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

(英)罗素著 商务印书馆 1976年版

“我思故我在”确应作为哲学第一原理。粗略的感受到大多数哲学家的论述都有局限性。伯特兰.罗素的思想确实比较广博且精湛.

人类最终应走向团结,全世界最终将成为一个整体.或许曾经由于地理原因人类的先租分居在世界各地,如今,人类重新走到一起刚刚有了眉目,虽然还会伴随着众多的磨难与泪水...期待...

真理应当如此: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因为人类本来就在探索之中.

无穷大与无穷小与存在本身的矛盾,或者说现实中不存在无穷大与无穷小(待证).

灵魂,情感,肉体.

情感:每个人都有几近相同的情绪反应,人的构造框架相同只是细节不同而已.

灵魂:灵魂的一部分可以寄托,比如文字,声音,图画,古迹....

肉体:灵魂与情感的活动基础.

我们也许只是自然看清自己解释自己的工具而已.我们都是自然反应的牺牲品.所有的一切都只不过是自然反应,所有的一切都有它自己应遵循的法则.

这颗星球,这个世界,这个人间,这片土地.光彩夺目的表面的背后是什么,是人类不得不承受过的血泪历程,人类不惜一切代价把他们所能确定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化作可以用视觉听觉等感受得到的事物.而为此产生过的哀鸣,呻吟,战争,猜忌等以及一切苦恼,哀怨,辛酸,泪水都留在他们各自的记忆中,这也许是每个生命不知觉的一个伟大之处。

大凡看到哲学这个词,脑子中第一个反应,便是枯燥,这和我们所受的应试教育有关,记不住的概念,选不全的多重选择题,再是用什么什么原理去解释什么什么的正确性。事实上,这个学习的结果,只是让我们记住几个概念、条条纲纲的八股特点区别,实在无助于我们哲学气质的培养,哲学思维的形成,我所理解的哲学气质和思维是指理性,理性是什么,追求公义,也就是正义,一家之言。

要了解哲学,首先要了解哲学这个词的含义,哲学是什么?罗素给了一个既模糊又明晰的定义。哲学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罗素接着给出了科学的概念,科学是指一切确切的知识(我们知道科学的一个特点是可重复性),而神学则是超乎确切知识外的教条。罗素在“确切的”、“教条”这几个字下面都打了着重号。而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块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块无人之域就是哲学。个人认为:罗素这个分法和中国象棋盘很象,科学是汉界,神学是楚河,

而哲学则是中间的鸿沟。当然如果你的思维是动态的,你应该已经想到了,中国的阴阳太极图才是罗素分法的最形象表述,白鱼是科学,黑鱼是神学,而白鱼和黑鱼似连非连的那部分挤撞区就是哲学。白鱼的眼睛是黑的,表示科学中有一定成分的“神学”,黑鱼的眼睛是白的,则表示神学也许有一定成分的“科学”,这个比喻解释罗素的分法可能不是很恰当,但个人认为,这有助于摒弃非此即彼的中国式思维。

罗素接着说,哲学象科学一样诉诸于理性而不是诉诸于权威,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启示的权威。这里传统的权威是指国家机器的强力,启示的权威则是指神学中的教条,上帝旨意之类。既然哲学和科学一样理性,那哲学存在的必要在哪里呢?罗素认为,科学回答不了思辨的心灵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而神学家信心百倍的答案已经不象过去几个世纪那样令人信服。罗素举了好多思辨的心灵所感兴趣的问题,个人认为远不如这三个直观:“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当然罗素的问题层次较高。象这三个问题在实验室里是找不到答案的,而如同上面所说,神学家的答案已经失去光辉。而哲学恰好来钻研这类业务。可能有人要问,那进化论又是什么?个人认为进化是白鱼黑眼上的一点,我在上面提到,科学的一个特点是重复性,到目前为止,碳水化合物还不能合成出灵性,简单地说是细胞,也就是说进化的源头还没找到。

我们为什么要把时间浪费在这么无聊的问题上,罗素认为一是历史责任,二是面临的宇宙孤寂的恐怖感。宇宙中有几亿个恒星,而我们人类只是一颗不起眼行星上小小的爬行物,我们是无助的,还是宿命的?面对浩瀚的星空,孤寂埃罗素说:“在显明的希望与恐惧之前而不能确定,是会使人痛苦的;可是如果在没有令人慰藉的神话故事的陪伴下,我们仍然希望活下去的话,我们必须忍受这种不确定性。”罗素认为忘却问题以及声称已经找到了确凿答案都是无益的,如果我们忘记了我们不能知道的是何等之多,那我们会对许多重要的东西麻木不仁;而神学的武断,说我们对无知而具有知识,则会产生对宇宙的狂傲感。个人觉得无神论的狂傲是无知,神学家的狂傲则是误知。

我们再回到罗素这篇绪论的开头,来谈谈哲学的特征。罗素说,“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与伦理,另一种是可以称之为“科学的”那种研究,就科学这个词最广泛的意义而言。至于这两种因素在哲学家的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如何,则各个哲学家大不相同;但是,唯有这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同时存在,这是一个问题,但也确实如此。心灵往哪里走,不是你的嘴巴能指挥,只有你的心灵才真切地知道,烙印,烙印,还是一个回避不了的烙印问题。

《西方哲学史》

(英)罗素著 商务印书馆 1976年版

“我思故我在”确应作为哲学第一原理。粗略的感受到大多数哲学家的论述都有局限性。伯特兰.罗素的思想确实比较广博且精湛.

人类最终应走向团结,全世界最终将成为一个整体.或许曾经由于地理原因人类的先租分居在世界各地,如今,人类重新走到一起刚刚有了眉目,虽然还会伴随着众多的磨难与泪水...期待...

真理应当如此: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因为人类本来就在探索之中.

无穷大与无穷小与存在本身的矛盾,或者说现实中不存在无穷大与无穷小(待证).

灵魂,情感,肉体.

情感:每个人都有几近相同的情绪反应,人的构造框架相同只是细节不同而已.

灵魂:灵魂的一部分可以寄托,比如文字,声音,图画,古迹....

肉体:灵魂与情感的活动基础.

我们也许只是自然看清自己解释自己的工具而已.我们都是自然反应的牺牲品.所有的一切都只不过是自然反应,所有的一切都有它自己应遵循的法则.

这颗星球,这个世界,这个人间,这片土地.光彩夺目的表面的背后是什么,是人类不得不承受过的血泪历程,人类不惜一切代价把他们所能确定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化作可以用视觉听觉等感受得到的事物.而为此产生过的哀鸣,呻吟,战争,猜忌等以及一切苦恼,哀怨,辛酸,泪水都留在他们各自的记忆中,这也许是每个生命不知觉的一个伟大之处。

大凡看到哲学这个词,脑子中第一个反应,便是枯燥,这和我们所受的应试教育有关,记不住的概念,选不全的多重选择题,再是用什么什么原理去解释什么什么的正确性。事实上,这个学习的结果,只是让我们记住几个概念、条条纲纲的八股特点区别,实在无助于我们哲学气质的培养,哲学思维的形成,我所理解的哲学气质和思维是指理性,理性是什么,追求公义,也就是正义,一家之言。

要了解哲学,首先要了解哲学这个词的含义,哲学是什么?罗素给了一个既模糊又明晰的定义。哲学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罗素接着给出了科学的概念,科学是指一切确切的知识(我们知道科学的一个特点是可重复性),而神学则是超乎确切知识外的教条。罗素在“确切的”、“教条”这几个字下面都打了着重号。而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块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块无人之域就是哲学。个人认为:罗素这个分法和中国象棋盘很象,科学是汉界,神学是楚河,

而哲学则是中间的鸿沟。当然如果你的思维是动态的,你应该已经想到了,中国的阴阳太极图才是罗素分法的最形象表述,白鱼是科学,黑鱼是神学,而白鱼和黑鱼似连非连的那部分挤撞区就是哲学。白鱼的眼睛是黑的,表示科学中有一定成分的“神学”,黑鱼的眼睛是白的,则表示神学也许有一定成分的“科学”,这个比喻解释罗素的分法可能不是很恰当,但个人认为,这有助于摒弃非此即彼的中国式思维。

罗素接着说,哲学象科学一样诉诸于理性而不是诉诸于权威,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启示的权威。这里传统的权威是指国家机器的强力,启示的权威则是指神学中的教条,上帝旨意之类。既然哲学和科学一样理性,那哲学存在的必要在哪里呢?罗素认为,科学回答不了思辨的心灵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而神学家信心百倍的答案已经不象过去几个世纪那样令人信服。罗素举了好多思辨的心灵所感兴趣的问题,个人认为远不如这三个直观:“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当然罗素的问题层次较高。象这三个问题在实验室里是找不到答案的,而如同上面所说,神学家的答案已经失去光辉。而哲学恰好来钻研这类业务。可能有人要问,那进化论又是什么?个人认为进化是白鱼黑眼上的一点,我在上面提到,科学的一个特点是重复性,到目前为止,碳水化合物还不能合成出灵性,简单地说是细胞,也就是说进化的源头还没找到。

我们为什么要把时间浪费在这么无聊的问题上,罗素认为一是历史责任,二是面临的宇宙孤寂的恐怖感。宇宙中有几亿个恒星,而我们人类只是一颗不起眼行星上小小的爬行物,我们是无助的,还是宿命的?面对浩瀚的星空,孤寂埃罗素说:“在显明的希望与恐惧之前而不能确定,是会使人痛苦的;可是如果在没有令人慰藉的神话故事的陪伴下,我们仍然希望活下去的话,我们必须忍受这种不确定性。”罗素认为忘却问题以及声称已经找到了确凿答案都是无益的,如果我们忘记了我们不能知道的是何等之多,那我们会对许多重要的东西麻木不仁;而神学的武断,说我们对无知而具有知识,则会产生对宇宙的狂傲感。个人觉得无神论的狂傲是无知,神学家的狂傲则是误知。

我们再回到罗素这篇绪论的开头,来谈谈哲学的特征。罗素说,“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与伦理,另一种是可以称之为“科学的”那种研究,就科学这个词最广泛的意义而言。至于这两种因素在哲学家的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如何,则各个哲学家大不相同;但是,唯有这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同时存在,这是一个问题,但也确实如此。心灵往哪里走,不是你的嘴巴能指挥,只有你的心灵才真切地知道,烙印,烙印,还是一个回避不了的烙印问题。


相关文章

  • 读书笔记-非理性的人
  • <非理性的人>读后感 土木1004班-李兵-10231080 <非理性的人>既是威廉·巴雷特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巴雷特的哲学著作除<非理性的人>外,还有<什么是存在主义>.<自我本 ...查看


  • 160703 大问题读书笔记(大问题)书评
  • 开篇导言- 公元前15年的苏格拉底提到"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大胆与直率下面,是满满的生活所思所想.与其对应我们的问题,你的生活经得起推敲吗,是否审视过了? 罗伯特和凯思林两位教授按照授课方式,清晰地写作对应文中 ...查看


  • 读书笔记书目
  • 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著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恩格斯著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 1 ...查看


  • 东师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级硕士各学科必读经典文献
  •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级硕士各学科必读经典文献如下 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2.列宁:<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 3.毛泽东 ...查看


  • 阅读专业书籍怎么做读书笔记?
  • 不好意识,回答有些文不对题,你的问题并不是都是笔记,而是阅读的方法就不对.我的回复中包括一些阅读.笔记和其它内容.如果有其它问题,在留言. 阅读专业书籍最开始最基本的东西耐心,别想求快,多花些时间和精力把基础概念搞清楚,深入的进行理解,别在 ...查看


  •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 认识自己--读<苏菲的世界> 汽车学院 102175 戴林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的书.在这本书中,从苏格拉底到萨特,再到亚里 ...查看


  • 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的[哲学导论]之读书笔记
  • 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的<哲学导论>,是一本说理清晰,逻辑严谨的哲学著作.作者并没有拘泥于具体的哲学知识,没有仅仅满足于把这些知识和他们背后的思想像是展览会似的展示出来,而是通过揭露这些思想内在的联系,展示出了一整幅西方哲学的思想历 ...查看


  • 经典诵读方案
  • 才芳小学"诵中华经典,造书香校园"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华经典是历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体现的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价值体系,是所有华夏儿女共同认同的文化.诵读中华经典,无疑对传承民族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五 ...查看


  •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2
  • 读书笔记 <生活的艺术>探讨生命.心灵的价值,并抒发林语堂个人对日 常生活中人.事.物的观感,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而论及周遭,乃至整个社会.全书虽被分为十四章,但在重要观点上前后呼应,各章虽有一既定的讨论主题,但往往将内容向外扩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