以分散形式存在的场外交易市场。同时,降低投资企业债券的税收和市场交易成本。

会计准则方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会计准则,判别优质债券和垃圾债券,提高投资者的信心。债券评级方面,在我国评级机构尚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引进境外著名债券评级机构,为投资者选择投资工具提供基本的评价基准。风险规避方面,严肃财经纪律,形成对公司发行债券的硬约束,降低违约风险。

(二)结构优化

调整企业债券品种结构,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品种。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多,我国的企业债券品种已远远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因此,应尽快调整并完善企业债券的品种结构,着手进行推出交易所衍生债券产品的准备工作。

我国的企业债券期限结构过度集中,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和企业自身的发展,制定既能满足企业自己的融资需求又能回避风险的债券发行策略。

利率作为债券的价格形式,应该有市场上的供求情况来决定,这样才能反映发行主体的信用差别及相应的风险补偿。利率应该进行市场化改革,使其充分反映资金供求的真实变动关系和企业风险差异。另外,根据风险收益的对称原则,高风险的债券应该有高收益,这样才能调动投资主体的积极性。

发展债券市场,制度创新是前提,产品创新是根本。我国企业债券的创新应从基础产品做起,并在适当的时候推出债券衍生品种,提供各种风险保值手段。一方面,在基础产品的创新上,尽可能进一步丰富浮动利率债券,含选择权债券等品种,以提高债券的投资价值,吸引不同偏好的投资者,激活市场的投资潜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推出债券衍生品种,不多完善衍生债券的品种和期限结构,为投资者创造优良的风险规避机制和更多的投资品种选择。

(三)政策支持

1、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关于企业债券的管理条例,要合理界定企业债券的含义和内容,统一规范提法和管理,《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以及《公司法》中有关企业债券的条款必须统一,使债券融资行为有统一的法规约束。放开对发债主体的限制,要逐渐按照股份有限公司和有条件的有限责任公司来界定。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发债可以根据不同品种特点确定,例如国有独资企业发行债券,可以考虑纳入地方政府债券;市政公用设施项目发行债券,可以考虑纳入市政债券;而股份有限公司和具备条件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发行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债券。

2、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塑造真正的企业债券市场主体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宗旨是实现财产权的分散化,明确界定和充分保护产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途径则是大力推进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国有资产运营和监督机制等。只有经过规范的产权制度改革后产生的我国公司制企业和公司制金融机构才能拥有真正独立的法人财产所有权,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也才能成为真正理性的“经济人”或市场主体。在此基础上,企业才能转变“重股轻债”的观念,才能真正承担债券融资的风险与责任。当然,成功的产权制度改革,需要理顺企业、经营者和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需要股票市场和经理人市场的健全和发展,显然这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

3、规范信用评级机构

众所周知,在我国的债券评级体系中,缺乏规范、公正、权威的评级机构。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之一也还是产权制度的问题。除了上述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内容以外,我们还应当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成熟做法,制定和完善法律规章制度,使(至少使部分)信用评级机构成为拥有独立的财产权、并承担责任、独立客观行使职能、完全靠出售自己的评价结果来生存的经济实体。为了生存,这些机构必然会对企业债券的信用等级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如果它们进行虚假的信用评级,并使投资者遭受损失,那么,它们不仅将失去信誉,而且还必须用其财产(包括个人的财产)对投资者进行赔偿。只有这样,社会信用中介机构才能成为建设社会横向信用体系的中坚力量,也才能在发展企业债券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

4、提高监管水平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失灵的存在,需要政府机构对市场进行监管,才能保证市场的正常秩序。监管含有“监督和管理”之义,其主要职责是维护市场公平公开、公正运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提高监管水平,在不干预市场正常运作的前提下,切实地承担起维护市场公平、公正公开的职责,为企业债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由于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越来越多,市场关系越来越复杂,

需要监管部门提高自身水平,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要把对企业债券市场监管的职责统一到证监会,也是考虑到证监会对股票市场的监管有较多的经验,并且自身也有一支比较专业的队伍,可以进行专业化的监管。要提高监管水平,首先是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可以通过专门的资格考试,选拔优秀、合格的人才进入监管部门,包括从金融机构中选拔业务精通的人才,另外也在实际工作中加强业务培训,鼓励自学切实提高监管队伍的整体水平;其次是建立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社会媒体等多层次的监管体系,构建一道严密的保护投资者合法利益的“防护网”,维护市场正常运转秩序。

参考文献:

1. 武模桥《我国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原因及改进意见》,生产力研究,2004年08期。

2. 陈 耿 马永强《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成因及对策分析》,西南金融,2003年04期。

3. 程 选《我国企业债券发展主要问题探析》,中国金融半月刊,2003年13期。

4. 何德旭 李 武《关于我国债券市场发展问题的思考》,中央财经大学报,2002年08期。

5. 王 军《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探讨》,复旦大学,2008年4月。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缺陷及其对策

一、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存在的缺陷

按照西方资本结构理论,企业融资一般遵循“啄食”顺序,先是内部融资,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是股权融资。从我国企业的情况看来,企业的外部直接融资结构中,债券融资比例明显偏低,大多数企业外部融资偏好顺序首先是股权融资,然后是银行贷款,最后才是债券融资。与此同时,与股票市场相比,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不平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及其结构的完善,从而影响了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

(一)制度性方面的缺陷

这主要体现在不尽合理的企业债券发行制度和交易制度。

发行制度方面,过去债券发行一直实行行政审批制。近几年,虽然国债和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已经改革,发行实行报备核准制,但到目前为止企业债券的发行仍实行多部门审批制。而且有关方面对企业的债券利率规定过死,使得信用级别高低不同的债券价格类似,出现劣券驱逐良券现象,企业发行债券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在交易制度方面,银行间债券市场根本就不接纳企业债券,企业债券的流通与转让只有在交易所上市这一条路,但是,交易所的上市规定又非常严格,存在许多不必要的限制条款,因此,绝大多数企业债券无法流通和转让。导致交易对象减少,交易市场发展缓慢,使得债券持有人不能及时将手中的债券转让出去。债券不到期就无法变现购买企业债券简直就相当于存入了一笔有风险的定期存款这就使得出现投资者远离这个市场。同时,由于企业债券二级市场的疲软,反作用到一级市场上就发行出现困难。

(二)结构性缺陷

1、起步晚,市场规模偏小,发展较慢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占GDP比重小。虽然我国企业债券余额在20世纪90年代有所增长,但是其占GDP的比重仍处于较低的水平,2001年底只占1.05%。而企业债券市场发达的美国,2001年底达到37.87%。第二,占股票总市值的比重小。近几年来,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迅速,企业债券市场明显落后,到2001年底,企业债券余额只占股票总市值的2.32%,第三,企业债券占全部债券市场的比重小。我国的资本市场存在“股热债冷,国债强,企业债弱”的特点,企业债券市场份额较低,到2001年底,只占全部债券余额的4.01%。

在我国,企业的融资主要是间接融资,大量依靠银行贷款,在企业的直接融

资中债券融资又处于弱势,这样一来,大量风险便集中在了银行部门,这无疑是十分危险的。同时,由于企业债券的缺失使得金融市场的投资工具十分单一,大量闲置资金涌入银行和股市。另一方面,在投资组合几乎完全由股票构成的条件下,只要股市发生系统风险而全线下落,再高明的投资者也难逃厄运。

2、我国企业债券品种结构、期限结构、利率结构发展不合理

债券品种结构较为单一,我国的企业债券是在国家控制和计划额度内进行的,有“准国债”的性质。现在我国的企业债券就只剩下中央企业债券、地方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这3个品种了,即使加上属于债券衍生品种的可转换公司债,全部品种也只有4种。我国债券的发行品种主要是固定利率的附息债券,用于支持国家重点建设,调整产业结构。这主要是由于过去一直是实行额度审批制,市场准入门槛很高,一般有资格发行企业债券的都是中央部委的大型国有企业、基础设施项目或者地方主导型企业。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多,我国的企业债券品种已远远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由于申请债券额度的艰难,大部分企业都选择一次性申请最大限度的债券额度,并在获得债券额度后,都一致选择发行期限长的品种,这样就形成大批企业债券期限过度集中的状况。从发行期限看,我国企业债券大都是3一5年的中短期品种,较长的也一般为10年,从2001年到2006年的统计来看,10年期占55%,15年期27%,两者合计达82%。国外债券市场则不同,就美国公司债券市场看,1年之内的短期债券、5年之内的中期债券和5年期以上的长期债券基本上各占三分之一,最长期为30年,各类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在这个市场上就能各取所需,构建自己完备的投资组合,以抵御较高的非系统风险。、

根据《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债券利率不得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定期存款利率的40%”。这一规定使得发行人不管自身信用级别如何,为能够吸引投资者,都把利率确定在最高位。资质、信用不同的企业债券,其投资收益率却一样,造成优质企业举债成本偏高,而一般性企业债券又不含风险收益,企业债券利率不能反映资金供求的真实变动情况和不同企业的风险差异,不符合“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的市场规则。

我国上市公司还存在“一股独大”的问题,企业的财务决策在很多情况下以大股东的权益最大化为目标,而不是全体股东的利益最大化。由于采用债券融资,企业将来需要面临还本付息的压力,相反如果采用股权融资,对管理层"大股东的压力要小得多。此外,目前在我国证券市场上股权融资可以获得的资金规模比债券融资大,所以很多企业更愿意选择股权融资,企业的这种融资动机无形中对投资者的投资偏好产生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三)政策性缺陷

1、国家金融政策和金融制度的制约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企业债券市场又与一国的金融政策和金融制度高度相关,甚至可以说,企业债券市场是随着金融政策和金融制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在相当程度上金融政策和金融制度决定了债券融资在企业融资结构中的份额和水平。一旦金融政策和金融制度发生变动,比如,从金融管制转向金融自由化,那么,企业债券市场就会得到迅猛发展。

我国的资本市场由于政府政策的不同而呈现出一种结构失衡的状况。这几年的股份制改革,让“股份制”这个概念深入人心。股票与国债市场都得到迅速发展,而企业债券市场却受到严格管制。与股票发行相比,企业债券的审批过程更为复杂,条件更为严格。1993年出台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使企业发行债券程序繁冗,并且规定利率不得超过同期储蓄存款利率的40%,超过这一额度需经人行审批;同时个人投资企业债券还需缴纳20%的利息税。这些规定使企业缺乏发行债券的动力和积极性,对普通投资者也缺乏吸引力。与股票市场相比, 而在债券市场方面约束过多、控制过严、过死。因此严格的管制进一步限制了债券市场的发展。

2、政府管理层面的原因

从我国目前的实践来看,政府在发行主体、利率、资金用途、投资主体等等都做出了严格的限定,目的是通过严格控制发行来降低以致消除风险。政府的这些限制政策客观上对于风险的防范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却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债券市场的正常发展造成了障碍。

企业债券的发行实行多部门审批制,发行资格、发行期限、利率、金额都由行政决定。在审批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政府的“寻租行为”。债券发行主体的信誉级别不同,债券价格不同,但由于有关方面的管理失衡在市场就会出现信用级别不同、价格类似的情况,影响债券发行主体的积极性。

市场监管不力,客观上影响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分析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中的教训,市场监管不力是造成债券市场投机盛行、出现系统风险、作假欺诈、拖欠债券兑付等现象的重要原因。目前,企业债券虽然在发行时要求进行信誉评级,但对信誉评级的公正、客观、真实性一直没有建立法制监督,对一些虚假、错误评级,导致债券不能按期偿还给投资人造成损失等风险问题,没有进行严厉处罚。众多的评估机构执行各自的信誉评级标准,中介机构对债券发行后的信息披露及其信誉变化情况没有进行跟踪监督。缺乏公正的信誉评级中介机构是制约债券市场未来发展的主要问题,而且这一问题随着债券投资人范围的扩大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二、克服我国债券市场缺陷的对策

(一)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推动企业债券市场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资本市场逐步完善,市场运行规则要求

与国际惯例接轨。

发行制度方面,尝试市场化改革,依据宏观经济指标及其变动来决定企业债券发行的规模、节奏和种类,建议企业债券发行由指标分配制逐步向注册制、核准制过渡,改变企业债券发行量和利率水平由政府决定的状况,以便使各发行主体的信用差别得到显示,提高企业债券应有的供给弹性和价格需求弹性。降低企业债券发行和上市标准,简化企业债券上市手续,根据股票交易所交易的经验,有针对性的对企业债的上市做出合理的条件限制。

在交易制度方面,加快债券二级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发展和完善场外交易市场,并对场外交易市场和场内交易市场有明确的定位。对不同发行方式和规模的企业债券选择不同的交易方式和交易市场,例如,美国的企业债券的交易分为以集中交易形式运作的证券交易所和以分散形式存在的场外交易市场。同时,降低投资企业债券的税收和市场交易成本。

会计准则方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会计准则,判别优质债券和垃圾债券,提高投资者的信心。债券评级方面,在我国评级机构尚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引进境外著名债券评级机构,为投资者选择投资工具提供基本的评价基准。风险规避方面,严肃财经纪律,形成对公司发行债券的硬约束,降低违约风险。

(二)结构优化

调整企业债券品种结构,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品种。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多,我国的企业债券品种已远远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因此,应尽快调整并完善企业债券的品种结构,着手进行推出交易所衍生债券产品的准备工作。

我国的企业债券期限结构过度集中,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和企业自身的发展,制定既能满足企业自己的融资需求又能回避风险的债券发行策略。

利率作为债券的价格形式,应该有市场上的供求情况来决定,这样才能反映发行主体的信用差别及相应的风险补偿。利率应该进行市场化改革,使其充分反映资金供求的真实变动关系和企业风险差异。另外,根据风险收益的对称原则,高风险的债券应该有高收益,这样才能调动投资主体的积极性。

发展债券市场,制度创新是前提,产品创新是根本。我国企业债券的创新应从基础产品做起,并在适当的时候推出债券衍生品种,提供各种风险保值手段。一方面,在基础产品的创新上,尽可能进一步丰富浮动利率债券,含选择权债券等品种,以提高债券的投资价值,吸引不同偏好的投资者,激活市场的投资潜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推出债券衍生品种,不多完善衍生债券的品种和期限结构,为投资者创造优良的风险规避机制和更多的投资品种选择。

(三)政策支持

1、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关于企业债券的管理条例,要合理界定企业债券的含义和内容,统一规范提法和管理,《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以及《公司法》中有关企业债券的条款必须统一,使债券融资行为有统一的法规约束。放开对发债主体的限制,要逐渐按照股份有限公司和有条件的有限责任公司来界定。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发债可以根据不同品种特点确定,例如国有独资企业发行债券,可以考虑纳入地方政府债券;市政公用设施项目发行债券,可以考虑纳入市政债券;而股份有限公司和具备条件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发行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债券。

2、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塑造真正的企业债券市场主体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宗旨是实现财产权的分散化,明确界定和充分保护产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途径则是大力推进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国有资产运营和监督机制等。只有经过规范的产权制度改革后产生的我国公司制企业和公司制金融机构才能拥有真正独立的法人财产所有权,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也才能成为真正理性的“经济人”或市场主体。在此基础上,企业才能转变“重股轻债”的观念,才能真正承担债券融资的风险与责任。当然,成功的产权制度改革,需要理顺企业、经营者和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需要股票市场和经理人市场的健全和发展,显然这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

3、规范信用评级机构

众所周知,在我国的债券评级体系中,缺乏规范、公正、权威的评级机构。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之一也还是产权制度的问题。除了上述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内容以外,我们还应当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成熟做法,制定和完善法律规章制度,使(至少使部分)信用评级机构成为拥有独立的财产权、并承担责任、独立客观行使职能、完全靠出售自己的评价结果来生存的经济实体。为了生存,这些机构必然会对企业债券的信用等级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如果它们进行虚假的信用评级,并使投资者遭受损失,那么,它们不仅将失去信誉,而且还必须用其财产(包括个人的财产)对投资者进行赔偿。只有这样,社会信用中介机构才能成为建设社会横向信用体系的中坚力量,也才能在发展企业债券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

4、提高监管水平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失灵的存在,需要政府机构对市场进行监管,才能保证市场的正常秩序。监管含有“监督和管理”之义,其主要职责是维护市场公平公开、公正运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提高监管水平,在不干预市场正常运作的前提下,切实地承担起维护市场公平、公正公开的职责,为企业债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由于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越来越多,市场关系越来越复杂,

需要监管部门提高自身水平,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要把对企业债券市场监管的职责统一到证监会,也是考虑到证监会对股票市场的监管有较多的经验,并且自身也有一支比较专业的队伍,可以进行专业化的监管。要提高监管水平,首先是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可以通过专门的资格考试,选拔优秀、合格的人才进入监管部门,包括从金融机构中选拔业务精通的人才,另外也在实际工作中加强业务培训,鼓励自学切实提高监管队伍的整体水平;其次是建立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社会媒体等多层次的监管体系,构建一道严密的保护投资者合法利益的“防护网”,维护市场正常运转秩序。

参考文献:

1. 武模桥《我国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原因及改进意见》,生产力研究,2004年08期。

2. 陈 耿 马永强《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成因及对策分析》,西南金融,2003年04期。

3. 程 选《我国企业债券发展主要问题探析》,中国金融半月刊,2003年13期。

4. 何德旭 李 武《关于我国债券市场发展问题的思考》,中央财经大学报,2002年08期。

5. 王 军《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探讨》,复旦大学,2008年4月。


相关文章

  • 经济学类本科论文参考题目
  • 经济贸易学院 关于2006届毕业生论文指导选题的说明 各位指导教师及经贸院毕业生: 为了使我院教师所指导的毕业生在确定选题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现对论文选题做以下说明: 1.论文选题应该结合自己专业为根本,不以指导教师专业特长作为指针,遵循双 ...查看


  • 国际贸易实务毕业论文选题
  • 国际贸易实务本科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方向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其他课程内容紧密相联.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各们知识综合运用.比如讲到商品的品质.数量和包装内容时就应去了解商品学科的知识;讲到商品的价格时,就应去了解价格学.国 ...查看


  • 会计专业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表
  • 1. 基于公允价值会计的企业价值报告研究 2. 公允价值会计与企业财务报告改进 3. 企业财务报告相关问题及其改进(改进相关性.及时性等问题)研究 4. 企业财富变动及其信息披露研究 5. 企业价值报告框架研究 6. 企业价值信息披露体系( ...查看


  • 经济管理类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349个)
  • 经济管理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349个)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管理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 ★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对策 ★西方经济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西方管理理论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启示 ★网络经济问题研究 ★我 ...查看


  • 论文的题目
  • 法学论文参考题目 001 中国司法改革问题 002 中国法治建设问题 003 法律与社会问题 004 法律职业问题 005 中国法学问题 006 西方法律发展运动研究 007 发展权及发展权理论 008 革命与法律发展 009 法国律师职业 ...查看


  •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制度缺陷及治理对策
  •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制度缺陷及治理 对策 [摘要]: 信息披露制度是上市公司治理措施中的重要内容,是贯彻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建立规范的证券市场的基础和保证,信息披露是否及时.有效.准确,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判断和决策,关乎企业.社会.投资 ...查看


  • 2017年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 2017年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2)货币政策框架的国际趋势与我国面临的选择 (3)动态非一致性理论及其对我国货币政策启示 (4)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 (5)"通货膨胀目标制& ...查看


  • 浅析我国的铁路物流现状与发展对策
  • 四川科技职业学院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物流业已经是国民经济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铁路物流在整个物流产业中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在铁路物流快速发展的时候,当前中国铁路物流正在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笔者在文章中详细的给出了铁路物流 ...查看


  • 法学类论文题目
  • 法学类论文题目 人名 王炳海 教研室 公法 法学 备注 试析的法律保障 论"一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 上市公司收购中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研究 我国保险监管制度研究 票据背书连续的法律问题探析 论破产重整中的利益平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