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概论总结

一、绪论

1、常见工程问题:

①地基稳定性问题

②斜坡稳定性问题

③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

④区域稳定性问题

2、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研究对象:研究地质环境与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的关系,二者矛盾的转化和解决方法

地质环境:地壳表层和一定深度的地质条件的综合, 指以岩石圈为主,在和大气、生物、水圈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演化的人类生活、生存和工程设施受其影响的周围的岩土介质 人类工程活动:指采取工程措施进行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工农业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设施的建设等有关活动,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开采和运行

地质环境 人类工程活动 相互作用

是否适合工程建筑,对建筑物稳定性造成的危害,消除危害的措施

引起何种地质环境变化,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危害,保护环境的对策

3、地质环境与人类工程活动的关系

依存关系:人类工程建设不能脱离地质环境

制约关系:人类的工程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地质环境的制约

双向作用:一方面地质环境又会受到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人类工程活动要受地质环境的制约

4、研究任务

①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②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

④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⑤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

⑥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查明工程地质条件是基本任务,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评价是中心任务

5、工程地质与地质工程的关系

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又是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科学的分支学 科,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学科,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包括岩土工程性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工程地质勘察理论和技术方法、区域工程地质和环境工程地质等的研究

地质工程是指以地质体作为建筑材料,以地质体作为工程结构,以地质体赋存环境做建筑环境建设起来的一种特殊工程,如地基、边坡、地下工程、钻井、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整治等。我国著名都江堰引水工程就是一项典型的地质工程(引水灌溉、分洪排砂)

6、为什么要学好这门课

我国的基础工程设施建设正处于第二次爆发期

三大主要领域:城市建设、交通工程、水电工程

第二章

1、土的形成

土是是岩石经过风化、剥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由矿物颗粒、空气和水组成的三相体

或四相体 空气和水组成的三相体或四相体(人工破碎;堆石坝的坝壳料;相当于物理风化)

(1)残积土:岩石风化后仍留在原地的堆积物。

特征

●易溶物质被淋滤

●和母岩在成分上有直接的关系

●颗粒大小不一,棱角明显

●厚度变化较大

(2)坡积物

特征

●结构松散

●成分和基岩有关系

●颗粒小,有棱角

●厚度小

2、土的物质组成

土的三相组成:固相(颗粒)、液相(孔隙中的水及其溶解物质)、气相(孔隙中的气体)

3、土的粒度成分

土颗粒的大小以其直径来表示,称为“ 粒径” ,其单位一般采用毫米

粒径在一定区间内,成分及性质相似的土粒组别,即称之为“ 粒组” 或“ 粒级 各粒组的性质特征

颗粒越细小,与水的作用越强烈。表现为:毛细作用由无到毛细上升高度逐渐增大;透水性由大到小,甚至不透水;逐渐由无粘性、无塑性到具有很大的粘性和塑性以及吸水膨胀性等一系列特殊性质(结合水发育的结果);在力学性质上,强度逐渐变小,受外力时,愈易变形。

4、粒度成分的测定和表示方法 粒度成分的测定和表示方法

粒度成分:是指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百分含量,通常用各粒组占土粒总质量的百分数表示,它是通过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测得的。

有筛分法(粒径>0.075mm (砂粒以上的粗粒))和静水沉降法(粒径

5、土的结构、构造

土的结构的含义:土中各组分( 主要是固相组分) 在空间上的存在形式。取决于各组分的成分,定量比例及相互间的作用等因素。具体内容包括:◇颗粒大小◇颗粒形状和表面特征 ◇颗粒的排列◇颗粒的连接

单粒结构:土粒间存在点与点的接触,随着它的形成条件的不同,可形成密实的或者疏松的 状态;

细粒土- 蜂窝结构:土粒下沉过程中,接触点引力大于下沉土粒重量形成链环状单元,很多这样的链环状单元联接起来,便形成孔隙较大的蜂窝状结构,蜂窝状结构常在粉土、粘土类中遇到,对应粒径一般为0.02 - 0.002mm;蜂窝状结构的土具有疏散、低强度和高压缩的特性;

细粒土- 絮状结构:微小的粘粒,重量极轻,靠其自重在水中下沉,极为缓慢,土粒表面常带有同号电荷,因而悬浮在水中作分子热运动,不能相互碰撞结成粒团下沉;在悬液介质发生变化时,土表面的弱吸着水厚度减薄,运动着的粘粒相互聚合,以面对边或者面对角的接触,并凝结成絮状物下沉,对应粒径一般为

土的构造

不均匀性包括:层理、夹层、透镜体、结核、组成

颗粒大小悬殊及裂隙发育程度与特征等

6、土颗粒之间的连结关系 土颗粒之间的连结关系- 按水的类型分

结合水连结- 结合水膜,普遍存在于亲水性黏土矿物中

毛细水连结- 毛细水压力,粉土和砂土中,具有暂时性

胶结连结- 盐类的结晶,连结强度大,遇水弱化

冰连结- 存在于冻土或含冰的土中,具有暂时性

1、土的成分

土的矿物成分是决定土的 土的矿物成分是决定土的工程性质的形成与变化的主要物质基础,也是鉴别区域土质特征的重要标准及评价建筑材料质量的主要依据。

2、毛细水对土工程性质及建筑工程的影响

在非饱和土中局部存在毛细水时,产生毛细内聚力或假内聚力,使土粒间的有效应力增高而增加土的强度。但当土体浸水饱和或失水干燥时,这种内聚力消失。在工程上为安全考虑, 不考虑毛细水在某些情况下引起的有利因素,反而考虑毛细水上升使土层含水量增大,从而降低土的强度和增大土的压缩性等不利影响。

当毛细水上升接近建筑物基础底面时,毛细压力作为基底附加压力的增值,可能加大建筑物沉降量。

当毛细水上升至近地表时,不仅能引起沼泽化、盐渍化,而且也使地基、路基土浸湿,降低土的力学强度;在寒冷地区,还将加剧冻胀作用。

浸润基础或管道时,水中盐分对混凝土和金属材料常具有腐蚀作用。

非结合水— 之— 毛细水

分布在结合水外围,水分子虽然不能被土粒表面直接吸引住,但仍受土粒表面的静电影响,特别是在固、液、气三相交界的弯液面附近,这种影响尤其;同时,它又受重力作用的控制。所以毛细水是存在于土中细小的孔隙中、因与土颗粒的分子引力和水与空气界面的表面张 力共同作用构成的毛细作用而与土颗粒结合,存在于一种过渡类型水。毛细水的性质一方面与结合水相似,另一方面与重力水相仿,所以说是结合水与重力水之间的过渡类型。毛细水受土粒表面静电引力的影响紧密一些,因此它的冰点比重力水低( 在摄氏零度以下) ,并有 极微弱的抗剪强度,也能传递静水压力。在外力较小的情况下,它不同于结合水,而和重力水一样,立即发生显著的流动,并作层流运动

3、不溶于水的次生矿物

现象:这类矿物的不同矿物种类之间,对土的工程性质影响也有差异。仅以粘土矿物的各类别而言,影响也明显不同

本质:其原因本质上在于它们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结晶格架构造

按近代用x 一射线衍射法、电子显微镜法、差热分析及电子探针法等对粘土矿物的研究,已查明粘土矿物的晶格结构主要由两种基本结构单元组成,即由硅氧四面体和铝氢氧八面体组成,它们各自联结排列成硅氧四面体层和铝氢氧八面体层的层状结构四面体层与八面体层之间的不同组合结果,即形成不同性质的粘土矿物类别(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等) 膨胀土(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的内容看一哈;ps :地工的学生考试考了)

高岭石:1:1 型( 或称二层型) 结构单位层,其两个相邻晶胞之间以O2-和(OH)-不同的原子层相接,除范德华键外,具有很强的氢键连结作用,使各晶胞间紧密连接,因而具有较稳固的结晶格架,水较难进入其格架内,所以水与这种矿物之间的作用比较弱。当然,在其晶格的断口,或由于离子同型置换,会有游离价的原子吸引部分水分子,而形成较薄水化膜,因而主要由这类矿物组成的粘性土的膨胀性和压缩性等均较小

吸附性

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

4、可溶盐类对土的工程性质影响的实质

含盐土浸水后,盐类被溶解,使土的粒间连结削弱,甚至消失,并同时增大土的孔隙性,从而降低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增大压缩性含盐土浸水后,盐类被溶解,使土的粒间连结削弱,甚至消失,并同时增大土的孔隙性,从而降低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增大压缩性 5可溶盐类对土的工程性质的影响程度 取决于三个方面:

ƒ 盐类的成分和溶解度;

ƒ 含量;

ƒ 分布的均匀性和分布方式:

均匀、分散分布者,盐分溶解对土的工程性质及结构工程的影响较小,且土的抗溶蚀能力较强;不均匀、集中分布( 例如至厚的透镜状)者,盐分溶解对土工程性质及结构工程的影响则愈剧烈

6、易溶解矿物的分类及其影响

土中的易分解矿物常见的主要有黄铁矿及其他硫化物和硫酸盐类。处于还原环境的土(如深水海淤) 中,常含有黄铁矿,呈大小不同的结核状或与土颗粒紧密结合的薄膜状和充填物土中含黄铁矿、硫酸盐等遇水分解后的影响在于:

V 浸水后削弱或破坏土的粒间连结及增大土的孔隙性(与一般可溶盐类影响相同) ; V 分离出硫酸,对建筑基础及各种管道设施起腐蚀作用

7、有机质对土的工程性质的影响程度的决定因素

有机质的含量:含量愈高,对土的性质影响愈大

有机质的分解程度:分解程度愈高,影响愈剧烈;

土被水浸的程度或饱和度:水浸程度或饱和度不同,有机质对土有截然不同的影响。较干燥时,有机质可起到较强的粒间连结作用;而当土的含水量增大,结合水膜剧烈增厚,削弱土的粒间连结,必然使土的强度显著降低

有机质土层的厚度、分布均匀性及分布方式

8、结晶水、沸石水、结构水、水都是土粒矿物的组成部分,可称为“ 矿物成分水” 。由于这些矿物内部的结合水本身即为矿物的化学组成部分,故一般只是通过矿物成分影响土体的性质。同时,当其从原来矿物中析出后,又形成新的矿物时,土体的性质也发生变化。另外,沸石水析出温度低,在测定土的含水量时,烘干土样温度不要过高,为100 一105 摄氏度即可;否则,沸石水以及部分结晶水也可能析出,常使测得的土的含水量偏高,并影响其它指标的数值

9、土孔隙中的水分类 土孔隙中的水分类

结合水:受分子引力、静电引力吸附于土粒表面的土中水。这种吸引力高达几千到几万个大气压,使水分子和土粒表面牢固地粘结在一起。没有溶解能力,不能传递静水压力,冰点低于0摄氏度

非结合水:为土粒孔隙中超出土粒表面静电引力作用范围的一般液态水。主要受重力作用控制,能传递静水压力和能溶解盐分,在温度0 摄氏度左右冻结成冰。典型的代表是重力水,界乎重力水和结合水之间的过渡类型水为毛细水

第四章

1、 土的压缩性

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现象称为土的压缩性。

土体产生体积缩小的原因:

(1)固体颗粒的压缩;

(2)孔隙水和孔隙气体的压缩,孔隙气体的溶解;

(3)孔隙水和孔隙气体的排出。

„孔隙中水和气体向外排出要有一个时间过程。因此土的压缩亦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完成。我们把这一与时间有关的压缩过程称为固结。

如果在地基上修建建筑物,地基土内各点不仅要承受土体本身的自重应力,而且要承担由建筑物通过基础传递给地基的荷载产生的附加应力作用,这都将导致地基土体的变形。在附加应力作用下,地基土土体变形,从而将引起建筑物沉降。

为什么要研究沉降?

基础的沉降量或者各部位的沉降差过大,那么将影响上部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甚至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2、压缩指标

1. 压缩系数

压缩模量这个公式好好看

一哈

3、天然土层的固结状态

‹ 固结:是指土体在建筑物荷重或自重压力及其它应力作用下,其变形随时间发展至完全稳定的全过程。因此固结是时间的函数。

‹ 前期固结压力:是指土层在地质历史上曾经受过的最大有效固结压力。

4、土的压缩性

超固结比

把前期固结压力pc 与现有上覆压力p1之比定义为超固结比(OCR, over consolidated ratio)表示:即, OCR= pc/ p1

当OCR >1时,该土是超固结土(oveconsolidated soil) ;

当OCR=1 时,则为正常固结土(normally consolidated soil) ;

当OCR

5、影响土压缩性的主要因素

• 与土体本身有关的因素:土的成分及结构,黏性土还取决于其所处的状态(含水量、密实度、结构强度矿物成分等),粗粒土的压缩量视土颗粒间抵抗位移的粒间摩擦阻力而定,同时受土粒大小、形状、级配及密度的影响

• 与压缩试验条件有关的因素:试样的尺寸、内壁摩擦、增荷率、加荷速率等

6、土的抗剪性

• 土的抗剪性是土的抗剪强度特性的简称,它是研究土体稳定性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工程地质性质

• 土的抗剪强度是土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强度

• 许多工程地质问题都与土的剪切破坏有关

7、影响土的摩擦强度的主要因素

• 密度(e, γ, ρ)

• 粒径级配(Cu, Cc)

• 颗粒的矿物成分:对于φ:砂土>粘性土;高岭石>伊里石>蒙特石

• 粒径的形状(颗粒的棱角与长宽比)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对于砂土,颗粒的棱角提高了内摩擦角φ

对于碎石土,颗粒的棱角可能降低其内摩擦角φ影响土的摩擦强度的主要因素:

8、土的击实性

土的击实性:指在一定的含水率下,以人工或机械的方法,使土能够压实到某种密实度的性质。

影响土击实性因素:

(一)含水率的影响

(二)击实功能的影响

第七章

1、第二节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重点看防止,泥石流流域的三区)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地形、地质和气象水文三个条件。

一、地形条件

泥石流总是发生在陡峻的山岳地区,一般是顺着纵坡降较大的狭窄沟谷活动的,可以是干涸的嶂谷、冲沟,也可以是有水流的河谷;每一处泥石流自成一个流域。典型的泥石流流域可划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个区段。

1.泥石流形成区(上游)

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半圆形宽阔地段。周围山坡陡峻,多为30°一60°的陡坡。其

面积大者可达数平方公里至数十平方公里.坡体往往光秃破碎.无植被覆盖。斜坡常被冲沟切割,且有崩塌、滑坡发育.这样的地形条件.有利于汇集周围山坡上的水流和固体物质。

2.泥石流流通区(中游)

流通区是泥石流搬运通过的地段,多为狭窄而深切的峡谷或冲沟,谷壁陡峻而纵坡降较大,且多陡坎和跌水。所以泥石流物质进入本区后具极强的冲刷能力,将沟床沟壁上的土石冲刷下来携走.流通区纵坡的陡缓、曲直和长短,对泥石流的破坏强度有很大影响.当纵坡陡长而顺直时,泥石流流动畅通.可直泄下游,造成很大危害.反之.则由于易堵塞停积或改道,因而削弱了能量.

3 泥石流堆积区(下游)

堆积区是泥石流物质的停积场所,一般位于山口外或山间盆地边缘。由于地形豁然开阔平坦,泥石流的动能急剧变小,最终停积下来。形成扇形、锥形或带形的堆积体,典型的地貌形态为洪积扇,其地面往往垄岗起伏,坎坷不平,大小石块混杂。

由于泥石流复发频繁,所以堆积扇会不断淤高扩展,到一定程度逐渐减弱泥石流对下游地段的破坏作用。

以上所述的是典型泥石流流域的情况.由于泥石流流域的地形地貌条件不同,有些泥石流流域上述三个区段就不易明显分开.甚至流通区或堆积区有可能缺失

二、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决定了松散固体物质的来源,也为泥石流活动提供动能优势

泥石流强烈活动的山区,都是地质构造复杂、岩石风化破碎、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频发、崩滑灾害丛生的地段。这样的地段,既为泥石流活动准备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又因地形高耸陡峻,高差对比大.具有强大的动能优势.

在泥石流形成区内有大量易于被水流侵蚀冲刷的疏松土石堆积物,乃是泥石流形成的最重要条件。

三、气象水文条件

泥石流形成必须有强烈的地表径流,它为爆发泥石流提供动力条件

泥石流的地表径流来源于暴雨、冰雪融化和水体溃决等。由此可将泥石流划分为暴雨型、冰雪融化型和水体溃决型等类型

由上述可知,泥石流发生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在时间上,多发生在降雨集中的雨汛期或高山冰雪强烈消融的季节,主要是在每年的夏季。在空间上,多分布于新构造活动强烈的陡峻山区

在自然条件作用下,由于人文活动往往会导致地质和生态环境恶化,更促使泥石流活动加剧 山区滥伐森林,不合理开垦土地。破坏植被和生态平衡,造成水土流失,并可产生大面积山体崩塌和滑坡,为泥石流爆发提供了固体物质来源

总之,在泥石流地段选择交通线路时,应尽量绕避泥石流分布集中、且危害严重的地段 当受其他条件限制而必须通过时,则应根据泥石流的特点,从受影响较小的部位,采用最经济、安全的工程型式通过

第七章

1、河流地质作用的基本形式: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2、河流作用的研究意义:防洪、排涝、灌溉、发电、通航、护坡、治沙„„

3、河流水动力特征

地表水的流动是由重力作用引起的,此外还受其它因素影响,导致紊流河中流速向河底均匀减小,靠近河底处存在层流;在平直河道中,河床中部水面流速最大- 主流线;在弯曲河道

中存在离心力的作用

4、弯曲河道及环流

河流流动的过程中,由于河床的岩性、微地形及地质构造的影响,河流不可能是平直的,会发生弯曲。在弯曲的河道中主流线交错地偏向河流的左岸或右岸,于是对称的横向环流遭到破坏,而形成不对称的主流线偏向凹岸的 单向横向环流。横向环流引起凹岸的侧向侵蚀冲刷,岸坡的下部被掏空,上部失稳而垮落,致使河流不断向凹岸及下游推移。侧蚀作用的产物,随同横向环流的底流,不断地在凸岸或下游适当地点堆积下来

由此可见,由于侧蚀作用,河道愈来愈弯曲,并导致河谷不断加宽

横向环流的结果:引起凹岸的侧向侵蚀,凸岸堆积(图7-8 )。这种凹岸侧蚀与凸岸堆积不断地向下游扩展,导致河谷愈来愈宽,河道愈来愈弯曲。当河流弯曲较大时,河流发展成蛇曲(图7 -9a )。

当河曲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洪水在河曲的上下段河槽间最窄的陆地处很容易被冲开,河流则可顺利地取直畅流,这种现象称为河流的截弯取直现象(图7-9b )。而原来被废弃的这部分河曲,逐渐淤塞断流,而成牛轭湖。再发展而成沼泽,沉积了湖泊相的淤泥和有机质土 河流产生横向环流的动力学原因:主要是与河流弯曲处水流的离心力和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惯性力有关

5、河床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 河水的流速

– 河床的土颗粒大小

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黄河的全流域开发治理

黄河流域的主要问题:含沙量高,中游侵蚀冲刷强烈,下游淤积改道

综合治理方案:上游修建水库调节水量;中游(黄土高原)大搞水土保持,以减少泥沙含量;下游调整水流速度冲砂排於

7、河流整治

全流域开发治理

– 以黄河为例

河流的局部治理

– 护岸工程

– 约束水流

对局部河岸掏蚀破坏地段的防护措施可分两类:

一类是直接防护边岸不受冲蚀作用的措施。如抛石、铺砌、混凝土块堆砌、混凝土板、护岸挡墙、岸坡绿化等。

另一类是调节径流以改变水流方向、流速和流量的措施。如为改变河水流向,则可兴建各类导流工程如丁坝、横墙等。这些工程是从河岸以某种角度伸向下游,水流在其前进途中遇到这些工程而受阻,便改变流向和避开被防护的岸边或降低其流速。在河岸地段,这些工程构筑物之间将会出现松散物质的堆积,形成浅滩。

护岸工程

对于河流侧向侵蚀及因河道局部冲刷而造成的坍岸等灾害,一般采用护岸工程或使主流线偏离被冲刷地段等防治措施直接加固岸坡:在岸坡或浅滩地段植树、种草护岸:抛石和砌石护岸两种– 即在岸坡砌筑石块(或抛石),以消减水流能量,保护岸坡不受水流直接冲刷 石块的大小,应以不致被河水冲走为原则。抛石体的水下边坡一般不宜超过1:1,当流速较大时,可放缓至1:3。石块应选择未风化、耐磨、遇水不崩解的岩石抛石层下应有垫层 约束水流:顺坝(导流坝)、丁坝(半堤横坝)、封闭支流、截直河道,减少河流输沙量

第十章

一、斜坡破坏

崩塌 滑坡 表层流动 落石

1. 崩塌

陡坡上的岩土体产生以下落运动为主(移动、滚动、跳跃)的破坏现象。(土崩、岩崩)。

2. 滑坡

斜坡岩土体依附于内在的或潜在的贯通结构面,在外力作用下,失去原来的平衡状态,产生了以水平运动为主的滑动现象。

3. 两者的区别:

①运动方式

②破坏形式

③地形条件

④是否脱离母体,存在滑动面

⑤规模、速度

二、滑坡的基本要素

滑动带:滑坡体与滑坡床之间的分界面。形态可分为圆弧状、平面状和阶梯状等。 滑坡床:滑坡体之下未经过滑动的岩土体。

滑坡体:与母体脱离经过滑动的部分岩体。

三、滑坡成因机理——成因要素(影响因素)

滑坡成因要素

内因:斜坡岩土体类型和性质、坡形结构、岩土结构、软弱部位(滑面)等

外因:降雨、河流下切、人工开挖、加载等外因:地下水变动 外因:地下水变动、切坡、坡体加载

各种因素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斜坡的稳定 各种因素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斜坡的稳定:影响斜坡岩土体的强度,如岩性、岩体结构、风化和水对岩土的软化作用等;影响斜坡的形状,如河流冲刷、地形和人工开挖斜坡、填土等;影响斜坡的内应力状态,如地震、地下水 压力、堆载荷人工爆破等

四、滑坡防治

防治目标:是减灾、防灾、保护环境。

防治原则:以防为主,治理为辅。

防治措施分类

支挡工程:挡墙、抗滑桩、锚杆(索)和支撑工程等

排水

减荷反压

其它措施:护坡、改善岩土体性质、防御绕避等

1 防预措施

(1) 绕避:改线 架桥跨越 隧道穿越

(2) 拦截:拦石墙 拦栅网

(3) 排水:地表排水:排水沟、 坡面防渗 地下排水:盲沟、排水洞、排水孔

(4)监测预警

11

2 治理措施

(1) 排水措施:(同上 )

(2) 削方、堆:格栅(室)护坡

(3) 支挡工程:挡土墙:砌置挡墙 加筋土挡墙

锚固:单一锚杆(索)

挂网+喷浆+锚杆(索) 构+锚杆(索)

抗滑桩:钢管桩 钢筋+砼桩 砼桩

结合形式:桩+锚 桩+墙(板、梁)

(4) 坡面防护:横向护坡 植基绿色护坡

(5) 其它: 固结灌浆 阻滑键(栓)

护坡:

岸坡、高陡边坡 灰浆抹面、浆砌石、草皮护坡等

岩土体性质改良

用压浆、培烧或化学工业方法改良滑坡体及滑动带物质力学性质。

水文

第一章、绪言

1、水文循环

一般用更新期来表征水循环交替的快慢。

所谓更新期,就是如果补给停止,各类水从水体中排干所需要的时间。

一般说来,地表水较地下水的循环更替速度快得多。

2、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包括以下三个时期:

萌芽时期(1856 年以前)浙江余姚河姆渡井(距今5700年);˜ 亚美尼亚有坎儿井(B.C. 700);

˜ 四川在汉代有自流井开采卤水(B.C. 200);

ƒ奠基时期(1856 年--20 世纪中叶)1856 年,法国人H.Darcy(1803-1858)发现Darcy 定律(v ∝J );

ƒ发展时期(20 世纪中叶至今)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的发展导致环境的极大破 坏。从而使人们意识到,地下水不仅是资源,而且还

是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

第一章 地下水的赋存及运动

1、岩石中的空隙

(1)孔隙:岩石中孔隙体积的多少是影响其储存地下水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孔隙体积的

多少用孔隙度( n)来表示,即单位体积岩石( Vb)( 包括孔隙在内) 中孔隙( Vv)所占的体积。

(2)裂隙:裂隙的多少以裂隙率来表示。裂隙率(Kf) 是指包括裂隙在内的单位体积岩石中裂隙的体积( Vf)。

(3)溶(穴)隙:溶穴(隙) 的多少以岩溶率来表示。溶穴的体积( Vk) 与包括溶穴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称为岩溶率(Kk)。

2、岩石中的水分

(1)结合水:当水分子与固相表面的距离足够小时,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则会大于水分子自 身的重力,这部分水我们就称其为结合水 。结合水区别于普通液态水的最大特征是具有抗 剪强度,即必须施加一定的力才能使其发生变形,随着距离颗粒表面由近及远,结合水的抗 剪强度减弱。

(2)重力水是指在自身作用下能够自由运动的水。它既不同于结合水附着在颗粒表面而不能自由运动,又不同于毛细水受表面张力的约束 。井泉取用的地下水,都属重力水。

(3)毛细水是指在松散岩石内复杂而细小的空隙中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而滞留着的地下水。在地下水面以上的包气带中广泛存在着毛细水。毛细水和重力水都是液态水。

毛细水有支持毛细水、悬挂毛细水和孔角毛细水(触点毛细水)。

(4)气态水和固态水

3、岩石的水理性质

(1)容水度指岩石能够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在数量上,可用岩石中所能容纳水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小数或百分数)来表示。

(2)含水量常用来说明松散岩石实际保留水分的状况,可分别用重量和体积来表征。

松散岩石孔隙中所含水的重量(Gw)与干燥岩石重量(Gs)的比值,称为重量含水量(Wg),即

松散岩石孔隙中所含水的体积( Vw)与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总体积( Vb)之比值,称为体积含水量(Wv),即上右。

(3)持水度是指重力释水后,岩石能够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能。在数量上可用在重力作用下,岩石能够保持水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来表示。即

式中Wm 为岩石的持水度,小数或百分数;Vm 为重力作用下能保持的水的体积。持水度的大小取决于颗粒大小。颗粒越小,其表面积越大,表面吸附的结合水越多,持水度也越大。

(5)给水度(μ) 是指当水位下降1个单位时,从地下水面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面积含水层柱体中,在重力作用下所排出的水的体积。饱和差(自由孔隙率) 是指当水位上升1个单位时,单位面积的含水层柱体中,所需补充的水的体积。给水度不仅与包气带的岩性有关,而且随着排水时间的长短、潜水面埋深和水位变幅的大小而变化。

给水度(μ) 、持水度(Wm)与孔隙度(n )的关系可表示为:n =μ+ Wm

(6)透水性是指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岩石透水性的好坏,首先取决于岩石空隙的大小和连通程度,其次与空隙的多少和空隙的形状有关。孔隙度与透水性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3、包气带和饱水带

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上存在着连续的具有自由表面的地下水。在该地下水面以上,称为包气带;地下水面以下,称为饱水带(图1-8)。z 饱水带中岩石空隙全部为液态水充满,有重力 水,也有结合水。饱水带中的水体是连续分布的,能够传递静水压力,并且在水头差的作用下,能够发生连续运动。z 包气带中,因为岩石空隙没有充满液态水,而包含有空气及气态水。因此在该带主要分布有气态水、结合水、毛管水以及过路或下渗的重力水。当有局部隔水层存在时,也可能形成暂时的含水层。

4、含水层和隔水层

含水层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即饱含水的透水层。

隔水层是指不能透过并给出水,或是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还有一种半隔水层或称弱透水层,与含水层相比,它能透过并给出的水量较少,而与隔水层相比它又不是完全不透水,也能透过一定量的水。

含水层首先应该是透水层,若该透水层为地下水所饱和则为含水层。若该透水层不含水或未被水饱和则为透水不含水层。

含水层形成的必要条件是:①岩层必须具有相当的空隙空间。岩石的空隙越大,数量越多,连通性越好,储存和通过的重力水就越多,就越有利于形成含水层,如砂砾层等。②必需具备储存地下水的地质结构。一个含水层的形成必须要有透水层和不透水层组合在一起,才能 形成含水地质结构。③必须具有充足的补给水源。若缺乏补给水源,即使该岩层具有很好的空隙空间和储水结构,也不能形成良好的含水层。需要注意的是,含水层与隔水层只是相对而言(相对性) ,并不存在截然的界限,二者是通过比较而存在的。

5、地下水分类

(Ⅰ) 根据地下水的 单一特征进行分类

按地下水起源不同,将地下水分为渗入水、凝结水、初生水和埋藏水;

按矿化程度不同,可分为淡水、微咸水、咸水、盐水及卤水。

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不同可将地下水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及承压水。

按含水介质类型,可将地下水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及岩溶水。

(Ⅱ) 根据地下水的综合特征进行分类(稍复杂,略)

6、潜水、承压水和上层滞水

(1)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稳定隔水层(弱透水层) 之上的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潜水的自由水面称为潜水面。潜水面至地表面的距离称潜水面的埋藏深度。由潜水面往下至

隔水层顶板之间均充满重力水,称为潜水含水层,其距离称为潜水含水层的厚度。潜水面的绝对高程称潜水位。

潜水等水位线图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利用它可以确定或获得许多有用的信息: a) 确定潜水流向(图1-10) ;

b) 确定潜水面的水力坡度(图1-10) ;

c) 确定潜水与地表水之间的互补关系(图1-11) ;

d) 确定潜水面的埋藏深度;

e) 推断含水层岩性和厚度的变化;

f) 根据潜水等水位线图可以合理布置水井和其它集水建筑物。

(2)承压水:指充满于地表以下两个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的具有承压性质的重力水。 承压含水层的上下两个隔水层(或弱透水层)分别叫做隔水顶板和隔水底板,两者之间的距离称为承压含水层的厚度。

根据承压水的埋藏条件,可将其特点概括如下:

a) 承压水承受静水压力的作用,不具自由水面;

b) 承压水的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图1-12 );

c) 由于隔水顶板的隔离,承压水各要素动态变化不显著,受水文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小; d) 承压含水层的厚度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对于同一地点其厚度为定值;

e) 承压水的水质不易遭受污染。但是一旦受到污染,治理将会更加困难。

等水压线图即承压水测压水位等高线图,必须穿过含水层的顶板才能见水。因此,等水 压线图通常要与含水层顶板等高线一起绘制。

无法判断承压含水层和其它水体的补给关系。因为任何一个承压含水层,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才能接受其它水体的补给:

①其它水体的水位必须高出承压水的测压水位;

②其它水体与含水层必须有联系通道。

除非有断层、井等通道联系。

贮水系数

对于潜水含水层,我们用给水度μ来表征其释水能力。对于承压水,我们用贮水系数μ*来表示。贮水系数是指承压含水层的测压水位下降(或上升)1个单位深度时,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释出(或储存)的水的体积。

在形式上,给水度μ和贮水系数μ*非常相似,但是在释水(或储存) 水机理方面很不相同(图1-14) 。水位下降时,潜水含水层所释出的水来自空隙的排水。而测压水位下降时,承压含水层所释出的水来自含水层体积的膨胀及含水介质的压密(从而与承压含水层的厚度有关)。显然,前者释出的水远大于后者释出的水。因为前者为重力释水,后者为弹性释水。

(3)上层滞水:当包气带存在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 时, 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 上就会积聚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称为上层滞水。

6、渗流及相关概念: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称为渗流(或渗透)。发生渗流的区域称为渗流场。

层流是指渗流水质点作有秩序的、互不混杂的运动;

紊流是指水的质点作无秩序的、互相混杂的运动。

水在渗流场内运动,如果水质点通过空间点时,所有运动要素(水位、流速、流向等)不随时间改变时,称为稳定流。运动要素随时间变化的水流运动,称为非稳定流。

7、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1)达西定律

由于 Q =Av则v = KJ

上述两个关系式称为达西定律(Darcy’s Law)。

(2)2. 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2. 渗透流速与实际流速

在Darcy 定律中,公式 中的v 称为渗透流速(渗流速度) 。

由于过水断面A 既包括透水的孔隙面积,又包括不透水的颗粒所占的面积。因此渗透速度v 并不是水流的真实速度,而是假设水流通过包括砂粒和孔隙在内的整个断面所具有的一种虚拟平均流速。

实际情况是,水流流过的只是扣除结合水所占据范围以外的空隙截面面积A ’

,即

其中ne 为有效空隙度(重力水流动的空隙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因此实际

平均流速u 大于渗透流速v ,可表示为

3、渗透系数(水力传导系数)

渗透系数K 是表征在岩石中流体透过能力的一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由Darcy 定律可知,地下水的渗透速度v 与水力坡度J 成正比。由于水力坡度是无量纲的,因此渗透系数与渗透流速的量纲。当J =1时,K = v,即渗透系数K 代表水力坡度为1时的渗透速度。 一般说来,渗透系数K 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

a) 渗透系数K 取决于孔隙的大小和孔隙的多少。而孔隙的大小对渗透系数K 的影响要比孔隙的多少(即n 的大小)影响大。

b) 渗透系数K 还和液体的性质(如密度ρ,重力加速度g 和动力粘滞系数μ等)有关。当水和石油在同一种砂岩中流动时,其渗透系数就不一样。为了反映岩性对渗透系数K 的影响,引进了仅仅反映了介质性质,而和流体性质无关参数渗透率k ,即一般说来,渗透系数K 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

第二章

地下水中主要化学

总矿化度

2、

3.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

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其次是地表水。而地下水中的化学成分往往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中的化学成分不同。这是因为水在进入含水层之前已经与岩土接触后发生成分的变化。地下水中化学成分的形成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

在自然界中改变地下水中化学成分的作用主要有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碳酸作用、脱硫酸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和混合作用等六种。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人为作用在改变地下水化学成分中的地位也愈来愈重要。

5.1 地下水及其主要指标 5.1 地下水及其主要指标

5.1.2 研究地下水水质的几个主要指标

研究地下水水质的几个主要指标有:

z 总矿化度

z 硬度

z PH值

z 耗氧量

根据地下水的总矿化度可对水进行分类(表2-2)。

表2-2 水的矿化度分类

水的类型 矿化度(g/l)

淡水

微咸水(弱矿化水) 1-3

咸水(中等矿化水) 3-10

盐水(高矿化水) 10-50

卤水 > 50

具体的就还是看ppt 吧,有可能会考的 地面沉降

地下水储存

Piper 图

各种参数

地下水的补给,必考

越流,蒸发必考

地下水系统必考

地下水动态和均衡概念对比关系 地下水动态影响因素

地下水资源特征、组成

地下水污染概念

一、绪论

1、常见工程问题:

①地基稳定性问题

②斜坡稳定性问题

③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

④区域稳定性问题

2、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研究对象:研究地质环境与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的关系,二者矛盾的转化和解决方法

地质环境:地壳表层和一定深度的地质条件的综合, 指以岩石圈为主,在和大气、生物、水圈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演化的人类生活、生存和工程设施受其影响的周围的岩土介质 人类工程活动:指采取工程措施进行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工农业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设施的建设等有关活动,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开采和运行

地质环境 人类工程活动 相互作用

是否适合工程建筑,对建筑物稳定性造成的危害,消除危害的措施

引起何种地质环境变化,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危害,保护环境的对策

3、地质环境与人类工程活动的关系

依存关系:人类工程建设不能脱离地质环境

制约关系:人类的工程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地质环境的制约

双向作用:一方面地质环境又会受到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人类工程活动要受地质环境的制约

4、研究任务

①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②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

④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⑤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

⑥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查明工程地质条件是基本任务,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评价是中心任务

5、工程地质与地质工程的关系

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又是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科学的分支学 科,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学科,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包括岩土工程性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工程地质勘察理论和技术方法、区域工程地质和环境工程地质等的研究

地质工程是指以地质体作为建筑材料,以地质体作为工程结构,以地质体赋存环境做建筑环境建设起来的一种特殊工程,如地基、边坡、地下工程、钻井、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整治等。我国著名都江堰引水工程就是一项典型的地质工程(引水灌溉、分洪排砂)

6、为什么要学好这门课

我国的基础工程设施建设正处于第二次爆发期

三大主要领域:城市建设、交通工程、水电工程

第二章

1、土的形成

土是是岩石经过风化、剥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由矿物颗粒、空气和水组成的三相体

或四相体 空气和水组成的三相体或四相体(人工破碎;堆石坝的坝壳料;相当于物理风化)

(1)残积土:岩石风化后仍留在原地的堆积物。

特征

●易溶物质被淋滤

●和母岩在成分上有直接的关系

●颗粒大小不一,棱角明显

●厚度变化较大

(2)坡积物

特征

●结构松散

●成分和基岩有关系

●颗粒小,有棱角

●厚度小

2、土的物质组成

土的三相组成:固相(颗粒)、液相(孔隙中的水及其溶解物质)、气相(孔隙中的气体)

3、土的粒度成分

土颗粒的大小以其直径来表示,称为“ 粒径” ,其单位一般采用毫米

粒径在一定区间内,成分及性质相似的土粒组别,即称之为“ 粒组” 或“ 粒级 各粒组的性质特征

颗粒越细小,与水的作用越强烈。表现为:毛细作用由无到毛细上升高度逐渐增大;透水性由大到小,甚至不透水;逐渐由无粘性、无塑性到具有很大的粘性和塑性以及吸水膨胀性等一系列特殊性质(结合水发育的结果);在力学性质上,强度逐渐变小,受外力时,愈易变形。

4、粒度成分的测定和表示方法 粒度成分的测定和表示方法

粒度成分:是指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百分含量,通常用各粒组占土粒总质量的百分数表示,它是通过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测得的。

有筛分法(粒径>0.075mm (砂粒以上的粗粒))和静水沉降法(粒径

5、土的结构、构造

土的结构的含义:土中各组分( 主要是固相组分) 在空间上的存在形式。取决于各组分的成分,定量比例及相互间的作用等因素。具体内容包括:◇颗粒大小◇颗粒形状和表面特征 ◇颗粒的排列◇颗粒的连接

单粒结构:土粒间存在点与点的接触,随着它的形成条件的不同,可形成密实的或者疏松的 状态;

细粒土- 蜂窝结构:土粒下沉过程中,接触点引力大于下沉土粒重量形成链环状单元,很多这样的链环状单元联接起来,便形成孔隙较大的蜂窝状结构,蜂窝状结构常在粉土、粘土类中遇到,对应粒径一般为0.02 - 0.002mm;蜂窝状结构的土具有疏散、低强度和高压缩的特性;

细粒土- 絮状结构:微小的粘粒,重量极轻,靠其自重在水中下沉,极为缓慢,土粒表面常带有同号电荷,因而悬浮在水中作分子热运动,不能相互碰撞结成粒团下沉;在悬液介质发生变化时,土表面的弱吸着水厚度减薄,运动着的粘粒相互聚合,以面对边或者面对角的接触,并凝结成絮状物下沉,对应粒径一般为

土的构造

不均匀性包括:层理、夹层、透镜体、结核、组成

颗粒大小悬殊及裂隙发育程度与特征等

6、土颗粒之间的连结关系 土颗粒之间的连结关系- 按水的类型分

结合水连结- 结合水膜,普遍存在于亲水性黏土矿物中

毛细水连结- 毛细水压力,粉土和砂土中,具有暂时性

胶结连结- 盐类的结晶,连结强度大,遇水弱化

冰连结- 存在于冻土或含冰的土中,具有暂时性

1、土的成分

土的矿物成分是决定土的 土的矿物成分是决定土的工程性质的形成与变化的主要物质基础,也是鉴别区域土质特征的重要标准及评价建筑材料质量的主要依据。

2、毛细水对土工程性质及建筑工程的影响

在非饱和土中局部存在毛细水时,产生毛细内聚力或假内聚力,使土粒间的有效应力增高而增加土的强度。但当土体浸水饱和或失水干燥时,这种内聚力消失。在工程上为安全考虑, 不考虑毛细水在某些情况下引起的有利因素,反而考虑毛细水上升使土层含水量增大,从而降低土的强度和增大土的压缩性等不利影响。

当毛细水上升接近建筑物基础底面时,毛细压力作为基底附加压力的增值,可能加大建筑物沉降量。

当毛细水上升至近地表时,不仅能引起沼泽化、盐渍化,而且也使地基、路基土浸湿,降低土的力学强度;在寒冷地区,还将加剧冻胀作用。

浸润基础或管道时,水中盐分对混凝土和金属材料常具有腐蚀作用。

非结合水— 之— 毛细水

分布在结合水外围,水分子虽然不能被土粒表面直接吸引住,但仍受土粒表面的静电影响,特别是在固、液、气三相交界的弯液面附近,这种影响尤其;同时,它又受重力作用的控制。所以毛细水是存在于土中细小的孔隙中、因与土颗粒的分子引力和水与空气界面的表面张 力共同作用构成的毛细作用而与土颗粒结合,存在于一种过渡类型水。毛细水的性质一方面与结合水相似,另一方面与重力水相仿,所以说是结合水与重力水之间的过渡类型。毛细水受土粒表面静电引力的影响紧密一些,因此它的冰点比重力水低( 在摄氏零度以下) ,并有 极微弱的抗剪强度,也能传递静水压力。在外力较小的情况下,它不同于结合水,而和重力水一样,立即发生显著的流动,并作层流运动

3、不溶于水的次生矿物

现象:这类矿物的不同矿物种类之间,对土的工程性质影响也有差异。仅以粘土矿物的各类别而言,影响也明显不同

本质:其原因本质上在于它们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结晶格架构造

按近代用x 一射线衍射法、电子显微镜法、差热分析及电子探针法等对粘土矿物的研究,已查明粘土矿物的晶格结构主要由两种基本结构单元组成,即由硅氧四面体和铝氢氧八面体组成,它们各自联结排列成硅氧四面体层和铝氢氧八面体层的层状结构四面体层与八面体层之间的不同组合结果,即形成不同性质的粘土矿物类别(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等) 膨胀土(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的内容看一哈;ps :地工的学生考试考了)

高岭石:1:1 型( 或称二层型) 结构单位层,其两个相邻晶胞之间以O2-和(OH)-不同的原子层相接,除范德华键外,具有很强的氢键连结作用,使各晶胞间紧密连接,因而具有较稳固的结晶格架,水较难进入其格架内,所以水与这种矿物之间的作用比较弱。当然,在其晶格的断口,或由于离子同型置换,会有游离价的原子吸引部分水分子,而形成较薄水化膜,因而主要由这类矿物组成的粘性土的膨胀性和压缩性等均较小

吸附性

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

4、可溶盐类对土的工程性质影响的实质

含盐土浸水后,盐类被溶解,使土的粒间连结削弱,甚至消失,并同时增大土的孔隙性,从而降低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增大压缩性含盐土浸水后,盐类被溶解,使土的粒间连结削弱,甚至消失,并同时增大土的孔隙性,从而降低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增大压缩性 5可溶盐类对土的工程性质的影响程度 取决于三个方面:

ƒ 盐类的成分和溶解度;

ƒ 含量;

ƒ 分布的均匀性和分布方式:

均匀、分散分布者,盐分溶解对土的工程性质及结构工程的影响较小,且土的抗溶蚀能力较强;不均匀、集中分布( 例如至厚的透镜状)者,盐分溶解对土工程性质及结构工程的影响则愈剧烈

6、易溶解矿物的分类及其影响

土中的易分解矿物常见的主要有黄铁矿及其他硫化物和硫酸盐类。处于还原环境的土(如深水海淤) 中,常含有黄铁矿,呈大小不同的结核状或与土颗粒紧密结合的薄膜状和充填物土中含黄铁矿、硫酸盐等遇水分解后的影响在于:

V 浸水后削弱或破坏土的粒间连结及增大土的孔隙性(与一般可溶盐类影响相同) ; V 分离出硫酸,对建筑基础及各种管道设施起腐蚀作用

7、有机质对土的工程性质的影响程度的决定因素

有机质的含量:含量愈高,对土的性质影响愈大

有机质的分解程度:分解程度愈高,影响愈剧烈;

土被水浸的程度或饱和度:水浸程度或饱和度不同,有机质对土有截然不同的影响。较干燥时,有机质可起到较强的粒间连结作用;而当土的含水量增大,结合水膜剧烈增厚,削弱土的粒间连结,必然使土的强度显著降低

有机质土层的厚度、分布均匀性及分布方式

8、结晶水、沸石水、结构水、水都是土粒矿物的组成部分,可称为“ 矿物成分水” 。由于这些矿物内部的结合水本身即为矿物的化学组成部分,故一般只是通过矿物成分影响土体的性质。同时,当其从原来矿物中析出后,又形成新的矿物时,土体的性质也发生变化。另外,沸石水析出温度低,在测定土的含水量时,烘干土样温度不要过高,为100 一105 摄氏度即可;否则,沸石水以及部分结晶水也可能析出,常使测得的土的含水量偏高,并影响其它指标的数值

9、土孔隙中的水分类 土孔隙中的水分类

结合水:受分子引力、静电引力吸附于土粒表面的土中水。这种吸引力高达几千到几万个大气压,使水分子和土粒表面牢固地粘结在一起。没有溶解能力,不能传递静水压力,冰点低于0摄氏度

非结合水:为土粒孔隙中超出土粒表面静电引力作用范围的一般液态水。主要受重力作用控制,能传递静水压力和能溶解盐分,在温度0 摄氏度左右冻结成冰。典型的代表是重力水,界乎重力水和结合水之间的过渡类型水为毛细水

第四章

1、 土的压缩性

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现象称为土的压缩性。

土体产生体积缩小的原因:

(1)固体颗粒的压缩;

(2)孔隙水和孔隙气体的压缩,孔隙气体的溶解;

(3)孔隙水和孔隙气体的排出。

„孔隙中水和气体向外排出要有一个时间过程。因此土的压缩亦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完成。我们把这一与时间有关的压缩过程称为固结。

如果在地基上修建建筑物,地基土内各点不仅要承受土体本身的自重应力,而且要承担由建筑物通过基础传递给地基的荷载产生的附加应力作用,这都将导致地基土体的变形。在附加应力作用下,地基土土体变形,从而将引起建筑物沉降。

为什么要研究沉降?

基础的沉降量或者各部位的沉降差过大,那么将影响上部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甚至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2、压缩指标

1. 压缩系数

压缩模量这个公式好好看

一哈

3、天然土层的固结状态

‹ 固结:是指土体在建筑物荷重或自重压力及其它应力作用下,其变形随时间发展至完全稳定的全过程。因此固结是时间的函数。

‹ 前期固结压力:是指土层在地质历史上曾经受过的最大有效固结压力。

4、土的压缩性

超固结比

把前期固结压力pc 与现有上覆压力p1之比定义为超固结比(OCR, over consolidated ratio)表示:即, OCR= pc/ p1

当OCR >1时,该土是超固结土(oveconsolidated soil) ;

当OCR=1 时,则为正常固结土(normally consolidated soil) ;

当OCR

5、影响土压缩性的主要因素

• 与土体本身有关的因素:土的成分及结构,黏性土还取决于其所处的状态(含水量、密实度、结构强度矿物成分等),粗粒土的压缩量视土颗粒间抵抗位移的粒间摩擦阻力而定,同时受土粒大小、形状、级配及密度的影响

• 与压缩试验条件有关的因素:试样的尺寸、内壁摩擦、增荷率、加荷速率等

6、土的抗剪性

• 土的抗剪性是土的抗剪强度特性的简称,它是研究土体稳定性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工程地质性质

• 土的抗剪强度是土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强度

• 许多工程地质问题都与土的剪切破坏有关

7、影响土的摩擦强度的主要因素

• 密度(e, γ, ρ)

• 粒径级配(Cu, Cc)

• 颗粒的矿物成分:对于φ:砂土>粘性土;高岭石>伊里石>蒙特石

• 粒径的形状(颗粒的棱角与长宽比)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对于砂土,颗粒的棱角提高了内摩擦角φ

对于碎石土,颗粒的棱角可能降低其内摩擦角φ影响土的摩擦强度的主要因素:

8、土的击实性

土的击实性:指在一定的含水率下,以人工或机械的方法,使土能够压实到某种密实度的性质。

影响土击实性因素:

(一)含水率的影响

(二)击实功能的影响

第七章

1、第二节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重点看防止,泥石流流域的三区)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地形、地质和气象水文三个条件。

一、地形条件

泥石流总是发生在陡峻的山岳地区,一般是顺着纵坡降较大的狭窄沟谷活动的,可以是干涸的嶂谷、冲沟,也可以是有水流的河谷;每一处泥石流自成一个流域。典型的泥石流流域可划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个区段。

1.泥石流形成区(上游)

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半圆形宽阔地段。周围山坡陡峻,多为30°一60°的陡坡。其

面积大者可达数平方公里至数十平方公里.坡体往往光秃破碎.无植被覆盖。斜坡常被冲沟切割,且有崩塌、滑坡发育.这样的地形条件.有利于汇集周围山坡上的水流和固体物质。

2.泥石流流通区(中游)

流通区是泥石流搬运通过的地段,多为狭窄而深切的峡谷或冲沟,谷壁陡峻而纵坡降较大,且多陡坎和跌水。所以泥石流物质进入本区后具极强的冲刷能力,将沟床沟壁上的土石冲刷下来携走.流通区纵坡的陡缓、曲直和长短,对泥石流的破坏强度有很大影响.当纵坡陡长而顺直时,泥石流流动畅通.可直泄下游,造成很大危害.反之.则由于易堵塞停积或改道,因而削弱了能量.

3 泥石流堆积区(下游)

堆积区是泥石流物质的停积场所,一般位于山口外或山间盆地边缘。由于地形豁然开阔平坦,泥石流的动能急剧变小,最终停积下来。形成扇形、锥形或带形的堆积体,典型的地貌形态为洪积扇,其地面往往垄岗起伏,坎坷不平,大小石块混杂。

由于泥石流复发频繁,所以堆积扇会不断淤高扩展,到一定程度逐渐减弱泥石流对下游地段的破坏作用。

以上所述的是典型泥石流流域的情况.由于泥石流流域的地形地貌条件不同,有些泥石流流域上述三个区段就不易明显分开.甚至流通区或堆积区有可能缺失

二、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决定了松散固体物质的来源,也为泥石流活动提供动能优势

泥石流强烈活动的山区,都是地质构造复杂、岩石风化破碎、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频发、崩滑灾害丛生的地段。这样的地段,既为泥石流活动准备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又因地形高耸陡峻,高差对比大.具有强大的动能优势.

在泥石流形成区内有大量易于被水流侵蚀冲刷的疏松土石堆积物,乃是泥石流形成的最重要条件。

三、气象水文条件

泥石流形成必须有强烈的地表径流,它为爆发泥石流提供动力条件

泥石流的地表径流来源于暴雨、冰雪融化和水体溃决等。由此可将泥石流划分为暴雨型、冰雪融化型和水体溃决型等类型

由上述可知,泥石流发生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在时间上,多发生在降雨集中的雨汛期或高山冰雪强烈消融的季节,主要是在每年的夏季。在空间上,多分布于新构造活动强烈的陡峻山区

在自然条件作用下,由于人文活动往往会导致地质和生态环境恶化,更促使泥石流活动加剧 山区滥伐森林,不合理开垦土地。破坏植被和生态平衡,造成水土流失,并可产生大面积山体崩塌和滑坡,为泥石流爆发提供了固体物质来源

总之,在泥石流地段选择交通线路时,应尽量绕避泥石流分布集中、且危害严重的地段 当受其他条件限制而必须通过时,则应根据泥石流的特点,从受影响较小的部位,采用最经济、安全的工程型式通过

第七章

1、河流地质作用的基本形式: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2、河流作用的研究意义:防洪、排涝、灌溉、发电、通航、护坡、治沙„„

3、河流水动力特征

地表水的流动是由重力作用引起的,此外还受其它因素影响,导致紊流河中流速向河底均匀减小,靠近河底处存在层流;在平直河道中,河床中部水面流速最大- 主流线;在弯曲河道

中存在离心力的作用

4、弯曲河道及环流

河流流动的过程中,由于河床的岩性、微地形及地质构造的影响,河流不可能是平直的,会发生弯曲。在弯曲的河道中主流线交错地偏向河流的左岸或右岸,于是对称的横向环流遭到破坏,而形成不对称的主流线偏向凹岸的 单向横向环流。横向环流引起凹岸的侧向侵蚀冲刷,岸坡的下部被掏空,上部失稳而垮落,致使河流不断向凹岸及下游推移。侧蚀作用的产物,随同横向环流的底流,不断地在凸岸或下游适当地点堆积下来

由此可见,由于侧蚀作用,河道愈来愈弯曲,并导致河谷不断加宽

横向环流的结果:引起凹岸的侧向侵蚀,凸岸堆积(图7-8 )。这种凹岸侧蚀与凸岸堆积不断地向下游扩展,导致河谷愈来愈宽,河道愈来愈弯曲。当河流弯曲较大时,河流发展成蛇曲(图7 -9a )。

当河曲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洪水在河曲的上下段河槽间最窄的陆地处很容易被冲开,河流则可顺利地取直畅流,这种现象称为河流的截弯取直现象(图7-9b )。而原来被废弃的这部分河曲,逐渐淤塞断流,而成牛轭湖。再发展而成沼泽,沉积了湖泊相的淤泥和有机质土 河流产生横向环流的动力学原因:主要是与河流弯曲处水流的离心力和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惯性力有关

5、河床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 河水的流速

– 河床的土颗粒大小

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黄河的全流域开发治理

黄河流域的主要问题:含沙量高,中游侵蚀冲刷强烈,下游淤积改道

综合治理方案:上游修建水库调节水量;中游(黄土高原)大搞水土保持,以减少泥沙含量;下游调整水流速度冲砂排於

7、河流整治

全流域开发治理

– 以黄河为例

河流的局部治理

– 护岸工程

– 约束水流

对局部河岸掏蚀破坏地段的防护措施可分两类:

一类是直接防护边岸不受冲蚀作用的措施。如抛石、铺砌、混凝土块堆砌、混凝土板、护岸挡墙、岸坡绿化等。

另一类是调节径流以改变水流方向、流速和流量的措施。如为改变河水流向,则可兴建各类导流工程如丁坝、横墙等。这些工程是从河岸以某种角度伸向下游,水流在其前进途中遇到这些工程而受阻,便改变流向和避开被防护的岸边或降低其流速。在河岸地段,这些工程构筑物之间将会出现松散物质的堆积,形成浅滩。

护岸工程

对于河流侧向侵蚀及因河道局部冲刷而造成的坍岸等灾害,一般采用护岸工程或使主流线偏离被冲刷地段等防治措施直接加固岸坡:在岸坡或浅滩地段植树、种草护岸:抛石和砌石护岸两种– 即在岸坡砌筑石块(或抛石),以消减水流能量,保护岸坡不受水流直接冲刷 石块的大小,应以不致被河水冲走为原则。抛石体的水下边坡一般不宜超过1:1,当流速较大时,可放缓至1:3。石块应选择未风化、耐磨、遇水不崩解的岩石抛石层下应有垫层 约束水流:顺坝(导流坝)、丁坝(半堤横坝)、封闭支流、截直河道,减少河流输沙量

第十章

一、斜坡破坏

崩塌 滑坡 表层流动 落石

1. 崩塌

陡坡上的岩土体产生以下落运动为主(移动、滚动、跳跃)的破坏现象。(土崩、岩崩)。

2. 滑坡

斜坡岩土体依附于内在的或潜在的贯通结构面,在外力作用下,失去原来的平衡状态,产生了以水平运动为主的滑动现象。

3. 两者的区别:

①运动方式

②破坏形式

③地形条件

④是否脱离母体,存在滑动面

⑤规模、速度

二、滑坡的基本要素

滑动带:滑坡体与滑坡床之间的分界面。形态可分为圆弧状、平面状和阶梯状等。 滑坡床:滑坡体之下未经过滑动的岩土体。

滑坡体:与母体脱离经过滑动的部分岩体。

三、滑坡成因机理——成因要素(影响因素)

滑坡成因要素

内因:斜坡岩土体类型和性质、坡形结构、岩土结构、软弱部位(滑面)等

外因:降雨、河流下切、人工开挖、加载等外因:地下水变动 外因:地下水变动、切坡、坡体加载

各种因素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斜坡的稳定 各种因素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斜坡的稳定:影响斜坡岩土体的强度,如岩性、岩体结构、风化和水对岩土的软化作用等;影响斜坡的形状,如河流冲刷、地形和人工开挖斜坡、填土等;影响斜坡的内应力状态,如地震、地下水 压力、堆载荷人工爆破等

四、滑坡防治

防治目标:是减灾、防灾、保护环境。

防治原则:以防为主,治理为辅。

防治措施分类

支挡工程:挡墙、抗滑桩、锚杆(索)和支撑工程等

排水

减荷反压

其它措施:护坡、改善岩土体性质、防御绕避等

1 防预措施

(1) 绕避:改线 架桥跨越 隧道穿越

(2) 拦截:拦石墙 拦栅网

(3) 排水:地表排水:排水沟、 坡面防渗 地下排水:盲沟、排水洞、排水孔

(4)监测预警

11

2 治理措施

(1) 排水措施:(同上 )

(2) 削方、堆:格栅(室)护坡

(3) 支挡工程:挡土墙:砌置挡墙 加筋土挡墙

锚固:单一锚杆(索)

挂网+喷浆+锚杆(索) 构+锚杆(索)

抗滑桩:钢管桩 钢筋+砼桩 砼桩

结合形式:桩+锚 桩+墙(板、梁)

(4) 坡面防护:横向护坡 植基绿色护坡

(5) 其它: 固结灌浆 阻滑键(栓)

护坡:

岸坡、高陡边坡 灰浆抹面、浆砌石、草皮护坡等

岩土体性质改良

用压浆、培烧或化学工业方法改良滑坡体及滑动带物质力学性质。

水文

第一章、绪言

1、水文循环

一般用更新期来表征水循环交替的快慢。

所谓更新期,就是如果补给停止,各类水从水体中排干所需要的时间。

一般说来,地表水较地下水的循环更替速度快得多。

2、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包括以下三个时期:

萌芽时期(1856 年以前)浙江余姚河姆渡井(距今5700年);˜ 亚美尼亚有坎儿井(B.C. 700);

˜ 四川在汉代有自流井开采卤水(B.C. 200);

ƒ奠基时期(1856 年--20 世纪中叶)1856 年,法国人H.Darcy(1803-1858)发现Darcy 定律(v ∝J );

ƒ发展时期(20 世纪中叶至今)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的发展导致环境的极大破 坏。从而使人们意识到,地下水不仅是资源,而且还

是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

第一章 地下水的赋存及运动

1、岩石中的空隙

(1)孔隙:岩石中孔隙体积的多少是影响其储存地下水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孔隙体积的

多少用孔隙度( n)来表示,即单位体积岩石( Vb)( 包括孔隙在内) 中孔隙( Vv)所占的体积。

(2)裂隙:裂隙的多少以裂隙率来表示。裂隙率(Kf) 是指包括裂隙在内的单位体积岩石中裂隙的体积( Vf)。

(3)溶(穴)隙:溶穴(隙) 的多少以岩溶率来表示。溶穴的体积( Vk) 与包括溶穴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称为岩溶率(Kk)。

2、岩石中的水分

(1)结合水:当水分子与固相表面的距离足够小时,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则会大于水分子自 身的重力,这部分水我们就称其为结合水 。结合水区别于普通液态水的最大特征是具有抗 剪强度,即必须施加一定的力才能使其发生变形,随着距离颗粒表面由近及远,结合水的抗 剪强度减弱。

(2)重力水是指在自身作用下能够自由运动的水。它既不同于结合水附着在颗粒表面而不能自由运动,又不同于毛细水受表面张力的约束 。井泉取用的地下水,都属重力水。

(3)毛细水是指在松散岩石内复杂而细小的空隙中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而滞留着的地下水。在地下水面以上的包气带中广泛存在着毛细水。毛细水和重力水都是液态水。

毛细水有支持毛细水、悬挂毛细水和孔角毛细水(触点毛细水)。

(4)气态水和固态水

3、岩石的水理性质

(1)容水度指岩石能够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在数量上,可用岩石中所能容纳水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小数或百分数)来表示。

(2)含水量常用来说明松散岩石实际保留水分的状况,可分别用重量和体积来表征。

松散岩石孔隙中所含水的重量(Gw)与干燥岩石重量(Gs)的比值,称为重量含水量(Wg),即

松散岩石孔隙中所含水的体积( Vw)与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总体积( Vb)之比值,称为体积含水量(Wv),即上右。

(3)持水度是指重力释水后,岩石能够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能。在数量上可用在重力作用下,岩石能够保持水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来表示。即

式中Wm 为岩石的持水度,小数或百分数;Vm 为重力作用下能保持的水的体积。持水度的大小取决于颗粒大小。颗粒越小,其表面积越大,表面吸附的结合水越多,持水度也越大。

(5)给水度(μ) 是指当水位下降1个单位时,从地下水面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面积含水层柱体中,在重力作用下所排出的水的体积。饱和差(自由孔隙率) 是指当水位上升1个单位时,单位面积的含水层柱体中,所需补充的水的体积。给水度不仅与包气带的岩性有关,而且随着排水时间的长短、潜水面埋深和水位变幅的大小而变化。

给水度(μ) 、持水度(Wm)与孔隙度(n )的关系可表示为:n =μ+ Wm

(6)透水性是指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岩石透水性的好坏,首先取决于岩石空隙的大小和连通程度,其次与空隙的多少和空隙的形状有关。孔隙度与透水性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3、包气带和饱水带

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上存在着连续的具有自由表面的地下水。在该地下水面以上,称为包气带;地下水面以下,称为饱水带(图1-8)。z 饱水带中岩石空隙全部为液态水充满,有重力 水,也有结合水。饱水带中的水体是连续分布的,能够传递静水压力,并且在水头差的作用下,能够发生连续运动。z 包气带中,因为岩石空隙没有充满液态水,而包含有空气及气态水。因此在该带主要分布有气态水、结合水、毛管水以及过路或下渗的重力水。当有局部隔水层存在时,也可能形成暂时的含水层。

4、含水层和隔水层

含水层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即饱含水的透水层。

隔水层是指不能透过并给出水,或是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还有一种半隔水层或称弱透水层,与含水层相比,它能透过并给出的水量较少,而与隔水层相比它又不是完全不透水,也能透过一定量的水。

含水层首先应该是透水层,若该透水层为地下水所饱和则为含水层。若该透水层不含水或未被水饱和则为透水不含水层。

含水层形成的必要条件是:①岩层必须具有相当的空隙空间。岩石的空隙越大,数量越多,连通性越好,储存和通过的重力水就越多,就越有利于形成含水层,如砂砾层等。②必需具备储存地下水的地质结构。一个含水层的形成必须要有透水层和不透水层组合在一起,才能 形成含水地质结构。③必须具有充足的补给水源。若缺乏补给水源,即使该岩层具有很好的空隙空间和储水结构,也不能形成良好的含水层。需要注意的是,含水层与隔水层只是相对而言(相对性) ,并不存在截然的界限,二者是通过比较而存在的。

5、地下水分类

(Ⅰ) 根据地下水的 单一特征进行分类

按地下水起源不同,将地下水分为渗入水、凝结水、初生水和埋藏水;

按矿化程度不同,可分为淡水、微咸水、咸水、盐水及卤水。

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不同可将地下水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及承压水。

按含水介质类型,可将地下水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及岩溶水。

(Ⅱ) 根据地下水的综合特征进行分类(稍复杂,略)

6、潜水、承压水和上层滞水

(1)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稳定隔水层(弱透水层) 之上的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潜水的自由水面称为潜水面。潜水面至地表面的距离称潜水面的埋藏深度。由潜水面往下至

隔水层顶板之间均充满重力水,称为潜水含水层,其距离称为潜水含水层的厚度。潜水面的绝对高程称潜水位。

潜水等水位线图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利用它可以确定或获得许多有用的信息: a) 确定潜水流向(图1-10) ;

b) 确定潜水面的水力坡度(图1-10) ;

c) 确定潜水与地表水之间的互补关系(图1-11) ;

d) 确定潜水面的埋藏深度;

e) 推断含水层岩性和厚度的变化;

f) 根据潜水等水位线图可以合理布置水井和其它集水建筑物。

(2)承压水:指充满于地表以下两个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的具有承压性质的重力水。 承压含水层的上下两个隔水层(或弱透水层)分别叫做隔水顶板和隔水底板,两者之间的距离称为承压含水层的厚度。

根据承压水的埋藏条件,可将其特点概括如下:

a) 承压水承受静水压力的作用,不具自由水面;

b) 承压水的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图1-12 );

c) 由于隔水顶板的隔离,承压水各要素动态变化不显著,受水文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小; d) 承压含水层的厚度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对于同一地点其厚度为定值;

e) 承压水的水质不易遭受污染。但是一旦受到污染,治理将会更加困难。

等水压线图即承压水测压水位等高线图,必须穿过含水层的顶板才能见水。因此,等水 压线图通常要与含水层顶板等高线一起绘制。

无法判断承压含水层和其它水体的补给关系。因为任何一个承压含水层,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才能接受其它水体的补给:

①其它水体的水位必须高出承压水的测压水位;

②其它水体与含水层必须有联系通道。

除非有断层、井等通道联系。

贮水系数

对于潜水含水层,我们用给水度μ来表征其释水能力。对于承压水,我们用贮水系数μ*来表示。贮水系数是指承压含水层的测压水位下降(或上升)1个单位深度时,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释出(或储存)的水的体积。

在形式上,给水度μ和贮水系数μ*非常相似,但是在释水(或储存) 水机理方面很不相同(图1-14) 。水位下降时,潜水含水层所释出的水来自空隙的排水。而测压水位下降时,承压含水层所释出的水来自含水层体积的膨胀及含水介质的压密(从而与承压含水层的厚度有关)。显然,前者释出的水远大于后者释出的水。因为前者为重力释水,后者为弹性释水。

(3)上层滞水:当包气带存在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 时, 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 上就会积聚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称为上层滞水。

6、渗流及相关概念: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称为渗流(或渗透)。发生渗流的区域称为渗流场。

层流是指渗流水质点作有秩序的、互不混杂的运动;

紊流是指水的质点作无秩序的、互相混杂的运动。

水在渗流场内运动,如果水质点通过空间点时,所有运动要素(水位、流速、流向等)不随时间改变时,称为稳定流。运动要素随时间变化的水流运动,称为非稳定流。

7、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1)达西定律

由于 Q =Av则v = KJ

上述两个关系式称为达西定律(Darcy’s Law)。

(2)2. 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2. 渗透流速与实际流速

在Darcy 定律中,公式 中的v 称为渗透流速(渗流速度) 。

由于过水断面A 既包括透水的孔隙面积,又包括不透水的颗粒所占的面积。因此渗透速度v 并不是水流的真实速度,而是假设水流通过包括砂粒和孔隙在内的整个断面所具有的一种虚拟平均流速。

实际情况是,水流流过的只是扣除结合水所占据范围以外的空隙截面面积A ’

,即

其中ne 为有效空隙度(重力水流动的空隙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因此实际

平均流速u 大于渗透流速v ,可表示为

3、渗透系数(水力传导系数)

渗透系数K 是表征在岩石中流体透过能力的一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由Darcy 定律可知,地下水的渗透速度v 与水力坡度J 成正比。由于水力坡度是无量纲的,因此渗透系数与渗透流速的量纲。当J =1时,K = v,即渗透系数K 代表水力坡度为1时的渗透速度。 一般说来,渗透系数K 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

a) 渗透系数K 取决于孔隙的大小和孔隙的多少。而孔隙的大小对渗透系数K 的影响要比孔隙的多少(即n 的大小)影响大。

b) 渗透系数K 还和液体的性质(如密度ρ,重力加速度g 和动力粘滞系数μ等)有关。当水和石油在同一种砂岩中流动时,其渗透系数就不一样。为了反映岩性对渗透系数K 的影响,引进了仅仅反映了介质性质,而和流体性质无关参数渗透率k ,即一般说来,渗透系数K 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

第二章

地下水中主要化学

总矿化度

2、

3.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

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其次是地表水。而地下水中的化学成分往往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中的化学成分不同。这是因为水在进入含水层之前已经与岩土接触后发生成分的变化。地下水中化学成分的形成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

在自然界中改变地下水中化学成分的作用主要有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碳酸作用、脱硫酸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和混合作用等六种。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人为作用在改变地下水化学成分中的地位也愈来愈重要。

5.1 地下水及其主要指标 5.1 地下水及其主要指标

5.1.2 研究地下水水质的几个主要指标

研究地下水水质的几个主要指标有:

z 总矿化度

z 硬度

z PH值

z 耗氧量

根据地下水的总矿化度可对水进行分类(表2-2)。

表2-2 水的矿化度分类

水的类型 矿化度(g/l)

淡水

微咸水(弱矿化水) 1-3

咸水(中等矿化水) 3-10

盐水(高矿化水) 10-50

卤水 > 50

具体的就还是看ppt 吧,有可能会考的 地面沉降

地下水储存

Piper 图

各种参数

地下水的补给,必考

越流,蒸发必考

地下水系统必考

地下水动态和均衡概念对比关系 地下水动态影响因素

地下水资源特征、组成

地下水污染概念


相关文章

  • 风景园林概论 期末总结
  • 风景园林的环境要素 一 自然环境要素 气候土壤地质水文植被野生动物污染 二人文环境要素 历史人口文化 产业经济结构 教育与社区参与 风景园林的构成要素 地形1. 景观骨架2. 构成空间作用3背景4. 造景5. 观景6. 工程7. 实用 水体 ...查看


  • 谭锡畴简介
  • 谭锡畴:我国第一批地质学家 王仰之 谭锡畴(1892-1952),地质学家.区域地质学家.矿业学家.地质教育家.是我国第一批地质学家之一.在我国许多省区从事过最早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尤其是山东白垩纪地层古生物调查(最早发现我国的恐龙化石). ...查看


  • 建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 建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建井地质报告是对矿井建井全过程地质工作的总结,是地质勘探报告的延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由于它对原勘探地质报告作了难和补充,因而其文字和图纸必须精炼,凡原报告已有交待,而建井期间又没有新发现的新进展的部分,应一律从 ...查看


  • 土木工程概论结业论文
  • 土木工程概论结业论文 专 业: 勘查技术与工程 班 级: 0124092 学 号: 0124092-25 姓 名: 倪 艳 宾 老 师: 雷 颖 占 土木与材料工程系 2011年12月 我对土木工程概论的认识 其实大学四年过得挺快的,在眼睛 ...查看


  • 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学习报告
  • 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学习报告 摘要:本文通过对该课程的总结,针对道路交通安全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并以此表达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交通事故 道路安全 正文 1.课程总结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建设飞跃发展,公路建设事业尤其是高等级公路和 ...查看


  • 理论地理学概论
  • 理论地理学概论 科学出版社 王铮, 丁金宏著 索书号:57.1/10 馆藏号:022705 内容介绍: 本书以地理过程和地理系统为线索,介绍了理论地理学的基本问题与原理,重点叙述了资源.环境.人口和区域的地理学理论反模型.书中广泛总结了国内 ...查看


  • 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改革
  • 第33卷第5期2015年10月 JOURNALOFLONGYANUNIVERSITY 龙㊀ 岩㊀ 学㊀ 院㊀ 学㊀ 报 Vol.33No.5October2015 高校教学研究 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改革 许福美,刘明松,吴超凡,邱 ...查看


  • 考古学概论(西北大学考古及博物馆学讲义)
  • 考古学概论 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考古学 一. 考古学名称的由来. 由古希腊语演变而来. 17世纪时指对古迹.古物的研究, 一般只限于含有美术价值的对象的研究. 19世纪才成为对所有古迹.古物的研究. 中国:东汉:古学,指古文经学,包括古文字 ...查看


  •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工管一班杨小渝
  • 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 题 目:重庆高楼林立的原因和前景 所在学院: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作 者:杨小渝 学 号: 20110793 专业年级:2011级工程管理 所在班级:01班 2012年5月25日 目录 重庆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