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语文新闻阅读专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阅读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

【据新华社电】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4月21日在京发布。调查显示,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上年增长0.38本,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首次超过半数,超五成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 2013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0.38本,连续7年稳步提升;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0.13本,纸质图书、电子书的阅读量略有提升。

在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上升的同时,报刊和期刊的阅读量依然保持下降趋势。据统计,2013年,人均报纸阅读量较2012年的77.20期(份)下降了6.35期(份),期刊的人均阅读量也比2012年的6.56期(份)下降了1.05期(份)。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持续增长,首次超过半数,达到50.1%,较2012年上升了9.8个百分点。其中,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和电子阅读器阅读均有所上升。

据统计,我国超九成有数字化阅读行为国民是49周岁以下群体,中青年群体是数字化阅读的主力。其中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21.70分钟,比2012年的16.52分钟增加了5.18分钟。

据中国新闻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获取便利”是我国国民选择数字阅读的首要原因,其选择比例超过六成,“方便随时随地阅读”和“方便信息检索”,也成为国民选择数字阅读的重要原因。魏玉山表示,超九成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表示阅读电子书后就不再购买其纸质版,这一数据连续4年持续上升,反映出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物的冲击作用不断加强。 据调查结果显示,有70.5%的国民认为当今社会阅读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来说“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认为阅读不重要的比例仅为5.2%。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表示,国家将充分利用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等平台,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并将加强全民阅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动全面阅读立法和规划工作,努力营造“书香中国”浓厚氛围。 (徐 硙) 材料二:

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日前在京发布结果,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12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7%,较2012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其中,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分别较2012年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则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2007年至今已经连续七年稳步回升。

从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

4.77本,比2012年增加了0.38本。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70.85期(份)和5.51期(份),与2012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了0.13本。与2012年相比,传统纸质媒介中,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与2012年的29.2%相比,增长了13.5个百分点。

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0%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15.6%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超过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的国民比例

从阅读者的年龄分布看,0—17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这一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12年提高了1.48本,其中,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8.97本。另外,通过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发现,2013年我国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6.5%,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3.87分钟陪孩子读书。

另据悉,为了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满足国民多元化阅读需求,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起的第二届“文明中国”全民阅读活动将于近期全面启动,届时将开展包括全民阅读送纸书、送数字阅读客户端、开展阅读创作征文活动在内的多种全民阅读活动。 (《中华读书报》2014年4月23日01版)

材料三:

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人们不是不阅读,而是阅读的方式在变。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对传统阅读方式造成巨大冲击,习惯了网络浅阅读的民众,难有耐心阅读“大部头”,从阅读纸质书变成阅读电子书、微博、微信。但带来的问题是,只能获取大量碎片化的信息,要领略经典著作深刻的美,需要时间和耐心。

(摘自央视网《中国人正面临“阅读危机”?》)

材料四:

今天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也是伟大文豪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每逢这个日子,有识之士便是一次集体焦虑,然后便痛心疾首,感叹中国人读书太少,并不乏数据证明,比如人均读书才四五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8.4本,日本的8.5本,美国的7本……更有论者恨铁不成钢,千万别成为屏奴,要多读纸质图书。

其实,不必过于焦虑。中国人的阅读率正在上升,比如,去年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为7.25本,较2012年上升了0.51本。今天的阅读率一定超过古代,在遍地文盲的时代,特别是印刷技术落后的时代,阅读率怎么可能高?至于指责国人喜欢浅阅读,习惯用电子工具阅读,更是经不起推敲。时代在变,电子书也是书,不能因为读了纸质书就有了优越感。试想,那些喜欢龟壳书的人有理由嘲笑竹简书吗?而习惯于竹简书的读者又有理由嘲笑纸质书吗?载体变了,书犹在,喜欢阅读何必拘泥于载体不同?

(摘自2014年4月23日《北京青年报》)

⑴、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对公布“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一事都作了报道,概括说明它们各自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异同。

⑵、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新华社记者与《中华读书报》记者报道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⑶、根据材料三,谈谈作者认为“浅阅读”有哪些表现与危害。

⑷、材料四对“指责浅阅读”一事提出异议,它与材料三在观点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你又是怎样看待浅阅读的?

(1)同:材料一的①②③⑦+材料二的①②⑤ ①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 2007 年至2013年连续七年稳步提升。 ②2013年与 2012 年相比,纸质图书阅读量上升, 报刊和期刊的阅读量下降;数字化阅读量增加,接触时长增长 。 异:材料一的④⑤⑥+材料二的③④⑥ 材料一介绍了国民选择数字阅读的具体原因以及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物的冲击不断加强,并点出了国民仍然认为认为阅读很重要。 (④指出49 周岁以下中青年群体是数字化阅读的主力。) 材料二介绍了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指出 0— 17 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

(2) 材料一侧重点是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持续增长的情况及国民选择数字阅读的具体原因;材料二侧重点是介绍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及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主力这一情况。

(3) “浅阅读”的表现:①心态上:习惯了网络浅阅读的民众,难有耐心阅读“大部头”。②方式上:从阅读纸质书变成阅读电子书、微博、微信。 “浅阅读”的危害:只能获取大量碎片化的信息,无法领略经典著作深刻的美。

(4) 根本分歧: 两则材料的根本分歧在于该不该“指责浅阅读”。 材料三认为网络阅读是浅阅读,获取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的,习惯了浅阅读的人也难有耐心品味经典著作,不能领略经典著作深刻的美。 材料四认为电子工具阅读是一种阅读方式,不必纠结于阅读的载体,读书才是最重要的。

看法:浅阅读是在新媒体快速发展和信息大爆炸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是目前十分普遍的一种阅读方式。(理解认识) 它可以快速获得信息,扩大知识面。(优点) 但是,浅阅读也有弊端,它容易使人们把读书当做一种休闲方式或者谋取某种利益的途径。(缺点) 对于青少年来说,阅读是提高个人修养、完善知识结构以及塑造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所以既要有浅阅读,更要重视对纸质图书的深阅读。(做法)

其他看法: 例1:我反对浅阅读。刷屏式的阅读形式,大量碎片式的信息,只能获取表面信息,满足我们娱乐、猎奇的心理需求,久而久之会养成我们懒于思考的陋习,而无法深入作品,领略作品深刻的美。

例2:我赞成浅阅读。数字阅读有传统阅读所无法比拟的廉价、快捷、高效的优势,这样更容易获取海量信息。另外,现在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很难找到大块的时间用于阅读,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碎片式阅读,不失为一个丰富知识的有效手段。浅总比没有强。

例3:我认为阅读的深浅与媒介无关。传统阅读不一定就深,数字阅读也不一定就浅,这与阅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阅读水平等内在的因素相关,与阅读形式关系不大。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阅读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

【据新华社电】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4月21日在京发布。调查显示,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上年增长0.38本,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首次超过半数,超五成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 2013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0.38本,连续7年稳步提升;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0.13本,纸质图书、电子书的阅读量略有提升。

在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上升的同时,报刊和期刊的阅读量依然保持下降趋势。据统计,2013年,人均报纸阅读量较2012年的77.20期(份)下降了6.35期(份),期刊的人均阅读量也比2012年的6.56期(份)下降了1.05期(份)。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持续增长,首次超过半数,达到50.1%,较2012年上升了9.8个百分点。其中,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和电子阅读器阅读均有所上升。

据统计,我国超九成有数字化阅读行为国民是49周岁以下群体,中青年群体是数字化阅读的主力。其中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21.70分钟,比2012年的16.52分钟增加了5.18分钟。

据中国新闻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获取便利”是我国国民选择数字阅读的首要原因,其选择比例超过六成,“方便随时随地阅读”和“方便信息检索”,也成为国民选择数字阅读的重要原因。魏玉山表示,超九成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表示阅读电子书后就不再购买其纸质版,这一数据连续4年持续上升,反映出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物的冲击作用不断加强。 据调查结果显示,有70.5%的国民认为当今社会阅读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来说“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认为阅读不重要的比例仅为5.2%。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表示,国家将充分利用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等平台,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并将加强全民阅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动全面阅读立法和规划工作,努力营造“书香中国”浓厚氛围。 (徐 硙) 材料二:

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日前在京发布结果,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12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7%,较2012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其中,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分别较2012年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则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2007年至今已经连续七年稳步回升。

从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

4.77本,比2012年增加了0.38本。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70.85期(份)和5.51期(份),与2012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了0.13本。与2012年相比,传统纸质媒介中,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与2012年的29.2%相比,增长了13.5个百分点。

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0%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15.6%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超过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的国民比例

从阅读者的年龄分布看,0—17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这一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12年提高了1.48本,其中,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8.97本。另外,通过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发现,2013年我国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6.5%,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3.87分钟陪孩子读书。

另据悉,为了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满足国民多元化阅读需求,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起的第二届“文明中国”全民阅读活动将于近期全面启动,届时将开展包括全民阅读送纸书、送数字阅读客户端、开展阅读创作征文活动在内的多种全民阅读活动。 (《中华读书报》2014年4月23日01版)

材料三:

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人们不是不阅读,而是阅读的方式在变。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对传统阅读方式造成巨大冲击,习惯了网络浅阅读的民众,难有耐心阅读“大部头”,从阅读纸质书变成阅读电子书、微博、微信。但带来的问题是,只能获取大量碎片化的信息,要领略经典著作深刻的美,需要时间和耐心。

(摘自央视网《中国人正面临“阅读危机”?》)

材料四:

今天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也是伟大文豪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每逢这个日子,有识之士便是一次集体焦虑,然后便痛心疾首,感叹中国人读书太少,并不乏数据证明,比如人均读书才四五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8.4本,日本的8.5本,美国的7本……更有论者恨铁不成钢,千万别成为屏奴,要多读纸质图书。

其实,不必过于焦虑。中国人的阅读率正在上升,比如,去年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为7.25本,较2012年上升了0.51本。今天的阅读率一定超过古代,在遍地文盲的时代,特别是印刷技术落后的时代,阅读率怎么可能高?至于指责国人喜欢浅阅读,习惯用电子工具阅读,更是经不起推敲。时代在变,电子书也是书,不能因为读了纸质书就有了优越感。试想,那些喜欢龟壳书的人有理由嘲笑竹简书吗?而习惯于竹简书的读者又有理由嘲笑纸质书吗?载体变了,书犹在,喜欢阅读何必拘泥于载体不同?

(摘自2014年4月23日《北京青年报》)

⑴、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对公布“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一事都作了报道,概括说明它们各自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异同。

⑵、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新华社记者与《中华读书报》记者报道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⑶、根据材料三,谈谈作者认为“浅阅读”有哪些表现与危害。

⑷、材料四对“指责浅阅读”一事提出异议,它与材料三在观点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你又是怎样看待浅阅读的?

(1)同:材料一的①②③⑦+材料二的①②⑤ ①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 2007 年至2013年连续七年稳步提升。 ②2013年与 2012 年相比,纸质图书阅读量上升, 报刊和期刊的阅读量下降;数字化阅读量增加,接触时长增长 。 异:材料一的④⑤⑥+材料二的③④⑥ 材料一介绍了国民选择数字阅读的具体原因以及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物的冲击不断加强,并点出了国民仍然认为认为阅读很重要。 (④指出49 周岁以下中青年群体是数字化阅读的主力。) 材料二介绍了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指出 0— 17 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

(2) 材料一侧重点是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持续增长的情况及国民选择数字阅读的具体原因;材料二侧重点是介绍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及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主力这一情况。

(3) “浅阅读”的表现:①心态上:习惯了网络浅阅读的民众,难有耐心阅读“大部头”。②方式上:从阅读纸质书变成阅读电子书、微博、微信。 “浅阅读”的危害:只能获取大量碎片化的信息,无法领略经典著作深刻的美。

(4) 根本分歧: 两则材料的根本分歧在于该不该“指责浅阅读”。 材料三认为网络阅读是浅阅读,获取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的,习惯了浅阅读的人也难有耐心品味经典著作,不能领略经典著作深刻的美。 材料四认为电子工具阅读是一种阅读方式,不必纠结于阅读的载体,读书才是最重要的。

看法:浅阅读是在新媒体快速发展和信息大爆炸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是目前十分普遍的一种阅读方式。(理解认识) 它可以快速获得信息,扩大知识面。(优点) 但是,浅阅读也有弊端,它容易使人们把读书当做一种休闲方式或者谋取某种利益的途径。(缺点) 对于青少年来说,阅读是提高个人修养、完善知识结构以及塑造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所以既要有浅阅读,更要重视对纸质图书的深阅读。(做法)

其他看法: 例1:我反对浅阅读。刷屏式的阅读形式,大量碎片式的信息,只能获取表面信息,满足我们娱乐、猎奇的心理需求,久而久之会养成我们懒于思考的陋习,而无法深入作品,领略作品深刻的美。

例2:我赞成浅阅读。数字阅读有传统阅读所无法比拟的廉价、快捷、高效的优势,这样更容易获取海量信息。另外,现在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很难找到大块的时间用于阅读,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碎片式阅读,不失为一个丰富知识的有效手段。浅总比没有强。

例3:我认为阅读的深浅与媒介无关。传统阅读不一定就深,数字阅读也不一定就浅,这与阅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阅读水平等内在的因素相关,与阅读形式关系不大。


相关文章

  • 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计划与备考策略
  • 资阳中学高2014级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及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确定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计划与备考策略.复习备考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学生作为复习主体的思想,实施科学备考.夯实" ...查看


  • 高三语文备考经验总结
  • 抓基础厚积薄发 重细节有的放矢 --实验高中2017届高三语文备考工作总结 2017年的高考早已尘埃落定,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支持下,高三师生戮力同心,圆满完成了市教育局给我校分配的高考任务,同时,语文学科也取得了不 ...查看


  •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学语文教研工作计划
  •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学语文教研工作计划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学语文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学习有关核心素养的理论,深度研读课程标准,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全面推进中学语文课程改革.认真阅读与研习教材,努力在教学实 ...查看


  • 语文高考主要内容
  • 语文高考主要内容 一.诗文阅读与鉴赏(7题33分) 1.名句名篇默写 (1)40个背默篇目 (2)中国古代文学文体常识 2.诗歌阅读与鉴赏 (1)诗歌鉴赏简答题 (2)诗歌鉴赏选择题 3.文言文阅读:总说(常用词语集释) (1)实词题 (2 ...查看


  • 2016年高考试题分析之语文卷
  • 2016年高考试题分析之语文卷 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试题与往年相比既保持了整体稳定性,又富有灵活性,在稳定形式,降低难度的基础上凸显能力,既注重对考生语文基本素质的考查,又彰显了考查应用能力的趋势.在题型设置上有创新,有变化.在命题 ...查看


  • 2016广东高考全国卷考纲
  • 语 文 一.全国卷与广东卷的相同点 1.命题依据相同.二者都是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2015年版>为依据, 都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要求,现代文阅读都有必考 ...查看


  • 高二语文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高二语文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工作计划 2014-9 一. 指导思想 以新课改为方向,学习外地经验,在教学改革方面创出自己的路子,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把高二当高三过,为2016年的高考奠定基础. 二. 工作目标及重点 1.完成 ...查看


  • 2016广东高考备考指导意见(语文)
  • 2016广东高考备考指导意见(语文) ----2016年普通高考广东使用全国统一命题各科试卷说明及指导意见 一.全国卷与广东卷的相同点 全国卷(新课标卷) 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试题类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 ...查看


  • 名校名师解读2016全国卷·语文考纲
  • 作者简介 肖畬 高考命题研究专家.郑州一中语文名师 2016年全国卷的<考试大纲>与去年完全一致,<考试说明>中的"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和"题型示例",也与全年完全一样.历年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