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的人性思想

论中国古代的人性思想

摘要:对人性的探讨一直是我国古代思想家亘古不变的话题,对于人性精彩纷呈的展现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孟子道性善,荀子言性恶,董仲舒持性无善无恶,世硕、漆雕开等人讲性有善有恶,都体现了古代思想家们关于人性问题的深刻理解与探究。

关键词:人性;性善;性恶;性三品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human nature has been our constant ancient thinkers of the topic, for human nature’s spectacular show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Mencius way goodness, xunzi sex evil words, no good without a sex dong evil, the collection of the QiDiao, such as open people speak a good sex, evil, reflect the ancient thinkers about human nature and explore th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blem.

Keywords: human nature; Goodness; Sex evil

我国古代先秦百家对于人性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从荀子“人之生也固君子,人之生也固小人”的性恶观到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孟子•公孙丑上》],以及西汉董仲舒的“人副天数”的“性三品论”。其中以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最为代表性。精彩纷呈、各持一端的人性思想对于后世君主治国安邦有着重要的借鉴,不同的思想也是对于所处时代的适应。因此,性善论、性恶论、性三品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

一、性善说

“性善说”是战国时期孟子提出的一种人性论。他认为,性善可以通过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动加以验证。既然这种心理活动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据的,是出于人的本性、天性的,孟子称之为“良知”、“良能”。

[ http://baike.baidu.com/view/592836.htm]

孟子是第一个提出性善说思想的人,他的思想为性善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后的“两程”(程颢、程颐)等,都是性善论的支持者。孟子认为,人性之善是先天的。它的存在是自然的、本身固有的, 不是外界强加于人的, 且体现为人的四心。如孟子所言: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 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 人皆

论中国古代的人性思想

摘要:对人性的探讨一直是我国古代思想家亘古不变的话题,对于人性精彩纷呈的展现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孟子道性善,荀子言性恶,董仲舒持性无善无恶,世硕、漆雕开等人讲性有善有恶,都体现了古代思想家们关于人性问题的深刻理解与探究。

关键词:人性;性善;性恶;性三品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human nature has been our constant ancient thinkers of the topic, for human nature’s spectacular show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Mencius way goodness, xunzi sex evil words, no good without a sex dong evil, the collection of the QiDiao, such as open people speak a good sex, evil, reflect the ancient thinkers about human nature and explore th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blem.

Keywords: human nature; Goodness; Sex evil

我国古代先秦百家对于人性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从荀子“人之生也固君子,人之生也固小人”的性恶观到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孟子•公孙丑上》],以及西汉董仲舒的“人副天数”的“性三品论”。其中以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最为代表性。精彩纷呈、各持一端的人性思想对于后世君主治国安邦有着重要的借鉴,不同的思想也是对于所处时代的适应。因此,性善论、性恶论、性三品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

一、性善说

“性善说”是战国时期孟子提出的一种人性论。他认为,性善可以通过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动加以验证。既然这种心理活动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据的,是出于人的本性、天性的,孟子称之为“良知”、“良能”。

[ http://baike.baidu.com/view/592836.htm]

孟子是第一个提出性善说思想的人,他的思想为性善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后的“两程”(程颢、程颐)等,都是性善论的支持者。孟子认为,人性之善是先天的。它的存在是自然的、本身固有的, 不是外界强加于人的, 且体现为人的四心。如孟子所言: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 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 人皆


相关文章

  • 马小红:中国古代社会的法理学
  • wen.org.cn 提交 2010/05/31 阅读: 139 来源:历史与社会高等研究所,<人大法律评论>2009年卷[总第七辑] 关键词: 马小红 法理学 中国古代法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对一些具体问题和制度也有细致入微的论 ...查看


  • 浅析中国古代三种人性学说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作用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中国古代三种人性学说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作用 作者:周金莲 来源:<卷宗>2014年第02期 摘 要:我国古代具有深远影响的人性学说,就其基本状态来讲,被世人充分认同 ...查看


  • 中国古代教育
  • 第一章 中国古代教育 一. 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一) 学校萌芽的传说 1,五帝时期 成均 庠 2,夏代学校 序 校 3,商代学校 大学 小学 庠 序 (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_____) (二) 西周的教育 ...查看


  • 中国传统哲学中人道观的内涵和特征(苏文帅)
  • 哲学的核心问题,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终极关怀."哲学"一词的希腊文本义即是"爱智慧",即关于人的智慧的学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知人则哲,即以知人.关注人为"哲" ...查看


  • [中国教育史]教学大纲
  • <中国教育史>教学大纲 第一编 我国古代的教育 第一讲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教育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教育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活动 二.学校的萌芽 三.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第二节 奴隶社会的教育 一.夏商的教育 二.西周的学校教育 ...查看


  • 关于古代文学教学的点滴思考 -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 中国大学教学 2012年第11期 关于古代文学教学的点滴思考 李真瑜 摘 要:本文所谈的是古代文学教学中有关古代文学的现代阐释及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精神的重塑等问题.文章认为: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对古代文学的现代阐释是必然和必须的,一方面,我们应 ...查看


  • 中西方语言观的异同
  • 语言与文学 中西方语言观的异同 语言是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与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是息息相关的,比如历史.哲学.尤其是哲学,不同的世界观和认识论影响着人们如何看待语言的功能以及如何促进语言的发展.中西方由于有着不同的世界观和认识论 ...查看


  •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教案) 1
  • 第 一 单元第 1 课 课题: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教学目标: 1.了解但丁<神曲>创作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风格特点.历史作用和艺术成就等基本内容. 2. 讲述达•芬奇的主要成就和艺术风格.了解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 3.了解文艺 ...查看


  • 人力资源2 1
  • 中国古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思想源流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且素有文官治国的传统,在如何重人.育人.选人.用人与管理方面,都有着丰富的思想与实践经验.总结.批判.继承和发展这些思想与经验,对做好现代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