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就该这样上

语文课就该这样上

上周末,我有幸聆听了著名教育家、新语文创始人韩军博士的一堂语文课及一场专题报告,它在我长久以来对语文教学忧虑、迷惘、困惑的心头上点亮了一盏指路明灯。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曾多次慨叹我们的课堂“少慢差费”,也曾不断的反思自己,到底教给了学生什么?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到底收获了什么?听了韩军老师《南来北往》这一课,我如醍醐灌顶!回想韩老师这节课,看似漫不经心的师生对话,渗透着语文教学的本质和精髓,看似轻松的洒脱评析,浓缩了韩老师的教学智慧和技巧,在润物无声中,学生收获许多,这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在对这节课大加欣赏的同时,我也不由想起了这一年多来,我在教学和听课中所见到的种种情况„„,联系新课程改革,我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真的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对新课程理念的领悟和运用有失偏颇,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对教材的研究理解不够,教学偏离文本,课堂缺乏生成性问题,学与教本末倒置,课堂组织散乱,教学效率低下等等,韩老师的这堂示范课,给我们指点了迷津,为我们拨开了云雾,它明白地告诉我们:语文课就应该这样上!

受韩老师的启发,我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让教学回归语文

语文即语言文字。学习语文就是要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是

学生的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绝非靠教师灌输讲解就可以让学生获得,学习语文和学习数理化绝不一样,数理化成绩主要是靠练出来的,而语文水平主要是靠读出来的。而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喋喋不休的讲解、支离破碎的分析,把原本“质文并美”的篇章肢解得七零八落,完全抹杀了文学的完整和完美,结果让学生学得沉重、疲劳却无所得。古人云:“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偷”“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说白了,语文课就是读书课而非讲书课,应该让学生的声音代替教师“细致入微、面面俱到”的讲解,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悟语言美、积淀文字美,从而能很好的运用文字表情达意,这才是语文之本质。

第二、让背诵唱响课堂

中小学语文新课标规定的背诵篇目,我们必须落实在课堂上。而平时,老师们总是害怕占用时间,害怕自己所谓的教学任务完不成,就把背诵任务推到了课下,而学生又确实“忙”的无暇顾及,结果便造成了恶性循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认识到背诵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会背的,自己一定要先会背,为学生作好示范,表率的力量是无穷的!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一旦追随教师尝到了背诵的甜头,学习语文就会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第三、让阅读落到实处

长期以来,我一直对阅读课的教学心存疑虑。因为,目前我们学校的阅读课存在三大突出问题:一是被老师 “合理”的变成了讲解课、考试课;二是阅读课成了学生的抄写课,我并非反对抄写,我不

赞成的是为应付所谓的“教学检查”,让学生在两节阅读课内,盲目的写满几页纸,这种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的抄写,完全扭曲了摘抄和积累的本义,除了浪费时间和误人子弟,还有什么用?三是“放羊式”的阅读,即教师往讲台上一坐,让学生漫无目的地乱翻乱读,过了两节课的时间就完事大吉。我认为,阅读课应该是在教师精心备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读,带着问题读。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选出好文章范读,也可以列出篇目诵读,还可以让学生在规定的范围内自选阅读、体味,关键是老师要指导到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一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文学内涵自然丰富,文学素养必然提升,语文能力当然提高。

第四、让课堂体现精华

让课堂体现精华,也就是说要让精华浓缩在课堂上。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容不得我们老师东拉西扯。要做一名好的语文教师,一定要耐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每一句话,每一个板书,都要认真推敲,精益求精。要把平时丰厚的文学积淀高度浓缩,使自己的课堂语言芳香四溢,课堂指导点石成金,课堂评价鞭辟入里,师生互动自然和谐,努力做到少讲多练、精讲精练,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充分享受阅读之美妙、语文之精华。

第五、让评价充满情感

新课标指出,激励式评价应是课堂评价学生的主要评价方式。我们看到韩军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交流时,总是认真倾听学生的分析和

解答,耐心启发学生,真诚赏识学生,巧妙的赞扬和激励学生,使学生总在拥有成就感的基础上保持进取状态,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去学习。事实上,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上,很多教师总觉得评价是个小事情,只关心学生回答的对与错,漠视学生的情感。回答对的不表扬,回答错的就批评,甚至挖苦、讽刺,不耐烦的“坐下吧!”、“你咋又不会呢?”等话语,成了评价学生的口头禅,其实,这很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欲就会越来越淡、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低。教师的“教”一旦发展到没有学生“学”的配合的时候,还谈什么教学相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想搞好语文教学的治本之策是:语文教师必须下真功,提素质。一是要加强学习,充实内涵。学理论,学专家,学先进,远学魏书生、李镇西、韩军,近学身边教学有法、教有特色的优秀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努力形成有自己风格和特色的教学模式;二是要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在课堂教学中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根据学生的需要创新我们的“教”,狠抓语文之根本,大胆改革,积累经验,走出新路,开创语文教学的新春天。

语文课就该这样上

上周末,我有幸聆听了著名教育家、新语文创始人韩军博士的一堂语文课及一场专题报告,它在我长久以来对语文教学忧虑、迷惘、困惑的心头上点亮了一盏指路明灯。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曾多次慨叹我们的课堂“少慢差费”,也曾不断的反思自己,到底教给了学生什么?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到底收获了什么?听了韩军老师《南来北往》这一课,我如醍醐灌顶!回想韩老师这节课,看似漫不经心的师生对话,渗透着语文教学的本质和精髓,看似轻松的洒脱评析,浓缩了韩老师的教学智慧和技巧,在润物无声中,学生收获许多,这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在对这节课大加欣赏的同时,我也不由想起了这一年多来,我在教学和听课中所见到的种种情况„„,联系新课程改革,我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真的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对新课程理念的领悟和运用有失偏颇,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对教材的研究理解不够,教学偏离文本,课堂缺乏生成性问题,学与教本末倒置,课堂组织散乱,教学效率低下等等,韩老师的这堂示范课,给我们指点了迷津,为我们拨开了云雾,它明白地告诉我们:语文课就应该这样上!

受韩老师的启发,我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让教学回归语文

语文即语言文字。学习语文就是要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是

学生的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绝非靠教师灌输讲解就可以让学生获得,学习语文和学习数理化绝不一样,数理化成绩主要是靠练出来的,而语文水平主要是靠读出来的。而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喋喋不休的讲解、支离破碎的分析,把原本“质文并美”的篇章肢解得七零八落,完全抹杀了文学的完整和完美,结果让学生学得沉重、疲劳却无所得。古人云:“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偷”“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说白了,语文课就是读书课而非讲书课,应该让学生的声音代替教师“细致入微、面面俱到”的讲解,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悟语言美、积淀文字美,从而能很好的运用文字表情达意,这才是语文之本质。

第二、让背诵唱响课堂

中小学语文新课标规定的背诵篇目,我们必须落实在课堂上。而平时,老师们总是害怕占用时间,害怕自己所谓的教学任务完不成,就把背诵任务推到了课下,而学生又确实“忙”的无暇顾及,结果便造成了恶性循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认识到背诵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会背的,自己一定要先会背,为学生作好示范,表率的力量是无穷的!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一旦追随教师尝到了背诵的甜头,学习语文就会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第三、让阅读落到实处

长期以来,我一直对阅读课的教学心存疑虑。因为,目前我们学校的阅读课存在三大突出问题:一是被老师 “合理”的变成了讲解课、考试课;二是阅读课成了学生的抄写课,我并非反对抄写,我不

赞成的是为应付所谓的“教学检查”,让学生在两节阅读课内,盲目的写满几页纸,这种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的抄写,完全扭曲了摘抄和积累的本义,除了浪费时间和误人子弟,还有什么用?三是“放羊式”的阅读,即教师往讲台上一坐,让学生漫无目的地乱翻乱读,过了两节课的时间就完事大吉。我认为,阅读课应该是在教师精心备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读,带着问题读。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选出好文章范读,也可以列出篇目诵读,还可以让学生在规定的范围内自选阅读、体味,关键是老师要指导到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一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文学内涵自然丰富,文学素养必然提升,语文能力当然提高。

第四、让课堂体现精华

让课堂体现精华,也就是说要让精华浓缩在课堂上。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容不得我们老师东拉西扯。要做一名好的语文教师,一定要耐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每一句话,每一个板书,都要认真推敲,精益求精。要把平时丰厚的文学积淀高度浓缩,使自己的课堂语言芳香四溢,课堂指导点石成金,课堂评价鞭辟入里,师生互动自然和谐,努力做到少讲多练、精讲精练,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充分享受阅读之美妙、语文之精华。

第五、让评价充满情感

新课标指出,激励式评价应是课堂评价学生的主要评价方式。我们看到韩军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交流时,总是认真倾听学生的分析和

解答,耐心启发学生,真诚赏识学生,巧妙的赞扬和激励学生,使学生总在拥有成就感的基础上保持进取状态,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去学习。事实上,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上,很多教师总觉得评价是个小事情,只关心学生回答的对与错,漠视学生的情感。回答对的不表扬,回答错的就批评,甚至挖苦、讽刺,不耐烦的“坐下吧!”、“你咋又不会呢?”等话语,成了评价学生的口头禅,其实,这很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欲就会越来越淡、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低。教师的“教”一旦发展到没有学生“学”的配合的时候,还谈什么教学相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想搞好语文教学的治本之策是:语文教师必须下真功,提素质。一是要加强学习,充实内涵。学理论,学专家,学先进,远学魏书生、李镇西、韩军,近学身边教学有法、教有特色的优秀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努力形成有自己风格和特色的教学模式;二是要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在课堂教学中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根据学生的需要创新我们的“教”,狠抓语文之根本,大胆改革,积累经验,走出新路,开创语文教学的新春天。


相关文章

  • 我心目中的好语文课
  • 我心目中的好语文课 作者:周丽芳 来源:<学周刊·上旬刊>2014年第09期 摘要:什么样的语文课是好课?笔者在整理听课记录时,发现这样三种课堂是有魅力的:一是灵动而有效的课:二是扎实而广博的课:三是"双管" ...查看


  • "学生喜欢我的语文课"
  • 作者:李节 语文建设 2013年01期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的课为什么会吸引学生?您的公开课与日常课有区别吗? 李镇西(以下简称"李"):曾经有学生毕业后给我来信,这样评价我的课:"自 ...查看


  • 语文课堂教学问题面面观(教学论文)
  • 经过这些年的课改,我们的课堂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好的方面,一是师生关系已经得到改善.课标中强调的"人文素养""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 ...查看


  • 李卫东语文人生3
  • 语文人生3:师从靳家彦先生学习语文教育 文/李卫东 靳家彦先生是我国当代小学语文四大名师之一,在语文教学上有自己独到的思想和风格.他教学四十多年,在课堂教学领域进行开创性的探索,创立并倡导"小学语文导读法".他的语文课体 ...查看


  •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浅谈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浅谈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柏拉图认为协调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 ...查看


  •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语文教学的再思索
  • 对语文教师来说,确定语文教学的内容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过去,我们将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义为工具性,认为语文教学是为了掌握语言这一实用工具.因此,我们分析.我们讲解,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习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后来,我们发现,我们的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 ...查看


  • 语文应该这样学
  • 语文应该这样学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有块心病难除:一届届高中学生辛辛苦苦地学语文,语文老师也辛辛苦苦地教课文.出练习.编试卷.作批改.搞讲评,苦口婆心地反复指导,结果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却越来越小. 其实一代代的教育家,特别是语文教育家 ...查看


  • 一堂好语文课的特征2
  • 上好一堂好语文课 遵义县第八中学 陈瑜 语文教学工作是系统而科学的,像阅读习惯的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些工作都需要有计划系统地开展的.对于一个语文老师来说,每一天最重要的事情是上好每一堂课,因为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 ...查看


  • 如何上好中职语文课
  • 摘要:近年来,中职学校的语文教育形式不容乐观.一方面,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普遍不高,文化课基础薄弱: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对文化课热情度不高,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兴趣,认为文化课可有可无.无足轻重.但语文课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中职学生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