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题中添加辅助线的作用

浅谈几何解题中添加辅助线的作用

胡晓 潘集区实验中学

辅助线的添加是几何解题的关键和难点,进行几何解题时,准确的添加辅助线可以使问题迎刃而解,现把几何解题中添加辅助线的作用归纳如下。

一、揭示图形中隐含的性质

当条件与结论间的逻辑关系不明朗时,通过适当添加辅助线,将条件中隐含的有关图像性质充分显示出来,从而扩大已知条件,以便取得有关过渡性的推论,达到推导出结论的目的。

例证:如图1,在△ABC 中,BD 、CE 分别是AC 、AB 边上的高,M 、N 分别是DE 、

BC 的中点,求证:MN ⊥DE

分析:本题利用添置的两条辅助线EN 、DN 把题中隐含的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

1

性质转化为直接条件EN = DN = BC

2

证明:分别连接EN 、DN (作图)

A

∵ N是BC 的中点,CE ⊥AB,DB ⊥ AC (已知) ∴ EN是Rt △BEC 斜边上的中线

DN是Rt △CDB 斜边上的中线 1∴ EN = BC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 21

DN = BC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

2

∴ EN = DN (等量代换) N C 又∵M 是ED 的中点, (已知)

∴MN ⊥DE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 图1

二、聚拢集中原则

通过添置适当的辅助线,将图形中分散、远离的元素,通过变换和转化,使它们相对集中,聚拢到有关图形上来,使题设条件与结论建立逻辑联系,从而导出要求的结论。

例证: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AB = CD,点F 和E 分别为AD 、BC 边上的中点,延长BA 、CD ,分别交EF 的延长线于P 、Q,

求证:∠APF =∠ DQF

分析:本题中的条件与结论中的有关元素位置比较分散,通过平行移动,可使有关元素集中在

一起,方便解题。如图2,将AB 、CD 分别平移到FG 、FH, 由△BEG ≌△CEH 可可求EF 是等腰三角形FGH 底边上的中线,再由∠GFE =∠ HFE推出∠APF =∠ DQF。

证明:如图,过点F 作FG ∥AB,FH ∥DC, 过点B 点C 分别作BG ∥AD,CH ∥AD, 交FG 、FH 于G 、H 点,连接GE 、HE 。

∵ FG∥AB BG∥AD CH∥AD FH∥DC,

∴ 四边形ABGF 和四边形FHCD 都是平行四边形 ∴ AB = FG AF = BG FD = CH FH = CD

又∵ F和E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

∴ AF = FD BE = CE FG = FH

∴ BG = CH

∵ BG∥

AD,CH ∥AD ∴ BG

∥HC

∴ ∠GBE = ∠ HCE D ∴ △BEG ≌ △CEH (SAS) ∴ GE = HE

∴ △FGE ≌ △FHE (SSS)

∴ ∠GFE =∠ HFE

又∵ FG∥AB, FH∥DC C ∴ ∠GFE =∠ APF ∠Q =∠ HFE

∴ ∠APF =∠ DQF

便于解题。

三、发挥特殊点的作用

在题设条件所给的图形中,对尙未直接显示出来的各元素,通过添置辅助线,将那些特殊点、特殊线、特殊图形的性质恰当地揭示出来,并充分发挥这些特殊点线的作用,达到化难为易、导出结论的目的。

例:如图3,两圆⊙1 ⊙2相交于A 和B 两点,经过交点B 的任一直线和两圆分别相交于C 、D 两点,求证:AC :AD 为定值。

分析:本题通过物色特殊点去求得AC :AD 为定值。即过点B 作EF ⊥BA 分别交两圆于E 、F 点,此时有AE:AF = d 1 :d 2(d 1、d 2分别是两圆的直径),故只需证AC:AD = d 1 :d 2即可。

证明:如图4,延长A ⊙1 ,A ⊙2分别交⊙1 ⊙2于E 、F 点,连接BE 、BF 则∠ABE +∠ ABF = 1800 ∴ E、B 、F 三点共线 ∵ ∠ACD = ∠ AEF ∠ADC = ∠ AEF ∴ △ACD ∽ △AEF

∴ AC :AD = AE:AF = d1 :d 2 (定值)

C

( d1、d 2分别是两圆的直径) 四、构造图形的作用 对一类几何证明题,常需要用到某种图形,而这种图形在题设条件所给定的图形中

却没有出现,必须添置这些图形,才能导出结论。

例如:如图4,点D 为△ABC 的底边BC 延长线上一点,直线DF 交AB 于F 点,交AC

于E 点,且∠FEA = ∠ AFE ,求证:分析:横看比例式

BD BF

=. CD CE

BD BF

=,BD 、BF 与CD 、CE 虽然分别在△DBF 与△DCE 上,但这CD CE

两个三角形并不相似。竖看这个比例式,BD 、BF 与CD 、CE 都不是某两个三角形上的边,因此必须寻找别的出路,考虑到BD 、BC 在同一直线BD 上,所以不妨通过添置平行线为辅助线,构造新的三角形

相似(或应用平行线截割定理)进行论证。

如过点C 作CG ∥AB, 交FD 于G 点

BD BF

=则△DCG ∽△DBF, 因而得到,

CD CG

BD BF

=易证CE = CG,所以可得. CD CE

证明:如图4,过点C 作CG ∥AB, 交FD 于G 点

∵ CG∥AB ∴ △DCG ∽△DBF ∠AFE = ∠ CGE

BD BF

=∴ ,

B C D CD CG

又∵ ∠FEA = ∠ AFE ∠FEA = ∠ CEG

∴ ∠ CEG= ∠ CGE

∴ CE = CG

BD BF

=∴ . CD CE

当然,在几何解题中添加辅助线除了能起到揭示图形中隐含的性质,使图像中分散远离的元素聚拢集中,发挥特殊点线的作用外,还能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仅从以上例证就足以证明添加辅助线在几何解题中的重要作用了。

浅谈几何解题中添加辅助线的作用

胡晓 潘集区实验中学

辅助线的添加是几何解题的关键和难点,进行几何解题时,准确的添加辅助线可以使问题迎刃而解,现把几何解题中添加辅助线的作用归纳如下。

一、揭示图形中隐含的性质

当条件与结论间的逻辑关系不明朗时,通过适当添加辅助线,将条件中隐含的有关图像性质充分显示出来,从而扩大已知条件,以便取得有关过渡性的推论,达到推导出结论的目的。

例证:如图1,在△ABC 中,BD 、CE 分别是AC 、AB 边上的高,M 、N 分别是DE 、

BC 的中点,求证:MN ⊥DE

分析:本题利用添置的两条辅助线EN 、DN 把题中隐含的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

1

性质转化为直接条件EN = DN = BC

2

证明:分别连接EN 、DN (作图)

A

∵ N是BC 的中点,CE ⊥AB,DB ⊥ AC (已知) ∴ EN是Rt △BEC 斜边上的中线

DN是Rt △CDB 斜边上的中线 1∴ EN = BC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 21

DN = BC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

2

∴ EN = DN (等量代换) N C 又∵M 是ED 的中点, (已知)

∴MN ⊥DE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 图1

二、聚拢集中原则

通过添置适当的辅助线,将图形中分散、远离的元素,通过变换和转化,使它们相对集中,聚拢到有关图形上来,使题设条件与结论建立逻辑联系,从而导出要求的结论。

例证: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AB = CD,点F 和E 分别为AD 、BC 边上的中点,延长BA 、CD ,分别交EF 的延长线于P 、Q,

求证:∠APF =∠ DQF

分析:本题中的条件与结论中的有关元素位置比较分散,通过平行移动,可使有关元素集中在

一起,方便解题。如图2,将AB 、CD 分别平移到FG 、FH, 由△BEG ≌△CEH 可可求EF 是等腰三角形FGH 底边上的中线,再由∠GFE =∠ HFE推出∠APF =∠ DQF。

证明:如图,过点F 作FG ∥AB,FH ∥DC, 过点B 点C 分别作BG ∥AD,CH ∥AD, 交FG 、FH 于G 、H 点,连接GE 、HE 。

∵ FG∥AB BG∥AD CH∥AD FH∥DC,

∴ 四边形ABGF 和四边形FHCD 都是平行四边形 ∴ AB = FG AF = BG FD = CH FH = CD

又∵ F和E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

∴ AF = FD BE = CE FG = FH

∴ BG = CH

∵ BG∥

AD,CH ∥AD ∴ BG

∥HC

∴ ∠GBE = ∠ HCE D ∴ △BEG ≌ △CEH (SAS) ∴ GE = HE

∴ △FGE ≌ △FHE (SSS)

∴ ∠GFE =∠ HFE

又∵ FG∥AB, FH∥DC C ∴ ∠GFE =∠ APF ∠Q =∠ HFE

∴ ∠APF =∠ DQF

便于解题。

三、发挥特殊点的作用

在题设条件所给的图形中,对尙未直接显示出来的各元素,通过添置辅助线,将那些特殊点、特殊线、特殊图形的性质恰当地揭示出来,并充分发挥这些特殊点线的作用,达到化难为易、导出结论的目的。

例:如图3,两圆⊙1 ⊙2相交于A 和B 两点,经过交点B 的任一直线和两圆分别相交于C 、D 两点,求证:AC :AD 为定值。

分析:本题通过物色特殊点去求得AC :AD 为定值。即过点B 作EF ⊥BA 分别交两圆于E 、F 点,此时有AE:AF = d 1 :d 2(d 1、d 2分别是两圆的直径),故只需证AC:AD = d 1 :d 2即可。

证明:如图4,延长A ⊙1 ,A ⊙2分别交⊙1 ⊙2于E 、F 点,连接BE 、BF 则∠ABE +∠ ABF = 1800 ∴ E、B 、F 三点共线 ∵ ∠ACD = ∠ AEF ∠ADC = ∠ AEF ∴ △ACD ∽ △AEF

∴ AC :AD = AE:AF = d1 :d 2 (定值)

C

( d1、d 2分别是两圆的直径) 四、构造图形的作用 对一类几何证明题,常需要用到某种图形,而这种图形在题设条件所给定的图形中

却没有出现,必须添置这些图形,才能导出结论。

例如:如图4,点D 为△ABC 的底边BC 延长线上一点,直线DF 交AB 于F 点,交AC

于E 点,且∠FEA = ∠ AFE ,求证:分析:横看比例式

BD BF

=. CD CE

BD BF

=,BD 、BF 与CD 、CE 虽然分别在△DBF 与△DCE 上,但这CD CE

两个三角形并不相似。竖看这个比例式,BD 、BF 与CD 、CE 都不是某两个三角形上的边,因此必须寻找别的出路,考虑到BD 、BC 在同一直线BD 上,所以不妨通过添置平行线为辅助线,构造新的三角形

相似(或应用平行线截割定理)进行论证。

如过点C 作CG ∥AB, 交FD 于G 点

BD BF

=则△DCG ∽△DBF, 因而得到,

CD CG

BD BF

=易证CE = CG,所以可得. CD CE

证明:如图4,过点C 作CG ∥AB, 交FD 于G 点

∵ CG∥AB ∴ △DCG ∽△DBF ∠AFE = ∠ CGE

BD BF

=∴ ,

B C D CD CG

又∵ ∠FEA = ∠ AFE ∠FEA = ∠ CEG

∴ ∠ CEG= ∠ CGE

∴ CE = CG

BD BF

=∴ . CD CE

当然,在几何解题中添加辅助线除了能起到揭示图形中隐含的性质,使图像中分散远离的元素聚拢集中,发挥特殊点线的作用外,还能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仅从以上例证就足以证明添加辅助线在几何解题中的重要作用了。


相关文章

  • 浅谈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 14 (2008年第5期#初中版) #解题研究# 浅谈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235053 安徽省淮北市石台矿石台初级中学 钱 进 平面几何是初中数学的一门重要课程, 它的基础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又是继续学习数学和其它学科 ...查看


  • 中考数学140分以上必须掌握的几何辅助线技巧
  • 中考数学140分以上必须掌握的几何辅助线技巧 辅助线对于同学们来说都不陌生,解几何题的时候经常用到.当题目给出的条件不够时,我们通过添加辅助线构成新图形,形成新关系,使分散的条件集中,建立已知与未知的桥梁,把问题转化为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这便 ...查看


  • 辅助线添加方法
  • 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一) 从图形考虑 1, 在三角形中,已知一条中线,常把延长一倍构成全等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 或把一边延长一倍造中位线,或取另一边的中点作成中位线. 2, 在三角形中,若已知两条或三条中线时,则常连结两个中点作成中位线或延 ...查看


  • 2013八年级数学常用辅助线
  • 初中数学常用辅助线 一.添辅助线有二种情况: 1按定义添辅助线: 如证明二直线垂直可延长使它们, 相交后证交角为90°:证线段倍半关系可倍线段取中点或半线段加倍:证角的倍半关系也可类似添辅助线. 2按基本图形添辅助线: 每个几何定理都有与它 ...查看


  • 初中平面几何常见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 初中几何辅助线做法 辅助线,如何添?把握定理和概念.还要刻苦加钻研,找出规律凭经验. 三角形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 ...查看


  • 『英才支招』四步学好初中几何!(内含巴蜀一诊数学试卷)
  • "几何?好难啊!" 孩子们在面对几何题时通常是"三无"表现:无可奈何.无能为力.无从下手. 的确,几何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非常高.几何在初中数学中所占比重非常大,学好几何在初中阶段就 ...查看


  • 几何证明题(添加辅助线试题)
  • 几何证明题(添加辅助线) 1. 已知AB=AE,∠B=∠E,BC=ED,点F 是CD 的中点,求证AF ⊥CD 2. 已知:BC=DE,∠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 3. 已知:∠1=∠2,CD=DE,EF ...查看


  • 折纸几何的意义
  • 折纸几何的意义 一. 纸应用于数学教学的现状 折纸作为教学(大多是几何教学)的辅助工具有着除娱乐之外的教育功能,但它的某些教学应用价值和使用手段尚未被广大师生所认知.认可.同时,其自身还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阻力,所有的应用和教学活动也都 ...查看


  • 初中几何一题多解
  • 浅谈初中数学几何中的"一题多解" 摘要 数学充满着浓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数学教学应体现其科学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感受不同层次的学科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