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学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3.

4. 8个月以后的婴儿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开展交流活动, 一种是陈述, 另一种是请求。

5.

6.

7. 平行游戏再到联合游戏,最后发展到合作游戏。

8. 儿童的性别概念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和性别恒常性。

9. 控制。

10.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

11.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色盲。

12.

13.4个组成部分。

14.

15.

16.

17.

18.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称为积极词汇。

19.

20.

21.

22.

23.角色游戏是儿童在扮演他人的角色中进行的游戏。

24.

25. 。

26.乱型。

2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28.

29. 的评价。

30.

31.

32.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自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以上儿童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34. 。

35.. 之间的联合 。

36.电视的负面效应并不是电视媒体天生就有的,相反,这些负面效应是由于社会对媒全的使用不当,或者是家长本身的原因造成的。

38. 宽泛的研究方法是将研究对象置于宏观的环境中加以考察的研究的方法,态学研究和跨文化研究 。

39.

40.要让婴儿建立安全的依恋,最关键的因素是养育者要有敏感性。

的获得是儿童想象性显著发展的标志之一。

42. 在幼儿的思维中,有许多想象性成份,化思维和视觉外观性思维 。

43. 。

44.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鲍姆令德将父母的抚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四类 。

45. 父母影响儿童情绪和社会能力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母与孩子间情绪的谈话以及父母本身的情绪表达。

46.

47. 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48.

49.

50.

51.

52.

53..

54.在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中,儿童3和“应该”的区别。

55.

56.处于象征期的儿童开始画人,但是这些“人”具有同一个特征,即光光的脑袋上长着长长的尾巴,因此,人们把儿童早期画的“人”,称为蝌蚪人 。

57.

58.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90%。12岁达1400克。

59.

60.

61.学前.

62.略。

63..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逐渐开始消除,即开始

64.

65.在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儿童或者对词义不十分理解,或者虽然有些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消极词汇

66.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的母爱剥夺实验有力地说明了母爱对于儿童的不可替代性。

67.

68.

69.

70.到了4

71.按照学前儿童在象征性游戏中表现的年龄特征,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自我导向的装扮游戏,外在导向的装扮游戏,序列性装扮游戏及角色游戏。

73.新生儿的神经活动,主要在皮层下部位进行。他们利用先天遗传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环境。这些基本反射包括食物反射和防御反射、 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等。

74.发生的时期。

75.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兴奋过程中,还表现在抑制过程中。儿童年龄越小,神经的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占优势就越强,兴奋也就特别容易扩散。

76.

77.

78.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

79.某种相互作用引起的。

80.

81.婴儿从

82.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

83.

84.

85.研究表明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前的婴儿)

86.5个月左右,儿童对熟悉对象特点的明显变化,会给予新的注意。

87.

88.7个月以后的婴儿能寻找从视野中消失的物体,说明婴儿已经具有了回忆。

89.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90.运算阶段。

91.在感动运动阶段,儿童只能对当前感觉到的事物施以实际的动作进思维,于阶段中、晚期,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92.

93.的象征功能和替代作用,在头脑中将事物和动作内化。

94.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智慧发展的最重要表现是获得了守恒性和可逆性的概念。

95.

96.

97.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名词解释题

1.情感智力:是理解他人情感、能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

2.创造力: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3.移情:是指一个人感受到他人的情感、知觉和思想的心理现象,也称情感共鸣或情感移情。

4.性别分离: 是指儿童喜欢与同性伙伴交往,而将异性伙伴看作是圈外人的倾向。

5.观点采择: 个体把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加以区分并协调起来的能力。也称换位思考能力。

6.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至6、7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7.直觉行动思维: 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

8.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9.自我中心语言: 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之上的现象。

10.性别稳定性: 是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其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11.实证研究法: 研究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

12.亲社会行为: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13..实证研究法: 研究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

14.记忆策略: 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15.具体形象思维: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16.依恋: 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婴幼儿以依恋行为(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和跟随等)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

17.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18.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其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19.记忆恢复: 记忆恢复指学习某种材料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20.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

21.直觉行动思维: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

22.个体心理发展: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再从新生儿到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23..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 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24.自传体记忆:是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25.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之上的现象。

26.社会性游戏:指的是儿童在与游戏玩伴的社会互动中进行的游戏。

27.横向研究: 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察。

28.象征性游戏: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拟社会生活的假装或想象游戏。

29..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 、不断积累的过程。

30.发展的差异性: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31.社会性游戏: 指的是儿童在与游戏玩伴的社会互动中进行的游戏。

32.结构性游戏: 指的是有组织的目标导向的游戏。也就是说,儿童在一定目标的指引下,通过操作,将一些无意义的材料变成有意义的结果的游戏。

33、合作游戏: 指的是儿童为了达成同一个目标或满足同一个需要,在合作中一起游戏。

34.自我导向的装扮游戏: 指的儿童装扮的行为指向的是自己,他们自己是装扮行为的行动者。

34、形式运算:这种摆脱了具体事物束缚,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运算。

35、具体运算: 意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有些问题在具体事物帮助下可以顺利获得解决。

三、简答题

1. 简述婴儿大脑发育的特点。

(1) 处于脑发育的敏感期;

(2) 具有可塑性;

(3) 已出现偏侧优势。

2. 简述同伴相互作用的类型。

(1) 客体中心阶段;

(2) 简单相互作用阶段;

(3)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

3. 根据认知努力程度游戏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1) 功能性游戏;

(2) 构造性游戏或称创造性游戏;

(3) 假装游戏或称象征性游戏;

(4) 规则性游戏。

4.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2)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3) 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5. 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1)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2) 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3) 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6. 简述依恋的特征。

(1)依恋对象具有选择性、有亲近行为、能从依恋关系中获取慰藉和安全感;

(2) 依恋关系的破裂会导致分离焦虑和痛苦;

(3) 双方在情感和行为上有协调性。

7.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

关键期概念的由来; 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8.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

(1) 从轻信别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

(2) 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3) 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4)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9.消极强化与惩罚有什么不同?

消极强化是指厌恶刺激的去除从而增加反应行为;起着增加动机的作用;

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起着降低动机的作用。

10.格塞尔学派对儿童教育提出了哪些忠告?

(1) 不要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

(2) 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

(3) 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

(4) 不要老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

11.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有哪些?

(1) 教养方式;

(2) 身体吸引力;

(3) 行为特征;

(4) 认知能力;

(5 )教师的影响。

12.教师对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影响?

教师角色对儿童的重要性;教师应取的态度和方式。

12.儿童评价一幅画的标准是什么?

喜欢图画中所画的对象; 喜欢图画中所有的颜色。

13.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会产生什么影响?

分离的表现;痛苦情绪的负面作用。(要展开,详见书本)

14. 2-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

从浑浊一体到逐步分化;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句子长度由短到长。

15.儿童在音乐世界扮演的角色?

感知者;表现者;欣赏者。

16.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特点?

对规则的理解上认为规则是万能不变的;评定行为的态度上,抱极端态度,并认为别人也这样看;判断行为时根据后果的大小;看待惩罚上,把惩罚看成天意,赞成严厉惩罚。

17.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象逻辑思维最后;其发展顺序而言是固定的、不可逆的。

18.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 认知因素; 移情; 强化。

19.简述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横向的优点和缺点:时间短且省力;数据有代表性和稳定性;/ 难以寻找转折点;有抽样误差;

纵向的优点和缺点:直接测量可得到第一手资料;对某种心理现象的探索;/ 研究耗时费力;难以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20.心理学家Parten是怎样划分游戏种类的?

独自游戏;平行游戏; 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21.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儿童发展观?

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同伴使儿童获得了支持资源,在儿童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促进社会交流所需技能的获得;

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在交往过程中学会与其他人共同参与活动,学会如何相互作用、处理与其他人的矛盾,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主张或放弃自己的意见;

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儿童可以从同伴中得到情感的宣泄、宽慰、同情和理解,因而产生安全感和责任感,相互帮助克服情绪上的问题,获得良好的情感发展。

22.结合儿童发展的实际谈谈儿童社会化发展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学前儿童社会化发展在人的一生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其未来人格发展的重要基础。从社会规范的习得、人际关系和技能的获得,以及自我意识的健全都离不开社会化发展。

23.联系实际谈谈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应如何关注性别化的问题。

性别化问题对儿童发展有重要意义。要帮助儿童正确认识自身的性别概念和性别角色。

24.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25.简述儿童大脑机能发展的主要表现阶段。

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 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 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

26.试述学前儿童游戏活动中的心理特点?

对游戏内容有强烈的兴趣

注意力高度集中

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自由地参与游戏

有假想与真实的转换

游戏中有人与人(物)的交流 各方面能力得到延伸发展

27.简述儿童的自我中心语言及其表现范畴。

儿童不考虑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听他说话而自己讲话。 分重复、独白、双人或集体独白。

7

28.简述个体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

生物取向阶段;社会取向阶段;心理取向阶段

五、论述题

1 结合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特征,谈谈教育中如何激发儿童的创造力。

(一 )创造型儿童特征:坚强性、进取性、独立性、好胜性、完美性、创新性、专注性。 (二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儿童的创造力:

① 帮助儿童适应变化;

② 帮助儿童认识到有些问题不是能容易回答的,以避免在不能找到答案时的焦急情绪; ③ 帮助儿童认识许多问题答案的多样性,并鼓励寻求多种答案,找出最适合情景的答案; ④ 帮助儿童学会认识自己的感情;

⑤ 让儿童体会到通过努力解决问题会带来快乐 ;

⑥ 让儿童认识个体差异存在的客观性;

⑦ 帮助儿童发展毅力;

⑧ 充分重视和激发儿童天生的创造性。

2 试论述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特点。

答:①. 兴趣指引这是学前儿童游戏的最主要的原因。

②. 注意力集中学前儿童游戏中的高度注意力使得他们在游戏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有时会有出人意料的创造表现。

③. 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游戏的过程儿童可以尽情尽兴地体验着愉悦及欢乐的积极情感。 ④. 自由性儿童在游戏中是自由的、主动的、无拘无束的,规则来自游戏的内部,没有目标的压力。

⑤. 假想与真实的转换儿童经常需要发挥想象力来充实游戏,适时的进行着假想与真实的转换,保证了游戏的顺利进行。

⑥. 人与人(物)的交流象征性游戏中的角色分配需要协商和交流,也会有与材料、玩具的交流等。

⑦. 各方 面能力的延伸游戏发展了儿童的自我控制、语言使用、记忆、与他人合作等各种

能力。

3 试论述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答案要点: ①.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的儿童有着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与韧交往、乐于探索、自信,对周围有很好的控制感。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较多地发展出退缩、交往能力差、不自信、情绪不稳定等特点。

②. 对情感发展的影响:如果儿童能够形成良好的依恋,它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自信,并且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与后代。相反,他将可能成为一个来自依恋缺乏的不牢靠的成人,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

③. 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的儿童能主动热情地接近问题,坚持性较好,与人合作,能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而拒绝型依恋的儿童则对问题不感兴趣,遇到困难表现出消极情绪反应,很容易失望,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4 试论述皮亚杰理论在儿童教育实际中有什么价值。

答案要点:

①. 皮亚杰的主要成就是发现儿童不同于成人,儿童的思维发展有着自己的阶段,其核心特点是自我中心;

②. 教育必须按照儿童的智力或思维结构及其发展阶段来组织和实施;

③. 教育既要适应儿童的智慧结构,又要促进这个结构的不断发展。

5 学习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案要点: ①.个体成熟的原则的含义: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儿童在成熟以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

②. 育儿观念及其启示:不要以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不要老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

6 试述母亲对胎儿发育的影响及如何做好优生。

a.胎儿的发展受母亲的年龄、自身营养、药物、辐射、健康状况、情绪和态度等因素影响。 b.在准备怀孕或怀孕过程中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因素, 做到优生优育。

(要求列出各因素的影响及如何去做)

8.试论述思维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a.对认知发展的作用:体现在感知、记忆方面;

b.对情感发展的作用:体现在儿童的情绪理解、情绪调控方面;

c.对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体现在儿童的语言发展、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社会行为方面。 。

7试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a.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 b.为一切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c.首先为学前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其次,儿童心理学为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此外,儿童心理学对一切与儿童有关的法律条文的制定、对儿童文学艺术的创作、儿童出版物的策划和装帧、儿童玩具的设计和制作、儿童服装的设计、儿童食品的开发和调配等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8.维果斯基是如果看待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对我们的儿童教育有何启示?

㈠ a.教学应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一致。

b.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可能发展的水平即“最近发展区”(通过成人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

c.维果斯基将学校中的教学与发展比作是最近发展区和现实发展水平间的关系。童年期的教学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并加以引导才是好的教学,教学的可能性由它的最近发展区决定,一个正确有效的教育既要确定教学的最低阈限,也要确定教学的最高阈限。

㈡ 启示: a.对儿童的教育存在最佳时期,一定时期的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b.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c.教学应着眼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对发展过程加以及时的组织、对不良倾向加以及时调整,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13.试论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a.帮助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同伴使儿童获得了支持资源,在儿童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促进社会交流所需技能的获得;

b.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儿童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促进自我概念的形成和人格的发展; c.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儿童可以从同伴中得到情感的宣泄、宽慰、同情和理解,因而产生安全感和责任感,相互帮助克服情绪上的问题,获得良好的情感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3.

4. 8个月以后的婴儿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开展交流活动, 一种是陈述, 另一种是请求。

5.

6.

7. 平行游戏再到联合游戏,最后发展到合作游戏。

8. 儿童的性别概念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和性别恒常性。

9. 控制。

10.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

11.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色盲。

12.

13.4个组成部分。

14.

15.

16.

17.

18.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称为积极词汇。

19.

20.

21.

22.

23.角色游戏是儿童在扮演他人的角色中进行的游戏。

24.

25. 。

26.乱型。

2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28.

29. 的评价。

30.

31.

32.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自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以上儿童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34. 。

35.. 之间的联合 。

36.电视的负面效应并不是电视媒体天生就有的,相反,这些负面效应是由于社会对媒全的使用不当,或者是家长本身的原因造成的。

38. 宽泛的研究方法是将研究对象置于宏观的环境中加以考察的研究的方法,态学研究和跨文化研究 。

39.

40.要让婴儿建立安全的依恋,最关键的因素是养育者要有敏感性。

的获得是儿童想象性显著发展的标志之一。

42. 在幼儿的思维中,有许多想象性成份,化思维和视觉外观性思维 。

43. 。

44.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鲍姆令德将父母的抚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四类 。

45. 父母影响儿童情绪和社会能力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母与孩子间情绪的谈话以及父母本身的情绪表达。

46.

47. 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48.

49.

50.

51.

52.

53..

54.在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中,儿童3和“应该”的区别。

55.

56.处于象征期的儿童开始画人,但是这些“人”具有同一个特征,即光光的脑袋上长着长长的尾巴,因此,人们把儿童早期画的“人”,称为蝌蚪人 。

57.

58.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90%。12岁达1400克。

59.

60.

61.学前.

62.略。

63..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逐渐开始消除,即开始

64.

65.在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儿童或者对词义不十分理解,或者虽然有些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消极词汇

66.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的母爱剥夺实验有力地说明了母爱对于儿童的不可替代性。

67.

68.

69.

70.到了4

71.按照学前儿童在象征性游戏中表现的年龄特征,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自我导向的装扮游戏,外在导向的装扮游戏,序列性装扮游戏及角色游戏。

73.新生儿的神经活动,主要在皮层下部位进行。他们利用先天遗传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环境。这些基本反射包括食物反射和防御反射、 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等。

74.发生的时期。

75.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兴奋过程中,还表现在抑制过程中。儿童年龄越小,神经的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占优势就越强,兴奋也就特别容易扩散。

76.

77.

78.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

79.某种相互作用引起的。

80.

81.婴儿从

82.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

83.

84.

85.研究表明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前的婴儿)

86.5个月左右,儿童对熟悉对象特点的明显变化,会给予新的注意。

87.

88.7个月以后的婴儿能寻找从视野中消失的物体,说明婴儿已经具有了回忆。

89.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90.运算阶段。

91.在感动运动阶段,儿童只能对当前感觉到的事物施以实际的动作进思维,于阶段中、晚期,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92.

93.的象征功能和替代作用,在头脑中将事物和动作内化。

94.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智慧发展的最重要表现是获得了守恒性和可逆性的概念。

95.

96.

97.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名词解释题

1.情感智力:是理解他人情感、能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

2.创造力: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3.移情:是指一个人感受到他人的情感、知觉和思想的心理现象,也称情感共鸣或情感移情。

4.性别分离: 是指儿童喜欢与同性伙伴交往,而将异性伙伴看作是圈外人的倾向。

5.观点采择: 个体把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加以区分并协调起来的能力。也称换位思考能力。

6.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至6、7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7.直觉行动思维: 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

8.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9.自我中心语言: 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之上的现象。

10.性别稳定性: 是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其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11.实证研究法: 研究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

12.亲社会行为: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13..实证研究法: 研究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

14.记忆策略: 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15.具体形象思维: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16.依恋: 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婴幼儿以依恋行为(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和跟随等)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

17.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18.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其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19.记忆恢复: 记忆恢复指学习某种材料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20.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

21.直觉行动思维: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

22.个体心理发展: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再从新生儿到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23..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 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24.自传体记忆:是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25.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之上的现象。

26.社会性游戏:指的是儿童在与游戏玩伴的社会互动中进行的游戏。

27.横向研究: 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察。

28.象征性游戏: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拟社会生活的假装或想象游戏。

29..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 、不断积累的过程。

30.发展的差异性: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31.社会性游戏: 指的是儿童在与游戏玩伴的社会互动中进行的游戏。

32.结构性游戏: 指的是有组织的目标导向的游戏。也就是说,儿童在一定目标的指引下,通过操作,将一些无意义的材料变成有意义的结果的游戏。

33、合作游戏: 指的是儿童为了达成同一个目标或满足同一个需要,在合作中一起游戏。

34.自我导向的装扮游戏: 指的儿童装扮的行为指向的是自己,他们自己是装扮行为的行动者。

34、形式运算:这种摆脱了具体事物束缚,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运算。

35、具体运算: 意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有些问题在具体事物帮助下可以顺利获得解决。

三、简答题

1. 简述婴儿大脑发育的特点。

(1) 处于脑发育的敏感期;

(2) 具有可塑性;

(3) 已出现偏侧优势。

2. 简述同伴相互作用的类型。

(1) 客体中心阶段;

(2) 简单相互作用阶段;

(3)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

3. 根据认知努力程度游戏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1) 功能性游戏;

(2) 构造性游戏或称创造性游戏;

(3) 假装游戏或称象征性游戏;

(4) 规则性游戏。

4.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2)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3) 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5. 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1)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2) 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3) 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6. 简述依恋的特征。

(1)依恋对象具有选择性、有亲近行为、能从依恋关系中获取慰藉和安全感;

(2) 依恋关系的破裂会导致分离焦虑和痛苦;

(3) 双方在情感和行为上有协调性。

7.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

关键期概念的由来; 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8.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

(1) 从轻信别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

(2) 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3) 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4)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9.消极强化与惩罚有什么不同?

消极强化是指厌恶刺激的去除从而增加反应行为;起着增加动机的作用;

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起着降低动机的作用。

10.格塞尔学派对儿童教育提出了哪些忠告?

(1) 不要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

(2) 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

(3) 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

(4) 不要老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

11.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有哪些?

(1) 教养方式;

(2) 身体吸引力;

(3) 行为特征;

(4) 认知能力;

(5 )教师的影响。

12.教师对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影响?

教师角色对儿童的重要性;教师应取的态度和方式。

12.儿童评价一幅画的标准是什么?

喜欢图画中所画的对象; 喜欢图画中所有的颜色。

13.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会产生什么影响?

分离的表现;痛苦情绪的负面作用。(要展开,详见书本)

14. 2-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

从浑浊一体到逐步分化;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句子长度由短到长。

15.儿童在音乐世界扮演的角色?

感知者;表现者;欣赏者。

16.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特点?

对规则的理解上认为规则是万能不变的;评定行为的态度上,抱极端态度,并认为别人也这样看;判断行为时根据后果的大小;看待惩罚上,把惩罚看成天意,赞成严厉惩罚。

17.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象逻辑思维最后;其发展顺序而言是固定的、不可逆的。

18.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 认知因素; 移情; 强化。

19.简述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横向的优点和缺点:时间短且省力;数据有代表性和稳定性;/ 难以寻找转折点;有抽样误差;

纵向的优点和缺点:直接测量可得到第一手资料;对某种心理现象的探索;/ 研究耗时费力;难以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20.心理学家Parten是怎样划分游戏种类的?

独自游戏;平行游戏; 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21.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儿童发展观?

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同伴使儿童获得了支持资源,在儿童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促进社会交流所需技能的获得;

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在交往过程中学会与其他人共同参与活动,学会如何相互作用、处理与其他人的矛盾,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主张或放弃自己的意见;

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儿童可以从同伴中得到情感的宣泄、宽慰、同情和理解,因而产生安全感和责任感,相互帮助克服情绪上的问题,获得良好的情感发展。

22.结合儿童发展的实际谈谈儿童社会化发展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学前儿童社会化发展在人的一生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其未来人格发展的重要基础。从社会规范的习得、人际关系和技能的获得,以及自我意识的健全都离不开社会化发展。

23.联系实际谈谈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应如何关注性别化的问题。

性别化问题对儿童发展有重要意义。要帮助儿童正确认识自身的性别概念和性别角色。

24.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25.简述儿童大脑机能发展的主要表现阶段。

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 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 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

26.试述学前儿童游戏活动中的心理特点?

对游戏内容有强烈的兴趣

注意力高度集中

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自由地参与游戏

有假想与真实的转换

游戏中有人与人(物)的交流 各方面能力得到延伸发展

27.简述儿童的自我中心语言及其表现范畴。

儿童不考虑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听他说话而自己讲话。 分重复、独白、双人或集体独白。

7

28.简述个体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

生物取向阶段;社会取向阶段;心理取向阶段

五、论述题

1 结合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特征,谈谈教育中如何激发儿童的创造力。

(一 )创造型儿童特征:坚强性、进取性、独立性、好胜性、完美性、创新性、专注性。 (二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儿童的创造力:

① 帮助儿童适应变化;

② 帮助儿童认识到有些问题不是能容易回答的,以避免在不能找到答案时的焦急情绪; ③ 帮助儿童认识许多问题答案的多样性,并鼓励寻求多种答案,找出最适合情景的答案; ④ 帮助儿童学会认识自己的感情;

⑤ 让儿童体会到通过努力解决问题会带来快乐 ;

⑥ 让儿童认识个体差异存在的客观性;

⑦ 帮助儿童发展毅力;

⑧ 充分重视和激发儿童天生的创造性。

2 试论述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特点。

答:①. 兴趣指引这是学前儿童游戏的最主要的原因。

②. 注意力集中学前儿童游戏中的高度注意力使得他们在游戏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有时会有出人意料的创造表现。

③. 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游戏的过程儿童可以尽情尽兴地体验着愉悦及欢乐的积极情感。 ④. 自由性儿童在游戏中是自由的、主动的、无拘无束的,规则来自游戏的内部,没有目标的压力。

⑤. 假想与真实的转换儿童经常需要发挥想象力来充实游戏,适时的进行着假想与真实的转换,保证了游戏的顺利进行。

⑥. 人与人(物)的交流象征性游戏中的角色分配需要协商和交流,也会有与材料、玩具的交流等。

⑦. 各方 面能力的延伸游戏发展了儿童的自我控制、语言使用、记忆、与他人合作等各种

能力。

3 试论述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答案要点: ①.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的儿童有着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与韧交往、乐于探索、自信,对周围有很好的控制感。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较多地发展出退缩、交往能力差、不自信、情绪不稳定等特点。

②. 对情感发展的影响:如果儿童能够形成良好的依恋,它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自信,并且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与后代。相反,他将可能成为一个来自依恋缺乏的不牢靠的成人,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

③. 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的儿童能主动热情地接近问题,坚持性较好,与人合作,能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而拒绝型依恋的儿童则对问题不感兴趣,遇到困难表现出消极情绪反应,很容易失望,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4 试论述皮亚杰理论在儿童教育实际中有什么价值。

答案要点:

①. 皮亚杰的主要成就是发现儿童不同于成人,儿童的思维发展有着自己的阶段,其核心特点是自我中心;

②. 教育必须按照儿童的智力或思维结构及其发展阶段来组织和实施;

③. 教育既要适应儿童的智慧结构,又要促进这个结构的不断发展。

5 学习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案要点: ①.个体成熟的原则的含义: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儿童在成熟以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

②. 育儿观念及其启示:不要以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不要老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

6 试述母亲对胎儿发育的影响及如何做好优生。

a.胎儿的发展受母亲的年龄、自身营养、药物、辐射、健康状况、情绪和态度等因素影响。 b.在准备怀孕或怀孕过程中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因素, 做到优生优育。

(要求列出各因素的影响及如何去做)

8.试论述思维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a.对认知发展的作用:体现在感知、记忆方面;

b.对情感发展的作用:体现在儿童的情绪理解、情绪调控方面;

c.对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体现在儿童的语言发展、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社会行为方面。 。

7试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a.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 b.为一切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c.首先为学前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其次,儿童心理学为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此外,儿童心理学对一切与儿童有关的法律条文的制定、对儿童文学艺术的创作、儿童出版物的策划和装帧、儿童玩具的设计和制作、儿童服装的设计、儿童食品的开发和调配等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8.维果斯基是如果看待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对我们的儿童教育有何启示?

㈠ a.教学应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一致。

b.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可能发展的水平即“最近发展区”(通过成人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

c.维果斯基将学校中的教学与发展比作是最近发展区和现实发展水平间的关系。童年期的教学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并加以引导才是好的教学,教学的可能性由它的最近发展区决定,一个正确有效的教育既要确定教学的最低阈限,也要确定教学的最高阈限。

㈡ 启示: a.对儿童的教育存在最佳时期,一定时期的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b.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c.教学应着眼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对发展过程加以及时的组织、对不良倾向加以及时调整,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13.试论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a.帮助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同伴使儿童获得了支持资源,在儿童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促进社会交流所需技能的获得;

b.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儿童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促进自我概念的形成和人格的发展; c.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儿童可以从同伴中得到情感的宣泄、宽慰、同情和理解,因而产生安全感和责任感,相互帮助克服情绪上的问题,获得良好的情感发展。


相关文章

  • 1学前教育学教案
  • 绪 论(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2.理解学前教育学的含义.任务: 3.领会和研究学前教育学的意义. 教学重点:学前教育学的含义.任务. 教学难点:学前教育学的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一. ...查看


  •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考纲)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 考试说明 (幼儿园) 一.考试性质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 ...查看


  • 自考Y040102专升本学前教育原理复习大纲
  • 学前教育原理复习资料 绪论小结(27-33) 学前教育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 1.从广义上来讲,凡是能够影响和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成长与发展的活动都属于学前教育. 2.从狭义上来讲,学前教育是指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出生至 ...查看


  • 学前教育原理
  • 济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原理复习题 一. 名词解释 1.学前教育 从广义上来讲,凡是能够影响和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成长与发展的活动都属于学前教育. 从狭义上讲,学前教育是指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出生至6.7岁的儿童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 ...查看


  • 学前教育原理复习内容
  • 学前教育原理(考核要求) 2014年版 代码:00398 本课程的重点章节为第三.四.六.七章,次重点章节为第一.二.五章,一般重点为第八章:难点在于理解学前儿童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之间的关系,并能在领会"四育"各自目 ...查看


  • 浙江省幼儿园教师招聘教育理论考试大纲
  • 本文由不会吃鱼的男孩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教育基础知识>考试说明 教育基础知识> 幼儿园) (幼儿园) 一.考试性质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 ...查看


  • 学前教育学作业及答案
  • 学前教育学作业1 (第一.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学前公共教育教育思想诞生的标志是(A ) A. <理想国> B. <政治论> C. <大教学论> D. <世界图解&g ...查看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54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属于专业基础课,它在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之间起着一种中介作用,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学前儿童的 ...查看


  • 发展中人口大国学前教育质量政策研究:基于印度.巴西的比较及启示 – 今日新刊
  • 沙莉 摘要:近年来,印度.巴西对学前教育质量问题高度重视,并通过制定多部重要政策法规加以保障与提升.印.巴两国学前教育质量政策制定的教育改革背景及其诉求不尽相同,但具有较为相似的社会政治经济宏观基础与学前教育发展困境.印.巴保障学前教育质量 ...查看


  • 第四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
  • 第四章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 [学习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健康的内涵:学前儿童家庭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学前儿童智能教育的定义:学前儿童家庭美育的任务. 2.掌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构成:实施学前儿童家庭情感教育的措施:学前儿童家庭智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