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直线与方程题型总结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即k =tan α。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时,k

k =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所有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不是所有直线都有斜率

概念考查 y 2-y 1(x 1≠x 2) x 2-x 1

1、已知经过点A (-2,0)和点B (1,3a )的直线 1与经过点P (0,-1)和点Q (a ,-2a )的直线 2

互相垂直,求实数a 的值。

2、直线y =ax +b 与y =bx +a 在同一坐标系下可能的图是( )

3、直线y =k (x -2) +3必过定点,该定点的坐标为( )

A .(3,2) B .(2,3) C .(2,–3) D .(–2,3)

4、如果直线ax +by +c =0(其中a , b , c 均不为0)不通过第一象限,那么a , b , c 应满足的关系是( )

A .abc >0 B .ac >0 C .ab

5、若点A (2,–3),B (–3,–2),直线l 过点P (1,1),且与线段AB 相交,则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是( )

A .k ≥

(3)两点间距离公式:设33133或k ≤-4 B .k ≥或k ≤- C .-4≤k ≤ D .≤k ≤444444

A (x 1, y 1) ,(B x 2, y 2)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

到直线1|AB |=则(4)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点P (x 0, y 0)l :Ax +By +C =0的距离

d =

Ax 0+By 0+C A 2+B 2

概念考查

(1) 求两平行线l 1:3x+4y=10和l 2:3x+4y=15的距离。

(2) 求过点M (-2,1)且与A (-1,2),B (3,0)两点距离相等的直线方程。

(3) 直线l 经过点P (2,-5),且与点A (3,-2)和点B (-1,6)的距离之比为1:2,求直线l 的方程

(4) 直线1过点A (0,1),2过点(5,0),如果l l l 1//l 2,且l 1与l 2的距离为5,求l 1、l 2的方程

(5)已知点P (2,-1)

a 、求过P 点且与原点距离为2的直线l 的方程

b 、求过P 点且与原点距离最大的直线l 的方程,最大距离是多少

(5)、求关于点对称的对称问题的方法。

(1)求已知点关于点的对称点。(距离相等,三点同线)

(2)求直线关于点的对称直线。(平行,点到线距离相等)

(3)求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在垂直线上,距离相等)

(4)求直线关于直线的对称直线。(平行:距离相等;相交:过交点,点对称)

概念考查

已知直线l :y=3x+3,求:

(1) 点P (4,5)关于l 的对称点坐标;

(2) 直线y=x-2关于l 的对称直线的方程;

(3) 直线l 关于点A (3,2)的对称直线的方程。

(6)直线上动点与已知点距离的最大最小值

a. 在直线l 上求一点P 使|PA |+|PB |取得最小值时,若点A 、B 位于直线l 的同侧,则作点A (或点B )关于l 的对称点A '(或点B '),连接A 'B (或AB ')交l 于点P ,则点P 即为所求。若点A 、B 位于直线l 的异侧,直接连接AB 交l 于P 点,则点P 即为所求。可简记“同侧对称异侧连”。即两点位于直线的同侧时,作其中一个点的对称点;两点位于直线的异侧时,直接连接两点即可。

b. 在直线l 上求一点P 使||PA|-|PB||取得最大值时,方法与a 恰好相反,即“异侧对称同侧连”。 概念考查

(1) 已知两点A (3,-3),B (5,1),直线l :y =x ,在直线l 上求一点P ,使|PA|+|PB|最小。

(2) 求一点P ,使||PA|-|PB||最大

(7)直线夹角公式

设两条直线方程分别是l 1:y =k 1x +b 1,l 2:y =k 2x +b 2(k 1,k 2均存在),l 1到l 2的角θ 如果k 1k 2=-1,那么θ=90。

如果k 1k 2≠-1,设l 1和l 2的倾斜角分别是α1和α2,则k 1=tg α1,k 2=tg α2

不论θ=α2-α1 或 θ=π+(α2-α1) ,

都有tg θ=tg (α2-α1) =tg α2-tg α1k -k 1, 即tg θ=2 1+tg α2tg α11+k 2k 1

一条直线到另一条直线的角,可能不大于直角,也可能大于直角,如果只需要考虑不大于直角的角θ(叫做两条直线的夹角),那么有tg θ=k 2-k 1 (θ≠90) 1+k 2k 1

当两条直线平行或重合时,则它们的夹角是零度角,此时公式仍适用。

概念考查

求下列直线l 1到l 2的角与l 2到l 1的角。

(1)l 1:x+2y-5=0, l 2:2x-3y+1=0;

(2)l 1:x-3y-2=0, l 2:2y+3=0;

( 3) l 1:x-5=0, l 2:2x+4y+3=0;

求经过点(-5,6)且与直线2x+y-5=0的夹角为45 的直线方程。

课后练习

(1) 已知直线l 经过点P (3,2)且被两平行直线l 1:x+y+1=0和l 2:x+y+6=0截得的线段长为5,求直

线l 的方程?

(2) 已知直线l :2x-3y+1=0,点A (-1,-2),求:

a. 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 '的坐标

b. 直线m :3x-2y-6=0关于直线l 的对称直线m '的方程

c. 直线l 关于点A (-1,-2)对称的直线l '的方程

(3) 已知点M (3,5),在直线l :x-2y+2=0和y 轴上各找一点P 和Q ,是三角形MPQ 周长最小

(4) 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分别过点A (6,2)和B (-3,-1),并且各自绕着点A 、B 旋转,如果两条平

行直线间的距离为d ,求(1)d 的变化范围 (2)当d 取最大值时,两条直线的方程。

(5)等腰∆ABC ,底边BC 所在的直线方程是x+y=0,顶点A(2,3) ,它的一条腰AB 平行于直线x-4y+2=0,求另一条腰AC 所在直线的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即k =tan α。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时,k

k =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所有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不是所有直线都有斜率

概念考查 y 2-y 1(x 1≠x 2) x 2-x 1

1、已知经过点A (-2,0)和点B (1,3a )的直线 1与经过点P (0,-1)和点Q (a ,-2a )的直线 2

互相垂直,求实数a 的值。

2、直线y =ax +b 与y =bx +a 在同一坐标系下可能的图是( )

3、直线y =k (x -2) +3必过定点,该定点的坐标为( )

A .(3,2) B .(2,3) C .(2,–3) D .(–2,3)

4、如果直线ax +by +c =0(其中a , b , c 均不为0)不通过第一象限,那么a , b , c 应满足的关系是( )

A .abc >0 B .ac >0 C .ab

5、若点A (2,–3),B (–3,–2),直线l 过点P (1,1),且与线段AB 相交,则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是( )

A .k ≥

(3)两点间距离公式:设33133或k ≤-4 B .k ≥或k ≤- C .-4≤k ≤ D .≤k ≤444444

A (x 1, y 1) ,(B x 2, y 2)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

到直线1|AB |=则(4)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点P (x 0, y 0)l :Ax +By +C =0的距离

d =

Ax 0+By 0+C A 2+B 2

概念考查

(1) 求两平行线l 1:3x+4y=10和l 2:3x+4y=15的距离。

(2) 求过点M (-2,1)且与A (-1,2),B (3,0)两点距离相等的直线方程。

(3) 直线l 经过点P (2,-5),且与点A (3,-2)和点B (-1,6)的距离之比为1:2,求直线l 的方程

(4) 直线1过点A (0,1),2过点(5,0),如果l l l 1//l 2,且l 1与l 2的距离为5,求l 1、l 2的方程

(5)已知点P (2,-1)

a 、求过P 点且与原点距离为2的直线l 的方程

b 、求过P 点且与原点距离最大的直线l 的方程,最大距离是多少

(5)、求关于点对称的对称问题的方法。

(1)求已知点关于点的对称点。(距离相等,三点同线)

(2)求直线关于点的对称直线。(平行,点到线距离相等)

(3)求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在垂直线上,距离相等)

(4)求直线关于直线的对称直线。(平行:距离相等;相交:过交点,点对称)

概念考查

已知直线l :y=3x+3,求:

(1) 点P (4,5)关于l 的对称点坐标;

(2) 直线y=x-2关于l 的对称直线的方程;

(3) 直线l 关于点A (3,2)的对称直线的方程。

(6)直线上动点与已知点距离的最大最小值

a. 在直线l 上求一点P 使|PA |+|PB |取得最小值时,若点A 、B 位于直线l 的同侧,则作点A (或点B )关于l 的对称点A '(或点B '),连接A 'B (或AB ')交l 于点P ,则点P 即为所求。若点A 、B 位于直线l 的异侧,直接连接AB 交l 于P 点,则点P 即为所求。可简记“同侧对称异侧连”。即两点位于直线的同侧时,作其中一个点的对称点;两点位于直线的异侧时,直接连接两点即可。

b. 在直线l 上求一点P 使||PA|-|PB||取得最大值时,方法与a 恰好相反,即“异侧对称同侧连”。 概念考查

(1) 已知两点A (3,-3),B (5,1),直线l :y =x ,在直线l 上求一点P ,使|PA|+|PB|最小。

(2) 求一点P ,使||PA|-|PB||最大

(7)直线夹角公式

设两条直线方程分别是l 1:y =k 1x +b 1,l 2:y =k 2x +b 2(k 1,k 2均存在),l 1到l 2的角θ 如果k 1k 2=-1,那么θ=90。

如果k 1k 2≠-1,设l 1和l 2的倾斜角分别是α1和α2,则k 1=tg α1,k 2=tg α2

不论θ=α2-α1 或 θ=π+(α2-α1) ,

都有tg θ=tg (α2-α1) =tg α2-tg α1k -k 1, 即tg θ=2 1+tg α2tg α11+k 2k 1

一条直线到另一条直线的角,可能不大于直角,也可能大于直角,如果只需要考虑不大于直角的角θ(叫做两条直线的夹角),那么有tg θ=k 2-k 1 (θ≠90) 1+k 2k 1

当两条直线平行或重合时,则它们的夹角是零度角,此时公式仍适用。

概念考查

求下列直线l 1到l 2的角与l 2到l 1的角。

(1)l 1:x+2y-5=0, l 2:2x-3y+1=0;

(2)l 1:x-3y-2=0, l 2:2y+3=0;

( 3) l 1:x-5=0, l 2:2x+4y+3=0;

求经过点(-5,6)且与直线2x+y-5=0的夹角为45 的直线方程。

课后练习

(1) 已知直线l 经过点P (3,2)且被两平行直线l 1:x+y+1=0和l 2:x+y+6=0截得的线段长为5,求直

线l 的方程?

(2) 已知直线l :2x-3y+1=0,点A (-1,-2),求:

a. 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 '的坐标

b. 直线m :3x-2y-6=0关于直线l 的对称直线m '的方程

c. 直线l 关于点A (-1,-2)对称的直线l '的方程

(3) 已知点M (3,5),在直线l :x-2y+2=0和y 轴上各找一点P 和Q ,是三角形MPQ 周长最小

(4) 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分别过点A (6,2)和B (-3,-1),并且各自绕着点A 、B 旋转,如果两条平

行直线间的距离为d ,求(1)d 的变化范围 (2)当d 取最大值时,两条直线的方程。

(5)等腰∆ABC ,底边BC 所在的直线方程是x+y=0,顶点A(2,3) ,它的一条腰AB 平行于直线x-4y+2=0,求另一条腰AC 所在直线的方程。


相关文章

  • 高中数学椭圆的经典知识总结
  • 高中数学椭圆的经典知识总结 椭圆知识点总结 1. 椭圆的定义:1,2 x 2y 2=a cos ϕϕ(1)椭圆:焦点在x 轴上时2+2=1(a 2=b 2+c 2)⇔x y =b sin ϕ(参数方程,其中为a b y 2x 2 参数),焦 ...查看


  • 最新2015高考数学文理科历年题型分析与试卷分析
  • www.xinghuo100.com 全国卷Ⅰ(理科) 高考数学学科分析 (一) (二) 高考数学知识点汇总(略) 高考数学考纲提炼 考点1:集合(集合的交.并.补运算) 考点2:常用逻辑用语(命题的否定.充分必要条件) 考点3:函数(函数 ...查看


  • 高中数学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 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强调基本知 高中数学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文/揭东第一中学 刘春娜 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基本思想和方法的教学并以此带动双基﹒高中数学基本思想一般涉及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化归与转化的思想 ...查看


  • 高中数学书面说题答卷
  • 高中数学书面说题答卷 2y 2原题呈现: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椭圆2+2=1(a >b >0) 的右焦点为F (1,a b 0)O ,F 的两条弦AB , CD 相交于点E (异于A ,C ,两点), 且OE =EF ...查看


  • 高中数学易错题型总结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中数学易错题型总结 作者:梁亚婷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4年第09期 摘 要:数列.不等式.解析几何.函数等是高中数学的易错题型,任课教师应通过课堂上重点讲解 ...查看


  • 高中数学求轨迹方程的六种常用技法
  • 高中数学求轨迹方程的六种常用技法 求轨迹方程的六种常用技法 轨迹方程的探求是解析几何中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近几年来高考中的常见题型之一.学生解这类问题时,不善于揭示问题的内部规律及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动辄就是罗列一大堆的坐标关系,进行无目的 ...查看


  • 高中数学:平面解析几何中常见的对称问题
  • 许兴华数学2016-11-10 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对称问题在现行中学数学材料中没有按章节进行系统编排,只是分散地穿插在直线.曲线部分的题型之中.但这部分知识是解析几何中重要的基础内容,也是近年来的高考的内容之一.对称点.对称直线的求法,对称问 ...查看


  • 浅谈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
  • 对刚升入高一学生来讲,高中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显然要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由于我校具体实际,生源质量较差,学生的学习习惯欠佳,进入高中后由于对知识的难度.广度.深度的要求更高了,有一部分学生不适应这 ...查看


  • 高中数学思想方法探究
  • 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思想方法探究 谷 帆 ( 梧州高级中学, 广西 梧州 543002 ) 摘要:广西市最后一个进入新课改的地区,初高中的数学教学存在诸多联系和差异,而初高中数学思想方法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初中遵循的思想方法是高中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