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两大派别的源流与发展

道教两大派别的源流与发展

文/秋为最

一、正一道和全真道的由来

中国道教史上曾存在两大教派,即全真道和正一道。全真道亦称“全真教”、“全真派”,正一道亦称“正一派”、“天师派”。

正一道起源较早,相传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今大邑县境内)得太上老君所授《正一盟威秘录》和《正一法文》,因而创立道派,当时一般称为“五斗米道”。两晋永嘉年间(307-312)张道陵第四代孙张盛移居龙虎山(今江西贵溪境内),尊张道陵为掌教和“正一天师”,其名渐显,而以天师道著称。历南北朝、隋、唐、宋各朝,南北天师道同上清、净明、灵宝各派并世,并渐合流,到元代都并于正一派中。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授张道陵第38代后裔张与材为“正一教主”,领三山(龙虎山、阁皂山、茅山)。正一派道士不出家(少数有出家的),俗称“火居道士”、“俗家道士”。

全真道则是在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由王重阳在山东宁海(今牟平)全真庵讲道时所创立。教旨以“澄心定意,抱元守一,存神固气”为“真功”,“济贫拔苦,先人后己,与物无私”为“真行”;功行俱全,故名全真。后五十余年,其徒丘处机为元太祖尊称为国师,号长春真人,总领道教。于是到处建立道观。他所居的北京白云观即为著名的“十方丛林”之一。遂分七派(遇仙、南无、随山、龙门、嵛山、华山和清净)。全真派的道士须出家。此后,道教正式形成两大教派:全真道和正一道。

二、北七真、南北五祖

王重阳的七大弟子,被道家尊为“北七真”:一是马钰(1123-1183,寿60岁),号丹阳,开遇仙派,著有《洞玄金玉集》、《神光璨》;二是谭处端(1123-1185,寿65岁),号长真,开南无派,著有《水云集》;三是刘处玄(1147-1203,寿56岁),号长生,开随山派,著有《仙乐集》、《至真语录》;四是丘处机(1148--1227, 寿80岁),号长春,开龙门派,著有《磻溪集》、《大丹直指》,他处在中国金朝末年,为金朝和蒙古帝国统治者敬重,并因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减少杀戮而闻名,在道教历史和信仰中,丘处机被奉为全真道「七真」之一,以及龙门派的祖师;五是王处一(1142-1217,寿75岁),号玉阳,开嵛山派,著有《云光集》;六是郝大通(1140-1212,寿72岁),号太古,开华山派,著有《太古集》;七是孙不二(1119-1182,寿63岁),马钰妻,开清净派,著有《不二元君法语》。

全真道把南方的南宗五位祖师尊为“南五祖”:一是张用成(984-1082,寿98岁),又名伯瑞,字平叔,号紫阳,北宋浙江天台人,。“少业进士”不第,后为胥吏,因触犯“火焚文书律”“坐累谪岭南兵籍”。在四川成都遇真人刘海蟾授真诀,于是著有《悟真篇》,传法于石泰;二是石泰(1022-1158,寿136岁),字得之,号杏林,宋常州人,著有《还元篇》;三是薛道光(1078-1191,寿113岁),号紫贤,南宋阆中人,初为僧后转入道,著有《还丹复命篇》;四是陈楠(? - 1213),号翠虚,人呼陈泥丸,南宋惠州人,著有《翠虚篇》;五是白玉蟾(1134 – 1229,寿95岁,现学界对其

生卒年有多种说法)原名葛长庚,南宋琼州人,白玉蟾为南五祖中著述最丰,弘扬法门最力,其中《琼海白真人语录》。南五祖的最大特点就是清修和长寿。

“北五祖”是全真道对其创立者王重阳(1113-1170,寿67岁)、王玄甫(?—345,号少阳,被尊为天仙,即八仙故事中传说的李铁拐)、钟离权(号正阳,汉时“成仙”,后来八仙之汉钟离)、吕嵒(音yan ,号纯阳,唐时“成仙”,八仙之一,亦名吕洞宾)、刘操(字海蟾,五代道士,宋时“成仙”)的尊称,是为区别南五祖故名,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赠封五人为帝君,封北七真为真人。

我们现代中国人,在游历祖国名山大川时,难免不遇到道教名山,难免不去拜会天师洞、纯阳殿、上清宫等;在我们承传祖先文化遗产时,八仙传说、那“狗叫吕洞宾”之脍炙人口的故事;那种“真功、真行”的思想,那种“济贫拔苦,先人后己,与物无私”豪气出自八百多年前;还有金庸等小说出现的张天师、北七真„„

现在网络上什么资料都能查得,但我习惯于1979年用超出我当时一个月收入的钱买得的《辞海》中阅读,从正史中了解一些,也许可以补充现代教育的许多缺憾。

我更敬佩南五祖们的长寿,欣赏他们用生命诠释了道家修身和人生的精彩!我的好些堂兄堂姐族兄族姐也在“奔八”、“奔九”且依然健康,我衷心地祝福他们!我也祝福所有的朋友们保重!使劲往前奔!

道教两大派别的源流与发展

文/秋为最

一、正一道和全真道的由来

中国道教史上曾存在两大教派,即全真道和正一道。全真道亦称“全真教”、“全真派”,正一道亦称“正一派”、“天师派”。

正一道起源较早,相传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今大邑县境内)得太上老君所授《正一盟威秘录》和《正一法文》,因而创立道派,当时一般称为“五斗米道”。两晋永嘉年间(307-312)张道陵第四代孙张盛移居龙虎山(今江西贵溪境内),尊张道陵为掌教和“正一天师”,其名渐显,而以天师道著称。历南北朝、隋、唐、宋各朝,南北天师道同上清、净明、灵宝各派并世,并渐合流,到元代都并于正一派中。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授张道陵第38代后裔张与材为“正一教主”,领三山(龙虎山、阁皂山、茅山)。正一派道士不出家(少数有出家的),俗称“火居道士”、“俗家道士”。

全真道则是在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由王重阳在山东宁海(今牟平)全真庵讲道时所创立。教旨以“澄心定意,抱元守一,存神固气”为“真功”,“济贫拔苦,先人后己,与物无私”为“真行”;功行俱全,故名全真。后五十余年,其徒丘处机为元太祖尊称为国师,号长春真人,总领道教。于是到处建立道观。他所居的北京白云观即为著名的“十方丛林”之一。遂分七派(遇仙、南无、随山、龙门、嵛山、华山和清净)。全真派的道士须出家。此后,道教正式形成两大教派:全真道和正一道。

二、北七真、南北五祖

王重阳的七大弟子,被道家尊为“北七真”:一是马钰(1123-1183,寿60岁),号丹阳,开遇仙派,著有《洞玄金玉集》、《神光璨》;二是谭处端(1123-1185,寿65岁),号长真,开南无派,著有《水云集》;三是刘处玄(1147-1203,寿56岁),号长生,开随山派,著有《仙乐集》、《至真语录》;四是丘处机(1148--1227, 寿80岁),号长春,开龙门派,著有《磻溪集》、《大丹直指》,他处在中国金朝末年,为金朝和蒙古帝国统治者敬重,并因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减少杀戮而闻名,在道教历史和信仰中,丘处机被奉为全真道「七真」之一,以及龙门派的祖师;五是王处一(1142-1217,寿75岁),号玉阳,开嵛山派,著有《云光集》;六是郝大通(1140-1212,寿72岁),号太古,开华山派,著有《太古集》;七是孙不二(1119-1182,寿63岁),马钰妻,开清净派,著有《不二元君法语》。

全真道把南方的南宗五位祖师尊为“南五祖”:一是张用成(984-1082,寿98岁),又名伯瑞,字平叔,号紫阳,北宋浙江天台人,。“少业进士”不第,后为胥吏,因触犯“火焚文书律”“坐累谪岭南兵籍”。在四川成都遇真人刘海蟾授真诀,于是著有《悟真篇》,传法于石泰;二是石泰(1022-1158,寿136岁),字得之,号杏林,宋常州人,著有《还元篇》;三是薛道光(1078-1191,寿113岁),号紫贤,南宋阆中人,初为僧后转入道,著有《还丹复命篇》;四是陈楠(? - 1213),号翠虚,人呼陈泥丸,南宋惠州人,著有《翠虚篇》;五是白玉蟾(1134 – 1229,寿95岁,现学界对其

生卒年有多种说法)原名葛长庚,南宋琼州人,白玉蟾为南五祖中著述最丰,弘扬法门最力,其中《琼海白真人语录》。南五祖的最大特点就是清修和长寿。

“北五祖”是全真道对其创立者王重阳(1113-1170,寿67岁)、王玄甫(?—345,号少阳,被尊为天仙,即八仙故事中传说的李铁拐)、钟离权(号正阳,汉时“成仙”,后来八仙之汉钟离)、吕嵒(音yan ,号纯阳,唐时“成仙”,八仙之一,亦名吕洞宾)、刘操(字海蟾,五代道士,宋时“成仙”)的尊称,是为区别南五祖故名,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赠封五人为帝君,封北七真为真人。

我们现代中国人,在游历祖国名山大川时,难免不遇到道教名山,难免不去拜会天师洞、纯阳殿、上清宫等;在我们承传祖先文化遗产时,八仙传说、那“狗叫吕洞宾”之脍炙人口的故事;那种“真功、真行”的思想,那种“济贫拔苦,先人后己,与物无私”豪气出自八百多年前;还有金庸等小说出现的张天师、北七真„„

现在网络上什么资料都能查得,但我习惯于1979年用超出我当时一个月收入的钱买得的《辞海》中阅读,从正史中了解一些,也许可以补充现代教育的许多缺憾。

我更敬佩南五祖们的长寿,欣赏他们用生命诠释了道家修身和人生的精彩!我的好些堂兄堂姐族兄族姐也在“奔八”、“奔九”且依然健康,我衷心地祝福他们!我也祝福所有的朋友们保重!使劲往前奔!


相关文章

  • 百年道教学研究的反思
  • 作者:强昱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2年02期 以近代学术观念把道教作为研究的对象是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事情,它与至今为学人推崇 的学术大师如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刘师培.陈垣.汤用彤.胡适.梁启超.冯友兰等 密切相关.在这些深为学 ...查看


  • 中国的道教历史
  •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佚名 更新:2014-08-30 道教与其它的宗教一样,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早期教派并非经由同一途径,在同一地区和同一时期形成的,并且在很长时间内没有一个统一的稳定的教团组织,因而中国道教史的上限 ...查看


  • [转]简论道家健康文化之修真与养生两大文化体系.
  • 我国道教文化千百年来对心身的修炼,我们认为可用现代流行的"健康文化"概念来定义,试图将其分为"道教养生文化"和"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两大体系. 加强对道教的两大文化体系研究,对正 ...查看


  • 阵法.符咒.手印.步法讲义
  • <道教阵法秘传讲义>2010年02月05日 星期五 18:07目录 第一章.绪言. 第二章,阵法的源流与意义. 第三章,阵法的种类与作用. 第四章,布阵的方法. 第五章,布阵的禁忌. 第六章,阵法与咒语,罡斗,诀印如何配合. 第 ...查看


  • 中国道教史
  • 中国道教史 中国道教 道教发展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南北朝时期,道教得到帝王贵族统治者的支持,跻身社会上层,这是它的第一个发展时期.唐朝皇族与老子攀亲,自称李耳之后裔,政治上给予扶持,大力推行道教,这是第二个发展时期.北宋真宗开始,用道教 ...查看


  • 史学家魏收
  • 魏收(505--572年),字伯起,小字佛助,巨鹿下曲阳(今晋州市西)人.魏收一生经历了北魏.东魏和北齐三个王朝.在他28岁时,北魏灭亡,他45岁时,东魏为北齐所代,北齐武平三年(572年)卒,终年67岁. 笑语激就大手笔 魏收的文才,是一 ...查看


  • 三.道教的流派及代表人物(三)
  • 林灵真(1239-1302)为元代东华派主要传人.名伟夫,字君昭,灵真为其法名.自号水南,人称水南先生.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出身官宦世家,既长,博通经纬史传.诸子百家及方外之书,而于四辅.三奇.阴符.毕法之旨,尤加精究.累举不第,乃弃儒 ...查看


  • 中国人的想象世界
  • 想象世界,是人类构想的独立于现实社会之外的世界图景,是人类突破自身极限.超越现实社会的渴望和幻想.用恩格斯的话说,就是"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反杜林论>).人类的想象世界,从图腾崇拜.神话传 ...查看


  • 魏晋南北朝时期养生思想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养生思想 姓 名 院 系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专 业 历史学 班 级 1202班 学 号 1213010246 魏晋南北朝时期养生思想 一.魏晋南北朝养生思想发展的背景 魏晋南北朝的三百余年间,中国社会进入一个战争频繁.政权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