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与小说1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变化

第18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

——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近现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体现的时代特色

难点: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兴盛的背景;《等待多戈》的思想内涵

教学内容

导入

十九世纪以来, 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经历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产阶级的统治基本确立;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主导一切;文化上:启蒙思想家号召人们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更为美好的社会。文学艺术作为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在十八世纪后半叶至十九世纪欧洲大革命与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也出现了新的艺术形式和新的内容,更生动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以后的社会变迁。

一、浪漫主义文学诗歌

1.时代背景(18C 后半叶至19C 中叶)

(1)欧洲革命或改革成功后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美好景象(自由、平等、博爱)

(2)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反映到文学领域

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中叶,欧洲各国通过改革或革命,资产阶级统治基本确立。知识分子大都受过启蒙思想的熏陶,曾是革命的热情拥护者。但革命后确立的新制度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对18世纪启蒙学者所鼓吹的自由民主思想的实践感到失望,革命时期欧洲动荡的社会现实,资本的剥削给人们带来的失望,文学艺术是现实的反映,文学家们力图从自己的想象中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便应运而生。

2.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1)富有幻想和激情,用丰富的想象对现实世界进行鞭挞和控诉

(2)二是崇尚自由和解放,热情讴歌人民要求自由和民主的斗争

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和思潮,原指用罗马语书写的故事,进而专指长篇小说或骑士故事,后来也包括传奇小说等。

浪漫主义文学表达出对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与此相对应的是对理想世界的积极追求,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在艺术塑造和个性表达方面强调自由追求,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到顶峰。

3.代表人物及作品

(1)拜伦

①简介

拜伦(1788—1824)英国诗人,出生于伦敦破落的贵族家庭,10岁继承男爵爵位。他曾在剑桥大学读书,深受启蒙主义的熏陶。成年以后,正逢欧洲各国民主、民族革命运动蓬勃兴起,他反对专制压迫、支持人民革命的进步思想,使他接近英国的工人运动,并成为19世纪初欧洲革命运动中争取民主自由和民族解放的一名战士。

从1809-1811,拜伦出国作东方的旅行,是为了要“看看人类,而不是只方书本上读到他们”,还为了扫除“一个岛民怀着狭隘的偏见守在家门的有害后果”。在旅途中,他开始写作《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和其他诗篇,并在心中酝酿未来的东方故事诗。

拜伦在英国文学史上素有“恶魔诗人”之称,他巩固了诗坛地位,社会上却因私生活遭受越来越多的攻击,结婚一年多的妻子离他而去,使英国上层人士对他的攻击达到高潮,于是他愤然移居意大利。1823年,希腊传来抗击土耳其斗争高涨的消息,拜伦放下写作中的《唐璜》,去希腊参加争取自由、独立的武装斗争,数月过度劳累导致身体不支,一次又被大雨淋湿,终于一病不起,18245年逝世于希腊军中。希腊举国哀悼,将4月19日定为“国哀日”。他那些雷奔电激、波翻云涌的诗篇,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歌德说拜伦是“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普希金称拜伦为“思想界的君王”;鲁迅坦然承认:他自己早期对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和“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精神,都是从拜伦那里学来的。

②代表作

《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

《唐璜》——“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③思想特色: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

从插图可以看出拜伦“忧郁”的情绪,其作品也时常流露这种情绪。其笔下的英雄形像总是高傲、孤独的叛逆者,他们愤世嫉俗而又孤僻冷漠、坚定无畏而又阴沉冷酷,因此这样的叛逆者又被称为“拜伦式英雄”。通过这样的英雄形像,作者表达了对罪恶社会的深刻憎恨和坚定反抗,也表现了脱离群众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孤独与忧郁。

(2)雪莱

①简介

雪莱(1794—1822),英国诗人,生于贵族家庭。自幼富于反抗精神,深受卢梭等人思想影响,他以诗歌的形式抨击压迫和强权,召唤对于现实的变革。曾就读于著名的伊顿大学、牛津大学,由于思想叛逆,写反宗教的哲学论文被学校开除,投身社会后,又因为写诗鼓动英国人民革命及支持爱尔兰民族民主运动,被迫迁居意大利。在意大利,仍积极支持意大利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后来渡海遇风暴,不幸沉船溺水。终年不足30岁,葬于罗马。

②代表作

《西风颂》——以西风扫落叶象征革命力量扫荡反动统治(西风哟,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③思想特色: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由插图可见雪莱没有忧郁的情绪。其作品一扫拜伦忧伤情绪和矛盾心理,抒发了高昂激愤的革命热情,热情洋溢地展现了作者胜利的信心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在革命运动处于低潮时期的光明、乐观的信念。

思考:拜伦和雪莱有什么相似的经历?文风有什么不同?

相同点:相似经历—两人都出生于英国贵族家庭且教育背景良好,而且又都因为写作反当局反宗教的作品为权贵所不容,因此不得不先后流亡异国;都是浪漫主义诗人,作品以渴望斗争、面向未来、崇尚自由和解放的精神为思想特征;都积极参加欧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把诗歌的创作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

不同点:参考插图和作品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和思想特色

4.影响

①有力支持法国大革命后席卷全欧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②为欧洲文坛树立一面光辉的旗帜

二、现实主义文学小说

1.时代背景(19C 中叶到20C 初)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化在文学艺术上的表现。

一方面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社会财富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赤贫化,资本主义带来的社会罪恶现象惊人增加。文学上,人们不满足于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激情、抽象的抗议和呐喊,而要求真实的描写现实生活、揭露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罪恶,因此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风靡欧洲。

“批判现实主义”最早由高尔基提出来,他对其有清醒和深刻的认识。(结合课后“知识链接”,由于历史局限性,批判现实主义未能指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目的不是药彻底摧毁它,而是主张用阶级调和等方法改良。

2. 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1)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

(2)揭露黑暗, 塑造英雄

3.代表人物及作品

(1)巴尔扎克及其《人间喜剧》

①简介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被誉为“小说界的拿破仑”,“小说的莎士比亚”等。

②内容与影响

《人间喜剧》由91部小说组成,刻画了2400多个人物形象。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尤其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方面可谓入木三分,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 ·葛朗台》、《高老头》。

思考:根据课本第76页小字部分的内容,讨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刻画人物的特点。

葛朗台是欧洲文学史上吝啬鬼的典型,他把所有的感情都集中在金钱和吝啬的乐趣上,只要看到金子,连眼睛都是“黄澄澄的,染上了金子的光彩”,他一年四季都穿一双呢袜,手套要用一年零八个月,领带永远是黑的,晚上一家人只点一根蜡烛,严冬只有在规定的时间才能生火,妻子生病害怕出钱找医生,甚至死前还嘱咐女儿把他的财产保管好,将来到阴间向他交帐。(结合教材的文字阅读框内容)

通过葛朗台这个形象可以看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很注重细节的描写,善于选取典型的生活现象,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提高了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

(2)托尔斯泰及其《战争与和平》

①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处女作中篇小说《童年》于1852年问世,早年相继写了中篇小说《幼年》《少年》以及一系列描写高加索战争和克里木战争的短篇小说。托尔斯泰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作品再现了俄国社会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俄国社会的现实生活,揭露了俄国资产阶级社会的罪恶。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②内容与影响

托尔斯泰于1863—1869年用了七年时间写成的巨著《战争与和平》,长达130余万字。 这部作品包括了两个互相交错的内容,即俄国的卫国战争和俄国社会贵族家庭生活,这两

部分说明了两个中心:“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描写了俄国人民反抗拿破仑入侵的战争场景,赞扬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展现了在战争与和平交替年代中俄国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具有非凡的艺术成就——罗曼·罗兰对《战争与和平》的评价是“我们时代里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

三、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

1.时代背景

荒诞派戏剧盛行于20世纪50、60年代的西欧世界,哲学上用来形容个人在信仰破灭之后与生存环境脱节的尴尬难堪状态。认为现实世界是荒诞而不可救药的,人生是孤独的,一切追求都是未知数,荒诞派戏剧主要表现“什么事情也没发生,没有人去,也没有人来,真可怕”这样虚无荒诞的人生观。

2.特点

①反传统,一反过去文学必需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②用支离破碎的剧情和反复出现的对白,来表现人们及其理想在现实社会里的荒诞和非理性,从而引发人们关于自身的思考

3.代表: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①内容及表现手法

贝克特“二战”留居巴黎,饱偿战争的悲伤,开始了对人生更深入的思考和探求。《等待戈多》创作于1952年,是贝克特成名作,也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品。

该剧由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两位流浪汉的对话组成,他们一直在等待一位叫“戈多”的神秘人士的到来。此人不断送来各种信息,表示马上就到,但从来没有出现过。两位流浪汉设想了种种站不住脚的假设,认为他们的存在一定有某种意义,希望戈多能带来解释。但戈多是谁,他代表什么,剧中只有些模糊的暗示。全剧没有完整连贯的情节和明确的时间、地点,结尾是开端的重复,终点又回到起点,可以周而复始地演下去。

作者就是用这种怪异、离奇、荒诞的内容和形式去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控制,表现生活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普通人的尴尬难堪的处境。剧中人对于戈多的徒劳等待,表现了西方人精神上的空虚以及对生活的无望和麻木,剧中人彼此间的不可分手离弃,则隐喻着西方人渐已丧失了独立、健全的人格,也反映了在冷漠的西方世界中人的某种精神需要。

思考:如何看待《等待戈多》在现代戏剧中的思想价值?

《等待戈多》围绕“迷惘的等待”这个主题展开,它试图论证:我们存在,所以我们等待,因为我们等待,所以我们存在。“戈多”也许只是某种生活的名称,它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它引发人们对于更深度问题的思考,如:从未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就被投入到了世界,投入了生存——我们如何才能和这个事实妥协?我们是谁?自我的本质是什么?看似荒诞不经的喜剧,却引发人们关于本质问题的深度思索,而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正是《等待戈多》的思想价值。

②内容与影响

《等待戈多》表面上是在描写人生中乱七八糟的东西,实际上是力图抓住人类生存的最本质的方面。因此从上映起就反响热烈,一举成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三、自我测评

1、拜伦和雪莱的诗歌各具什么风格特点?

答:(一)、拜伦:以“辛辣地讽刺现实社会”为其特色

(1)、创作了大量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的诗篇,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塑造出一些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的人物,人称“拜伦式英雄”。

(2)、以长诗《唐璜》为例,这部作品内容丰富,气势宏伟,批叛锋芒犀利无比,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二)、雪莱:是热情展望未来理想社会的天才预言家,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通的爱

——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的主义精神。

(三)、共同点:

(1)、两人都经历了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革命高潮,都支持各国人民的民族民主运动,以诗篇为武器,鼓舞各国人民的斗志,激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2)、他们都积极投身于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并用自己的作品有力地支持了欧洲各国争取自由和民主的斗争。

2、以《人间喜剧》为例,简析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答:(一)、背景:从《人间喜剧》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法国社会里

(1)、金钱主宰着一切。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社会矛盾逐渐尖锐化。资本主义的逐渐巩固和社会财富的急剧增加,另一方面则是广大人民迅速陷入赤贫。

(2)、浪漫主义的幻想和呐喊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鞭挞资本主义罪恶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二)、影响(意义、艺术价值):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1)、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腐朽和丑恶的本质,描绘出极为广阔的资本主义社会复杂丰富的生活图景,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2)、其经典作品是人们认识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为人类文学艺术宝库增添了光彩夺目的瑰宝,善于以精细入微、生动逼真的环境描写再现时代风貌。

(3)、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它未能指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他们“批判”现实,却“没有什么可以肯定的”。

3、为什么《战争与和平》被誉为“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

答:(1)、《战争与和平》是一部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它描写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场景,赞扬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展现了在战争与和平交替的年代中,俄国社会广阔的生活画画。

(2)、其情节安排,是以拿破仑入侵俄国期间的俄国社会生活和两军大战的生动画面作为背景的,描绘出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光辉和阴暗面。

4、如何看待《等待戈多》在现代戏剧中的思想价值?

答:(1)、贝克特所表现的荒诞,这种哲学意义上的荒诞之所以产生,乃是因为人类出于理性总是严肃地选择有意义的生活,而世界总是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于是我们怀疑这种意义,怀疑理性,但又无法放弃对意义的理性追求,于是构成永恒的冲突,特别是在现实生活危机重重的时代,这种荒诞感会比一般时期更为突出,“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

(2)、《等》围绕“迷惘的等待”这个主题展开,它试图论证:我们存在,所以我们等待;因为我们等待,所以我们存在。反映了现代人面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失落,找不到出路的精神状态。

(3)、“戈多”也许只是某种生活的名称,它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它引发人们对于更深度问题的思考,如:从未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就被投入到了世界,投入了生存——我们如何才能和这个事实妥协? 我们是谁? 自我的本质是什么? 看似荒诞不经的喜剧,却引发人们关于本质问题的深度思索,而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4)、反映了现代人的失望、苦闷和迷惘的精神世界;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在两次世界大战以来在政治、经济、精神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如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压力加

重,精神世界的空白、虚无,理性主义、英雄主义再也唤不起人们的热情,悲观主义、虚无主义于是乘虚而入。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变化

第18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

——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近现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体现的时代特色

难点: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兴盛的背景;《等待多戈》的思想内涵

教学内容

导入

十九世纪以来, 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经历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产阶级的统治基本确立;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主导一切;文化上:启蒙思想家号召人们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更为美好的社会。文学艺术作为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在十八世纪后半叶至十九世纪欧洲大革命与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也出现了新的艺术形式和新的内容,更生动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以后的社会变迁。

一、浪漫主义文学诗歌

1.时代背景(18C 后半叶至19C 中叶)

(1)欧洲革命或改革成功后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美好景象(自由、平等、博爱)

(2)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反映到文学领域

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中叶,欧洲各国通过改革或革命,资产阶级统治基本确立。知识分子大都受过启蒙思想的熏陶,曾是革命的热情拥护者。但革命后确立的新制度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对18世纪启蒙学者所鼓吹的自由民主思想的实践感到失望,革命时期欧洲动荡的社会现实,资本的剥削给人们带来的失望,文学艺术是现实的反映,文学家们力图从自己的想象中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便应运而生。

2.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1)富有幻想和激情,用丰富的想象对现实世界进行鞭挞和控诉

(2)二是崇尚自由和解放,热情讴歌人民要求自由和民主的斗争

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和思潮,原指用罗马语书写的故事,进而专指长篇小说或骑士故事,后来也包括传奇小说等。

浪漫主义文学表达出对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与此相对应的是对理想世界的积极追求,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在艺术塑造和个性表达方面强调自由追求,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到顶峰。

3.代表人物及作品

(1)拜伦

①简介

拜伦(1788—1824)英国诗人,出生于伦敦破落的贵族家庭,10岁继承男爵爵位。他曾在剑桥大学读书,深受启蒙主义的熏陶。成年以后,正逢欧洲各国民主、民族革命运动蓬勃兴起,他反对专制压迫、支持人民革命的进步思想,使他接近英国的工人运动,并成为19世纪初欧洲革命运动中争取民主自由和民族解放的一名战士。

从1809-1811,拜伦出国作东方的旅行,是为了要“看看人类,而不是只方书本上读到他们”,还为了扫除“一个岛民怀着狭隘的偏见守在家门的有害后果”。在旅途中,他开始写作《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和其他诗篇,并在心中酝酿未来的东方故事诗。

拜伦在英国文学史上素有“恶魔诗人”之称,他巩固了诗坛地位,社会上却因私生活遭受越来越多的攻击,结婚一年多的妻子离他而去,使英国上层人士对他的攻击达到高潮,于是他愤然移居意大利。1823年,希腊传来抗击土耳其斗争高涨的消息,拜伦放下写作中的《唐璜》,去希腊参加争取自由、独立的武装斗争,数月过度劳累导致身体不支,一次又被大雨淋湿,终于一病不起,18245年逝世于希腊军中。希腊举国哀悼,将4月19日定为“国哀日”。他那些雷奔电激、波翻云涌的诗篇,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歌德说拜伦是“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普希金称拜伦为“思想界的君王”;鲁迅坦然承认:他自己早期对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和“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精神,都是从拜伦那里学来的。

②代表作

《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

《唐璜》——“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③思想特色: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

从插图可以看出拜伦“忧郁”的情绪,其作品也时常流露这种情绪。其笔下的英雄形像总是高傲、孤独的叛逆者,他们愤世嫉俗而又孤僻冷漠、坚定无畏而又阴沉冷酷,因此这样的叛逆者又被称为“拜伦式英雄”。通过这样的英雄形像,作者表达了对罪恶社会的深刻憎恨和坚定反抗,也表现了脱离群众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孤独与忧郁。

(2)雪莱

①简介

雪莱(1794—1822),英国诗人,生于贵族家庭。自幼富于反抗精神,深受卢梭等人思想影响,他以诗歌的形式抨击压迫和强权,召唤对于现实的变革。曾就读于著名的伊顿大学、牛津大学,由于思想叛逆,写反宗教的哲学论文被学校开除,投身社会后,又因为写诗鼓动英国人民革命及支持爱尔兰民族民主运动,被迫迁居意大利。在意大利,仍积极支持意大利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后来渡海遇风暴,不幸沉船溺水。终年不足30岁,葬于罗马。

②代表作

《西风颂》——以西风扫落叶象征革命力量扫荡反动统治(西风哟,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③思想特色: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由插图可见雪莱没有忧郁的情绪。其作品一扫拜伦忧伤情绪和矛盾心理,抒发了高昂激愤的革命热情,热情洋溢地展现了作者胜利的信心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在革命运动处于低潮时期的光明、乐观的信念。

思考:拜伦和雪莱有什么相似的经历?文风有什么不同?

相同点:相似经历—两人都出生于英国贵族家庭且教育背景良好,而且又都因为写作反当局反宗教的作品为权贵所不容,因此不得不先后流亡异国;都是浪漫主义诗人,作品以渴望斗争、面向未来、崇尚自由和解放的精神为思想特征;都积极参加欧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把诗歌的创作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

不同点:参考插图和作品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和思想特色

4.影响

①有力支持法国大革命后席卷全欧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②为欧洲文坛树立一面光辉的旗帜

二、现实主义文学小说

1.时代背景(19C 中叶到20C 初)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化在文学艺术上的表现。

一方面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社会财富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赤贫化,资本主义带来的社会罪恶现象惊人增加。文学上,人们不满足于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激情、抽象的抗议和呐喊,而要求真实的描写现实生活、揭露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罪恶,因此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风靡欧洲。

“批判现实主义”最早由高尔基提出来,他对其有清醒和深刻的认识。(结合课后“知识链接”,由于历史局限性,批判现实主义未能指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目的不是药彻底摧毁它,而是主张用阶级调和等方法改良。

2. 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1)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

(2)揭露黑暗, 塑造英雄

3.代表人物及作品

(1)巴尔扎克及其《人间喜剧》

①简介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被誉为“小说界的拿破仑”,“小说的莎士比亚”等。

②内容与影响

《人间喜剧》由91部小说组成,刻画了2400多个人物形象。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尤其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方面可谓入木三分,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 ·葛朗台》、《高老头》。

思考:根据课本第76页小字部分的内容,讨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刻画人物的特点。

葛朗台是欧洲文学史上吝啬鬼的典型,他把所有的感情都集中在金钱和吝啬的乐趣上,只要看到金子,连眼睛都是“黄澄澄的,染上了金子的光彩”,他一年四季都穿一双呢袜,手套要用一年零八个月,领带永远是黑的,晚上一家人只点一根蜡烛,严冬只有在规定的时间才能生火,妻子生病害怕出钱找医生,甚至死前还嘱咐女儿把他的财产保管好,将来到阴间向他交帐。(结合教材的文字阅读框内容)

通过葛朗台这个形象可以看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很注重细节的描写,善于选取典型的生活现象,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提高了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

(2)托尔斯泰及其《战争与和平》

①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处女作中篇小说《童年》于1852年问世,早年相继写了中篇小说《幼年》《少年》以及一系列描写高加索战争和克里木战争的短篇小说。托尔斯泰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作品再现了俄国社会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俄国社会的现实生活,揭露了俄国资产阶级社会的罪恶。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②内容与影响

托尔斯泰于1863—1869年用了七年时间写成的巨著《战争与和平》,长达130余万字。 这部作品包括了两个互相交错的内容,即俄国的卫国战争和俄国社会贵族家庭生活,这两

部分说明了两个中心:“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描写了俄国人民反抗拿破仑入侵的战争场景,赞扬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展现了在战争与和平交替年代中俄国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具有非凡的艺术成就——罗曼·罗兰对《战争与和平》的评价是“我们时代里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

三、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

1.时代背景

荒诞派戏剧盛行于20世纪50、60年代的西欧世界,哲学上用来形容个人在信仰破灭之后与生存环境脱节的尴尬难堪状态。认为现实世界是荒诞而不可救药的,人生是孤独的,一切追求都是未知数,荒诞派戏剧主要表现“什么事情也没发生,没有人去,也没有人来,真可怕”这样虚无荒诞的人生观。

2.特点

①反传统,一反过去文学必需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②用支离破碎的剧情和反复出现的对白,来表现人们及其理想在现实社会里的荒诞和非理性,从而引发人们关于自身的思考

3.代表: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①内容及表现手法

贝克特“二战”留居巴黎,饱偿战争的悲伤,开始了对人生更深入的思考和探求。《等待戈多》创作于1952年,是贝克特成名作,也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品。

该剧由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两位流浪汉的对话组成,他们一直在等待一位叫“戈多”的神秘人士的到来。此人不断送来各种信息,表示马上就到,但从来没有出现过。两位流浪汉设想了种种站不住脚的假设,认为他们的存在一定有某种意义,希望戈多能带来解释。但戈多是谁,他代表什么,剧中只有些模糊的暗示。全剧没有完整连贯的情节和明确的时间、地点,结尾是开端的重复,终点又回到起点,可以周而复始地演下去。

作者就是用这种怪异、离奇、荒诞的内容和形式去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控制,表现生活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普通人的尴尬难堪的处境。剧中人对于戈多的徒劳等待,表现了西方人精神上的空虚以及对生活的无望和麻木,剧中人彼此间的不可分手离弃,则隐喻着西方人渐已丧失了独立、健全的人格,也反映了在冷漠的西方世界中人的某种精神需要。

思考:如何看待《等待戈多》在现代戏剧中的思想价值?

《等待戈多》围绕“迷惘的等待”这个主题展开,它试图论证:我们存在,所以我们等待,因为我们等待,所以我们存在。“戈多”也许只是某种生活的名称,它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它引发人们对于更深度问题的思考,如:从未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就被投入到了世界,投入了生存——我们如何才能和这个事实妥协?我们是谁?自我的本质是什么?看似荒诞不经的喜剧,却引发人们关于本质问题的深度思索,而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正是《等待戈多》的思想价值。

②内容与影响

《等待戈多》表面上是在描写人生中乱七八糟的东西,实际上是力图抓住人类生存的最本质的方面。因此从上映起就反响热烈,一举成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三、自我测评

1、拜伦和雪莱的诗歌各具什么风格特点?

答:(一)、拜伦:以“辛辣地讽刺现实社会”为其特色

(1)、创作了大量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的诗篇,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塑造出一些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的人物,人称“拜伦式英雄”。

(2)、以长诗《唐璜》为例,这部作品内容丰富,气势宏伟,批叛锋芒犀利无比,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二)、雪莱:是热情展望未来理想社会的天才预言家,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通的爱

——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的主义精神。

(三)、共同点:

(1)、两人都经历了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革命高潮,都支持各国人民的民族民主运动,以诗篇为武器,鼓舞各国人民的斗志,激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2)、他们都积极投身于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并用自己的作品有力地支持了欧洲各国争取自由和民主的斗争。

2、以《人间喜剧》为例,简析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答:(一)、背景:从《人间喜剧》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法国社会里

(1)、金钱主宰着一切。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社会矛盾逐渐尖锐化。资本主义的逐渐巩固和社会财富的急剧增加,另一方面则是广大人民迅速陷入赤贫。

(2)、浪漫主义的幻想和呐喊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鞭挞资本主义罪恶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二)、影响(意义、艺术价值):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1)、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腐朽和丑恶的本质,描绘出极为广阔的资本主义社会复杂丰富的生活图景,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2)、其经典作品是人们认识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为人类文学艺术宝库增添了光彩夺目的瑰宝,善于以精细入微、生动逼真的环境描写再现时代风貌。

(3)、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它未能指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他们“批判”现实,却“没有什么可以肯定的”。

3、为什么《战争与和平》被誉为“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

答:(1)、《战争与和平》是一部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它描写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场景,赞扬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展现了在战争与和平交替的年代中,俄国社会广阔的生活画画。

(2)、其情节安排,是以拿破仑入侵俄国期间的俄国社会生活和两军大战的生动画面作为背景的,描绘出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光辉和阴暗面。

4、如何看待《等待戈多》在现代戏剧中的思想价值?

答:(1)、贝克特所表现的荒诞,这种哲学意义上的荒诞之所以产生,乃是因为人类出于理性总是严肃地选择有意义的生活,而世界总是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于是我们怀疑这种意义,怀疑理性,但又无法放弃对意义的理性追求,于是构成永恒的冲突,特别是在现实生活危机重重的时代,这种荒诞感会比一般时期更为突出,“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

(2)、《等》围绕“迷惘的等待”这个主题展开,它试图论证:我们存在,所以我们等待;因为我们等待,所以我们存在。反映了现代人面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失落,找不到出路的精神状态。

(3)、“戈多”也许只是某种生活的名称,它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它引发人们对于更深度问题的思考,如:从未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就被投入到了世界,投入了生存——我们如何才能和这个事实妥协? 我们是谁? 自我的本质是什么? 看似荒诞不经的喜剧,却引发人们关于本质问题的深度思索,而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4)、反映了现代人的失望、苦闷和迷惘的精神世界;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在两次世界大战以来在政治、经济、精神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如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压力加

重,精神世界的空白、虚无,理性主义、英雄主义再也唤不起人们的热情,悲观主义、虚无主义于是乘虚而入。


相关文章

  • 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 一.第四种剧本:1956年在"双百方针"的背景下,出现了<布谷鸟又叫了>,<还乡记><洞箫横吹>等戏剧作品.这些作品描写爱情生活,表现社会矛盾,在工农兵题材之外又开拓了第四种戏剧表现空 ...查看


  •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
  •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有的为毕业论文选题范围) 语言学方面: "对方原则和XX 方言的音位" "互补原则和XX 方言的音位" 说汉语的音节 说同音词 说同义词 说汉语的词类划分 汉语的 ...查看


  •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3
  •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有的为毕业论文选题范围) 语言学方面: "对方原则和XX 方言的音位" "互补原则和XX 方言的音位" 说汉语的音节 说同音词 说同义词 说汉语的词类划分 汉语的 ...查看


  •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12年总目录
  • 现实中国 徐文涛:60岁,点燃激情(报告文学)----刘国强  1·32 一个人的滇池 保卫战(报告文学)-----叶多多  2·4 一个中国女孩和101个国家谈恋爱(报告文学)-----洛艺嘉  3·4 探秘火山口上的温州-----王伟举 ...查看


  •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
  • .文艺理论方向1.文学语言审美论(某作品语言的抒情.含蓄.象征.反讽等方面的专题)2.戏剧冲突(包括喜剧.悲剧.正剧)3.小说创造理论(包括小说的情节.结构.语言等方面专题)4.中国小说传统结构模式的文化探讨5.中国诗歌的意境分析(可对具体 ...查看


  • 诗歌与小说
  • 教学设计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授课年级:高二 授课班级:13.14.15.16班 一.课标规定: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1.高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基本的历史思维能 ...查看


  •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四答案
  •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四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分) 1.叶绍钧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写于1928年的(D). A.<隔膜> B.<潘先生在难中> C.<火灾> D.<倪焕之> ...查看


  • 最新全国小小说.美文.故事投稿邮箱
  • 原文地址:最新全国小小说.美文.故事投稿邮箱作者:董坚 <沧海日报>小小说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竟州晚报>小小说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牛城晚报 ...查看


  • 现当代题目
  • 名词解释 . (1)"双百"方针 (2)"两结合"创作方法 (3)政治抒情诗 (4)新民歌运动 (5)山药蛋派 (6) 社会主义教育剧 (7) 主题先行论 (8) 根本任务论 (9)"三突出 ...查看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试题A卷
  •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试题(A卷) 一.填空题(20*1=20分) 1.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18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 2."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周氏兄弟"是指周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