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中的"魔毯"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作业。

红军长征中的“魔毯”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的时候,许多有识之士重走长征路,感受当年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当他们来到草地时,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地是一幅鲜花织成的地毯,朱红色、紫罗兰色、蓝色、黄色、玫瑰色、紫色、白色等等,人所能想象出的天下所有的颜色,这里应有尽有。它们绚丽的色彩在阳光照射下格外耀眼,它们的芬芳使人心旷神怡。这里到处是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牦牛,一顶顶牧羊人的毡帐星罗棋布。

  但是,60年前,红军经过这里时,没有帐篷,没有牧民,没有牦牛,也没有羊群,只有寂寞的野花引诱人们到它们中间去,而在野花下面隐藏着沼泽,一分钟之内就能把人吞掉。当地的人们称草地为“魔毯”。

  当年红军过草地时经历了五天到七天的路程。对红军来说,过草地最大的敌人是大自然。最先过草地的人,可以沿着先头部队给他们标出的小路走。小路上没有别的标志,只有漫无边际的齐腰或高过腰际的野草,草的下面就是水,草地里有小块的硬地,足可以经得住一个人站在上面,但它们在野草底下,很难辨认。每过一天,路就变得难找。过草地里的沼泽地更是困难。过沼泽地有点像走在摆动着的浮桥上,挪动一步就摇晃,而且脚很快就会陷进一堆抖动的草丛里。

  沼泽地里的泥巴不仅滑,而且像胶一样黏,一旦掉进去,就越陷越深,越挣扎陷得越快。掉进沼泽里的人,伙伴们还没来得及拉上他们,便消失了。有时候救援者也会同被救者一起消失在泥潭之中。一位走过草地的老将军回忆说:“过草地,看起来好像走在一条路上,但在几行人走过之后,这条路便成了积满水的水沟。”

  红军过草地是1935年的八九月,那时正是草地上的雨季高峰,无法保持干燥。没有地方可以宿营,战士们抱着自已的膝盖,蜷成一团在小丘上过夜。小丘小得连腿都伸不直。草地上的气候变化无常,一会儿烈日,一会儿冰雹,时而下雨,时而大雾,时而风雪交加,狂风怒吼,就有一个魔鬼在搞恶作剧。红军过草地的另一个困难是没有食物。战士们过草地体力消耗很大,因此饭量也大,可是无处生火,也没有火柴,无法煮饭。他们只是嚼着未经磨过的麦粒。麦粒嚼完了,只得吃草地里生长的一种植物——青稞,青稞吃完了,就以毫无营养的野菜充饥。草地里有些野菜有毒,吃着吃着人就瘫倒了,有的再也起不来了。草地上的水大都有毒,好多红军战士都因剧烈的腹疼和急性痢疾而躺倒,长眠在那儿了。

  一位红军将军说:“过草地比爬雪山损失的人还多。每天早晨,我们不得不点一下人数。我们发现有些人并没有死,他们的眼睛还睁着,可是他们爬不起来了,也不能说话了。我们好不容易把他们扶起来,可他们又瘫倒在沼泽地里,默默地死去。”

  60年后的草地,已经被人们改造成“绿洲”,沟渠俨然,土地肥沃,田野青葱,但我们依然不会忘记60年前被红军征服的那块“魔毯”。

  草地,红军长征中的“魔毯”啊,你留给我们的是一幅历史的大壁画,在这幅巨大的壁画前我们会久久地沉思:我们要珍惜今天的生活。

1.为什么称草地为“魔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下列词语中选用几个,简要地描述60年后的草地美景。

     心旷神怡  星罗棋布  一望无际

     沟渠俨然  土地肥沃  田野葱绿

3.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把这篇课文分成三个段落,开头写了什么?中间部分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请作简要的概括。

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2、参考;星罗棋布 一望无际 田野葱绿解析:

  1.草地下面隐藏着沼泽,人踩在上面随时会被陷,失去生命。

  3.红军过草地的英勇壮举,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那些革命先辈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经历的艰难困苦,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而我们,也更应该懂得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开头:长征60年后,草地呈现出一片美丽的风光。

  中间:当年红军过草地的艰难困苦。

  结尾:不忘60年前被红军征服的那块“魔毯”。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作业。

红军长征中的“魔毯”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的时候,许多有识之士重走长征路,感受当年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当他们来到草地时,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地是一幅鲜花织成的地毯,朱红色、紫罗兰色、蓝色、黄色、玫瑰色、紫色、白色等等,人所能想象出的天下所有的颜色,这里应有尽有。它们绚丽的色彩在阳光照射下格外耀眼,它们的芬芳使人心旷神怡。这里到处是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牦牛,一顶顶牧羊人的毡帐星罗棋布。

  但是,60年前,红军经过这里时,没有帐篷,没有牧民,没有牦牛,也没有羊群,只有寂寞的野花引诱人们到它们中间去,而在野花下面隐藏着沼泽,一分钟之内就能把人吞掉。当地的人们称草地为“魔毯”。

  当年红军过草地时经历了五天到七天的路程。对红军来说,过草地最大的敌人是大自然。最先过草地的人,可以沿着先头部队给他们标出的小路走。小路上没有别的标志,只有漫无边际的齐腰或高过腰际的野草,草的下面就是水,草地里有小块的硬地,足可以经得住一个人站在上面,但它们在野草底下,很难辨认。每过一天,路就变得难找。过草地里的沼泽地更是困难。过沼泽地有点像走在摆动着的浮桥上,挪动一步就摇晃,而且脚很快就会陷进一堆抖动的草丛里。

  沼泽地里的泥巴不仅滑,而且像胶一样黏,一旦掉进去,就越陷越深,越挣扎陷得越快。掉进沼泽里的人,伙伴们还没来得及拉上他们,便消失了。有时候救援者也会同被救者一起消失在泥潭之中。一位走过草地的老将军回忆说:“过草地,看起来好像走在一条路上,但在几行人走过之后,这条路便成了积满水的水沟。”

  红军过草地是1935年的八九月,那时正是草地上的雨季高峰,无法保持干燥。没有地方可以宿营,战士们抱着自已的膝盖,蜷成一团在小丘上过夜。小丘小得连腿都伸不直。草地上的气候变化无常,一会儿烈日,一会儿冰雹,时而下雨,时而大雾,时而风雪交加,狂风怒吼,就有一个魔鬼在搞恶作剧。红军过草地的另一个困难是没有食物。战士们过草地体力消耗很大,因此饭量也大,可是无处生火,也没有火柴,无法煮饭。他们只是嚼着未经磨过的麦粒。麦粒嚼完了,只得吃草地里生长的一种植物——青稞,青稞吃完了,就以毫无营养的野菜充饥。草地里有些野菜有毒,吃着吃着人就瘫倒了,有的再也起不来了。草地上的水大都有毒,好多红军战士都因剧烈的腹疼和急性痢疾而躺倒,长眠在那儿了。

  一位红军将军说:“过草地比爬雪山损失的人还多。每天早晨,我们不得不点一下人数。我们发现有些人并没有死,他们的眼睛还睁着,可是他们爬不起来了,也不能说话了。我们好不容易把他们扶起来,可他们又瘫倒在沼泽地里,默默地死去。”

  60年后的草地,已经被人们改造成“绿洲”,沟渠俨然,土地肥沃,田野青葱,但我们依然不会忘记60年前被红军征服的那块“魔毯”。

  草地,红军长征中的“魔毯”啊,你留给我们的是一幅历史的大壁画,在这幅巨大的壁画前我们会久久地沉思:我们要珍惜今天的生活。

1.为什么称草地为“魔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下列词语中选用几个,简要地描述60年后的草地美景。

     心旷神怡  星罗棋布  一望无际

     沟渠俨然  土地肥沃  田野葱绿

3.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把这篇课文分成三个段落,开头写了什么?中间部分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请作简要的概括。

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2、参考;星罗棋布 一望无际 田野葱绿解析:

  1.草地下面隐藏着沼泽,人踩在上面随时会被陷,失去生命。

  3.红军过草地的英勇壮举,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那些革命先辈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经历的艰难困苦,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而我们,也更应该懂得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开头:长征60年后,草地呈现出一片美丽的风光。

  中间:当年红军过草地的艰难困苦。

  结尾:不忘60年前被红军征服的那块“魔毯”。


相关文章

  • 红军的战略转移 教案
  • 红军的战略转移 [教学目的]: 基础知识: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红军 长征和遵义会议:长征胜利的意义. 思想教育: 1.通过分析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 ...查看


  • 2016-2017学年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习题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步测试2.doc
  • 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基础巩固题 1.红军长征: 开始时间: 出发地 重要会议 中央红军到达地点 结束时间.标志 2.1927年8月1日,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9月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 . ...查看


  • 高考历史主观题复习资料
  • 高考历史主观题复习资料 必 修(一) 主 观 题 精 选 汇 编 1.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 ...查看


  • [红军不怕远征难]学案
  •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历史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复习第 ...查看


  • [老山界]课外拓展阅读:〈六盘山登高〉
  • 六盘山登高 文/郑有义 六盘山,是红军长征路上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率中国工农红军在翻越六盘山时,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篇<清平乐•六盘山>,使六盘山名扬中外. "七一"前夕,我专程沿红 ...查看


  • 初二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 注意: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答卷相应的位置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g ...查看


  • 清平乐·六盘山阅读答案
  • 1935年秋天,毛泽东率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突破了腊子口天险,向陕北革命根据地挺进.这首词是毛主席越过六盘山登高望远时的咏怀之作,抒写了对南方根据地人民的深切怀念和消灭日寇的坚定决心.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 ...查看


  • 革命题材性文章教学艺术探幽
  •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颇富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其中有一类是革命题材的课文.这类课文的教学,主要目的是要学生学习革命前辈的崇高品质,体会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优秀品质和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这类课文由于主人公及 ...查看


  • 长征知识竞赛题 1
  • 知识竞赛试题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B )在上海举行. A .1921年7月1日 B .1921年7月23日 C .1921年7月31日 2.党的( B )上诞生了我们党历史上的第一部党章.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