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1.第1题

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是( )C.青春期

2.第2题

按照艾里克森的观点,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 )C.发展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3.第3题

以下不属于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总特点的是( )D.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具体形象思维仍然起主要作用

4.第4题

对儿童心理研究时,在较长的时间序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系统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这种研究方法叫( )

C.纵向设计

5.第5题

艾里克森以自我渐成为中心,将人格发展分为( )阶段。D.八

6.第6题

(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大约在怀孕后7~8周完成。B.视觉

7.第7题

鲍比尔、安斯沃斯等将婴儿依恋发展的阶段划分为()。C.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8.第8题

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这是( )。B.去习惯化

9.第9题

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 )B.儿童对某种外界刺激特别敏感,某种心理现象形成发展特别迅速的时期

10.第10题

我们对儿童心理年龄阶段划分的主要标准是( )。D.不同时期心理发展的特殊矛盾或质的特点

11.第11题

婴儿期思维属于( )。A.直觉行动思维

12.第12题

“最近发展区”是指( )。 D.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时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13.第13题

皮亚杰的“三山实验”主要考察了儿童的哪一个思维特征?( )A.自我中心性

14.第14题

大脑皮层成熟的顺序是( )。C.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15.第15题

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也是创造性游戏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游戏是( )。A.角色游戏

16.第16题

如果已知A≥B,小学儿童就能知道B≤A,这说明小学儿童的思维具有( )D.互反可逆性

17.第17题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D.普莱尔

18.第18题

吉布森和沃尔克的“视崖实验”说明儿童已经具有了( )。B.深度知觉

19.第19题

脑重量增加最快的时期是在( )。A.乳儿期

20.第20题

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进行研究中,最著名的研究方法之一是皮亚杰的( )。

A.对偶故事法

21.第33题

婴儿期从1.5岁到2岁属于言语发展哪一个阶段( )B.双词句阶段

通过对双生子的研究说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哪个更大?( )A.遗传因素

23.第35题

艾里克森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源自与心理需求和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称其为( )。D.心理社会危机

24.第36题

3~6岁儿童注意的特点是( )B.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25.第37题

“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 )A.稳定性的增长

26.第21题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A.教育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D.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原则

27.第22题

胎儿自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在母体内经历三个阶段,包括( )B.胚种期C.胚胎期D.胎儿期

28.第23题

幼儿心理的一般特点表现在( )A.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C.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无意性 D.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29.第24题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发展主要在于内部的自然发展,这种发展具有阶段性,她将儿童发展的阶段分为( )

B.儿童人格建设阶段

C.儿童增长学识和艺术才能阶段

D.青春期阶段

30.第25题

第一和第二反抗期的共同特点是 ( )

B.独立自主性

D.争取行为动作的自主性

31.第26题

乳儿动作发展的原则包括( )。

A.头尾原则

B.近远原则

C.等级整合原则

D.系统独立原则

32.第27题

高中生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现在( )。

B.身体发育相对稳定

C.心理品质日趋稳定

33.第38题

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 )

B.皮亚杰

D.瓦龙

34.第39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积极词汇是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

B.消极词汇是指儿童或者不能理解,或者有些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汇

D.随着年龄的增长,积极词汇逐渐增多

35.第40题

班杜拉认为,任何学习都离不开观察,观察学习由( )的具体过程组成。

A.动机作用过程

B.保持过程

C.注意过程

D.动机再现过程

遗传、生理成熟的作用依赖于环境、教育,但个体是否能够正常发展,还要看遗传因素作用的性质和水平。

您的答案:错误

37.第29题

婴儿出生以后,环境才开始对他产生影响。

您的答案:错误

38.第30题

同伴的影响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大,在青少年晚期达到最高峰。

您的答案:错误

39.第31题

在青春发育期,初中生的神经系统结构基本上与成人没有差异。

您的答案:正确

40.第32题

儿童的先天气质类型可划分为容易型、困难型、中间型。

您的答案:错误

41.第41题

替代强化作为一种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观察学习的动机过程。

您的答案:正确

42.第42题

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本我、超我、自我之间的平衡一旦被打破,人就会产生不良的社会行为,以至于产生精神方面的疾病。

您的答案:正确

43.第43题

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并且各个阶段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您的答案:正确

44.第44题

在童年期,儿童的无意识记仍占主导地位,有意识识记、意义识记在初步发展。

您的答案:错误

45.第45题

教育只有从孩子长大一些才能开始。

您的答案:错误

四、 简答题

1. 简述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内容。 ①儿童心理发展首先是一种心理现象。 ②关于心理发展的研究,一般是从心理的种系发展和心理的个体发展进行的。 ③儿童心理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部分。

2. 简述心理的种系发展。 ①心理这一反映形式是在动物出现以后才开始产生的,是跟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发育相联系的。 ②动物心理发展史是人类心理发展的前史。 ③人类心理发展史是研究人的心理、意识发生发展的历史。

3. 简述心理的个体发展。 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①心理活动不断的从简单、具体向复杂、抽象、概括发展。 ②从最初的简单的反射活动发展到随意活动。 ③从出生时仅具有一些遗传素质的差异到逐渐形成个性。

4. 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①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②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③教育与发展的辩正关系。 ④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

五、 论述题 1. 结合教育实际,论述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儿童的生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发展。 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的作用,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2. 结合教育实际,论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一般认为,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

3. 论述教育与发展的辩正关系。 从教育到领会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过程,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过程中的,这是教育到领会的量变过程。 量变过程的实现和儿童知识的丰富并不是教育的全部目的。掌握知识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过程,是一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过程,只有 在这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基础上,产生比较明显、比较稳定的新质变化时,完成了从领会到发展的过程,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质变过程。

4. 论述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 ①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产生量变和质变,有时还产生大的质变,所以,儿童心理的发展在某个阶段常产生一些不同于其它阶段的特点,呈现出阶段性。由此可见,儿童心理发展矛盾运动的全过程中的质变和阶段性,决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②儿童心理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在每一阶段之初,可能保存着大量的前一阶段的年龄特征;在这一阶段之末,也可能产生较多的下一阶段的年龄特征。 ③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1. 简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 ②发展性原则 ③教育性原则 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⑤伦理性原则

2. 简述横断研究设计的内容 横断研究就是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人群进行心理观察或实验,比较各个年龄的人群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

3. 简述纵向研究设计的内容

纵向研究就是对同一人群在不同的时间里对他们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研究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内发展变化的依据。

4.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①观察法 ②实验法 ③调查法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第一,选择研究课题 第二,形成假设 第三,标记出假设的变量 第四,变量的控制 第五,实验结果的整理 第六,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五、 论述题

1.试述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认知发展理论的要点,并作简要评价。 ①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基础 ②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③儿童心理发展按两类主导活动交替进行 ④关键期问题

2、遗传决定论片面强调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的过程,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

3、①近代西方社会的发展及新的儿童观 ②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③近代教育的要求

4、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强调本能在人的行为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结构和潜意识观点

5、瓦龙创立了巴黎学派,是西方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儿童心理学家。主要观点:要从儿童与周围环境的辩证关系中来看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心理发展与一切事 物的运动发展一样存在着矛盾;平衡的打破是由于随着有机体生长而产生的机能的觉醒,就这一点来讲是不符合唯物论观点的。

6、格赛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与学习。通过研究的出结论: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而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

7、 复演说是由霍尔提出的,具体分析了儿童青少年复演种系发展的过程,胎儿在胎内的发展复演了动物进化的过程;而出生后个体的心理发展,则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

8、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图式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机制而实现的,经过同化、顺应而达到暂时平衡,心理就得到发展, 这样通过外部刺激和主体的不断相互作用,不断通过同化、顺应而达到平衡,心理就得到不断发展。 他认为,儿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9、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的,他提出刺激-反应公式,主张只研究行为,否认意识,否认机体内部心理过程的作用,

10、儿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1、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图式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机制而实现的,经过同化、顺应而达到暂时平衡,心理就得到发 展,这样通过外部刺激和主体的不断相互作用,不断通过同化、顺应而达到平衡,心理就得到不断发展。 他认为,儿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2、遗传决定论片面强调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的过程,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

1、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图式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机制而实现的,经过同化、顺应而达到暂时平衡,心理就得到发展, 这样通过外部刺激和主体的不断相互作用,不断通过同化、顺应而达到平衡,心理就得到不断发展。

2、他把儿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3、皮亚杰是西方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从儿童与外界环境的辩证关系来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他着重研究儿童的思维发展。最突出的一点是关于图式和外部影响 相互作用的思想;还强调动作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他关于图式的起源、发展的具体论述也是符合唯物论思想的,但在动作和知觉、知觉和概念的关系上,他的 有些观点违反了唯物论的基本原则,在年龄阶段的划分上,皮亚杰对各个阶段的质的特点阐述比较清楚,但对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注意不够,阶段划分有点绝对。

四、 简答题

1.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行为主义者华生(J.B.Watson),重视教育和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但是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2.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内的特殊矛盾或质的特点,这些特殊矛盾或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儿童的主导活动、智力(或思维)水平和个性特征上,同时也表现在他们的生理发展和言语发展水平上。

3.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儿童的生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发展。

4.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的作用,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5.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称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6.在动物早期发展的过程中,某一反应或某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易于获得,最易于形成,如果错过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好的“时机”。这个关键的“时机”,就是关键期,也称最佳年龄。

7.从教育到领会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过程,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过程中的,这是教育到领会的量变过程。 量变过程的实现和儿童知识的丰富并不是教育的全部目的。掌握知识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过程,是一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过程,只有 在这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基础上,产生比较明显、比较稳定的新质变化时,完成了从领会到发展的过程,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质变过程。

8.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阶段的顺序,每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都是稳定的、共同的。可变性是指由于社 会和教育条件在儿童身上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因而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和速度上,彼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 参照国内外现行的年龄阶段划分方式,我们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

(1)新生儿期,

(2)乳儿期,

(3)婴儿期,

(4)童年早期或幼儿期,

(5)童年中期,

(7)青年早期。

2、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信息加工经历这几个阶段:感觉登录、注意、知觉、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3、 帮助儿童克服害怕的心理治疗方法有:对抗性条件作用、系统脱敏法、模特塑造法、认知疗法。

4、 在有关人格发展阶段的理论阐释中,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自我是伊底和超我的奴 仆;埃里克森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相信超我能引导心理性欲向着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

5、 按照进行的目的性分类,幼儿的游戏分为:

(1)创造性游戏,

(2)建筑性游戏,

(3)教学游戏,

(4)活动性游戏等几类。

6、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通过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观察与模仿范性获得的。

7、 儿童获得道德认识上的发展必须摆脱自我中心和实在论,理解到别人有着与自己不同的看法,从而发展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自我概念。

二、选择:

1、我国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是儿童心理学家( 2 )。

(1)肖孝嵘 (2)陈鹤琴 (3)黄翼

2、( 3 )是具有特定遗传功能最小单位,是储存特定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1)染色体 (2)DNA (3)基因

3、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3—7岁儿童处于( 3 )阶段。

(1) 口唇期 (2)肛门期 (3)性器期 (4)潜伏期 (5)生殖器

4、( 1 )是儿童个性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1)家庭 (2)幼儿园 (3)儿童游乐场所

5、( 3 )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冲动与攻击性行为,还有助利他行为的实践。

(1)观点或角色的采择 (2)交往技能的训练 (3)角色扮演

三、判断:

(√)1、儿童的先天素质不是单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儿童的先天素质是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的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2、儿童大脑各区的成熟程序是由前往后分别进行的,其程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3、后天环境的优劣将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水平和特点。

(√)4、情绪作为一种适应能力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

(√)5、儿童的个性,从一开始就带着自身已有的特点在于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 (×)6、男女两性认知差异的年龄倾向反映了男女儿童在认知差异上的不平衡性。

(√)7、儿童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和水平是衡量个性和社会性成熟的重要标志。

(√)8、游戏是一种现实与想象相结合的,为了满足认识和身体需要的轻松自由的学习活动。

(×)9、儿童社会化的内容就是使儿童了解社会,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的人。

(√)10、道德情感的发展是一个从外部控制向内部控制转移的、不断内化的过程,有了良心和羞愧感,就有可能使儿童自觉地克制不良行为。

四、概念解释:

1、 元认知:儿童对自己认知功能的认识和控制力。

2、 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学习的能力;是抽象思维能力,是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

3、 性别角色: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 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4、 移情:指儿童在觉察他人情绪反映时所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映,是理解和共享 其他人的感情的能力。

五、简答:

1、 儿童观察力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2)从冲动性向思考性方向发展,(3)从笼统的、未分化的向精细的方向发展,(4)整体与部分从分离到统一。

(1)正向情绪和积极情绪占主导地位,(2)情绪体验丰富多样,(3)情绪稳定,(4)能控制情绪冲动,(5)以适合的方式表达情绪,悦纳自己,悦纳别人,(6)能及时地宣泄、转移和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3、 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有何作用?

(1)同伴是强化物,(2)同伴是范型,(3)同伴帮助去自我中心,(4)同伴给予稳定感和归属感,(5)同伴是社会化动因。

4、 提高儿童自我控制水平的训练方法有哪些?

(1)有意转移注意力,(2)自我暗示,(3)自我监督,(4)积极鼓励,(5)榜样,(6)对工作难度的准备性。

六、论述:

结合幼儿园工作,举例谈谈如何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1)道德感:树立榜样;了解行为规则的意义,养成一定的习惯;培养道德情感体验„„ (2)理智感:鼓励多提问、多思索、多探究,并为其创造发展条件;发现兴趣,使有成功体验„„ (3)美感:在保教活动中、大自然中、社会活动中,让其看到、听到、理解到美好事物,并创造美好事物„„

二 多项选择

1儿童心理学研究的课题来源有:(儿童发展过程,检验基本理论假设,儿童的社会实际问题)。

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横向研究,纵向研究,跨文化研究)。

3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描述发展的普遍模式,揭示发展的原因,解释和测量个体差异,探究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4关于遗传和环境在发展中的争论有:(绝对决定论,共同决定论,相互作用论)。

5横向研究的特点:(时间短,样本容量大,样本有代表性)。

6 胎儿的发育过程包括:(胚种期 胚胎期 胎儿期)

7胚胎分化的细胞层有:(外胚层 内胚层 中胚层)

8 影响婴儿发育的因素有:(孕妇的营养 孕妇的疾病 药物 辐射 孕妇的情绪)

9新生儿特有的条件反射有:(抓握反射 足趾反射 惊跳反射 游泳反射 行走反射)

10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有:(从上到下 由大到小 有近及远 有粗到细)

11评定新生儿感觉的方法有:(反射行为、定向反射习惯化 、 视觉偏爱 脸部表情和身体动作)

12研究幼儿视敏度的方法有:( 视觉偏爱法 、配色法、诱发电位测量法 )

13 测定婴儿颜色视觉的方法有:(视觉偏爱法 记录脑电活动 去习惯化 配色法) .

14幼儿的观察力表现在:(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持续性、观察的概括性、观察的细致性 )。

15儿童的观察力发展趋势:(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从冲动性向思考性发展、整体与部分从分离到统一、从笼统向精细发展)

16广义的认知包括:(注意、感知觉、记忆、分类和评价、推理和演绎)

17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8具体运算阶段的特点是:(获得守恒性、形成群集结构)

19前运算阶段的特点是:(出现自我中心、进行表象性思维)

20皮亚杰认为适应的过程包括:(同化、顺应)

21信息加工论者把组成认知功能的知识单元分成:(图示、映像、概念或范畴、判断)。

22信息加工论者设想信息加工的阶段有:(感觉登录、注意、知觉、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23测量记忆最好的方法有:(再认、重组、回忆)。

24一般认为,短时记忆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复述、元认知、加工水平和组织。)

25一般认为,长时记忆中的变化体现在:(代码、提取策略)

26儿童语言理解的准备包括:(语言知觉、语词理解)。

27儿童理解句子的策略有:(事件可能性策略、词序策略、非语言策略。)

28语言获得理论中环境论的流派有:(传统模仿说、选择性模仿说、强化说)。

29语言获得理论中先天决定论的流派包括:(先天语言能力说、自然成熟说)。

30儿童使用形容词的发展过程的特点有:(从描述事物特征到描述情、从单一特征到复杂特征、从方言到普通话、从普通话到书面语言、从形容词简单形式到复杂形式)。

32吉尔福特的三维模式,其三维是指:(过程、成果、反馈。)

33常用的智力测验量表有:(比纳-西蒙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格赛尔儿童发展程序表、贝利婴儿智力量表。)

34格赛尔发展程序表的测验内容包括:(动作行为、适应行为、语言行为、个人以及与人们交往的行为) 35贝利婴儿发展量表的内容包括:(心理量表、动作量表、婴儿行为记录)。

36智力成长变化的几种模式是:(聚合式、发散式、交叉式。)

37斯皮尔曼提出了二因素说,他认为智力活动包括:(一般因素、特殊因素。)

38情绪的组成成分有:(情境、身体状态、情绪表现、情绪体验)。

39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认为,新生儿有三种习得性情绪,即:(爱、怒、怕。)

40影响怯生的因素有:(父母是否在场、环境的熟悉性、陌生人的特点、抚养者的多少、婴儿接受的刺激。) 41克服害怕的心理方法有:(对抗性条件法、系统脱敏法、模特塑造法、认知疗法。)

42儿童的行为和心理问题可以内化综合症和外化综合症二类,外化综合症包括:(过度活动、自我控制差、攻击性强、犯罪。)

43儿童的行为和心理问题可以分为内化综合和外化综合症二类内化综合症包括:(过度沮丧、社会退缩、焦虑反应、抑郁症。)

44道德感从形式上来分,大致有:(直觉的情感体验、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意识到道德伦理的情感体验。)

45弗洛尹德设想一个人的人格由三个方面组成,即:(伊底、自我、超我)。

46弗洛尹德认为人格发展经历的阶段是:(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47埃里克森认为,在主动感对内疚感的阶段,儿童发展的基本任务:(发展良心、获得性别角色)。

48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有:(生物学因素、社会化因素、自我意识。)

49根据控制和爱的维度可以把父母的教养类型分为:(权威型、专制型、娇宠型、冷漠型)

50性别恒学常性的发展经历的阶段有(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别一致)

51有机体对荷尔蒙反应的生物学的关键期是(胎儿期、青春发育期)

52影响性别差异产生的生物学因素是(荷尔蒙、大脑单侧化功能、染色体遗传特性)

53影响性别差异产生的社会化因素是(传播媒体、教师、家长)

56儿童友谊的发展经历的阶段有:(未形成友谊阶段、单向帮助阶段、双向帮助阶段、亲密的共享阶段、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

57赛尔曼根据儿童的反应,将角色采择分成以下阶段:(自我中心观点、社会信息的角色采择、自我反省、相互角色采择)

58儿童的活动有三种基本形式:(游戏、学习、劳动)

59按照游戏进行的目的性,可将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建筑性游戏、教学游戏、活动性游戏)

60按儿童智力发展水平,可将游戏分为:(感官接受新奇,愉快刺激引起的游戏、简单动作模仿的游戏、象征性游戏、创造性游戏)

61按社会化程度可将游戏分为:(旁观者行为、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62皮亚杰认为,低年级儿童道德不成熟的原因是:(自我中心、实在论、对权威的服从)。

63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经历了:(前道德判断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64班图拉的三位一体的交互决定论,其“三位”是指:(仆人因素、行为因素、环境因素。)

65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获得是通过:(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观察与模仿范型。)

66在精神分析学派看来,儿童道德发展的强大推力是:(自居作用、自我惩罚、内疚。)

67提高自我控制水平的训练方法有:(有意转移注意力、自我暗示和自我监督、积极鼓励、榜样、对工作难度的准备性)。

68儿童自我控制过低常常表现为:(容易分心、无法延缓满足、易冲动、喜欢攻击人、情绪表现有很多自发性。) 69儿童的道德认识指儿童对是与非、行为准则及执行意义的认识,它包括:(道德要领的掌握、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道德信念)的形成。

三 填空题

2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科学。

3儿童心理学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交差点。

4幅合论的倡导者是斯藤,格赛尔提出成熟优势论

5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6、美国儿童心理研究运动的创始人是霍尔他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复演说,发明了研究儿童心理的新技术问卷说

7、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假设来自劳伦兹对动物印刻行为的研究

9、二战后到60年代中期,美国儿童心理学的支柱是分析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

10、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华生运用条件反射的实验方法,进行了许多儿童实验的开创实验,重点是研究儿童的情绪和情绪行为。

11个体的发展是基因型变化为表现型的过程。

12人体中存在着两类构造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第一类细胞是生殖细胞,第二类细胞是体细胞。

13染色体主要由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14遗传物质是细胞核内的染色体。

15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功能的最小单位,是依存特定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16基因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的一个节段,由许多核苷酸组成,带有指导核糖核酸的遗传密码。

17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是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

18基因型是生物体一切遗传基础的总和。表现型是所有性状的总和。

19遗传病一般由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导常造成。

20药物对胎儿发育的方式是本身无变化地透过胎盘和药物改变了母亲的生理

21儿童身体发展的原则是头尾原则和远近原则。

22儿童身体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身高和体重。

23儿童脑重量的增加是指神经结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的伸长。

24儿童脑发展成熟的程序是枕叶 颞叶 顶叶 额叶。

25评定新生儿感觉的方法有(发射行为)(定向发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和(视觉偏爱)。 26 3岁儿童能正确判别的方位是(上下方位)4岁儿童已经能辨别(前后方位)。

27比纳认为儿童观察图画的能力经过了(列举阶段)(描述对象阶段)和(解释对象)阶段。

28范茨用(视觉偏爱)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爱。

29儿童的听觉能力在(12、13)岁以前在增长,成年后主要是(高频)部分听力逐渐丧失。

30幼儿时期的知觉特点是(把几何图形和生活中的实物相联系)。

31发展心理学研究认知主要解决两个问题:描述儿童的认知功能如何随年龄变化而生长、说明或揭示儿童认知功能变化的因素或机制。

32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33皮亚杰认为人的经验有两种 , 一种是:物理经验,另一种是:数理逻辑经验

34剌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格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顺应

35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在认知上获得了两大成就:主体和客体的分化 和 因果关系联系形成

36儿童掌握各种守恒有一定的顺序 , 最先掌握的是:数目守恒 最后掌握:体积守恒

37可逆性:出现是守恒获得的标志 , 也是具体运算阶段出现的标志。

38群集结构是分类系统,群集运算主要有两种 , 一种是:类群集运算,一种是:系列化群集运算

39儿童通过:同一性、补偿性、逆转性实现了思想上转化,取得了守恒。

40皮亚杰认为适应包括两个过程 , 即 同化 和 顺应

41思维的机制是: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能不断从低级的平衡达到高级的平衡

42感知运动时期的特点:是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末期出现智慧结构。

43象征思维开始的标志是:儿童象征性游戏的产生

44直觉思维阶段儿童思维的特征是:宽度、高度 和 自我中心

45具体运算阶段的特点是:守恒 和 群集

46信息加工论认为知识单元有四类图示、映像、概念或范畴、判断。

48信息加工的阶段有感觉登录、注意、知觉、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49元认知能力包括:计划、激活认知规划和策略、监控学习、控制分心和焦虑、评定结果。 50感觉登录的大量信息主要涉及到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

51语言准备期也称前语言期,可分为反射性发声阶段和牙牙学语阶段两个阶段。 52语言理解的准备包括语音知觉和词语理解两个方面。

53儿童语言的发展包括语音的发展、词义的发展、句子的发展和语用技能的发展四个方面。 54儿童正确使用语言和理解语言的基础是词义的理解。

55儿童倾向于用中等概括水平的词来称呼物体。

56在儿童词义的发展中,普遍存在两种情况:词的使用范围的扩张和词的使用范围的缩小。 57儿童理解句子的策略有事件可能性策略、词序策略、非语言策略。

58按表示事物单位和表示动作单位的不同,量词可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两类。

59按儿童所讲的语句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句子可分为不完整句、完整句和复合句。 60认为儿童的语言知识和能力是先天具有的理论是先天语言能力说和自然成熟说。

61、认为儿童的语言知识和能力是后天习得的理论是模仿说和强化说。

62认为儿童的语言是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的理论是认知相互作用论和社会相互作用论。 63测验项目的选择取决于测验的目的和智力的理论。

64斯皮尔曼认为智力活动包括两个因素,即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

65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式,其三维是指过程或操作、内容、和成果。

66韦克斯勒从整体智力观点出发把智力分为言语和操作。

67智力分数可以用常态分布来表示。

68、心理学家大都以(智力程度)和(适应行为当作智力缺陷的分类标准。

四 判断题

1、从广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包括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

2、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0-15岁的儿童。(×)

3、儿童发展心理学首选要探究的问题是如何解释儿童的个体差异。(×)

4、高尔顿是环境决定 代表人物。(×)

5、格赛尔认为支配成熟的重要因素有:成熟和学习。(∨)

6、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7、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霍尔。(普莱尔)( ×)

8、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青少年心理学(×)

9 长期纵向研究容易受到时代变迁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10儿童发展的关键期问题来自格赛尔的双生子实验。(×)

11新生儿是看不见彩色的。(∨)

12新生儿的视觉调节机能很差。(∨)

13、视敏度迅速发展的关键期是出生的第一年。(×)

14婴儿还不具有物体形状和大小恒常性。(×)

15岁的儿童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向。(∨)

16蜗牛实验的设计者是范茨。(×)

17儿童感知时间有很大的困难。(∨)

18狭义地说 ,认知就是思维或记忆。(∨)

19不同年龄的儿童认知水平的差异 , 实质上反映了认知结构的差异。(∨)

20儿童的认知结构随儿童的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21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 ,认知发展的核心是获得运算结构(∨)

22儿童认知发展的结构是可以改变的(×)

23思维的机制是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不断从低级的不平衡达到高级平衡的过程(∨) 24皮亚杰的 " 三山实验 " 是用来证明儿童如何获得守恒概念的(×)

26皮亚杰认为形式运算阶段是思维发展的最高形式(∨)

27图式是指动作的组织或结构(×)

28感觉登录是一种照相式的记忆,但它很快衰退。(∨ )

29短时记忆是一种暂时的、被动的和无意识的记忆。( × )

30M空间是指短时记忆的单位。( × )

31工作记忆或短时记忆中持有信息的能力称为M空间。(∨ )

32首因效应是指容易忘记一串信息中开始的部分。( × )

33所有在长时记忆里的信息在任何时候都能回忆起来。( × )

34信息加工系统的各个方面都随着年龄而变化。( × )

35元记忆就是儿童对记忆任务的认识。( × )

36通常儿童的再认能力很强,而重组、回忆能力较差。(∨)

37在所有的年龄阶段,儿童的再认记忆皆优于回忆记忆。(∨ )

3元认知是儿童对自己认知功能的认识和控制力(∨ )

39、监控学习是指儿童在教师或他人的监督和控制下进行的学习。( × )

40信息加工研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理论指导。( √ )

41语言包括语音、语法和语义。( √ )

42新生儿的第一个行为表现实笑。( × )

43婴儿对言语的刺激是不敏感的。( × )

44儿童语言的发展示一个逐渐分化的过程。( √ )

45儿童最先掌握的是描述动作的形容词。( ×)

46、4、5岁的儿童最先掌握的量词是临时量词。( × )

47勒纳伯格以生物学和神经生理学作为理论基础提出自然成熟说。( √ )

48斯金纳提出“选择性模仿”的概念。( × )

49语言情景的不同及儿童的自我中心对儿童理解指示代词没有明显得影响。( × )

50、不完整句指句法结构不完整,但是能表达一个句子意思。(√ )

51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学习的能力(√)

52斯皮尔曼提出二因素说,他认为智力活动包括在因素和小因素。( × )

53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地不受教育文化影响的智力称晶体智力。( × )

54通过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称流体智力。( × )

55提出智力的层次结构模式的是塞斯顿(阜南)。( × )

56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的程序的一致性是指效度。( × )

57某一个标准化样组在某一测验上平均分数是指常模。( √ )

58如果一个测验真正能准确测量到它欲测验的东西,这个测验就谓之有标准。( × )

59情绪作为一种适应能力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 × )

60怯生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普遍存在的现象。( × )

61婴儿对所有的陌生人都害怕。( × )

62婴儿与照顾者的关系越密切,见到生人就越易产生害怕。(√)

63婴儿获得的听觉刺激和视觉刺激越多,怯生程度越小。(√)

64幼儿的美感常常与道德联系在一起,并以道德感代替美感。(√)

65中班幼儿的告状是道德感的表现。(√)

66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是笑。(√)

67小学生对不同学科已产生不同的兴趣。(√)

68体貌直接地影响一个人的个性。( × )

69父母离婚对男孩的影响要大于女孩。(√)

70儿童生活的第一年没有自我意识。(√)

71伊底由先天的本能和基本的欲望所组成。(√)

72超我是人格的心理成分,它介于现实世界与伊底之间。( × )

73自我是人格的社会成分,代表着社会的伦理道德。( × )

74儿童出生后几周就表现出气质差异,这些差异似乎与教养方式无关。(√)

75儿童最初表现出来的气质特点制约了父母与儿童相互作用的方式。(√)

76幼儿的自我评价集中于自己的内心活动。( × )

77小学生处于自我意识突变的时期。( × )

78男女两性在学龄前期就表现出显著的认知差异( × )

79从学龄期起智力上明显出现性别差异,女性智力优于男性。(√)

80女性在智力发展分布上智愚上两端都比男性多,而男性的智力发展较为均匀。( × )

81女孩获得语言比男孩早,但男孩在读写和拼写方面占优势。( × )

82女性的视敏度优于男性。( × )

83男性的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较强,而女性的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较强。(√)

84男性偏于逻辑思维,女性偏于形象思维。(√)

85男孩参加社交方面的活动比女孩多,而且攻击性行为也比女孩多。( × )

86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染色体畸变(√)

87双性化个体是存在的。(√)

88依恋发生的时间基本相同,但依恋发展的模式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 × )

89角色扮演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冲动与攻击性形为,还有助于利他形为的实践。(√)

90平行游戏就是儿童在一起玩同样的游戏,有明确的分工和组织。( × )

91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学习:( × )

92霍尔提出了生活准备说的游戏理论。( × )

93桑代克认为,游戏是一种习得行为,游戏遵循效果律。(√)

94自我控制并不是超强越好。(√)

95过度延缓满足的儿童对新环境具有强烈的探究兴趣。( × )

96皮亚杰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 × )

97柯尔伯格用对偶故事研究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 × )

98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从效果转向动机论。(√)

99自我控制越强越好。(√)

100个体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从事指向目标的单独活动或集体活动指自我监督。 ( × )

101皮亚杰认为,低年龄儿童道德不成熟的原因是厌恶惩罚。( × )

102延缓满足,即为了得到以后更有价值的东西,愿意延缓立即得到的奖励。(√)

103班杜拉“三位一体”的交互决定论,其三位是指个人、集体和社会。( × )

简答题

1、如何理解发展心理学?

答:狭义上说就是指个体发展心理学。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从广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从逻辑上说,发展心理学应全面地研究人生的各个阶段。

2、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

答;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的儿童是从出生到17、18 岁左右。狭义上说就是指个体发展心理学。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从广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从逻辑上说,发展心理学应全面地研究人生的各个阶段。

1胎儿的发育过程:答:胚种期。怀孕的第一周。胚胎期怀孕的第二周到第八周。胎儿期怀孕的第三个月到出生。 2 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答::从上到下,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有近及远,儿童动作动作发展从身体的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趁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有粗到细,或者由大到小。生理的发展从大肌肉延伸到小肌肉。

1、评定新生儿感觉的方法有那些?答:A发射行为B定向发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C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D视觉偏爱。

2、研究婴儿颜色视觉的方法有那些?答:A视觉偏爱化 B记录脑电活动 C去习惯化 D配色法

3、幼儿对色形两维的感知特点?答: 三岁前形状抽象占优势;4岁是颜色抽象占优势;6岁以后是同一抽象占优势。儿童的色形抽象或感知受到发展成熟的影响。

4、婴幼儿的形状知觉特点?答:幼儿的形状知觉发展很快,掌握形状的次序是:由易到难依次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

5、儿童方位知觉发展的特点?答:三岁的儿童已经能辨别上下方位,4岁儿童已经能辨别前后方位,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6岁儿童能完全正确的辨别上下左右四个方位,但是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辨别能力尚未发展完善。

6、儿童左右概念的发展阶段?答:第一阶段(5-7岁),儿童能比较固定地辨认自己的左右方位,第二阶段(7-9岁),初步地、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第三阶段(9-11岁),能比较灵活、概括地掌握左右概念。

7、幼儿观察力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答: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括性。

8、儿童观察力的发展趋势?答: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从冲动性向思考性发展;从笼统的、未分化的向精细的方向发展;整体与部分从分离到统一。

9、时间视觉的特殊性?答:由于时间自身的特殊性,加之人体没有感知时间的感受器官,个体要借助一定的媒介物才能认识它。儿童感知时间有极大的困难。不同年龄儿童知觉的特点不同。

1 、思维的起源是什么 ? 答:广义地说,谁知就是人的认识活动,包括注意、知觉、记忆、解释、分类、评价、原则推理、规则的演绎,想象各种可能性。狭义地说,认知就是思维或记忆。

2、运算的含意是什么 ? 答: 运算有不同的含义,其一,运算是指内化的动作,即能在头脑中进行思维活动。其二、运算式一种可逆的动作,它既能向一个方向进行,又能向相反的方向运转。其三,运算具有守恒性。其四,是系统性,运算格式是一个系统,要协调成为一个整体。

3 、儿童思维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 答:一、感知运动期(0-2岁);二、前运算时期(2-7岁)三、具体运算时期(7、8-11、12岁)四、形式运算阶段

1、儿童元认知能力发展的内容?答:1、计划。计划是经常使用的执行过程。计划的第一步是阐述问题。提出正确的问题是这个过程中的最重要的一环。2、激活认知规划和策略。一些知道规划和策略的儿童在他们需要规则或策略时并不一定会使用他们。但是到了一定的年龄就懂得去激活他们,自发地寻找时宜的规划和策略。3、监控学习。监控学习是持续地追踪一个人自己的行为并相应地调节自己的学习策略。4、控制分心和焦虑。儿童能按照任务的要求抵制分心,集中注意力,控制遇到困难时上升的焦虑。5、评定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不仅监控学习过程,还能确定什么时候他们已经解决了问题,同时也增加了要有好的解决方法的期望。

1、儿童使用形容词的发展过程有何特点。答:1、从物体特征的描述发展到事件情境的描述。从单一特征到复杂特征,从方言到普通话话到书面语言。从形容词简单形式到复杂形式。 2、儿童话语的发展特点。

1、智力的特质结构理论有哪些?答:1)二因素说:斯皮尔曼首先提出二因素说。他认为智力活动包括两个因素,一个是一般因素,另一个是特殊因素。2)多因素说:塞斯顿首先运用群因素的理论在多种智力活动中辨认出七种基本因素,他称之为基本智能。3)层次结构模式:阜南综合一般因素、群因素、特殊因素提出了一个因素层次的图解。

1、幼儿理智感发展的特点是什么?答:1)好奇好问。特别喜欢问成人:这是什么?2)“破坏”行为。崭新的玩具刚买回家,有时一转眼的功夫,就被儿童拆得四分五裂。

2、智力成长变化的几种模式答:。1)聚合式:两个女孩早期智力一个高于平均值,一个低于平均值,两者相差30分点。往后则是高才下降,低者上上升,到成熟时,二者会合在一个水平上。2)发散式:两个同龄男孩智力起点相近,都略高于平均值,经过16年却分道扬镳,两者45相差个分点。3)交叉式:一个从早期的高于平均值发展到后期的低于平均值,另一个相反,形成交叉式的发展。

2、简述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答:1)从情绪表现的形式来看,是从外显到内隐。2)从情绪控制能力来看,是从冲动的到自制的。3)从情绪引起的动因看,是从直接到间接,具体到抽象。4)从情绪表达的内容来看是从生物需要到社会性需要

1、简述弗洛尹德的心理性欲阶段理论。答:1)人格结构的形成:弗洛尹德设想一个人的人格由三个方面组成,即伊底、自我和超我。2)人格发展的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2、简述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答: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2)基本的自主感对基本的羞耻感与怀疑感。3)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4)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5)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基本的同一感分散或混乱。

3、婴儿自我认识出现的阶段。1)戏物(镜子)2)(镜像)“伙伴”游戏。3)相倚必探究。4)

自我认识出现。

4、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特点。答:1)从受外部条件的制约过渡到受内部道德认识的制约。2)从注重行为的效果过渡到注重行为的动机,转折年龄在9岁左右。3)从注重行为的直接后果过渡到注重行为或后果的性质。4)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渐发展,并且有了一定的批判性。5)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到有了一定概括程度的、涉及到某些个性品质的评价。

1、男女儿童在认知方面有哪些差异?答:(1)男女性别差异的年龄倾向和具体表现。从学龄期起智力上出现明显差异,女性智力优于男性。当男性青春期高峰期到来时,男性的智力开始逐渐优于女性。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优势愈益明显。(2)男女智力有不同的优势领域。1)、语言。女孩 获得语言比较早,在语言流畅性方面,以及在读写和拼写方面 均占优势。但是她们在言语理解、言语推理甚至在词汇方面就比男孩差。2)、感知。男性的视敏性优于女性,至少从青春期起是这样,女性有较好的听觉定位和分辨力。3)、记忆。男性的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较强,而女性的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较强。4)、思维。男女儿童从幼时起思维活动就各有其特点。男性偏于逻辑思维,女性偏于形象思维。

2、同伴的作用。答:①同伴是强化物②同伴是范型③同伴帮助去自我中心④同伴给予稳定感和归属感⑤同伴是社会化动因

2、现代心理学对儿童性别定型化的研究有哪些变化?答:(1)、认知发展理论 有柯尔伯格在1966年提出。(2)、性别图式理论 (3)、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定型化行为是通过与其他形式的行为一样的过程学会的。(4)、心理人类学理论 理论十分重视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心理实验同人类学的自然主义的调查与现场研究相结合。

1、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答:(1)对照料者(父母)的依恋为婴儿提供了情绪安全的基地,也为日后父母教育儿童打下了基础。(2)依恋的强烈程度不能决定儿童发展的方向。(3)儿童与照料者父母的依恋关系不是一万不变的,它会随着家庭内部关系的变化而变化。(4)儿童个性是经验的历史与现实活动统一的产物,它既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连续体,又具有相对的可塑性。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大。因而必须十分重视早期依恋的形成,同时也要正视现实环境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1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主要特点。答:1认为规则是万能的、不变的,不理解这些规则是同由人们自己创造的。②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量抱着极端的态度,或者是好的,否则便是环的。③判断行为的好环是根据后果的大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④儿童把惩罚看作是天意,赞成严厉的惩罚。⑤单方面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 成人规则的义务感。

2自律道德阶段儿童的主要特点。答:①认为规则和法则是经过协商制定的,可以怀疑,可以改变。②判断行为时,不只是考虑行为的后果,还考虑行为动机。③与权威和同伴相互尊重的关系,能较高地评价自己的观点和能力,并能较现实地判断别人。④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位置,判断不是绝对化,看到可能存在的几种观点。⑤惩罚较温和、贴切,带有补偿性,以帮助错误者认识和改正。

2柯尔伯格将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答:柯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前习俗水平:服从与惩罚 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习俗水平:好孩定向 维护社会制度与权威的道德后习俗水平:民主地承认法律 普遍的原则

2、试比较共同决定论和相互决定论的观点。答:共同决定论:代表人物是幅合论的倡导者斯腾,心理发展的既非仅由遗传的天生素质决定,也非只是环境影响的结果,而是两者相辅相成造就的,这是一种折衷主义的发展观。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它的观点是当前普遍承认的观点,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论述题1、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内容。答: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这部分的内容主要回答或研究引起儿童心理变化发展的原因。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儿童发展经历的阶段,或发展变化的模式是相同的,但每个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发展最后达到的水平,各种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特点并不相同。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帮助儿童顺利地度过每个发展阶段,帮助儿童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或暂时的障碍。

1 试析影响儿童动作发展的因素:答:影响儿童动作发展的因素是生理成熟。不论经济条件、文化教育水平如何,全世界各民族的男女儿童基本上都是以同样的顺序获得各种动作。例如:不同的教养方式可以影响动作发展速度。同时研究表明环境对动作能力发展的影响,长期的动作训练可以加速动作发展,但是训练可能对某些活动的影响比其他一些活动大。无论在成熟的早期,中期晚期对小儿进行训练都会成功,但有早晚之分,成熟早期是开始学习训练的最佳期。

1)在一块大的玻璃平台中间放置一块略高于玻璃的中央板。板侧的玻璃上铺有格子布,因为它与中央板的高度差不多,

似乎是个“浅滩”。在中央板的另外一侧离玻璃几尺深的地面上也铺上同样的格子形的图案布,使儿童造成一种错觉,这里似乎是“悬崖”。然后让孩子爬过玻璃板。

问题:实验的名称和设计者?实验的设计意图是什么?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答:名称是“视崖”实验。设计者是:吉布森和瓦尔克。设计意图是:为了解儿童对深度知觉是先天就具有的,还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结论是:婴儿很早就有了深度知觉,但是还不能由此断定深度知觉是先天的。

(2)给学龄前儿童看桌子上的两个机械蜗牛,实验者同时十两个蜗牛启动爬行,其中一个蜗牛爬的慢,另外一只爬的快。当快的蜗牛还已经停止时,慢的蜗牛还在爬,可是最终仍为能赶上快蜗牛。在这种情况下,儿童不能正确再现究竟是哪个蜗牛先停下。

问题:实验的设计者是谁?实验的目的与结论?答:设计者是皮亚杰。目的是测试儿童的时间知觉。结论是4.5-5岁的儿童还不能把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区分开来;5-6.5岁儿童开始把时间次序和空间次序分开,但仍不完全;7-8.5岁儿童才最后把时间与空间关系分别开来。

1、 举例说明直觉思维阶段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答::这一时期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思维直接接受知觉到的事物的

显著特征所左右。另一个特征是:自我中心。所谓自我中心是指儿童往往只注意主观的观点,不能向客观事物离中,只能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皮亚杰的三山试验证明了这一点。

2、 比较皮亚杰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观点。答:皮亚杰把儿童看成是一个初露头角的科学家,在与

环境的互动中不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而信息加工理论把儿童比喻为计算机系统。计算机接受问题信息,储存信息,按照某种规则加工信息,然后作出回答。而儿童的认知也可以比喻为从环境中接受信息,储存信息,按需要提取和操作信息,然后作出外显反应。信息加工是心理学研究认知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把认知过程中感性部分与理性部分结合起来成为一个从输入到加工到输出的完整的控制系统。信息加工论者运用了信息论、控制论和计算机模拟,在感性认识部分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尤其在记忆研究方面最有成效。

3、 1、使述先天语言能力说的基本观点。答:先天语言能力说是乔姆斯基提出的,他认为决定儿童能够说话的因素不

是经验和学习,而是先天遗传的语言能力,这里的“语言能力”指的是语言知识,即普遍地语法知识。乔姆斯基驳斥经验和学习理论的根据是:(1)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在4岁就能完成。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本族语的基本语法现象,不可能是归纳过程的结果。(2)语言是一个有高度组织性的抽象规则系统,是人类先天具有的普遍语法能力,即先天的普遍语法知识的表现。(3)语言获得过程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这个转化是由语言获得装置实现的。(4)儿童获得的是一套支配语言行为的特定的规则系统。这种规则系统不是像行为主义所假设的那样是一大堆的具体句子,既不是句子的表层结构,而是这些句子的实质,即深层结构。因而能产生和理解无限多的新句子,表现出很大的创造性。

4、 1、试析教养方式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答:根据控制(对孩子是否提出成熟的要求)和爱(即是否关心、信任

和尊重、理解孩子)这两个维度,可以把父母分成四种类型:1)对威型父母-控制+爱(接受);2)专制型父母-控制+不爱(拒绝);3)娇宠型父母-不控制+不完全的爱;4)冷漠型父母-不控制+不爱。专制型父母,控制有余,受惊不足;娇宠型父母,爱得不理智,控制不足;冷漠型父母或拒绝型父母,无论从教养方法和教养态度上都很问题。唯对威型父母是较是较理想的父母。

5、 2、试述认知相互作用论的主要观点。答: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一派主张从认知结构的发展来说明语言发展,认为儿

童的语言能力仅仅是大脑一般认知能力的一个方面,而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示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他们的主要观点有:(1)语言是儿童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符号功能是指儿童运用一种象征或符号来代表某种事物的能力。语言出现在感知运动阶段的末尾。(2)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由于儿童的认知结构发展顺序具有普遍性,相应地,儿童的语法结构发展顺序也具有普遍性。(3)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既不是环境强加的,也不是人脑先天具有的。它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活动,动作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6、 1、论智力发展的因素分析。答:1)智力发展的分析离不开年龄维度。年龄考察智力发展,必然要以年龄为标志,

同样,用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智力发展,也离不开年龄这个维度。2)如何用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智力发展。在智力发展的因素分析研究中,我们有理由假设,智力的因素结构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不是青睐不变的而是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3)因素数量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因素数目究竟是多少这个长期悬而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合理地置于这样一种框架之中它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的具体是怎样一种变化过程。这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完成同样的智力作业,一般因素作用相对减弱,因而意味着,随着年龄的增长完成智力作业所需要的智力因素要更专门化些。4)因素比重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不仅仅

因素数量随年龄发生变化,而且单个因素在整修因素结构中的比例也会发生变化。婴儿10个月前占最大比重的因素包括:视觉跟踪、社会性反应、知觉兴趣、动作灵巧性等。5)在一定因素结构中。因素内容随年龄变化而变化。

7、 1、试分析影响婴儿怯生的因素。答:1)父母是否在场。如果婴儿坐在母亲膝盖上,或由母亲抱着,那么陌生人进

来几乎不产生什么影响:如果母亲与婴儿有一定距离,就更可能产生害怕。2)环境的熟悉性。3)陌生人的特点。婴儿并不是对所有的 人都感到害怕,实验显示陌生人在场不一定引起婴幼儿的怕,这要看儿童与陌生人的距离。4)抚养者的多少。婴儿熟悉成人的多少的影响其怯生程度,如果一个婴儿讪少数几个成人抚养,他所怯生程度可能比由许多人抚养的婴儿来得高。50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婴儿与照顾者的关系越密切,见到生人就越易产生害怕。

6)婴儿接受的刺激。婴儿获得的听觉刺激和视觉刺激越多。怯生程度越小,因为这样的儿童已习惯于接受各种新奇的刺激。

8、 2、试述克服害怕的心理方法。答:1)对抗性条件作用。所谓对抗 性条件作用,是把一些能唤直害怕情绪反应的

刺激与愉快的活动现时并存,最后以愉快活动所产生的积极的情绪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2)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是指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安排患者逐渐地接近所害怕的对象,或逐渐提高患者的刺激物强度,让患者逐渐减轻惧怕对象的敏感性。3)模特塑造法。模特或榜样不仅能使儿童获得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思想品质。不能帮助儿童克服害怕的情绪。向儿童显示同伴能成功堀对付自己所害怕的对象,可以有效的帮助儿童广泛而持久的减少害怕的程度。4)认知疗法。我们的行为和情绪都有一定的思想作指导,要改变不合理的行为和情绪,道德要找出不合理的思想基础

9、 2、试析青少年自我意识突变的原因与特征。答:原因:1)生理上的原因。生理上这些急剧的变化使儿童开始意识

到自己不再是个小孩子,出现了成人感。2)心理上原因。儿童就可以把自身人微言轻思考的对象,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清晰的呈现在思维的屏幕上,按照内化了的社会化标准,像以前分解每个具体动作那样审视自己的修改特点、道德品行和情绪状态。3)社会的原因。随着身心的发展,儿童进入高一年级学校,儿童在家里和学校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虽然父母和教师还未把儿童当成人看待,但也不再把他们当成孩子了,向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0、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答:1)成人感知独立意向的发展。随着成人感的产生,儿童一方面更加自学地希望

参加成人活动,另一方面也更加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希望别人把他当成人看待,让他享受与成人同样的权利。2)自我的分化。进入青春发育期后,儿童不仅能认识和评定自我的所作所为,还能把作出这些行为的自我作为客观的对象加以分析、评定。3)自我意识的强度和深度不断的增加。青少年强烈地渴望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十分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关心自己的个性心理品质,对自我的认识越来越深化,4)自我评价逐渐趋于成熟。青少年自我评价的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强,二)是自我评价逐渐从片面性向全面性发展;三是对自己的评价已从身体特征和具体行为向个性品质方面转化。

11、 1、试论同伴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答:(1)同伴的作用①同伴是强化物②同伴是范型,同伴不仅是一种强化物,

而且是可以作为一种社会模式或榜样影响儿童的行为发展。③同伴帮助去自我中心,儿童,尤其是年幼的儿童,认知上常有自我中心的特点。他们只有在与同伴的互动过程中才会认识到别人的观点、需要与自己并不相同,学会了解别人,约束自己,改变自己不合理的行为与想法,学会与同样相处。④同样给予稳定感和归属感。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发展中的困惑与烦恼,产生焦虑和紧张。⑤同伴是社会化动因。

12、 5试述男女儿童性别差异的表现以及产生的因素。答:(一)男女儿童性别差异的表现1.身体和动作方面出生

时女孩在身体和神经系统方面的发展比男孩快些。男婴出生时身体比女婴要长些、生些,有更加成熟的肌肉,比较大的心脏和肺。男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表现了更多的自发性活动,由大肌肉活动构成。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婴在大肌肉动作技能和力量方面显得更加优越。女婴的活动比较精细,大部分是面部表情,如张嘴、微笑和吸吮。

2)、认知方面①男女性别差异的年龄倾向和具体表现 年龄倾向:男女两性在学龄前的差异不明显。男性在智力发展分布上智愚两端都比女性多,而女性的智力发展较为均匀。②优势领域语言。女孩 获得语言比较早,在语言流畅性方面,以及在读写和拼写方面 均占优势。但是她们在言语理解、言语推理甚至在词汇方面就比男孩差。感知。男性的视敏性优于女性,至少从青春期起是这样,女性有较好的听觉定位和分辨力。记忆。男性的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较强,而女性的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较强。思维。男女儿童从幼时起思维活动就各有其特点。男性偏于逻辑思维,女性偏于形象思维。(3)社交和情绪发展方面女孩参加社交方面的活动比男孩多。男孩的攻击性行为比女孩多。女孩在一起从事合作性的活动多于男孩。(二)性别差异产生的因素1)、生物学因素①荷尔蒙的影响。按照有机体对荷尔蒙的反应,有人认为胎儿期和青春发育期是个关键期。②大脑单侧化功能对认知性差异的影响 人类大脑两半球在功能上存在差异,一般认为右半球对空间信息加工具有较强的能力,左半球对语音信息加工具有更多的能力。③染色体遗传特性对智力的影响。染色体数量和结构的畸变都会影响个体的智力。

13、 12父母和老师对儿童性别差异的影响(注:同试述父母和老师对性别差异的影响。) 父母的影响:在男女儿

童性别角色行为的问题上,父母都起一定作用,但父亲的作用更重要一些。教师的影响:老师对女孩的某些消极个性特点加以鼓励,而对男孩的某些积极个性特点加以批评或惩罚。对男女学生的学业失败问题,教师往往归因为女生的学业无能,而将男生归因为学习动机。

14、 6试论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用。答:游戏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游戏和谁知的发展。

由于年龄的增长,信息加工能力的提高,儿童就喜欢在游戏里增加复杂的、新奇的、自相矛盾的对象与情境。儿童在游戏时早期表现出来的探索性与好奇心的差异可能跟儿童以后的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的差异有联系。②游戏和社会能力。游戏,尤其是想象性游戏在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可以在假想的情境里,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各种角色,体验各种角色的思想和情感。③游戏与情绪发展儿童的自我控制、活动方式心脏改造儿童问题行为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④游戏和个性。儿童的个性特征对儿童的游戏技能、游戏习惯有深入持久的影响,同时游戏也会对儿童个性特征的形成产生影响。总的来说,游戏不仅可以扩大儿童的知识面,掌握必要的生活和学习的技能,还可以调节和治疗儿童情绪失调,可以促进儿童想象力、创造性、耐心和持久性、灵活性以及人与人交往能力的发展。

15、 案例1、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很喜欢告状,老师经常会听到:“老师,++打人”试用所学理论分析幼儿告状原因。

答:幼儿中班渐渐地在形象沿海水平上懂得了一些道理,开始把自己的或别人的言行与一定的规则和作为规则体现的榜样相比较,产生相应的道德体验如这时的儿童很喜欢告状,实际上反映了幼儿正在把别的儿童的行为与老师经常教导他们的行为准则作比较,并且主动地产生了某种道德体验。

16、 2、崭新的玩具刚买回家,一转眼的功夫被孩子拆得四分五裂,一些家长常为此感到恼怒。请用所学理论分

析幼儿破坏的原因及家长的对策。答:这是幼儿未知欲的其中一种表现 形式是与动作相联系的“破坏”行为崭新的玩具刚买回家,一转眼的功夫被孩子拆得四分五裂,一些家长常为此感到恼怒。日常生活中许多在成人看来是十分平凡的事情和东西,在儿童看来却感到新奇,所以他们要问,要动手拆,这完全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作为家长和老师必须珍惜儿童的这种探究热情,并创造条件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幼儿被好奇感所驱使,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感兴趣,但是他们自己的思索并不多,常常轻信成人的回答,提出的问题也都是些极为表面的现象。培养儿童的理智感应当注意以下两点:1)鼓励儿童多提问,多思索、并创造条件刘儿童有机会去探索,去创造。2)儿童在游戏和学业上取得了成功要及时给予表扬,尽量避免让儿童体验过多、过强的失败情绪,任务与要求要切合儿童的实际,要善于发现儿童认识活动中的优势领域和兴趣。成功和兴趣是推动年幼儿章理想感发展的重要保证。

17、 案例分析 猴子的实验:1、实验的设计者是谁?2、这三个实验各说明的什么?答:是哈洛。在这个实验里,

两种代理母猴抚养的其它条件都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布母猴披有一层柔软的毛巾布。于是哈洛推断,身体接触的舒适比食物对依恋的形成起着更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心理分析理论,还有社会学习理论,都强调婴儿的依恋行为是由母亲的喂食引起的。现在,社会学习理论者已不再专门强调喂食的重要性,认为照顾者与婴儿接触时为婴儿提供触觉的、视觉的、听觉的刺激已成为婴儿最重要的、最可依赖的刺激。

18、 1打破15只杯子和1只杯子的实验。实验者皮亚杰。答:在这个研究中,5岁以下的儿童没法作比较,6岁的

以上的儿童能作出回答。小学低年级6-7岁儿童说A儿童更坏些,A打破了15只杯子,B只打破了一个杯子,因此A儿比B儿坏。他们根据杯子打破折数量多少作出道德上的判断,也就是说根据主人公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的后果,即行为的客观责任去作出判断。与此相反,10、11、12岁的儿童则说B儿童坏些。A是开门时不知道有杯子在门后无意中打碎的,B则是趁妈妈不在偷东西吃时打碎的。这时的儿童已注意行为的动机和意图,即从行为的主观责任去作出判断。一般的趋势是:根据客观责任作判断在年幼的儿童身上出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根据主观责任作判断出现稍迟,并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增。这两种道德责任判断在儿童身上有一个阶段是重叠的,主观责任的判断逐渐取代客观责任判断而居于支配地位。皮亚杰把两种道德判断部分重叠的时期称为道德法则的内化阶段。至于儿童的道德判断究竟是怎样从外部服从权威的判断向自己控制的、内存的法则支配所作的判断过渡,皮亚杰的研究并未作出满意的回答。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1.第1题

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是( )C.青春期

2.第2题

按照艾里克森的观点,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 )C.发展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3.第3题

以下不属于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总特点的是( )D.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具体形象思维仍然起主要作用

4.第4题

对儿童心理研究时,在较长的时间序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系统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这种研究方法叫( )

C.纵向设计

5.第5题

艾里克森以自我渐成为中心,将人格发展分为( )阶段。D.八

6.第6题

(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大约在怀孕后7~8周完成。B.视觉

7.第7题

鲍比尔、安斯沃斯等将婴儿依恋发展的阶段划分为()。C.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8.第8题

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这是( )。B.去习惯化

9.第9题

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 )B.儿童对某种外界刺激特别敏感,某种心理现象形成发展特别迅速的时期

10.第10题

我们对儿童心理年龄阶段划分的主要标准是( )。D.不同时期心理发展的特殊矛盾或质的特点

11.第11题

婴儿期思维属于( )。A.直觉行动思维

12.第12题

“最近发展区”是指( )。 D.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时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13.第13题

皮亚杰的“三山实验”主要考察了儿童的哪一个思维特征?( )A.自我中心性

14.第14题

大脑皮层成熟的顺序是( )。C.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15.第15题

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也是创造性游戏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游戏是( )。A.角色游戏

16.第16题

如果已知A≥B,小学儿童就能知道B≤A,这说明小学儿童的思维具有( )D.互反可逆性

17.第17题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D.普莱尔

18.第18题

吉布森和沃尔克的“视崖实验”说明儿童已经具有了( )。B.深度知觉

19.第19题

脑重量增加最快的时期是在( )。A.乳儿期

20.第20题

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进行研究中,最著名的研究方法之一是皮亚杰的( )。

A.对偶故事法

21.第33题

婴儿期从1.5岁到2岁属于言语发展哪一个阶段( )B.双词句阶段

通过对双生子的研究说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哪个更大?( )A.遗传因素

23.第35题

艾里克森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源自与心理需求和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称其为( )。D.心理社会危机

24.第36题

3~6岁儿童注意的特点是( )B.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25.第37题

“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 )A.稳定性的增长

26.第21题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A.教育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D.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原则

27.第22题

胎儿自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在母体内经历三个阶段,包括( )B.胚种期C.胚胎期D.胎儿期

28.第23题

幼儿心理的一般特点表现在( )A.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C.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无意性 D.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29.第24题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发展主要在于内部的自然发展,这种发展具有阶段性,她将儿童发展的阶段分为( )

B.儿童人格建设阶段

C.儿童增长学识和艺术才能阶段

D.青春期阶段

30.第25题

第一和第二反抗期的共同特点是 ( )

B.独立自主性

D.争取行为动作的自主性

31.第26题

乳儿动作发展的原则包括( )。

A.头尾原则

B.近远原则

C.等级整合原则

D.系统独立原则

32.第27题

高中生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现在( )。

B.身体发育相对稳定

C.心理品质日趋稳定

33.第38题

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 )

B.皮亚杰

D.瓦龙

34.第39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积极词汇是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

B.消极词汇是指儿童或者不能理解,或者有些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汇

D.随着年龄的增长,积极词汇逐渐增多

35.第40题

班杜拉认为,任何学习都离不开观察,观察学习由( )的具体过程组成。

A.动机作用过程

B.保持过程

C.注意过程

D.动机再现过程

遗传、生理成熟的作用依赖于环境、教育,但个体是否能够正常发展,还要看遗传因素作用的性质和水平。

您的答案:错误

37.第29题

婴儿出生以后,环境才开始对他产生影响。

您的答案:错误

38.第30题

同伴的影响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大,在青少年晚期达到最高峰。

您的答案:错误

39.第31题

在青春发育期,初中生的神经系统结构基本上与成人没有差异。

您的答案:正确

40.第32题

儿童的先天气质类型可划分为容易型、困难型、中间型。

您的答案:错误

41.第41题

替代强化作为一种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观察学习的动机过程。

您的答案:正确

42.第42题

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本我、超我、自我之间的平衡一旦被打破,人就会产生不良的社会行为,以至于产生精神方面的疾病。

您的答案:正确

43.第43题

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并且各个阶段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您的答案:正确

44.第44题

在童年期,儿童的无意识记仍占主导地位,有意识识记、意义识记在初步发展。

您的答案:错误

45.第45题

教育只有从孩子长大一些才能开始。

您的答案:错误

四、 简答题

1. 简述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内容。 ①儿童心理发展首先是一种心理现象。 ②关于心理发展的研究,一般是从心理的种系发展和心理的个体发展进行的。 ③儿童心理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部分。

2. 简述心理的种系发展。 ①心理这一反映形式是在动物出现以后才开始产生的,是跟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发育相联系的。 ②动物心理发展史是人类心理发展的前史。 ③人类心理发展史是研究人的心理、意识发生发展的历史。

3. 简述心理的个体发展。 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①心理活动不断的从简单、具体向复杂、抽象、概括发展。 ②从最初的简单的反射活动发展到随意活动。 ③从出生时仅具有一些遗传素质的差异到逐渐形成个性。

4. 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①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②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③教育与发展的辩正关系。 ④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

五、 论述题 1. 结合教育实际,论述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儿童的生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发展。 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的作用,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2. 结合教育实际,论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一般认为,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

3. 论述教育与发展的辩正关系。 从教育到领会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过程,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过程中的,这是教育到领会的量变过程。 量变过程的实现和儿童知识的丰富并不是教育的全部目的。掌握知识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过程,是一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过程,只有 在这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基础上,产生比较明显、比较稳定的新质变化时,完成了从领会到发展的过程,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质变过程。

4. 论述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 ①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产生量变和质变,有时还产生大的质变,所以,儿童心理的发展在某个阶段常产生一些不同于其它阶段的特点,呈现出阶段性。由此可见,儿童心理发展矛盾运动的全过程中的质变和阶段性,决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②儿童心理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在每一阶段之初,可能保存着大量的前一阶段的年龄特征;在这一阶段之末,也可能产生较多的下一阶段的年龄特征。 ③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1. 简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 ②发展性原则 ③教育性原则 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⑤伦理性原则

2. 简述横断研究设计的内容 横断研究就是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人群进行心理观察或实验,比较各个年龄的人群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

3. 简述纵向研究设计的内容

纵向研究就是对同一人群在不同的时间里对他们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研究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内发展变化的依据。

4.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①观察法 ②实验法 ③调查法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第一,选择研究课题 第二,形成假设 第三,标记出假设的变量 第四,变量的控制 第五,实验结果的整理 第六,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五、 论述题

1.试述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认知发展理论的要点,并作简要评价。 ①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基础 ②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③儿童心理发展按两类主导活动交替进行 ④关键期问题

2、遗传决定论片面强调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的过程,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

3、①近代西方社会的发展及新的儿童观 ②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③近代教育的要求

4、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强调本能在人的行为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结构和潜意识观点

5、瓦龙创立了巴黎学派,是西方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儿童心理学家。主要观点:要从儿童与周围环境的辩证关系中来看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心理发展与一切事 物的运动发展一样存在着矛盾;平衡的打破是由于随着有机体生长而产生的机能的觉醒,就这一点来讲是不符合唯物论观点的。

6、格赛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与学习。通过研究的出结论: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而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

7、 复演说是由霍尔提出的,具体分析了儿童青少年复演种系发展的过程,胎儿在胎内的发展复演了动物进化的过程;而出生后个体的心理发展,则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

8、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图式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机制而实现的,经过同化、顺应而达到暂时平衡,心理就得到发展, 这样通过外部刺激和主体的不断相互作用,不断通过同化、顺应而达到平衡,心理就得到不断发展。 他认为,儿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9、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的,他提出刺激-反应公式,主张只研究行为,否认意识,否认机体内部心理过程的作用,

10、儿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1、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图式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机制而实现的,经过同化、顺应而达到暂时平衡,心理就得到发 展,这样通过外部刺激和主体的不断相互作用,不断通过同化、顺应而达到平衡,心理就得到不断发展。 他认为,儿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2、遗传决定论片面强调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的过程,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

1、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图式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机制而实现的,经过同化、顺应而达到暂时平衡,心理就得到发展, 这样通过外部刺激和主体的不断相互作用,不断通过同化、顺应而达到平衡,心理就得到不断发展。

2、他把儿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3、皮亚杰是西方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从儿童与外界环境的辩证关系来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他着重研究儿童的思维发展。最突出的一点是关于图式和外部影响 相互作用的思想;还强调动作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他关于图式的起源、发展的具体论述也是符合唯物论思想的,但在动作和知觉、知觉和概念的关系上,他的 有些观点违反了唯物论的基本原则,在年龄阶段的划分上,皮亚杰对各个阶段的质的特点阐述比较清楚,但对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注意不够,阶段划分有点绝对。

四、 简答题

1.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行为主义者华生(J.B.Watson),重视教育和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但是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2.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内的特殊矛盾或质的特点,这些特殊矛盾或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儿童的主导活动、智力(或思维)水平和个性特征上,同时也表现在他们的生理发展和言语发展水平上。

3.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儿童的生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发展。

4.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的作用,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5.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称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6.在动物早期发展的过程中,某一反应或某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易于获得,最易于形成,如果错过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好的“时机”。这个关键的“时机”,就是关键期,也称最佳年龄。

7.从教育到领会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过程,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过程中的,这是教育到领会的量变过程。 量变过程的实现和儿童知识的丰富并不是教育的全部目的。掌握知识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过程,是一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过程,只有 在这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基础上,产生比较明显、比较稳定的新质变化时,完成了从领会到发展的过程,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质变过程。

8.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阶段的顺序,每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都是稳定的、共同的。可变性是指由于社 会和教育条件在儿童身上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因而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和速度上,彼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 参照国内外现行的年龄阶段划分方式,我们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

(1)新生儿期,

(2)乳儿期,

(3)婴儿期,

(4)童年早期或幼儿期,

(5)童年中期,

(7)青年早期。

2、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信息加工经历这几个阶段:感觉登录、注意、知觉、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3、 帮助儿童克服害怕的心理治疗方法有:对抗性条件作用、系统脱敏法、模特塑造法、认知疗法。

4、 在有关人格发展阶段的理论阐释中,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自我是伊底和超我的奴 仆;埃里克森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相信超我能引导心理性欲向着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

5、 按照进行的目的性分类,幼儿的游戏分为:

(1)创造性游戏,

(2)建筑性游戏,

(3)教学游戏,

(4)活动性游戏等几类。

6、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通过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观察与模仿范性获得的。

7、 儿童获得道德认识上的发展必须摆脱自我中心和实在论,理解到别人有着与自己不同的看法,从而发展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自我概念。

二、选择:

1、我国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是儿童心理学家( 2 )。

(1)肖孝嵘 (2)陈鹤琴 (3)黄翼

2、( 3 )是具有特定遗传功能最小单位,是储存特定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1)染色体 (2)DNA (3)基因

3、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3—7岁儿童处于( 3 )阶段。

(1) 口唇期 (2)肛门期 (3)性器期 (4)潜伏期 (5)生殖器

4、( 1 )是儿童个性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1)家庭 (2)幼儿园 (3)儿童游乐场所

5、( 3 )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冲动与攻击性行为,还有助利他行为的实践。

(1)观点或角色的采择 (2)交往技能的训练 (3)角色扮演

三、判断:

(√)1、儿童的先天素质不是单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儿童的先天素质是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的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2、儿童大脑各区的成熟程序是由前往后分别进行的,其程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3、后天环境的优劣将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水平和特点。

(√)4、情绪作为一种适应能力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

(√)5、儿童的个性,从一开始就带着自身已有的特点在于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 (×)6、男女两性认知差异的年龄倾向反映了男女儿童在认知差异上的不平衡性。

(√)7、儿童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和水平是衡量个性和社会性成熟的重要标志。

(√)8、游戏是一种现实与想象相结合的,为了满足认识和身体需要的轻松自由的学习活动。

(×)9、儿童社会化的内容就是使儿童了解社会,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的人。

(√)10、道德情感的发展是一个从外部控制向内部控制转移的、不断内化的过程,有了良心和羞愧感,就有可能使儿童自觉地克制不良行为。

四、概念解释:

1、 元认知:儿童对自己认知功能的认识和控制力。

2、 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学习的能力;是抽象思维能力,是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

3、 性别角色: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 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4、 移情:指儿童在觉察他人情绪反映时所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映,是理解和共享 其他人的感情的能力。

五、简答:

1、 儿童观察力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2)从冲动性向思考性方向发展,(3)从笼统的、未分化的向精细的方向发展,(4)整体与部分从分离到统一。

(1)正向情绪和积极情绪占主导地位,(2)情绪体验丰富多样,(3)情绪稳定,(4)能控制情绪冲动,(5)以适合的方式表达情绪,悦纳自己,悦纳别人,(6)能及时地宣泄、转移和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3、 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有何作用?

(1)同伴是强化物,(2)同伴是范型,(3)同伴帮助去自我中心,(4)同伴给予稳定感和归属感,(5)同伴是社会化动因。

4、 提高儿童自我控制水平的训练方法有哪些?

(1)有意转移注意力,(2)自我暗示,(3)自我监督,(4)积极鼓励,(5)榜样,(6)对工作难度的准备性。

六、论述:

结合幼儿园工作,举例谈谈如何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1)道德感:树立榜样;了解行为规则的意义,养成一定的习惯;培养道德情感体验„„ (2)理智感:鼓励多提问、多思索、多探究,并为其创造发展条件;发现兴趣,使有成功体验„„ (3)美感:在保教活动中、大自然中、社会活动中,让其看到、听到、理解到美好事物,并创造美好事物„„

二 多项选择

1儿童心理学研究的课题来源有:(儿童发展过程,检验基本理论假设,儿童的社会实际问题)。

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横向研究,纵向研究,跨文化研究)。

3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描述发展的普遍模式,揭示发展的原因,解释和测量个体差异,探究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4关于遗传和环境在发展中的争论有:(绝对决定论,共同决定论,相互作用论)。

5横向研究的特点:(时间短,样本容量大,样本有代表性)。

6 胎儿的发育过程包括:(胚种期 胚胎期 胎儿期)

7胚胎分化的细胞层有:(外胚层 内胚层 中胚层)

8 影响婴儿发育的因素有:(孕妇的营养 孕妇的疾病 药物 辐射 孕妇的情绪)

9新生儿特有的条件反射有:(抓握反射 足趾反射 惊跳反射 游泳反射 行走反射)

10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有:(从上到下 由大到小 有近及远 有粗到细)

11评定新生儿感觉的方法有:(反射行为、定向反射习惯化 、 视觉偏爱 脸部表情和身体动作)

12研究幼儿视敏度的方法有:( 视觉偏爱法 、配色法、诱发电位测量法 )

13 测定婴儿颜色视觉的方法有:(视觉偏爱法 记录脑电活动 去习惯化 配色法) .

14幼儿的观察力表现在:(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持续性、观察的概括性、观察的细致性 )。

15儿童的观察力发展趋势:(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从冲动性向思考性发展、整体与部分从分离到统一、从笼统向精细发展)

16广义的认知包括:(注意、感知觉、记忆、分类和评价、推理和演绎)

17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8具体运算阶段的特点是:(获得守恒性、形成群集结构)

19前运算阶段的特点是:(出现自我中心、进行表象性思维)

20皮亚杰认为适应的过程包括:(同化、顺应)

21信息加工论者把组成认知功能的知识单元分成:(图示、映像、概念或范畴、判断)。

22信息加工论者设想信息加工的阶段有:(感觉登录、注意、知觉、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23测量记忆最好的方法有:(再认、重组、回忆)。

24一般认为,短时记忆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复述、元认知、加工水平和组织。)

25一般认为,长时记忆中的变化体现在:(代码、提取策略)

26儿童语言理解的准备包括:(语言知觉、语词理解)。

27儿童理解句子的策略有:(事件可能性策略、词序策略、非语言策略。)

28语言获得理论中环境论的流派有:(传统模仿说、选择性模仿说、强化说)。

29语言获得理论中先天决定论的流派包括:(先天语言能力说、自然成熟说)。

30儿童使用形容词的发展过程的特点有:(从描述事物特征到描述情、从单一特征到复杂特征、从方言到普通话、从普通话到书面语言、从形容词简单形式到复杂形式)。

32吉尔福特的三维模式,其三维是指:(过程、成果、反馈。)

33常用的智力测验量表有:(比纳-西蒙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格赛尔儿童发展程序表、贝利婴儿智力量表。)

34格赛尔发展程序表的测验内容包括:(动作行为、适应行为、语言行为、个人以及与人们交往的行为) 35贝利婴儿发展量表的内容包括:(心理量表、动作量表、婴儿行为记录)。

36智力成长变化的几种模式是:(聚合式、发散式、交叉式。)

37斯皮尔曼提出了二因素说,他认为智力活动包括:(一般因素、特殊因素。)

38情绪的组成成分有:(情境、身体状态、情绪表现、情绪体验)。

39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认为,新生儿有三种习得性情绪,即:(爱、怒、怕。)

40影响怯生的因素有:(父母是否在场、环境的熟悉性、陌生人的特点、抚养者的多少、婴儿接受的刺激。) 41克服害怕的心理方法有:(对抗性条件法、系统脱敏法、模特塑造法、认知疗法。)

42儿童的行为和心理问题可以内化综合症和外化综合症二类,外化综合症包括:(过度活动、自我控制差、攻击性强、犯罪。)

43儿童的行为和心理问题可以分为内化综合和外化综合症二类内化综合症包括:(过度沮丧、社会退缩、焦虑反应、抑郁症。)

44道德感从形式上来分,大致有:(直觉的情感体验、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意识到道德伦理的情感体验。)

45弗洛尹德设想一个人的人格由三个方面组成,即:(伊底、自我、超我)。

46弗洛尹德认为人格发展经历的阶段是:(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47埃里克森认为,在主动感对内疚感的阶段,儿童发展的基本任务:(发展良心、获得性别角色)。

48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有:(生物学因素、社会化因素、自我意识。)

49根据控制和爱的维度可以把父母的教养类型分为:(权威型、专制型、娇宠型、冷漠型)

50性别恒学常性的发展经历的阶段有(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别一致)

51有机体对荷尔蒙反应的生物学的关键期是(胎儿期、青春发育期)

52影响性别差异产生的生物学因素是(荷尔蒙、大脑单侧化功能、染色体遗传特性)

53影响性别差异产生的社会化因素是(传播媒体、教师、家长)

56儿童友谊的发展经历的阶段有:(未形成友谊阶段、单向帮助阶段、双向帮助阶段、亲密的共享阶段、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

57赛尔曼根据儿童的反应,将角色采择分成以下阶段:(自我中心观点、社会信息的角色采择、自我反省、相互角色采择)

58儿童的活动有三种基本形式:(游戏、学习、劳动)

59按照游戏进行的目的性,可将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建筑性游戏、教学游戏、活动性游戏)

60按儿童智力发展水平,可将游戏分为:(感官接受新奇,愉快刺激引起的游戏、简单动作模仿的游戏、象征性游戏、创造性游戏)

61按社会化程度可将游戏分为:(旁观者行为、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62皮亚杰认为,低年级儿童道德不成熟的原因是:(自我中心、实在论、对权威的服从)。

63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经历了:(前道德判断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64班图拉的三位一体的交互决定论,其“三位”是指:(仆人因素、行为因素、环境因素。)

65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获得是通过:(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观察与模仿范型。)

66在精神分析学派看来,儿童道德发展的强大推力是:(自居作用、自我惩罚、内疚。)

67提高自我控制水平的训练方法有:(有意转移注意力、自我暗示和自我监督、积极鼓励、榜样、对工作难度的准备性)。

68儿童自我控制过低常常表现为:(容易分心、无法延缓满足、易冲动、喜欢攻击人、情绪表现有很多自发性。) 69儿童的道德认识指儿童对是与非、行为准则及执行意义的认识,它包括:(道德要领的掌握、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道德信念)的形成。

三 填空题

2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科学。

3儿童心理学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交差点。

4幅合论的倡导者是斯藤,格赛尔提出成熟优势论

5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6、美国儿童心理研究运动的创始人是霍尔他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复演说,发明了研究儿童心理的新技术问卷说

7、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假设来自劳伦兹对动物印刻行为的研究

9、二战后到60年代中期,美国儿童心理学的支柱是分析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

10、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华生运用条件反射的实验方法,进行了许多儿童实验的开创实验,重点是研究儿童的情绪和情绪行为。

11个体的发展是基因型变化为表现型的过程。

12人体中存在着两类构造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第一类细胞是生殖细胞,第二类细胞是体细胞。

13染色体主要由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14遗传物质是细胞核内的染色体。

15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功能的最小单位,是依存特定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16基因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的一个节段,由许多核苷酸组成,带有指导核糖核酸的遗传密码。

17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是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

18基因型是生物体一切遗传基础的总和。表现型是所有性状的总和。

19遗传病一般由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导常造成。

20药物对胎儿发育的方式是本身无变化地透过胎盘和药物改变了母亲的生理

21儿童身体发展的原则是头尾原则和远近原则。

22儿童身体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身高和体重。

23儿童脑重量的增加是指神经结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的伸长。

24儿童脑发展成熟的程序是枕叶 颞叶 顶叶 额叶。

25评定新生儿感觉的方法有(发射行为)(定向发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和(视觉偏爱)。 26 3岁儿童能正确判别的方位是(上下方位)4岁儿童已经能辨别(前后方位)。

27比纳认为儿童观察图画的能力经过了(列举阶段)(描述对象阶段)和(解释对象)阶段。

28范茨用(视觉偏爱)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爱。

29儿童的听觉能力在(12、13)岁以前在增长,成年后主要是(高频)部分听力逐渐丧失。

30幼儿时期的知觉特点是(把几何图形和生活中的实物相联系)。

31发展心理学研究认知主要解决两个问题:描述儿童的认知功能如何随年龄变化而生长、说明或揭示儿童认知功能变化的因素或机制。

32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33皮亚杰认为人的经验有两种 , 一种是:物理经验,另一种是:数理逻辑经验

34剌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格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顺应

35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在认知上获得了两大成就:主体和客体的分化 和 因果关系联系形成

36儿童掌握各种守恒有一定的顺序 , 最先掌握的是:数目守恒 最后掌握:体积守恒

37可逆性:出现是守恒获得的标志 , 也是具体运算阶段出现的标志。

38群集结构是分类系统,群集运算主要有两种 , 一种是:类群集运算,一种是:系列化群集运算

39儿童通过:同一性、补偿性、逆转性实现了思想上转化,取得了守恒。

40皮亚杰认为适应包括两个过程 , 即 同化 和 顺应

41思维的机制是: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能不断从低级的平衡达到高级的平衡

42感知运动时期的特点:是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末期出现智慧结构。

43象征思维开始的标志是:儿童象征性游戏的产生

44直觉思维阶段儿童思维的特征是:宽度、高度 和 自我中心

45具体运算阶段的特点是:守恒 和 群集

46信息加工论认为知识单元有四类图示、映像、概念或范畴、判断。

48信息加工的阶段有感觉登录、注意、知觉、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49元认知能力包括:计划、激活认知规划和策略、监控学习、控制分心和焦虑、评定结果。 50感觉登录的大量信息主要涉及到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

51语言准备期也称前语言期,可分为反射性发声阶段和牙牙学语阶段两个阶段。 52语言理解的准备包括语音知觉和词语理解两个方面。

53儿童语言的发展包括语音的发展、词义的发展、句子的发展和语用技能的发展四个方面。 54儿童正确使用语言和理解语言的基础是词义的理解。

55儿童倾向于用中等概括水平的词来称呼物体。

56在儿童词义的发展中,普遍存在两种情况:词的使用范围的扩张和词的使用范围的缩小。 57儿童理解句子的策略有事件可能性策略、词序策略、非语言策略。

58按表示事物单位和表示动作单位的不同,量词可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两类。

59按儿童所讲的语句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句子可分为不完整句、完整句和复合句。 60认为儿童的语言知识和能力是先天具有的理论是先天语言能力说和自然成熟说。

61、认为儿童的语言知识和能力是后天习得的理论是模仿说和强化说。

62认为儿童的语言是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的理论是认知相互作用论和社会相互作用论。 63测验项目的选择取决于测验的目的和智力的理论。

64斯皮尔曼认为智力活动包括两个因素,即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

65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式,其三维是指过程或操作、内容、和成果。

66韦克斯勒从整体智力观点出发把智力分为言语和操作。

67智力分数可以用常态分布来表示。

68、心理学家大都以(智力程度)和(适应行为当作智力缺陷的分类标准。

四 判断题

1、从广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包括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

2、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0-15岁的儿童。(×)

3、儿童发展心理学首选要探究的问题是如何解释儿童的个体差异。(×)

4、高尔顿是环境决定 代表人物。(×)

5、格赛尔认为支配成熟的重要因素有:成熟和学习。(∨)

6、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7、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霍尔。(普莱尔)( ×)

8、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青少年心理学(×)

9 长期纵向研究容易受到时代变迁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10儿童发展的关键期问题来自格赛尔的双生子实验。(×)

11新生儿是看不见彩色的。(∨)

12新生儿的视觉调节机能很差。(∨)

13、视敏度迅速发展的关键期是出生的第一年。(×)

14婴儿还不具有物体形状和大小恒常性。(×)

15岁的儿童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向。(∨)

16蜗牛实验的设计者是范茨。(×)

17儿童感知时间有很大的困难。(∨)

18狭义地说 ,认知就是思维或记忆。(∨)

19不同年龄的儿童认知水平的差异 , 实质上反映了认知结构的差异。(∨)

20儿童的认知结构随儿童的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21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 ,认知发展的核心是获得运算结构(∨)

22儿童认知发展的结构是可以改变的(×)

23思维的机制是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不断从低级的不平衡达到高级平衡的过程(∨) 24皮亚杰的 " 三山实验 " 是用来证明儿童如何获得守恒概念的(×)

26皮亚杰认为形式运算阶段是思维发展的最高形式(∨)

27图式是指动作的组织或结构(×)

28感觉登录是一种照相式的记忆,但它很快衰退。(∨ )

29短时记忆是一种暂时的、被动的和无意识的记忆。( × )

30M空间是指短时记忆的单位。( × )

31工作记忆或短时记忆中持有信息的能力称为M空间。(∨ )

32首因效应是指容易忘记一串信息中开始的部分。( × )

33所有在长时记忆里的信息在任何时候都能回忆起来。( × )

34信息加工系统的各个方面都随着年龄而变化。( × )

35元记忆就是儿童对记忆任务的认识。( × )

36通常儿童的再认能力很强,而重组、回忆能力较差。(∨)

37在所有的年龄阶段,儿童的再认记忆皆优于回忆记忆。(∨ )

3元认知是儿童对自己认知功能的认识和控制力(∨ )

39、监控学习是指儿童在教师或他人的监督和控制下进行的学习。( × )

40信息加工研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理论指导。( √ )

41语言包括语音、语法和语义。( √ )

42新生儿的第一个行为表现实笑。( × )

43婴儿对言语的刺激是不敏感的。( × )

44儿童语言的发展示一个逐渐分化的过程。( √ )

45儿童最先掌握的是描述动作的形容词。( ×)

46、4、5岁的儿童最先掌握的量词是临时量词。( × )

47勒纳伯格以生物学和神经生理学作为理论基础提出自然成熟说。( √ )

48斯金纳提出“选择性模仿”的概念。( × )

49语言情景的不同及儿童的自我中心对儿童理解指示代词没有明显得影响。( × )

50、不完整句指句法结构不完整,但是能表达一个句子意思。(√ )

51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学习的能力(√)

52斯皮尔曼提出二因素说,他认为智力活动包括在因素和小因素。( × )

53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地不受教育文化影响的智力称晶体智力。( × )

54通过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称流体智力。( × )

55提出智力的层次结构模式的是塞斯顿(阜南)。( × )

56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的程序的一致性是指效度。( × )

57某一个标准化样组在某一测验上平均分数是指常模。( √ )

58如果一个测验真正能准确测量到它欲测验的东西,这个测验就谓之有标准。( × )

59情绪作为一种适应能力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 × )

60怯生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普遍存在的现象。( × )

61婴儿对所有的陌生人都害怕。( × )

62婴儿与照顾者的关系越密切,见到生人就越易产生害怕。(√)

63婴儿获得的听觉刺激和视觉刺激越多,怯生程度越小。(√)

64幼儿的美感常常与道德联系在一起,并以道德感代替美感。(√)

65中班幼儿的告状是道德感的表现。(√)

66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是笑。(√)

67小学生对不同学科已产生不同的兴趣。(√)

68体貌直接地影响一个人的个性。( × )

69父母离婚对男孩的影响要大于女孩。(√)

70儿童生活的第一年没有自我意识。(√)

71伊底由先天的本能和基本的欲望所组成。(√)

72超我是人格的心理成分,它介于现实世界与伊底之间。( × )

73自我是人格的社会成分,代表着社会的伦理道德。( × )

74儿童出生后几周就表现出气质差异,这些差异似乎与教养方式无关。(√)

75儿童最初表现出来的气质特点制约了父母与儿童相互作用的方式。(√)

76幼儿的自我评价集中于自己的内心活动。( × )

77小学生处于自我意识突变的时期。( × )

78男女两性在学龄前期就表现出显著的认知差异( × )

79从学龄期起智力上明显出现性别差异,女性智力优于男性。(√)

80女性在智力发展分布上智愚上两端都比男性多,而男性的智力发展较为均匀。( × )

81女孩获得语言比男孩早,但男孩在读写和拼写方面占优势。( × )

82女性的视敏度优于男性。( × )

83男性的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较强,而女性的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较强。(√)

84男性偏于逻辑思维,女性偏于形象思维。(√)

85男孩参加社交方面的活动比女孩多,而且攻击性行为也比女孩多。( × )

86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染色体畸变(√)

87双性化个体是存在的。(√)

88依恋发生的时间基本相同,但依恋发展的模式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 × )

89角色扮演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冲动与攻击性形为,还有助于利他形为的实践。(√)

90平行游戏就是儿童在一起玩同样的游戏,有明确的分工和组织。( × )

91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学习:( × )

92霍尔提出了生活准备说的游戏理论。( × )

93桑代克认为,游戏是一种习得行为,游戏遵循效果律。(√)

94自我控制并不是超强越好。(√)

95过度延缓满足的儿童对新环境具有强烈的探究兴趣。( × )

96皮亚杰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 × )

97柯尔伯格用对偶故事研究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 × )

98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从效果转向动机论。(√)

99自我控制越强越好。(√)

100个体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从事指向目标的单独活动或集体活动指自我监督。 ( × )

101皮亚杰认为,低年龄儿童道德不成熟的原因是厌恶惩罚。( × )

102延缓满足,即为了得到以后更有价值的东西,愿意延缓立即得到的奖励。(√)

103班杜拉“三位一体”的交互决定论,其三位是指个人、集体和社会。( × )

简答题

1、如何理解发展心理学?

答:狭义上说就是指个体发展心理学。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从广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从逻辑上说,发展心理学应全面地研究人生的各个阶段。

2、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

答;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的儿童是从出生到17、18 岁左右。狭义上说就是指个体发展心理学。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从广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从逻辑上说,发展心理学应全面地研究人生的各个阶段。

1胎儿的发育过程:答:胚种期。怀孕的第一周。胚胎期怀孕的第二周到第八周。胎儿期怀孕的第三个月到出生。 2 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答::从上到下,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有近及远,儿童动作动作发展从身体的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趁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有粗到细,或者由大到小。生理的发展从大肌肉延伸到小肌肉。

1、评定新生儿感觉的方法有那些?答:A发射行为B定向发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C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D视觉偏爱。

2、研究婴儿颜色视觉的方法有那些?答:A视觉偏爱化 B记录脑电活动 C去习惯化 D配色法

3、幼儿对色形两维的感知特点?答: 三岁前形状抽象占优势;4岁是颜色抽象占优势;6岁以后是同一抽象占优势。儿童的色形抽象或感知受到发展成熟的影响。

4、婴幼儿的形状知觉特点?答:幼儿的形状知觉发展很快,掌握形状的次序是:由易到难依次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

5、儿童方位知觉发展的特点?答:三岁的儿童已经能辨别上下方位,4岁儿童已经能辨别前后方位,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6岁儿童能完全正确的辨别上下左右四个方位,但是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辨别能力尚未发展完善。

6、儿童左右概念的发展阶段?答:第一阶段(5-7岁),儿童能比较固定地辨认自己的左右方位,第二阶段(7-9岁),初步地、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第三阶段(9-11岁),能比较灵活、概括地掌握左右概念。

7、幼儿观察力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答: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括性。

8、儿童观察力的发展趋势?答: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从冲动性向思考性发展;从笼统的、未分化的向精细的方向发展;整体与部分从分离到统一。

9、时间视觉的特殊性?答:由于时间自身的特殊性,加之人体没有感知时间的感受器官,个体要借助一定的媒介物才能认识它。儿童感知时间有极大的困难。不同年龄儿童知觉的特点不同。

1 、思维的起源是什么 ? 答:广义地说,谁知就是人的认识活动,包括注意、知觉、记忆、解释、分类、评价、原则推理、规则的演绎,想象各种可能性。狭义地说,认知就是思维或记忆。

2、运算的含意是什么 ? 答: 运算有不同的含义,其一,运算是指内化的动作,即能在头脑中进行思维活动。其二、运算式一种可逆的动作,它既能向一个方向进行,又能向相反的方向运转。其三,运算具有守恒性。其四,是系统性,运算格式是一个系统,要协调成为一个整体。

3 、儿童思维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 答:一、感知运动期(0-2岁);二、前运算时期(2-7岁)三、具体运算时期(7、8-11、12岁)四、形式运算阶段

1、儿童元认知能力发展的内容?答:1、计划。计划是经常使用的执行过程。计划的第一步是阐述问题。提出正确的问题是这个过程中的最重要的一环。2、激活认知规划和策略。一些知道规划和策略的儿童在他们需要规则或策略时并不一定会使用他们。但是到了一定的年龄就懂得去激活他们,自发地寻找时宜的规划和策略。3、监控学习。监控学习是持续地追踪一个人自己的行为并相应地调节自己的学习策略。4、控制分心和焦虑。儿童能按照任务的要求抵制分心,集中注意力,控制遇到困难时上升的焦虑。5、评定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不仅监控学习过程,还能确定什么时候他们已经解决了问题,同时也增加了要有好的解决方法的期望。

1、儿童使用形容词的发展过程有何特点。答:1、从物体特征的描述发展到事件情境的描述。从单一特征到复杂特征,从方言到普通话话到书面语言。从形容词简单形式到复杂形式。 2、儿童话语的发展特点。

1、智力的特质结构理论有哪些?答:1)二因素说:斯皮尔曼首先提出二因素说。他认为智力活动包括两个因素,一个是一般因素,另一个是特殊因素。2)多因素说:塞斯顿首先运用群因素的理论在多种智力活动中辨认出七种基本因素,他称之为基本智能。3)层次结构模式:阜南综合一般因素、群因素、特殊因素提出了一个因素层次的图解。

1、幼儿理智感发展的特点是什么?答:1)好奇好问。特别喜欢问成人:这是什么?2)“破坏”行为。崭新的玩具刚买回家,有时一转眼的功夫,就被儿童拆得四分五裂。

2、智力成长变化的几种模式答:。1)聚合式:两个女孩早期智力一个高于平均值,一个低于平均值,两者相差30分点。往后则是高才下降,低者上上升,到成熟时,二者会合在一个水平上。2)发散式:两个同龄男孩智力起点相近,都略高于平均值,经过16年却分道扬镳,两者45相差个分点。3)交叉式:一个从早期的高于平均值发展到后期的低于平均值,另一个相反,形成交叉式的发展。

2、简述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答:1)从情绪表现的形式来看,是从外显到内隐。2)从情绪控制能力来看,是从冲动的到自制的。3)从情绪引起的动因看,是从直接到间接,具体到抽象。4)从情绪表达的内容来看是从生物需要到社会性需要

1、简述弗洛尹德的心理性欲阶段理论。答:1)人格结构的形成:弗洛尹德设想一个人的人格由三个方面组成,即伊底、自我和超我。2)人格发展的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2、简述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答: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2)基本的自主感对基本的羞耻感与怀疑感。3)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4)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5)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基本的同一感分散或混乱。

3、婴儿自我认识出现的阶段。1)戏物(镜子)2)(镜像)“伙伴”游戏。3)相倚必探究。4)

自我认识出现。

4、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特点。答:1)从受外部条件的制约过渡到受内部道德认识的制约。2)从注重行为的效果过渡到注重行为的动机,转折年龄在9岁左右。3)从注重行为的直接后果过渡到注重行为或后果的性质。4)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渐发展,并且有了一定的批判性。5)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到有了一定概括程度的、涉及到某些个性品质的评价。

1、男女儿童在认知方面有哪些差异?答:(1)男女性别差异的年龄倾向和具体表现。从学龄期起智力上出现明显差异,女性智力优于男性。当男性青春期高峰期到来时,男性的智力开始逐渐优于女性。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优势愈益明显。(2)男女智力有不同的优势领域。1)、语言。女孩 获得语言比较早,在语言流畅性方面,以及在读写和拼写方面 均占优势。但是她们在言语理解、言语推理甚至在词汇方面就比男孩差。2)、感知。男性的视敏性优于女性,至少从青春期起是这样,女性有较好的听觉定位和分辨力。3)、记忆。男性的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较强,而女性的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较强。4)、思维。男女儿童从幼时起思维活动就各有其特点。男性偏于逻辑思维,女性偏于形象思维。

2、同伴的作用。答:①同伴是强化物②同伴是范型③同伴帮助去自我中心④同伴给予稳定感和归属感⑤同伴是社会化动因

2、现代心理学对儿童性别定型化的研究有哪些变化?答:(1)、认知发展理论 有柯尔伯格在1966年提出。(2)、性别图式理论 (3)、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定型化行为是通过与其他形式的行为一样的过程学会的。(4)、心理人类学理论 理论十分重视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心理实验同人类学的自然主义的调查与现场研究相结合。

1、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答:(1)对照料者(父母)的依恋为婴儿提供了情绪安全的基地,也为日后父母教育儿童打下了基础。(2)依恋的强烈程度不能决定儿童发展的方向。(3)儿童与照料者父母的依恋关系不是一万不变的,它会随着家庭内部关系的变化而变化。(4)儿童个性是经验的历史与现实活动统一的产物,它既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连续体,又具有相对的可塑性。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大。因而必须十分重视早期依恋的形成,同时也要正视现实环境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1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主要特点。答:1认为规则是万能的、不变的,不理解这些规则是同由人们自己创造的。②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量抱着极端的态度,或者是好的,否则便是环的。③判断行为的好环是根据后果的大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④儿童把惩罚看作是天意,赞成严厉的惩罚。⑤单方面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 成人规则的义务感。

2自律道德阶段儿童的主要特点。答:①认为规则和法则是经过协商制定的,可以怀疑,可以改变。②判断行为时,不只是考虑行为的后果,还考虑行为动机。③与权威和同伴相互尊重的关系,能较高地评价自己的观点和能力,并能较现实地判断别人。④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位置,判断不是绝对化,看到可能存在的几种观点。⑤惩罚较温和、贴切,带有补偿性,以帮助错误者认识和改正。

2柯尔伯格将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答:柯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前习俗水平:服从与惩罚 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习俗水平:好孩定向 维护社会制度与权威的道德后习俗水平:民主地承认法律 普遍的原则

2、试比较共同决定论和相互决定论的观点。答:共同决定论:代表人物是幅合论的倡导者斯腾,心理发展的既非仅由遗传的天生素质决定,也非只是环境影响的结果,而是两者相辅相成造就的,这是一种折衷主义的发展观。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它的观点是当前普遍承认的观点,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论述题1、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内容。答: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这部分的内容主要回答或研究引起儿童心理变化发展的原因。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儿童发展经历的阶段,或发展变化的模式是相同的,但每个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发展最后达到的水平,各种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特点并不相同。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帮助儿童顺利地度过每个发展阶段,帮助儿童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或暂时的障碍。

1 试析影响儿童动作发展的因素:答:影响儿童动作发展的因素是生理成熟。不论经济条件、文化教育水平如何,全世界各民族的男女儿童基本上都是以同样的顺序获得各种动作。例如:不同的教养方式可以影响动作发展速度。同时研究表明环境对动作能力发展的影响,长期的动作训练可以加速动作发展,但是训练可能对某些活动的影响比其他一些活动大。无论在成熟的早期,中期晚期对小儿进行训练都会成功,但有早晚之分,成熟早期是开始学习训练的最佳期。

1)在一块大的玻璃平台中间放置一块略高于玻璃的中央板。板侧的玻璃上铺有格子布,因为它与中央板的高度差不多,

似乎是个“浅滩”。在中央板的另外一侧离玻璃几尺深的地面上也铺上同样的格子形的图案布,使儿童造成一种错觉,这里似乎是“悬崖”。然后让孩子爬过玻璃板。

问题:实验的名称和设计者?实验的设计意图是什么?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答:名称是“视崖”实验。设计者是:吉布森和瓦尔克。设计意图是:为了解儿童对深度知觉是先天就具有的,还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结论是:婴儿很早就有了深度知觉,但是还不能由此断定深度知觉是先天的。

(2)给学龄前儿童看桌子上的两个机械蜗牛,实验者同时十两个蜗牛启动爬行,其中一个蜗牛爬的慢,另外一只爬的快。当快的蜗牛还已经停止时,慢的蜗牛还在爬,可是最终仍为能赶上快蜗牛。在这种情况下,儿童不能正确再现究竟是哪个蜗牛先停下。

问题:实验的设计者是谁?实验的目的与结论?答:设计者是皮亚杰。目的是测试儿童的时间知觉。结论是4.5-5岁的儿童还不能把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区分开来;5-6.5岁儿童开始把时间次序和空间次序分开,但仍不完全;7-8.5岁儿童才最后把时间与空间关系分别开来。

1、 举例说明直觉思维阶段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答::这一时期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思维直接接受知觉到的事物的

显著特征所左右。另一个特征是:自我中心。所谓自我中心是指儿童往往只注意主观的观点,不能向客观事物离中,只能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皮亚杰的三山试验证明了这一点。

2、 比较皮亚杰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观点。答:皮亚杰把儿童看成是一个初露头角的科学家,在与

环境的互动中不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而信息加工理论把儿童比喻为计算机系统。计算机接受问题信息,储存信息,按照某种规则加工信息,然后作出回答。而儿童的认知也可以比喻为从环境中接受信息,储存信息,按需要提取和操作信息,然后作出外显反应。信息加工是心理学研究认知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把认知过程中感性部分与理性部分结合起来成为一个从输入到加工到输出的完整的控制系统。信息加工论者运用了信息论、控制论和计算机模拟,在感性认识部分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尤其在记忆研究方面最有成效。

3、 1、使述先天语言能力说的基本观点。答:先天语言能力说是乔姆斯基提出的,他认为决定儿童能够说话的因素不

是经验和学习,而是先天遗传的语言能力,这里的“语言能力”指的是语言知识,即普遍地语法知识。乔姆斯基驳斥经验和学习理论的根据是:(1)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在4岁就能完成。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本族语的基本语法现象,不可能是归纳过程的结果。(2)语言是一个有高度组织性的抽象规则系统,是人类先天具有的普遍语法能力,即先天的普遍语法知识的表现。(3)语言获得过程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这个转化是由语言获得装置实现的。(4)儿童获得的是一套支配语言行为的特定的规则系统。这种规则系统不是像行为主义所假设的那样是一大堆的具体句子,既不是句子的表层结构,而是这些句子的实质,即深层结构。因而能产生和理解无限多的新句子,表现出很大的创造性。

4、 1、试析教养方式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答:根据控制(对孩子是否提出成熟的要求)和爱(即是否关心、信任

和尊重、理解孩子)这两个维度,可以把父母分成四种类型:1)对威型父母-控制+爱(接受);2)专制型父母-控制+不爱(拒绝);3)娇宠型父母-不控制+不完全的爱;4)冷漠型父母-不控制+不爱。专制型父母,控制有余,受惊不足;娇宠型父母,爱得不理智,控制不足;冷漠型父母或拒绝型父母,无论从教养方法和教养态度上都很问题。唯对威型父母是较是较理想的父母。

5、 2、试述认知相互作用论的主要观点。答: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一派主张从认知结构的发展来说明语言发展,认为儿

童的语言能力仅仅是大脑一般认知能力的一个方面,而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示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他们的主要观点有:(1)语言是儿童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符号功能是指儿童运用一种象征或符号来代表某种事物的能力。语言出现在感知运动阶段的末尾。(2)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由于儿童的认知结构发展顺序具有普遍性,相应地,儿童的语法结构发展顺序也具有普遍性。(3)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既不是环境强加的,也不是人脑先天具有的。它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活动,动作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6、 1、论智力发展的因素分析。答:1)智力发展的分析离不开年龄维度。年龄考察智力发展,必然要以年龄为标志,

同样,用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智力发展,也离不开年龄这个维度。2)如何用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智力发展。在智力发展的因素分析研究中,我们有理由假设,智力的因素结构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不是青睐不变的而是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3)因素数量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因素数目究竟是多少这个长期悬而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合理地置于这样一种框架之中它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的具体是怎样一种变化过程。这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完成同样的智力作业,一般因素作用相对减弱,因而意味着,随着年龄的增长完成智力作业所需要的智力因素要更专门化些。4)因素比重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不仅仅

因素数量随年龄发生变化,而且单个因素在整修因素结构中的比例也会发生变化。婴儿10个月前占最大比重的因素包括:视觉跟踪、社会性反应、知觉兴趣、动作灵巧性等。5)在一定因素结构中。因素内容随年龄变化而变化。

7、 1、试分析影响婴儿怯生的因素。答:1)父母是否在场。如果婴儿坐在母亲膝盖上,或由母亲抱着,那么陌生人进

来几乎不产生什么影响:如果母亲与婴儿有一定距离,就更可能产生害怕。2)环境的熟悉性。3)陌生人的特点。婴儿并不是对所有的 人都感到害怕,实验显示陌生人在场不一定引起婴幼儿的怕,这要看儿童与陌生人的距离。4)抚养者的多少。婴儿熟悉成人的多少的影响其怯生程度,如果一个婴儿讪少数几个成人抚养,他所怯生程度可能比由许多人抚养的婴儿来得高。50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婴儿与照顾者的关系越密切,见到生人就越易产生害怕。

6)婴儿接受的刺激。婴儿获得的听觉刺激和视觉刺激越多。怯生程度越小,因为这样的儿童已习惯于接受各种新奇的刺激。

8、 2、试述克服害怕的心理方法。答:1)对抗性条件作用。所谓对抗 性条件作用,是把一些能唤直害怕情绪反应的

刺激与愉快的活动现时并存,最后以愉快活动所产生的积极的情绪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2)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是指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安排患者逐渐地接近所害怕的对象,或逐渐提高患者的刺激物强度,让患者逐渐减轻惧怕对象的敏感性。3)模特塑造法。模特或榜样不仅能使儿童获得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思想品质。不能帮助儿童克服害怕的情绪。向儿童显示同伴能成功堀对付自己所害怕的对象,可以有效的帮助儿童广泛而持久的减少害怕的程度。4)认知疗法。我们的行为和情绪都有一定的思想作指导,要改变不合理的行为和情绪,道德要找出不合理的思想基础

9、 2、试析青少年自我意识突变的原因与特征。答:原因:1)生理上的原因。生理上这些急剧的变化使儿童开始意识

到自己不再是个小孩子,出现了成人感。2)心理上原因。儿童就可以把自身人微言轻思考的对象,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清晰的呈现在思维的屏幕上,按照内化了的社会化标准,像以前分解每个具体动作那样审视自己的修改特点、道德品行和情绪状态。3)社会的原因。随着身心的发展,儿童进入高一年级学校,儿童在家里和学校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虽然父母和教师还未把儿童当成人看待,但也不再把他们当成孩子了,向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0、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答:1)成人感知独立意向的发展。随着成人感的产生,儿童一方面更加自学地希望

参加成人活动,另一方面也更加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希望别人把他当成人看待,让他享受与成人同样的权利。2)自我的分化。进入青春发育期后,儿童不仅能认识和评定自我的所作所为,还能把作出这些行为的自我作为客观的对象加以分析、评定。3)自我意识的强度和深度不断的增加。青少年强烈地渴望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十分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关心自己的个性心理品质,对自我的认识越来越深化,4)自我评价逐渐趋于成熟。青少年自我评价的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强,二)是自我评价逐渐从片面性向全面性发展;三是对自己的评价已从身体特征和具体行为向个性品质方面转化。

11、 1、试论同伴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答:(1)同伴的作用①同伴是强化物②同伴是范型,同伴不仅是一种强化物,

而且是可以作为一种社会模式或榜样影响儿童的行为发展。③同伴帮助去自我中心,儿童,尤其是年幼的儿童,认知上常有自我中心的特点。他们只有在与同伴的互动过程中才会认识到别人的观点、需要与自己并不相同,学会了解别人,约束自己,改变自己不合理的行为与想法,学会与同样相处。④同样给予稳定感和归属感。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发展中的困惑与烦恼,产生焦虑和紧张。⑤同伴是社会化动因。

12、 5试述男女儿童性别差异的表现以及产生的因素。答:(一)男女儿童性别差异的表现1.身体和动作方面出生

时女孩在身体和神经系统方面的发展比男孩快些。男婴出生时身体比女婴要长些、生些,有更加成熟的肌肉,比较大的心脏和肺。男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表现了更多的自发性活动,由大肌肉活动构成。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婴在大肌肉动作技能和力量方面显得更加优越。女婴的活动比较精细,大部分是面部表情,如张嘴、微笑和吸吮。

2)、认知方面①男女性别差异的年龄倾向和具体表现 年龄倾向:男女两性在学龄前的差异不明显。男性在智力发展分布上智愚两端都比女性多,而女性的智力发展较为均匀。②优势领域语言。女孩 获得语言比较早,在语言流畅性方面,以及在读写和拼写方面 均占优势。但是她们在言语理解、言语推理甚至在词汇方面就比男孩差。感知。男性的视敏性优于女性,至少从青春期起是这样,女性有较好的听觉定位和分辨力。记忆。男性的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较强,而女性的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较强。思维。男女儿童从幼时起思维活动就各有其特点。男性偏于逻辑思维,女性偏于形象思维。(3)社交和情绪发展方面女孩参加社交方面的活动比男孩多。男孩的攻击性行为比女孩多。女孩在一起从事合作性的活动多于男孩。(二)性别差异产生的因素1)、生物学因素①荷尔蒙的影响。按照有机体对荷尔蒙的反应,有人认为胎儿期和青春发育期是个关键期。②大脑单侧化功能对认知性差异的影响 人类大脑两半球在功能上存在差异,一般认为右半球对空间信息加工具有较强的能力,左半球对语音信息加工具有更多的能力。③染色体遗传特性对智力的影响。染色体数量和结构的畸变都会影响个体的智力。

13、 12父母和老师对儿童性别差异的影响(注:同试述父母和老师对性别差异的影响。) 父母的影响:在男女儿

童性别角色行为的问题上,父母都起一定作用,但父亲的作用更重要一些。教师的影响:老师对女孩的某些消极个性特点加以鼓励,而对男孩的某些积极个性特点加以批评或惩罚。对男女学生的学业失败问题,教师往往归因为女生的学业无能,而将男生归因为学习动机。

14、 6试论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用。答:游戏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游戏和谁知的发展。

由于年龄的增长,信息加工能力的提高,儿童就喜欢在游戏里增加复杂的、新奇的、自相矛盾的对象与情境。儿童在游戏时早期表现出来的探索性与好奇心的差异可能跟儿童以后的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的差异有联系。②游戏和社会能力。游戏,尤其是想象性游戏在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可以在假想的情境里,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各种角色,体验各种角色的思想和情感。③游戏与情绪发展儿童的自我控制、活动方式心脏改造儿童问题行为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④游戏和个性。儿童的个性特征对儿童的游戏技能、游戏习惯有深入持久的影响,同时游戏也会对儿童个性特征的形成产生影响。总的来说,游戏不仅可以扩大儿童的知识面,掌握必要的生活和学习的技能,还可以调节和治疗儿童情绪失调,可以促进儿童想象力、创造性、耐心和持久性、灵活性以及人与人交往能力的发展。

15、 案例1、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很喜欢告状,老师经常会听到:“老师,++打人”试用所学理论分析幼儿告状原因。

答:幼儿中班渐渐地在形象沿海水平上懂得了一些道理,开始把自己的或别人的言行与一定的规则和作为规则体现的榜样相比较,产生相应的道德体验如这时的儿童很喜欢告状,实际上反映了幼儿正在把别的儿童的行为与老师经常教导他们的行为准则作比较,并且主动地产生了某种道德体验。

16、 2、崭新的玩具刚买回家,一转眼的功夫被孩子拆得四分五裂,一些家长常为此感到恼怒。请用所学理论分

析幼儿破坏的原因及家长的对策。答:这是幼儿未知欲的其中一种表现 形式是与动作相联系的“破坏”行为崭新的玩具刚买回家,一转眼的功夫被孩子拆得四分五裂,一些家长常为此感到恼怒。日常生活中许多在成人看来是十分平凡的事情和东西,在儿童看来却感到新奇,所以他们要问,要动手拆,这完全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作为家长和老师必须珍惜儿童的这种探究热情,并创造条件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幼儿被好奇感所驱使,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感兴趣,但是他们自己的思索并不多,常常轻信成人的回答,提出的问题也都是些极为表面的现象。培养儿童的理智感应当注意以下两点:1)鼓励儿童多提问,多思索、并创造条件刘儿童有机会去探索,去创造。2)儿童在游戏和学业上取得了成功要及时给予表扬,尽量避免让儿童体验过多、过强的失败情绪,任务与要求要切合儿童的实际,要善于发现儿童认识活动中的优势领域和兴趣。成功和兴趣是推动年幼儿章理想感发展的重要保证。

17、 案例分析 猴子的实验:1、实验的设计者是谁?2、这三个实验各说明的什么?答:是哈洛。在这个实验里,

两种代理母猴抚养的其它条件都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布母猴披有一层柔软的毛巾布。于是哈洛推断,身体接触的舒适比食物对依恋的形成起着更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心理分析理论,还有社会学习理论,都强调婴儿的依恋行为是由母亲的喂食引起的。现在,社会学习理论者已不再专门强调喂食的重要性,认为照顾者与婴儿接触时为婴儿提供触觉的、视觉的、听觉的刺激已成为婴儿最重要的、最可依赖的刺激。

18、 1打破15只杯子和1只杯子的实验。实验者皮亚杰。答:在这个研究中,5岁以下的儿童没法作比较,6岁的

以上的儿童能作出回答。小学低年级6-7岁儿童说A儿童更坏些,A打破了15只杯子,B只打破了一个杯子,因此A儿比B儿坏。他们根据杯子打破折数量多少作出道德上的判断,也就是说根据主人公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的后果,即行为的客观责任去作出判断。与此相反,10、11、12岁的儿童则说B儿童坏些。A是开门时不知道有杯子在门后无意中打碎的,B则是趁妈妈不在偷东西吃时打碎的。这时的儿童已注意行为的动机和意图,即从行为的主观责任去作出判断。一般的趋势是:根据客观责任作判断在年幼的儿童身上出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根据主观责任作判断出现稍迟,并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增。这两种道德责任判断在儿童身上有一个阶段是重叠的,主观责任的判断逐渐取代客观责任判断而居于支配地位。皮亚杰把两种道德判断部分重叠的时期称为道德法则的内化阶段。至于儿童的道德判断究竟是怎样从外部服从权威的判断向自己控制的、内存的法则支配所作的判断过渡,皮亚杰的研究并未作出满意的回答。


相关文章

  • 中级社会工作考试复习资料-儿童社工案例分析
  • 儿童社工案例分析 案例 现在在有些城市的街头经常会看到一些流浪儿童在沿街乞讨,有的身患残疾的孩子更加令人同情,但估计你怎么也想不到,这其中的一些孩子竟然是被犯罪团伙以几千元不等的价格租来进行乞讨的.他们的残疾被当作博取人们同情以赚钱的工具. ...查看


  • 教育学第三章 学生
  • 第三章 学生★★★ 第一节 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及其教育影响★★★ 关于儿童发展的理论,除了儿童发展的概念以外,还包括关于儿童人性特点.儿童发展的性质.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和儿童发展的价值目的等重要内容.关于儿童人性和儿童在个体人性展现方面 ...查看


  • 学前心理学教案
  • 教学教案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这句话概括地说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年龄范围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指从初生到成熟时期(一般指 ...查看


  • 儿童游戏与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发展_赵兴民
  • 2007年第03期(总第147期) 学前教育研究 StudiesinPreschoolEducationNo.03,2007SerialNo.147 儿童游戏与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发展* 赵兴民**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南民族教育与心 ...查看


  • 蒙台梭利儿童观给我们的启发
  • 蒙台梭利儿童观给我们的启发 会整理当天由我们的老师团队提供的当天参考教案和各种教育相关资源,让广大老师轻松备课.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儿童心理发展是天赋能力的自然表现.儿童心理 发展存在敏感期.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儿童心理发展是通过工作 ...查看


  •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学
  •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3. 4. 8个月以后的婴儿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开展交流活动, 一种是陈述, 另一种是请求. 5. 6. 7. 平行游戏再到联合游戏,最后发展到合作游 ...查看


  • 大班儿童数学认知的发展
  • 2009年第11期(总第457期)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EducationalSciences) No.11,2009General No.457 ·儿童发展· 大班儿童数学认知的发展* ...查看


  •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小抄
  • 名词解释: 1特殊儿童是指在生理上.心理上及智能上异于普通儿童,具有特殊的教育需要的儿童.其特殊的需要包括:特殊的教育场所.特殊的教育方法.受过特殊教育训练的教育者和教学手段等. 2训练中心模式是指在固定的场所内有专职或兼职的特殊教育专业人 ...查看


  •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笔记2--发展心理学学习笔记
  • "发展心理学"学习笔记 主讲:李幼穗 第一章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