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肾性贫血中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肾性贫血中

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临床表现,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治疗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是临床上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药物,在我国临床应用已经10余年,不仅应用于血液净化维持透析治疗的患者,而且也应用于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糖蛋白激素,相对分子质量约34000。血浆中存在的EP0根据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同,分为两种类型:a型和B型。两种类型临床应用效果上无明显差别。

1. rHuEPO慢性肾脏病患者者治疗中的意义

众多国内外资料显示:合理应用rHuEP0,不仅能有效纠正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减少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左心室肥大等心血管合并症发生,改善患者脑功能和认知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和机体活动能力;而且能降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住院率和病死率。因此,rHuEPO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目前是不可缺少和替代的。

2.贫鹿定义和检查

2.1贫血定义:WHO的贫血诊断标准:成人女性血红蛋白(Hb)

2.2贫血检查时机:所有慢性肾脏病患者,不论其分期和病因,都应该定期检查Hb。女性Hb

2.3贫血实验室检查内容:贫血检查应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Hb/Hct),红细胞指标(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网织红细胞计数(有条件提倡检测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铁参数(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大便粪隐血试验。

2.4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如未发现有其他贫血原因,且血清肌酐>2mg/dl,则贫血最可能的原因是EPO缺乏。但如上述贫血检查提示存在EP0缺乏或缺铁之外的异常,则需要进一步评估,以除外其他贫血原因(见附录:EPO抵抗原因)。

3.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的靶目标值

3.1靶目标值:Hb水平应不低于11 g/dl (Hct大于33%),目标值应在开始治疗后4个月内达到。但不推荐Hb维持在13g/dl以上。对血液透析患者,应在透析前采取标本检测Hb浓度。

3.2靶目标值应依据患者年龄、种族、性别、生理需求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伴有缺血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推荐Hb>12g/dl;

·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并发外周血管病变的患者,需在监测下谨慎增加Hb水平至12g/dl;

·合并慢性缺氧性肺疾病患者推荐维持较高的Hb水平。

4.rHuEP0的临床应用

4.1使用时机:无论透析还是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若间隔2周或者以上连续两次Hb检测值均低于11g/dl,并除外铁缺乏等其他贫血病因,应开始实施rHuEPO治疗。

4.2使用途径:rHuEPO治疗肾性贫血,静脉给药和皮下给药同样有效。但皮下注射的药效动力学表现优于静脉注射,并可以延长有效药物浓度在体内的维持时间,节省治疗费用。皮下注射较静脉注射疼痛感增加。

·对非血液透析的患者,推荐首先选择皮下给药。

·对血液透析的患者,静脉给药可减少疼痛,增加患者依从性;而皮下给药可减少给药次数和剂量,节省费用。

·对腹膜透析患者,由于生物利用度的因素,不推荐腹腔给药。

·对于rHuEPO诱导治疗期的患者,建议皮下给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4.3使用剂量

(1)初始剂量:皮下给药剂量: 100~120IU/(kg·W),每周2~3次。静脉给药剂量:120-150IU/(kg·W),每周3次。

·初始剂量选择要考虑患者的贫血程度和导致贫血的原因,对于Hb

·对于非透析患者或残存肾功能较好的透析患者,可适当减少初始剂量。

·对于血压偏高、伴有严重心血管事件、糖尿病的患者,应尽可能从小剂量开始使用rHuEPO。

(2)剂量调整:

·rHuEPO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测Hb水平:诱导治疗阶段应每2~4周检测一次Hb水平;维持治疗阶段应每1~2月检测一次Hb水平。

·应根据患者Hb增长速率调整rHuEPO剂量:初始治疗Hb增长速度应控制在每月1~2g/dl范围内稳定提高,4个月达到Hb靶目标值。如每月Hb增长速度2 g/dl,应减少rHuEPO使用剂鼍25%-50%,但不得停用。

·维持治疗阶段,rHuEPO的使用剂量约为诱导治疗期的2/3。若维持治疗期Hb浓度每月改变>1g/dl,应酌情增加或减少rHuEPO剂量25%。

4.4给药频率(非长效型rHuEPO)

·在贫血诱导治疗阶段,无论皮下给药还是静脉给药,均不推荐每周一次大剂量使用rHuEPO。因为用药之初过高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可造成骨髓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饱和,而受体恢复时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也已降低,造成了药物浪费。

·进入维持治疗期后,原皮下给药的患者,给药频率可由每周2-3次调整为每周1~2次;而原为静脉给药的患者,给药频率可由每周3次调整为每周1~2次。

·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素每周1次给药,可减少患者注射的不适感,增加依从性;但目前临床疗效的优劣尚缺少循证医学证据。

4.5不良反应

·所有慢性肾脏病患者都应严格实施血压监测,应用rHuEPO治疗的部分患者需要调整抗高血压治疗方案。rHuEPO开始治疗到达靶目标值过程中,患者血压应维持在适当水平。 ·接受rHuEPO治疗血液透析小部分患者,可能发生血管通路阻塞。因此,rHuEPO治疗期间,血液透析患者需要检测血管通路状况。发生机制可能与rHuEPO治疗改善血小板功能有关,但没有Hb浓度与血栓形成风险之间相关性的证据。

·应用rHuEPO治疗时,部分患者偶有头痛、感冒样症状、癫痫、肝功能异常及高血钾等发生,偶有过敏、休克、高血压脑病、脑出血及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等。 5,肾移植后馥盘《PTA》的处理

肾脏移植后贫血常见。与其他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肾脏移植后贫血的发生,不仅与移植肾脏的功能水平相关,而且许多移植特有的因素也参与了贫血的发生。对于肾脏移植后引起贫血的多种因素,建议常规筛查并仔细评估。

由于目前肾脏移植后贫血治疗的循证医学资料有限,rHuEPO在治疗肾脏移植后贫血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特殊性方面,尚缺少成熟意见。因此,目前建议肾脏移植患者遵循一般肾性贫血的治疗原则。

5.1肾脏移植后贫血患病特点

·肾脏移植后最初6个月,常见不同程度的贫血。这一时期贫血的患病率和程度取决于移植前Hb水平、围手术期的失血量、抽血的频度、缺铁、长期尿毒症、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反应性、移植肾功能、排斥反应、感染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 ·肾脏移植后1年时贫血发生率最低,此后随时问推移患病率增加。这种增加可能与移植肾功能下降有关。儿童中贫血患病率高于成人。

5.2肾脏移植后贫血的原因

(1)移植肾脏功能:移植肾功能水平是PTA的重要决定因素。患者Hb水平与移植肾功能间的相关性随移植后观察时间而不同。在肾移植后早期(6个月内),即使移植肾的GFR大于90 mL/(min·1.73m2),仍有部分患者贫血,表明除了移植肾功能水平外可能有决定贫血的其他重要因素。

(2)缺铁:缺铁可能是肾移植后贫血发生的重要因素,移植前透析患者中铁储备不足且移植成功后红细胞生成铁利用增加,因此移植后早期缺铁的发生率可能更高。

(3)急性排斥反应:早期急性排异可引起EPO急剧减少和贫血。发生机制可能与参与Hb转录和合成、铁和叶酸结合以及转运的基因有关,也可能与排斥反应引起的炎症或微炎症等造血抵抗因素有关。此外,严重体液性排斥中出现的血栓性微血管病也参与贫血发生。

(4)药物

①免疫抑制药物

·具有骨髓抑制作用的免疫抑制剂是移植后贫血发生的重要因素,该类药物引起的贫血常伴有白细胞或/和血小板的减少。

·免疫抑制剂OKT3引起的贫血与微血管病和溶血有关。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引起贫血少见,其最常见的机制为血栓性微血管病和溶血。 ·贫血是西罗莫司与环孢素A、糖皮质激素合用时重要的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可能与西罗莫司干预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受体结合后细胞问信号传导通路有关,并且西罗莫司也可引起血栓性微血管病。

②抗病毒和抗细菌药物:包括更昔洛韦和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噁唑(TMP-SMZ)等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都可引起贫血。

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可通过抑制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减少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对红细胞前体的刺激以及ACEI诱导红细胞生成抑制蛋白等作用,导致贫血。

(5)感染和恶性肿瘤:贫血是巨细胞病毒感染(CMV)的重要临床表现。也有肾移植后患者感染副病毒B19诱发EPO抗体介导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报道。

(6)嗜血细胞综合征(HPS):HPS是一种反应性的单核巨噬系统疾病,临床上以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在骨髓和脏器中有分化较成熟的组织细胞增生、浸润并伴有明显吞噬血细胞的现象为特征。HPS是肾移植后贫血的少见原因,常由感染或肿瘤性疾病引起,预后差。

(7)溶血尿毒综合征(HUS):肾移植后HUS可复发,并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HUS发生可能与应用环孢素A、他克莫司或OKT3有关,也可能与CMV和流感病毒A感染有关。

(8)与ABO血型不相容肾脏移植相关的溶血性贫血:血型A受体接受血型O供体的移植物或血型AB受体接受血型A或B供体的移植物可以产生溶血,其发生机制为供体的抗A或抗B抗体或过路淋巴细胞的自身抗体所诱发。

5.3 rHuEPO对肾脏移植后贫血的治疗观点

(1)肾脏移植前rHuEPO的应用:现有临床资料显示,肾脏移植前EPO的应用与移植后肾功能延迟恢复及移植肾血管血栓形成无明显相关,肾脏移植前EPO的应用不会阻碍移植后内源性EPO的产生或对内源性EPO的反应。

(2)肾脏移植后早期rHuEPO的应用:rHuEPO可有效纠正移植后早期的贫血,但所需剂量可能高于移植前用量。由于研究报道较少,目前尚不能确定早期纠正肾移植后贫血是否具有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临床益处,也不能确定是否会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移植肾动脉血栓形成和高血压等严重不良反应。EPO能否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诱发的包括肾脏在内的各器官细胞的凋亡和坏死,尚需验证。但对于移植后3个月后仍存在的贫血应建议予以充分的评估和治疗。

(3)肾脏移植后期rHuEPO的应用

rHUEPO对纠正肾移植后期的贫血仍然有效,积极纠正肾移植后期的贫血可以延缓慢性移植物肾病的进展。由于骨髓抑制药物的应用、慢性炎症和其他原因,肾脏移植后患者对rHuEPO的反应降低;但与非肾脏移植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比较,移植后期是否需要更多的rHuEPO用量,尚不明确。

(4)移植肾失功患者rHuEPO的应用:移植肾失功患者因为存在慢性炎症和对EPO的相对抵抗,因此贫血的处理更困难,但应更积极。

rHuEP0的辅助治疗

1.补充铁剂

接受rHuEPO治疗的患者,无论是非透析还是何种透析状态均应补充铁剂达到并维持铁状态的目标值。血液透析患者比非血液透析患者需要更大的铁补充量,静脉补铁是最佳的补铁途径。蔗糖铁(ferric saccharate)是最安全的静脉补铁制剂,其次是葡萄糖醛酸铁

(ferric gluconate)、右旋糖酐铁(ferric dextran)。补充静脉铁剂需要做过敏试验,尤其是右旋糖酐铁。

1.1铁状态评估

(1)铁状态检测的频率:rHuEPO诱导治疗阶段以及维持治疗阶段贫血加重时应每月一次;稳定治疗期间或未用rHuEPO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至少每3月一次。

(2)铁状态评估指标

·铁储备评估:血清铁蛋白

·用于红细胞生成的铁充足性评估:推荐采用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和有条件者采用网织红细胞Hb量(CHr)。而低色素红细胞百分数(PHRC)可因长时间的样本运送和储存增高,并不适于常规采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仅在长时间缺铁的情况下才会低于正常。

·铁状态评估应对铁储备、用于红细胞生成的铁充足性、血红蛋白和rHuEPO治疗剂量综合考虑。

1.2铁剂治疗的靶目标值

rHuEPO治疗期间,应该补充足够的铁剂以维持铁状态的以下参数: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铁蛋白>200 ng/ml,且TSAT>20%或CHr>29 pg/红细胞。 ·非透析患者或腹膜透析患者:血清铁蛋白>100ng/ml,且TSAT>20%。

1.3给药途径:

·血液透析患者优先选择静脉使用铁剂。

·非透析患者或腹膜透析患者,可以静脉或口服使用铁剂。

1.4静脉补充铁剂的剂量:

·若患者TSAT

·若患者TSAT≥20%,血清铁蛋白水平≥100 ng/ml,贝Ⅱ每周一次静脉补铁25~125 mg。

·若血清铁蛋白>500 ng/ml,补充静脉铁剂前应评估EPO的反应性、Hb和TSAT水平以及患者临床状况。此时不推荐常规使用静脉铁剂。

2.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左旋卡尼丁可能有益,但不推荐作为常规治疗,应按照临床实际酌情处理。

3.不推荐常规补充维生素C和雄激素制剂。

4.应该尽可能避免输血(尤其是希望肾移植的患者,但供体特异性输血除外),单纯Hb水平不作为输血的标准。但在以下情况可以考虑输注红细胞治疗(推荐输注去自细胞的红细胞):

·出现心血管、神经系统症状的严重贫血;

·合并EPO抵抗的贫血。

rHuEPO治疗的低反应性(EPO抵抗)

1.定义:皮下注射rHuEPO达到300IU/ (kg·W)(20 00IU/w)或静脉注射rHuEPO达到500IU/(kg·W)(30 000IU/w)治疗4个月后,Hb仍不能达到或维, 持靶目标值,称为EPO抵抗。

2.EPO抵抗最常见的原因是铁缺乏,其他原因包括:

·炎症性疾病

·慢性失血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纤维性骨炎

·铝中毒

·血红蛋白病

·维生素缺乏

·多发性骨髓瘤

·恶性肿瘤

·营养不良

·溶血

·透析不充分

·ACEI/ARB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使用

·脾功能亢进

·EPO抗体介导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

3.rHuEPO抗体介导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

(1)PRCA的诊断:rHuEPO治疗超过4周并出现了下述情况,则应该怀疑PRCA,但确诊必须存在rHuEPO抗体检查阳性;并有骨髓像检查结果支持。

①Hb以0.5~1.09/(dL·W)的速度快速下降,或需要输红细胞维持Hb水平。 ②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正常,且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小于10000/μL。

(2)PRCA的处理:因为抗体存在交叉作用且继续接触可能导致过敏反应,所以谨慎起见,在疑诊或确诊的患者中停用任何rHuEPO制剂。患者可能需要输血支持,免疫抑制治疗可能有效,肾脏移植是有效治疗方法。

(3)PRCA的预防:EPO需要低温保存。与皮下注射比较,静脉注射可能减少发生率。 转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8年第8期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肾性贫血中

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临床表现,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治疗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是临床上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药物,在我国临床应用已经10余年,不仅应用于血液净化维持透析治疗的患者,而且也应用于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糖蛋白激素,相对分子质量约34000。血浆中存在的EP0根据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同,分为两种类型:a型和B型。两种类型临床应用效果上无明显差别。

1. rHuEPO慢性肾脏病患者者治疗中的意义

众多国内外资料显示:合理应用rHuEP0,不仅能有效纠正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减少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左心室肥大等心血管合并症发生,改善患者脑功能和认知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和机体活动能力;而且能降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住院率和病死率。因此,rHuEPO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目前是不可缺少和替代的。

2.贫鹿定义和检查

2.1贫血定义:WHO的贫血诊断标准:成人女性血红蛋白(Hb)

2.2贫血检查时机:所有慢性肾脏病患者,不论其分期和病因,都应该定期检查Hb。女性Hb

2.3贫血实验室检查内容:贫血检查应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Hb/Hct),红细胞指标(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网织红细胞计数(有条件提倡检测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铁参数(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大便粪隐血试验。

2.4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如未发现有其他贫血原因,且血清肌酐>2mg/dl,则贫血最可能的原因是EPO缺乏。但如上述贫血检查提示存在EP0缺乏或缺铁之外的异常,则需要进一步评估,以除外其他贫血原因(见附录:EPO抵抗原因)。

3.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的靶目标值

3.1靶目标值:Hb水平应不低于11 g/dl (Hct大于33%),目标值应在开始治疗后4个月内达到。但不推荐Hb维持在13g/dl以上。对血液透析患者,应在透析前采取标本检测Hb浓度。

3.2靶目标值应依据患者年龄、种族、性别、生理需求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伴有缺血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推荐Hb>12g/dl;

·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并发外周血管病变的患者,需在监测下谨慎增加Hb水平至12g/dl;

·合并慢性缺氧性肺疾病患者推荐维持较高的Hb水平。

4.rHuEP0的临床应用

4.1使用时机:无论透析还是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若间隔2周或者以上连续两次Hb检测值均低于11g/dl,并除外铁缺乏等其他贫血病因,应开始实施rHuEPO治疗。

4.2使用途径:rHuEPO治疗肾性贫血,静脉给药和皮下给药同样有效。但皮下注射的药效动力学表现优于静脉注射,并可以延长有效药物浓度在体内的维持时间,节省治疗费用。皮下注射较静脉注射疼痛感增加。

·对非血液透析的患者,推荐首先选择皮下给药。

·对血液透析的患者,静脉给药可减少疼痛,增加患者依从性;而皮下给药可减少给药次数和剂量,节省费用。

·对腹膜透析患者,由于生物利用度的因素,不推荐腹腔给药。

·对于rHuEPO诱导治疗期的患者,建议皮下给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4.3使用剂量

(1)初始剂量:皮下给药剂量: 100~120IU/(kg·W),每周2~3次。静脉给药剂量:120-150IU/(kg·W),每周3次。

·初始剂量选择要考虑患者的贫血程度和导致贫血的原因,对于Hb

·对于非透析患者或残存肾功能较好的透析患者,可适当减少初始剂量。

·对于血压偏高、伴有严重心血管事件、糖尿病的患者,应尽可能从小剂量开始使用rHuEPO。

(2)剂量调整:

·rHuEPO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测Hb水平:诱导治疗阶段应每2~4周检测一次Hb水平;维持治疗阶段应每1~2月检测一次Hb水平。

·应根据患者Hb增长速率调整rHuEPO剂量:初始治疗Hb增长速度应控制在每月1~2g/dl范围内稳定提高,4个月达到Hb靶目标值。如每月Hb增长速度2 g/dl,应减少rHuEPO使用剂鼍25%-50%,但不得停用。

·维持治疗阶段,rHuEPO的使用剂量约为诱导治疗期的2/3。若维持治疗期Hb浓度每月改变>1g/dl,应酌情增加或减少rHuEPO剂量25%。

4.4给药频率(非长效型rHuEPO)

·在贫血诱导治疗阶段,无论皮下给药还是静脉给药,均不推荐每周一次大剂量使用rHuEPO。因为用药之初过高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可造成骨髓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饱和,而受体恢复时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也已降低,造成了药物浪费。

·进入维持治疗期后,原皮下给药的患者,给药频率可由每周2-3次调整为每周1~2次;而原为静脉给药的患者,给药频率可由每周3次调整为每周1~2次。

·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素每周1次给药,可减少患者注射的不适感,增加依从性;但目前临床疗效的优劣尚缺少循证医学证据。

4.5不良反应

·所有慢性肾脏病患者都应严格实施血压监测,应用rHuEPO治疗的部分患者需要调整抗高血压治疗方案。rHuEPO开始治疗到达靶目标值过程中,患者血压应维持在适当水平。 ·接受rHuEPO治疗血液透析小部分患者,可能发生血管通路阻塞。因此,rHuEPO治疗期间,血液透析患者需要检测血管通路状况。发生机制可能与rHuEPO治疗改善血小板功能有关,但没有Hb浓度与血栓形成风险之间相关性的证据。

·应用rHuEPO治疗时,部分患者偶有头痛、感冒样症状、癫痫、肝功能异常及高血钾等发生,偶有过敏、休克、高血压脑病、脑出血及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等。 5,肾移植后馥盘《PTA》的处理

肾脏移植后贫血常见。与其他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肾脏移植后贫血的发生,不仅与移植肾脏的功能水平相关,而且许多移植特有的因素也参与了贫血的发生。对于肾脏移植后引起贫血的多种因素,建议常规筛查并仔细评估。

由于目前肾脏移植后贫血治疗的循证医学资料有限,rHuEPO在治疗肾脏移植后贫血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特殊性方面,尚缺少成熟意见。因此,目前建议肾脏移植患者遵循一般肾性贫血的治疗原则。

5.1肾脏移植后贫血患病特点

·肾脏移植后最初6个月,常见不同程度的贫血。这一时期贫血的患病率和程度取决于移植前Hb水平、围手术期的失血量、抽血的频度、缺铁、长期尿毒症、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反应性、移植肾功能、排斥反应、感染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 ·肾脏移植后1年时贫血发生率最低,此后随时问推移患病率增加。这种增加可能与移植肾功能下降有关。儿童中贫血患病率高于成人。

5.2肾脏移植后贫血的原因

(1)移植肾脏功能:移植肾功能水平是PTA的重要决定因素。患者Hb水平与移植肾功能间的相关性随移植后观察时间而不同。在肾移植后早期(6个月内),即使移植肾的GFR大于90 mL/(min·1.73m2),仍有部分患者贫血,表明除了移植肾功能水平外可能有决定贫血的其他重要因素。

(2)缺铁:缺铁可能是肾移植后贫血发生的重要因素,移植前透析患者中铁储备不足且移植成功后红细胞生成铁利用增加,因此移植后早期缺铁的发生率可能更高。

(3)急性排斥反应:早期急性排异可引起EPO急剧减少和贫血。发生机制可能与参与Hb转录和合成、铁和叶酸结合以及转运的基因有关,也可能与排斥反应引起的炎症或微炎症等造血抵抗因素有关。此外,严重体液性排斥中出现的血栓性微血管病也参与贫血发生。

(4)药物

①免疫抑制药物

·具有骨髓抑制作用的免疫抑制剂是移植后贫血发生的重要因素,该类药物引起的贫血常伴有白细胞或/和血小板的减少。

·免疫抑制剂OKT3引起的贫血与微血管病和溶血有关。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引起贫血少见,其最常见的机制为血栓性微血管病和溶血。 ·贫血是西罗莫司与环孢素A、糖皮质激素合用时重要的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可能与西罗莫司干预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受体结合后细胞问信号传导通路有关,并且西罗莫司也可引起血栓性微血管病。

②抗病毒和抗细菌药物:包括更昔洛韦和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噁唑(TMP-SMZ)等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都可引起贫血。

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可通过抑制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减少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对红细胞前体的刺激以及ACEI诱导红细胞生成抑制蛋白等作用,导致贫血。

(5)感染和恶性肿瘤:贫血是巨细胞病毒感染(CMV)的重要临床表现。也有肾移植后患者感染副病毒B19诱发EPO抗体介导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报道。

(6)嗜血细胞综合征(HPS):HPS是一种反应性的单核巨噬系统疾病,临床上以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在骨髓和脏器中有分化较成熟的组织细胞增生、浸润并伴有明显吞噬血细胞的现象为特征。HPS是肾移植后贫血的少见原因,常由感染或肿瘤性疾病引起,预后差。

(7)溶血尿毒综合征(HUS):肾移植后HUS可复发,并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HUS发生可能与应用环孢素A、他克莫司或OKT3有关,也可能与CMV和流感病毒A感染有关。

(8)与ABO血型不相容肾脏移植相关的溶血性贫血:血型A受体接受血型O供体的移植物或血型AB受体接受血型A或B供体的移植物可以产生溶血,其发生机制为供体的抗A或抗B抗体或过路淋巴细胞的自身抗体所诱发。

5.3 rHuEPO对肾脏移植后贫血的治疗观点

(1)肾脏移植前rHuEPO的应用:现有临床资料显示,肾脏移植前EPO的应用与移植后肾功能延迟恢复及移植肾血管血栓形成无明显相关,肾脏移植前EPO的应用不会阻碍移植后内源性EPO的产生或对内源性EPO的反应。

(2)肾脏移植后早期rHuEPO的应用:rHuEPO可有效纠正移植后早期的贫血,但所需剂量可能高于移植前用量。由于研究报道较少,目前尚不能确定早期纠正肾移植后贫血是否具有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临床益处,也不能确定是否会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移植肾动脉血栓形成和高血压等严重不良反应。EPO能否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诱发的包括肾脏在内的各器官细胞的凋亡和坏死,尚需验证。但对于移植后3个月后仍存在的贫血应建议予以充分的评估和治疗。

(3)肾脏移植后期rHuEPO的应用

rHUEPO对纠正肾移植后期的贫血仍然有效,积极纠正肾移植后期的贫血可以延缓慢性移植物肾病的进展。由于骨髓抑制药物的应用、慢性炎症和其他原因,肾脏移植后患者对rHuEPO的反应降低;但与非肾脏移植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比较,移植后期是否需要更多的rHuEPO用量,尚不明确。

(4)移植肾失功患者rHuEPO的应用:移植肾失功患者因为存在慢性炎症和对EPO的相对抵抗,因此贫血的处理更困难,但应更积极。

rHuEP0的辅助治疗

1.补充铁剂

接受rHuEPO治疗的患者,无论是非透析还是何种透析状态均应补充铁剂达到并维持铁状态的目标值。血液透析患者比非血液透析患者需要更大的铁补充量,静脉补铁是最佳的补铁途径。蔗糖铁(ferric saccharate)是最安全的静脉补铁制剂,其次是葡萄糖醛酸铁

(ferric gluconate)、右旋糖酐铁(ferric dextran)。补充静脉铁剂需要做过敏试验,尤其是右旋糖酐铁。

1.1铁状态评估

(1)铁状态检测的频率:rHuEPO诱导治疗阶段以及维持治疗阶段贫血加重时应每月一次;稳定治疗期间或未用rHuEPO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至少每3月一次。

(2)铁状态评估指标

·铁储备评估:血清铁蛋白

·用于红细胞生成的铁充足性评估:推荐采用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和有条件者采用网织红细胞Hb量(CHr)。而低色素红细胞百分数(PHRC)可因长时间的样本运送和储存增高,并不适于常规采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仅在长时间缺铁的情况下才会低于正常。

·铁状态评估应对铁储备、用于红细胞生成的铁充足性、血红蛋白和rHuEPO治疗剂量综合考虑。

1.2铁剂治疗的靶目标值

rHuEPO治疗期间,应该补充足够的铁剂以维持铁状态的以下参数: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铁蛋白>200 ng/ml,且TSAT>20%或CHr>29 pg/红细胞。 ·非透析患者或腹膜透析患者:血清铁蛋白>100ng/ml,且TSAT>20%。

1.3给药途径:

·血液透析患者优先选择静脉使用铁剂。

·非透析患者或腹膜透析患者,可以静脉或口服使用铁剂。

1.4静脉补充铁剂的剂量:

·若患者TSAT

·若患者TSAT≥20%,血清铁蛋白水平≥100 ng/ml,贝Ⅱ每周一次静脉补铁25~125 mg。

·若血清铁蛋白>500 ng/ml,补充静脉铁剂前应评估EPO的反应性、Hb和TSAT水平以及患者临床状况。此时不推荐常规使用静脉铁剂。

2.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左旋卡尼丁可能有益,但不推荐作为常规治疗,应按照临床实际酌情处理。

3.不推荐常规补充维生素C和雄激素制剂。

4.应该尽可能避免输血(尤其是希望肾移植的患者,但供体特异性输血除外),单纯Hb水平不作为输血的标准。但在以下情况可以考虑输注红细胞治疗(推荐输注去自细胞的红细胞):

·出现心血管、神经系统症状的严重贫血;

·合并EPO抵抗的贫血。

rHuEPO治疗的低反应性(EPO抵抗)

1.定义:皮下注射rHuEPO达到300IU/ (kg·W)(20 00IU/w)或静脉注射rHuEPO达到500IU/(kg·W)(30 000IU/w)治疗4个月后,Hb仍不能达到或维, 持靶目标值,称为EPO抵抗。

2.EPO抵抗最常见的原因是铁缺乏,其他原因包括:

·炎症性疾病

·慢性失血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纤维性骨炎

·铝中毒

·血红蛋白病

·维生素缺乏

·多发性骨髓瘤

·恶性肿瘤

·营养不良

·溶血

·透析不充分

·ACEI/ARB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使用

·脾功能亢进

·EPO抗体介导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

3.rHuEPO抗体介导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

(1)PRCA的诊断:rHuEPO治疗超过4周并出现了下述情况,则应该怀疑PRCA,但确诊必须存在rHuEPO抗体检查阳性;并有骨髓像检查结果支持。

①Hb以0.5~1.09/(dL·W)的速度快速下降,或需要输红细胞维持Hb水平。 ②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正常,且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小于10000/μL。

(2)PRCA的处理:因为抗体存在交叉作用且继续接触可能导致过敏反应,所以谨慎起见,在疑诊或确诊的患者中停用任何rHuEPO制剂。患者可能需要输血支持,免疫抑制治疗可能有效,肾脏移植是有效治疗方法。

(3)PRCA的预防:EPO需要低温保存。与皮下注射比较,静脉注射可能减少发生率。 转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8年第8期


相关文章

  • 血液透析患者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
  • 血液透析患者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 [摘要]目的皮下.静脉注射给药两组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安全性.有效性的对比,借以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合理应用.方法72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组,观察hb .hct .adrs .结果随治疗时 ...查看


  •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研究进展
  •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研究进展 摘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新型的技术,设备,理念也随之出现,人们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研究也越来越成熟,这些使得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更加有效安全的满足人们的需要,其市场表现不俗,本文综述了促红细胞生成素研究发展的历 ...查看


  • 化疗副反应的防治
  • 内部资料,请勿传阅 化疗副反应的防治 1.过敏反应 定义 · 机体经过各种途径接受变应原后发生的组织或器官甚至全身的强烈反应 分类 · I 型 由抗体介导的速发型全身皮肤过敏反应 · II型 抗体与靶细胞膜上抗原结合,杀伤靶细胞 · III ...查看


  • 多肽类药物个人见解
  • 多肽类药物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两个以上的氨基酸缩合形成肽链(polypeptide chain).蛋白质是机体内最重要的一类生物大分子,目前被广泛地作为药物用于疾病的治疗.但是,蛋白质类药物也有缺点,如分子量大.制备困难.存在抗原性 ...查看


  • 医学遗传学问答题
  • 一.什么是产前诊断?产前诊断技术分为哪几类?产前诊断的指征包括哪些? 1.产前诊断又称为宫内诊断,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对胎儿进行疾病诊断的过程.目前能产前诊断的遗传病有:染色体病.特定的酶缺陷造成的先天代谢病.可利用基因诊断方法诊断的遗传 ...查看


  • 包头市医保17种门诊慢性病详细办理方法(强烈建议收藏)
  • 一.申报条件 1.参加我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城镇职工.城镇居民). 2.列入我市门诊可报销病种范围:恶性肿瘤(放.化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帕金森氏综合症.重症股无力. ...查看


  • KDOQI指南电子版
  • K/DOQI指南电子版 肾性贫血及其治疗反应对慢性肾衰患者(包括未透析.已透析患者及慢性移植肾疾病患者) 的预后及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ve,QOL) 有着重要影响[1,2],其影响程度不亚于透析不充分.营养不良.感染和心血管 ...查看


  • 铁对人体的作用探讨
  •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探讨 张明光 (泰山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临床本科9班,山东泰安) 摘要: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简称IDA)是人体储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形成的一种贫血.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 ...查看


  • 血透患者宣教手册
  •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 肾内科血液透析 宣教手册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 血透室 2016-4 血透患者须知 1. 首先,我们对您的遭遇表示遗憾并为您对我们的选择和信任表示感谢,在今后的 治疗过程中,我们将全心全意为您服务,若有任何治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