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文学的趣味]阅读答案

文学的趣味  朱光潜

  ①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②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这是精神上的残废。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③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

  ④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像上文所说的,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⑤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谅,但是你错误。“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⑥人类心理都有几分惰性,常以先入为主,想获得一种新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就因为这个道理。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起初习文言文,后来改习语体文,颇费过一番冲突与挣扎。在才置信语体文时,对文言文颇有些反感,后来多经摸索,觉得文言文仍有它的不可磨灭的价值。专就学文言文说,我起初学“桐城派”古文,跟着古文家们骂六朝文的绮靡,后来稍致力于六朝人的著作,才觉得六朝文也有为唐宋所不可及处。在诗方面,我从唐诗入手,觉宋诗索然无味,后来读宋人作品较多,才发现宋诗也特有一种风味。我学外国文学的经验也大致相同,往往从笃嗜甲派不了解乙派,到了解乙派而对甲派重新估定价值。我因而想到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道:“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我想不仅作者如此,读者也须时常创造他的趣味。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静止的趣味必定陈腐。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见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这道理可以适用于个人的文学修养,也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学演进史。(节选自《谈美•谈文学》)

  1.阅读全文,提取整合文段信息,完成下列填空。(4分)

  本文第①段从孔子的名言谈起,指出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第②③④段列举 ,第⑤段提出 ,从第⑥段起作者就文艺欣赏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的论断。

  2.“精神上的残废”“精神上的中毒”“精神上的短视”具体指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

  (1)精神上的残废:

  (2)精神上的中毒:

  (3)精神上的短视:

  3.第⑥段说“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为什么不能欣赏呢?(3分)

  答:

  4.文中多处引用名言名句,请举一个例子说说它的具体作用。(2分)

答:

参考答案:

  1.文艺欣赏的三种毛病 诊治的办法(每个空格2分)

  2.(1)根本不知,感受不到趣味。

  (2)趣味低劣,缺乏鉴赏力。

  (3)知得不全,趣味狭窄。(每个小题2分)

  3.因为这些旧文学家都有几分惰性,常先入为主,不能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所以不能欣赏。(意思对即可)(3分)

  4.(2分)

  答案示例1:第1段引用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话,引出了文艺欣赏的不同见解。

  答案示例2:第5段引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话,说明研究文学也像估计山的大小一样,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鉴别力也就愈可靠的道理。

  答案示例3:第6段引用华兹华斯“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的话,引出不光是作者,包括读者也须时常创造文学趣味,使趣味广泛而鲜活。

  (2分,答出名言得1分,说出具体作用得1分,言之成理即可。)

文学的趣味  朱光潜

  ①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②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这是精神上的残废。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③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

  ④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像上文所说的,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⑤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谅,但是你错误。“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⑥人类心理都有几分惰性,常以先入为主,想获得一种新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就因为这个道理。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起初习文言文,后来改习语体文,颇费过一番冲突与挣扎。在才置信语体文时,对文言文颇有些反感,后来多经摸索,觉得文言文仍有它的不可磨灭的价值。专就学文言文说,我起初学“桐城派”古文,跟着古文家们骂六朝文的绮靡,后来稍致力于六朝人的著作,才觉得六朝文也有为唐宋所不可及处。在诗方面,我从唐诗入手,觉宋诗索然无味,后来读宋人作品较多,才发现宋诗也特有一种风味。我学外国文学的经验也大致相同,往往从笃嗜甲派不了解乙派,到了解乙派而对甲派重新估定价值。我因而想到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道:“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我想不仅作者如此,读者也须时常创造他的趣味。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静止的趣味必定陈腐。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见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这道理可以适用于个人的文学修养,也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学演进史。(节选自《谈美•谈文学》)

  1.阅读全文,提取整合文段信息,完成下列填空。(4分)

  本文第①段从孔子的名言谈起,指出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第②③④段列举 ,第⑤段提出 ,从第⑥段起作者就文艺欣赏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的论断。

  2.“精神上的残废”“精神上的中毒”“精神上的短视”具体指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

  (1)精神上的残废:

  (2)精神上的中毒:

  (3)精神上的短视:

  3.第⑥段说“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为什么不能欣赏呢?(3分)

  答:

  4.文中多处引用名言名句,请举一个例子说说它的具体作用。(2分)

答:

参考答案:

  1.文艺欣赏的三种毛病 诊治的办法(每个空格2分)

  2.(1)根本不知,感受不到趣味。

  (2)趣味低劣,缺乏鉴赏力。

  (3)知得不全,趣味狭窄。(每个小题2分)

  3.因为这些旧文学家都有几分惰性,常先入为主,不能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所以不能欣赏。(意思对即可)(3分)

  4.(2分)

  答案示例1:第1段引用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话,引出了文艺欣赏的不同见解。

  答案示例2:第5段引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话,说明研究文学也像估计山的大小一样,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鉴别力也就愈可靠的道理。

  答案示例3:第6段引用华兹华斯“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的话,引出不光是作者,包括读者也须时常创造文学趣味,使趣味广泛而鲜活。

  (2分,答出名言得1分,说出具体作用得1分,言之成理即可。)


相关文章

  • 谈趣味(节选)朱光潜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谈趣味(节选)  朱光潜 一个人不能同时走两条路,出发时只有一条路可走.从事文艺的人入手不能不偏,不能不依傍门户,不能不先培养一种偏狭的趣味.初喝酒的人对于白酒红酒种种酒都同样地爱喝,他一定不识酒味.到 ...查看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谈 静 朱光潜 (1)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这两个字含义极广.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 ...查看


  • 论读书阅读答案
  •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一14题.(12分) "乐读"与"苦读"  李继安 ⑴中国传统的读书法有两种:一曰"苦",二曰"乐".苦读的代表是孙敬和苏秦,一个头 ...查看


  • [谈读书]阅读附答案
  • 阅读<谈读书>,完成1-3题. 谈读书 朱光潜 ①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的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着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吗?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 ...查看


  • 咬文嚼字学案及答案
  • <咬文嚼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注意筛选重点语句. 2.能力目标: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学会在写作中"咬文嚼字". 3.情感目标: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查看


  • [江苏省]2016届届高三预测金卷(语文)及答案解析(Word版)
  • 江苏省2016届高三预测金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 本试卷满分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 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 ...查看


  • 自考论文-重视课内阅读的作用,引导课外阅读
  • 重视课内阅读的作用,引导课外阅读 ------高中现代文阅读 作者:刘朝阳([1**********]8) 指导老师:林新年 摘要: 课内阅读加阅读迁移加课外阅读,提高高中现代文阅读能力.充分发挥课内阅读的引导性,讲究教学方法,在课内培养学 ...查看


  • 人教版必修5课标解读_语文_课标解读_人教版
  • 人教版必修5课标解读 一.构成 语文必修5由小说.古代散文.文艺学论文.自然科学论文四个单元构成. 二.要求 <课标>对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提出了以下八个方面的要求: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 ...查看


  • 高一语文下册月考试题
  • 高一语文下册月考试题(苏教版)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粗糙(zào) 笞刑(chī) 庠序(xiáng) 胸脯(pú) .... B.肇事(zhào) 恫吓(dîng) 抽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