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内涵解读

新型城镇化内涵解读

(归派咨询研究出品,2013.01)

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要“协调”——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相协调;与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相协调;人口积聚、“市民化”和公共服务相协调。怎样实现这四个协调发展呢?归派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解读。

一、城镇化的基本内容

城镇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既包括城乡人口变动,也包括人口质量的提高;既包括人口在城乡比例上的变动,也包括由此带来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既包括劳动力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也包括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城镇流动的内容;既包括乡村的城镇化,也包括城镇自身发展。

1.1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第一基础

产业发展,实现了人口的生产模式与收益基础的变化,保证了农民离开土地后按照城镇方式生活的基础,因此产业的集群效应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城镇化的背景与推动力。中国城镇化初期结合国情,选择了工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发展对城镇化的边际效应逐渐减弱,第三产业成为城镇化新的推动力。

1.2人口聚集是第二个基础

城镇化的主体是“人”,人的规模化聚集是基础。在我国现行城市等级体系划分中,每一级别都有关于非农业人口数或比例的规定。比如,过去一直以5万人口的城镇居民,作为比较合理的小城镇集约化标准,但我们的研究表明,在未来发展中,就地城镇化和旅游城镇化,评价可能会有较大不同。

1.3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基础

居民居住的舒适性和便利性是城镇化的重要标志。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不仅不能满足群众生活和产业发展需要,还会影响农民进镇建镇、集聚产业的进程。

因此,全面提升交通、通信、供电、供热、供气、供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水平,是城镇化的建设核心。

1.4住宅建设是居住的前提

城镇化进程中,随着从事农业的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城镇人口的转变,必然需要增加相应的具有人畜分离、自来水、电、天然气、供暖等条件的城镇化住宅。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民住宅或住房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心、研究农民住房问题是化解目前城乡住房二元结构矛盾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

1.5公共服务配套是城镇的核心

公共服务配套包括学校、医院、银行、商场等等生活服务设施,以及**、工商、市政等政府公共管理服务机构。这是城镇化最大的社会公共成本与社会发展基础。没有公共服务,就不能称其为城镇。

二、城镇化的质量要求

在快速的数量提升之后,城镇化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实际上,高质量的城镇品质与城镇化过程,本来就是城镇化的应有之义。这就要求:在空间上,走集约化城镇之路,形成高效合理的土地利用。重视城市群的发展,在一个更大的空间范围里实现资源的优化。

在城市建设上,要建设园林城市,宜居城市。营造绿色和谐人居环境,建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幸福城市和宜居社区。

在城市环境上,要求生态型城市,走节能低碳之路。把低碳目标与生态城建设相结合,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的城市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适宜居住、运行安全、经济健康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的生态城市。

在城市配套上,建设休闲宜游城市。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配备相应的休闲公园、主题公园等公共休闲空间和休闲游乐设施,打造休闲宜游城市。

三、城镇化的社会要求

城镇化要求人要从“农民”转变为“居民”。享受跟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福利、就业机会、教育条件和社会保障等等。真正实现外来人员与当地居民的公平对待。但我国在过去的城镇化进程中,单向追求速度和规模扩张,忽略了很多问题。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公共设施匮乏、服务配套缺失、“农民”并未真正的转化为“市民”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不仅阻碍了我国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也促使社会问题面临井喷。农民与城市居民,本地与异地居民之间的公共资源分配不公平,是最大的社会问题,进一步才是服务于社会福利保障系统的资源投入与效率及公平问题,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由此,我国的城镇化亟需转变方式,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四、新型城镇化的要求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有专家从动力机制出发,提出新型城镇化是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有专家从理念上认为:新型特色城镇化是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的城镇化。其模式是以新型产业化为核心动力。

201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大中小城市、城市群和小城镇,都应该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全过程。通过以上解读可知:新型城镇化,就是把城镇化本身的过程与解决过去城镇化问题的纠偏方案结合起来,推进更加公平高质量高效率的城镇化。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市民化问题。近年来中国的城镇化发展较快,但“市民化”速度相对较慢,被统计为城镇人口的群体中,仍有2.5亿农民工无法享受与城镇居民平等的公共服

务待遇,此外还有7000万城镇间流动人口也面临着公共服务差距。新型城镇化必须解决好“农民”变“市民”的问题。

城乡统筹问题。快速城镇化造成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分治”的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新型城镇化要着力破解城市内部二元结构难题,带动内需扩大和就业增加。

生态文明下的城镇化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以工业化为依托的城镇化出现了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诸多情况。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就地城镇化问题。城镇化不是“摊大饼”,而是一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推动大型城市、中小城镇、新农村社区等整个城镇体系更加合理。新型城镇化要解决好农业产业、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三农”问题。

新型城镇化内涵解读

(归派咨询研究出品,2013.01)

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要“协调”——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相协调;与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相协调;人口积聚、“市民化”和公共服务相协调。怎样实现这四个协调发展呢?归派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解读。

一、城镇化的基本内容

城镇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既包括城乡人口变动,也包括人口质量的提高;既包括人口在城乡比例上的变动,也包括由此带来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既包括劳动力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也包括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城镇流动的内容;既包括乡村的城镇化,也包括城镇自身发展。

1.1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第一基础

产业发展,实现了人口的生产模式与收益基础的变化,保证了农民离开土地后按照城镇方式生活的基础,因此产业的集群效应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城镇化的背景与推动力。中国城镇化初期结合国情,选择了工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发展对城镇化的边际效应逐渐减弱,第三产业成为城镇化新的推动力。

1.2人口聚集是第二个基础

城镇化的主体是“人”,人的规模化聚集是基础。在我国现行城市等级体系划分中,每一级别都有关于非农业人口数或比例的规定。比如,过去一直以5万人口的城镇居民,作为比较合理的小城镇集约化标准,但我们的研究表明,在未来发展中,就地城镇化和旅游城镇化,评价可能会有较大不同。

1.3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基础

居民居住的舒适性和便利性是城镇化的重要标志。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不仅不能满足群众生活和产业发展需要,还会影响农民进镇建镇、集聚产业的进程。

因此,全面提升交通、通信、供电、供热、供气、供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水平,是城镇化的建设核心。

1.4住宅建设是居住的前提

城镇化进程中,随着从事农业的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城镇人口的转变,必然需要增加相应的具有人畜分离、自来水、电、天然气、供暖等条件的城镇化住宅。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民住宅或住房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心、研究农民住房问题是化解目前城乡住房二元结构矛盾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

1.5公共服务配套是城镇的核心

公共服务配套包括学校、医院、银行、商场等等生活服务设施,以及**、工商、市政等政府公共管理服务机构。这是城镇化最大的社会公共成本与社会发展基础。没有公共服务,就不能称其为城镇。

二、城镇化的质量要求

在快速的数量提升之后,城镇化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实际上,高质量的城镇品质与城镇化过程,本来就是城镇化的应有之义。这就要求:在空间上,走集约化城镇之路,形成高效合理的土地利用。重视城市群的发展,在一个更大的空间范围里实现资源的优化。

在城市建设上,要建设园林城市,宜居城市。营造绿色和谐人居环境,建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幸福城市和宜居社区。

在城市环境上,要求生态型城市,走节能低碳之路。把低碳目标与生态城建设相结合,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的城市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适宜居住、运行安全、经济健康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的生态城市。

在城市配套上,建设休闲宜游城市。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配备相应的休闲公园、主题公园等公共休闲空间和休闲游乐设施,打造休闲宜游城市。

三、城镇化的社会要求

城镇化要求人要从“农民”转变为“居民”。享受跟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福利、就业机会、教育条件和社会保障等等。真正实现外来人员与当地居民的公平对待。但我国在过去的城镇化进程中,单向追求速度和规模扩张,忽略了很多问题。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公共设施匮乏、服务配套缺失、“农民”并未真正的转化为“市民”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不仅阻碍了我国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也促使社会问题面临井喷。农民与城市居民,本地与异地居民之间的公共资源分配不公平,是最大的社会问题,进一步才是服务于社会福利保障系统的资源投入与效率及公平问题,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由此,我国的城镇化亟需转变方式,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四、新型城镇化的要求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有专家从动力机制出发,提出新型城镇化是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有专家从理念上认为:新型特色城镇化是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的城镇化。其模式是以新型产业化为核心动力。

201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大中小城市、城市群和小城镇,都应该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全过程。通过以上解读可知:新型城镇化,就是把城镇化本身的过程与解决过去城镇化问题的纠偏方案结合起来,推进更加公平高质量高效率的城镇化。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市民化问题。近年来中国的城镇化发展较快,但“市民化”速度相对较慢,被统计为城镇人口的群体中,仍有2.5亿农民工无法享受与城镇居民平等的公共服

务待遇,此外还有7000万城镇间流动人口也面临着公共服务差距。新型城镇化必须解决好“农民”变“市民”的问题。

城乡统筹问题。快速城镇化造成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分治”的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新型城镇化要着力破解城市内部二元结构难题,带动内需扩大和就业增加。

生态文明下的城镇化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以工业化为依托的城镇化出现了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诸多情况。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就地城镇化问题。城镇化不是“摊大饼”,而是一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推动大型城市、中小城镇、新农村社区等整个城镇体系更加合理。新型城镇化要解决好农业产业、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三农”问题。


相关文章

  • 新型城镇化城市发展规划与城市转型
  • 新型城镇化城市发展 规划与城市转型 目录 第一章 研究背景.意义与思路 .............................................. 1 第二章 中国城镇化发展历程与新型城镇化概念解读 ........... ...查看


  • 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实施方案
  • 新型城镇化城建设 规划实施方案 目录 第一章 研究背景.意义与思路 .............................................. 1 第二章 中国城镇化发展历程与新型城镇化概念解读 ............. ...查看


  • 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
  • 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 一.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五个"首次",展现中国新前景 1首次提出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 ...查看


  • 解读[关于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的若干意见]
  • 解读<关于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的若干意见> 新农村新农民新画卷--解读<关于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的若干意见> 为切实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作出的"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决策部署,省委. ...查看


  • 2014建筑专业继续教育心得
  • 学习心得 通过下载培训教材和教师视频讲座等形式圆满完成了2014年职称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及专业科目全部学时的学习.经过本次学习及培训使我深深认识到,知识更新的速度如新陈代谢一般快,我们所学的知识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接受了本年度的职称继续教 ...查看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社会保险性质探析
  • 描述: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梳理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合作"与传统合作医疗的"合作"具有不同的内涵. 传统合作医疗不属于社会保险制度,而新农合不 仅在学理上具备了社会保险基本特征,还具备了比较成熟 的社 ...查看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社会保险性质探析 1
  • 摘要: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梳理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合作"与传统合作医疗的"合作"具有不同的内涵.传统合作医疗不属于社会保险制度,而新农合不仅在学理上具备了社会保险基本特征,还具备了比较成熟的社会保险 ...查看


  • 贵州省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12-12-24 信息来源:金黔在线 2012年全省经济发展实现六大新突破 明年经济工作总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 ...查看


  • 全国政协委员解读十八大
  • 全国政协委员解读十八大"十大热词" 毫无疑问,党的十八大将以其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里程碑意义而载入中国史册.十八大所倡导和表述的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也将一并载入共和国史册,并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成为指导全党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