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孜孜不倦、炉火纯青"等成语,能主动运用"滴水穿石"和"启示"这两个词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教学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课前准备:课文录音、写有字词的幻灯片、写有课文重点句的幻灯片   课文插图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复习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不单单说的是一处奇异景观,从中我们还会体会出做人做事的道理。2、复习词语。

滴水穿石   微不足道   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半途而废   三心二意

(1)指名读 (2)齐读    二、图片出示,激趣导入 1、图片展示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启发谈话:我们先一起来欣赏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的石块,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太极洞滴水穿石奇观?

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润圆滑的小洞。

2、设疑:这块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是怎样形成的呢?(1)同学们,让我们来给“水滴”和“石头”加上不同的词语来形容一下,怎样的水滴,什么样的石头?(板书:水滴   石头)(2)学生回答。相机指导理解“微不足道”形成板书: 水 滴       滴穿     石 头(微不足道)                 (坚   硬)3、出示课文内容。

这个小洞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1)这些话告诉了我们“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①相机理解“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的意思②结合课文内容,通过画图来理解奇观形成的原因。 板书:水 滴      滴穿        石 头(微不足道)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坚   硬) (2)那么,从这个奇观的形成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①出示: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呢?  3、微不足道的小水滴由于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终于滴穿了坚硬的石头,“滴水穿石”这个自然现象的形成需要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人如果也能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会怎么样呢?三、具体实例,论话启示 1、请大家听课文第3节的录音,思考: ① 这一自然段中写了哪3位名人? 交流:李时珍 爱迪生 齐白石 2、默读他们的故事,并做记号,想想他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1)学生默读,学习交流。(2)理解“立志学医 不懈努力” “迷恋研究 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 坚持不懈”。(3)出示表格,让学生对照课文填空。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们也能像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孜孜不倦、炉火纯青"等成语,能主动运用"滴水穿石"和"启示"这两个词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教学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课前准备:课文录音、写有字词的幻灯片、写有课文重点句的幻灯片   课文插图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复习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不单单说的是一处奇异景观,从中我们还会体会出做人做事的道理。2、复习词语。

滴水穿石   微不足道   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半途而废   三心二意

(1)指名读 (2)齐读    二、图片出示,激趣导入 1、图片展示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启发谈话:我们先一起来欣赏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的石块,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太极洞滴水穿石奇观?

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润圆滑的小洞。

2、设疑:这块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是怎样形成的呢?(1)同学们,让我们来给“水滴”和“石头”加上不同的词语来形容一下,怎样的水滴,什么样的石头?(板书:水滴   石头)(2)学生回答。相机指导理解“微不足道”形成板书: 水 滴       滴穿     石 头(微不足道)                 (坚   硬)3、出示课文内容。

这个小洞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1)这些话告诉了我们“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①相机理解“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的意思②结合课文内容,通过画图来理解奇观形成的原因。 板书:水 滴      滴穿        石 头(微不足道)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坚   硬) (2)那么,从这个奇观的形成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①出示: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呢?  3、微不足道的小水滴由于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终于滴穿了坚硬的石头,“滴水穿石”这个自然现象的形成需要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人如果也能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会怎么样呢?三、具体实例,论话启示 1、请大家听课文第3节的录音,思考: ① 这一自然段中写了哪3位名人? 交流:李时珍 爱迪生 齐白石 2、默读他们的故事,并做记号,想想他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1)学生默读,学习交流。(2)理解“立志学医 不懈努力” “迷恋研究 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 坚持不懈”。(3)出示表格,让学生对照课文填空。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们也能像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相关文章

  • 山谷中的谜底(第二课时)
  • 10 山谷中的谜底(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实物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山谷中的谜底给我们的启示. 3.利用以前学过的< ...查看


  •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1
  •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 ...查看


  •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义的方法.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 ...查看


  • 22.[水滴穿石的启示]第一课时导学案
  • 22.<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地去做. 自主学习: 1. 朗读课文,标小节,画 ...查看


  • 谈礼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谈礼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3.初步学习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说明自己观点的方 ...查看


  •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第二单元 教学内容:本单元由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金蝉脱壳>.习作2.练习2组成.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查看


  • 第20课谈礼貌
  •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 20 谈礼貌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岳.嫌.纠.傅.谐"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彬"字只 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体会"君子不失色与人,不失口于人&qu ...查看


  • 四年级下册[生活·生命.安全]全册教案
  • 生命.生态.案例 四年级 下册 宝塔小学 蒋帆 1 水是生命之源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明白水是生命之源,生命离不开水.了解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了解认识自然界的水体都是宝. 二.让学生明白淡水资源紧缺,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做到节约用水:保护 ...查看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xhj
  • 复习目标: 1.巩固理解第一单元课文内容. 2.背诵默写第一单元的部分课文. 3.默写第一单元生字词.成语. 复习重点: 背诵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复习时间:2课时 复习过程: 一.复习<师恩难忘> 1.朗读课文 2.巩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