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

题目 从个人主义到英雄主义——从利用到尊崇 ——读西方经典文学的一点感悟

专业与班级: 竺可桢学院混合班

姓名学号: 赵峰 3130000397

指导教师: 潘一禾

从个人主义到英雄主义——

从利用到尊崇

——读西方经典文学的一点感悟

引言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中,曹操如是说。

在我们一般的价值观体系中,英雄是这样一种优秀的角色:他们通常英俊潇洒,体格健壮;勇武过人,可登凌烟阁,可勒燕然山;神机妙算,可知天意顺逆,可测局势变迁;权倾一方,内可振长策御土,外可挥戈矛开疆。很多人的观点中,英雄是再完美都不为过的,我们天性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就在英雄的塑造中得到体现和升华。他们所具有的精神力量,已经从千百年的积淀中树起了一座碑,碑的名字,叫英雄主义。

东方文化或者说中国文化大约如此,在西方文学中,那些英雄——或者较为宽松一些,那些优秀的个体——有着相通的特点和影响,却有着迥异的个性。按照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价值观念,我们权且将这种个性,扣上一顶个人主义的帽子,而这顶帽子通常都很难看,都是损人利己危害社会的标签。

具有个人主义精神的人得到的不公正的评价尚且使人心痛,那些我们所受教育中的英雄经常被利用的事实更是让人目不忍视。这里笔者通过几部西方经典文学作品的研读,来看看个人主义这顶帽子之下,是怎样一颗头脑,有着怎样的思维和理念,传递给我们的又是怎样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利用被利用的关系之外,我们应当采取一种怎样的态度,去保护去尊崇那些优秀的个体。

古希腊或荷马

“女神啊,请歌唱佩琉斯之子阿喀琉斯的/致命的愤怒,那一怒给阿开奥斯人带来/无数的苦难,把战士的许多健壮的英魂/送往地府„„”阿基琉斯以个人恩怨为理由的消极,使得战争带走了更多人的生命;他因为好友战死的愤怒,使得赫克托耳的遗体也被他惨无人道的羞辱;他又为了自己的荣誉和死伤的减少重回战场,使得特洛伊无数勇士死于他的手下„„任性、暴虐、残忍,用来形容他并不为过。千百年来,就是这样一个任性、极具个人主义天性的形象,一直被奉为古希腊无人超越的英雄。

显而易见,正与赫克托耳相反,阿基琉斯使为之而战的,是他与生俱来的荣誉和骄傲,而不是所谓民族气节和集体利益,而且这个在我们的意识形态看来并不光彩的目的,在荷

马手中却比那民族气节更为实际,阿基琉斯这样的个人英雄也比赫克托耳这类民族英雄略胜一筹。这一筹,在我看来就是那真正的自我。可以说,这自我是我们的欲望,我们希望得到什么,我们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人,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做些什么来改变这个世界。阿基里斯要的是荣誉、尊严和勇敢,这也指引他最终埋骨他乡。而赫克托耳却很难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民族利益?城邦安定?国富民强?我们可以断言,普里阿摩斯希望如此,国王的忠臣们希望如此,特洛伊的军民百姓都希望如此。周围的人都希望如此,使他认为:这是好的。所以他亦希望如此。

举一个不够恰当的例子来类比我的思考,一个人的指鹿为马是蠢材,而一群人的指鹿为马就变得相当可怕:那没有话语权的马就成了鹿,荒谬就成了真理;一群人的希望落在一个人身上,这人自己的希望就被淹没在更多人强大欲望的海洋。“当鸟的翅膀系上了黄金,它就再也无法飞起”,赫克托耳的个人主义精神被绑上了民族利益的丰碑,也就丧失了绝大部分伸展的余地。这是一种无形的利用,多数掩盖少数,光彩遮蔽朴实,一些民族性的共同理念(也即史诗中特洛伊的文明、信仰等等)之外的普通人自身无法达到的过剩的欲望,上升为对英雄本身的苛刻,从而丧失了对英雄本身的人性关怀,使尊崇堕落为一种可鄙的情感。不过相比起阿伽门农对阿基琉斯的企图,前者还要高尚一些。这个糟糕的君主和领导一直试图利用阿基琉斯的勇武来达成自己的私欲,可惜阿基琉斯的个人主义精神是如此锐利,他不敢触碰丝毫。一个崇高的意义尚且无法束缚,一个肮脏的企图又能奈之何?同为利用,前者虽不可鄙,却同后者一样可悲。

尽管如此,从未有过一个纯粹的个人主义者被铭记千年,始终为人称道。阿基琉斯同样不止一面,他的愤怒可以为尊严而生,也可以为友谊而生,使得他不再是一个单纯为自己而战的人。这一点对真性真情的关怀,同那愤怒一起摧毁了那座看上去金碧辉煌的丰碑。那充满人性光辉的个人主义精神,最终挺立在一切不真实的废墟之上,使得心怀鬼胎之人也望而生畏。人们或者说荷马,尊崇他为英雄。

中世纪或骑士精神

“德·拉·曼恰有个地方,地名就不用提了,不久前住着一位贵族。他那样的贵族,矛架上有一支长矛,还有一面皮盾、一匹瘦马和一只猎兔狗。”真正懂得堂吉诃德的人每当看到这段开头就会泛起微笑。矛不利,盾不坚,马不快,人不壮,就连随从都不够聪明,但就是这样一具小小的身躯和骨骼,蕴藏着种种美德:英勇无畏,尽管他冲向的是羊群;坚持正义,尽管他释放的是囚犯;效忠领主,尽管那人拿他取笑;忠于爱情,尽管杜尔西尼亚只是他个人意淫的产物。

与阿基琉斯完全是两个极端,堂吉诃德是纯粹的英雄主义精神促使他一次次走上冒险旅程,而其中的个人因素少之又少。他最初的愿望就是除暴安良,伸张正义,顺便赢得美

人的芳心,从他所具备的条件来看滑稽可笑,却简单纯粹的让人感动莫名。因为这纯粹的英雄主义精神,在骑士小说中迷失了自我的堂吉诃德反而在一次次与风车巨人的战斗中找到了另一个自我,这就是他天性中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守护,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一点别出心裁的冒险欲望,也成就了他独一无二的个性。倔强,理想,信仰。

请允许我再次拾起上述那个不够恰当的比喻,来进行现在这一个不够恰当的类比:那一大群指鹿为马者最终淹没了反对的声音,这个群体变得一团和气,突然有一天他们当中一个人固执的说这动物不是鹿而是马,并攻击这个群体的一团和气是乌烟瘴气,那么结果可想而知,他成为了堂吉诃德同类型的人。当这个群体只是一个小集体而没有阶层的时候,这个人就成为了大家取笑的对象,台·拉·曼恰的人们正是利用了堂吉诃德简单热忱的心理,搞出种种恶作剧;但若这个群体上升到国家社会一层,而这个人又是一位精英,那么所有人都会看到国家机器的暴力洪流将其吞于腹中,马寅初先生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这是每个国家每个社会都要面对的问题:群氓谋杀天才。维护自身是所有人的天性,人们都不愿意轻易被他人改变,因此一旦和弦中出现异样的声音,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你错了吧?然后开始嘲笑它,试图纠正它,最终消灭它。

更可耻的永远是利用。这样一个发出不同声音的人以孩提的眼光看待整个世界时,暴露出了他自身的理想主义性,于是:无知的人利用他的天真寻开心,如堂吉诃德;有知的人利用他的优秀取得利益,如沃森、克里克盗用富兰克林的实验结果;阴谋家则利用他的理想主义情绪做出更可耻的事情,如韩侂胄以伐金为名赚取陆游、辛弃疾的舆论肯定。但堂吉诃德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尽管献身理想,却始终坚持着自我,在摆脱公爵的纠缠和作弄之后,他对桑乔说:“桑乔,自由是老天赐予人类的无价之宝之一,埋藏在地下和海底的宝藏都无法与之相比。人们应当不惜冒生命危险去追求自由,就像人们追求荣誉一样。反之,囚禁是人类的最大痛苦。”即使他愿意付出再大的牺牲,他也绝不放弃自我,他的个性在这样一种英雄主义中得到升华。

几百年后我们依然记得这样一个形象,钝枪驽马,踏上征途。他身上的这种种美德,后世称之为骑士精神。

启蒙或人文主义

“我要投入时间的急流里,我要投入事件的进展中„„快乐对我而言并不重要,因此我若在某瞬间说:‘我满足了,请时间停下!'我就输了„„我要用我的精神抓住最高和最深的东西,我要遍尝全人类的悲哀与幸福。”英雄从这一刻起走下神坛,真正立足在人类世界本身,开始从完全的自我认识世界,这是浮士德想要告诉我们的。这又是另外一种英雄,不是完全立足于自身,也不是完全奉献于英雄主义精神,而是两者的结合体:以个人目的为出发点,去追求实现价值的路径,使自己具有了英雄的特质。

浮士德体验“全人类的悲哀与幸福”经历了五个过程:追求知识,终于满腹经纶却无处施展;追求爱情,终于收获真心却悲剧收场;追求政治,终于功成名就却因海伦葬送前程;追求古典美,也随着海伦烟消云散;追求社会理想,最终在满足中失去生命。这五个追求,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在浮士德身上全部实现又全部失败,也是合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为了更好地生活,人类总是在不停的奋斗和追逐,似乎并不懂得满足,浮士德作为一个真正的人,自然也是如此,他的永不停息甚至可以用贪得无厌来形容,有时候还不择手段,显得有些疯狂和恶劣。

但这样的浮士德、这样的人,才是脱离了神性的纯粹的人,是人文主义启蒙之后带来的必然结果。压抑太久的人急于认识自己,急于体验到更多的生活方式,因此浮士德是一个缩影,也是一位先驱。尽管是受到上帝恩宠的人,他也跟随了自己的欲望,摆脱了神性和禁欲主义的束缚,以另一种方式找到了自我:欲望不断驱使,不断满足,他在这样一种探索中寻找着自己真正的需要,寻找着最后的满足,这满足也将成为人类生命的终结:失去了对一切追求的欲望,就失去了继续寻找自我的动力,意味着人文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的死亡。

有意思的是,浮士德这位个人主义英雄和靡菲斯特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利用,由于浮士德个人主义精神的极度膨胀,靡菲斯特已然无法随心所欲地控制浮士德,这也是浮士德能够达成所有目的的原因。这样的利用,看上去更像是一种手段而非某些可耻的行为。更为可贵的是,浮士德能够拒绝这种利用,转化为另外一种联系,从而保证了自己作为人的独立性。

比起所谓英雄,简单一点,顺从欲望,做回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几百年后,这种可贵的欲望,被尊为人文主义。

结语

阿基琉斯神性的个人主义精神和神性的才能造就了他的英雄主义精神。

堂吉诃德神性的英雄主义精神和人性的才能造就了他的个人主义精神。

浮士德人性的个人主义精神和神性的才能造就了他的人文主义式的英雄主义精神。 经历过古希腊神的崇拜和信仰,经历过中世纪骑士精神的蒙昧和幻想,经历过人文主义启蒙,如今的我们,有着人性的个人主义精神和人性的平凡才能,我们应该如何自处?

阿基琉斯的个人主义精神是杰出的,但也是遥远的;堂吉诃德的个人主义精神是荒诞的,但也是理想的;浮士德的个人主义精神是自私的,但却是实际的。阿基琉斯的英雄主义精神是暴虐的,但也是血性的;堂吉诃德的英雄主义精神是理想化的,但也是疯狂的;浮士德的英雄主义精神是贪婪的,但也是进取的。

可是一旦有了这样的人,他们的才能和力量无法被忽视,他们就将面临被利用的事实。利用总是无法避免的,因为社会存在阶层,阶层代表部分人的利益,这样的利益需要人来维护和发展。无数年过去了,这种利用近乎成为了一种普遍接受的规律,不仅仅是社会,任何一个集体中都存在着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但是人的思想早在500年前就经过了启蒙,我们内心的声音总是告诉我们,要捍卫自我,尽管周围的声音掩盖了异样,但我们要让自己的声音被自己听到,力所能及的,也要让周围的人听到。英雄主义并不代表消灭自我去迎合所有人的愿望,个人主义也不意味着自私自利,在这样一个同化一切的社会环境中,能够做好自己的反而更为可贵。每个平凡的人,都要经历一个发现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使自己成为一个独特的迥异的个体。然后我们让自己更优秀,塑造自己的英雄气质。而一个好的集体,应当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拥有自己的共同理念,也要保证个体的个性化发展。

优秀人才被阿伽门农式的不称职领导或不完美体制利用,其实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也是集体或社会的一种深重悲剧。不过我想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个人的态度。阿基琉斯为了荣誉和手足情,堂吉诃德为了正义和自由,浮士德为了体验人生,并不在乎最终的结果是被利用还是如何,他们还是义无返顾地去做了。一件自己认为那是好的事情,即使是孤身一人,即使是被利用,也应当顺从自己的心,坚持到底。

但说到底,利用总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无论有心无意,毕竟没有足够的人文关怀。借用强者才能时,我们应当始终抱有同情和体恤,而优秀的人本身也应当明白,哪些是自己认为好的,值得自己付出代价去完成的事情,对于违心之物,要坚决地说不。

参考文献:

1. 潘一禾.故事与解释——世界经典文学通论(修订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10-16,96-100,146-147.

2. 原晋,郭春霞. 跨文化交际中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S维度论(J),高等教育在线,2012(685):145.

3. 王书道.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反思与整合(J),天中学刊,2000(6):21-22.

4. 张岩.英雄·异化·文学——西方文学中的英雄母题及其流变研究(C),华东师范大学,2008:4-10,41-51,142-150,189-193.

5. 芦红娟.西方悲剧中的“英雄主义”——从“英雄”到“反英雄”嬗变(J),兰州教育学院,2012(7):33-34.

题目 从个人主义到英雄主义——从利用到尊崇 ——读西方经典文学的一点感悟

专业与班级: 竺可桢学院混合班

姓名学号: 赵峰 3130000397

指导教师: 潘一禾

从个人主义到英雄主义——

从利用到尊崇

——读西方经典文学的一点感悟

引言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中,曹操如是说。

在我们一般的价值观体系中,英雄是这样一种优秀的角色:他们通常英俊潇洒,体格健壮;勇武过人,可登凌烟阁,可勒燕然山;神机妙算,可知天意顺逆,可测局势变迁;权倾一方,内可振长策御土,外可挥戈矛开疆。很多人的观点中,英雄是再完美都不为过的,我们天性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就在英雄的塑造中得到体现和升华。他们所具有的精神力量,已经从千百年的积淀中树起了一座碑,碑的名字,叫英雄主义。

东方文化或者说中国文化大约如此,在西方文学中,那些英雄——或者较为宽松一些,那些优秀的个体——有着相通的特点和影响,却有着迥异的个性。按照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价值观念,我们权且将这种个性,扣上一顶个人主义的帽子,而这顶帽子通常都很难看,都是损人利己危害社会的标签。

具有个人主义精神的人得到的不公正的评价尚且使人心痛,那些我们所受教育中的英雄经常被利用的事实更是让人目不忍视。这里笔者通过几部西方经典文学作品的研读,来看看个人主义这顶帽子之下,是怎样一颗头脑,有着怎样的思维和理念,传递给我们的又是怎样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利用被利用的关系之外,我们应当采取一种怎样的态度,去保护去尊崇那些优秀的个体。

古希腊或荷马

“女神啊,请歌唱佩琉斯之子阿喀琉斯的/致命的愤怒,那一怒给阿开奥斯人带来/无数的苦难,把战士的许多健壮的英魂/送往地府„„”阿基琉斯以个人恩怨为理由的消极,使得战争带走了更多人的生命;他因为好友战死的愤怒,使得赫克托耳的遗体也被他惨无人道的羞辱;他又为了自己的荣誉和死伤的减少重回战场,使得特洛伊无数勇士死于他的手下„„任性、暴虐、残忍,用来形容他并不为过。千百年来,就是这样一个任性、极具个人主义天性的形象,一直被奉为古希腊无人超越的英雄。

显而易见,正与赫克托耳相反,阿基琉斯使为之而战的,是他与生俱来的荣誉和骄傲,而不是所谓民族气节和集体利益,而且这个在我们的意识形态看来并不光彩的目的,在荷

马手中却比那民族气节更为实际,阿基琉斯这样的个人英雄也比赫克托耳这类民族英雄略胜一筹。这一筹,在我看来就是那真正的自我。可以说,这自我是我们的欲望,我们希望得到什么,我们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人,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做些什么来改变这个世界。阿基里斯要的是荣誉、尊严和勇敢,这也指引他最终埋骨他乡。而赫克托耳却很难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民族利益?城邦安定?国富民强?我们可以断言,普里阿摩斯希望如此,国王的忠臣们希望如此,特洛伊的军民百姓都希望如此。周围的人都希望如此,使他认为:这是好的。所以他亦希望如此。

举一个不够恰当的例子来类比我的思考,一个人的指鹿为马是蠢材,而一群人的指鹿为马就变得相当可怕:那没有话语权的马就成了鹿,荒谬就成了真理;一群人的希望落在一个人身上,这人自己的希望就被淹没在更多人强大欲望的海洋。“当鸟的翅膀系上了黄金,它就再也无法飞起”,赫克托耳的个人主义精神被绑上了民族利益的丰碑,也就丧失了绝大部分伸展的余地。这是一种无形的利用,多数掩盖少数,光彩遮蔽朴实,一些民族性的共同理念(也即史诗中特洛伊的文明、信仰等等)之外的普通人自身无法达到的过剩的欲望,上升为对英雄本身的苛刻,从而丧失了对英雄本身的人性关怀,使尊崇堕落为一种可鄙的情感。不过相比起阿伽门农对阿基琉斯的企图,前者还要高尚一些。这个糟糕的君主和领导一直试图利用阿基琉斯的勇武来达成自己的私欲,可惜阿基琉斯的个人主义精神是如此锐利,他不敢触碰丝毫。一个崇高的意义尚且无法束缚,一个肮脏的企图又能奈之何?同为利用,前者虽不可鄙,却同后者一样可悲。

尽管如此,从未有过一个纯粹的个人主义者被铭记千年,始终为人称道。阿基琉斯同样不止一面,他的愤怒可以为尊严而生,也可以为友谊而生,使得他不再是一个单纯为自己而战的人。这一点对真性真情的关怀,同那愤怒一起摧毁了那座看上去金碧辉煌的丰碑。那充满人性光辉的个人主义精神,最终挺立在一切不真实的废墟之上,使得心怀鬼胎之人也望而生畏。人们或者说荷马,尊崇他为英雄。

中世纪或骑士精神

“德·拉·曼恰有个地方,地名就不用提了,不久前住着一位贵族。他那样的贵族,矛架上有一支长矛,还有一面皮盾、一匹瘦马和一只猎兔狗。”真正懂得堂吉诃德的人每当看到这段开头就会泛起微笑。矛不利,盾不坚,马不快,人不壮,就连随从都不够聪明,但就是这样一具小小的身躯和骨骼,蕴藏着种种美德:英勇无畏,尽管他冲向的是羊群;坚持正义,尽管他释放的是囚犯;效忠领主,尽管那人拿他取笑;忠于爱情,尽管杜尔西尼亚只是他个人意淫的产物。

与阿基琉斯完全是两个极端,堂吉诃德是纯粹的英雄主义精神促使他一次次走上冒险旅程,而其中的个人因素少之又少。他最初的愿望就是除暴安良,伸张正义,顺便赢得美

人的芳心,从他所具备的条件来看滑稽可笑,却简单纯粹的让人感动莫名。因为这纯粹的英雄主义精神,在骑士小说中迷失了自我的堂吉诃德反而在一次次与风车巨人的战斗中找到了另一个自我,这就是他天性中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守护,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一点别出心裁的冒险欲望,也成就了他独一无二的个性。倔强,理想,信仰。

请允许我再次拾起上述那个不够恰当的比喻,来进行现在这一个不够恰当的类比:那一大群指鹿为马者最终淹没了反对的声音,这个群体变得一团和气,突然有一天他们当中一个人固执的说这动物不是鹿而是马,并攻击这个群体的一团和气是乌烟瘴气,那么结果可想而知,他成为了堂吉诃德同类型的人。当这个群体只是一个小集体而没有阶层的时候,这个人就成为了大家取笑的对象,台·拉·曼恰的人们正是利用了堂吉诃德简单热忱的心理,搞出种种恶作剧;但若这个群体上升到国家社会一层,而这个人又是一位精英,那么所有人都会看到国家机器的暴力洪流将其吞于腹中,马寅初先生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这是每个国家每个社会都要面对的问题:群氓谋杀天才。维护自身是所有人的天性,人们都不愿意轻易被他人改变,因此一旦和弦中出现异样的声音,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你错了吧?然后开始嘲笑它,试图纠正它,最终消灭它。

更可耻的永远是利用。这样一个发出不同声音的人以孩提的眼光看待整个世界时,暴露出了他自身的理想主义性,于是:无知的人利用他的天真寻开心,如堂吉诃德;有知的人利用他的优秀取得利益,如沃森、克里克盗用富兰克林的实验结果;阴谋家则利用他的理想主义情绪做出更可耻的事情,如韩侂胄以伐金为名赚取陆游、辛弃疾的舆论肯定。但堂吉诃德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尽管献身理想,却始终坚持着自我,在摆脱公爵的纠缠和作弄之后,他对桑乔说:“桑乔,自由是老天赐予人类的无价之宝之一,埋藏在地下和海底的宝藏都无法与之相比。人们应当不惜冒生命危险去追求自由,就像人们追求荣誉一样。反之,囚禁是人类的最大痛苦。”即使他愿意付出再大的牺牲,他也绝不放弃自我,他的个性在这样一种英雄主义中得到升华。

几百年后我们依然记得这样一个形象,钝枪驽马,踏上征途。他身上的这种种美德,后世称之为骑士精神。

启蒙或人文主义

“我要投入时间的急流里,我要投入事件的进展中„„快乐对我而言并不重要,因此我若在某瞬间说:‘我满足了,请时间停下!'我就输了„„我要用我的精神抓住最高和最深的东西,我要遍尝全人类的悲哀与幸福。”英雄从这一刻起走下神坛,真正立足在人类世界本身,开始从完全的自我认识世界,这是浮士德想要告诉我们的。这又是另外一种英雄,不是完全立足于自身,也不是完全奉献于英雄主义精神,而是两者的结合体:以个人目的为出发点,去追求实现价值的路径,使自己具有了英雄的特质。

浮士德体验“全人类的悲哀与幸福”经历了五个过程:追求知识,终于满腹经纶却无处施展;追求爱情,终于收获真心却悲剧收场;追求政治,终于功成名就却因海伦葬送前程;追求古典美,也随着海伦烟消云散;追求社会理想,最终在满足中失去生命。这五个追求,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在浮士德身上全部实现又全部失败,也是合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为了更好地生活,人类总是在不停的奋斗和追逐,似乎并不懂得满足,浮士德作为一个真正的人,自然也是如此,他的永不停息甚至可以用贪得无厌来形容,有时候还不择手段,显得有些疯狂和恶劣。

但这样的浮士德、这样的人,才是脱离了神性的纯粹的人,是人文主义启蒙之后带来的必然结果。压抑太久的人急于认识自己,急于体验到更多的生活方式,因此浮士德是一个缩影,也是一位先驱。尽管是受到上帝恩宠的人,他也跟随了自己的欲望,摆脱了神性和禁欲主义的束缚,以另一种方式找到了自我:欲望不断驱使,不断满足,他在这样一种探索中寻找着自己真正的需要,寻找着最后的满足,这满足也将成为人类生命的终结:失去了对一切追求的欲望,就失去了继续寻找自我的动力,意味着人文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的死亡。

有意思的是,浮士德这位个人主义英雄和靡菲斯特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利用,由于浮士德个人主义精神的极度膨胀,靡菲斯特已然无法随心所欲地控制浮士德,这也是浮士德能够达成所有目的的原因。这样的利用,看上去更像是一种手段而非某些可耻的行为。更为可贵的是,浮士德能够拒绝这种利用,转化为另外一种联系,从而保证了自己作为人的独立性。

比起所谓英雄,简单一点,顺从欲望,做回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几百年后,这种可贵的欲望,被尊为人文主义。

结语

阿基琉斯神性的个人主义精神和神性的才能造就了他的英雄主义精神。

堂吉诃德神性的英雄主义精神和人性的才能造就了他的个人主义精神。

浮士德人性的个人主义精神和神性的才能造就了他的人文主义式的英雄主义精神。 经历过古希腊神的崇拜和信仰,经历过中世纪骑士精神的蒙昧和幻想,经历过人文主义启蒙,如今的我们,有着人性的个人主义精神和人性的平凡才能,我们应该如何自处?

阿基琉斯的个人主义精神是杰出的,但也是遥远的;堂吉诃德的个人主义精神是荒诞的,但也是理想的;浮士德的个人主义精神是自私的,但却是实际的。阿基琉斯的英雄主义精神是暴虐的,但也是血性的;堂吉诃德的英雄主义精神是理想化的,但也是疯狂的;浮士德的英雄主义精神是贪婪的,但也是进取的。

可是一旦有了这样的人,他们的才能和力量无法被忽视,他们就将面临被利用的事实。利用总是无法避免的,因为社会存在阶层,阶层代表部分人的利益,这样的利益需要人来维护和发展。无数年过去了,这种利用近乎成为了一种普遍接受的规律,不仅仅是社会,任何一个集体中都存在着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但是人的思想早在500年前就经过了启蒙,我们内心的声音总是告诉我们,要捍卫自我,尽管周围的声音掩盖了异样,但我们要让自己的声音被自己听到,力所能及的,也要让周围的人听到。英雄主义并不代表消灭自我去迎合所有人的愿望,个人主义也不意味着自私自利,在这样一个同化一切的社会环境中,能够做好自己的反而更为可贵。每个平凡的人,都要经历一个发现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使自己成为一个独特的迥异的个体。然后我们让自己更优秀,塑造自己的英雄气质。而一个好的集体,应当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拥有自己的共同理念,也要保证个体的个性化发展。

优秀人才被阿伽门农式的不称职领导或不完美体制利用,其实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也是集体或社会的一种深重悲剧。不过我想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个人的态度。阿基琉斯为了荣誉和手足情,堂吉诃德为了正义和自由,浮士德为了体验人生,并不在乎最终的结果是被利用还是如何,他们还是义无返顾地去做了。一件自己认为那是好的事情,即使是孤身一人,即使是被利用,也应当顺从自己的心,坚持到底。

但说到底,利用总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无论有心无意,毕竟没有足够的人文关怀。借用强者才能时,我们应当始终抱有同情和体恤,而优秀的人本身也应当明白,哪些是自己认为好的,值得自己付出代价去完成的事情,对于违心之物,要坚决地说不。

参考文献:

1. 潘一禾.故事与解释——世界经典文学通论(修订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10-16,96-100,146-147.

2. 原晋,郭春霞. 跨文化交际中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S维度论(J),高等教育在线,2012(685):145.

3. 王书道.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反思与整合(J),天中学刊,2000(6):21-22.

4. 张岩.英雄·异化·文学——西方文学中的英雄母题及其流变研究(C),华东师范大学,2008:4-10,41-51,142-150,189-193.

5. 芦红娟.西方悲剧中的“英雄主义”——从“英雄”到“反英雄”嬗变(J),兰州教育学院,2012(7):33-34.


相关文章

  •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源"和"根"
  • 周新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经过几十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 ...查看


  • 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 作者:本刊记者 新长征 1995年10期 中国人民大学高放教授被学术界称誉为"思想高度解放"的著名学者.社会主义学.政治学的著名专家.他就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社会主义的改革.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中 ...查看


  • 从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到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_问题与反思
  • 2010年第3期 哲学 从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到国外 马克思主义研究:问题与反思 王雨辰 [摘要]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到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转换带来了三大问题: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同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脱节:研究方式的实证化.技术化和学 ...查看


  • 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向集体英雄主义的转变
  • 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向集体英雄主义的转变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不仅是供人们观赏消遣的娱乐产品,还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文化价值观的载体.一提到电影,不得不说在世界影坛的地位和作用都举足轻重的好莱坞电影.好莱坞电影秉承着深度文化知识 ...查看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 第一部分 知识点摘录及理解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本章学习目标:1.学习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 2.掌握社会主义的一些特征,认识到对于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 义建设的艰巨性 ...查看


  • 试论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 作者:潘翠娟 广西师院学报:哲社版 1996年03期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是一 ...查看


  •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经历的两个阶段,也是必不可少的两个阶段.从解放开始到1956年结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提出的不同的 ...查看


  • 论社会主义史上的三次飞跃_李会滨
  • <社会主义研究>1997年第2期 论社会主义史上的三次飞跃 李 会 滨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学说,源远流长.如果从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奠基人托马斯·莫尔1516年出版的<乌托邦>一书算起,已有四百八十年的历史了. ...查看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 浙 江 工 业 大 学 化学工程与材料 学院(系) 应用化学 专业 题 目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学生姓名 王 希 班级学号 2111101195 2011年 11 月 22 日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查看


  • 浅议美国新保守主义
  • [摘 要]新保守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种政治思潮,新保守主义产生于美国,其主要试验场也是在美国.新保守主义在深刻影响美国自身的同时也让世界感受到了这一思潮所带来的冲击.本文从新保守主义的内涵入手,系统分析了新保守主义产生的时代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