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异同

论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异同

古今字——指古今同词异形,而又有区别意义的一组字。古字先出,今字是为承担古字的某一部分意义的字。通假字是指“与‘本字’相对,本有其字的同音替代字。由二者的概念可以看出,他们具有一个很明显的相同点——二者都有字的相互对应关系,其中古今字是古字与今字的对应关系,通假字是本字与借字之间的关系。如何辨别两个字之间是古字与今字的关系,还是本字与借字之间的关系?就要从二者之间的区别来看。

一、意义的差别

古今字的古字和今字之间意义上一般有联系,而通假字的本字与借字之间一般则无意义上的联系,它的基本借字原则是音近或音同。“秋阳以暴之”里的“暴”是“曝”的古今字,《说文解字》中有“暴,晞也”,而它的今字“曝”表示的正是“暴”的本意“晞 ”,可见古字和今字在意义上是有一定联系的。通假字虽然也有借字与本字意义的相关,但毕竟是少数,不是作为它们间的主要联系来看的,像 “胥”与“须”之类的字,它们被划为通假字仅仅是因为读音相同而已。

二、功能的差别

功能的差别是古今字与通假字之间最主要的差别。通假字可以看成是一种用字之法,因为通假字的借字与本字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先后关系,而只是一种字的暂时借用,不管它使用的范围多么广泛,次数如何频繁,总体上来说,并不给汉字增加数量,也无关汉字形体与意义的发展。古今字总体上来说可以看成是一种造字之法,因为今字是在古字的基础之上新造出来的。古今字的产生与发展则同汉字的字形、汉字的音以及汉字的意义都有联系。因而,它的产生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造字之法。

三、时间的差别

古今字,是古字与今字的对应,有明显的时间先后顺序,古字总是在今字之前产生的。但是,这种先后顺序是相对的。《诗经. 风雨》里“胡瞻尔庭有县貆兮”一句中的“县”字就是古今字一个很好的代表。《说文解字》中说:“县,系也”。徐铉注:“此本县挂之县,借为州县之县,今俗加心别作悬义。”由此可知“县”比“悬”产生得早,也就是说“悬”是“县”的今字。另外看《诗经. 七月》里

“四之日其蚤”一句,在此句中,“蚤”是通“早”,指“早朝,是一种祭祀仪式”。在《左传. 隐公元年》中有“不如早为之所”句,而《论衡. 问孔》中又有“颜渊蚤死”句,《论衡》成书在《左传》、后,可见“蚤”字通行的同时,“早”已存在。所以它们之间不是古今字的关系,而是通假字的关系。

四、形体的差别,古字和今字在形体上一般有造字的相承关系。今字一般是通过增加偏旁或改换偏旁而造的新字,这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1、增加偏旁。如《战国策》里“使人属孟尝君”中的“属”字,它的今字是“嘱”,因为“嘱托”与口说有关系,所以增加了意符“口”,类似的还有《左传》中的“辟”与“避”,“竟”与“境”等。

2、改换偏旁。如《孟子》中的“禽兽偪人”里的“偪”,它是“逼”的古字,王力《古代汉语》给出的解释是“偪,后来写作‘逼’,这里是威胁的意思”,这里就是把意符作了改变,以表明新的意思。

五、关系的差别,古今字的古字与今字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两种情况:

1、一个古字与一个今字相对。如“女”与“汝”相对。

2、一个古字与多个今字相对。如古字“采”与“彩”、“綵”、“採”的对应关系。

论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异同

古今字——指古今同词异形,而又有区别意义的一组字。古字先出,今字是为承担古字的某一部分意义的字。通假字是指“与‘本字’相对,本有其字的同音替代字。由二者的概念可以看出,他们具有一个很明显的相同点——二者都有字的相互对应关系,其中古今字是古字与今字的对应关系,通假字是本字与借字之间的关系。如何辨别两个字之间是古字与今字的关系,还是本字与借字之间的关系?就要从二者之间的区别来看。

一、意义的差别

古今字的古字和今字之间意义上一般有联系,而通假字的本字与借字之间一般则无意义上的联系,它的基本借字原则是音近或音同。“秋阳以暴之”里的“暴”是“曝”的古今字,《说文解字》中有“暴,晞也”,而它的今字“曝”表示的正是“暴”的本意“晞 ”,可见古字和今字在意义上是有一定联系的。通假字虽然也有借字与本字意义的相关,但毕竟是少数,不是作为它们间的主要联系来看的,像 “胥”与“须”之类的字,它们被划为通假字仅仅是因为读音相同而已。

二、功能的差别

功能的差别是古今字与通假字之间最主要的差别。通假字可以看成是一种用字之法,因为通假字的借字与本字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先后关系,而只是一种字的暂时借用,不管它使用的范围多么广泛,次数如何频繁,总体上来说,并不给汉字增加数量,也无关汉字形体与意义的发展。古今字总体上来说可以看成是一种造字之法,因为今字是在古字的基础之上新造出来的。古今字的产生与发展则同汉字的字形、汉字的音以及汉字的意义都有联系。因而,它的产生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造字之法。

三、时间的差别

古今字,是古字与今字的对应,有明显的时间先后顺序,古字总是在今字之前产生的。但是,这种先后顺序是相对的。《诗经. 风雨》里“胡瞻尔庭有县貆兮”一句中的“县”字就是古今字一个很好的代表。《说文解字》中说:“县,系也”。徐铉注:“此本县挂之县,借为州县之县,今俗加心别作悬义。”由此可知“县”比“悬”产生得早,也就是说“悬”是“县”的今字。另外看《诗经. 七月》里

“四之日其蚤”一句,在此句中,“蚤”是通“早”,指“早朝,是一种祭祀仪式”。在《左传. 隐公元年》中有“不如早为之所”句,而《论衡. 问孔》中又有“颜渊蚤死”句,《论衡》成书在《左传》、后,可见“蚤”字通行的同时,“早”已存在。所以它们之间不是古今字的关系,而是通假字的关系。

四、形体的差别,古字和今字在形体上一般有造字的相承关系。今字一般是通过增加偏旁或改换偏旁而造的新字,这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1、增加偏旁。如《战国策》里“使人属孟尝君”中的“属”字,它的今字是“嘱”,因为“嘱托”与口说有关系,所以增加了意符“口”,类似的还有《左传》中的“辟”与“避”,“竟”与“境”等。

2、改换偏旁。如《孟子》中的“禽兽偪人”里的“偪”,它是“逼”的古字,王力《古代汉语》给出的解释是“偪,后来写作‘逼’,这里是威胁的意思”,这里就是把意符作了改变,以表明新的意思。

五、关系的差别,古今字的古字与今字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两种情况:

1、一个古字与一个今字相对。如“女”与“汝”相对。

2、一个古字与多个今字相对。如古字“采”与“彩”、“綵”、“採”的对应关系。


相关文章

  • 论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异同
  • 论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异同 古今字与通假字都是古书中的用字方法,要了解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首先必须从二者的概念出发.古今字--指古今同词异形而又有区别意义的一组字.古字先出,今字是为承担古字的某一部分意义而早的字.通假字是指"与 ...查看


  • 古代汉语1
  • 古代汉语笔记 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04年考过): 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g ...查看


  •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 中考文言实词.虚词 分类复习 东至县洋湖中学周群英整理 一.中考文言文复习系列之一:文字通假 1.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论语〉十则> 2.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论语〉十则> 3.是知也. 知通智,智慧 ...查看


  • 第五单元触龙说赵太后文言文学习攻略人教版
  • 第五单元 触龙说赵太后 文言文学习攻略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第一册 第五单元 <触龙说赵太后><文言文学习攻略> 二. 学习目标: 1. 了解父母应为子女作长远打算才是真正爱护的道理,揣摩以委婉的 ...查看


  •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3tck
  • by 小熊 9.异体字的辨识:(1)同出一源,分化后分工明确.如"乌"和"於"原先是同一个字,春秋后才逐渐分化为不同形体,二字分工明确,意义不同.因此它们曾经是异体字,现在却不算了.(2)虽然通用,但 ...查看


  • [孟子]二章教案示例二
  • 教案示例二 重难点分析: 1.辨析疑难字.词不达意.句意,是本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互相讨论后,教师精要讲解的方法学习. 2.理解蕴含在两文中的作者的观点,是学习本文的又一重点,教师应通过设计带有启发性问题的形 ...查看


  •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 博客首页 登录注册 让你的微博变成经典语录 发博文 博文 一松柏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yczhangmingcheng [订阅][手机订阅] 首页 博文目录 图片 关于我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个人资料 ...查看


  •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
  • <古代汉语> (郭锡良版) 第一讲 绪论 本讲主要介绍了什么是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工具课,要求学生在系统 地掌握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等各项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具备读懂一般难度的文 言文(如<史记>列传类的 ...查看


  • 中央电大[古代汉语专题]期末复习资料
  • <古代汉语专题>平时作业讲评(1) 责任教师 李蕾 简答题 1.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 1.考核知识点:汉字学的萌芽,是绪论第一节的知识点,属于识记部分. 2.常见错误:容易遗漏要点,回答不准确. 3.提示答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