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和练习答案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和练习(答案)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和练习(答案)

一、《 明 史 · 于 谦 传 》

1.B (延:邀请) 2.B( 因 为 。 A 为 : 第 一 个 “ 对 ” ; 第 二 个 “ 成 为 ” 。 C 乃:第一个“于是,就”; 第二个“才”。D 之:第一个是代词;第二个是助词“的”。) 3.C(使动用法,其他是意动用法) 4.B(A 和尚没有向朝廷作推荐,而是于谦自己考上了进士;C 于谦被从监狱里放出来不是因 为受到王振的器重;D 向皇上请示不是体现于谦处事谨慎,为是爱护百姓。) 5. ①顾佐任都御史,对下属很严厉,惟独对于谦很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超过顾佐自己。 ②等到英宗(宣德皇帝)在土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对他很惊奇,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 相呀。”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 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 顾佐任都御史,对下属很严厉,只有对于谦很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超过顾佐自己。护从皇帝 驻扎在乐安时, 高煦出来投降, 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高煦的罪行。 于谦义正词严, 声色俱厉。 高煦伏在地上发抖,自称罪该万死。皇帝很高兴。班师回到北京,给于谦的赏赐和各大臣一 样。 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他上疏奏报陕西各处官校骚扰百姓, 诏令派御史逮捕他们。 皇帝知道于谦可以担此重任, 当时刚要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接派驻各 省的巡抚, 于是亲手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 越级提升他为兵部右侍郎, 巡抚河南、 山西。 于谦到任后,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访问父老,考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 事,都全部上疏提出。一年上疏几次,稍有水旱灾害,马上上报。 当初,杨士奇、杨荣、杨博三个姓杨的主持朝政,都很器重于谦。于谦所奏请的事,早 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复,都是“三杨”主办的。但于谦每次进京商议国事时,都是空着 口袋进去,那些有权势的人不能不感到失望。到了这时, “三杨”已经去世,太监王振掌权, 正好有个姓名和于谦相似的御史,曾经冒犯过王振。于谦入朝,推荐参政王来、孙原贞代替 自己。 通政使李锡逢承王振的指使, 弹劾于谦因长期未得晋升而不满, 擅自推举人代替自己。 把他投到司法部门判处死刑,关在狱中三个月。后来王振知道搞错了,把他放出来,降为大 理寺少卿。 十三年,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天,也先大举进

犯,王振挟持皇帝亲 征。于谦和兵部尚书邝埜极力劝谏,但皇上不听。邝埜跟随皇帝管理军队,留于谦主持兵部 的工作。等到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郕王临时处理国 事, 命令群臣讨论作战和防守的方略。 侍讲徐珵说星象有变化, 应当迁都南京。 于谦厉声说: “主张南迁的,该杀。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摇动则国家大计完了,难道没有看见宋朝南渡 的情况吗! 郕王认为他说得对, ” 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 当时京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 精锐的骑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惫的士卒不到十万,人心震惊惶恐,朝廷上下都没有 坚定的信心。于谦请郕王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 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马上开赴京师,依次策划部署,人心稍为安定。立即提拔于谦为兵部 尚书,负责指挥各营军马。而也先挟持着上皇(英宗)攻破紫荆关直入,进窥京师。石亨建 议收兵固守使敌兵劳累衰竭。 于谦不同意, “为什么要向敌人示弱, 说: 使敌人更加轻视我?” 马上分别调遣各路将领带领二十二万兵士,在九门外摆开阵势,自己亲自督战。下令:临阵 将领不顾部队先行退却的,斩将领。军士不顾将领先退却的,后面的部众斩前面退下来的部 众。于是将士知道必定要死战,都听从命令。 当初,也先部队深入,以为早晚就可以攻下京城,及至见到明朝官军严阵以待,有些丧 气。相持了五天,也先的邀请没人理,作战又失利,知道不可能达到目的,又听说各地勤工 的部队马上要开到,恐怕截断他的归路,也先于是拥着上皇由良乡向西而去

《朱熹》 二、 朱熹》 1.B(俾:使) 2.B(与:①介词,对,向;②连词,跟,同。A.以:介词,用。C.之:助词,取消主谓 结构独立性。D.所:助词,附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 3.D(被免职的应是朱熹,蔡元定应是朱熹的学生) 4. (1)他每有时间便到州郡的学校里去,找一些学生来,和他们讲论学问。 分) (3 (2)适逢浙东地区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并 要他马上单人赴任。 分) (4 (3)州县的官吏们害怕他的严峻作风,一听说他到来,有些人甚至自动弃职逃走;于是, 他所管辖的境内,风纪肃然。 分) (3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朱熹,字元晦,又作仲晦,徽州婺源人。他父亲朱松字乔年。他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 够讲话时,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 “这就是天。 ”朱熹问道: “天的上面是什么?”父亲觉得 十分惊奇。到他入学跟从老师读书时,老

师教他读《孝经》 ,他看过一遍,就在书上写道: “不能这样,就不能算作一个人! ”他曾经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独自一人端端正正坐着 用手指在沙地上画,别人一看,原来是一幅八卦图形。十八岁那年,他参加乡贡考试合格, 后来考中了绍兴十八年的进士。 在出任泉州同安县的主簿期间, 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当 自己的学生, 每天给他们讲授古圣先贤讲求自身修养和治理人民的学问, 他还下令禁止妇女 出家当尼姑道士。 淳熙五年,朱熹被任命为南康军知军。朱熹到任后,为百姓兴利除害。正逢那一年很久 没有下雨,出现旱灾,朱熹非常重视救济饥荒的处置措施,救活的百姓很多。事情结束后, 朱熹奏请朝廷按照规矩奖赏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 他每有时间便到州郡的学校里去, 找一 些学生来,和他们讲论学问。还找到了白鹿洞书院的遗址,奏请朝廷重新修复,并亲自制订 《白鹿洞书院学规》 ,让学生们遵守。 适逢浙东地区发生大饥荒, 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 并要 他马上单人赴任。 朱熹以朝廷对南康军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没有给予奖赏, 辞谢了这一职 务,等到朝廷的奖赏颁发后,他才受职赴任。他接受任命后,随即写信到其他州郡,召募米 商,蠲免他们的商税,要他们运粮食到浙东救灾。等他到任时,外地舟船运来的米已经堆积 如山。朱熹每天出外调查访问人民的疾苦,走遍浙东全境,都是单人独车,不带随从,所到 之地,人们都不知他是什么人。州县的官吏们害怕他的严峻作风,一听说他到来,有些人甚 至自动弃职逃走;于是,他所管辖的境内,风纪肃然。凡是丁钱、和买、役法、榷酤这一类 政事,只要有对百姓不方便的地方,朱熹全部予以改正、革除。每次在救济灾荒之后,他都 要按照实际情况规划处置,必定作长久之计。有人攻击朱熹,说朱熹不好好处理政务,皇帝 对王淮说: “朱熹处理政务的成绩却大有可观。 ” 庆元二年,沈继祖任监察御史,上书诬告朱熹,罗列了朱熹十大罪状,皇帝下诏免掉了 朱熹的职务,也取消了朱熹的祠官俸禄,朱熹的学生蔡元定也被流放到道州,在地方官吏监 管下居住。庆元四年,朱熹以自己快满七十岁为理由,申请退休。庆元五年,皇上同意了他 的请求。庆元六年,朱熹逝世,享年七十一岁。 《史记 田叔列传 田叔列传》 三、 史记·田叔列传》 1、C(敌:敌对,对抗。 ) 2、B(①说的是田叔做人严谨廉洁乐观,喜爱与那些德高望重的人交游的品行;③说的是孟 舒、田叔甘愿认罪的情况;⑤说的是赵王的品格。 )

3、D(

孝文帝事先并没有想用孟舒。 ) 4、(1)您侍奉皇上的礼节很周到了,现在他对待您却是这样,我们等人请求叛乱。(重点词 语: “备”“遇”“为乱”等) 、 、 (2)当时孟舒因为强盗进入边塞抢劫,云中最严重,被免官。(“是”“坐”“免”等。被动 、 、 句) (3)孟舒怎么能故意驱赶他们作战呢?(重点词语: “岂故” “驱”等)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田叔是赵国陉城人,做人严谨廉洁乐观。喜爱与众公交游。赵王张敖让他作了郎。 汉七年时,高祖路过赵,赵王张敖亲自端着食盘进献食物,非常有礼貌,高祖很傲慢地 坐着骂他。这时赵的相赵午等几十人都很生气,对赵王张敖说:“您侍奉皇上的礼节很完备 了,现在他对待您却是这样,我们等人请求造反。”赵王咬破手指说:“我的长辈失去国家, 如果没有皇上,我们这些人都会死无葬身之地。你们等人怎么说这样的话!不要再说了。” 于是贯高等人说:“王是忠厚的人,不肯背弃皇上的恩德。”最终私下里一起商量弑杀皇上。 恰逢事情被发觉,汉下诏书抓捕赵王及谋反的众臣。于是赵午等都自杀,只有贯高被抓。这 时汉下诏书说:“赵有敢追随赵王的人罪及三族。”只有孟舒、田叔等十余人穿着赤褐色的囚 服,自己剃光头发、颈上套着刑具,假称是赵家的家奴跟随赵王张敖到了长安。贯高的事情 弄清楚后,赵王张敖得以出来,被封作了宣平侯,于是向皇上称说田叔等十余人。皇上全都 召见了他们,同他们对话,感到朝中大臣没有能超出他们的人。皇上很高兴,全都封他们作 了郡守、诸侯的相,田叔作了汉中太守十多年。 孝文帝即位后, 召见田叔问他说: “你知道谁是天下忠厚的人吗?”田叔叩头回答说: “以 前的云中太守孟舒是忠厚的人。”这时孟舒因为强盗进入边塞抢劫,云中最严重,被免了官。 皇上说:“先帝让孟舒作云中太守十多年了,匈奴曾一度入侵,孟舒不能坚守城池,无故使 战死的士卒有几百人。忠厚的人原本杀人吗?您凭什么说孟舒是忠厚的人呢?”田叔叩头回 答说:“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人的原因。贯高等人谋反,皇上发下明确的诏令:有敢追随赵 王张敖的人罪及三族。然而孟舒自己剃光头、脖子带锁,随着赵王张敖到了他去的地方,想 要为这件事而死,自己哪里知道能作云中太守呢!汉和楚相对抗时,士卒都很疲惫。匈奴冒 顿刚收服了北方少数民族,前来侵犯边界,孟舒知道士卒都很疲惫,不忍心说出战,士卒据 城抵抗,如同孩子为了父亲,弟弟为了兄长,因此死的人有几百人。孟舒哪里是故意驱赶他 们作战呢!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人的原

因。”于是又召见孟舒让他作了云中太守。 几年后,田叔因犯法失去云中太守的职务。梁孝王派人暗杀从前吴国丞相袁盎,汉文帝 召回田叔让他到梁国审查这个案件, 田叔查清了这个案件的全部事实, 回朝报告。 汉景帝说: “梁王有派人暗杀袁盎的事吗?”回答说:“臣死罪!梁王有那件事。”皇帝说:“有罪证吗?” 田叔说:“皇上不要过问梁王的事。”皇上说:“为什么呢?”田叔说:“现在梁王若不伏法被 处死,这是汉朝的刑法不能实行啊,如果伏法而死,太后就会吃饭不香睡眠不安,这又是您 的忧虑啊!”汉景帝非常赏识他,让他做了鲁国的丞相。 《贞观政要•任贤·魏征》 四、 《 》 1、A 项, “遂”这里是动词,解释为“成全” 。 2、D 项。 (都表被动,A 介词,从/介词,对;B 连词,如果/连词,表修饰;C 连词,来/连词,因为。 ) 3、C 4、C 项。A 项“一开始”不正确;B 项“假托生病”错误;D 项“放弃自己建造小殿”错误, 文中只是说 “辍其材为造” 。 5、①你难道没有看见黄金(金属)在矿石中,怎么值得重视呢? (得分点: “独”为“难道”“何足”译为“怎么值得”“贵”译为“看重、重视”) ; ; 。

②我正把自己比作金子,把你当做好的工匠。 ( “方” “正” 自比于” “把自己比作……” 以……为……” “把……当作……”) 为 ; “ 译为 ; “ 译为 。 ③从这以后,各自尽献你们的忠诚。如果有不对(错误)的地方,就直接说出,不要隐瞒。“已” ( 通“以”“悉”后应补充动词“献”“乃”你们的、 、 、 “是非”偏义复词,侧重于“非”) 。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魏征,是河北巨鹿人。不久前搬家至河北相州内黄。武德末年,他担任太子洗马,看见 太宗和太子暗中相互倾轧夺权,常常劝太子建成早做打算。太宗已经杀了隐太子,召见魏征 责备他说: “你离间我们兄弟,为什么?”旁人都为他的处境担心,魏征镇定自如,缓缓回 答说: “皇太子如果听从我的话,必定没有现在的灾难,太宗昕后肃然起敬,给他优厚礼遇, 提升他为谏议大夫。多次让他进入卧室,请教为政之道。 魏征平素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性情又很刚强正直,不屈不挠。太宗每次与他谈论,没有 不高兴的。 魏征也很高兴遇到赏识自己的明主, 用尽全力为太宗谋划。 太宗又慰劳他说: “你 所谏诤的事情前后有两百多件,都很称合我的心意。若不是你忠诚为国,哪里能够这样?” 贞观三年,一直升为秘书监,参与朝政,深谋远虑,对朝廷有很大帮助。 贞观七年,魏征代替王琏做侍中,加封为郑国公,不久

因为生病请求解除职务,只挂一 个散官的头衔。太宗说: “我把你从囚虏之中选拔出来,委任你中央枢要之职。你见我的过 错,没有不谏诤的。你难道不知道黄金在矿石中,怎么值得重视呢?经过良匠锤炼为宝器, 就被人看做宝贝。我正把自己比作金子,把你当做好的工匠。你虽然有病,还不衰老,怎能 让你就这样辞职昵?”魏征才停止辞职申请。 贞观十二年, 太宗因为皇孙诞生而设宴招待公卿。 太宗非常高兴, 对侍从的大臣说: “贞 观之前,跟随我扫平天下,历尽艰辛,房玄龄的功劳最大。贞观之后,对我竭尽心力,提出 忠正的意见,安定国家造福人民,成就我今天的丰功伟业而被天下人所一直称道的,那就只 有魏征了。古代的名臣,又有什么地方超过他们呢?”于是亲自解下佩刀来赐给二人。 不久魏征生病了。魏征家里本来没有正厅,唐太宗当时原想自己建造一座小殿,就留下 自己的材料来替魏征建造正厅,五天就完工了。又派使者送去布被和白色的裤子,成全他朴 素节俭的风范。过了几天,魏征病逝。太宗亲自到他家哭悼,追赠魏征为司空,谥号文贞。 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又亲手写在碑石上,还特别赐给魏征家享受的租户为九百户。太宗经常 对左右说: “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古事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用人作镜子,可 以明白得失。我过去常常注意保持这三面镜子,来谨防自己犯错误。如今魏征去世,我失去 了一面镜子啊! ”因而伤心地哭了很久。于是下诏说: “过去只有魏征能经常指出我的过错。 自从他去世以后,我即使有什么过错也没有谁指出了。我难道只在过去会犯错误,而到了今 天就变得都是正确了吗?恐怕还是群臣只求顺从我的心意, 不敢冒险触犯我! 所以我一方面 虚心听取群臣意见,一方面排除假象反省过失。如果臣子提出的意见我没有采纳,那是我咎 由自取。 如果我准备采纳意见却没人提出, 是谁的责任呢?从今以后, 各自尽献你们的忠诚; 如果我有不对的地方,就直接说出来不要隐瞒。 ” 《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魏征》 五、 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魏征》 1、C(期待,期望) 2、A(分 别 排 除 B② 、 C① 和 D① ) 3、D(“孤峻”意为性情“弧高严正” ,不是待人“傲慢苛刻”并非贬意,裴韦二人,俱为清 正自持之人) 4、译文: (10 分) ⑴李藩知道令狐运是冤屈的,为他争辩。但(杜亚)不听从,于是辞职离开了( “其” “从” 各 1 分)

⑵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 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 百姓丰足了之后, 国君怎能不富足?( “诚” “贵” “务” “孰与”各 1 分,句意

通顺 1 分) ⑶纵然认为不可,也应该另外写奏章,怎么能用笔涂改诏书呢?( “纵” “涂”各1 分,句意通顺1 分) 译文: 译文: 李藩,字叔翰,赵郡县人。李藩四十多岁时还没有出去做官,在扬州读书,用度困难, 妻子儿女都责怪他, 他却泰然自若。 杜亚任东都留守, 任用他为从事。 洛中发生了盗窃案件, 有人诬告是牙将令狐运所为,杜亚相信了,拷打后给他定了罪。李藩知道令狐运是冤屈的, 为他争辩。 但杜亚不听从, 于是辞职离开了。 后来捕获了真正的盗贼, 李藩因此更加有名望。 王绍掌权,邀请李藩见一面就重用他,但李藩最终没有去。王仲舒、韦成季等人担任郎官, 结为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作乐,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强邀他去同聚,李藩不得已 去了一次。王仲舒等人喜欢传播谣言,表演杂戏作乐,后来又邀请李藩,他坚决不去,说: “我和王仲舒这些人呆在一起一整天,不知道与他们说些什么。 ”后来王仲舒等人果然失势 了。 裴垍告诉皇上,认为李藩有宰相的器度.就任命李藩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李藩秉性 忠诚,遇事知无不言,皇帝很器重他,认为他言事从无隐瞒掩饰。元和四年冬天,皇帝询问 大臣说; “前代帝王治理天下,有的能使百姓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有的却导致国 贫民困, 这是什么缘故呢?’ ’李藩回答说: “古人说: ‘节俭能使用度丰足。 ’所以财物丰足 取决于节俭。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那么百姓丰足了之后,国君怎 能不富足? 自然国库充实,五谷丰登。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奇珍异宝,上行下效,风俗 日渐奢侈,舍弃农耕,从事工商,衣食日益缺乏,那么百姓就不会富足,国君又怎能富足? 自然是国贫家困,盗贼就乘机而起了!我希望陛下能把宫室车马,衣服玩物,务求减省再减 省,向人们显示要改变旧俗,那么天下百姓就幸运之极了。 ”皇帝说: “节俭的事,发自我的 诚意,贫富的缘由,正如爱卿所说。只求上下互相勉励,来保持这一风尚,如果我有越制奢 滥的情形,这就确实深切期望你们能直言劝谏了。 ”李藩等人拜贺退下。 当时河东节度使王锷花费数千万钱贿赂权贵宠臣, 请求兼任宰相。 李藩与权德舆都在中 书省任职, 有密旨说: “王锷可以兼任宰相, 应该立即草拟诏书报来。 李藩于是用笔涂掉 ” “兼 任宰相”等字,上奏说: “不可。 ”权德舆大惊失色说: “纵然认为不可,也应该另外写奏章, 怎能用笔涂改诏书呢?”李藩说: “形势紧急了,过了今日,就无法制止了。天又晚了,哪有 时间另写奏章! ”此

此事果然被搁置了。元和六年李藩去世,时年五十八岁,追赠户部尚书。 李藩任宰相才能不如裴垍,孤高严正又不及韦贯之,然而人品清正自持,和他们也属于一类 人物。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李尚隐》 六、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李尚隐》 1、D(按:审查、查办) 2、B(排除①④即可) 3、D(李怀让为“贪赃官吏”在文中无据) 4、(1)(李尚隐)一点也不包庇宽恕,查获王旭的赃物非常多,王旭于是被治罪。“贷”“得 ( , 罪” ,句意通顺) (2)(李尚隐)又精通典章,近年来皇帝的诏书,都暗暗记在心里,无论到哪里都被称为好官。 (得分点: “详”“故事”“敕”“称” , , , ) (3) 等他离任的时候, 有一个人怀带着金子要送给李尚隐, 他坚决推辞。 ( “去”“者” , , “固” )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李尚隐,他的祖先是赵郡人,世代居住在潞州的铜鞮(今山西沁县),近代又把家搬到京 兆的万年(今西安市)。年轻时通过了明经考试,多次被举荐,补缺下邽主簿一职。当时姚珽

担任同州刺史,对他十分尊敬。景龙年间担任左台监察御史。当时的中书侍郎、吏部选事崔 湜和吏部侍郎郑愔一同主持选拔官吏之事,他们依附权贵,违规动用了三年的官员的缺额, 官民怨恨。不久两人相继主持政事,李尚隐和同僚御史李怀让一起在朝堂上弹劾他们,崔湜 等人于是被关进牢狱查办追究,最后他们被贬黜。当时又有睦州刺史冯昭泰,诬告桐庐县令 李师等二百多人,称他们是妖逆,朝廷下诏让御史调查核实。各位御史都害怕冯昭泰傲慢固 执, 都声称有病不敢前去。 李尚隐叹息说: “怎么能让好人蒙冤受惩罚却不还给他们清白呢!” 于是越级请求前去,最终昭雪了李师等人的冤情,并上奏朝廷赦免了他们。 不久崔湜、郑愔等人又被任用,李尚隐调离殿中侍御史出京担任伊阙县令,李怀让调任 魏县县令。崔湜等人死了以后,李尚隐又从定州司马被提拔为吏部员外郎,李怀让从河阳县 令被提拔为兵部员外郎。李尚稳多次升迁后担任御史中丞。当时的御史王旭很擅用威权,被 官民们所担忧。恰巧王旭被仇家状告,李尚隐查办此事,一点也不包庇宽恕,查获王旭的赃 物非常多,王旭于是被治罪。李尚隐不久改任兵部侍郎,调职两次后任河南府尹。 李尚隐生性率真刚直,说话从不隐瞒,处事明断。他对待下级,非常豁达。(李尚隐)又 精通典章,近年来皇帝的诏书,都暗暗记在心里,无论到哪里都被称为好官。 十三年夏天,妖贼刘定高在夜里侵犯洛门,李尚隐因为没能觉察出部下和盗贼勾结,贬 为桂州都督。 临出发时, 皇帝派人

对他说: “我知道你公直忠诚, 然而按照国法必须这样做。 ” 并赐彩色绢帛一百匹来安慰他。不久又改任广州都督,依然兼任五府经略使。等他离任的时 候,有一个人怀带着金子要送给李尚隐,他坚决推辞,说: “我生性这样,不可改变,并不 是为了慎守‘四知’”最终没有接受。 。 多次调动后担任京兆尹,历任蒲州、华州刺史,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赐给他高邑伯 的爵位,入朝担任大理卿,替代王鉷担任御史大夫。当时司农卿陈思问用了许多小人做自己 的下级官吏,暗地里贪污钱财粮食,积累了好几万。李尚隐又检举查办此事,陈思问于是被 流放到岭南而死。李尚隐三次担任宪官,总是要清除朝廷上的坏人,当时的舆论多是由于这 些事而称赞他。二十四年,被任命为户部尚书、东都留守。二十八年,改任太子宾客。不久 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谥号为“贞” 。 《元史·安童》 七、 元史·安童》 1、C 谢:道歉。 2、D(A①介词,因为;②介词,凭借;B①代词,这件事;②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 译;C①副词,竟然、却;②副词,才;D 代词,那些。 ) 3、B(①句是安童母亲的看法,不能作为确定性答案;③句表明安童以大局为重;⑤表明皇 帝对安童的器重。 ) 4、C“上书请求皇上处罚”与原文不符。 ) 5、 (1)陛下刚刚平息大难,就根据个人的怨恨杀人,将拿什么去安抚收服那些没有归附的 人?(重点译出“甫” “怀服未附”等词语) (2)安童就亲自到他住的房舍去问候,和他交谈很长时间,回来后,好几天都在挂念他, 不能忘怀。 (注意“候” “语” “释”等词语的特殊用法) 分) (4 (3) 近来因为闹饥荒, 盗贼任意横行, 如果不公开杀掉几个, 无法表示罚戒。 (重点译出 “滋 横” “显” “戮” “二”这些词语) 分) (4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安童是木华黎第四世孙, 世祖追记开国功臣, 把他召入宫中负责宿卫, 这时他刚十三岁, 地位却已在许多官员之上。母亲宏吉剌氏,是昭睿皇后的姐姐。有一天世祖见到她,问起安 童的情况, 她回答说; “安兰虽然年轻, 却是做三公宰辅的人才。 世祖说; ” “你怎么知道呢?” 回答说: “每次退朝后,他必定要和老成持重的人交谈,从来没有亲近过一个年少的人,因

此知道他是个人才。 ”世祖很高兴。 四年,捉住了阿里不哥的同党一千多人,准备依法惩办他们,安童在皇帝身边侍奉,皇 帝对他说; “我要把这些人置于死地, 怎么样?” 回答说: “人各为其主, 陛下刚刚平息大难, 就根据个人的怨恨杀人,将拿什么去安抚收服那些没有归

队的人?”皇帝惊奇地说; “你年 纪轻轻,怎么讲出这样老成的话,你这话正和我的意思相吻合。 ”因此更加器重他。 至元二年秋八月,安童子鸡受官光实实禄大夫、中书右丞相。他推辞说: “现在虽已平 定三方, 江南却还没归队, 我因还年轻, 就担当这样的重任, 恐怕四方会产生轻视朝廷的心。 ” 皇帝很感动,过了一会儿说: “我已经过深思熟虑了,没人能超过你。 ”冬季十月,召许衡进 京,传下圣旨命令许衡到中书省议事,许衡以有病为理由推辞,安童就亲自到他住的房舍去 问候,和他交谈很长时间,回来后,好几天都在挂念他,不能忘怀。 八年,陕西省大臣建议,近来因为闹饥荒,盗贼任意横行,如果不公开杀掉几个,无法 表示罚戒。皇帝命在旦夕中书省详细讨论,安童上奏说: “强盗、窃贼都杀掉,恐怕不合适, 对于应该判死罪的人,应当仍旧等待批准后再执行。 ”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十二年,皇帝下诏让安童代管中书省枢密院事务。他跟随北平王到边远地区镇守,在边 疆待了十年。 二十一年,跟随北平王归来,在宫殿外等候治罪,皇帝立即召见慰劳他,安童叩头道歉说: “我奉命前往,没有作为,有损圣上的声誉。 ”于是留他在宫中,一直交谈到四更天才出宫。 二十三年,中书省上奏拟定漕司各官员的姓名,皇帝说: “像平章、右丞等官,我应当 亲自选择,其余官职的任命都是你们的职责。 ”安童上奏说: “我最近听说陛下想依靠身边的 侍臣做耳目,我水平不高,接受了陛下的任命,如果所做的事有违法的,可以听凭侍臣的举 报,罪过的轻重,全凭陛下裁决。现在陛下身边的侍臣却趁机引荐坏人,说谁该做什么官, 谁该任什么职,把他们所签署的奏章交给中书省施行。我认为选拔官吏的方法,朝廷自有一 定的制度,对于那些实在没有行例可援引的,我常常废除不予提拔,担心的就是近臣中有人 捣毁我,希望陛下详细考虑。 ”皇帝说: “你说得对。从今以后如果有这样的人决不能任用, 对于那些随便上奏诬陷的人,立刻进宫报告我。 ” 三十年,安童因病在京城乐安里宅邸中去世。 《史记 宋微子世家 宋微子世家》 八、 史记·宋微子世家》 1、B (A.不明:不圣明,黑暗。C.信:果真,确实。D.造:到,来到。 ) 2、D(②③是说纣王因“不明”而造成的后果,⑥的行为说的不是纣王。 ) 3、A(微子自己无法决断,先去向太师、少师询问,然后才离开殷朝。 ) 4、(1)王子啊,天帝降临灾祸灭亡殷朝,殷纣上不畏天、下不畏民,又不采纳长者老者的意 见。(重点词语: “笃” “下灾” “畏畏”

等) (2)并隐居弹琴聊以自慰,所以人们传颂他的曲子为《箕子操》 。(重点词语: “隐” “鼓” “传”等) (3)所以追述契、汤、高宗时代殷朝兴盛的原因,写了《商颂》 。(重点词语: “追道” “所 以” “兴”等)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微子开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庶出的哥哥。商纣即位后,统治黑暗,不务国政,淫佚 奢侈,微子多次进谏,纣都不听。等到祖伊因周西伯昌修行德政,灭亡(黎)国后,担忧灾祸 降落殷朝, 便又来奉告纣王。 纣王却说: “我生有命, 难道不是在天吗?这能把我怎么样呢?” 于是微子估计纣王至死也不能清醒,打算一死了之,或离开纣王,自己又无法决断,便去询 问太师、少师说:“殷朝已经没有清明的政治,不能很好地治理四方。我们的祖先在上世贡 献了才力,取得了成功,纣王在当今竟一味沉溺于酒宴之中,唯妇人之言是从,扰乱败坏汤

王的德政。殷朝上下大大小小都热衷于草野盗窃、犯上作乱,而朝廷大臣也互相仿效,违法 乱纪,使得人人有罪,自然他们的爵禄也就无法继续下去。朝廷既乱,百姓便各起于四方, 互为仇敌,天下失去了协和的局面。现在,殷朝丧失国典,如同乘船渡河找不到渡口。殷朝 的灭亡,指日可待了。”微子继续说:“太师,少师,我将何去何从呢?我们的殷朝还能保住 吗?你们无意告诫我,我如陷于不义,那么怎么办呢?”太师顺着说道:“王子啊,天帝降临 灾祸灭亡殷朝,殷纣上不畏天、下不畏民,又不采纳长者老者的意见。今天,殷朝臣民竟违 背和诬秽神祇意旨。现在,假使真能救治殷朝,国家治理好了,即使自己死了,国家还得不 到治理,那就不如远走他乡。”于是,微子离开了殷朝。 箕子是纣的亲属。纣王最初制作象牙箸时,箕子就悲叹道:“他现在制作象牙箸 ,将来 就一定还要制作玉杯;制作玉杯,就一定想把远方的稀世珍宝占为已有。车马宫室的奢侈豪 华也必将从这里开始,国家肯定无法振兴了 。”由于纣王淫佚无度,箕子进谏,纣王仍不听。 有人说:“可以离开了。”箕子说:“作人臣的向君主进谏,君主置之不理,便离他而去,这 是张扬君主的恶行,哗众取宠于百姓,我不忍心这样做。”于是箕子披头散发、假装疯癫做 了奴隶。并隐居弹琴聊以自慰,所以人们传颂他的曲子为《箕子操》 。 王子比干也是纣王的亲属,看到箕子进谏,君主不听,去做了奴隶,就说:“君主有罪 过,而不能用死直言规劝,百姓将受害,那百姓有什么罪呢!”于是,就直言进谏纣王。纣 王大怒道:“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窍,真是这样吗?”于是,纣

王杀死比干,挖出他的心来 验证。 微子说:“父子是骨肉情,臣主是义理连。所以父亲如果有过错,儿子屡次劝不听,就 应随之而号哭; 人臣如果屡次规劝, 君主不听, 那么从义上讲, 人臣应该远离君主了。于是, 太师、少师就劝告微子离去,微子便远行了。 周武王讨伐纣王,战胜殷朝,微子便手持自己的祭器来到军门。他露出右臂,两手绑在 背后, 左边让人牵着羊, 右边让人拿着茅, 跪在地上前行求告武王。 于是武王就释放了微子, 恢复了他原来的爵位。 太史公说:孔子说过“微子走了,箕子成为奴隶,比干进谏被杀,殷朝有三位仁者。”《春 秋》讥讽宋国的动乱从宣公废掉太子让自己的弟弟即位开始,国家不安定达十代之多。襄公 时,修行仁义,想做盟主。他的大夫正考父称赞他,所以追述契、汤、高宗时代殷朝兴盛的 原因,写了《商颂》 。宋襄公在泓水吃了败仗之后,有的君子认为他值得赞扬,感叹当时中原 地区的国家缺少礼义,所以表彰他,因为宋襄公具有礼让精神。 《白居易》 九、 白居易》 1、C(多:赞赏,称赞。 ) 2、A(①是别人对其诗文的赞赏。③是说白居易对皇上感恩。⑤是别人替白居易陈情的言论。 ) 3、B ( “疏入不报”的“报”是“回答、答复”的意思。 ) 4、(1)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言论。 (2)大概是因为要报答您大力提拔(的恩泽)罢了,决不是轻易进谏啊。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白居易从小就聪明过人,胸怀博大。他在十五六岁时带着一册自己的文章,向著作郎吴 地人顾况自荐。顾况善文,不过性情浮躁,看不起别人,后辈的文章没有合他心意的。看过 白居易的文章之后,顾况不由得把白居易请上门并友好地会见他说:“我以为文人已经绝迹 了,没想到遇见了您。” 白居易文辞富丽华美,尤其擅长写诗文。他写的上百篇诗歌,都含有讽谏之意,针砭时 俗的弊病,补救政事的缺陷,因而读书人、品德高尚的人都很赞赏他,(这些诗文)也常常流 传到宫中。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言论,元和二年十一月,征召白居易到翰林

做学士。三年五月又授予他左拾遗的官职。白居易自认为遇到了爱好文学的君主,破格提升 自己,(因此)要用平生所学得的知识,上报君主的恩遇。 白居易与河南的元稹交好,元稹由监察御史被贬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 在皇上面前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多次上疏恳切劝谏,奏疏呈上后没有回音。 皇上又要封河东人王锷为宰相,白居易劝谏说:“宰相是皇上的辅佐大臣,不是贤良的 人不能担当此职。王锷强令他人供给物品

、搜括百姓钱财,并以此来求得恩泽,不能让天下 人认为您是得了王锷的进奉而给他宰相的职位,(这样做)对圣朝是很没有好处的。”(皇上) 这才取消了(让王锷当宰相的想法)。 皇上下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中上奏章(阻止此事)的人有十分之七八,白 居易也当面向皇上谈论(自己的看法), 言辞十分激切。不久, 他又请求停止河北用兵,(奏章) 长达数千字,其中有很多话是别人不大愿意说出口的,(这些意见,皇上)有很多都听取采纳 了。只有劝谏不要任命承璀一事,因为言辞过于激切,皇上很不高兴,并对李绛说:“白居 易这个小子,是我一手提拔而有了名位的,但对我却这般放肆,我实在有些忍不住了。”李 绛回答说:“白居易之所以冒着死罪,事无大小都要直言进谏,大概是因为要报答您大力提 拔(的恩泽)罢了, 决不是轻易进谏啊。 陛下要想广开谏诤的言路, 就不应该阻止白居易进谏。 ” 皇上说:“你说得对。”从此,(白居易的劝谏)很多都被皇上听取采纳。 《三国志 高堂隆传 高堂隆传》 十、 三国志·高堂隆传》 1、C( “季”应为“末期”之意。 ) 2、D(D 项,两个“为”均为助词,意为“变为,变成” 项“以” 。A ,前者为“用” “拿” ; 后者为“凭……的身份” 项, 。B “于” ,介词,前者为“在” ;后者为“由于” 项, 。C “之” , 前者为代词,它,代陵霄阙;后者为助词,的。 ) 3、B(②⑥不属于“直接表现” 。③与“恪守大义”无关。 ) 4、A( “因为这件事,后来他被解除官职”属于无中生有。 ) 5、(1)天意好像是说,宫室没有建成,将有他姓之人来掌控这里,这是上天的一种警示啊! (注意“若” “制御” “乃” “戒”四个关键词) (2)我充当皇上的心腹,如果可以给圣上带来福祉,保存社稷,即使丧身灭族,也如同活 着一样。(注意“备” “虽” “灰身” “生”四个关键词)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是鲁人高堂生的后代。年少做生员的时候,泰山太守薛悌 任命他担任督邮。郡里的督军与太守薛悌争论是非时,叫着薛悌的名字呵斥他。高堂隆手握 宝剑大声呵斥督军说:“从前鲁定公受到侮辱,仲尼历阶而上;赵王被迫弹奏秦筝,相如就 献上缶(请秦王击缶)。面对臣下而直呼他的君王的名字(的行为),是有道义的人要出面讨伐 的。”督军变了脸色,薛悌也惊慌地站起来制止他。后来(高堂隆)辞去职位,到济南躲避灾 难。 建安十八年,太祖征召他担任丞相军议掾,后来担任历 城侯曹徽的文学侍从,调任相 国。曹徽在太祖丧期,不致哀思,反而纵马游猎;高

堂隆用大义严正劝谏,很有辅佐诱导的 才能。黄初年间,担任堂阳长,经选拔成为平原王的老师。平原王做了皇 帝,这就是魏明 帝。他任命高堂隆为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明帝初登帝位,群臣中有人认为应该举行宴 会,高堂隆说:“唐尧、虞舜有帝王死后停止举乐的哀思,殷高宗即位后有三年不言的思虑, 因此盛德治国,和乐升平,荣光显耀于各地。”认为不应举行宴会,明帝恭敬地采纳了他的 意见。 陵霄宫才开始建造, 有喜鹊在那上面筑巢, 明帝拿这个现象询问高堂隆。 高堂隆回答说: “《诗经》说‘喜鹊的巢,被鸠占据’。现在兴建宫室,正在建造陵霄宫,但是喜鹊就在这里

筑巢了,这是宫室还没有建成、自己不能居住的征兆啊!天意好像是说,宫室没有建成,将 有他姓之人来掌控这里,这是上天的一种警示啊!天道不分亲疏,只赞许善人,不可不认真 预防,不可不长远考虑。夏朝、商朝的末年,也都是继承了先帝国体,(但国君)没有恭敬地 继承上天圣明的命令,只听从谗谄之言,停止修德满足私欲,所以他们灭亡得很快。商朝的 太戊、武丁(两个国君),目睹了灾祸十分惊恐小心,秉承上天的警示,所以他们兴起得很快。 现在如果停止各种劳役,用节俭来使财物充足,增加推崇德政,行为遵循皇帝的标准,消除 天下人忧虑的事情, 多做对广大人民有利的事, 三代为帝的可传四代, 五代为帝的可传六代, 哪里只是像商朝的转祸为福而已呢!我充当皇上的心腹,如果可以给圣上带来福祉,保存社 稷,即使丧身灭族,也如同活着一样。怎么敢因害怕忤逆圣听带来灾祸,而让陛下听不到实 话呢?”于是皇帝改变了神色。 十一、 望溪文集·白云先生传》 《 十一、 望溪文集·白云先生传》 1、B(B 项,高:标榜。 ) 2、A(②为陈述吴中徐昭法、宣城沈眉生之事;⑥为后人猜测。 ) 3、D(A 项, “诱捕巡抚孙元化”是毛文龙干的事。B 项,先生并没有“避而不见” 项, 。C 与“不立名义”无关。 ) 4、(1)流寇攻陷京城,张怡与贼将遭遇,但他毫不屈服,被用刑具拘禁了起来。贼军将领的 同党中有人认为张怡有义气而放走了他。 (2)希望能使当地的后辈有所启发,守护珍藏(遗书)并传布它,不要使它湮灭失传。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张怡,字瑶星,原名鹿征,上元人。父亲张可大,明末任登莱总兵,适逢毛文龙率领士 兵反叛,诱捕了巡抚孙元化,张可大死于这件事。事情报到朝廷,张怡以生员的身份被任命 为锦衣卫千户长。甲申年,流寇攻陷京城,张怡与贼将遭遇,但他毫不屈服,被用刑具拘禁 了起来。贼军将领

的同党中有人认为张怡有义气而放走了他。过了很久,他才回到家乡,在 此之前,他的妻子已经死了。他独身寄居在摄山的寺院里,不进城市,乡亲们称他为白云先 生。 当时,三楚、吴越的前朝遗老多立名义,以文章经术相互标榜,只有吴中的徐昭法、宣 城的沈眉生躬身耕种于穷乡僻壤, 即使是贤明的士大夫也不能见上他们一面, 但他们还是有 文章在世上流传。 张先生则亲自砍柴担水, 闭口不谈诗书, 学士词人无法索到他的只字片纸, 各地的显贵往来,每天到摄山,却不知道山中有这么个人。我父亲和余公佩处士,每年按时 向白云先生请安问候,进到他的房间,发现书架上有上百卷书,都是他所撰写的阐发儒家经 典及论述历史事件的论著。请求抄录副本,他没有同意,并且说:“我著书打发我的年岁而 已,已买了两个瓮坛,我死后下棺安葬就将书一并埋掉。”他八十八岁去世。平生的亲戚朋 友,都想极力为他购买上等木材打造棺材。在病危时,他听说这事后哭着说:“当年,我父 亲在城池被攻破时死去,没有亲属在旁为他收殓。后来虽然改葬,但贴身的棺木不能替换上 了,我能忍心用上好的棺木下葬吗?”他看着某位从孙,催促他赶紧把棺材换过来,定好附 身的孝衣寿被后,他才气绝而死。 当时,我父亲探亲回安徽桐城,返回时,白云先生已经急急安葬了。有人说他的书已随 葬;有的说经学著作还有副本,还保存在他家里。乾隆三年,诏定修订《周礼》 《礼仪》 《礼 记》 ,访求遗书,他的某一位 从孙把书献给了知府,知府令学官组织生员誊写,过了好久都 没有誊写完。 白云先生的著作,我十分向往,担心他失传已经好久了。幸亏他的家人献了出来,但我 始终没有看过一眼。因此,我写了这篇文章,希望使当地的后辈有所启发,守护珍藏(遗书) 并传布它,不要使它湮灭失传。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和练习(答案)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和练习(答案)

一、《 明 史 · 于 谦 传 》

1.B (延:邀请) 2.B( 因 为 。 A 为 : 第 一 个 “ 对 ” ; 第 二 个 “ 成 为 ” 。 C 乃:第一个“于是,就”; 第二个“才”。D 之:第一个是代词;第二个是助词“的”。) 3.C(使动用法,其他是意动用法) 4.B(A 和尚没有向朝廷作推荐,而是于谦自己考上了进士;C 于谦被从监狱里放出来不是因 为受到王振的器重;D 向皇上请示不是体现于谦处事谨慎,为是爱护百姓。) 5. ①顾佐任都御史,对下属很严厉,惟独对于谦很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超过顾佐自己。 ②等到英宗(宣德皇帝)在土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对他很惊奇,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 相呀。”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 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 顾佐任都御史,对下属很严厉,只有对于谦很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超过顾佐自己。护从皇帝 驻扎在乐安时, 高煦出来投降, 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高煦的罪行。 于谦义正词严, 声色俱厉。 高煦伏在地上发抖,自称罪该万死。皇帝很高兴。班师回到北京,给于谦的赏赐和各大臣一 样。 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他上疏奏报陕西各处官校骚扰百姓, 诏令派御史逮捕他们。 皇帝知道于谦可以担此重任, 当时刚要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接派驻各 省的巡抚, 于是亲手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 越级提升他为兵部右侍郎, 巡抚河南、 山西。 于谦到任后,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访问父老,考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 事,都全部上疏提出。一年上疏几次,稍有水旱灾害,马上上报。 当初,杨士奇、杨荣、杨博三个姓杨的主持朝政,都很器重于谦。于谦所奏请的事,早 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复,都是“三杨”主办的。但于谦每次进京商议国事时,都是空着 口袋进去,那些有权势的人不能不感到失望。到了这时, “三杨”已经去世,太监王振掌权, 正好有个姓名和于谦相似的御史,曾经冒犯过王振。于谦入朝,推荐参政王来、孙原贞代替 自己。 通政使李锡逢承王振的指使, 弹劾于谦因长期未得晋升而不满, 擅自推举人代替自己。 把他投到司法部门判处死刑,关在狱中三个月。后来王振知道搞错了,把他放出来,降为大 理寺少卿。 十三年,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天,也先大举进

犯,王振挟持皇帝亲 征。于谦和兵部尚书邝埜极力劝谏,但皇上不听。邝埜跟随皇帝管理军队,留于谦主持兵部 的工作。等到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郕王临时处理国 事, 命令群臣讨论作战和防守的方略。 侍讲徐珵说星象有变化, 应当迁都南京。 于谦厉声说: “主张南迁的,该杀。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摇动则国家大计完了,难道没有看见宋朝南渡 的情况吗! 郕王认为他说得对, ” 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 当时京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 精锐的骑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惫的士卒不到十万,人心震惊惶恐,朝廷上下都没有 坚定的信心。于谦请郕王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 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马上开赴京师,依次策划部署,人心稍为安定。立即提拔于谦为兵部 尚书,负责指挥各营军马。而也先挟持着上皇(英宗)攻破紫荆关直入,进窥京师。石亨建 议收兵固守使敌兵劳累衰竭。 于谦不同意, “为什么要向敌人示弱, 说: 使敌人更加轻视我?” 马上分别调遣各路将领带领二十二万兵士,在九门外摆开阵势,自己亲自督战。下令:临阵 将领不顾部队先行退却的,斩将领。军士不顾将领先退却的,后面的部众斩前面退下来的部 众。于是将士知道必定要死战,都听从命令。 当初,也先部队深入,以为早晚就可以攻下京城,及至见到明朝官军严阵以待,有些丧 气。相持了五天,也先的邀请没人理,作战又失利,知道不可能达到目的,又听说各地勤工 的部队马上要开到,恐怕截断他的归路,也先于是拥着上皇由良乡向西而去

《朱熹》 二、 朱熹》 1.B(俾:使) 2.B(与:①介词,对,向;②连词,跟,同。A.以:介词,用。C.之:助词,取消主谓 结构独立性。D.所:助词,附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 3.D(被免职的应是朱熹,蔡元定应是朱熹的学生) 4. (1)他每有时间便到州郡的学校里去,找一些学生来,和他们讲论学问。 分) (3 (2)适逢浙东地区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并 要他马上单人赴任。 分) (4 (3)州县的官吏们害怕他的严峻作风,一听说他到来,有些人甚至自动弃职逃走;于是, 他所管辖的境内,风纪肃然。 分) (3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朱熹,字元晦,又作仲晦,徽州婺源人。他父亲朱松字乔年。他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 够讲话时,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 “这就是天。 ”朱熹问道: “天的上面是什么?”父亲觉得 十分惊奇。到他入学跟从老师读书时,老

师教他读《孝经》 ,他看过一遍,就在书上写道: “不能这样,就不能算作一个人! ”他曾经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独自一人端端正正坐着 用手指在沙地上画,别人一看,原来是一幅八卦图形。十八岁那年,他参加乡贡考试合格, 后来考中了绍兴十八年的进士。 在出任泉州同安县的主簿期间, 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当 自己的学生, 每天给他们讲授古圣先贤讲求自身修养和治理人民的学问, 他还下令禁止妇女 出家当尼姑道士。 淳熙五年,朱熹被任命为南康军知军。朱熹到任后,为百姓兴利除害。正逢那一年很久 没有下雨,出现旱灾,朱熹非常重视救济饥荒的处置措施,救活的百姓很多。事情结束后, 朱熹奏请朝廷按照规矩奖赏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 他每有时间便到州郡的学校里去, 找一 些学生来,和他们讲论学问。还找到了白鹿洞书院的遗址,奏请朝廷重新修复,并亲自制订 《白鹿洞书院学规》 ,让学生们遵守。 适逢浙东地区发生大饥荒, 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 并要 他马上单人赴任。 朱熹以朝廷对南康军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没有给予奖赏, 辞谢了这一职 务,等到朝廷的奖赏颁发后,他才受职赴任。他接受任命后,随即写信到其他州郡,召募米 商,蠲免他们的商税,要他们运粮食到浙东救灾。等他到任时,外地舟船运来的米已经堆积 如山。朱熹每天出外调查访问人民的疾苦,走遍浙东全境,都是单人独车,不带随从,所到 之地,人们都不知他是什么人。州县的官吏们害怕他的严峻作风,一听说他到来,有些人甚 至自动弃职逃走;于是,他所管辖的境内,风纪肃然。凡是丁钱、和买、役法、榷酤这一类 政事,只要有对百姓不方便的地方,朱熹全部予以改正、革除。每次在救济灾荒之后,他都 要按照实际情况规划处置,必定作长久之计。有人攻击朱熹,说朱熹不好好处理政务,皇帝 对王淮说: “朱熹处理政务的成绩却大有可观。 ” 庆元二年,沈继祖任监察御史,上书诬告朱熹,罗列了朱熹十大罪状,皇帝下诏免掉了 朱熹的职务,也取消了朱熹的祠官俸禄,朱熹的学生蔡元定也被流放到道州,在地方官吏监 管下居住。庆元四年,朱熹以自己快满七十岁为理由,申请退休。庆元五年,皇上同意了他 的请求。庆元六年,朱熹逝世,享年七十一岁。 《史记 田叔列传 田叔列传》 三、 史记·田叔列传》 1、C(敌:敌对,对抗。 ) 2、B(①说的是田叔做人严谨廉洁乐观,喜爱与那些德高望重的人交游的品行;③说的是孟 舒、田叔甘愿认罪的情况;⑤说的是赵王的品格。 )

3、D(

孝文帝事先并没有想用孟舒。 ) 4、(1)您侍奉皇上的礼节很周到了,现在他对待您却是这样,我们等人请求叛乱。(重点词 语: “备”“遇”“为乱”等) 、 、 (2)当时孟舒因为强盗进入边塞抢劫,云中最严重,被免官。(“是”“坐”“免”等。被动 、 、 句) (3)孟舒怎么能故意驱赶他们作战呢?(重点词语: “岂故” “驱”等)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田叔是赵国陉城人,做人严谨廉洁乐观。喜爱与众公交游。赵王张敖让他作了郎。 汉七年时,高祖路过赵,赵王张敖亲自端着食盘进献食物,非常有礼貌,高祖很傲慢地 坐着骂他。这时赵的相赵午等几十人都很生气,对赵王张敖说:“您侍奉皇上的礼节很完备 了,现在他对待您却是这样,我们等人请求造反。”赵王咬破手指说:“我的长辈失去国家, 如果没有皇上,我们这些人都会死无葬身之地。你们等人怎么说这样的话!不要再说了。” 于是贯高等人说:“王是忠厚的人,不肯背弃皇上的恩德。”最终私下里一起商量弑杀皇上。 恰逢事情被发觉,汉下诏书抓捕赵王及谋反的众臣。于是赵午等都自杀,只有贯高被抓。这 时汉下诏书说:“赵有敢追随赵王的人罪及三族。”只有孟舒、田叔等十余人穿着赤褐色的囚 服,自己剃光头发、颈上套着刑具,假称是赵家的家奴跟随赵王张敖到了长安。贯高的事情 弄清楚后,赵王张敖得以出来,被封作了宣平侯,于是向皇上称说田叔等十余人。皇上全都 召见了他们,同他们对话,感到朝中大臣没有能超出他们的人。皇上很高兴,全都封他们作 了郡守、诸侯的相,田叔作了汉中太守十多年。 孝文帝即位后, 召见田叔问他说: “你知道谁是天下忠厚的人吗?”田叔叩头回答说: “以 前的云中太守孟舒是忠厚的人。”这时孟舒因为强盗进入边塞抢劫,云中最严重,被免了官。 皇上说:“先帝让孟舒作云中太守十多年了,匈奴曾一度入侵,孟舒不能坚守城池,无故使 战死的士卒有几百人。忠厚的人原本杀人吗?您凭什么说孟舒是忠厚的人呢?”田叔叩头回 答说:“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人的原因。贯高等人谋反,皇上发下明确的诏令:有敢追随赵 王张敖的人罪及三族。然而孟舒自己剃光头、脖子带锁,随着赵王张敖到了他去的地方,想 要为这件事而死,自己哪里知道能作云中太守呢!汉和楚相对抗时,士卒都很疲惫。匈奴冒 顿刚收服了北方少数民族,前来侵犯边界,孟舒知道士卒都很疲惫,不忍心说出战,士卒据 城抵抗,如同孩子为了父亲,弟弟为了兄长,因此死的人有几百人。孟舒哪里是故意驱赶他 们作战呢!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人的原

因。”于是又召见孟舒让他作了云中太守。 几年后,田叔因犯法失去云中太守的职务。梁孝王派人暗杀从前吴国丞相袁盎,汉文帝 召回田叔让他到梁国审查这个案件, 田叔查清了这个案件的全部事实, 回朝报告。 汉景帝说: “梁王有派人暗杀袁盎的事吗?”回答说:“臣死罪!梁王有那件事。”皇帝说:“有罪证吗?” 田叔说:“皇上不要过问梁王的事。”皇上说:“为什么呢?”田叔说:“现在梁王若不伏法被 处死,这是汉朝的刑法不能实行啊,如果伏法而死,太后就会吃饭不香睡眠不安,这又是您 的忧虑啊!”汉景帝非常赏识他,让他做了鲁国的丞相。 《贞观政要•任贤·魏征》 四、 《 》 1、A 项, “遂”这里是动词,解释为“成全” 。 2、D 项。 (都表被动,A 介词,从/介词,对;B 连词,如果/连词,表修饰;C 连词,来/连词,因为。 ) 3、C 4、C 项。A 项“一开始”不正确;B 项“假托生病”错误;D 项“放弃自己建造小殿”错误, 文中只是说 “辍其材为造” 。 5、①你难道没有看见黄金(金属)在矿石中,怎么值得重视呢? (得分点: “独”为“难道”“何足”译为“怎么值得”“贵”译为“看重、重视”) ; ; 。

②我正把自己比作金子,把你当做好的工匠。 ( “方” “正” 自比于” “把自己比作……” 以……为……” “把……当作……”) 为 ; “ 译为 ; “ 译为 。 ③从这以后,各自尽献你们的忠诚。如果有不对(错误)的地方,就直接说出,不要隐瞒。“已” ( 通“以”“悉”后应补充动词“献”“乃”你们的、 、 、 “是非”偏义复词,侧重于“非”) 。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魏征,是河北巨鹿人。不久前搬家至河北相州内黄。武德末年,他担任太子洗马,看见 太宗和太子暗中相互倾轧夺权,常常劝太子建成早做打算。太宗已经杀了隐太子,召见魏征 责备他说: “你离间我们兄弟,为什么?”旁人都为他的处境担心,魏征镇定自如,缓缓回 答说: “皇太子如果听从我的话,必定没有现在的灾难,太宗昕后肃然起敬,给他优厚礼遇, 提升他为谏议大夫。多次让他进入卧室,请教为政之道。 魏征平素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性情又很刚强正直,不屈不挠。太宗每次与他谈论,没有 不高兴的。 魏征也很高兴遇到赏识自己的明主, 用尽全力为太宗谋划。 太宗又慰劳他说: “你 所谏诤的事情前后有两百多件,都很称合我的心意。若不是你忠诚为国,哪里能够这样?” 贞观三年,一直升为秘书监,参与朝政,深谋远虑,对朝廷有很大帮助。 贞观七年,魏征代替王琏做侍中,加封为郑国公,不久

因为生病请求解除职务,只挂一 个散官的头衔。太宗说: “我把你从囚虏之中选拔出来,委任你中央枢要之职。你见我的过 错,没有不谏诤的。你难道不知道黄金在矿石中,怎么值得重视呢?经过良匠锤炼为宝器, 就被人看做宝贝。我正把自己比作金子,把你当做好的工匠。你虽然有病,还不衰老,怎能 让你就这样辞职昵?”魏征才停止辞职申请。 贞观十二年, 太宗因为皇孙诞生而设宴招待公卿。 太宗非常高兴, 对侍从的大臣说: “贞 观之前,跟随我扫平天下,历尽艰辛,房玄龄的功劳最大。贞观之后,对我竭尽心力,提出 忠正的意见,安定国家造福人民,成就我今天的丰功伟业而被天下人所一直称道的,那就只 有魏征了。古代的名臣,又有什么地方超过他们呢?”于是亲自解下佩刀来赐给二人。 不久魏征生病了。魏征家里本来没有正厅,唐太宗当时原想自己建造一座小殿,就留下 自己的材料来替魏征建造正厅,五天就完工了。又派使者送去布被和白色的裤子,成全他朴 素节俭的风范。过了几天,魏征病逝。太宗亲自到他家哭悼,追赠魏征为司空,谥号文贞。 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又亲手写在碑石上,还特别赐给魏征家享受的租户为九百户。太宗经常 对左右说: “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古事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用人作镜子,可 以明白得失。我过去常常注意保持这三面镜子,来谨防自己犯错误。如今魏征去世,我失去 了一面镜子啊! ”因而伤心地哭了很久。于是下诏说: “过去只有魏征能经常指出我的过错。 自从他去世以后,我即使有什么过错也没有谁指出了。我难道只在过去会犯错误,而到了今 天就变得都是正确了吗?恐怕还是群臣只求顺从我的心意, 不敢冒险触犯我! 所以我一方面 虚心听取群臣意见,一方面排除假象反省过失。如果臣子提出的意见我没有采纳,那是我咎 由自取。 如果我准备采纳意见却没人提出, 是谁的责任呢?从今以后, 各自尽献你们的忠诚; 如果我有不对的地方,就直接说出来不要隐瞒。 ” 《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魏征》 五、 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魏征》 1、C(期待,期望) 2、A(分 别 排 除 B② 、 C① 和 D① ) 3、D(“孤峻”意为性情“弧高严正” ,不是待人“傲慢苛刻”并非贬意,裴韦二人,俱为清 正自持之人) 4、译文: (10 分) ⑴李藩知道令狐运是冤屈的,为他争辩。但(杜亚)不听从,于是辞职离开了( “其” “从” 各 1 分)

⑵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 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 百姓丰足了之后, 国君怎能不富足?( “诚” “贵” “务” “孰与”各 1 分,句意

通顺 1 分) ⑶纵然认为不可,也应该另外写奏章,怎么能用笔涂改诏书呢?( “纵” “涂”各1 分,句意通顺1 分) 译文: 译文: 李藩,字叔翰,赵郡县人。李藩四十多岁时还没有出去做官,在扬州读书,用度困难, 妻子儿女都责怪他, 他却泰然自若。 杜亚任东都留守, 任用他为从事。 洛中发生了盗窃案件, 有人诬告是牙将令狐运所为,杜亚相信了,拷打后给他定了罪。李藩知道令狐运是冤屈的, 为他争辩。 但杜亚不听从, 于是辞职离开了。 后来捕获了真正的盗贼, 李藩因此更加有名望。 王绍掌权,邀请李藩见一面就重用他,但李藩最终没有去。王仲舒、韦成季等人担任郎官, 结为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作乐,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强邀他去同聚,李藩不得已 去了一次。王仲舒等人喜欢传播谣言,表演杂戏作乐,后来又邀请李藩,他坚决不去,说: “我和王仲舒这些人呆在一起一整天,不知道与他们说些什么。 ”后来王仲舒等人果然失势 了。 裴垍告诉皇上,认为李藩有宰相的器度.就任命李藩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李藩秉性 忠诚,遇事知无不言,皇帝很器重他,认为他言事从无隐瞒掩饰。元和四年冬天,皇帝询问 大臣说; “前代帝王治理天下,有的能使百姓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有的却导致国 贫民困, 这是什么缘故呢?’ ’李藩回答说: “古人说: ‘节俭能使用度丰足。 ’所以财物丰足 取决于节俭。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那么百姓丰足了之后,国君怎 能不富足? 自然国库充实,五谷丰登。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奇珍异宝,上行下效,风俗 日渐奢侈,舍弃农耕,从事工商,衣食日益缺乏,那么百姓就不会富足,国君又怎能富足? 自然是国贫家困,盗贼就乘机而起了!我希望陛下能把宫室车马,衣服玩物,务求减省再减 省,向人们显示要改变旧俗,那么天下百姓就幸运之极了。 ”皇帝说: “节俭的事,发自我的 诚意,贫富的缘由,正如爱卿所说。只求上下互相勉励,来保持这一风尚,如果我有越制奢 滥的情形,这就确实深切期望你们能直言劝谏了。 ”李藩等人拜贺退下。 当时河东节度使王锷花费数千万钱贿赂权贵宠臣, 请求兼任宰相。 李藩与权德舆都在中 书省任职, 有密旨说: “王锷可以兼任宰相, 应该立即草拟诏书报来。 李藩于是用笔涂掉 ” “兼 任宰相”等字,上奏说: “不可。 ”权德舆大惊失色说: “纵然认为不可,也应该另外写奏章, 怎能用笔涂改诏书呢?”李藩说: “形势紧急了,过了今日,就无法制止了。天又晚了,哪有 时间另写奏章! ”此

此事果然被搁置了。元和六年李藩去世,时年五十八岁,追赠户部尚书。 李藩任宰相才能不如裴垍,孤高严正又不及韦贯之,然而人品清正自持,和他们也属于一类 人物。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李尚隐》 六、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李尚隐》 1、D(按:审查、查办) 2、B(排除①④即可) 3、D(李怀让为“贪赃官吏”在文中无据) 4、(1)(李尚隐)一点也不包庇宽恕,查获王旭的赃物非常多,王旭于是被治罪。“贷”“得 ( , 罪” ,句意通顺) (2)(李尚隐)又精通典章,近年来皇帝的诏书,都暗暗记在心里,无论到哪里都被称为好官。 (得分点: “详”“故事”“敕”“称” , , , ) (3) 等他离任的时候, 有一个人怀带着金子要送给李尚隐, 他坚决推辞。 ( “去”“者” , , “固” )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李尚隐,他的祖先是赵郡人,世代居住在潞州的铜鞮(今山西沁县),近代又把家搬到京 兆的万年(今西安市)。年轻时通过了明经考试,多次被举荐,补缺下邽主簿一职。当时姚珽

担任同州刺史,对他十分尊敬。景龙年间担任左台监察御史。当时的中书侍郎、吏部选事崔 湜和吏部侍郎郑愔一同主持选拔官吏之事,他们依附权贵,违规动用了三年的官员的缺额, 官民怨恨。不久两人相继主持政事,李尚隐和同僚御史李怀让一起在朝堂上弹劾他们,崔湜 等人于是被关进牢狱查办追究,最后他们被贬黜。当时又有睦州刺史冯昭泰,诬告桐庐县令 李师等二百多人,称他们是妖逆,朝廷下诏让御史调查核实。各位御史都害怕冯昭泰傲慢固 执, 都声称有病不敢前去。 李尚隐叹息说: “怎么能让好人蒙冤受惩罚却不还给他们清白呢!” 于是越级请求前去,最终昭雪了李师等人的冤情,并上奏朝廷赦免了他们。 不久崔湜、郑愔等人又被任用,李尚隐调离殿中侍御史出京担任伊阙县令,李怀让调任 魏县县令。崔湜等人死了以后,李尚隐又从定州司马被提拔为吏部员外郎,李怀让从河阳县 令被提拔为兵部员外郎。李尚稳多次升迁后担任御史中丞。当时的御史王旭很擅用威权,被 官民们所担忧。恰巧王旭被仇家状告,李尚隐查办此事,一点也不包庇宽恕,查获王旭的赃 物非常多,王旭于是被治罪。李尚隐不久改任兵部侍郎,调职两次后任河南府尹。 李尚隐生性率真刚直,说话从不隐瞒,处事明断。他对待下级,非常豁达。(李尚隐)又 精通典章,近年来皇帝的诏书,都暗暗记在心里,无论到哪里都被称为好官。 十三年夏天,妖贼刘定高在夜里侵犯洛门,李尚隐因为没能觉察出部下和盗贼勾结,贬 为桂州都督。 临出发时, 皇帝派人

对他说: “我知道你公直忠诚, 然而按照国法必须这样做。 ” 并赐彩色绢帛一百匹来安慰他。不久又改任广州都督,依然兼任五府经略使。等他离任的时 候,有一个人怀带着金子要送给李尚隐,他坚决推辞,说: “我生性这样,不可改变,并不 是为了慎守‘四知’”最终没有接受。 。 多次调动后担任京兆尹,历任蒲州、华州刺史,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赐给他高邑伯 的爵位,入朝担任大理卿,替代王鉷担任御史大夫。当时司农卿陈思问用了许多小人做自己 的下级官吏,暗地里贪污钱财粮食,积累了好几万。李尚隐又检举查办此事,陈思问于是被 流放到岭南而死。李尚隐三次担任宪官,总是要清除朝廷上的坏人,当时的舆论多是由于这 些事而称赞他。二十四年,被任命为户部尚书、东都留守。二十八年,改任太子宾客。不久 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谥号为“贞” 。 《元史·安童》 七、 元史·安童》 1、C 谢:道歉。 2、D(A①介词,因为;②介词,凭借;B①代词,这件事;②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 译;C①副词,竟然、却;②副词,才;D 代词,那些。 ) 3、B(①句是安童母亲的看法,不能作为确定性答案;③句表明安童以大局为重;⑤表明皇 帝对安童的器重。 ) 4、C“上书请求皇上处罚”与原文不符。 ) 5、 (1)陛下刚刚平息大难,就根据个人的怨恨杀人,将拿什么去安抚收服那些没有归附的 人?(重点译出“甫” “怀服未附”等词语) (2)安童就亲自到他住的房舍去问候,和他交谈很长时间,回来后,好几天都在挂念他, 不能忘怀。 (注意“候” “语” “释”等词语的特殊用法) 分) (4 (3) 近来因为闹饥荒, 盗贼任意横行, 如果不公开杀掉几个, 无法表示罚戒。 (重点译出 “滋 横” “显” “戮” “二”这些词语) 分) (4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安童是木华黎第四世孙, 世祖追记开国功臣, 把他召入宫中负责宿卫, 这时他刚十三岁, 地位却已在许多官员之上。母亲宏吉剌氏,是昭睿皇后的姐姐。有一天世祖见到她,问起安 童的情况, 她回答说; “安兰虽然年轻, 却是做三公宰辅的人才。 世祖说; ” “你怎么知道呢?” 回答说: “每次退朝后,他必定要和老成持重的人交谈,从来没有亲近过一个年少的人,因

此知道他是个人才。 ”世祖很高兴。 四年,捉住了阿里不哥的同党一千多人,准备依法惩办他们,安童在皇帝身边侍奉,皇 帝对他说; “我要把这些人置于死地, 怎么样?” 回答说: “人各为其主, 陛下刚刚平息大难, 就根据个人的怨恨杀人,将拿什么去安抚收服那些没有归

队的人?”皇帝惊奇地说; “你年 纪轻轻,怎么讲出这样老成的话,你这话正和我的意思相吻合。 ”因此更加器重他。 至元二年秋八月,安童子鸡受官光实实禄大夫、中书右丞相。他推辞说: “现在虽已平 定三方, 江南却还没归队, 我因还年轻, 就担当这样的重任, 恐怕四方会产生轻视朝廷的心。 ” 皇帝很感动,过了一会儿说: “我已经过深思熟虑了,没人能超过你。 ”冬季十月,召许衡进 京,传下圣旨命令许衡到中书省议事,许衡以有病为理由推辞,安童就亲自到他住的房舍去 问候,和他交谈很长时间,回来后,好几天都在挂念他,不能忘怀。 八年,陕西省大臣建议,近来因为闹饥荒,盗贼任意横行,如果不公开杀掉几个,无法 表示罚戒。皇帝命在旦夕中书省详细讨论,安童上奏说: “强盗、窃贼都杀掉,恐怕不合适, 对于应该判死罪的人,应当仍旧等待批准后再执行。 ”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十二年,皇帝下诏让安童代管中书省枢密院事务。他跟随北平王到边远地区镇守,在边 疆待了十年。 二十一年,跟随北平王归来,在宫殿外等候治罪,皇帝立即召见慰劳他,安童叩头道歉说: “我奉命前往,没有作为,有损圣上的声誉。 ”于是留他在宫中,一直交谈到四更天才出宫。 二十三年,中书省上奏拟定漕司各官员的姓名,皇帝说: “像平章、右丞等官,我应当 亲自选择,其余官职的任命都是你们的职责。 ”安童上奏说: “我最近听说陛下想依靠身边的 侍臣做耳目,我水平不高,接受了陛下的任命,如果所做的事有违法的,可以听凭侍臣的举 报,罪过的轻重,全凭陛下裁决。现在陛下身边的侍臣却趁机引荐坏人,说谁该做什么官, 谁该任什么职,把他们所签署的奏章交给中书省施行。我认为选拔官吏的方法,朝廷自有一 定的制度,对于那些实在没有行例可援引的,我常常废除不予提拔,担心的就是近臣中有人 捣毁我,希望陛下详细考虑。 ”皇帝说: “你说得对。从今以后如果有这样的人决不能任用, 对于那些随便上奏诬陷的人,立刻进宫报告我。 ” 三十年,安童因病在京城乐安里宅邸中去世。 《史记 宋微子世家 宋微子世家》 八、 史记·宋微子世家》 1、B (A.不明:不圣明,黑暗。C.信:果真,确实。D.造:到,来到。 ) 2、D(②③是说纣王因“不明”而造成的后果,⑥的行为说的不是纣王。 ) 3、A(微子自己无法决断,先去向太师、少师询问,然后才离开殷朝。 ) 4、(1)王子啊,天帝降临灾祸灭亡殷朝,殷纣上不畏天、下不畏民,又不采纳长者老者的意 见。(重点词语: “笃” “下灾” “畏畏”

等) (2)并隐居弹琴聊以自慰,所以人们传颂他的曲子为《箕子操》 。(重点词语: “隐” “鼓” “传”等) (3)所以追述契、汤、高宗时代殷朝兴盛的原因,写了《商颂》 。(重点词语: “追道” “所 以” “兴”等)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微子开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庶出的哥哥。商纣即位后,统治黑暗,不务国政,淫佚 奢侈,微子多次进谏,纣都不听。等到祖伊因周西伯昌修行德政,灭亡(黎)国后,担忧灾祸 降落殷朝, 便又来奉告纣王。 纣王却说: “我生有命, 难道不是在天吗?这能把我怎么样呢?” 于是微子估计纣王至死也不能清醒,打算一死了之,或离开纣王,自己又无法决断,便去询 问太师、少师说:“殷朝已经没有清明的政治,不能很好地治理四方。我们的祖先在上世贡 献了才力,取得了成功,纣王在当今竟一味沉溺于酒宴之中,唯妇人之言是从,扰乱败坏汤

王的德政。殷朝上下大大小小都热衷于草野盗窃、犯上作乱,而朝廷大臣也互相仿效,违法 乱纪,使得人人有罪,自然他们的爵禄也就无法继续下去。朝廷既乱,百姓便各起于四方, 互为仇敌,天下失去了协和的局面。现在,殷朝丧失国典,如同乘船渡河找不到渡口。殷朝 的灭亡,指日可待了。”微子继续说:“太师,少师,我将何去何从呢?我们的殷朝还能保住 吗?你们无意告诫我,我如陷于不义,那么怎么办呢?”太师顺着说道:“王子啊,天帝降临 灾祸灭亡殷朝,殷纣上不畏天、下不畏民,又不采纳长者老者的意见。今天,殷朝臣民竟违 背和诬秽神祇意旨。现在,假使真能救治殷朝,国家治理好了,即使自己死了,国家还得不 到治理,那就不如远走他乡。”于是,微子离开了殷朝。 箕子是纣的亲属。纣王最初制作象牙箸时,箕子就悲叹道:“他现在制作象牙箸 ,将来 就一定还要制作玉杯;制作玉杯,就一定想把远方的稀世珍宝占为已有。车马宫室的奢侈豪 华也必将从这里开始,国家肯定无法振兴了 。”由于纣王淫佚无度,箕子进谏,纣王仍不听。 有人说:“可以离开了。”箕子说:“作人臣的向君主进谏,君主置之不理,便离他而去,这 是张扬君主的恶行,哗众取宠于百姓,我不忍心这样做。”于是箕子披头散发、假装疯癫做 了奴隶。并隐居弹琴聊以自慰,所以人们传颂他的曲子为《箕子操》 。 王子比干也是纣王的亲属,看到箕子进谏,君主不听,去做了奴隶,就说:“君主有罪 过,而不能用死直言规劝,百姓将受害,那百姓有什么罪呢!”于是,就直言进谏纣王。纣 王大怒道:“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窍,真是这样吗?”于是,纣

王杀死比干,挖出他的心来 验证。 微子说:“父子是骨肉情,臣主是义理连。所以父亲如果有过错,儿子屡次劝不听,就 应随之而号哭; 人臣如果屡次规劝, 君主不听, 那么从义上讲, 人臣应该远离君主了。于是, 太师、少师就劝告微子离去,微子便远行了。 周武王讨伐纣王,战胜殷朝,微子便手持自己的祭器来到军门。他露出右臂,两手绑在 背后, 左边让人牵着羊, 右边让人拿着茅, 跪在地上前行求告武王。 于是武王就释放了微子, 恢复了他原来的爵位。 太史公说:孔子说过“微子走了,箕子成为奴隶,比干进谏被杀,殷朝有三位仁者。”《春 秋》讥讽宋国的动乱从宣公废掉太子让自己的弟弟即位开始,国家不安定达十代之多。襄公 时,修行仁义,想做盟主。他的大夫正考父称赞他,所以追述契、汤、高宗时代殷朝兴盛的 原因,写了《商颂》 。宋襄公在泓水吃了败仗之后,有的君子认为他值得赞扬,感叹当时中原 地区的国家缺少礼义,所以表彰他,因为宋襄公具有礼让精神。 《白居易》 九、 白居易》 1、C(多:赞赏,称赞。 ) 2、A(①是别人对其诗文的赞赏。③是说白居易对皇上感恩。⑤是别人替白居易陈情的言论。 ) 3、B ( “疏入不报”的“报”是“回答、答复”的意思。 ) 4、(1)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言论。 (2)大概是因为要报答您大力提拔(的恩泽)罢了,决不是轻易进谏啊。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白居易从小就聪明过人,胸怀博大。他在十五六岁时带着一册自己的文章,向著作郎吴 地人顾况自荐。顾况善文,不过性情浮躁,看不起别人,后辈的文章没有合他心意的。看过 白居易的文章之后,顾况不由得把白居易请上门并友好地会见他说:“我以为文人已经绝迹 了,没想到遇见了您。” 白居易文辞富丽华美,尤其擅长写诗文。他写的上百篇诗歌,都含有讽谏之意,针砭时 俗的弊病,补救政事的缺陷,因而读书人、品德高尚的人都很赞赏他,(这些诗文)也常常流 传到宫中。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言论,元和二年十一月,征召白居易到翰林

做学士。三年五月又授予他左拾遗的官职。白居易自认为遇到了爱好文学的君主,破格提升 自己,(因此)要用平生所学得的知识,上报君主的恩遇。 白居易与河南的元稹交好,元稹由监察御史被贬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 在皇上面前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多次上疏恳切劝谏,奏疏呈上后没有回音。 皇上又要封河东人王锷为宰相,白居易劝谏说:“宰相是皇上的辅佐大臣,不是贤良的 人不能担当此职。王锷强令他人供给物品

、搜括百姓钱财,并以此来求得恩泽,不能让天下 人认为您是得了王锷的进奉而给他宰相的职位,(这样做)对圣朝是很没有好处的。”(皇上) 这才取消了(让王锷当宰相的想法)。 皇上下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中上奏章(阻止此事)的人有十分之七八,白 居易也当面向皇上谈论(自己的看法), 言辞十分激切。不久, 他又请求停止河北用兵,(奏章) 长达数千字,其中有很多话是别人不大愿意说出口的,(这些意见,皇上)有很多都听取采纳 了。只有劝谏不要任命承璀一事,因为言辞过于激切,皇上很不高兴,并对李绛说:“白居 易这个小子,是我一手提拔而有了名位的,但对我却这般放肆,我实在有些忍不住了。”李 绛回答说:“白居易之所以冒着死罪,事无大小都要直言进谏,大概是因为要报答您大力提 拔(的恩泽)罢了, 决不是轻易进谏啊。 陛下要想广开谏诤的言路, 就不应该阻止白居易进谏。 ” 皇上说:“你说得对。”从此,(白居易的劝谏)很多都被皇上听取采纳。 《三国志 高堂隆传 高堂隆传》 十、 三国志·高堂隆传》 1、C( “季”应为“末期”之意。 ) 2、D(D 项,两个“为”均为助词,意为“变为,变成” 项“以” 。A ,前者为“用” “拿” ; 后者为“凭……的身份” 项, 。B “于” ,介词,前者为“在” ;后者为“由于” 项, 。C “之” , 前者为代词,它,代陵霄阙;后者为助词,的。 ) 3、B(②⑥不属于“直接表现” 。③与“恪守大义”无关。 ) 4、A( “因为这件事,后来他被解除官职”属于无中生有。 ) 5、(1)天意好像是说,宫室没有建成,将有他姓之人来掌控这里,这是上天的一种警示啊! (注意“若” “制御” “乃” “戒”四个关键词) (2)我充当皇上的心腹,如果可以给圣上带来福祉,保存社稷,即使丧身灭族,也如同活 着一样。(注意“备” “虽” “灰身” “生”四个关键词)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是鲁人高堂生的后代。年少做生员的时候,泰山太守薛悌 任命他担任督邮。郡里的督军与太守薛悌争论是非时,叫着薛悌的名字呵斥他。高堂隆手握 宝剑大声呵斥督军说:“从前鲁定公受到侮辱,仲尼历阶而上;赵王被迫弹奏秦筝,相如就 献上缶(请秦王击缶)。面对臣下而直呼他的君王的名字(的行为),是有道义的人要出面讨伐 的。”督军变了脸色,薛悌也惊慌地站起来制止他。后来(高堂隆)辞去职位,到济南躲避灾 难。 建安十八年,太祖征召他担任丞相军议掾,后来担任历 城侯曹徽的文学侍从,调任相 国。曹徽在太祖丧期,不致哀思,反而纵马游猎;高

堂隆用大义严正劝谏,很有辅佐诱导的 才能。黄初年间,担任堂阳长,经选拔成为平原王的老师。平原王做了皇 帝,这就是魏明 帝。他任命高堂隆为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明帝初登帝位,群臣中有人认为应该举行宴 会,高堂隆说:“唐尧、虞舜有帝王死后停止举乐的哀思,殷高宗即位后有三年不言的思虑, 因此盛德治国,和乐升平,荣光显耀于各地。”认为不应举行宴会,明帝恭敬地采纳了他的 意见。 陵霄宫才开始建造, 有喜鹊在那上面筑巢, 明帝拿这个现象询问高堂隆。 高堂隆回答说: “《诗经》说‘喜鹊的巢,被鸠占据’。现在兴建宫室,正在建造陵霄宫,但是喜鹊就在这里

筑巢了,这是宫室还没有建成、自己不能居住的征兆啊!天意好像是说,宫室没有建成,将 有他姓之人来掌控这里,这是上天的一种警示啊!天道不分亲疏,只赞许善人,不可不认真 预防,不可不长远考虑。夏朝、商朝的末年,也都是继承了先帝国体,(但国君)没有恭敬地 继承上天圣明的命令,只听从谗谄之言,停止修德满足私欲,所以他们灭亡得很快。商朝的 太戊、武丁(两个国君),目睹了灾祸十分惊恐小心,秉承上天的警示,所以他们兴起得很快。 现在如果停止各种劳役,用节俭来使财物充足,增加推崇德政,行为遵循皇帝的标准,消除 天下人忧虑的事情, 多做对广大人民有利的事, 三代为帝的可传四代, 五代为帝的可传六代, 哪里只是像商朝的转祸为福而已呢!我充当皇上的心腹,如果可以给圣上带来福祉,保存社 稷,即使丧身灭族,也如同活着一样。怎么敢因害怕忤逆圣听带来灾祸,而让陛下听不到实 话呢?”于是皇帝改变了神色。 十一、 望溪文集·白云先生传》 《 十一、 望溪文集·白云先生传》 1、B(B 项,高:标榜。 ) 2、A(②为陈述吴中徐昭法、宣城沈眉生之事;⑥为后人猜测。 ) 3、D(A 项, “诱捕巡抚孙元化”是毛文龙干的事。B 项,先生并没有“避而不见” 项, 。C 与“不立名义”无关。 ) 4、(1)流寇攻陷京城,张怡与贼将遭遇,但他毫不屈服,被用刑具拘禁了起来。贼军将领的 同党中有人认为张怡有义气而放走了他。 (2)希望能使当地的后辈有所启发,守护珍藏(遗书)并传布它,不要使它湮灭失传。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张怡,字瑶星,原名鹿征,上元人。父亲张可大,明末任登莱总兵,适逢毛文龙率领士 兵反叛,诱捕了巡抚孙元化,张可大死于这件事。事情报到朝廷,张怡以生员的身份被任命 为锦衣卫千户长。甲申年,流寇攻陷京城,张怡与贼将遭遇,但他毫不屈服,被用刑具拘禁 了起来。贼军将领

的同党中有人认为张怡有义气而放走了他。过了很久,他才回到家乡,在 此之前,他的妻子已经死了。他独身寄居在摄山的寺院里,不进城市,乡亲们称他为白云先 生。 当时,三楚、吴越的前朝遗老多立名义,以文章经术相互标榜,只有吴中的徐昭法、宣 城的沈眉生躬身耕种于穷乡僻壤, 即使是贤明的士大夫也不能见上他们一面, 但他们还是有 文章在世上流传。 张先生则亲自砍柴担水, 闭口不谈诗书, 学士词人无法索到他的只字片纸, 各地的显贵往来,每天到摄山,却不知道山中有这么个人。我父亲和余公佩处士,每年按时 向白云先生请安问候,进到他的房间,发现书架上有上百卷书,都是他所撰写的阐发儒家经 典及论述历史事件的论著。请求抄录副本,他没有同意,并且说:“我著书打发我的年岁而 已,已买了两个瓮坛,我死后下棺安葬就将书一并埋掉。”他八十八岁去世。平生的亲戚朋 友,都想极力为他购买上等木材打造棺材。在病危时,他听说这事后哭着说:“当年,我父 亲在城池被攻破时死去,没有亲属在旁为他收殓。后来虽然改葬,但贴身的棺木不能替换上 了,我能忍心用上好的棺木下葬吗?”他看着某位从孙,催促他赶紧把棺材换过来,定好附 身的孝衣寿被后,他才气绝而死。 当时,我父亲探亲回安徽桐城,返回时,白云先生已经急急安葬了。有人说他的书已随 葬;有的说经学著作还有副本,还保存在他家里。乾隆三年,诏定修订《周礼》 《礼仪》 《礼 记》 ,访求遗书,他的某一位 从孙把书献给了知府,知府令学官组织生员誊写,过了好久都 没有誊写完。 白云先生的著作,我十分向往,担心他失传已经好久了。幸亏他的家人献了出来,但我 始终没有看过一眼。因此,我写了这篇文章,希望使当地的后辈有所启发,守护珍藏(遗书) 并传布它,不要使它湮灭失传。


相关文章

  • 中考文言文命题走向及复习方法
  • 中考文言文命题走向及复习方法 时间:2012-05-08 08:42:21 来源:转载 作者:佚 名 点击: 34 中考文言文命题走向及复习方法 转载"槐荫学苑""百度无痕"帖 语文成绩的取得,功夫在 ...查看


  • 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方略
  • 从近年高考选用的文言文看,通常有两种文体,一是人物传记,一是散文(古代非韵文统称散文).只要我们能够了解一种文章的基本写法,从这方面入手去解读文章,一般是能够读懂.读清文章的. 一. 写法简介 人物传记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一. 人物基本情况 ...查看


  • 高二语文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高二语文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工作计划 2014-9 一. 指导思想 以新课改为方向,学习外地经验,在教学改革方面创出自己的路子,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把高二当高三过,为2016年的高考奠定基础. 二. 工作目标及重点 1.完成 ...查看


  • 新教材新在哪里_粤教版高中_语文_简介
  • 到2007年以前逐渐在全国推广使用.这套新教材新 在哪里呢?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下面分别 作点介绍. 一.新的课程安排 以往的高中语文教材一般是编成6册,一个学期--粤教版高中<语文>简介 学习1册.粤教版高中<语 ...查看


  •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与记游松风亭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1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查看


  • 高考文言文篇目练习归纳总结(2012版)
  • 高考文言文篇目练习归纳总结 一.人物传记类 1.篇目位置: 均置于第五大题,为值为16-17分.一般多为二十五史里的片段(<史记>里的较多) 2.题目设置: (1)实词解释:300个实词里考3个:另一个要根据语境推断.可用记忆法 ...查看


  • 高考研究: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语文大纲,阅读增新闻类文章
  • 高考研究: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语文大纲,阅读增新闻类文章 哈三中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大纲,语文实用阅读增新闻类文章 郭恒旭 针对新出炉的<考试说明>中的高中语文学科,特约哈三中名师李来豹谈谈语文考试的变化,预测今年高考的语文 ...查看


  • 高考研究: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语文大纲,阅读增新闻类文章 1
  • 高考研究: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语文大纲,阅读增新闻类文章 高考研究: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语文大纲,阅读增新闻类文章饶水知音 哈三中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大纲,语文实用阅读增新闻类文章 郭恒旭 针对新出炉的<考试说明>中的高中 ...查看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仍然按照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六个单元的主题分别为成长.祖国.名人.文化艺术.探险.动物.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q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