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一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探讨

住宅一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探讨

——以中国海南海花岛2#岛首期项目为例

陈鹏

申评中级职称论文(申评级别)

摘要

基于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简要分析一星级绿色住宅在我国的的推广现状,包括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及设计方法。通过某住区绿色建筑项目实践介绍,提出一些实际工程中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供设计人员在绿色建筑推进和推广过程中启迪和思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实例分析

一.研究目的

我国人口众多,住宅建筑量大,建筑用能在能耗占有重要地位;节能减排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绿色建筑作为通往建筑节能的捷径,涉及的技术范围更广,要求更高,所以,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积极地推广绿色建筑。全面推进建筑节能与推广绿色建筑已成为我国国家发展战略,一系列国家层面的重大决策和行动正在快速展开。国务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紧制定和完善各行业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标准,推进节能降耗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土地集约利用,鼓励发展节能降耗产品和节能省地型建筑”;建设部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于 2014 年 4 月 15 日发布,并于 2015 年 01 月 01 日开始实施。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 规范了绿色建筑概念,即指: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中国海南海花岛项目作为中国最大的填海造岛地产项目为相应国家政策、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高社会环境效益,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全岛按绿色一星级设计标准进行建筑设计。

本文通过对该项目的绿色建筑设计、实施思路、成本增量等方面分析了一星级绿色住宅的设计要点和技术体系,阐述了绿色住宅的推广和开发的重要性。

二.项目概况

海花岛项目位于海南省儋州市排浦港与洋浦港之间的海湾区域,南起排浦镇,北至白马井镇,距离海岸大于600米,总跨度约6.8公里。由三个独立的离岸式岛屿组成,规划填海面积约8平方公里。

二号岛首期建筑用地总面积约39.2万㎡,总建筑面积约64.9万㎡。其中住宅总建筑面积约46.4万㎡,住宅形式多样从4层至17层不等。

三.以海花岛2#岛首期项目为例分析绿色住宅设计体系

1. 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原则

该项目以“绿心、绿脉、绿容”为意象,构建绿色生态规划体系。“绿心”指海花岛的内在低碳生活体验,包括绿色建筑、绿色能源、可持续水资源、无害化固废、智慧旅游;“绿脉”指海花岛的绿色基础设施,包括复合功能、完善配套、绿色出行、多样化生境;“绿容”指海花岛的生态人文展示,包括生态景观、文化传扬。

·绿色生态景观规划

该项目以营造生态型景观为理念,建立起绿地系统网络,通过地形、水系等变化产生丰富的生境。以本地种植为主,营造多种植物生境,让适应城市生境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栖息其中。通过低影响的开发模式涵养水源,控制水、声等污染,并恢复和构建植被系统、水生态环境、绿地系统等,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岛内绿色交通规划

该项目在绿色化发展过程中,推动专线汽车的绿色化,选择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和氢能源动力等汽车作为专线,构建富有特色且具绿色化的旅游巴士。同时,为满足清洁能源汽车的充电要求在各停车场进行充电桩的布设,以此引领海花岛绿色、低碳生活。 ·绿色能源系统规划

该项目能源规划重点包含两大特点:一方面是对生态城区能耗最大的部分建筑进行节能的规划布局,以减少能源的需求,降低运行的费用;另一方面是从太阳能热水、风光互补路灯、风力路灯、太阳能光伏建筑和潮汐能发电几方面进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营造独特的可再生能源景观,降低能耗对环境的影响。

·雨水污废回收利用规划

结合岛上自然条件,海花岛将建设雨水调蓄池,并建设配套利用设施,雨水经处理后用于浇洒道路、绿化及部分公共建筑杂用等。

根据岛上不同的功能区,设置不同的垃圾分类设施,构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处理体系,建立垃圾全生命周期。

·信息智能化规划

岛上现设计无线网络全覆盖,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实时发送岛内旅游景点时间计划、各景点人流情况,引导有序旅游。同时,还将推动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海花岛停车引导、大型能耗监测等,实现区域可视的监控与管理,以保障海花岛运行的有序性、高效性、安全性、生态性等,最终实现交通畅通、能源节约、环境优美、旅游便利等目标。

2. 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原则

根据该项目特点,建设方对本项目提出了两点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原则:①采用“适宜性的绿色技术设计”的理念。根据项目的投资和住区使用特点,采用成熟适宜的主动式绿色技术,避免过度设计,使资源有效回收。②严格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和相关专业规范,选用满足节能节睡要求的建筑设备,这样既能避免因设备规格过低带来的资源浪费。

3. 节地与室外环境

①合理的总体布局。本项目是填海造岛项目,选址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符合各类保护区的建设控制要求,场地四周设计有永久性防浪堤等抵御海洋自然灾害威胁的措施,无化学、电池、含氡土壤等危害。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建筑的规划布局高地错落,建筑群体由低层、多层、小高层、高层建筑组成,排布做到规整有序西低东高,间距合适,建筑满足日照要求(详见图1)。小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首期总用地面积 39.2万㎡,总户数7453,人均居住用地 16.5 人/㎡. 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绿地率为 48.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9.42㎡/人。

1

②地下空间的利用。 本项目充分开发了地下空间,地下建筑面积 13.7万㎡,地上建筑面积 64.9㎡,比例 21.1%。 为小区住户提供了大量的地下停车泊位,满足了小区大部分的停车需求,进而减少了小区的地面停车位,间接增加了小区内的绿地面积。

③完善的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在首期住区500米的半径范围内规划设置了幼儿园、商业、社区服务、会所、岛内交通站等多类公共设施(详见图2),能满足居民基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所需。

图2

④透水地面。本项目室外透水地面包含小区绿地和停车位,期中室外停车位采用镂空率为50%的植草砖铺设,能减少地表径流,减轻排水系统负荷,改善排水状况,同时增加地下水涵养,改善生态环境降低热岛效益。经过计算透水地面站室外地面面积的46%,满足面积比≥45%的要求。

4. 节能与能源利用

本项目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外窗节能设计及节能设备系统有效的降低建筑的能耗。 ①围护结构节能。建筑外墙均采用加气混凝土砌体墙外加保温砂浆,屋面均采用XPS 挤塑聚苯板,外窗全部采用断热铝合金低辐射中空玻璃窗5+9A+5,传热系数2.7W/(㎡K), 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削减了建筑使用过程中对于空调和采暖系统的能耗负担,使得全年计算负荷降低幅度达到 20%。

②窗地比的控制。住宅各户型的平面设计和通风开窗位置、大小合理,每个房间的窗地比均高于1/7,卧室、起居室的窗地面积比达到1/6,可开启通风面积均不小于10%。

有利于改善室内热环境和风环境,减少空调使用时间。经过室内风环境模拟,室内的气

流平均速度在0.2~0.4m/s,最高风速可达0.5~0.8m/s,室内各处空气龄均低于500S ,能形成良好的流场,在提高室内舒适度的同时降低空调的能耗。

③电气系统节能及可再生能源使用。本项目所有的门厅、走道等公共场所及各值班室、功能用房的照明,采用照明双控开关控制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使用低损耗电子镇流器,电源供电流仅为平时的一半,综合节能约达30%。楼梯间和前室采用声控延时开关,可以高效控制照明系统,在保证使用的前提下同时达到节能的目的。此外,本项目安装照明设计标准的目标值进行照明功率密度设计,室内照明选用高效节能灯。电梯采用变频调速拖动方式或能量再生回馈技术、电梯群控、轿厢无人自动关灯等节能技术。配电变压器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20052 规定的节能评价值; 其他电气设备也满足《通风及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19761、《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 中的节能评价值。

本项目生活热水优先采用太阳能集中供应方式,辅助热源为燃气热水器;太阳能提供生活热水比例达到20%以上。(详见附图3)

图3

5.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①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项目采用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系统收集屋面雨水,处理后用于绿化浇灌,道理、广场浇洒。(详见图4)

图4

②节水器具。本项目所配置生活用水器具均采用节水型器具,用水效率等级达到3级。绿化灌溉采用节水灌溉系统,高效灌溉喷头。管网设备采用高效低耗的设备如变频供水 设备、高效水泵等;采用管道涂衬、管内衬软管、管内套管道 等以及选用性能高的阀门、零泄漏阀门等措施避免管道渗漏;供水支管设置减压阀,使用水点压力不大于 0.2Mpa 。住户分户设设置用水计量表,同时对于楼层清洗用水也设置了水表。

6.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①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本项目要求对土建设计和装修设计统一协调,在土建设计时考虑装修设计需求,事先进行孔洞预留 和装修面层固定件的预埋,避免在装修时对已有建筑构件打凿、穿孔。

②合理采用高强建筑结构材料。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400MPa 级及以上受力普通钢筋达到总量的 85%,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采用强度等级不小 于 C50 混凝土用量占竖向承重结构中混凝土 总量的比例达到 50%。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

7. 室内环境质量

室内环境主要考察室内的声、光、热、空气品质等环境控制质量,以健康优先、舒适为主要目标。在本项目中从户型设计到围护结构设计,尽量考虑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以满足声、光、热等环境控制质量要求。

①隔声降噪措施。在围护结构设计中充分考虑室内声压级的控制,外墙、分户墙均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卫生间采用沉箱设计,以达到有效的隔音减噪效果。在建筑布局时,卧室、客厅不能与电梯井紧邻,否则需做隔声处理。隔声处理做法如下:(详见图5)

图5

同时在建筑与道路之间种植乔木绿化带,通过景观缓冲带减弱噪音的影响。经计算分析,分户墙的空气记权隔声量均在45dB 以上,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25dB, 沿街时不小于30dB, 确保室内处于一个良好舒适的声环境中。

②合理的户型设计。本项目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具有良好的户外视野。居住建筑其与相邻建筑的直接间距均超过18m 。卧室、起居室的窗地面积比达到1/6以上。采光系数满足采光要求的面积比例不低于60%。在建筑外窗设置活动外遮阳设施或中空玻璃夹层智能内遮阳等遮阳措施(详见附图6)。有可控遮阳调节措施的外窗面积比例达25%,。建筑内房间通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面面积比例达到10%以上。气流组织上本项目尽量将厨房和卫生间设置于建筑单元自然通风的负压侧。地下车库等区域设置机械排风区保证负压,取风口和排风口的位置在设计上不会短路或污染。

8. 提高与创新

①空气更洁净。项目采用负压式新风系统或管道式新风系统、自动补水地漏三项新技术实现室内空气更干净。设有过滤的新风口,可实现再不打开窗户时进行通风换气,同时处理甲醛、PM2.5及VOC 等各类有害物质。卫生间采用自动补水地漏,可保证地漏内的水封不干,臭气不反溢。

②生活更安静。采用通过浮筑楼板、消声排水管及同层排水(详见图7)三项新技术,降低室内噪音,实现生活更安静。浮筑楼板是在钢筋混凝土楼板上垫一层弹性隔声层,能有效减少撞击楼板对上下层的噪音。消声排水管及同层排水可以减少冲厕排水对用户的噪音。

7

四.结束语

通过设计上述节能措施的评分计算,本项目在绿色建筑评价中达到了国家绿色一星级设计标识。(详见图8)

图8

从该项目的设计实施看,一星级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成本仅占总投资的8‰。绿色建筑是投资小、效果明显、节能高效的建筑。如果越来越多的建筑融入绿色元素,将会有更多地人享受到绿色建筑所带来的好处。

五.参考文献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T 50378-2014 2015年1月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建科【2015】108号 2015年7月 《绿色住区建设标准》 2013《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12 2013《恒大地产集团绿色住宅(一星级)设计标准及要求》

年 年4月 年7月 2015

住宅一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探讨

——以中国海南海花岛2#岛首期项目为例

陈鹏

申评中级职称论文(申评级别)

摘要

基于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简要分析一星级绿色住宅在我国的的推广现状,包括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及设计方法。通过某住区绿色建筑项目实践介绍,提出一些实际工程中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供设计人员在绿色建筑推进和推广过程中启迪和思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实例分析

一.研究目的

我国人口众多,住宅建筑量大,建筑用能在能耗占有重要地位;节能减排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绿色建筑作为通往建筑节能的捷径,涉及的技术范围更广,要求更高,所以,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积极地推广绿色建筑。全面推进建筑节能与推广绿色建筑已成为我国国家发展战略,一系列国家层面的重大决策和行动正在快速展开。国务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紧制定和完善各行业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标准,推进节能降耗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土地集约利用,鼓励发展节能降耗产品和节能省地型建筑”;建设部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于 2014 年 4 月 15 日发布,并于 2015 年 01 月 01 日开始实施。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 规范了绿色建筑概念,即指: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中国海南海花岛项目作为中国最大的填海造岛地产项目为相应国家政策、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高社会环境效益,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全岛按绿色一星级设计标准进行建筑设计。

本文通过对该项目的绿色建筑设计、实施思路、成本增量等方面分析了一星级绿色住宅的设计要点和技术体系,阐述了绿色住宅的推广和开发的重要性。

二.项目概况

海花岛项目位于海南省儋州市排浦港与洋浦港之间的海湾区域,南起排浦镇,北至白马井镇,距离海岸大于600米,总跨度约6.8公里。由三个独立的离岸式岛屿组成,规划填海面积约8平方公里。

二号岛首期建筑用地总面积约39.2万㎡,总建筑面积约64.9万㎡。其中住宅总建筑面积约46.4万㎡,住宅形式多样从4层至17层不等。

三.以海花岛2#岛首期项目为例分析绿色住宅设计体系

1. 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原则

该项目以“绿心、绿脉、绿容”为意象,构建绿色生态规划体系。“绿心”指海花岛的内在低碳生活体验,包括绿色建筑、绿色能源、可持续水资源、无害化固废、智慧旅游;“绿脉”指海花岛的绿色基础设施,包括复合功能、完善配套、绿色出行、多样化生境;“绿容”指海花岛的生态人文展示,包括生态景观、文化传扬。

·绿色生态景观规划

该项目以营造生态型景观为理念,建立起绿地系统网络,通过地形、水系等变化产生丰富的生境。以本地种植为主,营造多种植物生境,让适应城市生境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栖息其中。通过低影响的开发模式涵养水源,控制水、声等污染,并恢复和构建植被系统、水生态环境、绿地系统等,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岛内绿色交通规划

该项目在绿色化发展过程中,推动专线汽车的绿色化,选择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和氢能源动力等汽车作为专线,构建富有特色且具绿色化的旅游巴士。同时,为满足清洁能源汽车的充电要求在各停车场进行充电桩的布设,以此引领海花岛绿色、低碳生活。 ·绿色能源系统规划

该项目能源规划重点包含两大特点:一方面是对生态城区能耗最大的部分建筑进行节能的规划布局,以减少能源的需求,降低运行的费用;另一方面是从太阳能热水、风光互补路灯、风力路灯、太阳能光伏建筑和潮汐能发电几方面进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营造独特的可再生能源景观,降低能耗对环境的影响。

·雨水污废回收利用规划

结合岛上自然条件,海花岛将建设雨水调蓄池,并建设配套利用设施,雨水经处理后用于浇洒道路、绿化及部分公共建筑杂用等。

根据岛上不同的功能区,设置不同的垃圾分类设施,构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处理体系,建立垃圾全生命周期。

·信息智能化规划

岛上现设计无线网络全覆盖,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实时发送岛内旅游景点时间计划、各景点人流情况,引导有序旅游。同时,还将推动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海花岛停车引导、大型能耗监测等,实现区域可视的监控与管理,以保障海花岛运行的有序性、高效性、安全性、生态性等,最终实现交通畅通、能源节约、环境优美、旅游便利等目标。

2. 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原则

根据该项目特点,建设方对本项目提出了两点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原则:①采用“适宜性的绿色技术设计”的理念。根据项目的投资和住区使用特点,采用成熟适宜的主动式绿色技术,避免过度设计,使资源有效回收。②严格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和相关专业规范,选用满足节能节睡要求的建筑设备,这样既能避免因设备规格过低带来的资源浪费。

3. 节地与室外环境

①合理的总体布局。本项目是填海造岛项目,选址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符合各类保护区的建设控制要求,场地四周设计有永久性防浪堤等抵御海洋自然灾害威胁的措施,无化学、电池、含氡土壤等危害。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建筑的规划布局高地错落,建筑群体由低层、多层、小高层、高层建筑组成,排布做到规整有序西低东高,间距合适,建筑满足日照要求(详见图1)。小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首期总用地面积 39.2万㎡,总户数7453,人均居住用地 16.5 人/㎡. 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绿地率为 48.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9.42㎡/人。

1

②地下空间的利用。 本项目充分开发了地下空间,地下建筑面积 13.7万㎡,地上建筑面积 64.9㎡,比例 21.1%。 为小区住户提供了大量的地下停车泊位,满足了小区大部分的停车需求,进而减少了小区的地面停车位,间接增加了小区内的绿地面积。

③完善的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在首期住区500米的半径范围内规划设置了幼儿园、商业、社区服务、会所、岛内交通站等多类公共设施(详见图2),能满足居民基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所需。

图2

④透水地面。本项目室外透水地面包含小区绿地和停车位,期中室外停车位采用镂空率为50%的植草砖铺设,能减少地表径流,减轻排水系统负荷,改善排水状况,同时增加地下水涵养,改善生态环境降低热岛效益。经过计算透水地面站室外地面面积的46%,满足面积比≥45%的要求。

4. 节能与能源利用

本项目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外窗节能设计及节能设备系统有效的降低建筑的能耗。 ①围护结构节能。建筑外墙均采用加气混凝土砌体墙外加保温砂浆,屋面均采用XPS 挤塑聚苯板,外窗全部采用断热铝合金低辐射中空玻璃窗5+9A+5,传热系数2.7W/(㎡K), 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削减了建筑使用过程中对于空调和采暖系统的能耗负担,使得全年计算负荷降低幅度达到 20%。

②窗地比的控制。住宅各户型的平面设计和通风开窗位置、大小合理,每个房间的窗地比均高于1/7,卧室、起居室的窗地面积比达到1/6,可开启通风面积均不小于10%。

有利于改善室内热环境和风环境,减少空调使用时间。经过室内风环境模拟,室内的气

流平均速度在0.2~0.4m/s,最高风速可达0.5~0.8m/s,室内各处空气龄均低于500S ,能形成良好的流场,在提高室内舒适度的同时降低空调的能耗。

③电气系统节能及可再生能源使用。本项目所有的门厅、走道等公共场所及各值班室、功能用房的照明,采用照明双控开关控制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使用低损耗电子镇流器,电源供电流仅为平时的一半,综合节能约达30%。楼梯间和前室采用声控延时开关,可以高效控制照明系统,在保证使用的前提下同时达到节能的目的。此外,本项目安装照明设计标准的目标值进行照明功率密度设计,室内照明选用高效节能灯。电梯采用变频调速拖动方式或能量再生回馈技术、电梯群控、轿厢无人自动关灯等节能技术。配电变压器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20052 规定的节能评价值; 其他电气设备也满足《通风及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19761、《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 中的节能评价值。

本项目生活热水优先采用太阳能集中供应方式,辅助热源为燃气热水器;太阳能提供生活热水比例达到20%以上。(详见附图3)

图3

5.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①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项目采用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系统收集屋面雨水,处理后用于绿化浇灌,道理、广场浇洒。(详见图4)

图4

②节水器具。本项目所配置生活用水器具均采用节水型器具,用水效率等级达到3级。绿化灌溉采用节水灌溉系统,高效灌溉喷头。管网设备采用高效低耗的设备如变频供水 设备、高效水泵等;采用管道涂衬、管内衬软管、管内套管道 等以及选用性能高的阀门、零泄漏阀门等措施避免管道渗漏;供水支管设置减压阀,使用水点压力不大于 0.2Mpa 。住户分户设设置用水计量表,同时对于楼层清洗用水也设置了水表。

6.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①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本项目要求对土建设计和装修设计统一协调,在土建设计时考虑装修设计需求,事先进行孔洞预留 和装修面层固定件的预埋,避免在装修时对已有建筑构件打凿、穿孔。

②合理采用高强建筑结构材料。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400MPa 级及以上受力普通钢筋达到总量的 85%,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采用强度等级不小 于 C50 混凝土用量占竖向承重结构中混凝土 总量的比例达到 50%。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

7. 室内环境质量

室内环境主要考察室内的声、光、热、空气品质等环境控制质量,以健康优先、舒适为主要目标。在本项目中从户型设计到围护结构设计,尽量考虑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以满足声、光、热等环境控制质量要求。

①隔声降噪措施。在围护结构设计中充分考虑室内声压级的控制,外墙、分户墙均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卫生间采用沉箱设计,以达到有效的隔音减噪效果。在建筑布局时,卧室、客厅不能与电梯井紧邻,否则需做隔声处理。隔声处理做法如下:(详见图5)

图5

同时在建筑与道路之间种植乔木绿化带,通过景观缓冲带减弱噪音的影响。经计算分析,分户墙的空气记权隔声量均在45dB 以上,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25dB, 沿街时不小于30dB, 确保室内处于一个良好舒适的声环境中。

②合理的户型设计。本项目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具有良好的户外视野。居住建筑其与相邻建筑的直接间距均超过18m 。卧室、起居室的窗地面积比达到1/6以上。采光系数满足采光要求的面积比例不低于60%。在建筑外窗设置活动外遮阳设施或中空玻璃夹层智能内遮阳等遮阳措施(详见附图6)。有可控遮阳调节措施的外窗面积比例达25%,。建筑内房间通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面面积比例达到10%以上。气流组织上本项目尽量将厨房和卫生间设置于建筑单元自然通风的负压侧。地下车库等区域设置机械排风区保证负压,取风口和排风口的位置在设计上不会短路或污染。

8. 提高与创新

①空气更洁净。项目采用负压式新风系统或管道式新风系统、自动补水地漏三项新技术实现室内空气更干净。设有过滤的新风口,可实现再不打开窗户时进行通风换气,同时处理甲醛、PM2.5及VOC 等各类有害物质。卫生间采用自动补水地漏,可保证地漏内的水封不干,臭气不反溢。

②生活更安静。采用通过浮筑楼板、消声排水管及同层排水(详见图7)三项新技术,降低室内噪音,实现生活更安静。浮筑楼板是在钢筋混凝土楼板上垫一层弹性隔声层,能有效减少撞击楼板对上下层的噪音。消声排水管及同层排水可以减少冲厕排水对用户的噪音。

7

四.结束语

通过设计上述节能措施的评分计算,本项目在绿色建筑评价中达到了国家绿色一星级设计标识。(详见图8)

图8

从该项目的设计实施看,一星级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成本仅占总投资的8‰。绿色建筑是投资小、效果明显、节能高效的建筑。如果越来越多的建筑融入绿色元素,将会有更多地人享受到绿色建筑所带来的好处。

五.参考文献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T 50378-2014 2015年1月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建科【2015】108号 2015年7月 《绿色住区建设标准》 2013《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12 2013《恒大地产集团绿色住宅(一星级)设计标准及要求》

年 年4月 年7月 2015


相关文章

  • 河北省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方案
  • 关于印发<河北省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部门: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文号: 冀建科„2010‟206号 日期: 2010-04-26 00:00 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建设)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l ...查看


  • 论文: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 河南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专业班级 工程管理10-2 学生姓名 戚鹏飞 一.题目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二.起止日期 2014 年 3 月 31 日至 2014 年 6 月 10 日 三.主要任务与要求 1.本论文对国内外绿色 ...查看


  • 绿色建筑认证
  • 1.绿色建筑认证 绿色建筑认证,是指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确认绿色建筑等级并进行信息性标识的一种评价活动. 目前开展绿色建筑 ...查看


  • 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分析
  • 第26卷第6期 2010年6月 建筑科学 VoL26.No.6Jun.2010 BUILDINGSCIENCE [文章编号]1002-8528(2010)06-0091-.04 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分析 马素贞,刹.大明,邵文唏(中国建筑科 ...查看


  • 绿色建筑进展情况说明
  • XXXX住宅小区商品房项目 绿色建筑进展情况说明 由我公司XXX房地产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XXXX住宅小区商品房项目,位于XX市XX新区XX路XX号,规划净用地面积XXXXX㎡.项目总建筑面积XXXXXX㎡,总投资 30000万元,具体为1# ...查看


  • 关于绿色建筑给排水专业设计的一些思考 精品
  • 关于绿色建筑给排水专业设计的一些思考 韩 晖 郭 枫 )(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南京 210002 就给排水专业而言,主要任务就是节水,通过 摘要 绿色建筑设计是一个相对新兴的设计范畴, (,采用多种措施达到节水的目的.国家已经 ...查看


  • 绿色建筑评价--电气专业
  • 绿色建筑评价-建筑电气专业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1.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 1.1 目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与减少污染. 1.2省标分类: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 ...查看


  • 各楼盘公寓.写字楼销售说辞
  • 各公寓.写字楼项目销售说辞 一. 官鲤 地处广安大街黄金地段,承载城市中心的政治.经济.文化资本,繁华之中兼得通畅,中心拒绝拥堵. 800平米三进大堂应对企业身份需求 由不同材质搭配水幕绿植构成一条灵巧生动的走廊,高大椰树与葱郁的竹林是大堂 ...查看


  • 关于国家绿色建筑一星级项目设计的探讨(一)
  • 关于国家绿色建筑一星级项目设计的探讨(一) 摘要: 本文以实际项目为例介绍了一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并从节能.节水.节材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其标准的得分点.通过本文的介绍,用户可结合自身项目的特点,在节能.节水.节材设计中合理选择得分点,初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