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

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3、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

4、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5、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6、主客颠倒:

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7、分句位置不当:

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例: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这句话有两种改法:把第一个分句改成两面性的“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或将第二分句改成一面性的,不过句子结构要调整为“干部深入群众是做好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 就”)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缺谓语

例: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宾语:

例: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后加“的精神”)

(4)关联词语残缺:

例: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2、赘余

(1)堆砌

例: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掌握”应删去。)

(2)重复

例: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第

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3)可有可无

例: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应删去“离现在”。)

(四)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

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2)语句杂糅

例: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2、句子歧义:

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

2、范围不清:

例: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

例: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4、否定失当:

例: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3、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

4、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5、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6、主客颠倒:

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7、分句位置不当:

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例: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这句话有两种改法:把第一个分句改成两面性的“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或将第二分句改成一面性的,不过句子结构要调整为“干部深入群众是做好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 就”)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缺谓语

例: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宾语:

例: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后加“的精神”)

(4)关联词语残缺:

例: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2、赘余

(1)堆砌

例: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掌握”应删去。)

(2)重复

例: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第

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3)可有可无

例: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应删去“离现在”。)

(四)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

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2)语句杂糅

例: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2、句子歧义:

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

2、范围不清:

例: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

例: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4、否定失当:

例: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相关文章

  • 专题三:中考常见病句类型
  • 语文病句修改专题复习 一.常见的病句类型 (1)搭配不当 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例如: ①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 ...查看


  • 常见的句子错误
  • 常见的句子错误(病因): 1.用词不当.2.成分残缺. 3.搭配不当 4.语序颠倒.5.结构混乱 (句式杂糅) 6.指代不明. 7.表意不明 8.重复累赘 . 9.分类不当(概念不清).10.前后矛盾 11.不合事理.12.不合逻辑.13. ...查看


  • 编辑的基本功
  • 语文知识与编辑的基本功 乔永 (商务印书馆编审) 编辑的责任?(1.内容把关.2.编辑能力:能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编辑基本功:指编辑本身的知识储备.知识结构.判断能力以及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无论什么专业背景,面对书稿.文章,编辑有了 ...查看


  • 初中病句修改类型
  • 初中常见病句修改类型 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2.把定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将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 ...查看


  • 修改病句常见方法大全
  • 修改病句的方法 所谓病句,是指在语法或逻辑上有毛病的句子.如何判别句子的正误呢?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再看句子主干的修饰成分使用是否合理,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看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 ...查看


  • 常见病句类型分析
  • 常见病句类型分析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1)成分残缺 (2)搭配不当 (3)语序不当 (4)指代不明 (5)否定不明 (6)词语误用 (7)不合逻辑 (8)重复堆砌 (9)一面与两面不对应 (10)并列不当 主语残缺.如:通过紧张的期末复习, ...查看


  • 初中阶段中学生常见病句类型
  • 中学生常见病句类型 一. 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是指句子语序错乱,造成病句. 示例1.博物馆展出了几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改为:博物馆展出了刚出土的几年前的文物.) 示例2.他做了两个丈夫喜欢的菜.(应改为:他做了丈夫喜欢的两个菜.) 示例3 ...查看


  • 初中修改病句教学案
  • 中考专项复习--病句辨析与修改 (集备讨论稿) [教学目标] 1.能准确判定句子有无语病. 2.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 3.能对病句进行恰当的修改. [教学重点] 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修改病句的方法,提高修改病句的能力. [教学难点] 常见病 ...查看


  • 医学论文摘要英译常见问题分析
  • tubes [J ].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a ,2010,22(4) :246-249. [24]马浩南,李恒林,李 栩,等.超声成像技术用于双腔支 .临床麻醉学杂志,气管导管插管定位的临床研究[J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