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鉴读后感

读《镜鉴》,思廉洁

工作之余,读了《镜鉴》一书,感慨颇多,这本书给人教益,启人思考,发人深省。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史为镜,可以明事理;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尽管作为普通党员,面对的诱惑较少,还能够坚持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时刻提醒自己,但是这并不能表明我可以放松警惕。在我的周围同样充满的各式各样的诱惑,如果我忘记入党誓言,自身理想迷失、信仰动摇、就会导致持身不正、律己不严、交友不慎,进而踏入腐败的泥沼。

看《镜鉴》想到为官做人。书中的大量案例表明,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陷入腐败的泥坑,就是放松了自己的思想,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为人民和历史所唾弃。在书中有很多党员干部都有相似的腐败经历:刚刚走上领导岗位时,慎之又慎,拒腐之弦绷得很紧,可时间一长,面对腐败、腐蚀,警惕性、敏感性慢慢降低,鉴别力、自控力弱化,最后出现“拒腐疲劳”而触犯了党纪国法。因此,常怀一颗律己之心,是我们作为党员的必备要素。恪守党的纪律,需要持久的毅力。书中的大量案例警示人们,一个人一旦走上领导岗位,不管他主观愿望如何,形形色色的诱惑往往接踵而至。起初,也许会睁大眼睛,提高警惕,但是时间久了,一些人视线往往会模糊,思想往往会慢慢地动遥,是非界限开始不分,荣辱观念开始错位,灾难也就降临了。一些被党和人民寄予厚望的中青年干部,甚至个别穿着草鞋进城、临近

退休的老同志,就在腐败与反腐败的拉锯战中因精神不支而败下阵来,沦为历史和人民的罪人,教训极为深刻,这在书中不为少见。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这既是党性原则,也是修养方法。无论是修为政之德还是思贪欲之害,最终都应当体现在认真、严格的“律己”上。让我们以史为鉴,以人为鉴,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端正自己的品行,克己自律,严于自察,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纵观贪官的落马,他们有着共同点。每一个贪官并不是一开始就腐败,他们起初同样扎扎实实的工作,从一点一滴做起,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有为党奉献的一面。后来逐步转变为不能很好的把握自己,贪污受贿,淡化了党性修养,扭曲了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而沦落为人民的罪人。曾鸿翔悔恨不已地说:“我没有算好家庭帐、政治帐、前途帐、生命帐。如让我再选择一次,我一定会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看《镜鉴》联系教书育人。我们作为人民教师,必须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清正廉洁,抛弃侥幸心理。凭心而论,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下,金钱的重要性日益显现,面对这个消费的社会,难免有一些杂念,要拒绝诱惑当然不是那么容易,吃穿住行样样都要消费,投资理财,提高物质和生活条件都是无可厚非的。我们不否认“贫穷并不可耻,有钱亦非罪恶”,但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关键是不碰“高压线”,不管哪种获得

必须建立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建立在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下。“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任何侥幸的心理都会酿成大祸,决不能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为之。从书中的案例我们可以得知:在社会主义中国,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一个党员干部,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违法乱纪,终究逃不脱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以身试法者必亡。因此,作为党员教师,必须积极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既用宪法和法律约束自己,也用党章和党的纪律规范自己,以实际行动教育学生,从而带动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廉洁,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是教师形象的感人魅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当前形势下,要特别强调“廉洁从教”,更要遵守职业道德,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我们应该以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和“点燃自己,照亮学生”的红烛精神,教书育人,忠于职守,辛勤耕耘,甘于奉献,在全体教师中兴起“廉洁从教为荣”的良好风尚。

看《镜鉴》反观高职教育。廉政不仅是对党员教师的要求,更要把廉政作为一种文化渗透到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思想中。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传承文明、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倡导和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责任。高职院校教职工肩负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任。我们要用廉政文化占领自己的思想阵地,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倡导廉荣贪耻的环

境氛围,抵御形形色色的腐朽文化侵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高职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建设的有生力量。我们要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向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的高职学生进行廉政文化教育和灌输,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加强法律知识、党纪政纪知识和道德规范的教育,加强廉政环境的熏陶,使青年学生不断增强克己奉公、廉洁自律、艰苦奋斗的思想理念,修德洁身,防微杜渐,才能在大学生的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传承廉政文化,传授廉政知识,增强廉政意识,确立廉洁为民、廉洁奉公和诚信守法的价值理念。从而为社会培养并输送有理想、有文化、有知识、有道德的社会建设一线的高技能廉洁人才和骨干,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读《镜鉴》,思廉洁

工作之余,读了《镜鉴》一书,感慨颇多,这本书给人教益,启人思考,发人深省。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史为镜,可以明事理;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尽管作为普通党员,面对的诱惑较少,还能够坚持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时刻提醒自己,但是这并不能表明我可以放松警惕。在我的周围同样充满的各式各样的诱惑,如果我忘记入党誓言,自身理想迷失、信仰动摇、就会导致持身不正、律己不严、交友不慎,进而踏入腐败的泥沼。

看《镜鉴》想到为官做人。书中的大量案例表明,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陷入腐败的泥坑,就是放松了自己的思想,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为人民和历史所唾弃。在书中有很多党员干部都有相似的腐败经历:刚刚走上领导岗位时,慎之又慎,拒腐之弦绷得很紧,可时间一长,面对腐败、腐蚀,警惕性、敏感性慢慢降低,鉴别力、自控力弱化,最后出现“拒腐疲劳”而触犯了党纪国法。因此,常怀一颗律己之心,是我们作为党员的必备要素。恪守党的纪律,需要持久的毅力。书中的大量案例警示人们,一个人一旦走上领导岗位,不管他主观愿望如何,形形色色的诱惑往往接踵而至。起初,也许会睁大眼睛,提高警惕,但是时间久了,一些人视线往往会模糊,思想往往会慢慢地动遥,是非界限开始不分,荣辱观念开始错位,灾难也就降临了。一些被党和人民寄予厚望的中青年干部,甚至个别穿着草鞋进城、临近

退休的老同志,就在腐败与反腐败的拉锯战中因精神不支而败下阵来,沦为历史和人民的罪人,教训极为深刻,这在书中不为少见。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这既是党性原则,也是修养方法。无论是修为政之德还是思贪欲之害,最终都应当体现在认真、严格的“律己”上。让我们以史为鉴,以人为鉴,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端正自己的品行,克己自律,严于自察,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纵观贪官的落马,他们有着共同点。每一个贪官并不是一开始就腐败,他们起初同样扎扎实实的工作,从一点一滴做起,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有为党奉献的一面。后来逐步转变为不能很好的把握自己,贪污受贿,淡化了党性修养,扭曲了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而沦落为人民的罪人。曾鸿翔悔恨不已地说:“我没有算好家庭帐、政治帐、前途帐、生命帐。如让我再选择一次,我一定会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看《镜鉴》联系教书育人。我们作为人民教师,必须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清正廉洁,抛弃侥幸心理。凭心而论,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下,金钱的重要性日益显现,面对这个消费的社会,难免有一些杂念,要拒绝诱惑当然不是那么容易,吃穿住行样样都要消费,投资理财,提高物质和生活条件都是无可厚非的。我们不否认“贫穷并不可耻,有钱亦非罪恶”,但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关键是不碰“高压线”,不管哪种获得

必须建立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建立在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下。“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任何侥幸的心理都会酿成大祸,决不能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为之。从书中的案例我们可以得知:在社会主义中国,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一个党员干部,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违法乱纪,终究逃不脱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以身试法者必亡。因此,作为党员教师,必须积极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既用宪法和法律约束自己,也用党章和党的纪律规范自己,以实际行动教育学生,从而带动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廉洁,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是教师形象的感人魅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当前形势下,要特别强调“廉洁从教”,更要遵守职业道德,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我们应该以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和“点燃自己,照亮学生”的红烛精神,教书育人,忠于职守,辛勤耕耘,甘于奉献,在全体教师中兴起“廉洁从教为荣”的良好风尚。

看《镜鉴》反观高职教育。廉政不仅是对党员教师的要求,更要把廉政作为一种文化渗透到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思想中。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传承文明、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倡导和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责任。高职院校教职工肩负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任。我们要用廉政文化占领自己的思想阵地,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倡导廉荣贪耻的环

境氛围,抵御形形色色的腐朽文化侵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高职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建设的有生力量。我们要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向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的高职学生进行廉政文化教育和灌输,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加强法律知识、党纪政纪知识和道德规范的教育,加强廉政环境的熏陶,使青年学生不断增强克己奉公、廉洁自律、艰苦奋斗的思想理念,修德洁身,防微杜渐,才能在大学生的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传承廉政文化,传授廉政知识,增强廉政意识,确立廉洁为民、廉洁奉公和诚信守法的价值理念。从而为社会培养并输送有理想、有文化、有知识、有道德的社会建设一线的高技能廉洁人才和骨干,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关文章

  • 学习[镜鉴]读后感_110106
  • 读<镜鉴>之有感 近日,根据集团及公司开展学习<镜鉴>,倡导廉洁从业的精神要求,我阅读了<镜鉴>一书中的部分内容,对此有所感受,心得如下: 这是一本关于国有企业廉洁从业教育读本.本书收集的案例,涵盖了国有 ...查看


  • [镜鉴]读后感 1
  • 学习<镜鉴>的感悟 中钢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周 伟 继中钢四川公司11月19日在成都召开廉洁从业教育大会后,中钢四川重庆分公司根据安排也随即召开了<镜鉴--国有企业廉洁从业教育读本>专题学习会.集中学习后,我认真细读全 ...查看


  • 镜鉴读感2012-1
  • <镜鉴>读后感 工作之余读了<镜鉴>一书,使我感慨颇多,给人教益,启人思考,助人为德.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活上不拘小节,思想上就会放松警惕,行为上就会放纵自己,最终就会滑入罪恶的深渊. ...查看


  • 以镜为鉴,正冠修身
  • --<党员干部修养镜鉴>读后感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如何在当今物欲横流.诱惑四伏的社会环境里,维护好公道正派的形象.保持好淡泊名利的心态,是一个党性的考验,更是一种政治责任.再次阅读<党员干部修养镜鉴>(以下简称< ...查看


  • 读书思廉(反腐倡廉读后感)
  • 读书思廉 近期,我细读了公司纪委下发的<镜鉴>一书,感触颇深.从这些案例中,我一方面受到了很多警示,另一方面也得到了很多启示,让我引以为戒,以此为鉴.这些案例表明,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陷入腐败的深渊不能自拔,就是因为他们放松了警惕 ...查看


  • [蚁贪之祸]观后感
  • <蚁贪之祸>观后感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8月21日,在县会展中心观看了"蚁贪之祸"警示片,故事讲述的内容平常且不起眼却让人触目惊心发人深省,心灵受到了一次巨大的震撼.原何一个职位&qu ...查看


  • 创新之路观后感
  • <创新之路>观感体会 央视十集的纪录片<创新之路>大规模梳理世界创新,涉及国家众多,对创新各领域进行深层挖掘,在历史与现实的两个维度中,为中国创新寻找他山之石,为转型中的中国提供一份思考的力量.其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 ...查看


  • [镜鉴]学习心得
  • 学习<镜鉴>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反腐倡廉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腐败现象得到了明显的遏制,绝大多数的领导干部都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珍惜手中权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兢兢业业地干实事,使经济建设有了较快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 ...查看


  • [镜鉴]心得体会电厂学习
  • 以人为镜 以史为鉴 把握自己 扬帆远航 --第三党支部第五党小组深入学习<镜鉴>教育读本心得体会 根据公司党组的要求,近日在公司广大党员同志中掀起了学习<镜鉴--国有企业廉洁从业教育读本>,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开展廉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