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报告--真菌的观察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酵母菌形态观察、大小测定和计数,放线菌和霉菌形态观察

2012/4/26

实验目的:

1. 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出芽生殖,学习显微镜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的使用,并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

物大小的方法。

2. 学习并熟练掌握血细胞计数板测定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方法。 3. 学习掌握扦片法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4. 学习掌握载玻片法观察霉菌的形态特征。 实验原理:

1.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显微镜测量微生物大小需借助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配合。 镜台测微尺是一张中央封固有标准刻度的特制载玻片,刻尺总长1mm,划分为10个大格和100个小格,每小格长度为0.01mm。镜台测微尺的作用是校正目镜测微尺每格的相对长度。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中央有精确等分刻度的圆形玻璃片,可嵌入目镜内焦点处。使用前需用镜台测微尺校正,获得一定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实际长度。 2. 显微计数法。

显微计数法是将少量样品的悬浮液置于一种具有确定容积的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计数的方法。

本实验使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血细胞计数板是由4条沟槽和3个平台构成的特制载玻片,中间较宽的平台被横槽隔成两半,每一边的平台上刻有一个方格网,中间的大方格即为计数室。 血细胞计数板的大方格分两种规格:25×16和16×25,都有400个小格。每一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盖上盖玻片后,盖玻片与载玻片之间计数室的容积为0.1mm3。

计数时,通常数5个中方格的总菌数,求得平均值后可计算出1ml菌液中的总菌数。 3. 酵母菌形态观察。

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大小是细菌的几倍到几十倍,大多数出芽生殖,也可通过产生子囊孢子有性生殖。酵母菌的观察一般采用美兰染液水浸片法,因为普通的涂片法可能损伤酵母菌细胞。采用美兰染液水浸片法还可以鉴别酵母菌的死活。酵母菌活细胞新陈代谢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可以将美兰显蓝色的氧化型转变为无色的还原型,而死细胞和代谢能力微弱的衰老细胞还原能力弱,染色后呈蓝色或淡蓝色。

(上图)酵母菌出芽生殖

4. 放线菌形态观察。

放线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菌丝体由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组成。放线菌的观察一般采用扦片法或玻璃纸法。扦片法是将灭菌的盖玻片斜插入接种有放线菌的平板,使放线菌沿盖玻片和培养基交接处生长,附着在盖玻片上,从而有利于观察放线菌的完整形态和不同生长时期。 5. 霉菌形态观察。

霉菌是一种真菌,菌丝体由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繁殖菌丝组成,其菌丝比放线菌的菌丝粗几倍到几十倍。本实验采用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即在无菌操作的情况下,将霉菌接种到载玻片上的琼脂薄层,这样霉菌孢子萌发后可以在盖玻片和载玻片之间的空间生长,从而容易观察其完整的结构和不同的生长时期。

青霉菌属多细胞真菌,整个菌丝体分为伸入营养基质中吸取营养的基质菌丝和伸向空气中的气生菌丝,菌丝有横隔,分生孢子梗亦有横隔,细胞内通常为多核。其分生孢子梗经过多次分枝,产生几轮对称或不对称的小梗,形如扫帚,称为帚状体。

黑曲霉菌丛呈黑褐色,菌丝发达, 多分枝,是有多核的多细胞真菌。分生

孢子梗由特化了的厚 壁而膨大的菌丝细胞(足细胞)上垂直生出,分生孢子头状如“菊花”,分生孢子为球形,呈黑、黑褐色,平滑或粗糙。

根霉的菌丝无隔膜,营养菌丝体上产生匍匐枝,匍匐枝的节间形成特有的假根,从假根处向上丛生直立、不

分枝的孢囊梗,顶端膨大形成圆形的孢子囊,囊内产生孢囊孢子。孢子囊内囊轴明显,球形或近球形,囊轴基部与梗相连处有囊托。

毛霉菌丝无隔、多核、分枝状,在基物内外能广泛蔓延,无假根或匍匐菌丝。菌丝体上直接生出单生、总状分枝或假轴状分枝的孢囊梗。各分枝顶端着生球形孢子囊,内有形状各异的囊轴,但无囊托。囊内产大量球形、椭圆形、壁薄、光滑的

(上图)毛霉的形态

实验材料:

酿酒酵母斜面,酿酒酵母悬液,青色链霉菌斜面,弗氏链霉菌斜面,青霉斜面(5d),黑曲霉斜面(5d),黑根霉斜面(5d),毛霉斜面(5d) 实验用品:

0.05%和0.1%吕氏美兰染液,镜台微尺,目镜微尺,血细胞计数板,1ml移液器及枪头,培养皿,载玻片及盖玻片,U形玻璃管,滤纸,镊子,解剖刀,20%甘油,高氏Ⅰ号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g/L,KNO3 1g/L,NaCl 0.5g/L,K2HPO4 0.5g/L,MgSO4 0.5g/L,FeSO4 0.01g/L,琼脂 20g/L),马铃薯培养基-PDA(马铃薯200g/L,葡萄糖20g/L,琼脂15-20g/L) 实验步骤:

1. 酵母菌的观察。

⑴.在载玻片中央滴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兰染液,无菌操作用接种环从酿酒酵母斜面培养物挑去少量菌体于染液中,混合均匀。

⑵.在液滴上轻轻加盖一张盖玻片。

⑶.将载玻片放置3min后,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出芽生殖和假菌丝,根据酵母菌的颜色区分细胞死活。

⑷.染色30min后再次观察,注意死活细胞的比例是否变化。 ⑸.用0.05%吕氏美兰染液做对照重复上述实验。 2. 酵母菌大小测定。

⑴.将镜台微尺和目微尺分别正确装到显微镜的镜台和目镜上。

⑵.在低倍镜下转动目镜将两个微尺的刻度调整平行,移动镜台微尺使两尺在某一区域内刻度线重合,然后分别数出两重合线之间镜台微尺和目微尺所占的格数。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测出高倍镜和油镜下重合线之间两尺分别所占的格数。

孢囊孢子。

根据公式:目微尺每格长度=重合线间台微尺格数×10/重合线间目微尺格数 计算出不同放大倍数下目微尺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

⑶.目微尺校正完毕后,取下镜台测微尺,换上酵母菌浸片,用高倍镜和油镜分别测量酵母菌直径或长、宽分别占目微尺的格数,最后将所得格数乘以目镜测微尺每格代表的长度,即为酵母菌的实际大小。 3. 酵母菌显微计数。

⑴.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一定的倍数,保证在血细胞计数板上每个中格能看到几十到一百个左右的菌体。 ⑵.在洁净的计数板上平放一盖玻片,使盖玻片完全覆盖两个平台上的计数室方格。用移液枪吸取摇匀的稀释菌液在盖玻片一段边缘滴一小滴,使菌液在毛细作用下自动进入计数室,静置5min使菌体自然沉降。

规格为

⑶.将加好样品的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上,低倍镜找到计数室位置后用高倍镜计数。计数时按上图阴影区域取样,设5个中方格中总菌数为A,菌液稀释B倍,则:

1ml菌液中总菌数 = A×5×104×B

4.放线菌形态观察。(扦片法)

⑴.准备。配制高氏Ⅰ号培养基,倒平板。盖玻片灭菌。

⑵.接种。无菌操作用接种环挑取少量青色放线菌和傅氏放线菌在平板上密集划线接种。 ⑶.插片。无菌操作用镊子取灭菌盖玻片以约45°角插入平板琼脂接种线上。 ⑷.培养。将平板倒置于28℃温箱培养3到5天。

⑸.镜检。用镊子取出盖玻片,将有菌的一面朝上放在载玻片上,直接用显微镜观察。 5.霉菌形态观察。(载玻片法)

⑴.在培养皿底部铺一张略小于皿底的圆形滤纸片,在其上放一个U形玻璃管,在玻璃管上放一块载玻片和至少两块盖玻片(如下图),盖上皿盖,高压常规灭菌。

⑵.配制马铃薯琼脂培养基,灭菌后倒平板,使琼脂层厚度约1mm即可。

⑶.无菌操作用解剖刀在马铃薯琼脂薄层平板上切下1cm2左右的琼脂快,将其移至培养皿的载玻片上,每片两块。

①U形玻璃管②载玻片③盖玻片④琼脂块⑤滤纸片

⑷.接种。无菌操作用接种环从斜面中分别挑取少量黑曲霉、青霉、黑根霉和毛霉的孢子在琼脂块边缘涂抹,接种结束后在琼脂块上覆盖盖玻片。

⑸.培养。无菌操作在培养皿中的滤纸上滴加3到5ml灭菌的20%甘油,盖上皿盖于28℃温箱培养。 ⑹.培养一段时间后直接取出载玻片镜检即可。

实验结果:

1. 酵母菌形态观察。

在低倍镜视野中可以看到部分酵母菌呈蓝色,部分酵母菌无色,菌体均匀分散在视野中。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酵母菌细胞大都呈椭圆蛋形,细胞内有圆形颗粒状小泡,个别个体能看到大液泡。有一部分菌体上突出圆形小泡,即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有时可以看到酵母菌细胞变成细长状连在一起形成假菌丝。

假菌丝

出芽生殖

(上图)0.1%吕氏美兰染液染色30min的酵母菌 400×

2. 酵母菌大小测定。

⑴.目微尺的标定。

使用40×和100×物镜分别测量分散独立的酵母菌细胞的大小,较大的个体长约7.3μm,宽约4.8-4.9μm,较小的个体直径约3.4-3.6μm。

(上图)100×视野中的酵母菌和目微尺

3. 酵母菌显微计数。

量级。此次酵母菌显微计数得到的酵母菌原液的浓度约为0.87-1.4×108个/ml。 4. 放线菌形态观察。

(上图)青色放线菌孢子丝400×

螺旋状孢子丝

(上图)傅氏放线菌孢子丝400×

(上图)傅氏放线菌气生菌丝末端的开环、钩形孢子丝 400×

在放线菌的观察中可以看到,放线菌有发达的交错的基生菌丝,在基生菌丝之外,有延伸长度更大的气生菌丝。气生菌丝沿着载玻片向远离培养基的方向伸展,某些部分分化成为孢子丝,大部分孢子丝为波浪形或不同程度的螺旋形,周围有孢子散落。在最远离培养基的一段,气生菌丝细长,且有不同程度的分支和卷曲(如上图)。 5. 霉菌形态观察。

琼脂培养基

(上图)青霉培养玻片

100×

规则晶体

(上图)青霉基生菌丝400×

在青霉的观察中可以看到,青霉的气生菌丝分支上有明显的帚状孢子头,菌丝体有横隔。在青霉的基生菌丝周围可以看到大量长方形规则晶体,这些晶体只能在菌丝周围看到,猜想可能与青霉的分泌物(青霉素)有关。

琼脂培养基

(上图)黑曲霉培养玻片 100×

足细胞

(上图)黑曲霉的足细胞 400×

在黑曲霉的观察中可以看到,黑曲霉气生菌丝分支较多,孢子头呈略圆的菊花形,有明显的囊托,有的梗末端有膨大的厚壁足细胞。黑曲霉的菌丝体有横隔。

匍匐枝

假根

(上图)黑根霉的假根 400×

黑根霉孢子囊呈球形。菌丝体无横隔,有众多匍匐枝,匍匐枝连接处孢囊梗末端常有假根。 毛霉孢子囊呈球形,直径较黑根霉孢子囊略小,气生菌丝生长较直且长,菌丝体亦无横隔,无匍匐枝但分支较多。

实验反思:

1. 在酵母菌大小测定实验中,目微尺的安放方式略有差异便会显著地影响校正数据。比如目微尺放

入目镜后,目镜末端的旋盖没有旋紧会导致目微尺在视野中偏小;如果目微尺直径比镜筒直径略小还可能导致旋紧后目微尺平面与光路不垂直。所以安装目微尺时要反复尝试,直至目微尺安放到最恰当的位置。

一般来说,如果使用的目微尺长度为10mm,目镜放大率为10倍,镜台微尺长1mm,物镜放大率为10倍,则视野中目微尺的总长应与台微尺总长相等,即两尺刻度应完全重合。

虽然目微尺安放有偏差不会影响最终测量结果,但由于校正后目微尺每个小格的实际长度不是整数,所以可能会给测量带来一定的不便。

2. 在酵母菌的血球计数板显微计数中,尝试使用不同的加样方式并未对计数结果产生很大影响。相

比较而言,如果在盖玻片边缘的平台加样,优点是可以一次计数两种不同的细胞或同种细胞的两个不同浓度的悬浊液,而且计数完毕后计数板的清洗相对容易,缺点是必须使用精密的移液设备如移液枪。

细胞的血球平板计数结果是活细胞和死细胞的总和,虽然不能反映活细胞数,但其数据可以与比浊数据换算,而且操作快捷,兼具镜检的作用,所以具有很强的可用性。

3. 在放线菌的观察实验中,发现放线菌的气生菌丝生长极具方向感,顶端分支较多,但几乎看不到

分生孢子丝。一般分生孢子丝由略靠近培养基的气生菌丝生长出来,颜色更深,有的分生孢子丝形成规则的螺旋形,有的螺旋脱落,孢子丝断裂成大量近球形孢子。可见放线菌虽是细菌,但有类似霉菌的生长结构,不同部位分化明显。

4. 在霉菌的载玻片培养观察中,由于接种量较多,四种霉菌的生长都很旺盛,以致大多数菌丝体之

间相互交错、遮挡,很难看清完整的菌体形态。而且在未接种孢子的琼脂块边缘也有大量菌体生长,说明霉菌的繁殖力很强,如果要获得更好的观察效果,应控制接种量,并在霉菌生长的某些阶段观察。

11 / 11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酵母菌形态观察、大小测定和计数,放线菌和霉菌形态观察

2012/4/26

实验目的:

1. 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出芽生殖,学习显微镜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的使用,并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

物大小的方法。

2. 学习并熟练掌握血细胞计数板测定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方法。 3. 学习掌握扦片法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4. 学习掌握载玻片法观察霉菌的形态特征。 实验原理:

1.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显微镜测量微生物大小需借助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配合。 镜台测微尺是一张中央封固有标准刻度的特制载玻片,刻尺总长1mm,划分为10个大格和100个小格,每小格长度为0.01mm。镜台测微尺的作用是校正目镜测微尺每格的相对长度。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中央有精确等分刻度的圆形玻璃片,可嵌入目镜内焦点处。使用前需用镜台测微尺校正,获得一定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实际长度。 2. 显微计数法。

显微计数法是将少量样品的悬浮液置于一种具有确定容积的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计数的方法。

本实验使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血细胞计数板是由4条沟槽和3个平台构成的特制载玻片,中间较宽的平台被横槽隔成两半,每一边的平台上刻有一个方格网,中间的大方格即为计数室。 血细胞计数板的大方格分两种规格:25×16和16×25,都有400个小格。每一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盖上盖玻片后,盖玻片与载玻片之间计数室的容积为0.1mm3。

计数时,通常数5个中方格的总菌数,求得平均值后可计算出1ml菌液中的总菌数。 3. 酵母菌形态观察。

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大小是细菌的几倍到几十倍,大多数出芽生殖,也可通过产生子囊孢子有性生殖。酵母菌的观察一般采用美兰染液水浸片法,因为普通的涂片法可能损伤酵母菌细胞。采用美兰染液水浸片法还可以鉴别酵母菌的死活。酵母菌活细胞新陈代谢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可以将美兰显蓝色的氧化型转变为无色的还原型,而死细胞和代谢能力微弱的衰老细胞还原能力弱,染色后呈蓝色或淡蓝色。

(上图)酵母菌出芽生殖

4. 放线菌形态观察。

放线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菌丝体由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组成。放线菌的观察一般采用扦片法或玻璃纸法。扦片法是将灭菌的盖玻片斜插入接种有放线菌的平板,使放线菌沿盖玻片和培养基交接处生长,附着在盖玻片上,从而有利于观察放线菌的完整形态和不同生长时期。 5. 霉菌形态观察。

霉菌是一种真菌,菌丝体由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繁殖菌丝组成,其菌丝比放线菌的菌丝粗几倍到几十倍。本实验采用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即在无菌操作的情况下,将霉菌接种到载玻片上的琼脂薄层,这样霉菌孢子萌发后可以在盖玻片和载玻片之间的空间生长,从而容易观察其完整的结构和不同的生长时期。

青霉菌属多细胞真菌,整个菌丝体分为伸入营养基质中吸取营养的基质菌丝和伸向空气中的气生菌丝,菌丝有横隔,分生孢子梗亦有横隔,细胞内通常为多核。其分生孢子梗经过多次分枝,产生几轮对称或不对称的小梗,形如扫帚,称为帚状体。

黑曲霉菌丛呈黑褐色,菌丝发达, 多分枝,是有多核的多细胞真菌。分生

孢子梗由特化了的厚 壁而膨大的菌丝细胞(足细胞)上垂直生出,分生孢子头状如“菊花”,分生孢子为球形,呈黑、黑褐色,平滑或粗糙。

根霉的菌丝无隔膜,营养菌丝体上产生匍匐枝,匍匐枝的节间形成特有的假根,从假根处向上丛生直立、不

分枝的孢囊梗,顶端膨大形成圆形的孢子囊,囊内产生孢囊孢子。孢子囊内囊轴明显,球形或近球形,囊轴基部与梗相连处有囊托。

毛霉菌丝无隔、多核、分枝状,在基物内外能广泛蔓延,无假根或匍匐菌丝。菌丝体上直接生出单生、总状分枝或假轴状分枝的孢囊梗。各分枝顶端着生球形孢子囊,内有形状各异的囊轴,但无囊托。囊内产大量球形、椭圆形、壁薄、光滑的

(上图)毛霉的形态

实验材料:

酿酒酵母斜面,酿酒酵母悬液,青色链霉菌斜面,弗氏链霉菌斜面,青霉斜面(5d),黑曲霉斜面(5d),黑根霉斜面(5d),毛霉斜面(5d) 实验用品:

0.05%和0.1%吕氏美兰染液,镜台微尺,目镜微尺,血细胞计数板,1ml移液器及枪头,培养皿,载玻片及盖玻片,U形玻璃管,滤纸,镊子,解剖刀,20%甘油,高氏Ⅰ号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g/L,KNO3 1g/L,NaCl 0.5g/L,K2HPO4 0.5g/L,MgSO4 0.5g/L,FeSO4 0.01g/L,琼脂 20g/L),马铃薯培养基-PDA(马铃薯200g/L,葡萄糖20g/L,琼脂15-20g/L) 实验步骤:

1. 酵母菌的观察。

⑴.在载玻片中央滴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兰染液,无菌操作用接种环从酿酒酵母斜面培养物挑去少量菌体于染液中,混合均匀。

⑵.在液滴上轻轻加盖一张盖玻片。

⑶.将载玻片放置3min后,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出芽生殖和假菌丝,根据酵母菌的颜色区分细胞死活。

⑷.染色30min后再次观察,注意死活细胞的比例是否变化。 ⑸.用0.05%吕氏美兰染液做对照重复上述实验。 2. 酵母菌大小测定。

⑴.将镜台微尺和目微尺分别正确装到显微镜的镜台和目镜上。

⑵.在低倍镜下转动目镜将两个微尺的刻度调整平行,移动镜台微尺使两尺在某一区域内刻度线重合,然后分别数出两重合线之间镜台微尺和目微尺所占的格数。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测出高倍镜和油镜下重合线之间两尺分别所占的格数。

孢囊孢子。

根据公式:目微尺每格长度=重合线间台微尺格数×10/重合线间目微尺格数 计算出不同放大倍数下目微尺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

⑶.目微尺校正完毕后,取下镜台测微尺,换上酵母菌浸片,用高倍镜和油镜分别测量酵母菌直径或长、宽分别占目微尺的格数,最后将所得格数乘以目镜测微尺每格代表的长度,即为酵母菌的实际大小。 3. 酵母菌显微计数。

⑴.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一定的倍数,保证在血细胞计数板上每个中格能看到几十到一百个左右的菌体。 ⑵.在洁净的计数板上平放一盖玻片,使盖玻片完全覆盖两个平台上的计数室方格。用移液枪吸取摇匀的稀释菌液在盖玻片一段边缘滴一小滴,使菌液在毛细作用下自动进入计数室,静置5min使菌体自然沉降。

规格为

⑶.将加好样品的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上,低倍镜找到计数室位置后用高倍镜计数。计数时按上图阴影区域取样,设5个中方格中总菌数为A,菌液稀释B倍,则:

1ml菌液中总菌数 = A×5×104×B

4.放线菌形态观察。(扦片法)

⑴.准备。配制高氏Ⅰ号培养基,倒平板。盖玻片灭菌。

⑵.接种。无菌操作用接种环挑取少量青色放线菌和傅氏放线菌在平板上密集划线接种。 ⑶.插片。无菌操作用镊子取灭菌盖玻片以约45°角插入平板琼脂接种线上。 ⑷.培养。将平板倒置于28℃温箱培养3到5天。

⑸.镜检。用镊子取出盖玻片,将有菌的一面朝上放在载玻片上,直接用显微镜观察。 5.霉菌形态观察。(载玻片法)

⑴.在培养皿底部铺一张略小于皿底的圆形滤纸片,在其上放一个U形玻璃管,在玻璃管上放一块载玻片和至少两块盖玻片(如下图),盖上皿盖,高压常规灭菌。

⑵.配制马铃薯琼脂培养基,灭菌后倒平板,使琼脂层厚度约1mm即可。

⑶.无菌操作用解剖刀在马铃薯琼脂薄层平板上切下1cm2左右的琼脂快,将其移至培养皿的载玻片上,每片两块。

①U形玻璃管②载玻片③盖玻片④琼脂块⑤滤纸片

⑷.接种。无菌操作用接种环从斜面中分别挑取少量黑曲霉、青霉、黑根霉和毛霉的孢子在琼脂块边缘涂抹,接种结束后在琼脂块上覆盖盖玻片。

⑸.培养。无菌操作在培养皿中的滤纸上滴加3到5ml灭菌的20%甘油,盖上皿盖于28℃温箱培养。 ⑹.培养一段时间后直接取出载玻片镜检即可。

实验结果:

1. 酵母菌形态观察。

在低倍镜视野中可以看到部分酵母菌呈蓝色,部分酵母菌无色,菌体均匀分散在视野中。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酵母菌细胞大都呈椭圆蛋形,细胞内有圆形颗粒状小泡,个别个体能看到大液泡。有一部分菌体上突出圆形小泡,即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有时可以看到酵母菌细胞变成细长状连在一起形成假菌丝。

假菌丝

出芽生殖

(上图)0.1%吕氏美兰染液染色30min的酵母菌 400×

2. 酵母菌大小测定。

⑴.目微尺的标定。

使用40×和100×物镜分别测量分散独立的酵母菌细胞的大小,较大的个体长约7.3μm,宽约4.8-4.9μm,较小的个体直径约3.4-3.6μm。

(上图)100×视野中的酵母菌和目微尺

3. 酵母菌显微计数。

量级。此次酵母菌显微计数得到的酵母菌原液的浓度约为0.87-1.4×108个/ml。 4. 放线菌形态观察。

(上图)青色放线菌孢子丝400×

螺旋状孢子丝

(上图)傅氏放线菌孢子丝400×

(上图)傅氏放线菌气生菌丝末端的开环、钩形孢子丝 400×

在放线菌的观察中可以看到,放线菌有发达的交错的基生菌丝,在基生菌丝之外,有延伸长度更大的气生菌丝。气生菌丝沿着载玻片向远离培养基的方向伸展,某些部分分化成为孢子丝,大部分孢子丝为波浪形或不同程度的螺旋形,周围有孢子散落。在最远离培养基的一段,气生菌丝细长,且有不同程度的分支和卷曲(如上图)。 5. 霉菌形态观察。

琼脂培养基

(上图)青霉培养玻片

100×

规则晶体

(上图)青霉基生菌丝400×

在青霉的观察中可以看到,青霉的气生菌丝分支上有明显的帚状孢子头,菌丝体有横隔。在青霉的基生菌丝周围可以看到大量长方形规则晶体,这些晶体只能在菌丝周围看到,猜想可能与青霉的分泌物(青霉素)有关。

琼脂培养基

(上图)黑曲霉培养玻片 100×

足细胞

(上图)黑曲霉的足细胞 400×

在黑曲霉的观察中可以看到,黑曲霉气生菌丝分支较多,孢子头呈略圆的菊花形,有明显的囊托,有的梗末端有膨大的厚壁足细胞。黑曲霉的菌丝体有横隔。

匍匐枝

假根

(上图)黑根霉的假根 400×

黑根霉孢子囊呈球形。菌丝体无横隔,有众多匍匐枝,匍匐枝连接处孢囊梗末端常有假根。 毛霉孢子囊呈球形,直径较黑根霉孢子囊略小,气生菌丝生长较直且长,菌丝体亦无横隔,无匍匐枝但分支较多。

实验反思:

1. 在酵母菌大小测定实验中,目微尺的安放方式略有差异便会显著地影响校正数据。比如目微尺放

入目镜后,目镜末端的旋盖没有旋紧会导致目微尺在视野中偏小;如果目微尺直径比镜筒直径略小还可能导致旋紧后目微尺平面与光路不垂直。所以安装目微尺时要反复尝试,直至目微尺安放到最恰当的位置。

一般来说,如果使用的目微尺长度为10mm,目镜放大率为10倍,镜台微尺长1mm,物镜放大率为10倍,则视野中目微尺的总长应与台微尺总长相等,即两尺刻度应完全重合。

虽然目微尺安放有偏差不会影响最终测量结果,但由于校正后目微尺每个小格的实际长度不是整数,所以可能会给测量带来一定的不便。

2. 在酵母菌的血球计数板显微计数中,尝试使用不同的加样方式并未对计数结果产生很大影响。相

比较而言,如果在盖玻片边缘的平台加样,优点是可以一次计数两种不同的细胞或同种细胞的两个不同浓度的悬浊液,而且计数完毕后计数板的清洗相对容易,缺点是必须使用精密的移液设备如移液枪。

细胞的血球平板计数结果是活细胞和死细胞的总和,虽然不能反映活细胞数,但其数据可以与比浊数据换算,而且操作快捷,兼具镜检的作用,所以具有很强的可用性。

3. 在放线菌的观察实验中,发现放线菌的气生菌丝生长极具方向感,顶端分支较多,但几乎看不到

分生孢子丝。一般分生孢子丝由略靠近培养基的气生菌丝生长出来,颜色更深,有的分生孢子丝形成规则的螺旋形,有的螺旋脱落,孢子丝断裂成大量近球形孢子。可见放线菌虽是细菌,但有类似霉菌的生长结构,不同部位分化明显。

4. 在霉菌的载玻片培养观察中,由于接种量较多,四种霉菌的生长都很旺盛,以致大多数菌丝体之

间相互交错、遮挡,很难看清完整的菌体形态。而且在未接种孢子的琼脂块边缘也有大量菌体生长,说明霉菌的繁殖力很强,如果要获得更好的观察效果,应控制接种量,并在霉菌生长的某些阶段观察。

11 / 11


相关文章

  •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
  • 实验名称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目的要就 认识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 实验用具 酵母菌培养液.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碘液.吸水纸. 实验步骤 观察现象并记录 1.仔细观察酵母菌 取一滴酵母菌培 ...查看


  • _神奇的微生物_教学案例
  • 第23卷第9期中学生物学 Vol.23No.92007 2007年MiddleSchoolBiology 文件编号:1003-7586(2007)09-0040-03 教学案例"神奇的微生物" 龙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查看


  • 09-06-12三甲实验室考核_临床微生物
  •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实验室考核检查表(临床微生物学部分) 序号 1 <管理办法>条款 检查详细内容 检查方式 查阅文件或现场观察 现场观察 现场观察 查看记录.证明文件 查阅文件.记录 查阅 ...查看


  • 七年级上学期生物实验报告
  • 实验一: 练习使用显微镜 目的要求: 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 2.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 3.能够将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的图象. 材料用具: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 ...查看


  • 164种中药乙醇提取物抗真菌作用研究
  • ・42・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2002年第33卷第1期 ・药理实验与临床观察・ 164种中药乙醇提取物抗真菌作用研究 宫毓静1,安汝国2,虞慧1,王理达1,郑俊华1,果德安" (1 ...查看


  •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 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 说明:在上述12个实验中根据实验材料情况压缩合并成9个实验. 实验内容.要求和所用设备 1. 实验内容 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和真菌形态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和性能. 观 ...查看


  • 第一部分微观生物世界
  • 第一部分 微观生物世界 基础知识 生命的存在具有多层次性.从宏观角度在个体水平上千姿万态的动植物强烈表现出的生命多样性使整个大自然显得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然而,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显微技术的发展当人们进入生命的显微世界后不仅看到了肉眼所不能观 ...查看


  •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
  •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联系日常现象,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 (2)观察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3)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2 ...查看


  • 酵母菌的培养与分离
  • 微生物学大实验 实验指导 编者: 生物技术教研室 2007.3 目录 实验一 酵母菌的培养与分离‥‥‥‥‥‥‥‥‥‥‥‥‥‥‥‥‥‥2 实验二 酵母菌的鉴定‥‥‥‥‥‥‥‥‥‥‥‥‥‥‥‥‥‥‥‥‥7 实验三 酵母菌耐受能力的测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