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四年级上册[桂花雨](第二课时)

四年级上册《桂花雨》(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揣摩课文重点词句的表达效果和感情色彩,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品味摇花乐。

2、体会作者喜欢桂花及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

者浓浓的思乡情。

3、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的含义。

预习作业:

认真朗读课文的2—6小节。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尤其是让我们心中一动的词语和句子,

最好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然后用一两个词语,或者一句话简单地写

在旁边。

预习反馈: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喜欢桂花是因为桂花迷人的香味儿,它不与繁华

斗艳,还有什么原因呢?

合作探究:

(一)体会“摇花乐”

1、先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然后用“——”画出体现“摇花乐”的词语和句子,说说

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什么?【方法小贴士:抓住关键词语和联系上下文来说体会,酝酿你的

心情,神态,带上动作通过朗读来表现。】

2、伴随音乐、画面,有感情地把句子读出来,漫谈各自想象的情景与感受。

【学习建议:以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看谁读得最好。】要求:(1)声音响亮,吐字

清晰。(2)想象当时人物的表情、心理,有感情的朗读。

3、思考:仅仅是我一个人在享受摇桂花的快乐吗?读出课文相关句子,仔细体会体会。出

示绝句,反复吟诵,体会全家人收桂花时的快乐。

4、桂花摇落以后,大家是怎么竞收桂子庆丰年的?【学习建议:抓住重点句:“全年,整个

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体会桂花给家乡人带来的快乐。组内讨论交流,班级交流展示。】

(二)感悟“思乡情”

1、你怎么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句话?母亲说“金

桂”香,实际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2、文章最后写到:“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桂花雨。”你怎

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3、各小组展示质疑的问题,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师点拨。

当堂检测:

一、照样子写词语。

笨笨拙拙: 、 、 、 湿漉漉 : 、 、 、 炊烟袅袅: 、 、 、

二、把下面的比喻句补充完整。

桂花像 飘下来,落在 ,好像 。

三、回答问题。

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句话其实

就是说 ,表达了母亲 的情感。

知识积累:

亘古不变的乡愁令古今中外多少诗人(作家)魂牵梦绕、夜难成寐,比如著名诗人余光

中用一首《乡愁》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怀. ,家乡的月亮、木楼、椰子树, 一花一草都可以表

达自己的情愫。你还知道哪些表现乡愁的名言及诗句,不妨也搜集起来,读一读,背一背。

我的收获: 课后作业:

1、阅读理解《荷叶青青》原文附后。

2、推荐阅读: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鲁迅的《朝花夕拾》,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愿大

家在这浓浓的书香中也能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3、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写你童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

荷叶青青

夏天,玄武湖里那一望无边的荷叶忽然叫我生出了许多感想。祖母淡淡的笑容渐渐地浮

现在我的眼前。

老家的院子不大,却年年要种一缸荷花。祖母特别(爱好 喜爱)荷花,对荷花下的功

夫更让人吃惊。河泥是雇人挑来的,她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隔年的种藕早已

选好,祖母自己一支支种下去,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到了小荷叶快要冒尖的时候,

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靠近,说是人呼出的热气,会让叶子枯萎。小荷叶终于长出来了,

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不屑一顾。祖母看着荷叶,却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夏天到来的时候,才有真正的长杆儿荷叶亭亭地舒展开来。这时天大热了,大门成天开

着,就有人探头欣赏我家独特的风景。祖母常常在门口乘凉,看到有人夸她的荷叶,就把人

家让进来,沏上茶水,请人边喝边欣赏。

一天, 有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孩子在门口探头探脑地张望,祖母又发出邀请,可女人

摇摇手,说出一(番 翻)话来。祖母这才注意到孩子生了一头疮,她丝丝地吸着冷气,好

像要(带 代)那个小女孩忍受痛苦。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

花缸边,“咔”一声剪下最大的一支荷叶。原来女人就是来讨荷叶的,中医给小孩开的药里,

要用新鲜的荷叶。

荷叶是夏日里清凉的东西。祖母以往每年也都要分送几支给左邻右舍泡茶喝。这一年,

老邻居们是喝不上荷叶茶了。每隔几日,就要给那个孩子剪一支荷叶,荷花缸里的荷叶也就

越来越少。不过,小孩子的疮倒是确实一天天好起来。

家里人都可惜那一缸好荷叶,像这样剪下去,今年别想看荷花了。祖母却念念有词:真

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如今看到这一池荷叶,就像看到一池的清凉。假如祖母拥有这一池的清凉,她又会高高

兴兴地把它送给许多人吧。

1. 在括号内选择合适的字词打“/”。

2.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括号里的词语,结合短文谈谈自己的体会。

①祖母看着荷叶,却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②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一声剪下最大的一

支荷叶。

2. 为什么一看到荷叶,作者就心生感动,想起祖母?

四年级上册《桂花雨》(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揣摩课文重点词句的表达效果和感情色彩,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品味摇花乐。

2、体会作者喜欢桂花及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

者浓浓的思乡情。

3、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的含义。

预习作业:

认真朗读课文的2—6小节。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尤其是让我们心中一动的词语和句子,

最好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然后用一两个词语,或者一句话简单地写

在旁边。

预习反馈: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喜欢桂花是因为桂花迷人的香味儿,它不与繁华

斗艳,还有什么原因呢?

合作探究:

(一)体会“摇花乐”

1、先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然后用“——”画出体现“摇花乐”的词语和句子,说说

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什么?【方法小贴士:抓住关键词语和联系上下文来说体会,酝酿你的

心情,神态,带上动作通过朗读来表现。】

2、伴随音乐、画面,有感情地把句子读出来,漫谈各自想象的情景与感受。

【学习建议:以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看谁读得最好。】要求:(1)声音响亮,吐字

清晰。(2)想象当时人物的表情、心理,有感情的朗读。

3、思考:仅仅是我一个人在享受摇桂花的快乐吗?读出课文相关句子,仔细体会体会。出

示绝句,反复吟诵,体会全家人收桂花时的快乐。

4、桂花摇落以后,大家是怎么竞收桂子庆丰年的?【学习建议:抓住重点句:“全年,整个

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体会桂花给家乡人带来的快乐。组内讨论交流,班级交流展示。】

(二)感悟“思乡情”

1、你怎么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句话?母亲说“金

桂”香,实际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2、文章最后写到:“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桂花雨。”你怎

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3、各小组展示质疑的问题,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师点拨。

当堂检测:

一、照样子写词语。

笨笨拙拙: 、 、 、 湿漉漉 : 、 、 、 炊烟袅袅: 、 、 、

二、把下面的比喻句补充完整。

桂花像 飘下来,落在 ,好像 。

三、回答问题。

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句话其实

就是说 ,表达了母亲 的情感。

知识积累:

亘古不变的乡愁令古今中外多少诗人(作家)魂牵梦绕、夜难成寐,比如著名诗人余光

中用一首《乡愁》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怀. ,家乡的月亮、木楼、椰子树, 一花一草都可以表

达自己的情愫。你还知道哪些表现乡愁的名言及诗句,不妨也搜集起来,读一读,背一背。

我的收获: 课后作业:

1、阅读理解《荷叶青青》原文附后。

2、推荐阅读: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鲁迅的《朝花夕拾》,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愿大

家在这浓浓的书香中也能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3、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写你童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

荷叶青青

夏天,玄武湖里那一望无边的荷叶忽然叫我生出了许多感想。祖母淡淡的笑容渐渐地浮

现在我的眼前。

老家的院子不大,却年年要种一缸荷花。祖母特别(爱好 喜爱)荷花,对荷花下的功

夫更让人吃惊。河泥是雇人挑来的,她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隔年的种藕早已

选好,祖母自己一支支种下去,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到了小荷叶快要冒尖的时候,

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靠近,说是人呼出的热气,会让叶子枯萎。小荷叶终于长出来了,

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不屑一顾。祖母看着荷叶,却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夏天到来的时候,才有真正的长杆儿荷叶亭亭地舒展开来。这时天大热了,大门成天开

着,就有人探头欣赏我家独特的风景。祖母常常在门口乘凉,看到有人夸她的荷叶,就把人

家让进来,沏上茶水,请人边喝边欣赏。

一天, 有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孩子在门口探头探脑地张望,祖母又发出邀请,可女人

摇摇手,说出一(番 翻)话来。祖母这才注意到孩子生了一头疮,她丝丝地吸着冷气,好

像要(带 代)那个小女孩忍受痛苦。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

花缸边,“咔”一声剪下最大的一支荷叶。原来女人就是来讨荷叶的,中医给小孩开的药里,

要用新鲜的荷叶。

荷叶是夏日里清凉的东西。祖母以往每年也都要分送几支给左邻右舍泡茶喝。这一年,

老邻居们是喝不上荷叶茶了。每隔几日,就要给那个孩子剪一支荷叶,荷花缸里的荷叶也就

越来越少。不过,小孩子的疮倒是确实一天天好起来。

家里人都可惜那一缸好荷叶,像这样剪下去,今年别想看荷花了。祖母却念念有词:真

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如今看到这一池荷叶,就像看到一池的清凉。假如祖母拥有这一池的清凉,她又会高高

兴兴地把它送给许多人吧。

1. 在括号内选择合适的字词打“/”。

2.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括号里的词语,结合短文谈谈自己的体会。

①祖母看着荷叶,却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②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一声剪下最大的一

支荷叶。

2. 为什么一看到荷叶,作者就心生感动,想起祖母?


相关文章

  • 最新语文A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周总理栽的缅桂花树]习题第二课时(精品)
  • <周总理栽的缅桂花树>习题 一.基础过关 1.看拼音,写词语. yì ban( ) jùn xiù( ) huí yì( ) guang róng ( ) zhù hè( ) 2.照样子,写词语. 金黄 __________._ ...查看


  •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2桂花雨]教案
  • 12.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中的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从人物言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 ...查看


  • 四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
  • 1 四年级数学(上册)2分钟课课算 ----- 整理者六道河学区二道河小学 谭淑艳 第一单元 升和毫升 第一课时 认识升和毫升 65 +15= 60 ÷60= 3×20= 11×7= 5×90= 40÷4= 80-46= 42÷2= 2×2 ...查看


  • 鲁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我的画]
  • 鲁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我的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我的画是一篇色彩艳丽的画,画上有金灿灿的桂花.一抹金黄的草坪.黄中透红的落叶,有 茂密的果树林,果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还有充满喜悦的劳动人群:老人.小 ...查看


  • 四年级上册口算题 1
  • 第一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 练习内容: 1.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关键是要学生理解.熟记相同数位要对齐这一知识点. 2.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的计算及估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 和估算.关键是要学生掌握这种计算的方法以及这种方法的道理: ...查看


  •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略读整合课教案
  •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略读整合课教案 新城乡中心小学 李秋丽 一.教学内容 第七课<桂花雨>.第八课<小桥流水人家>.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9个生字,读记"姿态.迷人.提前.香飘十里.婀娜.舞姿 ...查看


  •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语文[昆明的雨]公开课教案附板书
  • <昆明的雨>教案 [导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3.体会作 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 ...查看


  • 2016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配套课时练习题
  • 1.比一比下面3个玻璃杯的容量,容量最大的是( )杯,最小的是( )杯. 2.下面的容器里盛有同样的水,在容量最大的后面画"O ",最小的后面画"△". 3.贝贝家有3口人,平均每人每天喝2升水,如果 ...查看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书上计算题总汇
  • 姓名 分数 一.口算题: 400÷50= 620÷20= 4800÷400= 78÷9= 60×30= 18×5+3= 30×6= 300×6= 16×7= 16×70= 12×30= 12×300= 50×60= 500×60= 240÷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