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教学(许移凡)

读书与教学

来到海淀实验二小已近一个年头,亲历了学校蓬勃发展的过程,领略了很多优秀老师的风采,自觉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尤其是这里的读书风气。

读书便是充实自己,提高素养的有效途径。在海淀实验二小这样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地方,这里让我认识到教师就应该是一个充满书卷气的知识分子。如果不读书,即便是每天走在“花园式”校园中,站在神圣的讲台上,仍然缺乏应有的人文素养,缺乏文史知识,缺乏思辨能力,从严格意义上讲,还不能算作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当蓦然回首,一定会发现已经与学校发展不同步了,愧疚之情也不免会油然而生。

特级教师王菘舟曾说:“读书于我,是一种诗意的生存状态,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一种温暖的生命体验。一日不读书,自惭形秽;三日不读书,怅然若失。”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读书不能改变人的物象,但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全国教育系统劳模韩军老师说:“通过读书,你会变得越单纯,至朴至真,你虽容颜苍老,但童心永驻„„”。叶圣陶先生更是提出:“看书读书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情。”我们读书,不仅可以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师智慧的源头,也可以历练教师的情感与意志,塑造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学校追求的是“既为学生的现在负责,又为学生的将来负责”的办学理念,希望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创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完善的人格以及对母校深深的眷念。读书会让我们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让我们真正确立“生本教育”的理念,使我们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教育更加美丽。

如果,我们教师曾被孔子、夸美纽斯、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滋养过;被多元智能、成功教育、人文主义、建构主义等理论洗礼过;被先秦神话、唐诗宋词、舒婷、泰戈尔的诗意浸润过;被巴金、冰心、余秋雨、王蒙等美文哲文熨服过„„。如果我们带着一颗被真、善、美洗礼过的心灵走进课堂,就会引经据典、妙语连珠、激情满怀、应付自如。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雅”起来,会“活”起来,会充满生命的力量。进而,当我们教师把读书与教育教学研究结合起来,用读书指导实践,用实践深化读书,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使读书、实践、思考、写作成为一种需要,我们就会走向不断成长。

唐代大诗人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迁移到教学上就该是“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不管有多好的现成的教案,不管有多高水平的名师,你不可能真正地克隆它,那不是你的。教学实际是一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化,如果腹中空空,教学就只能是个空架子。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数为读课本、看教案、学教参,岂不知功夫在书外。如果真正“读书破万卷”的话,我们任何的教学都能达到从容轻松、出神入化的境界。

于漪是中国的教育大家。有一次她接受记者采访长达8个小时,那语言都是诗一样的语言,让人感到是在吟诵一部文词华美的教育史诗,他对教育意义的阐释及思想的深度足可以让人终生难忘。于漪教学跟别人不一样,别人也是学不去的。执教《孔乙己》这课,于漪满面春风地走上讲台,抑扬顿挫地开始了提问:“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人的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看到悲剧使人泪下。《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了孔乙己悲剧的一生,可是我们读了以后,眼泪不会夺眶而出,而是感觉内心一阵痛

楚,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孔乙己的悲剧是在笑声中进行的,那么孔乙己的悲剧到底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呢?”我想这些问题只有大师于漪才能提出来,也只有于漪的学生能回答出来的。说不定有的老师听了以后感到异常精彩,也想尝试一下,拿这些问题问自己的学生,学生肯定都傻了,但这种现象的原因老师未必会明白。为什么同样的问题于漪能问,而我们不能问呢?因为于漪是教育大家,他读了多少书,又背了多少书,这些,我们无人能比。他曾连续做了四场演讲,四个小时没有任何的稿子,讲得都那么华美,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师。于漪说:“都是教无定法。教师个性不同,学生个性不同,教材个性不同,环境又不同,哪能有什么固定的法子可学。”于漪丰富的文化内涵,成就了于漪的语文教学。这就是教读相长。

上述一切无疑证明了:读和教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高层次的阅读,就没有高水平的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每年的寒暑假要求老师读书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不仅使老师的假期充实,作为教师来讲,全面回顾,反思一段时间教学上的不足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可能有人认为,我现在根本没有时间读,我想那是是没有寻找读的时间,没有充分认识到读书对教学所起的重大作用。我们写教案确实需要很长时间,但是有没有想过,如果这样日复一日地写下去,所写的还是别人的东西,还是花了很长时间,仍然不是你自己的东西,形成不了个性、风格。如果每天拿出半个小时读经典,一年之后,一个小时,两年后拿两个小时,读与教就会步入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

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来说,读和写是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即“有之者必然,无之者必不然”。没有大量的阅读,所谓的写,特别是所谓的写好,都不会成为现实。但同时,但只读不写出不行,大量之写,对读又是一个促进,而且多写会使写作熟能生巧。

正因为读的书多,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只有多读书,教学也才会有魅力。学校的读书活动中,虽然有的老师从网上或者报刊上摘抄一些应付学校的检查,但其过程也是在读,在收获。所以学校应该在坚持开展读书活动的同时,与教学活动相应地结合起来,让老师能够理解读书所带来的益处。这样一来,一定会相得益彰。

当然,读书不是一时一世的事情,也不单单为了教学,是为终生幸福来做的事情。如果没读书,就没有精神寄托,就没有给自己的精神定位,灵魂定位。如果没有灵魂定位,精神定位,身体马上就跨了。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为自己一生计,就在“为一生奠基”的校训引导下,好好诵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吧,它会换给我们一生的幸福。

许移凡

2010.4.25

读书与教学

来到海淀实验二小已近一个年头,亲历了学校蓬勃发展的过程,领略了很多优秀老师的风采,自觉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尤其是这里的读书风气。

读书便是充实自己,提高素养的有效途径。在海淀实验二小这样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地方,这里让我认识到教师就应该是一个充满书卷气的知识分子。如果不读书,即便是每天走在“花园式”校园中,站在神圣的讲台上,仍然缺乏应有的人文素养,缺乏文史知识,缺乏思辨能力,从严格意义上讲,还不能算作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当蓦然回首,一定会发现已经与学校发展不同步了,愧疚之情也不免会油然而生。

特级教师王菘舟曾说:“读书于我,是一种诗意的生存状态,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一种温暖的生命体验。一日不读书,自惭形秽;三日不读书,怅然若失。”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读书不能改变人的物象,但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全国教育系统劳模韩军老师说:“通过读书,你会变得越单纯,至朴至真,你虽容颜苍老,但童心永驻„„”。叶圣陶先生更是提出:“看书读书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情。”我们读书,不仅可以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师智慧的源头,也可以历练教师的情感与意志,塑造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学校追求的是“既为学生的现在负责,又为学生的将来负责”的办学理念,希望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创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完善的人格以及对母校深深的眷念。读书会让我们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让我们真正确立“生本教育”的理念,使我们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教育更加美丽。

如果,我们教师曾被孔子、夸美纽斯、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滋养过;被多元智能、成功教育、人文主义、建构主义等理论洗礼过;被先秦神话、唐诗宋词、舒婷、泰戈尔的诗意浸润过;被巴金、冰心、余秋雨、王蒙等美文哲文熨服过„„。如果我们带着一颗被真、善、美洗礼过的心灵走进课堂,就会引经据典、妙语连珠、激情满怀、应付自如。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雅”起来,会“活”起来,会充满生命的力量。进而,当我们教师把读书与教育教学研究结合起来,用读书指导实践,用实践深化读书,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使读书、实践、思考、写作成为一种需要,我们就会走向不断成长。

唐代大诗人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迁移到教学上就该是“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不管有多好的现成的教案,不管有多高水平的名师,你不可能真正地克隆它,那不是你的。教学实际是一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化,如果腹中空空,教学就只能是个空架子。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数为读课本、看教案、学教参,岂不知功夫在书外。如果真正“读书破万卷”的话,我们任何的教学都能达到从容轻松、出神入化的境界。

于漪是中国的教育大家。有一次她接受记者采访长达8个小时,那语言都是诗一样的语言,让人感到是在吟诵一部文词华美的教育史诗,他对教育意义的阐释及思想的深度足可以让人终生难忘。于漪教学跟别人不一样,别人也是学不去的。执教《孔乙己》这课,于漪满面春风地走上讲台,抑扬顿挫地开始了提问:“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人的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看到悲剧使人泪下。《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了孔乙己悲剧的一生,可是我们读了以后,眼泪不会夺眶而出,而是感觉内心一阵痛

楚,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孔乙己的悲剧是在笑声中进行的,那么孔乙己的悲剧到底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呢?”我想这些问题只有大师于漪才能提出来,也只有于漪的学生能回答出来的。说不定有的老师听了以后感到异常精彩,也想尝试一下,拿这些问题问自己的学生,学生肯定都傻了,但这种现象的原因老师未必会明白。为什么同样的问题于漪能问,而我们不能问呢?因为于漪是教育大家,他读了多少书,又背了多少书,这些,我们无人能比。他曾连续做了四场演讲,四个小时没有任何的稿子,讲得都那么华美,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师。于漪说:“都是教无定法。教师个性不同,学生个性不同,教材个性不同,环境又不同,哪能有什么固定的法子可学。”于漪丰富的文化内涵,成就了于漪的语文教学。这就是教读相长。

上述一切无疑证明了:读和教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高层次的阅读,就没有高水平的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每年的寒暑假要求老师读书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不仅使老师的假期充实,作为教师来讲,全面回顾,反思一段时间教学上的不足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可能有人认为,我现在根本没有时间读,我想那是是没有寻找读的时间,没有充分认识到读书对教学所起的重大作用。我们写教案确实需要很长时间,但是有没有想过,如果这样日复一日地写下去,所写的还是别人的东西,还是花了很长时间,仍然不是你自己的东西,形成不了个性、风格。如果每天拿出半个小时读经典,一年之后,一个小时,两年后拿两个小时,读与教就会步入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

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来说,读和写是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即“有之者必然,无之者必不然”。没有大量的阅读,所谓的写,特别是所谓的写好,都不会成为现实。但同时,但只读不写出不行,大量之写,对读又是一个促进,而且多写会使写作熟能生巧。

正因为读的书多,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只有多读书,教学也才会有魅力。学校的读书活动中,虽然有的老师从网上或者报刊上摘抄一些应付学校的检查,但其过程也是在读,在收获。所以学校应该在坚持开展读书活动的同时,与教学活动相应地结合起来,让老师能够理解读书所带来的益处。这样一来,一定会相得益彰。

当然,读书不是一时一世的事情,也不单单为了教学,是为终生幸福来做的事情。如果没读书,就没有精神寄托,就没有给自己的精神定位,灵魂定位。如果没有灵魂定位,精神定位,身体马上就跨了。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为自己一生计,就在“为一生奠基”的校训引导下,好好诵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吧,它会换给我们一生的幸福。

许移凡

2010.4.25


相关文章

  • 初中阅读课教学计划周红
  • 初中阅读课教学计划 初二语文阅读课教学计划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并形成 ...查看


  • 新学期开学教师工作计划
  • 转眼间又要进入新的学期,新学期是一个充满挑战.机遇与压力的.下面YJBYS整了开学工作计划,供广大教师参考. 新学期开学教师工作计划一:新学期指导青年教师工作计划 为了青年教师迅速.稳定地发展,缩短新教师的探索周期,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 ...查看


  • 刘沉浮小学语文教师个人读书计划
  •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读书计划 时间:2014-02-25 15:31来源: 好词好句网 作者:好词好句 篇一:小学语文教师个人读书计划 作为教师,首先要使自己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对教师自身学习能力提出越来越 ...查看


  • 教师个人三年读书计划
  • 教师个人三年读书计划 教师,需要学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常常能让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左右逢源.神采飞扬.学识源于读书,如果教师不能把准时代的脉搏,不断地读书,拓展视野,增长学识,不仅不能教好学生,反而会因为自己的落伍而妨碍学生的发展 ...查看


  • 个人研修规划
  • 初中数学教师个人成长三年规划 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不断冲击着教师的思想转变,对教师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老师,要让自己在工作中永葆激情,积极释放正能量,从心灵深处出发,关注教育的细节,规划自己的职业特长,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再上 ...查看


  • [忆读书]教学设计
  • <忆读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是冰心奶奶八十九岁时写的,这篇回忆录讲述了作者小时候读书的经历,前半部分以"忆"为主,夹以议论:后半部分以"议"为主,夹以记叙,主旨是" ...查看


  • 温儒敏谈读书,走进小语培训直播间
  • 6月4日"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培训会"在广州召开,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0位小学语文界同仁共同与会.本次会议众多小语届大咖云集,6月4日上午特级教师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明新主持了开幕仪式,温儒敏教授作 ...查看


  • 第十二课沙漠历险记
  • 第十二课 沙漠历险记 第一课时:识记词语并运用 教学目标:准确认读,运用词语. 教学重点:对所学的词语会认,会读,会写 教学难点:认识字形,会写词语并运用.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用具:教科书,书上插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前提测评:抽 ...查看


  •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读书计划 王定虎
  • 丰乐寄宿制小学教师个人读书计划 丰乐寄宿制小学 王定虎 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把读书活动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反思,提高师德素质和自身修养.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要" ...查看


  • 读书-修身养性
  • 书以修身,读以养性 中华文明五千年,书是我们文明的体现.一本书,一杯茶,平日里很奢望的一种生活.书的文明是我们名族所特有的文化象征,我们是幸福的,可以让读书与生俱来,我们的前人为我们带来了书的财富,让我们可以在其中感受到书香气息,那是何等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