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不是郦道元写的

来自“新浪读书”“网上书库”

《三峡》不是郦道元写的

署名"郦道元"的《三峡》,被选入中学课本多年,这篇选自《水经注·江水》的短文只有一百多字,写得极美。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其实,郦道元根本没有到过三峡。

郦道元(约470-527),生活于南北朝的北魏,当时南北朝对峙,北魏的势力从来没有达到三峡一带。北魏最强大的时候也是"遗之度外,吴蜀而已",也就是说,北魏没有占领包括三峡的长江流域。郦道元一生都在北朝做官,也没出使过南朝,他是不可能到过三峡的。

没到过怎么会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呢?答案是,这些文字不是他的作品,是别人写的。

郦道元为《水经》作注时,收集了大量前人的资料,达437种之多,而多不说明出处。现在看到的《三峡》一节,即是引自南朝盛弘之的《荆州记》。

郦道元只是对盛弘之的文字做了小小的改动,就是"惟三峡七百里中"、"朝发白帝暮宿江陵,凡一千二百余里,虽飞云迅鸟,不能过也"等几处。

唐朝欧阳询等编的《艺文类聚》、北宋李昉等编的《太平御览》早已经指出《三峡》一节并非出自郦道元之手。遗憾的是,中学课本还是标明作者是郦道元,侵犯了盛弘之的著作权。

盛弘之是南朝刘宋临川王的侍郎,他写的《荆州记》是一部地理著作,主要是记载荆州与古代楚国的地貌及其变迁,兼及各地的乡情、盛物、人事典故、名胜景点。

《水经注》除了引用盛弘之的《荆州记》,还大量引用了袁山松的《宜都山川记》、庾仲雍的《江纪》,有的说明了出处,有的没有说明出处,因而造成了误解。

虽然当时中国分裂为南北朝,但是郦道元认为中国应该是统一的国家,南北都应该在《水经注》记述之内,所以虽然没有能力到达南方,却对南方水系力图详细记载,引用别人的文章也是不得已。同时,郦道元对引用的文字也作了一定的修改,有的修改还非常精彩。再说了,如果没有郦道元的《水经注》,盛弘之的《荆州记》、袁山松的《宜都山川记》,恐怕要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不会为世人所知,

来自“新浪读书”“网上书库”

《三峡》不是郦道元写的

署名"郦道元"的《三峡》,被选入中学课本多年,这篇选自《水经注·江水》的短文只有一百多字,写得极美。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其实,郦道元根本没有到过三峡。

郦道元(约470-527),生活于南北朝的北魏,当时南北朝对峙,北魏的势力从来没有达到三峡一带。北魏最强大的时候也是"遗之度外,吴蜀而已",也就是说,北魏没有占领包括三峡的长江流域。郦道元一生都在北朝做官,也没出使过南朝,他是不可能到过三峡的。

没到过怎么会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呢?答案是,这些文字不是他的作品,是别人写的。

郦道元为《水经》作注时,收集了大量前人的资料,达437种之多,而多不说明出处。现在看到的《三峡》一节,即是引自南朝盛弘之的《荆州记》。

郦道元只是对盛弘之的文字做了小小的改动,就是"惟三峡七百里中"、"朝发白帝暮宿江陵,凡一千二百余里,虽飞云迅鸟,不能过也"等几处。

唐朝欧阳询等编的《艺文类聚》、北宋李昉等编的《太平御览》早已经指出《三峡》一节并非出自郦道元之手。遗憾的是,中学课本还是标明作者是郦道元,侵犯了盛弘之的著作权。

盛弘之是南朝刘宋临川王的侍郎,他写的《荆州记》是一部地理著作,主要是记载荆州与古代楚国的地貌及其变迁,兼及各地的乡情、盛物、人事典故、名胜景点。

《水经注》除了引用盛弘之的《荆州记》,还大量引用了袁山松的《宜都山川记》、庾仲雍的《江纪》,有的说明了出处,有的没有说明出处,因而造成了误解。

虽然当时中国分裂为南北朝,但是郦道元认为中国应该是统一的国家,南北都应该在《水经注》记述之内,所以虽然没有能力到达南方,却对南方水系力图详细记载,引用别人的文章也是不得已。同时,郦道元对引用的文字也作了一定的修改,有的修改还非常精彩。再说了,如果没有郦道元的《水经注》,盛弘之的《荆州记》、袁山松的《宜都山川记》,恐怕要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不会为世人所知,


相关文章

  • [三峡]不是郦道元写的 1
  • <三峡>被选人中学课本多年,这篇选自<水经注>的短文只有一百多字,写得极美.然而,作者郦道元根本没有到过三峡. 郦道元生活于北魏.当时南北朝对峙,北魏最强大的时候也是"遗之度外,吴蜀而已",也就是 ...查看


  • [三峡]课堂实录
  • <三峡>教学实录 一.导入 (课前配乐播放与三峡有关的诗文图片,让学生在休息之外,伴着美妙的音乐欣赏有关三峡的美景.美文,为<三峡>的课堂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 ...查看


  • 三峡教案选
  • 师:上课!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请同学们回答一个问题,中国第一大河是-- 生:长江. 师:对.那么,浩瀚的长江水流湍急,危崖壁立,景色最为壮观的风光当属-- 生:三峡. 师:好,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时期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 ...查看


  • 郦道元[三峡]中考阅读精选(附答案)
  • 三  峡 郦道元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 ...查看


  • 26三峡郦道元导学案20101204
  • <三峡>导学案 编辑设计 八年级语文教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 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达到熟读成诵.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感知三峡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查看


  • 表达交流[情趣]
  • 八年级第四单元表达交流 心灵的颤音----情趣(1课时) [课前预习] 1.阅读课本161页-163页,回答: (1)什么是情趣? (2)怎样抒发自己独特的情趣? 2. 比较郦道元的<三峡>.余秋雨的<三峡>和李白的 ...查看


  • [三峡]导案
  • <三峡>导案 [导学目标] 1. 利用工具书.文中注释掌握生字,翻译,积累文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3. 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感受三峡的 ...查看


  • 三峡_郦道元_练习题2篇及答案
  • 三峡 郦道元 练习题 (一) 出题人:黄金龙 答题人: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 )湍( )涧( )曦( ) 啸( ) 溯( ) 漱( ) 嶂( ) 襄( ) 奔( ) 属( ) 2.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 ...查看


  • 历届中考文言文的三峡试题
  • 历届中考文言文 <三峡>阅读练习题汇编 1.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 >,三峡是( ).( )和( ) 的总称,在重庆( )市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 )是( ) (朝代)( )学家. ②<三峡&g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