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芦苇面积及产量

白洋淀芦苇生长受水位影响,苇田面积常因水位变化而有较大变化。淀区苇田(指能织好席的苇地,不包括柴苇地。以下同)原来高程较低,经淀区人民长期夹泥、施肥、台田管理,现在大部分苇田高程均在8 米(大沽高程,以下同)以上,但扔有部分底洼苇地,当淀内水位高于8 米时便会造成芦苇大面积死亡.苇田面积的大小与芦苇产量的增减密切相关,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常使苇田面积有较大变化,因此,芦苇产量亦是经常处于波动之中。

1937 年以前白洋淀有苇田7 万亩(不含安新县以外的其它县在白洋淀中的苇田),总产量约5950 万斤。1938 年日本侵略者占领安新,白洋淀人民组织“雁翎队”抗击侵略瓷,队员们常常隐蔽于芦苇丛中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于是侵咯军下令将主要航道两侧的芦苇各打出30 余米宽的开阔地,以消弱游游击队武器的杀伤力。这一措施使白洋淀苇田损失约5 千亩,造成芦苇大量减产。日本侵略军投降以后.经几年恢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 年,白洋淀苇田已发展到8 . 5 万亩,总产7055万亩。

建国初,政府为扩大苇田面积,鼓励栽苇,1951年国家拨出粮食,发放贷款栽苇5453 亩,此后,苇田面积逐年增加,到1962年,已经发展到12 . 7 万亩,产量达到14300斤。1963年特大洪水和1964年春汛,白洋淀汕柴苇大部分淹死,苇田面积减少到7.8万亩。剩余的苇地全部淹没成苇茬地。1964 年以后,白洋淀天旱水浅。为配合“农业学大寨”的淀区,提出“向洼地要粮,向淀底要地,向水中要粮”的口号,把涝死的大片汕柴苇留下的苇茬地挖沟筑台田。

1965 年上半年——1966 年上半年,白洋淀水区在洼淀建台田5000多亩。这种情况一直发展到“围堤造田、毁苇种田”,因此,苇田面积在1964年的基础上徘徊,很少扩大。到1978 年,安新县政府再次发放栽苇贷款,扩大苇田面积。仅1980 年即栽苇8000 亩。到1982 年,苇田已发展到11.6 万亩。产量达到8895 万斤。创产值1697 万元。1983年白洋淀遭受历史上罕见的早灾,1984 年冬,白洋淀全部干涸,淀内车辆通行。旱情一直持续到1988年上半年。由于苇田高出淀底3 米左右因此得不到维持其正常生长的足够水分,芦苇变矮、苇质变坏、产量大下幅度下降,但低洼处的汕柴苇质地变好,在淀底蔓延生长,面积扩大,产量大增。1988 年秋,随着白洋淀旅游逐渐兴起,白洋淀重新蓄水后,低洼地的汕柴苇产量大减,而栽苇产量却又逐渐恢复。

摘自《白洋淀志》1996年2月第1版 参考:白洋淀旅游公社 www.bydgs.com

白洋淀芦苇生长受水位影响,苇田面积常因水位变化而有较大变化。淀区苇田(指能织好席的苇地,不包括柴苇地。以下同)原来高程较低,经淀区人民长期夹泥、施肥、台田管理,现在大部分苇田高程均在8 米(大沽高程,以下同)以上,但扔有部分底洼苇地,当淀内水位高于8 米时便会造成芦苇大面积死亡.苇田面积的大小与芦苇产量的增减密切相关,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常使苇田面积有较大变化,因此,芦苇产量亦是经常处于波动之中。

1937 年以前白洋淀有苇田7 万亩(不含安新县以外的其它县在白洋淀中的苇田),总产量约5950 万斤。1938 年日本侵略者占领安新,白洋淀人民组织“雁翎队”抗击侵略瓷,队员们常常隐蔽于芦苇丛中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于是侵咯军下令将主要航道两侧的芦苇各打出30 余米宽的开阔地,以消弱游游击队武器的杀伤力。这一措施使白洋淀苇田损失约5 千亩,造成芦苇大量减产。日本侵略军投降以后.经几年恢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 年,白洋淀苇田已发展到8 . 5 万亩,总产7055万亩。

建国初,政府为扩大苇田面积,鼓励栽苇,1951年国家拨出粮食,发放贷款栽苇5453 亩,此后,苇田面积逐年增加,到1962年,已经发展到12 . 7 万亩,产量达到14300斤。1963年特大洪水和1964年春汛,白洋淀汕柴苇大部分淹死,苇田面积减少到7.8万亩。剩余的苇地全部淹没成苇茬地。1964 年以后,白洋淀天旱水浅。为配合“农业学大寨”的淀区,提出“向洼地要粮,向淀底要地,向水中要粮”的口号,把涝死的大片汕柴苇留下的苇茬地挖沟筑台田。

1965 年上半年——1966 年上半年,白洋淀水区在洼淀建台田5000多亩。这种情况一直发展到“围堤造田、毁苇种田”,因此,苇田面积在1964年的基础上徘徊,很少扩大。到1978 年,安新县政府再次发放栽苇贷款,扩大苇田面积。仅1980 年即栽苇8000 亩。到1982 年,苇田已发展到11.6 万亩。产量达到8895 万斤。创产值1697 万元。1983年白洋淀遭受历史上罕见的早灾,1984 年冬,白洋淀全部干涸,淀内车辆通行。旱情一直持续到1988年上半年。由于苇田高出淀底3 米左右因此得不到维持其正常生长的足够水分,芦苇变矮、苇质变坏、产量大下幅度下降,但低洼处的汕柴苇质地变好,在淀底蔓延生长,面积扩大,产量大增。1988 年秋,随着白洋淀旅游逐渐兴起,白洋淀重新蓄水后,低洼地的汕柴苇产量大减,而栽苇产量却又逐渐恢复。

摘自《白洋淀志》1996年2月第1版 参考:白洋淀旅游公社 www.bydgs.com


相关文章

  • 白洋淀地区近16年芦苇湿地面积变化与水位的关系
  • ===================================================================第19卷第4期2005年8月水土保持学报Journal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 ...查看


  • 湿地典型植被芦苇储碳固碳功能研究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12):2603-2607 JournalofAgro-EnvironmentScience 李博,刘存歧,王军霞,张亚娟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摘要: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储碳.固 ...查看


  • 关于白洋淀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调研
  • 展华北明珠之风 塑京南水乡之韵 --关于白洋淀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近年来,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安新县委.县政府以打造"生态.宜居.休闲.旅游名城和秀美京南水乡"为目标,加快旅游开发步伐,强化旅游发展举措,延伸旅 ...查看


  • 美丽的白洋淀作文200字
  • 美丽的白洋淀作文200字 暑假马上就要结束了,转眼间就要开学了.妈妈为了让我放松放松,就带我去白洋淀游玩. 到了白洋淀,首先一片碧玉映入眼帘.清清的湖水,碧绿的荷叶,高高的芦苇.啊!多么迷人,多么优美! 我们兴高采烈的坐着游艇去文化苑.到了 ...查看


  • 参加古代历史文化遗址活动观后感
  • 参加古代历史文化遗址活动观后感 从白洋淀畔梁庄.留村等遗址出土的新石器和各种动物化石便可以知道,早在距今7000多年前,白洋淀境域的先民们已经在此地生活和繁衍,原始的农业.渔猎已经出现.并普遍饲养着家畜,人们开始过定居生活,且建有村落. 古 ...查看


  • [荒漠中的苇]阅读附答案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目.(14分) 荒漠中的苇 王剑冰 ①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 ...查看


  • [荒漠中的苇]王剑冰阅读答案
  • 荒漠中的苇 王剑冰 (1)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的,是我等少数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远远的 ...查看


  • 保定的风土人情
  • 保定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地带,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 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保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对外开放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戏曲之乡 ...查看


  • 走进白洋淀
  • 戊子农历六月,正是荷花满塘,芦苇成林的时候.有幸与朋友一起,再次走进白洋淀. 早上不到五点,灰蒙蒙的天,终于接不住阴沉的湿气,漏下了稀疏的雨点,接下来便扬洒开细细的雨丝,柔柔的不急不骤,气温也恰到好处,大约摄氏28C度左右,天公是在有意照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