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社会(三篇)

  宗教文化7

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社会(三篇)

主持人:杨剑龙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人语:“五四”时期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会呈现出一种十分复杂的状态,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文化的态度就表现出这样的复杂性。长期以来我们常常简单化地二元对立式地看待问题,对于西方基督教文化更表现出一种否定的排斥的态度,甚至将基督教文化对于中国的影响等同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本组三篇文章力图客观辩证地分析与基督教、教会相关的问题,《论非基督教思潮与中国教会本色化运动》一文梳理分析在非基督教思潮中教会知识分子如何思考中国教会本色化运动,从诸多有关的言论中看出非基督教运动带给中国教会人士的警醒与思考,分析了此时期中国教会本色化运动的重要意义。《张资平小说与“五四”知识分子的基督教观》一文以张资平为代表,分析“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对基督教文化的复杂态度,他们从民族主义和启蒙主义的角度反对基督教,却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信仰自由的角度肯定基督教,他们将宗教的礼仪、传说与精神截然区别,将宗教的束缚与人文内涵完全剥离。《论基督教文化影响下的陈映真创作》一文从基督教文化带给台湾作家陈映真创作的影响展开研究,从家庭与人生经历梳理这种影响,并深入研究这如何影响其创作的价值取向、道德内涵、精神诉求和艺术手法。三篇论文都努力在对于史料的梳理中,分析问题的复杂性,都在比较开阔的视阈中展开研究,努力道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论非基督教思潮与中国教会本色化运动

杨剑龙

(上海师范大学 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上海 200234)

要: 1922年发起的非基督教运动,促进了中国基督教知识分子反省思考中国基督教教会的现实与出路,直接促成

了教会关于教会本色化运动,1922年5月基督教全国大会正式提出了“中国本色的教会”的构想。在非基督教运动的刺激下,教

会人士在中国基督教会的困境、何为本色化、如何做到本色化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本色化的讨论扩大了基督教在中国的影响,使教会的本色化运动逐渐走上正轨,使中国教会强化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因素。

关键词: 非基督教;基督教会;本色化

中图分类号: B9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3637(2010)01-0007-05

  1922年4月,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第11届大会将在北京

论特别提出:“第四个好效果,就是给基督徒一个借镜自照的机

举行,引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非基督教运动:上海组织了“非基督教学生同盟”,1922年3月9日发表了《上海非基督教同盟宣言》。北京成立了非宗教大同盟,1922年3月21日,发表了《北京非宗教大同盟宣言》,进一步推进了这场非基督教运动。“自京沪发起非宗教同盟以后,全国学生界,群起响应,通电一天一天的加多,舆论一天一天的激烈,群情愤慨,不减于五四运动的精神……”非基督教运动虽然带着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批判否定基督教在中国的传布、反对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大会在北京举行,但却促进了中国基督教知识分子反省思考中国基督教会的现实与出路,直接促成了教会关于中国基督教会本色化运动的开展。

一、中国基督教会的借镜自照

的社论,认为反对宗教运动也有某种好的效果,如可以做基督徒的警钟、能引起国人注意宗教问题、能强迫基督徒思想。社

[3]

[2]

[1]

会。……若教会中无论中西男女的信徒,都能借这镜来自照,力行痛改。这是反对宗教运动给我们的好赏赐了。”非基督教运动让教会借镜自照,反省教会的短处、思考教会的改革。

1922年5月2日至11日,在上海举行了全国基督教大会。

[4]

这次大会的召开,目的在于团结一致回应外来的挑战。“当基督教问题讨论,逐渐引发到被批评攻击之时……当时除了各宗派个别有宗派内的全国会议外,更进而有全国性的,超宗派的大会的召开,教会领袖们期望由这条途径,回应外来的挑战,而使基督教会能继续在中国传承下去。”面对非基督教运动的挑战,教会举行全国大会,意在讨论中国基督教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这次全国基督教大会在上海召聚的时候,全国代表千余人,不但都是基督徒,并且都是教会负责的人。五百余中国人,中国教会的本色化,在《基督教全国大会“教会的宣言”》中,十分慎重地强调:“吾们自从受了委托之后,竭力思维,要创一个

[5]

[6]

1922年5月,《生命月刊》发表了题为《反对宗教的运动》都是正式负责任的代表。”此次大会上一个重要的内容便是

  宗教文化7

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社会(三篇)

主持人:杨剑龙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人语:“五四”时期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会呈现出一种十分复杂的状态,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文化的态度就表现出这样的复杂性。长期以来我们常常简单化地二元对立式地看待问题,对于西方基督教文化更表现出一种否定的排斥的态度,甚至将基督教文化对于中国的影响等同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本组三篇文章力图客观辩证地分析与基督教、教会相关的问题,《论非基督教思潮与中国教会本色化运动》一文梳理分析在非基督教思潮中教会知识分子如何思考中国教会本色化运动,从诸多有关的言论中看出非基督教运动带给中国教会人士的警醒与思考,分析了此时期中国教会本色化运动的重要意义。《张资平小说与“五四”知识分子的基督教观》一文以张资平为代表,分析“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对基督教文化的复杂态度,他们从民族主义和启蒙主义的角度反对基督教,却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信仰自由的角度肯定基督教,他们将宗教的礼仪、传说与精神截然区别,将宗教的束缚与人文内涵完全剥离。《论基督教文化影响下的陈映真创作》一文从基督教文化带给台湾作家陈映真创作的影响展开研究,从家庭与人生经历梳理这种影响,并深入研究这如何影响其创作的价值取向、道德内涵、精神诉求和艺术手法。三篇论文都努力在对于史料的梳理中,分析问题的复杂性,都在比较开阔的视阈中展开研究,努力道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论非基督教思潮与中国教会本色化运动

杨剑龙

(上海师范大学 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上海 200234)

要: 1922年发起的非基督教运动,促进了中国基督教知识分子反省思考中国基督教教会的现实与出路,直接促成

了教会关于教会本色化运动,1922年5月基督教全国大会正式提出了“中国本色的教会”的构想。在非基督教运动的刺激下,教

会人士在中国基督教会的困境、何为本色化、如何做到本色化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本色化的讨论扩大了基督教在中国的影响,使教会的本色化运动逐渐走上正轨,使中国教会强化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因素。

关键词: 非基督教;基督教会;本色化

中图分类号: B9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3637(2010)01-0007-05

  1922年4月,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第11届大会将在北京

论特别提出:“第四个好效果,就是给基督徒一个借镜自照的机

举行,引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非基督教运动:上海组织了“非基督教学生同盟”,1922年3月9日发表了《上海非基督教同盟宣言》。北京成立了非宗教大同盟,1922年3月21日,发表了《北京非宗教大同盟宣言》,进一步推进了这场非基督教运动。“自京沪发起非宗教同盟以后,全国学生界,群起响应,通电一天一天的加多,舆论一天一天的激烈,群情愤慨,不减于五四运动的精神……”非基督教运动虽然带着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批判否定基督教在中国的传布、反对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大会在北京举行,但却促进了中国基督教知识分子反省思考中国基督教会的现实与出路,直接促成了教会关于中国基督教会本色化运动的开展。

一、中国基督教会的借镜自照

的社论,认为反对宗教运动也有某种好的效果,如可以做基督徒的警钟、能引起国人注意宗教问题、能强迫基督徒思想。社

[3]

[2]

[1]

会。……若教会中无论中西男女的信徒,都能借这镜来自照,力行痛改。这是反对宗教运动给我们的好赏赐了。”非基督教运动让教会借镜自照,反省教会的短处、思考教会的改革。

1922年5月2日至11日,在上海举行了全国基督教大会。

[4]

这次大会的召开,目的在于团结一致回应外来的挑战。“当基督教问题讨论,逐渐引发到被批评攻击之时……当时除了各宗派个别有宗派内的全国会议外,更进而有全国性的,超宗派的大会的召开,教会领袖们期望由这条途径,回应外来的挑战,而使基督教会能继续在中国传承下去。”面对非基督教运动的挑战,教会举行全国大会,意在讨论中国基督教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这次全国基督教大会在上海召聚的时候,全国代表千余人,不但都是基督徒,并且都是教会负责的人。五百余中国人,中国教会的本色化,在《基督教全国大会“教会的宣言”》中,十分慎重地强调:“吾们自从受了委托之后,竭力思维,要创一个

[5]

[6]

1922年5月,《生命月刊》发表了题为《反对宗教的运动》都是正式负责任的代表。”此次大会上一个重要的内容便是


相关文章

  •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 1
  •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 ...查看


  • 佛教与基督教
  • 引言 每一门哲学不一定是一种宗教,但每一种宗教必定是一门哲学.它代表着一个时期内人的情感.思想和信仰,同时也体现了那个时期内其所在地区的政治和文化理念.在各个宗教产生的初期,人类社会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局限,对自身及生存的环境缺乏整体的.科 ...查看


  • 基督教研究基督教的中国化及其难点
  • 作者:王美秀 世界宗教研究 1996年04期 作者根据第一手文字资料,对本世纪初以来中国基督徒努力要实现的基督教的中国化事业作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把基督教中国化事业置于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大背景中作了分析,论证了它的成败所在,说明了影 ...查看


  • 宗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
  • 宗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 2017年02月28日 07:08:54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卓新平 宗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图片来源:资料图) 在今天中国号召在内共同努力建设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在外共建人类命运 ...查看


  • 反邪教宣传资料
  • 反邪教宣传资料 什么是邪教: 指冒用宗教.气功或其他名义,形成反社会的邪说, 并以此作为对其成员进行精神控制的手段,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非法组织. 哪些是邪教: 法轮功.实际神.呼喊派.门徒会.统一教.三班 仆人派.灵灵教.观音法门.主神教. ...查看


  • 中西文化比较论文
  • 中 西 文 化 对 比 课 程 论 文 摘要:由中西自然价值观预测未来拯救自然的主力军是中国:由中西方宗教信仰 分析中西民族性格分歧,关键在"灵魂". 关键词:自然价值观 物我同一 宗教信仰 民族性格 "自我& ...查看


  • 论非基督教运动对中国教育发展的影响
  • 中图分类号:G 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21(2001) 03-0077-05论非基督教运动对中国教育发展的影响 □薛晓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科学部, 北京100089) 摘 要:1922年到1927年的非基督教运 ...查看


  • 蔡孟翰:在亡国与亡天下之间
  • (2013-01-05) 早报导读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退半步,进一步 [热点关注] 美枪击案小学更换校舍后重新开课 [中国政情] 霍韬晦:大破之后应有大立 [中国早点] 中国式闯黄灯 蔡孟翰 于时语先生认为基督教在中国迅速扩大,中国可能 ...查看


  • 基督教对西方人影响
  • 西方基督教 公元四世纪,古罗马诞生了第一位基督教皇帝君士坦丁,在他的庇护下,基督教 由屡受迫害的异教变成了正统国教.当徒手的耶稣战胜了持剑的恺撒之后,基督 教逐渐征服了西方人的精神,对西方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 一.驯化野蛮人的基督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