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质技能大赛

变质晕带或交代(蚀变)变质地质单元。

:珊瑚类;腕足类;双壳类;头足类;三叶虫类;笔石类;植物化石。 生物化石生态特征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

实施方案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组委会

二○一○年九月十五日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实施方案

为保证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活动公正、有序的进行,依据《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章程(试行)》、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下发的“关于举办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的通知”和相关附件的精神,结合本届竞赛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竞赛日程

1.本届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分为“地质技能综合应用”、“地质标本鉴定”、“钻井岩心地质编录”、“综合地学知识与技能竞赛”四个单元,全部竞赛时间为两天。

2.竞赛日程

10月22日:各参赛队报到,竞赛组委会会议;

10月23日8:00~8:30:开幕式;

10月23日9:00—20:00:地质技能综合应用;

10月24日8:00—12:00:地质标本鉴定;

10月24日13:00—16:00:钻井岩心地质编录;

10月24日19:30—21:30: 综合地学知识与技能竞赛。按每所参赛学校前三项竞赛总成绩得分最高的一个参赛队统计,排名前9名的队参加(参赛名额确定后,以学校名义组队参赛)。

10月24日21:30—22:30时:颁奖仪式暨闭幕式。

二、竞赛实施方案

(一)地质技能综合应用

1. 竞赛安排

竞赛时间:2010年10月23日9:00—20:00时。

竞赛地点: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房(6A501、6A502)。

2. 试题

(1)由竞赛组委会统一提供一幅1:5万地形地质图及相关地质资料、设备及软件(mapgis6.7、CorelDRAW 13、Autocad2004等)及部分作图材料及工具等。各参赛队根据竞赛组委会提供的资料,也可查阅网络文献数据资料,按试题

要求,内部协作,独立完成竞赛。

(2)竞赛题构成

提供1张全幅面的1:5万地形地质图,删去其中部分图面(约100 Km2)的地质内容(保留地理信息)、综合地层柱状图、剖面图和图例,作为竞赛图区范围;标出竞赛图区内的地质路线及地质点位置及点号;并同时提供下列资料:

①该图区每个地质点的地质记录(包括点号、点位、点性、地层、岩石及岩石组合、构造、古生物化石、产状等, 以及地貌特征、矿产信息, 以及点间描述等实际地质资料)。

②竞赛图面区内涉及的地层厚度数据。

(3)答题要求

在11小时内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提交相应的电子文档或纸质成果。

①完成竞赛图区地质图成图。包括:地质体连线,标注地层代号、地质体产状,地质体造区着色等。

②在完成的地质图区内布置一条图切剖面,按1:25000比例尺,绘制地质剖面图。

③根据完成的地质图区出露的地层和提供的地层表数据,按提供的标准格式(附件1)及规定比例尺绘制综合地层柱状图。

④根据所完成图区的地形地质图、地质路线、地质点资料、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等资料,编写竞赛图区的地层、岩石、构造、地质演化等的简要总结报告(或说明书)。

(4)提交结果

①地质图1张(包括地质图、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3张图按规范置于1张成果图中),提交电子成果图的应同时提交作图源文件及*.jpg电子文件。参赛队可以选择提交手工绘制的纸质成果图件。

②竞赛图区简要地质总结报告1份(word文档)。

3. 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1) 标准答案:由专家组按试题要求完成相关图件和总结报告作为评分的参考标准答案。

(2)评分标准:本部分按100分计分,计算机成图附加10分。其中:

①地质图: 占40分。其中 图面地质内容齐全、准确,图面合理、美观共

30分;线型与要素、造区着色准确规范10分;计算机成图附加5分。

② 地质剖面图: 20分。其中:剖面位置选择合理2分, 要素标注(图名、方向、比例尺)齐全3分; 剖面内容 (包括剖面地质体及代号齐全、构造样式、产状及图内表达) 正确10分;图面线型、造区着色规范5分;计算机成图附加3分。

③综合地层柱状图:20分。其中:年代地层、岩石地层及代号填写准确3分;地层接触关系、岩性花纹及厚度表达正确8分;岩性描述正确完整5分,柱状图岩性、线型、造区着色准确规范4分;计算机成图附加2分。

④简要地质报告(或地质说明书): 20 分 (结构正确章节齐全5分, 内容齐全、正确15分) 。

4. 竞赛图幅选择原则

(1) 竞赛图区内基本地质内容包括不低于6套岩石地层组或段级地层单元、至少1~2个岩浆岩填图单元、变质晕带或交代(蚀变)变质地质单元。

(2) 竞赛图区内包括有褶皱、断层等构造现象。

(3) 竞赛图区内至少包括灾害地质体或潜在发育场所1处。

(4) 竞赛图区内至少包括水文点1处, 并具有相应的地质背景支持。

(5) 竞赛图区内至少包括矿化点或矿点1处,并有相应原始地质资料。 5.阅卷评分方式:卷面匿名,由评判专家组专家共同讨论审定评分。

(二)地质标本鉴定

1. 竞赛安排

竞赛时间:2010年10月24日8:00—12:00时。

竞赛地点:地球科学学院南翼楼,岩石和古生物化石鉴定:D6—407,D6—415,D6—416实验室;矿石鉴定:D6—313,D6—309实验室;矿石鉴定分两批进行:第一批:8:00—8:45时;第二批:11:15—12:00时。岩石和古生物化石鉴定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由各竞赛队自行掌握。

2. 竞赛试题构成

(1)由竞赛组委会统一提供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矿石和古生物化石对应的手标本、岩石薄片和矿石光片及鉴定过程所需的各类必备设施和工具。

(2)竞赛试题:参赛队在规定时间(4个小时)内完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矿石和古生物化石手标本各1块及相应岩石薄片和矿石光片的鉴定,分别提交完整、准确、规范的鉴定报告。

(3)每组竞赛试题选配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矿石和古生物化石手标本各一块及相应岩石薄片和矿石光片由竞赛组委会统一随机编号,各参赛队在赛前(时间:2010年10月24日早上7:30,地点:地球科学学院南翼楼四楼中厅)以随机抽签方式获取本队标本鉴定号进行地质标本鉴定。

(4)每组竞赛试题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矿石和古生物化石共5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得分均按照百分制评定;每个部分占地质标本鉴定竞赛总成绩的权重为0.20;岩(矿)石手标本与对应薄(光)片鉴定的权重按0.50计算。

3.提交结果

(1)岩浆岩手标本和相应薄片鉴定报告;

(2)沉积岩手标本和相应薄片鉴定报告;

(3)变质岩手标本和相应薄片鉴定报告;

(4)矿石手标本和相应光片鉴定报告;

(5)古生物化石手标本鉴定报告。

4.评分细则和参考标准

(1)总体原则

利用小刀、放大镜、透射和反射偏光显微镜并借助于“矿物光性鉴定手册”、“金属矿物鉴定表”,在规定时间对未知的古生物化石、岩(矿)石手标本和对应薄(光)片进行鉴定,给出正确的古生物化石和岩(矿)石手标本及对应薄(光)片的特征分析和命名,编写出完整、准确、规范的鉴定报告。

岩(矿)石手标本重点必答项目为:颜色、结构、构造、主要矿物成分、岩石初步定名,矿石中主要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组成及含量。对岩石手标本中含量较少的次要矿物、副矿物或较为特殊的矿物成分,以及矿石手标本中含量较少的矿物或较为特殊的矿物,不做硬性要求,即鉴定不出不扣分;但参赛者如能鉴定出来,可适当予以奖励性加分(不超过5分)。

岩石薄片鉴定中,主要造岩(碎屑)矿物和特征变质矿物描述要准确,但锥光光性特征不作要求,含量误差不能影响定名;岩浆、变晶和碎屑次要矿物和副

矿物或一般性残余矿物的鉴定描述不作硬性要求,若参赛者能鉴定出来,可适当予以奖励性加分(不超过5分)。

矿石光片鉴定中,主要矿石矿物定名要正确,描述要准确,含量误差不超过5%;镜下特征(典型结构、矿物组合)素描图绘制要准确;对于含量相对较少又难鉴定的金属矿物不作硬性要求,若参赛者能鉴定出来,可适当予以奖励性加分(不超过5分)。

岩(矿)石薄(光)片综合分析中,按具体薄(光)片情况给出总体阐述,只要依据属实、分析合理、阐述简明即可。

古生物化石标本鉴定重点必答项目为:化石的中文属名、时代、主要鉴别特征。正确写出所鉴定古生物的拉丁文属名和生态特征(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可给予奖励性加分(不超过10分)。

地质标本鉴定参考标准答案仅仅提供一个总体的评分标准。考虑到同一类型的岩(矿)石标本和薄(光)片可能会存在某些微小差别,阅卷人评分时可以根据具体标本和薄(光)片以及参赛者完成和发挥的实际情况来评判,可对各项评分标准做出小范围的适当调整,适度灵活掌握扣分或加分的原则和分值。

(2)地质标本选用范围

岩浆岩标本范围:橄榄岩类;辉长岩类;玄武岩类;闪长岩类;安山岩类;花岗岩类;流纹岩类。

沉积岩标本范围:碎屑岩类;碳酸盐岩类。

变质岩标本范围:片岩类;(混合)片麻岩类;角闪岩类;矽卡岩类;碎裂岩类;糜棱岩类。

矿石标本范围:铜镍矿石;铁矿石;铅锌矿石。

古生物化石标本范围:珊瑚类;腕足类;双壳类;头足类;三叶虫类;笔石类;植物化石。

(3)手标本鉴定评分标准

岩石手标本鉴定评分标准:颜色(2分)、构造(8分)、结构(8分)、主要矿物成分(25分)、岩石初步定名(7分)。不要求的难鉴定矿物或岩石特征的附加得分(不超过5分)。

矿石手标本鉴定评分标准:颜色(2分)、构造(10分)、结构(6分)、主要矿石矿物组成(15分)和脉石矿物组成(5分)以及矿物含量(6分)、矿石

类型定名(6分)。不要求的难鉴定特征附加得分(不超过5分)。

古生物化石标本鉴定评分标准:化石的中文属名(30分),时代(30分),主要鉴别特征(40分);古生物拉丁文属名(附加5分),生态特征(附加5分)。

(4)薄(光)片鉴定评分标准

薄片鉴定评分标准:结构(8分)、主要矿物名称、含量和特征描述(25分)、镜下特征素描图(5分)、薄片综合分析(5分)、定名(7分);不要求的难鉴定矿物及其特征的附加得分视答题情况控制在2-5分。

主要矿物名称、含量和特征描述(25分)的得分点分配按具体薄片中要求鉴定的矿物而定,一般原则是:主要造岩矿物或变质矿物描述各7分,一般次要(副)矿物描述每个不超过2分(特殊类型除外)。

光片鉴定评分标准:矿石矿物定名、含量和特征描述(30分)、典型结构(10分)、镜下特征素描图(5分)、光片综合分析(5分);不要求的难鉴定特征附加得分视答题情况控制在2-5分。

以上光片鉴定得分点分配按具体光片中要求鉴定的矿物而定,一般原则是:主要矿石矿物鉴定描述各10分,一般矿物鉴定描述每个不超过5分,对于含量相对较少又难鉴定的金属矿物,单个矿物加分的分值视答题情况控制在2-5分。

对薄(光)片鉴定的综合分析,要求所依据的特征事实清楚,理论依据正确,分析阐述言简意赅,所选附的镜下特征素描图要求尽可能作为综合分析的支撑材料。

(5)阅卷评分方式:卷面匿名,由评判专家根据参考标准答案审定评分。

(三)钻井岩心地质编录

1.竞赛安排

竞赛时间:2010年10月24日13:00—16:00时。竞赛时间为180分钟。 竞赛地点:岩心观察在网球场,作图在9C教室。

岩心标本:各竞赛队编录岩心根据抽签确定。

2. 试题

(1)组委会统一提供:

①每组10米左右钻井岩心(已标明井号、取心次数、块数块号、井深数据等);岩心的岩石类型涉及碎屑岩类、碳酸盐岩类、花岗岩类、变质岩类、玄武

岩类。

②钻井岩心编录原始记录表(附件2)、岩心柱状图格式(附件3)、铅笔、橡皮、钢卷尺、放大镜、小刀、稀盐酸、镁试剂、盛水容器等。

(2)答题要求:

①对提供岩心按地层、岩性、含矿(油气)性、相序等进行分段(层)描述;岩心观察描述内容包括:

岩石特征:岩性、岩石颜色(原生及风化颜色)、构造(层状、片状、板状、流纹状、流状、条带状)、结构、矿物成分、岩石风化特征(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及矿物的物理性质(光泽、断口、硬度、比重)等。

矿化特征:矿化的种类、矿石特征、矿层、矿层与顶底板接触关系,产状(测量矿层顶底板界面轴夹角,测量矿石原生构造的轴夹角等)等。

裂缝、脉体特征:包括裂缝和脉体的产状、规模、数量、充填情况、期次等。测量层理、标志面、裂缝、脉体、片理、片麻理等的轴夹角。

接触关系:说明岩心分层的依据,地层之间、矿与围岩之间、不同岩性之间的接触关系。

古生物化石:观察和收集古生物、化石产出层位、化石种类及分布特征等。 ②编制钻孔柱状图。其内容包括:井位、井号、坐标;回次(回次号、回次起止深度、回次进尺、回次岩心长度、回次岩心采取率);换层深度;岩心地质描述(岩石特征、矿化蚀变特征、裂缝及脉体特征、接触关系、古生物化石、标志面与岩心轴夹角等)。根据上述岩心观察描述记录,按提供的钻孔柱状图格式,作1:20比例尺的钻孔柱状图(附件3)。

(3)提交结果

①钻井岩心编录原始记录表。

②钻孔柱状图,提交手工绘制纸质成果图件。

3. 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1)标准答案:由组委会专家组完成每个队竞赛钻井岩心描述记录、工作小结及钻孔柱状图,作为评分的参考标准答案。

(2)评分标准

①岩心地质编录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岩心编录原始记录占60分;钻孔柱状图占40分。

②岩心描述原始记录规范完整,钻井、岩心数据完整准确(10分);岩心分层准确,有依据(10分);换层深度计算(10分);岩石特征描述完整、准确,矿化特征描述完整、准确,裂缝、脉体特征描述完整、准确(30分)。

③钻孔柱状图规范,真实反映原始记录资料,内容完整,比例尺正确,数据准确(30分);制图美观、字迹工整(10分)。

4.阅卷评分方式:卷面匿名,由评判专家根据参考标准答案审定评分。

(四)综合地学知识与技能竞赛

1. 竞赛安排

竞赛时间:2010年10月24日19:30~21:30时(120分钟);

竞赛地点:成都理工大学体育馆

参 赛 队:按每所参赛学校前三项竞赛(地质技能综合应用、地质标本鉴定和钻井岩心地质编录)总成绩得分最高的一个参赛队统计,排名前9名的队参加(参赛名额确定后,以学校名义组队参赛)。参赛队采取抽签形式确定现场参赛队序号。

2. 试题

现场出题形式:现场主持人口述及多媒体投影。主持人可根据现场竞赛进程插入观众互动题和专家点评。

答题形式:参赛队口述或写在答题板上。

评判形式:由评判专家现场评分。

竞赛试题类型:包括共同必答题、选择必答题、抢答题。

(1)共同必答题(50题)。包括:简答题(10题)、是非判断题(20题)、选择题(20题)。命题内容包括:普通地质、矿物岩石、地层古生物、构造、矿产与勘探和地质灾害等课程涉及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采取文字、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投影和主持人口述现场出题。竞赛时根据试题不同,可采取一次出1道题或同时出多道题。现场出题后,由各队将答案写在各自的答题板上,在规定时间各队同时亮出答题板,由现场评判专家根据答案的准确程度评定得分。

(2)选择必答题(27题)。根据现场抽签的队号顺序依序抽题和答题,各参赛队在9套试题中抽出一套作为本队的答题,每套试题有3道题。采取文字、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投影和主持人口述现场出题。参赛队在限定时间内进行

答题(写答题板或口述),由现场评判专家根据答案的准确程度评定得分。

(3)抢答题(20题):采取文字、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投影,加主持人口述现场出题。现场主持人宣布开始抢答后,各参赛队通过抢答器抢答,抢答后即可开始答题,回答正确加相应分数,回答错误(或未答题)扣除相应分数。违规抢答将取消该队本轮抢答资格。

(4)观众互动题(10题):根据竞赛的进程情况,由主持人安排普通地质学课程涉及的基本地质技能和基本知识问题(也可选择少量参赛队未答出或答错的题),请现场观众解答,答对者发给小礼品。

每套竞赛试题(包括共同必答题、选择必答题、抢答题)共97题。为保证竞赛公平、公正地进行,专家组出3套竞赛试题,在竞赛开始前由竞赛组委会抽取其中一套试题作为正式竞赛试题。

3.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由专家组对3套竞赛试题作出标准答案及相应的评分标准,作为现场评分的主要依据;若遇现场答题出现评分争议或分值判定标准难以掌握时,由现场评判专家组组长召集评判专家讨论后确定评分结果。

三、获奖名次确定

1.根据地质技能综合应用、地质标本鉴定、钻井岩心地质编录的竞赛成绩,分别评出地质技能综合应用、地质标本鉴定、钻井岩心地质编录3个单项奖,每个单项奖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7名。并根据地质技能综合应用、地质标本鉴定、钻井岩心地质编录3项综合成绩评出竞赛综合优胜奖若干。

2. 根据9个学校参赛队在“综合地学知识与技能竞赛”的竞赛成绩,评出地质技能竞赛综合一等奖1名,综合二等奖3名,综合三等奖5名。

3. 竞赛组委会根据各参赛队的组织、文明参赛及参赛成绩等评出单位优秀组织奖若干名;评出优秀教练奖若干名。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组委会

2010年9月15日

9

综合地层柱状图 比例尺:1:5000

4号宋体 5号宋体

10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钻井岩心编录原始记录表

岩心编号:

井号: 共 页 第 页

11

附件3:

变质晕带或交代(蚀变)变质地质单元。

:珊瑚类;腕足类;双壳类;头足类;三叶虫类;笔石类;植物化石。 生物化石生态特征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

实施方案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组委会

二○一○年九月十五日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实施方案

为保证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活动公正、有序的进行,依据《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章程(试行)》、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下发的“关于举办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的通知”和相关附件的精神,结合本届竞赛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竞赛日程

1.本届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分为“地质技能综合应用”、“地质标本鉴定”、“钻井岩心地质编录”、“综合地学知识与技能竞赛”四个单元,全部竞赛时间为两天。

2.竞赛日程

10月22日:各参赛队报到,竞赛组委会会议;

10月23日8:00~8:30:开幕式;

10月23日9:00—20:00:地质技能综合应用;

10月24日8:00—12:00:地质标本鉴定;

10月24日13:00—16:00:钻井岩心地质编录;

10月24日19:30—21:30: 综合地学知识与技能竞赛。按每所参赛学校前三项竞赛总成绩得分最高的一个参赛队统计,排名前9名的队参加(参赛名额确定后,以学校名义组队参赛)。

10月24日21:30—22:30时:颁奖仪式暨闭幕式。

二、竞赛实施方案

(一)地质技能综合应用

1. 竞赛安排

竞赛时间:2010年10月23日9:00—20:00时。

竞赛地点: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房(6A501、6A502)。

2. 试题

(1)由竞赛组委会统一提供一幅1:5万地形地质图及相关地质资料、设备及软件(mapgis6.7、CorelDRAW 13、Autocad2004等)及部分作图材料及工具等。各参赛队根据竞赛组委会提供的资料,也可查阅网络文献数据资料,按试题

要求,内部协作,独立完成竞赛。

(2)竞赛题构成

提供1张全幅面的1:5万地形地质图,删去其中部分图面(约100 Km2)的地质内容(保留地理信息)、综合地层柱状图、剖面图和图例,作为竞赛图区范围;标出竞赛图区内的地质路线及地质点位置及点号;并同时提供下列资料:

①该图区每个地质点的地质记录(包括点号、点位、点性、地层、岩石及岩石组合、构造、古生物化石、产状等, 以及地貌特征、矿产信息, 以及点间描述等实际地质资料)。

②竞赛图面区内涉及的地层厚度数据。

(3)答题要求

在11小时内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提交相应的电子文档或纸质成果。

①完成竞赛图区地质图成图。包括:地质体连线,标注地层代号、地质体产状,地质体造区着色等。

②在完成的地质图区内布置一条图切剖面,按1:25000比例尺,绘制地质剖面图。

③根据完成的地质图区出露的地层和提供的地层表数据,按提供的标准格式(附件1)及规定比例尺绘制综合地层柱状图。

④根据所完成图区的地形地质图、地质路线、地质点资料、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等资料,编写竞赛图区的地层、岩石、构造、地质演化等的简要总结报告(或说明书)。

(4)提交结果

①地质图1张(包括地质图、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3张图按规范置于1张成果图中),提交电子成果图的应同时提交作图源文件及*.jpg电子文件。参赛队可以选择提交手工绘制的纸质成果图件。

②竞赛图区简要地质总结报告1份(word文档)。

3. 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1) 标准答案:由专家组按试题要求完成相关图件和总结报告作为评分的参考标准答案。

(2)评分标准:本部分按100分计分,计算机成图附加10分。其中:

①地质图: 占40分。其中 图面地质内容齐全、准确,图面合理、美观共

30分;线型与要素、造区着色准确规范10分;计算机成图附加5分。

② 地质剖面图: 20分。其中:剖面位置选择合理2分, 要素标注(图名、方向、比例尺)齐全3分; 剖面内容 (包括剖面地质体及代号齐全、构造样式、产状及图内表达) 正确10分;图面线型、造区着色规范5分;计算机成图附加3分。

③综合地层柱状图:20分。其中:年代地层、岩石地层及代号填写准确3分;地层接触关系、岩性花纹及厚度表达正确8分;岩性描述正确完整5分,柱状图岩性、线型、造区着色准确规范4分;计算机成图附加2分。

④简要地质报告(或地质说明书): 20 分 (结构正确章节齐全5分, 内容齐全、正确15分) 。

4. 竞赛图幅选择原则

(1) 竞赛图区内基本地质内容包括不低于6套岩石地层组或段级地层单元、至少1~2个岩浆岩填图单元、变质晕带或交代(蚀变)变质地质单元。

(2) 竞赛图区内包括有褶皱、断层等构造现象。

(3) 竞赛图区内至少包括灾害地质体或潜在发育场所1处。

(4) 竞赛图区内至少包括水文点1处, 并具有相应的地质背景支持。

(5) 竞赛图区内至少包括矿化点或矿点1处,并有相应原始地质资料。 5.阅卷评分方式:卷面匿名,由评判专家组专家共同讨论审定评分。

(二)地质标本鉴定

1. 竞赛安排

竞赛时间:2010年10月24日8:00—12:00时。

竞赛地点:地球科学学院南翼楼,岩石和古生物化石鉴定:D6—407,D6—415,D6—416实验室;矿石鉴定:D6—313,D6—309实验室;矿石鉴定分两批进行:第一批:8:00—8:45时;第二批:11:15—12:00时。岩石和古生物化石鉴定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由各竞赛队自行掌握。

2. 竞赛试题构成

(1)由竞赛组委会统一提供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矿石和古生物化石对应的手标本、岩石薄片和矿石光片及鉴定过程所需的各类必备设施和工具。

(2)竞赛试题:参赛队在规定时间(4个小时)内完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矿石和古生物化石手标本各1块及相应岩石薄片和矿石光片的鉴定,分别提交完整、准确、规范的鉴定报告。

(3)每组竞赛试题选配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矿石和古生物化石手标本各一块及相应岩石薄片和矿石光片由竞赛组委会统一随机编号,各参赛队在赛前(时间:2010年10月24日早上7:30,地点:地球科学学院南翼楼四楼中厅)以随机抽签方式获取本队标本鉴定号进行地质标本鉴定。

(4)每组竞赛试题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矿石和古生物化石共5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得分均按照百分制评定;每个部分占地质标本鉴定竞赛总成绩的权重为0.20;岩(矿)石手标本与对应薄(光)片鉴定的权重按0.50计算。

3.提交结果

(1)岩浆岩手标本和相应薄片鉴定报告;

(2)沉积岩手标本和相应薄片鉴定报告;

(3)变质岩手标本和相应薄片鉴定报告;

(4)矿石手标本和相应光片鉴定报告;

(5)古生物化石手标本鉴定报告。

4.评分细则和参考标准

(1)总体原则

利用小刀、放大镜、透射和反射偏光显微镜并借助于“矿物光性鉴定手册”、“金属矿物鉴定表”,在规定时间对未知的古生物化石、岩(矿)石手标本和对应薄(光)片进行鉴定,给出正确的古生物化石和岩(矿)石手标本及对应薄(光)片的特征分析和命名,编写出完整、准确、规范的鉴定报告。

岩(矿)石手标本重点必答项目为:颜色、结构、构造、主要矿物成分、岩石初步定名,矿石中主要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组成及含量。对岩石手标本中含量较少的次要矿物、副矿物或较为特殊的矿物成分,以及矿石手标本中含量较少的矿物或较为特殊的矿物,不做硬性要求,即鉴定不出不扣分;但参赛者如能鉴定出来,可适当予以奖励性加分(不超过5分)。

岩石薄片鉴定中,主要造岩(碎屑)矿物和特征变质矿物描述要准确,但锥光光性特征不作要求,含量误差不能影响定名;岩浆、变晶和碎屑次要矿物和副

矿物或一般性残余矿物的鉴定描述不作硬性要求,若参赛者能鉴定出来,可适当予以奖励性加分(不超过5分)。

矿石光片鉴定中,主要矿石矿物定名要正确,描述要准确,含量误差不超过5%;镜下特征(典型结构、矿物组合)素描图绘制要准确;对于含量相对较少又难鉴定的金属矿物不作硬性要求,若参赛者能鉴定出来,可适当予以奖励性加分(不超过5分)。

岩(矿)石薄(光)片综合分析中,按具体薄(光)片情况给出总体阐述,只要依据属实、分析合理、阐述简明即可。

古生物化石标本鉴定重点必答项目为:化石的中文属名、时代、主要鉴别特征。正确写出所鉴定古生物的拉丁文属名和生态特征(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可给予奖励性加分(不超过10分)。

地质标本鉴定参考标准答案仅仅提供一个总体的评分标准。考虑到同一类型的岩(矿)石标本和薄(光)片可能会存在某些微小差别,阅卷人评分时可以根据具体标本和薄(光)片以及参赛者完成和发挥的实际情况来评判,可对各项评分标准做出小范围的适当调整,适度灵活掌握扣分或加分的原则和分值。

(2)地质标本选用范围

岩浆岩标本范围:橄榄岩类;辉长岩类;玄武岩类;闪长岩类;安山岩类;花岗岩类;流纹岩类。

沉积岩标本范围:碎屑岩类;碳酸盐岩类。

变质岩标本范围:片岩类;(混合)片麻岩类;角闪岩类;矽卡岩类;碎裂岩类;糜棱岩类。

矿石标本范围:铜镍矿石;铁矿石;铅锌矿石。

古生物化石标本范围:珊瑚类;腕足类;双壳类;头足类;三叶虫类;笔石类;植物化石。

(3)手标本鉴定评分标准

岩石手标本鉴定评分标准:颜色(2分)、构造(8分)、结构(8分)、主要矿物成分(25分)、岩石初步定名(7分)。不要求的难鉴定矿物或岩石特征的附加得分(不超过5分)。

矿石手标本鉴定评分标准:颜色(2分)、构造(10分)、结构(6分)、主要矿石矿物组成(15分)和脉石矿物组成(5分)以及矿物含量(6分)、矿石

类型定名(6分)。不要求的难鉴定特征附加得分(不超过5分)。

古生物化石标本鉴定评分标准:化石的中文属名(30分),时代(30分),主要鉴别特征(40分);古生物拉丁文属名(附加5分),生态特征(附加5分)。

(4)薄(光)片鉴定评分标准

薄片鉴定评分标准:结构(8分)、主要矿物名称、含量和特征描述(25分)、镜下特征素描图(5分)、薄片综合分析(5分)、定名(7分);不要求的难鉴定矿物及其特征的附加得分视答题情况控制在2-5分。

主要矿物名称、含量和特征描述(25分)的得分点分配按具体薄片中要求鉴定的矿物而定,一般原则是:主要造岩矿物或变质矿物描述各7分,一般次要(副)矿物描述每个不超过2分(特殊类型除外)。

光片鉴定评分标准:矿石矿物定名、含量和特征描述(30分)、典型结构(10分)、镜下特征素描图(5分)、光片综合分析(5分);不要求的难鉴定特征附加得分视答题情况控制在2-5分。

以上光片鉴定得分点分配按具体光片中要求鉴定的矿物而定,一般原则是:主要矿石矿物鉴定描述各10分,一般矿物鉴定描述每个不超过5分,对于含量相对较少又难鉴定的金属矿物,单个矿物加分的分值视答题情况控制在2-5分。

对薄(光)片鉴定的综合分析,要求所依据的特征事实清楚,理论依据正确,分析阐述言简意赅,所选附的镜下特征素描图要求尽可能作为综合分析的支撑材料。

(5)阅卷评分方式:卷面匿名,由评判专家根据参考标准答案审定评分。

(三)钻井岩心地质编录

1.竞赛安排

竞赛时间:2010年10月24日13:00—16:00时。竞赛时间为180分钟。 竞赛地点:岩心观察在网球场,作图在9C教室。

岩心标本:各竞赛队编录岩心根据抽签确定。

2. 试题

(1)组委会统一提供:

①每组10米左右钻井岩心(已标明井号、取心次数、块数块号、井深数据等);岩心的岩石类型涉及碎屑岩类、碳酸盐岩类、花岗岩类、变质岩类、玄武

岩类。

②钻井岩心编录原始记录表(附件2)、岩心柱状图格式(附件3)、铅笔、橡皮、钢卷尺、放大镜、小刀、稀盐酸、镁试剂、盛水容器等。

(2)答题要求:

①对提供岩心按地层、岩性、含矿(油气)性、相序等进行分段(层)描述;岩心观察描述内容包括:

岩石特征:岩性、岩石颜色(原生及风化颜色)、构造(层状、片状、板状、流纹状、流状、条带状)、结构、矿物成分、岩石风化特征(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及矿物的物理性质(光泽、断口、硬度、比重)等。

矿化特征:矿化的种类、矿石特征、矿层、矿层与顶底板接触关系,产状(测量矿层顶底板界面轴夹角,测量矿石原生构造的轴夹角等)等。

裂缝、脉体特征:包括裂缝和脉体的产状、规模、数量、充填情况、期次等。测量层理、标志面、裂缝、脉体、片理、片麻理等的轴夹角。

接触关系:说明岩心分层的依据,地层之间、矿与围岩之间、不同岩性之间的接触关系。

古生物化石:观察和收集古生物、化石产出层位、化石种类及分布特征等。 ②编制钻孔柱状图。其内容包括:井位、井号、坐标;回次(回次号、回次起止深度、回次进尺、回次岩心长度、回次岩心采取率);换层深度;岩心地质描述(岩石特征、矿化蚀变特征、裂缝及脉体特征、接触关系、古生物化石、标志面与岩心轴夹角等)。根据上述岩心观察描述记录,按提供的钻孔柱状图格式,作1:20比例尺的钻孔柱状图(附件3)。

(3)提交结果

①钻井岩心编录原始记录表。

②钻孔柱状图,提交手工绘制纸质成果图件。

3. 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1)标准答案:由组委会专家组完成每个队竞赛钻井岩心描述记录、工作小结及钻孔柱状图,作为评分的参考标准答案。

(2)评分标准

①岩心地质编录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岩心编录原始记录占60分;钻孔柱状图占40分。

②岩心描述原始记录规范完整,钻井、岩心数据完整准确(10分);岩心分层准确,有依据(10分);换层深度计算(10分);岩石特征描述完整、准确,矿化特征描述完整、准确,裂缝、脉体特征描述完整、准确(30分)。

③钻孔柱状图规范,真实反映原始记录资料,内容完整,比例尺正确,数据准确(30分);制图美观、字迹工整(10分)。

4.阅卷评分方式:卷面匿名,由评判专家根据参考标准答案审定评分。

(四)综合地学知识与技能竞赛

1. 竞赛安排

竞赛时间:2010年10月24日19:30~21:30时(120分钟);

竞赛地点:成都理工大学体育馆

参 赛 队:按每所参赛学校前三项竞赛(地质技能综合应用、地质标本鉴定和钻井岩心地质编录)总成绩得分最高的一个参赛队统计,排名前9名的队参加(参赛名额确定后,以学校名义组队参赛)。参赛队采取抽签形式确定现场参赛队序号。

2. 试题

现场出题形式:现场主持人口述及多媒体投影。主持人可根据现场竞赛进程插入观众互动题和专家点评。

答题形式:参赛队口述或写在答题板上。

评判形式:由评判专家现场评分。

竞赛试题类型:包括共同必答题、选择必答题、抢答题。

(1)共同必答题(50题)。包括:简答题(10题)、是非判断题(20题)、选择题(20题)。命题内容包括:普通地质、矿物岩石、地层古生物、构造、矿产与勘探和地质灾害等课程涉及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采取文字、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投影和主持人口述现场出题。竞赛时根据试题不同,可采取一次出1道题或同时出多道题。现场出题后,由各队将答案写在各自的答题板上,在规定时间各队同时亮出答题板,由现场评判专家根据答案的准确程度评定得分。

(2)选择必答题(27题)。根据现场抽签的队号顺序依序抽题和答题,各参赛队在9套试题中抽出一套作为本队的答题,每套试题有3道题。采取文字、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投影和主持人口述现场出题。参赛队在限定时间内进行

答题(写答题板或口述),由现场评判专家根据答案的准确程度评定得分。

(3)抢答题(20题):采取文字、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投影,加主持人口述现场出题。现场主持人宣布开始抢答后,各参赛队通过抢答器抢答,抢答后即可开始答题,回答正确加相应分数,回答错误(或未答题)扣除相应分数。违规抢答将取消该队本轮抢答资格。

(4)观众互动题(10题):根据竞赛的进程情况,由主持人安排普通地质学课程涉及的基本地质技能和基本知识问题(也可选择少量参赛队未答出或答错的题),请现场观众解答,答对者发给小礼品。

每套竞赛试题(包括共同必答题、选择必答题、抢答题)共97题。为保证竞赛公平、公正地进行,专家组出3套竞赛试题,在竞赛开始前由竞赛组委会抽取其中一套试题作为正式竞赛试题。

3.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由专家组对3套竞赛试题作出标准答案及相应的评分标准,作为现场评分的主要依据;若遇现场答题出现评分争议或分值判定标准难以掌握时,由现场评判专家组组长召集评判专家讨论后确定评分结果。

三、获奖名次确定

1.根据地质技能综合应用、地质标本鉴定、钻井岩心地质编录的竞赛成绩,分别评出地质技能综合应用、地质标本鉴定、钻井岩心地质编录3个单项奖,每个单项奖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7名。并根据地质技能综合应用、地质标本鉴定、钻井岩心地质编录3项综合成绩评出竞赛综合优胜奖若干。

2. 根据9个学校参赛队在“综合地学知识与技能竞赛”的竞赛成绩,评出地质技能竞赛综合一等奖1名,综合二等奖3名,综合三等奖5名。

3. 竞赛组委会根据各参赛队的组织、文明参赛及参赛成绩等评出单位优秀组织奖若干名;评出优秀教练奖若干名。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组委会

2010年9月15日

9

综合地层柱状图 比例尺:1:5000

4号宋体 5号宋体

10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钻井岩心编录原始记录表

岩心编号:

井号: 共 页 第 页

11

附件3:


相关文章

  •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项目排行榜
  •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项目排行榜 S类: 1.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ASC) 2.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 3.国际(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4.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5.飞思卡尔杯国际智能车比赛 6.中国"互联网+&qu ...查看


  • 西南石油-设计大赛
  • 气田总体开发方案设计 团队名称:"西油设计" 团队成员:刘辉.代科敏.严俊涛.姚锋盛.张德良 指导教师:尹虎 2012年5月19日 汇报提纲 1 方案设计概述 2 3 4 汇 报 提 纲 5 方案内容设计 作品特点展示 ...查看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2年音乐专业招生简章 文章来源:招生办公室 录入时间:2012-03-13 访问人数:11699 音乐网报地址:http://zhaosheng.cug.edu.cn/Music/,已经开通,广大考生可以在规定时间 ...查看


  • 关于2014-2015年各级技能大赛学生获奖表彰决定
  • 关于2014-2015年各级技能大赛学生获奖表彰决定 2014-2015年,我校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神州视景杯"第七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比赛.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以及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中 ...查看


  • 土木工程论文:研究土木工程专业一流人才创新能力培养
  •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核心.目前,我国基础设 ...查看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获奖作品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参赛作品 挑 战 梦 想 规 划 人 生 姓名:- 性别:男 学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班级:-. 电话:-.. E-mail:----- 认识自己 目 录 认识社会 职业定位 计划与实施 调整与 ...查看


  • 软实力外交论文
  • 软实力外交课程论文 地大软实力 中国地质大学位于我国武汉市,武汉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当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中国教育界也是能够占有一席之地.今天我就谈谈我感受到的地质大学的软实力: 提到地大,首先你就会想到的是我国的地质行业,确实是这样, ...查看


  • 公民科学素养
  • 普及农民科普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 2007年工作总结要点和2008年工作思路 2007年,我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在自治区吴恒副主席的领导下,在国家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坚持"政府推动 ...查看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发展报告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发展报告 --在2008级新生入学教育上的讲话 主讲人 李永康 2008年9月3日 (根据现场报告整理) 各位同学: 上午好! 很高兴和同学们交流学校的信息,分享学校的发展成果,憧憬美好的未来!我代表学校对同学们的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