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正方体的展开图

“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教学情景片断与评析

“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教学情景片断与评析

绍兴市袍江中学 王文海

一、设计思路: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实践操作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想象力,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具准备:

6块用硬纸板剪成的正方形、透明胶等

三、情景设计:

师:我们已经知道多面体可由平面图形围成,或者说把多面体展开以后可得到一个平面图形。下面一起来研究正方体展开以后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能想一个研究的方法吗?

生:可以倒过来思考,即看有哪些平面图形可以围成正方体。

师:好注意!那就拿出准备好的6个正方体,用透明胶把它粘连成一个平面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拼出了许多种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显然你也能拼出不止一个,为了待会儿拼出的图形不重复,请思考一下有什么好办法呢?或者说照怎样的规律去拼?

生:可先并排拼四块,另外两块再放在旁边,然后并排三块,再考虑另外三块的放法。

师:真聪明!下面就请大家动手,看你拼成的图形能否围成正方体?若能,请把你的图形画在活动报告上,若不能,也把图形画在活动报告上,看谁画得最多、最快?

(教师巡视,学生基本完成后)

师:共有几种图形能围成正方体?

生1:10种 生2:11种 生3:12种 „„

师:同学们动手很快、很会动脑筋!但答案不一致,到底谁对谁错,接下来四人小组交流、讨论,看看到底有几种?

(交流后,实物投影,指出重复的,或旋转、翻转后图形相同的)

师:对能拼成正方体的图形,它们有何规律?

生1:拼排四块的,另外两块一定要放在两侧。

生2:中间并排三块,下面并排两块,且要位置错出,最后一块放在最上面的3个位置都可以 „„ 师:很好!那对不能围成正方体的图形,它们有哪些特征呢?

生1:形状有田字 生2 :形状有U 字 „„

师:好了,在这节课中你学习了有关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下面就请大家把学过的内容整理一下,完成活动报告。

“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活动报告

姓名 班级 时间

1、研究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方法是

2、能围成正方体的平面图形

3、对能拼成正方体的图形,它们有何规律?

4、不能围成正方体的平面图形

5、不能围成正方体的图形,它们有哪些特征呢?

6、你在本节课中有什么感想或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7、对老师上课有什么建议?

四、反思

这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片断。从实际上课的情况来看,学生始终处在一种紧张与和谐、团结与协作、民主与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课堂气氛很活,学习劲头高涨,学习效果很好,基本上都能识别哪一种平面图形能围成正方体,完成了教学目标。

本节课以开放式的课堂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操作与探索,共同研究,得出结论。教师的角色由过去的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根据本节的内容特点,教师无需过多讲解,只需引导、组织学生活动,并真正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在这节课中,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令老师很满意,但在填写活动报告中,学生往往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从事后与个别学生的谈话中了解到,学生对动手实践操作较感兴趣,对填写活动报告

就感觉头痛,要么言不表意,要么空着不写,有个学生还说:“老师,我们已经懂了,也会做题了,就不用写了吧?”对这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是在新课标下必然会出现的,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表面现象,还应关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理性概括能力等,多让学生在亲身的参与过程中去体会、去发现、去总结,为终身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五、点评:

这节课内容安排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能深切地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又教法设计新颖,别开生面地呈现出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新路子。

1、 重视数学教学活动:

正方体是学生所比较熟悉的几何体,但这节课不仅仅停留在“玩”,而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来立意,定位在对正方体展开以后是什么样的平面图形上,又继而逆向思考,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可以围成正方体的认知上。全课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上,在人人动手、个个参与的动态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把教材――教师――学生有机地整合。

2、 很好地处理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间的关系

《标准》指出:“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两者间的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本节课中,先让学生自主独立探究,自主感悟,当出现答案不一致,意见有分歧时,教学过程上升到另一境界,让学生小组内交流,由小组合作给出一个统一的答案,然后再通过实物投影再来集体交流,把原先学生个人、小组统一中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存在的缺陷通过集体的智慧来解决,典型地说明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提升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品味。

3、 关注教学评价

评价应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本节课由始至终都把教学评价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相互评价及活动报告的撰写体现了过程评价,评价伴随着学习过程,且又关注评价的“多元”和“多样”化,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有趣、有用和亲切的一面,使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从中悟出一些真谛。

“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教学情景片断与评析

“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教学情景片断与评析

绍兴市袍江中学 王文海

一、设计思路: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实践操作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想象力,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具准备:

6块用硬纸板剪成的正方形、透明胶等

三、情景设计:

师:我们已经知道多面体可由平面图形围成,或者说把多面体展开以后可得到一个平面图形。下面一起来研究正方体展开以后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能想一个研究的方法吗?

生:可以倒过来思考,即看有哪些平面图形可以围成正方体。

师:好注意!那就拿出准备好的6个正方体,用透明胶把它粘连成一个平面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拼出了许多种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显然你也能拼出不止一个,为了待会儿拼出的图形不重复,请思考一下有什么好办法呢?或者说照怎样的规律去拼?

生:可先并排拼四块,另外两块再放在旁边,然后并排三块,再考虑另外三块的放法。

师:真聪明!下面就请大家动手,看你拼成的图形能否围成正方体?若能,请把你的图形画在活动报告上,若不能,也把图形画在活动报告上,看谁画得最多、最快?

(教师巡视,学生基本完成后)

师:共有几种图形能围成正方体?

生1:10种 生2:11种 生3:12种 „„

师:同学们动手很快、很会动脑筋!但答案不一致,到底谁对谁错,接下来四人小组交流、讨论,看看到底有几种?

(交流后,实物投影,指出重复的,或旋转、翻转后图形相同的)

师:对能拼成正方体的图形,它们有何规律?

生1:拼排四块的,另外两块一定要放在两侧。

生2:中间并排三块,下面并排两块,且要位置错出,最后一块放在最上面的3个位置都可以 „„ 师:很好!那对不能围成正方体的图形,它们有哪些特征呢?

生1:形状有田字 生2 :形状有U 字 „„

师:好了,在这节课中你学习了有关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下面就请大家把学过的内容整理一下,完成活动报告。

“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活动报告

姓名 班级 时间

1、研究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方法是

2、能围成正方体的平面图形

3、对能拼成正方体的图形,它们有何规律?

4、不能围成正方体的平面图形

5、不能围成正方体的图形,它们有哪些特征呢?

6、你在本节课中有什么感想或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7、对老师上课有什么建议?

四、反思

这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片断。从实际上课的情况来看,学生始终处在一种紧张与和谐、团结与协作、民主与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课堂气氛很活,学习劲头高涨,学习效果很好,基本上都能识别哪一种平面图形能围成正方体,完成了教学目标。

本节课以开放式的课堂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操作与探索,共同研究,得出结论。教师的角色由过去的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根据本节的内容特点,教师无需过多讲解,只需引导、组织学生活动,并真正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在这节课中,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令老师很满意,但在填写活动报告中,学生往往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从事后与个别学生的谈话中了解到,学生对动手实践操作较感兴趣,对填写活动报告

就感觉头痛,要么言不表意,要么空着不写,有个学生还说:“老师,我们已经懂了,也会做题了,就不用写了吧?”对这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是在新课标下必然会出现的,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表面现象,还应关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理性概括能力等,多让学生在亲身的参与过程中去体会、去发现、去总结,为终身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五、点评:

这节课内容安排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能深切地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又教法设计新颖,别开生面地呈现出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新路子。

1、 重视数学教学活动:

正方体是学生所比较熟悉的几何体,但这节课不仅仅停留在“玩”,而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来立意,定位在对正方体展开以后是什么样的平面图形上,又继而逆向思考,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可以围成正方体的认知上。全课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上,在人人动手、个个参与的动态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把教材――教师――学生有机地整合。

2、 很好地处理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间的关系

《标准》指出:“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两者间的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本节课中,先让学生自主独立探究,自主感悟,当出现答案不一致,意见有分歧时,教学过程上升到另一境界,让学生小组内交流,由小组合作给出一个统一的答案,然后再通过实物投影再来集体交流,把原先学生个人、小组统一中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存在的缺陷通过集体的智慧来解决,典型地说明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提升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品味。

3、 关注教学评价

评价应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本节课由始至终都把教学评价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相互评价及活动报告的撰写体现了过程评价,评价伴随着学习过程,且又关注评价的“多元”和“多样”化,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有趣、有用和亲切的一面,使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从中悟出一些真谛。


相关文章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展开与折叠教学设计
  • 展开与折叠(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立体图形可展开为平面图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操作,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发展几 ...查看


  • 七年级上册数学习题
  • 七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 内容:丰富的图形世界,图形的运动,展开与折叠. [知识建构] 1.如图所示,按要求涂色: (1)将图形A平移到图形B: BA(2)将图形B沿图中虚线翻折到图形C: (3)将图形C沿其右下方的顶点旋转180°到图形D. ...查看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 教材分析 马永俊 (1)"混编"的方式. --体现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课题学习) 关注不同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即突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之间的实质性关联,体现数学的整体性.展示使用 ...查看


  • 五年级数学试题
  • 天天辅五年级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 1.(3分)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dm ,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比较( ) 2.(3分)如果把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3倍,那么它的体积扩大( )倍. 3.(3分)(2009 ...查看


  • 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主备人: 唐朝莉 组别: 学习主人: 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观察.整理,有条理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我可以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扬帆起航: 1.长方体 ...查看


  • 七年级数学周周清试卷
  • 高台中学七年级数学周周清试卷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分别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这三个方向看下面的四个几何体,得到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那么这个几何体是( ) A . B. C. D . 2.从左面看图中四个几何体 ...查看


  • 六年级数学丰富的图形世界
  •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复习教案 一.学习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几何体,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2.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图 ...查看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时作业9
  • 射阳外国语学校六数课堂作业 第2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命题:陈素军 审核:陈立东 班级 姓名 等第 完成时间 签字 1.判断题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2)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3 ...查看


  • 五年级数学培优提高
  • 五年级数学培优提高 1.有一根绳子长40米,如果用这根绳子在靠墙的一块土地上围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最大是多少?(先画出示意图,再解答) 思路引导:墙为斜边,直角边相等时面积最大,也就是两直角边都是20米. 20×20÷2=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