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鼓和小鼓教案

小学音乐沿海版音乐教材《走进音乐世界》

大鼓和小鼓 教学教案

课型:唱奏综合课

课题:体验音乐 感受快乐——大鼓和小鼓

课时:一课时完成

教学内容:

1、歌曲《大鼓和小鼓》

2、音的强弱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二拍子的日本儿歌,旋律共有两句,歌词内容为大鼓和小鼓一强一弱的敲击,体现音乐中力度的对比, 歌曲简单易学。从第一册开始,器乐学习的内容已经从打击乐器的个人敲击到相互配合,经过了循序渐进的过程。到第三册第七课,器乐学习初步进入培养学生参与小乐队配器和多层次演奏的阶段,《大鼓和小鼓》一课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学生参与多层次演奏活动的起承转合的切入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2)能力目标: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动作等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3)情感目标:体验快乐的音乐学习,通过进行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发展大脑与身体运动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边唱边演奏歌曲。

教学难点:分辨音的强弱,并用唱、拍、舞、奏等不同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教法:听唱法 示范法 启发联想法 表演法

学法: 游戏律动法 模仿表现法 综合活动法 自主活动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大鼓、小军鼓、动物头套、贴图、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

1、猜谜语

圆圆一只大木桶 上下肚皮都是空

娃娃见了爱打它 一打就说咚咚咚

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抓住儿童好奇的心理,在有效引发其对课程的兴趣的同时,清晰、直观的让学生初步认识乐器—鼓 。

2、玩乐器

(1)认识乐器:大鼓和小鼓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鼓朋友,他们来和大家一块玩呢

一个叫大鼓。

× × ×

嗨 你 好!

一个叫小鼓,也叫小军鼓。

× × × × ×

你 好 小 朋 友

(2)通过敲击、观察正确分辨大小鼓在声响、形状、敲击方式上的区别。

师:大鼓小鼓真有礼貌,小朋友要不要也和他们问好呢?运用生动的语言邀请学生进行乐器的敲击。

(3)找出合适衬词,为歌曲学唱做好准备

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为大小鼓在声响和击奏方式上分别找出合适的衬词。鼓励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词语,运用于歌曲的学唱而并非完全一致的按照书本上的来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尊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有效的提升了他们对于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积极性。

(二)新课教学

1、歌曲的学唱

(1)通过使用教师设计的课件,让学生用互相合作的方式,运用听唱法、模唱法进行歌曲旋律的学习。

(2)教师进行歌曲的范唱。

(3) 学生将自己在前一环节选择好的衬词便成歌曲的歌词,并进行演唱,教师协助学生完成学唱的过程,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的给予其个人发挥的空间,并适时帮助学生解决在练唱时的困难。

(4)完整的演唱所学习的歌曲,分组合作来进行演唱。可由一个组演唱歌词,一个组演唱衬词。轮流来。

(5)教师对所有同学的表现进行肯定。

2、 音的强弱—游戏、演唱、演奏环节

(1)节奏律动游戏——“我的大鼓和小鼓”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分辨音的强弱,并且通过唱、拍、舞、奏等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通过律动游戏“ 我的大鼓和小鼓” 来引入

│ │

小 鼓 响 来 我拍 肩

让学生通过节奏律动游戏在加深对大小鼓音响、强弱对比的概念,并且能正确地区分和表现强和弱这两种不同的音乐力度的同时,加强了学生的节奏表现能力。

(2)音乐律动游戏“大鼓、小鼓唱”

在学生对强弱对比有一个初步认识的时候,引入音乐的律动。请学生围成圆圈,听音乐律动。当听到大鼓和你问好的时候,用脚有节奏的敲击“1、2、3”;当听到小鼓和你们说话的时候,用你的双手拍肩。让学生体会强弱规律在音乐中的体现。

(3)请学生对所学歌曲进行边演唱边演奏的活动。用生动的语言暗示学生表现出强弱规律。让学生自由发挥他们想要表达的音乐和为音乐进行动作伴奏。让他们的音乐同时具备演唱、演奏和舞蹈的性质。教师组织大家一起来进行“我们是快乐的小乐手”歌曲表演环节,并请大家相互评价,表扬所有同学。

3、律动、创编

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歌词的创编。如发现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有困难,可启发他们观察生活中的小动物,模仿动物的叫声来改编

歌词。(例:公鸡在唱歌 喔 喔 ,小鸡在唱歌 叽叽叽……)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歌词后,教师拿出动物的头套,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律动,边唱,边表演。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用乐器为他们伴奏。在唱唱、奏奏、跳跳中完成本课。

(三) 课后总结

本节课通过和大鼓小鼓一起学唱歌曲,使同学们认识了大鼓、小鼓,并能边演唱,边运用大鼓和小鼓来进行伴奏。同学们的表演能力、音高节奏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音乐中力度变化的处理也做得十分恰当。请大家不要忘记了大鼓和小鼓,还有他们和我们一起表演的歌曲,下节课我们再见!(播放歌曲《大鼓和小鼓》)

小学音乐沿海版音乐教材《走进音乐世界》

大鼓和小鼓 教学教案

课型:唱奏综合课

课题:体验音乐 感受快乐——大鼓和小鼓

课时:一课时完成

教学内容:

1、歌曲《大鼓和小鼓》

2、音的强弱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二拍子的日本儿歌,旋律共有两句,歌词内容为大鼓和小鼓一强一弱的敲击,体现音乐中力度的对比, 歌曲简单易学。从第一册开始,器乐学习的内容已经从打击乐器的个人敲击到相互配合,经过了循序渐进的过程。到第三册第七课,器乐学习初步进入培养学生参与小乐队配器和多层次演奏的阶段,《大鼓和小鼓》一课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学生参与多层次演奏活动的起承转合的切入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2)能力目标: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动作等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3)情感目标:体验快乐的音乐学习,通过进行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发展大脑与身体运动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边唱边演奏歌曲。

教学难点:分辨音的强弱,并用唱、拍、舞、奏等不同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教法:听唱法 示范法 启发联想法 表演法

学法: 游戏律动法 模仿表现法 综合活动法 自主活动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大鼓、小军鼓、动物头套、贴图、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

1、猜谜语

圆圆一只大木桶 上下肚皮都是空

娃娃见了爱打它 一打就说咚咚咚

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抓住儿童好奇的心理,在有效引发其对课程的兴趣的同时,清晰、直观的让学生初步认识乐器—鼓 。

2、玩乐器

(1)认识乐器:大鼓和小鼓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鼓朋友,他们来和大家一块玩呢

一个叫大鼓。

× × ×

嗨 你 好!

一个叫小鼓,也叫小军鼓。

× × × × ×

你 好 小 朋 友

(2)通过敲击、观察正确分辨大小鼓在声响、形状、敲击方式上的区别。

师:大鼓小鼓真有礼貌,小朋友要不要也和他们问好呢?运用生动的语言邀请学生进行乐器的敲击。

(3)找出合适衬词,为歌曲学唱做好准备

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为大小鼓在声响和击奏方式上分别找出合适的衬词。鼓励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词语,运用于歌曲的学唱而并非完全一致的按照书本上的来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尊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有效的提升了他们对于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积极性。

(二)新课教学

1、歌曲的学唱

(1)通过使用教师设计的课件,让学生用互相合作的方式,运用听唱法、模唱法进行歌曲旋律的学习。

(2)教师进行歌曲的范唱。

(3) 学生将自己在前一环节选择好的衬词便成歌曲的歌词,并进行演唱,教师协助学生完成学唱的过程,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的给予其个人发挥的空间,并适时帮助学生解决在练唱时的困难。

(4)完整的演唱所学习的歌曲,分组合作来进行演唱。可由一个组演唱歌词,一个组演唱衬词。轮流来。

(5)教师对所有同学的表现进行肯定。

2、 音的强弱—游戏、演唱、演奏环节

(1)节奏律动游戏——“我的大鼓和小鼓”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分辨音的强弱,并且通过唱、拍、舞、奏等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通过律动游戏“ 我的大鼓和小鼓” 来引入

│ │

小 鼓 响 来 我拍 肩

让学生通过节奏律动游戏在加深对大小鼓音响、强弱对比的概念,并且能正确地区分和表现强和弱这两种不同的音乐力度的同时,加强了学生的节奏表现能力。

(2)音乐律动游戏“大鼓、小鼓唱”

在学生对强弱对比有一个初步认识的时候,引入音乐的律动。请学生围成圆圈,听音乐律动。当听到大鼓和你问好的时候,用脚有节奏的敲击“1、2、3”;当听到小鼓和你们说话的时候,用你的双手拍肩。让学生体会强弱规律在音乐中的体现。

(3)请学生对所学歌曲进行边演唱边演奏的活动。用生动的语言暗示学生表现出强弱规律。让学生自由发挥他们想要表达的音乐和为音乐进行动作伴奏。让他们的音乐同时具备演唱、演奏和舞蹈的性质。教师组织大家一起来进行“我们是快乐的小乐手”歌曲表演环节,并请大家相互评价,表扬所有同学。

3、律动、创编

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歌词的创编。如发现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有困难,可启发他们观察生活中的小动物,模仿动物的叫声来改编

歌词。(例:公鸡在唱歌 喔 喔 ,小鸡在唱歌 叽叽叽……)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歌词后,教师拿出动物的头套,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律动,边唱,边表演。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用乐器为他们伴奏。在唱唱、奏奏、跳跳中完成本课。

(三) 课后总结

本节课通过和大鼓小鼓一起学唱歌曲,使同学们认识了大鼓、小鼓,并能边演唱,边运用大鼓和小鼓来进行伴奏。同学们的表演能力、音高节奏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音乐中力度变化的处理也做得十分恰当。请大家不要忘记了大鼓和小鼓,还有他们和我们一起表演的歌曲,下节课我们再见!(播放歌曲《大鼓和小鼓》)


相关文章

  • 大鼓和小鼓小班打击乐教案
  • 活动名称:大鼓小鼓(小班打击乐) 活动目标: 1.在做做玩玩中感受声音,体验探索声音大小的乐趣. 2.通过身体乐器巩固歌曲<大鼓和小鼓>的音乐节奏,并用乐器演奏歌曲. 活动准备: 1.进场音乐<快乐拍拍拍> 2.音乐 ...查看


  • 新苏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 第三单元 <鼓儿响咚咚> 总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小鼓响咚咚>,2.认一认:鼓,3. 音乐游戏:我是小鼓手 4.为<小鼓响咚咚>伴奏 教学目标: 1.了解鼓是我国古老的名族打击乐器,愿意参与 ...查看


  • 鼓号队活动教案[1]
  • 军乐队活动教案 (1)前言 教学目标: 1. 给新队员介绍本校鼓号队历史传统 2. 规章制度的学习 3. 新队员的情况摸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各种方式的介绍使学生了解鼓号队的基本概况和制度,也使老师对新生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设计: ...查看


  • 小小鼓号手课件
  • <小小鼓号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小小鼓号手>,并能把握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2:能感受到歌曲进行曲式的风格. 教学重点: 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小鼓号手> 教学难点: 唱准 × ××和 ...查看


  • 节奏游戏教案
  • 幼儿园托班音乐节奏游戏:大象和小蚊子 活动目标: 1.熟悉大鼓.串铃.铝板琴的声音,初步学习使用串铃(用臂部大肌肉带动手腕摇串铃.) 2.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作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活动准备:铃鼓.串铃人 ...查看


  •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 第一单元 春来啦 教学内容 1.听:木琴独奏<小松树> 2.唱:<再见吧,冬天>.<小小雨点>.<小松树> 3.动:我的创编<大雨和小雨> 集体舞<小松树> 教学目标 ...查看


  • 新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小鼓响咚咚
  • 第三单元 鼓儿响咚咚 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8 上课时间:2013年3月18日 教学内容: 学唱<小鼓响咚咚>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鼓的家族,能以看.听.摸得形式了解打击乐器鼓,并感受鼓的不同的音色. 2.通过学唱歌曲,能感受 ...查看


  • 大鼓与小鼓
  • 活动目标: 1.  区分音的强弱. 2.  学会唱<大鼓与小鼓>这首歌. 重点: 辨别区分声音的强弱. 难点: 会正确表现声音的强弱. 活动准备: 大鼓.小鼓. 活动过程: 1.  用身体动作表现强与弱.如:拍手和点手心,拍手心 ...查看


  • 交响乐团的"节拍器"--打击乐器(鼓类)
  • 弦乐器.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都让你充满了神奇的想象.但是打击乐器可以让你直接看到发生了什么.打击乐器还能发出美妙的声音.定音鼓手俯身接近他们的鼓,轻敲他们并倾听(以确保它们的音是对的),然后在特定的时刻有力地敲击它.大鼓手会按照节拍打鼓,用他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