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抗日战争的起点为何不是"九一八事变"?

抗日战争的起点为何不是“九一八事变”?作者:李子迟

今天是中国人民纪念1931年发生在东北的“九一八事变”81周年的特殊日子。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开始大肆侵略我东北大地。所以有人认为,“九一八事变”才是抗日战争的起点,而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九一八事变”之后6年才发生在北平(今北京)的“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应该是14年而不是8年。近些年,也有不少学术专家、文史爱好者和一般民众持此看法。

那么,为什么历史教科书(包括大陆和台湾)一定要把抗战的正式开始,定于“七七事变”而不是“九一八事变”呢?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因中国东北被日本称作“满洲”。它指的是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具体说是沈阳,当时也叫“奉天”)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的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

当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炸毁,却谎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借机当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翌日凌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从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五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使得日军轻易占领北大营。上午8时,日军几乎尚未受到任何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东北军撤向锦州。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

其时,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事变发生之前,蒋介石即于8月16日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其实当时日本关东军不到2万人,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16.5万人,在关内还有近10万人,显然敌寡我众。但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受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违反蒋介石命令进行英勇抵抗以外,其余均不战而退。

“九一八事变”前后,蒋介石的主要精力并不在日本军队上,而是“攘外必先安内”,围剿红军;因此,为不至于和日本人闹僵,使自己手忙脚乱、分身乏术,他才出此下策。(可是,张学良在1991年重新获得自由之后,竟在各种场合多次承认“不抵抗”的决策完全是其一人所为,与蒋介石无关。导致此事更加罩上了一层非常浓郁的历史烟雾,更加迷蒙离奇。)

“九一八事变”爆发以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此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之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所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9月18日都被称为“国耻日”。

在中国现代史上,“九一八事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标志性事件。可是,在当今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上,都并未将其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的真正开始。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卢沟桥(亦称芦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率先在世界东方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中国东北以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军事演习,表示挑衅。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借机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翌日凌晨,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发动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第37师第219团奋起还击,排长申仲明亲赴前线,指挥作战,最后战死。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此战就此掀开中华民族全面抗日的序幕。

其后,日本增派大批援军,向天津、北平大举进攻。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等先后在北平的南苑战死。7月,天津沦陷。(至今,在北京还有一条佟麟阁路、一条赵登禹路;第三条纪念抗日英雄的街道则为张自忠路。)

“七七事变”爆发之后,中国共产党立即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抵抗;蒋介石也很快发表了关于解决“卢沟桥事件”的谈话。自此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中国在东方开辟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是中国8年抗日战争时期的正式开端。

过去我们为什么要把抗日战争的起点确定于1937年7月7日而不是1931年9月18日呢?历来学术界有这么7个主要的理由:

第一,1931年9月18日时,日本发起的只是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局部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时,日本发起的才是对整个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

第二,1931年9月18日时,中国东北军基本上采取不抵抗政策;1937年7月7日时,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华民国政府公开对日宣传,中国全体军民正式开始真正全面抗日。

第三,1931年9月18日时,中日之间的零星和小规模战斗还只是在东北举行,中国还没有到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战争的危机还不是那么严重和关键;1937年7月7日时,中国确实已经到了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中国人民必须奋起反抗,消灭或赶跑侵略者,迫在眉睫,别无选择。

第四,1937年“七七事变”之前的东北战场只能算是敌后战场,之后出现的才是正面战场。

第五,“七七事变”之前即使有所作战,那也只是消极应战,之后才是真正积极应战。

第六,“七七事变”之前,就全国范围来说,还是属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当时主要矛盾还是阶级矛盾;“七七事变”之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整个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在全国范围内上升为主要矛盾,于是抗日战争时期正式开始了。

第七,1937年7月7日之前,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基本上并未参加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而且当时工农红军还未被承认是合法军队);1937年7月7日之后,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武工队、民兵、人民群众等力量,都投入了抗战的洪流之中。

当然,反对“七七事变”、同意“九一八事变”者,亦有其一定的理由,总结归纳主要有11点:

第一,虽然“九一八事变”之后的中国东北是所谓的“局部侵华”、“局部抗日”,但以此作为抗日战争的开始并非就是完全不合理。

第二,“九一八事变”及其之后,中国东北军还是与日军作战过,并非就是完全不抵抗。

第三,“九一八事变”后的很长时间里,日本并没有能完全占领东北,特别是黑龙江。所以,在东北被完全占领之前,这里并不是敌后战场,而是正面战场。且除东北之外,中日两国政府军队的直接碰撞也从未中断,甚至还有大规模作战。

第四,要说中国正式对日宣战,那还是1941年12月9日太平洋战争之后的事情,而不是在“七七事变”之后;到那时,即使所谓的“八年抗战”,也已经打过一半了。

第五,日本入侵东北,是抗战的“原罪”和起点;而中国抗日又以暂时失去东北为开始,以胜利收复东北乃至台湾为结束。

第六,“九一八事变”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即已经由国内本民族内之阶级矛盾为主,变成中日两国家、两民族之间的矛盾为主),而“七七事变”并没有这种作用。

第七,“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以及一部分国民党爱国官兵就已经投入抗日战争,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并且成了全国政治生活的主流。

第八,毛泽东在1937年5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上的报告《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中,也把这段时间称作“抗日时期”。

第九,日本侵华战争从一开始就不是所谓的“地方性”事件。“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对华侵略总政策中的一个战略转折点。日本帝国主义从侵略东北开始,就通过一系列侵略步骤把战火引向全中国;东北军民的局部抗战和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息息相关,是一个具有全国意义的事件。

第十,抗日战争作为一场战争,需要考察它的全部过程,包括其发生、发展和结束,这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照此分析,“七七”抗战不过是“九一八”以来中国抗日战争的继续、发展和扩大,所以把中国抗日战争史的上限定于“七七事变”是不符合史实的,而应定为“九一八事变”。

第十一,“七七事变”发生时,日军已对北平形成包围;而日本人当初的构想,是想把华北平津作为“满洲国”,也就是东北的隔离带。而这个时候,东北已被日本入侵达6年之久。

据说“八年抗战”的说法是来自蒋介石,这就造成“二战”结束后联盟国决定日本对中国战争损失赔偿的计算日期之上限定为1937年,而不是1931年。虽然中国最终放弃了赔偿要求,但这一决定被有的人认为是带有“歧视”,因为它抹杀了自1931年到1937年之间中国军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历史;而在此期间,中国因战争迫害致死的人数应该不止几十万,还有大量运往日本的矿产、木材等。

此外学界还有几种观点认为,抗日战争的起点,既不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也不是1937年“七七事变”,而应该是1935年“一二九运动”、1936年“西安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等等。均各有其道理。

至于我个人,则坚决认为“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之始的民间大众之说法。即使按上面罗列的理由看,11对7,也占有绝对优势。

呵呵,81年过去了,我们今天还在抗日啊!

抗日战争的起点为何不是“九一八事变”?作者:李子迟

今天是中国人民纪念1931年发生在东北的“九一八事变”81周年的特殊日子。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开始大肆侵略我东北大地。所以有人认为,“九一八事变”才是抗日战争的起点,而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九一八事变”之后6年才发生在北平(今北京)的“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应该是14年而不是8年。近些年,也有不少学术专家、文史爱好者和一般民众持此看法。

那么,为什么历史教科书(包括大陆和台湾)一定要把抗战的正式开始,定于“七七事变”而不是“九一八事变”呢?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因中国东北被日本称作“满洲”。它指的是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具体说是沈阳,当时也叫“奉天”)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的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

当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炸毁,却谎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借机当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翌日凌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从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五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使得日军轻易占领北大营。上午8时,日军几乎尚未受到任何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东北军撤向锦州。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

其时,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事变发生之前,蒋介石即于8月16日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其实当时日本关东军不到2万人,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16.5万人,在关内还有近10万人,显然敌寡我众。但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受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违反蒋介石命令进行英勇抵抗以外,其余均不战而退。

“九一八事变”前后,蒋介石的主要精力并不在日本军队上,而是“攘外必先安内”,围剿红军;因此,为不至于和日本人闹僵,使自己手忙脚乱、分身乏术,他才出此下策。(可是,张学良在1991年重新获得自由之后,竟在各种场合多次承认“不抵抗”的决策完全是其一人所为,与蒋介石无关。导致此事更加罩上了一层非常浓郁的历史烟雾,更加迷蒙离奇。)

“九一八事变”爆发以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此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之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所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9月18日都被称为“国耻日”。

在中国现代史上,“九一八事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标志性事件。可是,在当今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上,都并未将其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的真正开始。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卢沟桥(亦称芦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率先在世界东方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中国东北以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军事演习,表示挑衅。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借机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翌日凌晨,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发动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第37师第219团奋起还击,排长申仲明亲赴前线,指挥作战,最后战死。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此战就此掀开中华民族全面抗日的序幕。

其后,日本增派大批援军,向天津、北平大举进攻。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等先后在北平的南苑战死。7月,天津沦陷。(至今,在北京还有一条佟麟阁路、一条赵登禹路;第三条纪念抗日英雄的街道则为张自忠路。)

“七七事变”爆发之后,中国共产党立即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抵抗;蒋介石也很快发表了关于解决“卢沟桥事件”的谈话。自此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中国在东方开辟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是中国8年抗日战争时期的正式开端。

过去我们为什么要把抗日战争的起点确定于1937年7月7日而不是1931年9月18日呢?历来学术界有这么7个主要的理由:

第一,1931年9月18日时,日本发起的只是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局部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时,日本发起的才是对整个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

第二,1931年9月18日时,中国东北军基本上采取不抵抗政策;1937年7月7日时,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华民国政府公开对日宣传,中国全体军民正式开始真正全面抗日。

第三,1931年9月18日时,中日之间的零星和小规模战斗还只是在东北举行,中国还没有到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战争的危机还不是那么严重和关键;1937年7月7日时,中国确实已经到了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中国人民必须奋起反抗,消灭或赶跑侵略者,迫在眉睫,别无选择。

第四,1937年“七七事变”之前的东北战场只能算是敌后战场,之后出现的才是正面战场。

第五,“七七事变”之前即使有所作战,那也只是消极应战,之后才是真正积极应战。

第六,“七七事变”之前,就全国范围来说,还是属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当时主要矛盾还是阶级矛盾;“七七事变”之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整个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在全国范围内上升为主要矛盾,于是抗日战争时期正式开始了。

第七,1937年7月7日之前,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基本上并未参加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而且当时工农红军还未被承认是合法军队);1937年7月7日之后,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武工队、民兵、人民群众等力量,都投入了抗战的洪流之中。

当然,反对“七七事变”、同意“九一八事变”者,亦有其一定的理由,总结归纳主要有11点:

第一,虽然“九一八事变”之后的中国东北是所谓的“局部侵华”、“局部抗日”,但以此作为抗日战争的开始并非就是完全不合理。

第二,“九一八事变”及其之后,中国东北军还是与日军作战过,并非就是完全不抵抗。

第三,“九一八事变”后的很长时间里,日本并没有能完全占领东北,特别是黑龙江。所以,在东北被完全占领之前,这里并不是敌后战场,而是正面战场。且除东北之外,中日两国政府军队的直接碰撞也从未中断,甚至还有大规模作战。

第四,要说中国正式对日宣战,那还是1941年12月9日太平洋战争之后的事情,而不是在“七七事变”之后;到那时,即使所谓的“八年抗战”,也已经打过一半了。

第五,日本入侵东北,是抗战的“原罪”和起点;而中国抗日又以暂时失去东北为开始,以胜利收复东北乃至台湾为结束。

第六,“九一八事变”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即已经由国内本民族内之阶级矛盾为主,变成中日两国家、两民族之间的矛盾为主),而“七七事变”并没有这种作用。

第七,“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以及一部分国民党爱国官兵就已经投入抗日战争,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并且成了全国政治生活的主流。

第八,毛泽东在1937年5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上的报告《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中,也把这段时间称作“抗日时期”。

第九,日本侵华战争从一开始就不是所谓的“地方性”事件。“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对华侵略总政策中的一个战略转折点。日本帝国主义从侵略东北开始,就通过一系列侵略步骤把战火引向全中国;东北军民的局部抗战和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息息相关,是一个具有全国意义的事件。

第十,抗日战争作为一场战争,需要考察它的全部过程,包括其发生、发展和结束,这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照此分析,“七七”抗战不过是“九一八”以来中国抗日战争的继续、发展和扩大,所以把中国抗日战争史的上限定于“七七事变”是不符合史实的,而应定为“九一八事变”。

第十一,“七七事变”发生时,日军已对北平形成包围;而日本人当初的构想,是想把华北平津作为“满洲国”,也就是东北的隔离带。而这个时候,东北已被日本入侵达6年之久。

据说“八年抗战”的说法是来自蒋介石,这就造成“二战”结束后联盟国决定日本对中国战争损失赔偿的计算日期之上限定为1937年,而不是1931年。虽然中国最终放弃了赔偿要求,但这一决定被有的人认为是带有“歧视”,因为它抹杀了自1931年到1937年之间中国军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历史;而在此期间,中国因战争迫害致死的人数应该不止几十万,还有大量运往日本的矿产、木材等。

此外学界还有几种观点认为,抗日战争的起点,既不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也不是1937年“七七事变”,而应该是1935年“一二九运动”、1936年“西安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等等。均各有其道理。

至于我个人,则坚决认为“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之始的民间大众之说法。即使按上面罗列的理由看,11对7,也占有绝对优势。

呵呵,81年过去了,我们今天还在抗日啊!


相关文章

  • [转载]书生镇虎将:张发奎.薛岳被一报人双枪指头
  • 转自:留心shou 张发奎.薛岳都是国民党中带兵的好手,龚德柏则是民国报界一个怪咖. 龚德柏曾在<申报>.<世界晚报>.<世界日报>等大报担任总编,后来办了一份<救国日报>,在蒋介石处还有个少 ...查看


  •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和终点
  •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和终点 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回望历史,南京大屠杀.731细菌战."三光"政策等一系列残酷暴行令人悲愤,平型 ...查看


  • 近年来外国学者政要媒体对中国抗战意义和纪念活动的评价
  •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以巨大民族牺牲为代价,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作出巨大贡献.然而长期以来,在一些西方人眼中,二战的主角是美英苏等国,有关研究也多 ...查看


  • 最新五四青年节诗歌精选
  • 本文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最新五四青年节诗歌精选>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新五四青年节诗歌精选 篇一:五四抒怀 作者:尚水湾湾 从千古不朽的浮雕走来 从万头攒动的广场走来 从氤氲着墨香的教科书里走来 从水木清华的校园走来 听 ...查看


  • 五四青年节诗歌精选
  • 本文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五四青年节诗歌精选>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四青年节诗歌精选 篇一:五四抒怀 作者:尚水湾湾 从千古不朽的浮雕走来 从万头攒动的广场走来 从氤氲着墨香的教科书里走来 从水木清华的校园走来 听得见你橐 ...查看


  • "十四年抗战"让历史更准确饱满
  • 2017-01-11 我有话说(1人参与) 字号减小 字号增大 南方名记 丁建庭工作室出品 主创:南方日报评论员 丁建庭 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究竟持续了多少年?1月10日,教育部证实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将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 ...查看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http://news.qq.com/a/20061213/000002.htm 2006年12月13日00:14 红网 西安 事变,一晃70年.70年前的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这场震惊世界的事变,它是中华民族从内战走向抗战的转 ...查看


  • 2016考研9月时政解读:"九一八事变爆发84周年"
  • 2016考研9月时政解读:"九一八事变爆发84周年" 来源:文都教育 2015年9月16日,新华网发表时评:"九一八"警示世界.文章指出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4周年." ...查看


  • 张学良胡涂死了
  • 张学良胡涂死了 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78周年.这篇在张学良2001年底去世之际写的文章,旨在通过评介张学良,使读者对西安事变有一个更接近真实的了解. 假英雄.假将军.假基督徒 (编者按: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78周年.这篇在张学良2001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