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贝多芬吗?你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

(生自由谈)

小结: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大音乐家。他的传世作品有许多。其

中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曲子叫《月光曲》(板书课题),传说中,关于这

首曲子的谱成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看看这首曲子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二、预习探究

1.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字音,读

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要多读几遍。同时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课文

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个曲子?(弹了两首曲子)

(2)这两首曲子分别是什么?(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学的贝多芬

谱写的曲子。第二首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3)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从哪儿到哪

讲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的?(2—7自然段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

子,八自然段到最后写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三、合作交流

1.同学们已经读了这个故事,那么谁能简单地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

讲了一件什么事?

2.在这个故事中,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若学生答上

一个问题时已说出,这里就灵活处理)哪一个自然段描写了贝多芬弹

奏《月光曲》的内容?

四、品读体验

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课文2-8自然段,边读边想:贝多芬为什么要

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请同学们边读书边把有关句子画下来体会体

会。

生1:贝多芬认为这对穷苦兄妹热爱音乐。

生2:可是,入场券的门票太贵了……

师1:老师听出来了,是兄妹俩的对话打动了贝多芬的心。现在让我

们来听听妹妹是怎么说的。(PPT:这首曲子真难弹啊!我只听别人

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

的,那有多好啊!)

师2:大家都来读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生1:我听出了姑娘特别喜欢音乐。

生2:我听出了姑娘特别想听贝多芬亲自弹曲子。

师3:那让我们一起带着盲姑娘的渴望,带着她对音乐的热爱,来读

这句话,来打动贝多芬的心。(齐读)

师4:从同学们的读中,我听出了盲姑娘是这样想听贝多芬的音乐会,

此时,贝多芬已经来到这个小镇上举办音乐会,姑娘为什么不去听?

学生1: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读哥哥的话)

师:用心体会哥哥的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哥哥疼爱自己

的妹妹

(指导朗读,读出无奈之情)

师:那么妹妹又说了什么?你怎样理解呢?

生:说明妹妹很体谅哥哥,很懂事,体贴人,为哥哥着想。

师:是啊!穷哥哥爱妹妹,盲姑娘又是多么的体谅哥哥啊!贝多芬非

常同情他们,同时被他们这种精神深深的打动了,因此为他们演奏了

一首钢琴曲。分角色朗读

过渡:

同学们,贝多芬非常同情盲姑娘为她弹奏了一曲,已经圆了盲姑娘

的心愿,那他为什么又弹了一曲呢?(引导;当贝多芬弹完一首之后,

盲姑娘说了什么?从中你可以体会什么?)

生: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师:对比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不说“您就是贝多芬先

生吧?”而是说“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PPT: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生:两个“您”说明盲姑娘不敢确定。说明盲姑娘有点犹豫。她非常惊

讶。

师:一位伟大的音乐家竟然来到她贫寒的家里亲自为她弹奏,她难以

置信啊,(生读)她梦寐以求的愿望竟然实现了,她欣喜若狂啊,(生

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盲姑娘的激动。(齐读)

师:盲姑娘在她贫寒的家里听到了如此至真至纯的音乐,她是这样激

动,作为贝多芬,当他看到他的音乐给盲姑娘带来幸福和快乐的时候,

他心情怎样?

生:高兴。幸福。激动。

(师板书:激动)

师:小结:通过刚才读书交流我们体会到,刚开始贝多芬是怀着对穷

兄妹俩的同情来弹一首曲子给他们听的,可是接着他发现盲姑娘不仅

非常热爱音乐而且非常懂音乐,他感到非常高兴、激动,于是产生了

激情,要再弹奏一首。

过渡:

同学们,当贝多芬怀着激动的心情,借着清幽的月光,再一次弹起那

美妙的乐曲时,穷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他们仿佛看到了一种

什么景象?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九段。

他们看到了什么?谁来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

生:他好像面对着大海……一个连着一个涌过来。

配乐朗诵读

师:由于作者的激情才创造出了如此经典的音乐。

师:在读第九自然段时,大家可能发现了,这段话中既有皮鞋匠听到

的,也有他看到的,还有他想到的。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学会仔细分

辨哪些是听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请

同学们默读第九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写实的语句,用曲线画出写联想

的语句,再想想分辨它们的依据是什么?

生:“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和“皮鞋匠看看妹妹……”这两句话是写实的,

其余的是写联想的。师:联想部分一般用“像”、“仿佛”、“他想”一类词

引出来,这是分辨事物和联想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这段话,只有事

物,没有联想,那会怎样呢?(出示句子:“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皮

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

睛。”)

师:能不能去掉联想部分?为什么?

生:不能去掉。因为没有了联想部分就不知道《月光曲》表现的内容

了。

师: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生动感人,这么富有美感,其中一个重

要原因就是在写实实在在的事物的同时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写文章

时,不仅要把看到的听到的写具体,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这样文章

的内容就会更具体、更丰富。

9、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音乐的旋律,读出穷兄

妹俩的惊喜,读出贝多芬感情的变化,(齐读第九自然段)。(目的:

使学生在感情朗读中情感达到高潮)

10、师引导齐读最后一段:穷兄妹俩被这美妙的音乐陶醉了,而贝

多芬更是万分激动,飞奔回客店,连夜把这首曲子记了下来,由此成

就了这首世界名曲——《月光曲》。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四、回顾全文,加深认识

学生可以分清“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和“皮鞋匠看着妹妹,月

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是在描写实在事

物。其余部分是哥哥听着琴声而产生的联想。

请同学们读哥哥联想的内容,想一想哥哥为什么会有这

样的联想?为什么说哥哥“知道妹妹也”仿佛看到了她从未见到过的

景色。

引导学生体会出:

①贝多芬这位著名的音乐家,弹奏出来的曲子是一流的,而

且这首曲子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是带着感情创作的,有很大的感染

力。

②哥哥在静心地听贝多芬的演奏,被他的演奏深深地吸引,

而且是在那样一个月光柔和、清幽的夜晚。他看着月光,听着乐曲展

开了联想。

③当哥哥看到妹妹听得那样入神,那么投入,他知道妹妹也

仿佛看到大海那美妙的、神奇的变化。

哥哥很清楚妹妹酷爱音乐,懂音乐。又在自己清贫的家中

迎来了著名的音乐家是多么的兴奋,她一定会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

机会的。哥哥非常了解自己的妹妹,看到妹妹那样专注地听,就知道

了妹妹已听懂了音乐的内容,已被这音乐所感染,妹妹是在用心去体

会,去感受。

(2)再读,感受音乐的美,语言的美,与课文所描绘的画面的

美。(月亮初升......月亮越升越高;微云一缕一缕;大海平静......波涛

汹涌。)

(3)听音乐,想象这些画面,再有感情地读.

3、回读全文,探究《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1)贝多芬先生为什么回弹出这么美妙的琴声?.(自读感悟

讨论合作)

(2)交流。(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随即调整,随即点拨。)

A、出于对穷兄妹俩的同情。

a第3自然段:兄妹俩的对话(

啊!

贝多芬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这使得他一定要走进茅

屋,为兄妹俩弹琴。

①理解:“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到人弹过几遍,

总是记不住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

啊!”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贝多芬的曲子肯定难弹,这位姑娘也弹不好。上文

已交待了“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盲姑娘很喜欢贝多芬的曲子,只要能听一听贝多芬

的演奏就是很高兴、很满足的事情;同时,也说明她很喜欢音乐。

②理解:在姑娘说话以后,哥哥的态度怎样?

哥哥很清楚妹妹的心情,但是由于家庭条件的影

响,不能满足妹妹的要求。他很愧疚,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内心

很矛盾。

③姑娘的话,是什么意思: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意思是:

a.哥哥,我和你说着玩的。( )

b.哥哥,你不要伤心,这音乐会对我来说可

听,可不听,你别在意。( )

c.姑娘在安慰哥哥,不想让哥哥着急,其实,

她很想听音乐会。( )

b引导体悟:你觉得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话,会怎

样想?

c小结:正是由于兄妹间的谈话,使得贝多芬深受

感动,为了哥哥的矛盾心情,为了了却姑娘的心愿,为了这位懂事的

姑娘,他决定进去为姑娘弹曲子。

B是因为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是贝多芬先生的知音。

a第六、七自然段:盲姑娘与贝多芬的对话.(引导感悟:.

多纯熟

请学生读姑娘的话,体会。

“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

吧?”

①这段话,标点很重要,先连用了两个叹号,说明姑娘说

话时的语气很坚定,而且感情非常激动。

②“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可看出,姑娘在听过曲子

之后,马上做出了判断,而且心情是异常的激动。

③姑娘说“多纯熟啊!“多深哪!””说明姑娘很懂音乐,很爱贝

多芬的曲子,因为只有贝多芬本人,才能把自己创作的曲子表现得淋

漓尽致,姑娘虽然看不到贝多芬,但她可以用心去感受,这对于一个

家境贫穷的小镇上的人来说是很难得的。

b思维补白:贝多芬没有回答,其实他的心理是怎么想的?

c正是由于姑娘对音乐的热爱与理解,使贝多芬感到找到了

知音。他很激动,所以要再弹一曲给盲姑娘听。

C是当时的环境使贝多芬触景生情。

文章在叙述过程中,几次对环境进行了描写?

(可以请学生把写环境的语句画下来,分句体会。)

①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

这里提到了“幽静”的小路。“幽静”就是非常的安静。

正是由于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正在散步的贝多芬才能

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如果是喧闹的小镇,这不大的琴声是不可能

引起贝多芬的注意的。

作者这样写,是为下文做了一个铺垫。这就是特定环境的

描写。它会收到很好的写作效果,我们不妨在我们的作文中试一试。

②“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

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

眼睛瞎了。”

这是对兄妹俩的家庭环境的描写。

这是一个气氛非常和谐的家庭,哥哥在做鞋,姑娘在弹一

架旧钢琴。这说明他们家的确很穷,这与前面介绍的兄妹两个人的对

话是一致的。

③“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

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这是作者特设的环境。我们说创作是要有灵感的。

(3)小结:

贝多芬深为兄妹俩的情而感动,又为找到了这样一位知音

而感到兴奋。这又是一个和谐、幽静的夜晚,茅屋的一切是那样的打

动人,月光是那样的轻柔,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激起贝多芬的创作

灵感呢?贝多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了《月光曲》。

(三)回归整体:

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三、能动: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聆听《月光曲》,写下自己看到的画面。

板书设计:

月光曲

散步(听) 谈话 (同情)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贝多芬 走近(弹) 曲子 (知音)

创作《月光曲》月亮升高 风卷浪涌

环境影响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月光曲》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

穷鞋匠兄妹俩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

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

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的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告诉人们,美

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丰富的想象力,更依*高尚的而真挚的情感。

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

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难点是贝多芬的感情变化原因。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集中力量解决这些重点难点,从这些“点”扩

散开去,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进行深层

地思考,这样,由一点而及全面,启发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

针对文中“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这个难点,教师提

出如下问题:1、盲姑娘的话是随便说说的吗?2、既然盲姑娘的话不

是随便说说,而是发自内心,为什么要那么说?3、从盲姑娘的话中

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听了盲姑娘的话,贝多芬会怎么

想?教师抓住这一难点启发诱导,使学生明白了忙姑娘是一个酷爱音

乐、热爱生活、理解哥哥、具有美好心灵的姑娘,音乐家贝多芬正是

被盲姑娘这种善良、纯洁、美好的心灵打动,毅然“推开门,轻轻地

走了过去”,为盲姑娘兄妹俩弹奏钢琴,并即兴创作了《月光曲》。这

一问题设计由点到面,点面结合,引导学生深入地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旨,突破课文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贝多芬吗?你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

(生自由谈)

小结: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大音乐家。他的传世作品有许多。其

中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曲子叫《月光曲》(板书课题),传说中,关于这

首曲子的谱成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看看这首曲子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二、预习探究

1.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字音,读

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要多读几遍。同时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课文

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个曲子?(弹了两首曲子)

(2)这两首曲子分别是什么?(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学的贝多芬

谱写的曲子。第二首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3)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从哪儿到哪

讲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的?(2—7自然段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

子,八自然段到最后写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三、合作交流

1.同学们已经读了这个故事,那么谁能简单地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

讲了一件什么事?

2.在这个故事中,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若学生答上

一个问题时已说出,这里就灵活处理)哪一个自然段描写了贝多芬弹

奏《月光曲》的内容?

四、品读体验

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课文2-8自然段,边读边想:贝多芬为什么要

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请同学们边读书边把有关句子画下来体会体

会。

生1:贝多芬认为这对穷苦兄妹热爱音乐。

生2:可是,入场券的门票太贵了……

师1:老师听出来了,是兄妹俩的对话打动了贝多芬的心。现在让我

们来听听妹妹是怎么说的。(PPT:这首曲子真难弹啊!我只听别人

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

的,那有多好啊!)

师2:大家都来读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生1:我听出了姑娘特别喜欢音乐。

生2:我听出了姑娘特别想听贝多芬亲自弹曲子。

师3:那让我们一起带着盲姑娘的渴望,带着她对音乐的热爱,来读

这句话,来打动贝多芬的心。(齐读)

师4:从同学们的读中,我听出了盲姑娘是这样想听贝多芬的音乐会,

此时,贝多芬已经来到这个小镇上举办音乐会,姑娘为什么不去听?

学生1: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读哥哥的话)

师:用心体会哥哥的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哥哥疼爱自己

的妹妹

(指导朗读,读出无奈之情)

师:那么妹妹又说了什么?你怎样理解呢?

生:说明妹妹很体谅哥哥,很懂事,体贴人,为哥哥着想。

师:是啊!穷哥哥爱妹妹,盲姑娘又是多么的体谅哥哥啊!贝多芬非

常同情他们,同时被他们这种精神深深的打动了,因此为他们演奏了

一首钢琴曲。分角色朗读

过渡:

同学们,贝多芬非常同情盲姑娘为她弹奏了一曲,已经圆了盲姑娘

的心愿,那他为什么又弹了一曲呢?(引导;当贝多芬弹完一首之后,

盲姑娘说了什么?从中你可以体会什么?)

生: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师:对比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不说“您就是贝多芬先

生吧?”而是说“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PPT: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生:两个“您”说明盲姑娘不敢确定。说明盲姑娘有点犹豫。她非常惊

讶。

师:一位伟大的音乐家竟然来到她贫寒的家里亲自为她弹奏,她难以

置信啊,(生读)她梦寐以求的愿望竟然实现了,她欣喜若狂啊,(生

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盲姑娘的激动。(齐读)

师:盲姑娘在她贫寒的家里听到了如此至真至纯的音乐,她是这样激

动,作为贝多芬,当他看到他的音乐给盲姑娘带来幸福和快乐的时候,

他心情怎样?

生:高兴。幸福。激动。

(师板书:激动)

师:小结:通过刚才读书交流我们体会到,刚开始贝多芬是怀着对穷

兄妹俩的同情来弹一首曲子给他们听的,可是接着他发现盲姑娘不仅

非常热爱音乐而且非常懂音乐,他感到非常高兴、激动,于是产生了

激情,要再弹奏一首。

过渡:

同学们,当贝多芬怀着激动的心情,借着清幽的月光,再一次弹起那

美妙的乐曲时,穷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他们仿佛看到了一种

什么景象?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九段。

他们看到了什么?谁来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

生:他好像面对着大海……一个连着一个涌过来。

配乐朗诵读

师:由于作者的激情才创造出了如此经典的音乐。

师:在读第九自然段时,大家可能发现了,这段话中既有皮鞋匠听到

的,也有他看到的,还有他想到的。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学会仔细分

辨哪些是听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请

同学们默读第九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写实的语句,用曲线画出写联想

的语句,再想想分辨它们的依据是什么?

生:“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和“皮鞋匠看看妹妹……”这两句话是写实的,

其余的是写联想的。师:联想部分一般用“像”、“仿佛”、“他想”一类词

引出来,这是分辨事物和联想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这段话,只有事

物,没有联想,那会怎样呢?(出示句子:“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皮

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

睛。”)

师:能不能去掉联想部分?为什么?

生:不能去掉。因为没有了联想部分就不知道《月光曲》表现的内容

了。

师: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生动感人,这么富有美感,其中一个重

要原因就是在写实实在在的事物的同时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写文章

时,不仅要把看到的听到的写具体,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这样文章

的内容就会更具体、更丰富。

9、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音乐的旋律,读出穷兄

妹俩的惊喜,读出贝多芬感情的变化,(齐读第九自然段)。(目的:

使学生在感情朗读中情感达到高潮)

10、师引导齐读最后一段:穷兄妹俩被这美妙的音乐陶醉了,而贝

多芬更是万分激动,飞奔回客店,连夜把这首曲子记了下来,由此成

就了这首世界名曲——《月光曲》。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四、回顾全文,加深认识

学生可以分清“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和“皮鞋匠看着妹妹,月

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是在描写实在事

物。其余部分是哥哥听着琴声而产生的联想。

请同学们读哥哥联想的内容,想一想哥哥为什么会有这

样的联想?为什么说哥哥“知道妹妹也”仿佛看到了她从未见到过的

景色。

引导学生体会出:

①贝多芬这位著名的音乐家,弹奏出来的曲子是一流的,而

且这首曲子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是带着感情创作的,有很大的感染

力。

②哥哥在静心地听贝多芬的演奏,被他的演奏深深地吸引,

而且是在那样一个月光柔和、清幽的夜晚。他看着月光,听着乐曲展

开了联想。

③当哥哥看到妹妹听得那样入神,那么投入,他知道妹妹也

仿佛看到大海那美妙的、神奇的变化。

哥哥很清楚妹妹酷爱音乐,懂音乐。又在自己清贫的家中

迎来了著名的音乐家是多么的兴奋,她一定会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

机会的。哥哥非常了解自己的妹妹,看到妹妹那样专注地听,就知道

了妹妹已听懂了音乐的内容,已被这音乐所感染,妹妹是在用心去体

会,去感受。

(2)再读,感受音乐的美,语言的美,与课文所描绘的画面的

美。(月亮初升......月亮越升越高;微云一缕一缕;大海平静......波涛

汹涌。)

(3)听音乐,想象这些画面,再有感情地读.

3、回读全文,探究《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1)贝多芬先生为什么回弹出这么美妙的琴声?.(自读感悟

讨论合作)

(2)交流。(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随即调整,随即点拨。)

A、出于对穷兄妹俩的同情。

a第3自然段:兄妹俩的对话(

啊!

贝多芬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这使得他一定要走进茅

屋,为兄妹俩弹琴。

①理解:“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到人弹过几遍,

总是记不住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

啊!”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贝多芬的曲子肯定难弹,这位姑娘也弹不好。上文

已交待了“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盲姑娘很喜欢贝多芬的曲子,只要能听一听贝多芬

的演奏就是很高兴、很满足的事情;同时,也说明她很喜欢音乐。

②理解:在姑娘说话以后,哥哥的态度怎样?

哥哥很清楚妹妹的心情,但是由于家庭条件的影

响,不能满足妹妹的要求。他很愧疚,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内心

很矛盾。

③姑娘的话,是什么意思: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意思是:

a.哥哥,我和你说着玩的。( )

b.哥哥,你不要伤心,这音乐会对我来说可

听,可不听,你别在意。( )

c.姑娘在安慰哥哥,不想让哥哥着急,其实,

她很想听音乐会。( )

b引导体悟:你觉得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话,会怎

样想?

c小结:正是由于兄妹间的谈话,使得贝多芬深受

感动,为了哥哥的矛盾心情,为了了却姑娘的心愿,为了这位懂事的

姑娘,他决定进去为姑娘弹曲子。

B是因为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是贝多芬先生的知音。

a第六、七自然段:盲姑娘与贝多芬的对话.(引导感悟:.

多纯熟

请学生读姑娘的话,体会。

“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

吧?”

①这段话,标点很重要,先连用了两个叹号,说明姑娘说

话时的语气很坚定,而且感情非常激动。

②“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可看出,姑娘在听过曲子

之后,马上做出了判断,而且心情是异常的激动。

③姑娘说“多纯熟啊!“多深哪!””说明姑娘很懂音乐,很爱贝

多芬的曲子,因为只有贝多芬本人,才能把自己创作的曲子表现得淋

漓尽致,姑娘虽然看不到贝多芬,但她可以用心去感受,这对于一个

家境贫穷的小镇上的人来说是很难得的。

b思维补白:贝多芬没有回答,其实他的心理是怎么想的?

c正是由于姑娘对音乐的热爱与理解,使贝多芬感到找到了

知音。他很激动,所以要再弹一曲给盲姑娘听。

C是当时的环境使贝多芬触景生情。

文章在叙述过程中,几次对环境进行了描写?

(可以请学生把写环境的语句画下来,分句体会。)

①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

这里提到了“幽静”的小路。“幽静”就是非常的安静。

正是由于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正在散步的贝多芬才能

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如果是喧闹的小镇,这不大的琴声是不可能

引起贝多芬的注意的。

作者这样写,是为下文做了一个铺垫。这就是特定环境的

描写。它会收到很好的写作效果,我们不妨在我们的作文中试一试。

②“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

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

眼睛瞎了。”

这是对兄妹俩的家庭环境的描写。

这是一个气氛非常和谐的家庭,哥哥在做鞋,姑娘在弹一

架旧钢琴。这说明他们家的确很穷,这与前面介绍的兄妹两个人的对

话是一致的。

③“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

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这是作者特设的环境。我们说创作是要有灵感的。

(3)小结:

贝多芬深为兄妹俩的情而感动,又为找到了这样一位知音

而感到兴奋。这又是一个和谐、幽静的夜晚,茅屋的一切是那样的打

动人,月光是那样的轻柔,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激起贝多芬的创作

灵感呢?贝多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了《月光曲》。

(三)回归整体:

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三、能动: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聆听《月光曲》,写下自己看到的画面。

板书设计:

月光曲

散步(听) 谈话 (同情)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贝多芬 走近(弹) 曲子 (知音)

创作《月光曲》月亮升高 风卷浪涌

环境影响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月光曲》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

穷鞋匠兄妹俩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

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

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的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告诉人们,美

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丰富的想象力,更依*高尚的而真挚的情感。

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

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难点是贝多芬的感情变化原因。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集中力量解决这些重点难点,从这些“点”扩

散开去,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进行深层

地思考,这样,由一点而及全面,启发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

针对文中“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这个难点,教师提

出如下问题:1、盲姑娘的话是随便说说的吗?2、既然盲姑娘的话不

是随便说说,而是发自内心,为什么要那么说?3、从盲姑娘的话中

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听了盲姑娘的话,贝多芬会怎么

想?教师抓住这一难点启发诱导,使学生明白了忙姑娘是一个酷爱音

乐、热爱生活、理解哥哥、具有美好心灵的姑娘,音乐家贝多芬正是

被盲姑娘这种善良、纯洁、美好的心灵打动,毅然“推开门,轻轻地

走了过去”,为盲姑娘兄妹俩弹奏钢琴,并即兴创作了《月光曲》。这

一问题设计由点到面,点面结合,引导学生深入地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旨,突破课文的重难点。


相关文章

  •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月光启蒙>是长春出版社五年级下册,是当代作家孙友田的一篇写人散文.作者回忆了小时候母亲在月光下用歌谣.神话故事.童谣.谜语等对自己进行启蒙教育的事,表达了对母亲养育.启蒙 ...查看


  • [月光曲]教学设计及反思
  • <月光曲>教学设计及反思 授课教师:曹选奇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的2--7自然段, 了解贝多芬与兄妹俩的认识过程. 2.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了解月光曲的内容,感受月光曲的意境. 3.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感. 4.培 ...查看


  • 月光下的琴声教学反思
  • 反思一:月光下的琴声教学反思 <月光下的琴声>是一篇童话故事,篇幅虽长,但情节生动,语言优美,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故事的起因是蜘蛛爸爸通过蜘蛛妈妈的来信,得知自己的孩子不学捉虫却迷上了音乐,便决定回去教训他,但他听到儿子美妙的 ...查看


  • 享受"大餐"之后的反思
  • 享受"大餐"之后的反思 --观<月光启蒙>教学有感 <月光启蒙>是作家孙友田的作品.文章记叙了自己童年时,母亲在夏夜月光的伴随下,为自己唱歌谣.讲故事.说谜语的情景.选入教材时作了改动,这一篇文章 ...查看


  • [月光曲]教学反思
  • <月光曲>教学反思 沙溪小学 卢大芳 <月光曲>是一篇经典课文,文质兼美,然而就是这样一篇美则美矣的文章,历来让教者难教,学者难学. 难教之一:东西方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差异: 难教之二:小学生的艺术思维与大艺术家的创 ...查看


  • [望月]第二课时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及反思
  • <望月>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月,悄悄地成为夜空的主角,成为夜晚的天使.它将柔柔的月光倾泻在宽阔的江面上. 2.看,(出示月夜图)有月的夜空是多么的宁静而优美,望着画中的 ...查看


  •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分析探究
  • 摘 要:新课改强调,一名合格的反思型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进行积极有效的反思.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对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主体.教学目标.教学工具等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性的 ...查看


  • 小学教学总结:[二泉映月]研究及反思
  • 小学教学总结:<二泉映月>研究及反思 小学教学计划总结:<二泉映月>研究及反思 一.发现<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并不属于我们现在的教学内容.课文内容讲述了我 ...查看


  • 中班教师教学反思
  • 中班教师教学反思 中班教师>教学反思(一) 教学反思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的自我察觉水平来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改善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能力发展,提升 教师专业素养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径.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对于什么是反思,可谓仁者见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