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试题a

一、简答题:

1、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区别:风险管理:是这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综合考虑法律、政治、社会、经济等因素,从风险管理准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到风险处置,并在各环节中进行风险沟通,风险监测与更新的动态管理。

应急管理:是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相关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预警、控制和处理的过程。

联系:

从定义可以看出:应急管理是处理和规避风险的学科,是社会对所有自然灾害、恐怖主义、人为灾难进行广泛而主动的反应,所以应急管理也可定义为人们对突发事件的管理。而突发事件是指事前难以预料的、突然发生的不利事件。未来的突发事件是一种特殊的风险。所以,应急管理是风险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2、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救治第一原则。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突发事件,首先要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应将媒体报道和公众反映首先集中于对伤亡人员的救助而不是领导人的活动、缉拿罪犯、防范措施等,这样有利于号召和动员公众支持政府,参与救援活动,是在特殊情况下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得到公众支持的必然选择。

2、把握主要矛盾原则。任何突发事件都有一个牵动全局的主要矛盾,把握主要矛盾,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解决的转化,是解决突发事件的根本之所在。

3、注重新文传播原则。一是迅速开放传播通道。要把必要的信息公之于众,让公众及时了解突发事件的事态和领导者正在尽职尽责地加以处理的情况。二是有效控制信息导向,开放的信息传播通道有利于避免公众的猜疑、误传,但是由于人们对突发事件所持的态度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因而也有可能使信息传播朝着不利于突发事件顺利处置的方向发展,所以必须有效控制信息导向。

4、机动权变原则。突发事件现象与原因之间、原因与原因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决策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领导者在处置这类事件过程中要机动权变,根据千变万化的现场情况进行随机决策。

5、协调作战原则。突发事件的综合性,要求处置手段必须突出一个“合”字。

6、科学合法原则。科学主要是针对那些因工业技术而引起的灾害以及由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危机事件而言,前者包括危险物品、辐射事故、水坝决堤、大面积建筑物着火等;后者包括干旱、海啸、森林大火、山崩等。

二、论述题:

1、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有哪些策略技巧?

答:1)、突发性公共事件:是指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随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2、应对突发事件的策略

1.)遵循程序,有条不紊地处理突发事件

2).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领导与协调机制

3.)处变不惊,迅速地识别突发事件

4).隔离突发事件,有效控制事态的蔓延

3、突发事件应对中如何稳定人心、引导舆论

一、 迅速采取各项措施以稳定人心

1.重视民众在突发事件中的心理表现

2.采用多种措施安抚民众心理

3.稳定人心最重要的是做好沟通

二、及时说明真相并公布事情发展动态

1.要认识到突发事件中的谣言及其危害性

2.政府应尽快向民众公开有关信息

3.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要适当。

三、正确引导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

1.媒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我们要与时俱进,一方面要增强媒体危机意识,另一方面要改变过去的危机处理思维方式,包括媒体应对方式,掌握一些必要的媒体应对技巧,这样才能提高驾驭媒体的能力,才能从容面对突发事件,做到化险为夷,甚至转危为机。

2.杜绝某些领导者对媒体的错误认识与做法:比如封锁消息、一味辟谣和否认、鸵鸟政策、反应迟缓、敷衍塞责、忽视网络舆论和网络民意。

3.突发事件中新闻发布的基本原则:一是一定要有一个坦诚的态度;二是要公开透明、及时披露信息;三是要及时寻求第三方的支持,不能一味自我吹嘘,自我辩解;四是处理危机要有人情味,要体现对人的关怀,以建立信任。五是要一个声音对外,避免表态混乱;六是表态要留有余地,以免陷入被动。

三、案例分析:

从“瓮安事件”看政府对群体性事件的应急管理

引言:一些人因对瓮安县公安局对该县一名女学生死因鉴定不满,聚集到县政府和县公安局。一些人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冲击县公安局、县政府和县委大楼,结果酿成了震惊中外的群体性事件。对于公安局鉴定结果,人们为什么不相信呢?一人之死为什么会牵连很多无直接利益者都卷入打砸烧抢的不法行为呢?这种突发性事件如何产生,政府又该如何予以防控,如何展开应急管理呢?

2008年6月21日20许,李树芬与女友王某一起出去玩,同李树芬的男友陈某及陈的朋友刘某等吃过晚饭后,步行到西门河边大堰桥处闲谈。李突然说:“跳河死了算了,如果死不成就好好活下去。” 刘见状急忙拉住李树芬,制止其跳河行为。约十分钟后,陈某提出要先离开,当陈走后,刘见李树芬心情平静下来,便开始在桥上做俯卧撑。当刘做到第三个俯卧撑的时候,李树芬大声说“我走了”,便跳下河中。刘见状立即跳下河去救李树芬。王某急忙打电话给陈某,并大声呼叫救人。陈立即返回河边,跳下河中帮忙施救,陈见刘已体力不支,便用力先将刘拉回岸上。王某、刘某随即报警,并打电话通知了李树芬的哥哥。

次日,法医初步鉴定后,其家属被告知死因因为“自杀溺水身亡”。她的家人并没有更多的质疑。同一天上午,三名事发时在场的当事人因被警方认为没有作案嫌疑而被释放。当李的家属去派出所找当事人时,发现都已经不在派出所。几乎同时,这三个人开始出现在传言中,“元凶是县委书记的亲侄女,另两个男生和派出所所长有亲戚关系,死者是被奸杀”。 李树芬的家人开始认为有冤情存在,他们在6月23日提出再度尸检。越来越变形的传言,流传在瓮安的大街小巷。“瓮安副县长的儿子伙同另一个社会青年把瓮安县三中一女生淫秽强奸并残忍杀害丢入瓮安县西门河……”这个逼仄的地方,成为了一个舞台。从早到晚,闻讯而来的人群络绎不绝。人们带着自己生活中的不满来看这个死因不明的女孩。

6月25日,发生了新的意外。在公安局,李树芬的幺叔李秀忠和民警张明发生冲突。接着,李秀忠被主管单位县教育局叫去问话。随之在瓮安保险公司附近,李秀忠又遭到飞来横祸:他被几个身着便装的人暴打一顿。6月28日上午,瓮安县公安局向李树芬家属发送了《尸体处理催办通知书》, 限李家于6月28日14时前将李树芬尸体领回安葬,“否则,公安机关将依法处理”。

这激起了围观者的不满。到这天下午3点左右,两名高举“为人民群众伸冤”的白色横幅的中学生走在前面,数十人跟随,他们打算为李树芬游行请愿。这些人当中,没有一个是李树芬的亲属。当游行队伍离开北东路,来到文峰中路时,人群已经从最开始的数十人,聚集成了千人之众。

警察在门前拉起了警戒线,让两位学生进办公楼大堂沟通。“他们一把扯过了条幅,学生不允,伸手夺回了条幅,双方发生了冲突,学生和警察之间,发生了扭打。这时候,全副武装的防暴队员出现在视野中,他们的警棍伸向人群。人群哄然,见到学生被打而愤怒的人群已然失去了理智,局面再也无法控制了。瓮安事件爆发。“6.28”事件,共造成县委县政府大楼104间办公室被烧毁,县公安局47间办公室被烧毁,户政中心档案材料全部被毁,42台交通工具被毁等。瓮安事件震惊中外。

结束语:一名学生非正常死亡,从社会角度而言,是件小事。但如此小事,竟发展成惊天动地的瓮安事件,这和当地政府合法性流失,部分官员行政不作为,利益协调、平衡和畅通等机制不完善从而导致社会积怨过多有着深层联系;同时,面对群体性事件,这也和当地有关部门获取信息不畅,信息公开不及时,执法水平落后,滥用警力等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这种群体性事件,政府必须予以应急管理,不仅解决“表”的问题,也要解决“本”的问题。

案例附录

1.齐鲁晚报《公布瓮安事件打砸抢烧事件调查情况》(《贵州都市报》供稿)2008年7月2日

2.南方都市报《瓮安溯源》2008年7月10日

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1.瓮安事件说明了什么?

2、分析瓮安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3、如何有效开展应急管理?

4. 如果你是当地政府领导,遇到群体性事件理应如何处理?

1、瓮安事件说明了什么?

首先,官民矛盾已经发展到了令人忧虑的地步,如果不及时引导和疏通,会发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恶性事件

其次,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值得反思。

再次,地方政府处理突发性危机事件的态度和方法存在极大缺陷。

2、分析瓮安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1、经济落后,民众生活水平低

瓮安县坐落于中国最贫穷省份之一的贵州省腹地,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农 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3.25%,第一产业比重占GDP的38.6%。瓮安县水利资源丰富,正在建设的有国家重点工程构皮滩电站,同时瓮安也是矿产资源的富集县,全县煤炭总储量10.64亿吨,磷矿总储量6.5亿吨,铁矿藏量1500万吨,锌矿藏量60万吨以上。农业县、水电站、矿产,在中国可以分别将它们理解为贫穷、移民、暴富阶层,因此瓮安是一个贫穷的县城,瓮安县群众长期以来对县经济发展缓慢,收入太低,生活艰难十分不满。

2、政府与民众矛盾突出

瓮安县政府和瓮安县人民之间有深刻的矛盾。该县治安长期不好,安全指数极低,群众的幸福感也低,少数公安人员涉黑严重。因此,县公安局和政府有关部门在群众中丧失了公信力和权威性,在“6·28”事件发生之前,2007年9、10月,瓮安县城连续发生了四起爆炸案,至今未破案,此事让当地居民人心惶惶,一些居民直言根本不信任警察。有的领导干部和公安民警长期以来失职渎职,对黑恶势力及严重刑事犯罪、群众反映的治安热点问题重视不够、打击不力,刑事发案率高、破案率低,导致社会治安不好,群众对此反应十分强烈。

3、如何有效开展应急管理?

4、如果你是当地政府领导,遇到群体性事件理应如何处理?

首先,要加强特定人群的心理引导和干预。这主要是针对事件当事人的心理引导问题

其次,要根据当前信息技术的特点,加强信息公开和权威发布。传统的信息封闭和压制在当今网络信息社会亦不能奏效,反而会起到反作用。社会泄愤事件发展中的谣言传播带有重复强化特征和个体特征。谣言作为一种缺乏真实根据、或未经证实、 公众一时难以辨别真伪的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会对群体行为产生很大的心理作用。一般来说,“谣言的传播是以宣泄和表示焦虑与仇恨为基础的。这种宣泄、焦虑与仇恨的心态,以及个人人格差异,最终影响着信息的传播,自然也就会影响着再次地被认知。因此,每一个信息的传出,都是在不同的心理作用下发生的。 同样也会引起社会公众不同的心理反应。社会公众对环境信息了解的心理需求,对社会事件的情绪刺激,以及彼此之间对此事的心理感染为谣言提供了较好的传播条件和传播环境,使谣 言得以传播,发挥效力。

再次,要加强对群聚场所的管理。

群体聚集,不仅有利于各种流言传播,而且最容易产生“情绪感染”。群体有时是盲从的,情绪可以在人群中间传染。少数人受流言影响后, 通过网络、手机等形式,可以人传人,很快形成心理群体。但这些群体如果要形成社会行动,特别是最终产生社会泄愤事件,则需要一定的场域。

又次,要加强事后的心理干预。社会泄愤事件平息后,同其他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一样,最好还要继续对相关人员进行心理干预。 “人们对自身的生存环境很容易产生怀疑,不知所措而导致心理恐慌,出现一些非常态的舆论、流言、行为等”,而通过主动的心理干预,“调动各种可资利用的内外资源,采取各种可能的或可行的措施,限制乃至消除人员的紧张、恐惧等心理失衡状态,从而使事件造成的 损害最小化” 。[17] 这就要求政府的职能部门,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化解参与群体的心理紧张。千万不要在采

用暴力平息事件后,扩大打击面,甚至制造新的冤假错案。在合理合法处置参与者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同时,要尽量以教育和引导为主,开展一些心理安抚,使参加事件者度过这次心理危机,不留下心理创伤,不会在同类事件中再次发作。

最后,要加强利益表达团体和机制建设。群体行为符合人的群体性,从这个方面来说,政府应该尊重人类结群的本性,逐步减少对结社的控制,允许人们根据合理合法的理由———籍贯、行业、兴趣、处境等结成各种团体,促进公民社会的发育,使人们能够在正当的社会活动中找到集体感和归属感。更为重要的是,一个成熟社会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利益诉求机制,要建立一个社会安全阀机制,让社会情绪得到宣泄,否则就会形成“蝴蝶效应”。在许多情景下,堵塞社会情绪,会使社会群体产生“黑洞心理”,也就是看不到前景和希望,使人绝望。如果能建立科学的利益表达机制,就会变黑洞为隧道—— —尽管道路还十分漫长,但前面的光亮给人以希望。并且,通过正式渠道建立的利益表达团体,相对因突发事件而聚集的群体而言,具有理性和责任感,能较好约束社会成员的失当和过激行为。

公共危机管理B

一、简答题:

1、什么是公共危机、风险、突发性公共事件?

公共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风险就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人们所期望的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

突发性公共事件

2、突发性公共事件从哪些角度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成4类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 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二、论述题:

1、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有哪些指导原则?

答:1、救治第一原则。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突发事件,首先要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应将媒体报道和公众反映首先集中于对伤亡人员的救助而不是领导人的活动、缉拿罪犯、防范措施等,这样有利于号召和动员公众支持政府,参与救援活动,是在特殊情况下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得到公众支持的必然选择。

2、把握主要矛盾原则。任何突发事件都有一个牵动全局的主要矛盾,把握主要矛盾,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解决的转化,是解决突发事件的根本之所在。

3、注重新文传播原则。一是迅速开放传播通道。要把必要的信息公之于众,让

公众及时了解突发事件的事态和领导者正在尽职尽责地加以处理的情况。二是有效控制信息导向,开放的信息传播通道有利于避免公众的猜疑、误传,但是由于人们对突发事件所持的态度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因而也有可能使信息传播朝着不利于突发事件顺利处置的方向发展,所以必须有效控制信息导向。

4、机动权变原则。突发事件现象与原因之间、原因与原因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决策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领导者在处置这类事件过程中要机动权变,根据千变万化的现场情况进行随机决策。

5、协调作战原则。突发事件的综合性,要求处置手段必须突出一个“合”字。

6、科学合法原则。科学主要是针对那些因工业技术而引起的灾害以及由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危机事件而言,前者包括危险物品、辐射事故、水坝决堤、大面积建筑物着火等;后者包括干旱、海啸、森林大火、山崩等。

三、案例分析:

石首事件始末

2009年6月17日20时36分,石首市公安局笔架山派出所接市公安局指挥中心110报警台指令:市笔架山街道办事处东岳山路“永隆大酒店”门前发现一具坠楼男尸。接警后,该所民警迅速赶往现场调查处理。经初查,死者涂远高,男,24岁,该市高基庙镇长河村人,生前为该酒店厨师。民警对死者所住房间进行了检查,发现了死者所留一份遗书,遗书的大致内容为自己悲观厌世而轻生,警方排除他杀,初步认定为自杀,但家属对警方鉴定表示质疑。因死因不明,家属把尸体停放在酒店大厅,要求揭露真相,找个说法。

谣言四起。事情刚一发生,当地乃至网上对于这一案件的传闻、传言骤然四起,文字图片,泥沙俱下,真假难辨。在这段时间里,网站上的传言对矛盾激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仅一网站的贴吧中就出现了近500个相关主帖,在一些播客(视频分享)网站,出现了不止一段网友用手机拍摄的视频。一些“外围信息”被传来传去,如据说该酒店有当地领导参股,该酒店涉嫌有贩毒、吸毒现象,还说该酒店此前曾发生类似的非正常死亡事件,还有人猜测死者涂远高可能是发现该店吸毒贩毒而被杀人灭口。些许说法就像瘟疫一样迅速传播,相对而言,在发现死者后的80小时之内,表达政府立场的新闻稿仅仅三篇,而且文字简短,语焉不详。谣言占了舆论的上风,引来数千人围观,这也坚定了死者家属探寻真相的

决心,他们表示不解决问题绝不运走尸体。

为了防止尸体腐烂,6月18号下午,应家属要求,笔架山派出所从殡仪馆送来了一具冰棺。6月19日凌晨1点左右,警车和殡仪馆车辆到达酒店现场,想把尸体运走,被连夜守在那里的现场2000多名民众阻止。酒店门口,有围观的群众悬挂上了大字条幅,要求调查死亡真相。由于政府反映滞后,谣言风起云涌,大家以讹传讹,面对各种信息,人们难辨真伪,只是本着为冤死之人伸冤的想法,19日当晚,上万名石首市民连夜上街,将永隆大酒店门口围住,防止警方和殡仪馆抢尸。据目击者称,大约4万名市民聚集在街头,人数达到最高点。

群众的情绪开始释放。当晚,有人点燃了酒店的二楼和三楼。消防车到来时,已经无法靠近。围观者将消防车拦住并且捣毁;6月20日傍晚,从荆州等地调来的武警赶到,但被民众逼退。许多公安、武警车辆被民众砸毁。

此事震动高层。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明确批示对处理事件的要求,迅速成立了事件处置领导小组。一方面,全力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保护家属安全,通过多种途径迅速向社会公布事件真相;另一方面,加强对事发地段的警戒,防止事态扩大,疏散围观群众,维护现场秩序。经多次协商,死者家属同意将尸体运往殡仪馆,将进行尸检。6月21日凌晨,停放在湖北石首永隆大酒店内的男尸被抬上殡仪车,送往殡仪馆,围观的群众全部散去,一起因该酒店厨师非正常死亡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得到处置。

鉴于石首“6.17”事件因一起非正常死亡案件演变成重大的群体性事件,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有关部门启动行政问责,对“6.17”事件发生过程中,没有及时发现并报告情况,错过了事件处置的最佳时机,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市委书记钟鸣同志和负直接领导责任的公安局长唐敦武同志以免职处分,以儆效尤。

资料来源:

1.人民日报 2009年6月24日 作者 陆侠

2.荆楚网 7月23日、25日报道

3.南方网 6月26日 南都周刊记者·杨猛

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1.石首事件说明了什么?

2、分析石首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3、在处置突发性事件过程中,如何防范并控制谣言的传播

4. 在处置突发性事件过程中,如何贯彻快速反应的原则?

1、石首案说明,政府应加强突发性时间过程的处理。有关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如何妥善应对当今社会信息传播和意见表达多渠道、互动性的新局面。面对突发事件,政府和主流新闻媒体仅仅发布信息还不够,还必须迅速了解和把握网上各种新型信息载体的脉搏,迅速回应公众疑问,这需要政府尤其是宣传部门具有快捷准确的舆情搜集和研判能力。如果在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上缺席、失语、妄语,甚至想要遏制网上的“众声喧哗”,则既不能缓和事态、化解矛盾,也不符合十七大提出的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精神。

2、石首案的起因是一起非正常死亡案,面对诸多疑问,警方的解释未能成功说服死者家属和公众。在长达约80个小时内,一方面是政府的新闻发布语焉不详;一方面是网友借助非正式媒体发布信息、探寻真相。

3、(一)尽量将谣言扼杀在萌芽状态,降低谣言的重要性积累

只有建立谣言预警与监控机制,才能对谣言从根本上进行控制。 首先,建立谣言预警与监控机构。其次,重视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 (二)媒体联动,官方渠道和民间渠道互动,降低事件的模糊性中,谣言扩散开以后,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联动,及时辟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做法可圈可点,但在反应速度上仍然值得反思。另外,谣言的扩散经常表现出一种对官方渠道信息的不信任,当然这种不信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官方单一的“说教”和十足的“官”味容易让人们反感,因而即便发言人出来澄清谣言,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人们的信任。所以,在专家、学者以及比较活跃的社会成员中培养民间“意见表达者”,利用他们对于民情民意的了解,以及“非官方”的表达,提升舆论引导的亲和力,将民意逐步引向政府和媒体设置的议程,从而降低事件的模糊性,能够达到较好的辟谣效果。

二、谣言的传播机制及控制策略

(一)对有可能孳生谣言的新闻注重深度报道和连续报道

(二)媒体快速反应,持续、反复发布准确信息。如果危机不可避免,加强信息的披露与公众的沟通,争取公众的谅解与支持,避免流言四起和社会恐慌,是危机管理的基本对策。

4、(一)制定更明确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操作程序。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具体、实践操作性更强的规章制度。明确规范的规章制度可为执行行为提供明确的执行依据和制度保障,明确规范的规章制度可为执行行为提供明确的执行依据和制度保障。确保执行质量与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更快更熟练的掌握执行快速反应的整个操作流程。

(二)建设更科学的执行快速反应机构。执行快速反应机构应该强调简单实用,突出反应时间短和执行快速的特点,发挥执行的高效力。置两级机构最为适宜,即决策和执行两级机构。组成快速反应力量,下分设执行快速反应小组。

(三)加大对执行人员、执行装备的投入。要使执行效率得到较大提高,必须从执行的“软、硬件”两个方面同时下工夫。

(四)牢固树立执行快速反应意识

五)创新执行快速反应机制的工作措施

六)进一步强化执行快速反应联动机制。 就当前社会情况来看,不少事件的执行并非一帆风顺,需要掌握大量的有效信息后采取联合行动,单靠人某个执行机构或某一个、某几个部门很难完成这一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这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即建立和健全相应的执行联动机制。

(七)制定与执行快速反应机制相配套的奖惩和监督机制

公共危机管理试题a

一、简答题:

1、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区别:风险管理:是这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综合考虑法律、政治、社会、经济等因素,从风险管理准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到风险处置,并在各环节中进行风险沟通,风险监测与更新的动态管理。

应急管理:是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相关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预警、控制和处理的过程。

联系:

从定义可以看出:应急管理是处理和规避风险的学科,是社会对所有自然灾害、恐怖主义、人为灾难进行广泛而主动的反应,所以应急管理也可定义为人们对突发事件的管理。而突发事件是指事前难以预料的、突然发生的不利事件。未来的突发事件是一种特殊的风险。所以,应急管理是风险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2、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救治第一原则。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突发事件,首先要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应将媒体报道和公众反映首先集中于对伤亡人员的救助而不是领导人的活动、缉拿罪犯、防范措施等,这样有利于号召和动员公众支持政府,参与救援活动,是在特殊情况下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得到公众支持的必然选择。

2、把握主要矛盾原则。任何突发事件都有一个牵动全局的主要矛盾,把握主要矛盾,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解决的转化,是解决突发事件的根本之所在。

3、注重新文传播原则。一是迅速开放传播通道。要把必要的信息公之于众,让公众及时了解突发事件的事态和领导者正在尽职尽责地加以处理的情况。二是有效控制信息导向,开放的信息传播通道有利于避免公众的猜疑、误传,但是由于人们对突发事件所持的态度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因而也有可能使信息传播朝着不利于突发事件顺利处置的方向发展,所以必须有效控制信息导向。

4、机动权变原则。突发事件现象与原因之间、原因与原因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决策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领导者在处置这类事件过程中要机动权变,根据千变万化的现场情况进行随机决策。

5、协调作战原则。突发事件的综合性,要求处置手段必须突出一个“合”字。

6、科学合法原则。科学主要是针对那些因工业技术而引起的灾害以及由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危机事件而言,前者包括危险物品、辐射事故、水坝决堤、大面积建筑物着火等;后者包括干旱、海啸、森林大火、山崩等。

二、论述题:

1、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有哪些策略技巧?

答:1)、突发性公共事件:是指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随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2、应对突发事件的策略

1.)遵循程序,有条不紊地处理突发事件

2).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领导与协调机制

3.)处变不惊,迅速地识别突发事件

4).隔离突发事件,有效控制事态的蔓延

3、突发事件应对中如何稳定人心、引导舆论

一、 迅速采取各项措施以稳定人心

1.重视民众在突发事件中的心理表现

2.采用多种措施安抚民众心理

3.稳定人心最重要的是做好沟通

二、及时说明真相并公布事情发展动态

1.要认识到突发事件中的谣言及其危害性

2.政府应尽快向民众公开有关信息

3.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要适当。

三、正确引导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

1.媒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我们要与时俱进,一方面要增强媒体危机意识,另一方面要改变过去的危机处理思维方式,包括媒体应对方式,掌握一些必要的媒体应对技巧,这样才能提高驾驭媒体的能力,才能从容面对突发事件,做到化险为夷,甚至转危为机。

2.杜绝某些领导者对媒体的错误认识与做法:比如封锁消息、一味辟谣和否认、鸵鸟政策、反应迟缓、敷衍塞责、忽视网络舆论和网络民意。

3.突发事件中新闻发布的基本原则:一是一定要有一个坦诚的态度;二是要公开透明、及时披露信息;三是要及时寻求第三方的支持,不能一味自我吹嘘,自我辩解;四是处理危机要有人情味,要体现对人的关怀,以建立信任。五是要一个声音对外,避免表态混乱;六是表态要留有余地,以免陷入被动。

三、案例分析:

从“瓮安事件”看政府对群体性事件的应急管理

引言:一些人因对瓮安县公安局对该县一名女学生死因鉴定不满,聚集到县政府和县公安局。一些人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冲击县公安局、县政府和县委大楼,结果酿成了震惊中外的群体性事件。对于公安局鉴定结果,人们为什么不相信呢?一人之死为什么会牵连很多无直接利益者都卷入打砸烧抢的不法行为呢?这种突发性事件如何产生,政府又该如何予以防控,如何展开应急管理呢?

2008年6月21日20许,李树芬与女友王某一起出去玩,同李树芬的男友陈某及陈的朋友刘某等吃过晚饭后,步行到西门河边大堰桥处闲谈。李突然说:“跳河死了算了,如果死不成就好好活下去。” 刘见状急忙拉住李树芬,制止其跳河行为。约十分钟后,陈某提出要先离开,当陈走后,刘见李树芬心情平静下来,便开始在桥上做俯卧撑。当刘做到第三个俯卧撑的时候,李树芬大声说“我走了”,便跳下河中。刘见状立即跳下河去救李树芬。王某急忙打电话给陈某,并大声呼叫救人。陈立即返回河边,跳下河中帮忙施救,陈见刘已体力不支,便用力先将刘拉回岸上。王某、刘某随即报警,并打电话通知了李树芬的哥哥。

次日,法医初步鉴定后,其家属被告知死因因为“自杀溺水身亡”。她的家人并没有更多的质疑。同一天上午,三名事发时在场的当事人因被警方认为没有作案嫌疑而被释放。当李的家属去派出所找当事人时,发现都已经不在派出所。几乎同时,这三个人开始出现在传言中,“元凶是县委书记的亲侄女,另两个男生和派出所所长有亲戚关系,死者是被奸杀”。 李树芬的家人开始认为有冤情存在,他们在6月23日提出再度尸检。越来越变形的传言,流传在瓮安的大街小巷。“瓮安副县长的儿子伙同另一个社会青年把瓮安县三中一女生淫秽强奸并残忍杀害丢入瓮安县西门河……”这个逼仄的地方,成为了一个舞台。从早到晚,闻讯而来的人群络绎不绝。人们带着自己生活中的不满来看这个死因不明的女孩。

6月25日,发生了新的意外。在公安局,李树芬的幺叔李秀忠和民警张明发生冲突。接着,李秀忠被主管单位县教育局叫去问话。随之在瓮安保险公司附近,李秀忠又遭到飞来横祸:他被几个身着便装的人暴打一顿。6月28日上午,瓮安县公安局向李树芬家属发送了《尸体处理催办通知书》, 限李家于6月28日14时前将李树芬尸体领回安葬,“否则,公安机关将依法处理”。

这激起了围观者的不满。到这天下午3点左右,两名高举“为人民群众伸冤”的白色横幅的中学生走在前面,数十人跟随,他们打算为李树芬游行请愿。这些人当中,没有一个是李树芬的亲属。当游行队伍离开北东路,来到文峰中路时,人群已经从最开始的数十人,聚集成了千人之众。

警察在门前拉起了警戒线,让两位学生进办公楼大堂沟通。“他们一把扯过了条幅,学生不允,伸手夺回了条幅,双方发生了冲突,学生和警察之间,发生了扭打。这时候,全副武装的防暴队员出现在视野中,他们的警棍伸向人群。人群哄然,见到学生被打而愤怒的人群已然失去了理智,局面再也无法控制了。瓮安事件爆发。“6.28”事件,共造成县委县政府大楼104间办公室被烧毁,县公安局47间办公室被烧毁,户政中心档案材料全部被毁,42台交通工具被毁等。瓮安事件震惊中外。

结束语:一名学生非正常死亡,从社会角度而言,是件小事。但如此小事,竟发展成惊天动地的瓮安事件,这和当地政府合法性流失,部分官员行政不作为,利益协调、平衡和畅通等机制不完善从而导致社会积怨过多有着深层联系;同时,面对群体性事件,这也和当地有关部门获取信息不畅,信息公开不及时,执法水平落后,滥用警力等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这种群体性事件,政府必须予以应急管理,不仅解决“表”的问题,也要解决“本”的问题。

案例附录

1.齐鲁晚报《公布瓮安事件打砸抢烧事件调查情况》(《贵州都市报》供稿)2008年7月2日

2.南方都市报《瓮安溯源》2008年7月10日

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1.瓮安事件说明了什么?

2、分析瓮安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3、如何有效开展应急管理?

4. 如果你是当地政府领导,遇到群体性事件理应如何处理?

1、瓮安事件说明了什么?

首先,官民矛盾已经发展到了令人忧虑的地步,如果不及时引导和疏通,会发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恶性事件

其次,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值得反思。

再次,地方政府处理突发性危机事件的态度和方法存在极大缺陷。

2、分析瓮安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1、经济落后,民众生活水平低

瓮安县坐落于中国最贫穷省份之一的贵州省腹地,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农 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3.25%,第一产业比重占GDP的38.6%。瓮安县水利资源丰富,正在建设的有国家重点工程构皮滩电站,同时瓮安也是矿产资源的富集县,全县煤炭总储量10.64亿吨,磷矿总储量6.5亿吨,铁矿藏量1500万吨,锌矿藏量60万吨以上。农业县、水电站、矿产,在中国可以分别将它们理解为贫穷、移民、暴富阶层,因此瓮安是一个贫穷的县城,瓮安县群众长期以来对县经济发展缓慢,收入太低,生活艰难十分不满。

2、政府与民众矛盾突出

瓮安县政府和瓮安县人民之间有深刻的矛盾。该县治安长期不好,安全指数极低,群众的幸福感也低,少数公安人员涉黑严重。因此,县公安局和政府有关部门在群众中丧失了公信力和权威性,在“6·28”事件发生之前,2007年9、10月,瓮安县城连续发生了四起爆炸案,至今未破案,此事让当地居民人心惶惶,一些居民直言根本不信任警察。有的领导干部和公安民警长期以来失职渎职,对黑恶势力及严重刑事犯罪、群众反映的治安热点问题重视不够、打击不力,刑事发案率高、破案率低,导致社会治安不好,群众对此反应十分强烈。

3、如何有效开展应急管理?

4、如果你是当地政府领导,遇到群体性事件理应如何处理?

首先,要加强特定人群的心理引导和干预。这主要是针对事件当事人的心理引导问题

其次,要根据当前信息技术的特点,加强信息公开和权威发布。传统的信息封闭和压制在当今网络信息社会亦不能奏效,反而会起到反作用。社会泄愤事件发展中的谣言传播带有重复强化特征和个体特征。谣言作为一种缺乏真实根据、或未经证实、 公众一时难以辨别真伪的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会对群体行为产生很大的心理作用。一般来说,“谣言的传播是以宣泄和表示焦虑与仇恨为基础的。这种宣泄、焦虑与仇恨的心态,以及个人人格差异,最终影响着信息的传播,自然也就会影响着再次地被认知。因此,每一个信息的传出,都是在不同的心理作用下发生的。 同样也会引起社会公众不同的心理反应。社会公众对环境信息了解的心理需求,对社会事件的情绪刺激,以及彼此之间对此事的心理感染为谣言提供了较好的传播条件和传播环境,使谣 言得以传播,发挥效力。

再次,要加强对群聚场所的管理。

群体聚集,不仅有利于各种流言传播,而且最容易产生“情绪感染”。群体有时是盲从的,情绪可以在人群中间传染。少数人受流言影响后, 通过网络、手机等形式,可以人传人,很快形成心理群体。但这些群体如果要形成社会行动,特别是最终产生社会泄愤事件,则需要一定的场域。

又次,要加强事后的心理干预。社会泄愤事件平息后,同其他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一样,最好还要继续对相关人员进行心理干预。 “人们对自身的生存环境很容易产生怀疑,不知所措而导致心理恐慌,出现一些非常态的舆论、流言、行为等”,而通过主动的心理干预,“调动各种可资利用的内外资源,采取各种可能的或可行的措施,限制乃至消除人员的紧张、恐惧等心理失衡状态,从而使事件造成的 损害最小化” 。[17] 这就要求政府的职能部门,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化解参与群体的心理紧张。千万不要在采

用暴力平息事件后,扩大打击面,甚至制造新的冤假错案。在合理合法处置参与者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同时,要尽量以教育和引导为主,开展一些心理安抚,使参加事件者度过这次心理危机,不留下心理创伤,不会在同类事件中再次发作。

最后,要加强利益表达团体和机制建设。群体行为符合人的群体性,从这个方面来说,政府应该尊重人类结群的本性,逐步减少对结社的控制,允许人们根据合理合法的理由———籍贯、行业、兴趣、处境等结成各种团体,促进公民社会的发育,使人们能够在正当的社会活动中找到集体感和归属感。更为重要的是,一个成熟社会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利益诉求机制,要建立一个社会安全阀机制,让社会情绪得到宣泄,否则就会形成“蝴蝶效应”。在许多情景下,堵塞社会情绪,会使社会群体产生“黑洞心理”,也就是看不到前景和希望,使人绝望。如果能建立科学的利益表达机制,就会变黑洞为隧道—— —尽管道路还十分漫长,但前面的光亮给人以希望。并且,通过正式渠道建立的利益表达团体,相对因突发事件而聚集的群体而言,具有理性和责任感,能较好约束社会成员的失当和过激行为。

公共危机管理B

一、简答题:

1、什么是公共危机、风险、突发性公共事件?

公共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风险就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人们所期望的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

突发性公共事件

2、突发性公共事件从哪些角度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成4类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 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二、论述题:

1、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有哪些指导原则?

答:1、救治第一原则。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突发事件,首先要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应将媒体报道和公众反映首先集中于对伤亡人员的救助而不是领导人的活动、缉拿罪犯、防范措施等,这样有利于号召和动员公众支持政府,参与救援活动,是在特殊情况下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得到公众支持的必然选择。

2、把握主要矛盾原则。任何突发事件都有一个牵动全局的主要矛盾,把握主要矛盾,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解决的转化,是解决突发事件的根本之所在。

3、注重新文传播原则。一是迅速开放传播通道。要把必要的信息公之于众,让

公众及时了解突发事件的事态和领导者正在尽职尽责地加以处理的情况。二是有效控制信息导向,开放的信息传播通道有利于避免公众的猜疑、误传,但是由于人们对突发事件所持的态度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因而也有可能使信息传播朝着不利于突发事件顺利处置的方向发展,所以必须有效控制信息导向。

4、机动权变原则。突发事件现象与原因之间、原因与原因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决策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领导者在处置这类事件过程中要机动权变,根据千变万化的现场情况进行随机决策。

5、协调作战原则。突发事件的综合性,要求处置手段必须突出一个“合”字。

6、科学合法原则。科学主要是针对那些因工业技术而引起的灾害以及由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危机事件而言,前者包括危险物品、辐射事故、水坝决堤、大面积建筑物着火等;后者包括干旱、海啸、森林大火、山崩等。

三、案例分析:

石首事件始末

2009年6月17日20时36分,石首市公安局笔架山派出所接市公安局指挥中心110报警台指令:市笔架山街道办事处东岳山路“永隆大酒店”门前发现一具坠楼男尸。接警后,该所民警迅速赶往现场调查处理。经初查,死者涂远高,男,24岁,该市高基庙镇长河村人,生前为该酒店厨师。民警对死者所住房间进行了检查,发现了死者所留一份遗书,遗书的大致内容为自己悲观厌世而轻生,警方排除他杀,初步认定为自杀,但家属对警方鉴定表示质疑。因死因不明,家属把尸体停放在酒店大厅,要求揭露真相,找个说法。

谣言四起。事情刚一发生,当地乃至网上对于这一案件的传闻、传言骤然四起,文字图片,泥沙俱下,真假难辨。在这段时间里,网站上的传言对矛盾激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仅一网站的贴吧中就出现了近500个相关主帖,在一些播客(视频分享)网站,出现了不止一段网友用手机拍摄的视频。一些“外围信息”被传来传去,如据说该酒店有当地领导参股,该酒店涉嫌有贩毒、吸毒现象,还说该酒店此前曾发生类似的非正常死亡事件,还有人猜测死者涂远高可能是发现该店吸毒贩毒而被杀人灭口。些许说法就像瘟疫一样迅速传播,相对而言,在发现死者后的80小时之内,表达政府立场的新闻稿仅仅三篇,而且文字简短,语焉不详。谣言占了舆论的上风,引来数千人围观,这也坚定了死者家属探寻真相的

决心,他们表示不解决问题绝不运走尸体。

为了防止尸体腐烂,6月18号下午,应家属要求,笔架山派出所从殡仪馆送来了一具冰棺。6月19日凌晨1点左右,警车和殡仪馆车辆到达酒店现场,想把尸体运走,被连夜守在那里的现场2000多名民众阻止。酒店门口,有围观的群众悬挂上了大字条幅,要求调查死亡真相。由于政府反映滞后,谣言风起云涌,大家以讹传讹,面对各种信息,人们难辨真伪,只是本着为冤死之人伸冤的想法,19日当晚,上万名石首市民连夜上街,将永隆大酒店门口围住,防止警方和殡仪馆抢尸。据目击者称,大约4万名市民聚集在街头,人数达到最高点。

群众的情绪开始释放。当晚,有人点燃了酒店的二楼和三楼。消防车到来时,已经无法靠近。围观者将消防车拦住并且捣毁;6月20日傍晚,从荆州等地调来的武警赶到,但被民众逼退。许多公安、武警车辆被民众砸毁。

此事震动高层。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明确批示对处理事件的要求,迅速成立了事件处置领导小组。一方面,全力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保护家属安全,通过多种途径迅速向社会公布事件真相;另一方面,加强对事发地段的警戒,防止事态扩大,疏散围观群众,维护现场秩序。经多次协商,死者家属同意将尸体运往殡仪馆,将进行尸检。6月21日凌晨,停放在湖北石首永隆大酒店内的男尸被抬上殡仪车,送往殡仪馆,围观的群众全部散去,一起因该酒店厨师非正常死亡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得到处置。

鉴于石首“6.17”事件因一起非正常死亡案件演变成重大的群体性事件,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有关部门启动行政问责,对“6.17”事件发生过程中,没有及时发现并报告情况,错过了事件处置的最佳时机,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市委书记钟鸣同志和负直接领导责任的公安局长唐敦武同志以免职处分,以儆效尤。

资料来源:

1.人民日报 2009年6月24日 作者 陆侠

2.荆楚网 7月23日、25日报道

3.南方网 6月26日 南都周刊记者·杨猛

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1.石首事件说明了什么?

2、分析石首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3、在处置突发性事件过程中,如何防范并控制谣言的传播

4. 在处置突发性事件过程中,如何贯彻快速反应的原则?

1、石首案说明,政府应加强突发性时间过程的处理。有关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如何妥善应对当今社会信息传播和意见表达多渠道、互动性的新局面。面对突发事件,政府和主流新闻媒体仅仅发布信息还不够,还必须迅速了解和把握网上各种新型信息载体的脉搏,迅速回应公众疑问,这需要政府尤其是宣传部门具有快捷准确的舆情搜集和研判能力。如果在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上缺席、失语、妄语,甚至想要遏制网上的“众声喧哗”,则既不能缓和事态、化解矛盾,也不符合十七大提出的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精神。

2、石首案的起因是一起非正常死亡案,面对诸多疑问,警方的解释未能成功说服死者家属和公众。在长达约80个小时内,一方面是政府的新闻发布语焉不详;一方面是网友借助非正式媒体发布信息、探寻真相。

3、(一)尽量将谣言扼杀在萌芽状态,降低谣言的重要性积累

只有建立谣言预警与监控机制,才能对谣言从根本上进行控制。 首先,建立谣言预警与监控机构。其次,重视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 (二)媒体联动,官方渠道和民间渠道互动,降低事件的模糊性中,谣言扩散开以后,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联动,及时辟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做法可圈可点,但在反应速度上仍然值得反思。另外,谣言的扩散经常表现出一种对官方渠道信息的不信任,当然这种不信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官方单一的“说教”和十足的“官”味容易让人们反感,因而即便发言人出来澄清谣言,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人们的信任。所以,在专家、学者以及比较活跃的社会成员中培养民间“意见表达者”,利用他们对于民情民意的了解,以及“非官方”的表达,提升舆论引导的亲和力,将民意逐步引向政府和媒体设置的议程,从而降低事件的模糊性,能够达到较好的辟谣效果。

二、谣言的传播机制及控制策略

(一)对有可能孳生谣言的新闻注重深度报道和连续报道

(二)媒体快速反应,持续、反复发布准确信息。如果危机不可避免,加强信息的披露与公众的沟通,争取公众的谅解与支持,避免流言四起和社会恐慌,是危机管理的基本对策。

4、(一)制定更明确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操作程序。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具体、实践操作性更强的规章制度。明确规范的规章制度可为执行行为提供明确的执行依据和制度保障,明确规范的规章制度可为执行行为提供明确的执行依据和制度保障。确保执行质量与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更快更熟练的掌握执行快速反应的整个操作流程。

(二)建设更科学的执行快速反应机构。执行快速反应机构应该强调简单实用,突出反应时间短和执行快速的特点,发挥执行的高效力。置两级机构最为适宜,即决策和执行两级机构。组成快速反应力量,下分设执行快速反应小组。

(三)加大对执行人员、执行装备的投入。要使执行效率得到较大提高,必须从执行的“软、硬件”两个方面同时下工夫。

(四)牢固树立执行快速反应意识

五)创新执行快速反应机制的工作措施

六)进一步强化执行快速反应联动机制。 就当前社会情况来看,不少事件的执行并非一帆风顺,需要掌握大量的有效信息后采取联合行动,单靠人某个执行机构或某一个、某几个部门很难完成这一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这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即建立和健全相应的执行联动机制。

(七)制定与执行快速反应机制相配套的奖惩和监督机制


相关文章

  • 深度:蛟龙卫海疆 历数中国海军水面主力舰发展历程 
  • 中国海军第一代导弹驱逐舰研制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海军与七院组织人员开始进行导弹驱逐舰的总体方案论证.探讨和预研工作.1960年中期,中央军委为配合国产洲际导弹海上试验的需要,正式批准海军自行研制第一代导弹驱逐舰,用于承担洲际导弹试验的 ...查看


  • 中国人民银行:创新服务模式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 来源:中国政府网 2009年12月17日16:48 我来说两句(0) 复制链接 大中小 大中小 大中小 人民银行召开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 16日,人民银行在江苏省南通市召开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会议全面总结了三年来中小 ...查看


  • MK_16.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用地分类衔接研究
  • 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用地分类衔接研究 郭谁琼 摘要:本文以城乡规划用地分类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全地类兼容性衔接为主要内容,探讨"两规"用地分类接轨的主要思路和技术路线.本研究以符合实际管理现状和应用需求为要求.以实现规 ...查看


  • 二元logistic逻辑回归分析3
  • Logistic模型 1. 财务比率值与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之间关系可能是非线性的.为服务于对两分类定性因变量的多元非线性分析,选取对财务危机有较好判别分类效果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本文通过两种方法来检验代表利益相关者行为的指标对企 ...查看


  • 电大[城市管理学作业
  • 电大行管本科班<城市管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参考答案 <市政规划与管理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参考答案 <城市管理学>作业1参考答案 可选做第2题 题目要求: 采取课堂小组的形式,理论联系实际讨论我国传统市 ...查看


  • 交流发言材料
  • 篇一:会议材料之三:交流发言材料 会 议 交 流 发 言 材 料 目 录 1.深入开展质量专题活动,全面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江苏省电力公 司„„„„„„.1 2.全面加强设计管 理,提高工程质量 ----浙江省电力公 司„„„„„„. ...查看


  • 我国上市银行经营绩效分析
  • 我国上市银行经营绩效分析 宋加山 王彭结/西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王茂如/广州军区房地产管理局财务处 [摘 要] 中国农业银行股改上市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从2005年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革,至今已有15家银行成功上市,为客观 ...查看


  • 2017年2月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结项情况
  • 2017年2月,经同行专家鉴定,共有235个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予以结项.其中,"优秀"15项,"良好"80项,"合格"117项,免于鉴定23项.另有25个项目暂缓结项(参 ...查看


  • 从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看股权激励制度
  • Management 经管空间 从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看股权激励制度 河南大学 任传普 摘要:股权激励作为企业解决管理层与公司股东之间代理问题的一种制度性安排,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但同时,股权激励制度有其自身的缺陷,可能会带来企业经营者的冒险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