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习题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步测试2.doc

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基础巩固题

1.红军长征:

开始时间:

出发地

重要会议

中央红军到达地点

结束时间、标志

2.1927年8月1日,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9月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 、 率部队与毛泽东井冈山会师,建立中国工农红军。

3.没有参加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是 ( )

A .周恩来 B .贺龙

C .朱德 D .毛泽东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于 ( )

A .1927年 B .1928年

C .1934年 D .1935年

5.毛泽东作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战略决策是在 ( )

A .“八七”会议上

B .领导秋收起义的过程中

C .南昌起义中

D .向井冈山进军过程中

6.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称为 ( )

A .工农革命军 B .国民革命军

C .工农红军 D .农民革命军

7.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于井冈山的是 ( )

A .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

B .朱德、邓小平率领的部队

C .贺龙、叶挺率领的部队

D .朱德、周恩来率领的部队

8.中共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

A .中央根据地 B .大别山根据地

C .左右江根据地 D .井冈山根据地

9.长征途中,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指 ( )

A .四渡赤水 B .巧渡金沙江

C .遵义会议 D .会宁会师

10.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 ( )

A .中国工农革命军

B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

C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

D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11.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历史场景时不应该出现的是 ( )

A .强渡大渡河 B .四渡赤水

C .翻越大雪山 D .会师井冈山

12.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建军节源于 ( )

A .武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南昌起义 D .广州起义

13.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应为 ( )

①遵义会议

②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

③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④红军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

⑤中央红军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A .①③②④⑤ B .②①④③⑤

C .②③①⑤④ D .②③⑤④①

14.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的是 ( )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中共“二大”的召开

C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D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

15.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是 ( )

A .瑞金 B .延安 C .吴起镇 D .会宁

16.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 )

A .敌人力量强大

B .红军力量薄弱

C .王明“左”倾错误

D .华北危机的影响

17.长征途中,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是在哪一事件之后 ( )

A .四渡赤水 B .巧渡金沙江

C .强渡大渡河 D .飞夺泸定桥

18.下列不属于遵义会议内容的是 ( )

A .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B .取消了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最高指挥权

C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D .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19.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 .强渡大渡河 B .四渡赤水

C .渡过金沙江 D .遵义会议召开

20.阅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

请回答:

(1)标出A :红军长征的出发点,B :重要会议的地点,C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

(2)红军长征共走过多少个省份?

强化提高题

21.“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

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毛泽东 这首词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

A .南昌起义 B .井冈山会师

C .广州起义 D .秋收起义

22.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的是 ( )

A .南昌起义

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C .秋收起义

D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 ( )

A .是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开始

B .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C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4.“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时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 )

A .巩固扩大革命根据地

B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C .与陕北工农红军会师

D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5.毛泽东在《长征》中写道: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的“三军尽开颜”的时间是 ( )

A .1933年10月 B .’1935年1月

C .1934年10月 D .1936年l0月

26.下列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正确评价是 ( )

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于力量

③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

27.某旅游团要组织一次重走长征路的“红色旅游”,其设计路线正确的是 ( )

A .瑞金、赤水河、遵义、泸定桥

B .瑞金、遵义、泸定桥、赤水河

C .赤水河、瑞金、遵义、泸定桥

D .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

28.对长征的错误评价是 ( )

A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B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C .使中国转危为安

D .挫败了国民党第五次“围剿”

29.我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的失败中得到的突出教训是 ( )

A .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 .中国革命的重心应由城市转入农村

C .必须建立革命武装

D .必须尽快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30.井冈山现已成为我国传统的教育基地,下列历史事件与之联系最紧密的是

( )

A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 .皖南事变叶挺被捕

C .毛泽东、朱德两支革命队伍会师

D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课外延伸题

31.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某校举办了“长征图片展”,以下是这次展览中的部分图片。

胖胖在参观展览时,发现红军在长征途中吃的是各种野菜,如上图。他感叹道:红军革命前辈们在那时就知道野菜是健康食品,能吃上这么多种野菜,真让人羡慕! 现在不仅野菜少,而且贵,我要是能有这么多野菜吃,也就不会长这么胖了! 可教材上怎么还说这是红军长征中克服的困难呢?

请回答:

(1)你怎样看待胖胖的观点?

(2)根据以上三幅图片指出红军长征途中除遇到敌人的围追堵截外,还遇到过哪些困难和问题?

(3)长征中红军表现出了哪些伟大精神?

(4)举办这次活动有什么意义?

中考链接题

32.(2006·重庆)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的领导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历史事件是 ( )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广州起义 D .井冈山会师

33.(2006·四川南充) 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教训中确定的一条正确道路是 ( )

A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 .从农村包围城市

C .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 .创建一支军队

34.(2006·安徽芜湖) 阅读下列材料:

上海有位历史教师邓玉平,为了缅怀曾当过红军的父亲,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她循着父亲当年的足迹重走了长征路。是什么力量,吸引、支撑着邓玉平这样去做? 她说:“重走长征路,就是在走近心中珍藏已久的渴望,就是要在平凡的日子里寻找一种伟大的精神;就是要在理想和信仰的征程中,去感悟生命的意义。”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年第5期

请回答:

(1)当年导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2)如果邓玉平老师沿着中央红军长征的足迹,下列图片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①②③

(3)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

(4)你认为邓玉平老师重走长征路所寻找的伟大精神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934年10月瑞金遵义会议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 一、二、四方面军会宁会师

2.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朱德陈毅

3.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南 昌起义的领导人有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人,答案是D 。

4.A

5.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现和辨析能力。 由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战略决策是在文家市会议上决定的,而 该会议是在秋收起义中召开的,故答案是B 。

6.A

7.A

8.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分析能力。四个 选项都是革命根据地,据题意“第一个”,选D 。

9.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遵义会议”这个知识点的掌 握。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 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0.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朱德、陈毅 率领的部队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于井冈山,建立中 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11.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长征路线的掌握。红军长征途 中没有“会师井冈山”,答案是D 。

12.C 解析: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 枪,后来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13.C

14.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再认能力,但要结合史 实来理解题干中这一结论性知识点。

15.D

16.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主要原因是 内因,选C 。

17.B 解析: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巧渡金沙江后,红 军跳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答案是B 。

18.D 解析:考查学生对遵义会议内容的掌握。四个选项中D 是 “八七会议”的决议,答案是D 。

19.D 解析:遵义会议的召开是党的历史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20.(1)A:瑞金B :遵义C :会宁(2)11

21.D

22.B

23.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意义的理 解。A 是南昌起义,B 指八七会议,C 指遵义会议。

24.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原因的认识。红军长征的 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答 案是D 。

25.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历程中重大时间的掌 握情况,经回忆所学知识可知“三军开颜”的时间应是红军 三大主力会师的时间。

26.C

27.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长征路线的掌握及辨析能力。经过 辨析,只有D 项是正确答案。

28.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D 项错误, 第五次反“围剿”因王明的“左”倾错误而失利,红军被迫 长征。

29.B

30.C

31.(1)红军在长征途中吃野菜,并不是因为它是健康食品,而 是在没有粮食吃的情况下借以充饥。有许多红军战士就是因 为饥不择食,吃了有毒的野菜而永远地倒下了,也有的红军 连野菜也吃不上,活活饿死了。胖胖生活在物质生活丰富的 今天,难以理解当年红军的困苦。 (2)博古等人的军事指挥错误导致长征初期损失惨重;爬过终 年积雪的大山;穿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等。 (3)对革命理想和事业的忠诚;坚定信念、不怕牺牲的精神;顾全大局、紧密团结、严守纪律的高尚品德;坚忍不拔、自 强不息、勇征直前的革命精神等。 (4)有利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青少年的爱国情感;有利 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自觉向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学习; 有利于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

32.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 的过程。南昌起义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所以把南昌 起义的时间8月1日定为建军节;秋收起义确定了农村保卫城 市的路线。井冈山会师是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开始,答案是A 。

33.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再现。南昌 起义和秋收起义后革命队伍向大城市进军,但都遭到了失败, 党中央做出了“文家市决策”,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 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3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长征这一知识点的掌握。 答案:(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2)C (3)遵义会议 (4)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乐观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艰 苦奋斗精神;顾全大局精神;不怕牺牲的精神。

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基础巩固题

1.红军长征:

开始时间:

出发地

重要会议

中央红军到达地点

结束时间、标志

2.1927年8月1日,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9月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 、 率部队与毛泽东井冈山会师,建立中国工农红军。

3.没有参加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是 ( )

A .周恩来 B .贺龙

C .朱德 D .毛泽东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于 ( )

A .1927年 B .1928年

C .1934年 D .1935年

5.毛泽东作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战略决策是在 ( )

A .“八七”会议上

B .领导秋收起义的过程中

C .南昌起义中

D .向井冈山进军过程中

6.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称为 ( )

A .工农革命军 B .国民革命军

C .工农红军 D .农民革命军

7.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于井冈山的是 ( )

A .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

B .朱德、邓小平率领的部队

C .贺龙、叶挺率领的部队

D .朱德、周恩来率领的部队

8.中共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

A .中央根据地 B .大别山根据地

C .左右江根据地 D .井冈山根据地

9.长征途中,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指 ( )

A .四渡赤水 B .巧渡金沙江

C .遵义会议 D .会宁会师

10.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 ( )

A .中国工农革命军

B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

C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

D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11.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历史场景时不应该出现的是 ( )

A .强渡大渡河 B .四渡赤水

C .翻越大雪山 D .会师井冈山

12.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建军节源于 ( )

A .武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南昌起义 D .广州起义

13.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应为 ( )

①遵义会议

②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

③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④红军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

⑤中央红军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A .①③②④⑤ B .②①④③⑤

C .②③①⑤④ D .②③⑤④①

14.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的是 ( )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中共“二大”的召开

C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D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

15.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是 ( )

A .瑞金 B .延安 C .吴起镇 D .会宁

16.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 )

A .敌人力量强大

B .红军力量薄弱

C .王明“左”倾错误

D .华北危机的影响

17.长征途中,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是在哪一事件之后 ( )

A .四渡赤水 B .巧渡金沙江

C .强渡大渡河 D .飞夺泸定桥

18.下列不属于遵义会议内容的是 ( )

A .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B .取消了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最高指挥权

C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D .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19.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 .强渡大渡河 B .四渡赤水

C .渡过金沙江 D .遵义会议召开

20.阅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

请回答:

(1)标出A :红军长征的出发点,B :重要会议的地点,C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

(2)红军长征共走过多少个省份?

强化提高题

21.“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

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毛泽东 这首词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

A .南昌起义 B .井冈山会师

C .广州起义 D .秋收起义

22.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的是 ( )

A .南昌起义

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C .秋收起义

D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 ( )

A .是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开始

B .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C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4.“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时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 )

A .巩固扩大革命根据地

B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C .与陕北工农红军会师

D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5.毛泽东在《长征》中写道: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的“三军尽开颜”的时间是 ( )

A .1933年10月 B .’1935年1月

C .1934年10月 D .1936年l0月

26.下列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正确评价是 ( )

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于力量

③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

27.某旅游团要组织一次重走长征路的“红色旅游”,其设计路线正确的是 ( )

A .瑞金、赤水河、遵义、泸定桥

B .瑞金、遵义、泸定桥、赤水河

C .赤水河、瑞金、遵义、泸定桥

D .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

28.对长征的错误评价是 ( )

A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B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C .使中国转危为安

D .挫败了国民党第五次“围剿”

29.我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的失败中得到的突出教训是 ( )

A .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 .中国革命的重心应由城市转入农村

C .必须建立革命武装

D .必须尽快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30.井冈山现已成为我国传统的教育基地,下列历史事件与之联系最紧密的是

( )

A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 .皖南事变叶挺被捕

C .毛泽东、朱德两支革命队伍会师

D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课外延伸题

31.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某校举办了“长征图片展”,以下是这次展览中的部分图片。

胖胖在参观展览时,发现红军在长征途中吃的是各种野菜,如上图。他感叹道:红军革命前辈们在那时就知道野菜是健康食品,能吃上这么多种野菜,真让人羡慕! 现在不仅野菜少,而且贵,我要是能有这么多野菜吃,也就不会长这么胖了! 可教材上怎么还说这是红军长征中克服的困难呢?

请回答:

(1)你怎样看待胖胖的观点?

(2)根据以上三幅图片指出红军长征途中除遇到敌人的围追堵截外,还遇到过哪些困难和问题?

(3)长征中红军表现出了哪些伟大精神?

(4)举办这次活动有什么意义?

中考链接题

32.(2006·重庆)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的领导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历史事件是 ( )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广州起义 D .井冈山会师

33.(2006·四川南充) 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教训中确定的一条正确道路是 ( )

A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 .从农村包围城市

C .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 .创建一支军队

34.(2006·安徽芜湖) 阅读下列材料:

上海有位历史教师邓玉平,为了缅怀曾当过红军的父亲,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她循着父亲当年的足迹重走了长征路。是什么力量,吸引、支撑着邓玉平这样去做? 她说:“重走长征路,就是在走近心中珍藏已久的渴望,就是要在平凡的日子里寻找一种伟大的精神;就是要在理想和信仰的征程中,去感悟生命的意义。”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年第5期

请回答:

(1)当年导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2)如果邓玉平老师沿着中央红军长征的足迹,下列图片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①②③

(3)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

(4)你认为邓玉平老师重走长征路所寻找的伟大精神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934年10月瑞金遵义会议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 一、二、四方面军会宁会师

2.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朱德陈毅

3.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南 昌起义的领导人有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人,答案是D 。

4.A

5.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现和辨析能力。 由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战略决策是在文家市会议上决定的,而 该会议是在秋收起义中召开的,故答案是B 。

6.A

7.A

8.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分析能力。四个 选项都是革命根据地,据题意“第一个”,选D 。

9.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遵义会议”这个知识点的掌 握。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 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0.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朱德、陈毅 率领的部队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于井冈山,建立中 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11.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长征路线的掌握。红军长征途 中没有“会师井冈山”,答案是D 。

12.C 解析: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 枪,后来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13.C

14.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再认能力,但要结合史 实来理解题干中这一结论性知识点。

15.D

16.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主要原因是 内因,选C 。

17.B 解析: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巧渡金沙江后,红 军跳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答案是B 。

18.D 解析:考查学生对遵义会议内容的掌握。四个选项中D 是 “八七会议”的决议,答案是D 。

19.D 解析:遵义会议的召开是党的历史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20.(1)A:瑞金B :遵义C :会宁(2)11

21.D

22.B

23.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意义的理 解。A 是南昌起义,B 指八七会议,C 指遵义会议。

24.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原因的认识。红军长征的 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答 案是D 。

25.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历程中重大时间的掌 握情况,经回忆所学知识可知“三军开颜”的时间应是红军 三大主力会师的时间。

26.C

27.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长征路线的掌握及辨析能力。经过 辨析,只有D 项是正确答案。

28.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D 项错误, 第五次反“围剿”因王明的“左”倾错误而失利,红军被迫 长征。

29.B

30.C

31.(1)红军在长征途中吃野菜,并不是因为它是健康食品,而 是在没有粮食吃的情况下借以充饥。有许多红军战士就是因 为饥不择食,吃了有毒的野菜而永远地倒下了,也有的红军 连野菜也吃不上,活活饿死了。胖胖生活在物质生活丰富的 今天,难以理解当年红军的困苦。 (2)博古等人的军事指挥错误导致长征初期损失惨重;爬过终 年积雪的大山;穿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等。 (3)对革命理想和事业的忠诚;坚定信念、不怕牺牲的精神;顾全大局、紧密团结、严守纪律的高尚品德;坚忍不拔、自 强不息、勇征直前的革命精神等。 (4)有利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青少年的爱国情感;有利 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自觉向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学习; 有利于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

32.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 的过程。南昌起义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所以把南昌 起义的时间8月1日定为建军节;秋收起义确定了农村保卫城 市的路线。井冈山会师是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开始,答案是A 。

33.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再现。南昌 起义和秋收起义后革命队伍向大城市进军,但都遭到了失败, 党中央做出了“文家市决策”,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 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3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长征这一知识点的掌握。 答案:(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2)C (3)遵义会议 (4)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乐观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艰 苦奋斗精神;顾全大局精神;不怕牺牲的精神。


相关文章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