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廷顿|全球秩序中的政治变迁和美国体系的衰落

法意导言

对于自二战以后的国际政治,人们大多熟悉于从“美苏争霸”到“一超多强”的历史叙事,却忽视了美国这一“超级权力”崛起的过程;以及更为隐蔽的,全球秩序从“以欧洲为核心”到“以美国为核心”的“权力转换”。早在上世纪60年代的,亨廷顿就对于这个重要的问题予以了论述,他一方面看到了美国替代欧洲支撑起新的全球秩序这一历史过程;另一方面,他同时对未来全球秩序变化中的“美国命运”提出了“远忧”。

△ 塞缪尔·P. 亨廷顿

全球秩序中的政治变迁和美国体系的衰落

文/塞缪尔·P. 亨廷顿

如果到2000年,再回过头来看,人们将清楚地意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三十年间,在国际政治领域中,主导性的特征(变化)既不是美国和中苏集团之间“东方与西方”的冲突,也不是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南方与北方”的冲突。反而,关键的关系(变化)是发生在美国和西欧之间,并且在这一阶段,国际政治中最主要的特点,是美国在(国际)权力上的扩张。这种权力扩张的一个核心的特征,就是在亚洲、非洲,甚至拉丁美洲,随着欧洲的国家的权力衰退,美国的权力扩充和填补进了前者所带来的权力“真空”当中。当然,在可能的情况下,苏联,其后的中国都试图去填补这些权力上的“真空”(例如:苏联在1945年—1948年在中东的行为;中国在60年代进入东南亚地区)。但是,几乎毫无例外,在这个替换欧洲影响力的历史过程中,是美国,而不是共产主义力量扮演了主导性的角色。

欧洲的衰落和美国影响力的扩张(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是相伴而行的。两者关系上的这些变化,之所以吸引了相对较少的关注,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权力是平和的衰退了,另一方面则是美国和欧洲在公开冲突上的最小化。这种“美国——欧洲”之间权力关系的变迁,出于防止苏联或中国替代欧洲影响力的共同需要,被它们所合理化(的接受)了。美国人对共产主义的扩张投入了极大的关切(然而事实上,共产主义在1949年后仅有非常微小的扩展),并且在此过程中,他们试图忽视美国(自己)的影响和存在。然而这些影响,在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在援助、投资、基础设施、贸易模式、雇佣和承诺等各个方面都广泛存在着。我认为未来的历史学家们,在这个阶段里,将目睹苏联、中国和美国作为扩张性的力量。但是,他们将会看到,美国作为一个高度成功的扩张力量,而前两者则会作为失落的扩张力量存在。

这里有一个初步的猜想,到了2000年的时候,过去二十年发展所形成的,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体系,将会陷入一个崩溃和衰败的状态。就像当前时期,美国的影响力取代欧洲的影响力一样,在这个世纪剩下的四分之一时间里,美国的力量将开始走向衰弱,而其他国家将会进入和填补由此带来的权力“真空”。其中,中国在亚洲大陆,印度尼西亚在东南亚,巴西在拉丁美洲将会发挥突出的作用;此外,对于谁将在中东和非洲扮演这个特别的角色是尚无可知的。不像“欧洲帝国”的衰落(它是一个相对比较和平的过程),美国权力的衰败将会涉及大量的斗争。首先,是因为在国家之间的关系上,正在崛起的权力和美国之间将会有更少的亲近(在价值观和文化方面);此外,是因为更少有需要抗衡的共同利益存在,就像当时美国和欧洲之间需要携手对抗苏联这样。伴随着美国世界秩序解体而来的斗争,将会对参与其中的国家的政治发展造成深远的、刺激性的影响。确实,这些斗争可能在产生民族凝聚力和体制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美国影响力的下降往往会削弱和破坏美国的政治,而美国的政治体系不太可能像(法兰西)第四共和国那样,去成功的调整从而适应帝国的衰败。

国家(内部政治)的层面上,那些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也将会陷入尝试将其政治稳定建立在城市化基础上(现代化所带来)的困境。在今天,这些国家稳定的政府,是依靠乡村的力量之支持。(而将来会存在)农民阶级、军人集团与城市中产阶层的“三方对抗”,其中,农民群体拥有大量的投票权,军人集团掌握着武装力量,城市中产阶层拥有着最大的“智识”资源。短期而言,一个政府只要获得其中任何两方的支持就能够维系自身。然而,从长期来看,农民阶级必须成为亲政府联盟的集团之一。除了极少的例外(诸如土耳其在20年代的例子),城市力量和城市中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总是会处于政府的反对方。因此,农民阶级的支持就成了(维护政府稳定)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随着现代化之中的国家变得更加城市化,没有任何政府能够脱离城市中产阶级的支持而维持自己。然而,这个中产阶级当中的核心部分,将会受困于(这个国家)在现代化早期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持久对立的心态。困难就在于政府要赢得这些阶级的支持,而民族主义的力量似乎则是实现这一点最可能的手段。

总之,对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其内部的政治变迁和政治生存能力,将在美国控制的世界安全体系的灰烬中崛起。

编译文章:

“Polit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Decline of the American System of the World Order ”,Daedalus, Vol. 96, No. 3, Toward the Year 2000: Work in Progress (Summer, 1967), pp. 927-929.

译者注: “political develop”按字面似应译为“政治发展”,但实则不妥。特别是亨氏自己就曾撰文否定“政治发展”这一概念的意义。参见:Samuel P. Huntington, The Change to Change: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Politics,Comparative Politics, Vol. 3, No. 3 (Apr., 1971), pp. 283-322.

翻译:田黄生 编辑:空二

法意导言

对于自二战以后的国际政治,人们大多熟悉于从“美苏争霸”到“一超多强”的历史叙事,却忽视了美国这一“超级权力”崛起的过程;以及更为隐蔽的,全球秩序从“以欧洲为核心”到“以美国为核心”的“权力转换”。早在上世纪60年代的,亨廷顿就对于这个重要的问题予以了论述,他一方面看到了美国替代欧洲支撑起新的全球秩序这一历史过程;另一方面,他同时对未来全球秩序变化中的“美国命运”提出了“远忧”。

△ 塞缪尔·P. 亨廷顿

全球秩序中的政治变迁和美国体系的衰落

文/塞缪尔·P. 亨廷顿

如果到2000年,再回过头来看,人们将清楚地意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三十年间,在国际政治领域中,主导性的特征(变化)既不是美国和中苏集团之间“东方与西方”的冲突,也不是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南方与北方”的冲突。反而,关键的关系(变化)是发生在美国和西欧之间,并且在这一阶段,国际政治中最主要的特点,是美国在(国际)权力上的扩张。这种权力扩张的一个核心的特征,就是在亚洲、非洲,甚至拉丁美洲,随着欧洲的国家的权力衰退,美国的权力扩充和填补进了前者所带来的权力“真空”当中。当然,在可能的情况下,苏联,其后的中国都试图去填补这些权力上的“真空”(例如:苏联在1945年—1948年在中东的行为;中国在60年代进入东南亚地区)。但是,几乎毫无例外,在这个替换欧洲影响力的历史过程中,是美国,而不是共产主义力量扮演了主导性的角色。

欧洲的衰落和美国影响力的扩张(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是相伴而行的。两者关系上的这些变化,之所以吸引了相对较少的关注,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权力是平和的衰退了,另一方面则是美国和欧洲在公开冲突上的最小化。这种“美国——欧洲”之间权力关系的变迁,出于防止苏联或中国替代欧洲影响力的共同需要,被它们所合理化(的接受)了。美国人对共产主义的扩张投入了极大的关切(然而事实上,共产主义在1949年后仅有非常微小的扩展),并且在此过程中,他们试图忽视美国(自己)的影响和存在。然而这些影响,在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在援助、投资、基础设施、贸易模式、雇佣和承诺等各个方面都广泛存在着。我认为未来的历史学家们,在这个阶段里,将目睹苏联、中国和美国作为扩张性的力量。但是,他们将会看到,美国作为一个高度成功的扩张力量,而前两者则会作为失落的扩张力量存在。

这里有一个初步的猜想,到了2000年的时候,过去二十年发展所形成的,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体系,将会陷入一个崩溃和衰败的状态。就像当前时期,美国的影响力取代欧洲的影响力一样,在这个世纪剩下的四分之一时间里,美国的力量将开始走向衰弱,而其他国家将会进入和填补由此带来的权力“真空”。其中,中国在亚洲大陆,印度尼西亚在东南亚,巴西在拉丁美洲将会发挥突出的作用;此外,对于谁将在中东和非洲扮演这个特别的角色是尚无可知的。不像“欧洲帝国”的衰落(它是一个相对比较和平的过程),美国权力的衰败将会涉及大量的斗争。首先,是因为在国家之间的关系上,正在崛起的权力和美国之间将会有更少的亲近(在价值观和文化方面);此外,是因为更少有需要抗衡的共同利益存在,就像当时美国和欧洲之间需要携手对抗苏联这样。伴随着美国世界秩序解体而来的斗争,将会对参与其中的国家的政治发展造成深远的、刺激性的影响。确实,这些斗争可能在产生民族凝聚力和体制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美国影响力的下降往往会削弱和破坏美国的政治,而美国的政治体系不太可能像(法兰西)第四共和国那样,去成功的调整从而适应帝国的衰败。

国家(内部政治)的层面上,那些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也将会陷入尝试将其政治稳定建立在城市化基础上(现代化所带来)的困境。在今天,这些国家稳定的政府,是依靠乡村的力量之支持。(而将来会存在)农民阶级、军人集团与城市中产阶层的“三方对抗”,其中,农民群体拥有大量的投票权,军人集团掌握着武装力量,城市中产阶层拥有着最大的“智识”资源。短期而言,一个政府只要获得其中任何两方的支持就能够维系自身。然而,从长期来看,农民阶级必须成为亲政府联盟的集团之一。除了极少的例外(诸如土耳其在20年代的例子),城市力量和城市中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总是会处于政府的反对方。因此,农民阶级的支持就成了(维护政府稳定)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随着现代化之中的国家变得更加城市化,没有任何政府能够脱离城市中产阶级的支持而维持自己。然而,这个中产阶级当中的核心部分,将会受困于(这个国家)在现代化早期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持久对立的心态。困难就在于政府要赢得这些阶级的支持,而民族主义的力量似乎则是实现这一点最可能的手段。

总之,对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其内部的政治变迁和政治生存能力,将在美国控制的世界安全体系的灰烬中崛起。

编译文章:

“Polit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Decline of the American System of the World Order ”,Daedalus, Vol. 96, No. 3, Toward the Year 2000: Work in Progress (Summer, 1967), pp. 927-929.

译者注: “political develop”按字面似应译为“政治发展”,但实则不妥。特别是亨氏自己就曾撰文否定“政治发展”这一概念的意义。参见:Samuel P. Huntington, The Change to Change: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Politics,Comparative Politics, Vol. 3, No. 3 (Apr., 1971), pp. 283-322.

翻译:田黄生 编辑:空二


相关文章

  • 浅析文明冲突论
  • 摘 要:冷战结束后,全球政治成为多极格局,世界也相应成了多文明的世界.美国政治学者塞缪尔・亨廷顿试图以文明为核心,用一种新的视角解读当时的国际格局和国际关系,在<文明的冲突>(原名<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 ...查看


  • 惠州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 惠州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017.1) 24.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之间的战争规模较小,几百乘战车几千人参加的战争已经算是大战争.可是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动辄用兵十万甚至数十万,战争规模越来越大,烈度越来越高.导致这种变 ...查看


  • 国内外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研究综述_孟军
  • 第13卷第6期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l.13 No6 2007年12月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 Dec 2007 国内外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研究综述 孟军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 ...查看


  • 由内而外的传播智慧:对外传播学的现实与未来
  • 在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传播研究中,一直存在着两种规范化理论(normative theory)模型,分别是由内而外(in-outside)的"外向输出"和由外而内(outsidein)的" ...查看


  • 中东伊斯兰地区与国际体系的关系缘何紧张_次国家行为体视角的分析
  • 国际政治 中东伊斯兰地区与国际体系的关系缘何紧张? 国际观察 2009年第5期 中东伊斯兰地区与国际体系 *的关系缘何紧张? --次国家行为体视角的分析 刘中民 摘 要 本文提出了中东伊斯兰地区与西方主导下的国际体系处于紧张状态的基本观点, ...查看


  •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 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什么是社会变迁,了解社会变迁的各种理论模式,认识社会结 构生成和变化规律:了解西方现代化与发展理论的演变脉络,认识人类选择可持续发展观 的重大意义:了解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背景.内容.历史过程 ...查看


  • 小议"文明冲突论"
  • 小议"文明冲突论" 摘要: 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未来世界的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和经济的.本文将参考中.西学者的观点对他的"文明冲突论"进行分析. 关键词: 文明冲突论:塞缪尔· ...查看


  • 发展政治学 第一讲
  • 发展政治学 内蒙古党校:庄虔友 课程介绍 ◆ 课程特色:专业性.理论性.综合性. ◆ 讲授方式:集中授课.紧扣课本,重要理论和知识点讲解为主.适当联系实际讨论. ◆ 学习方式:课前预习,课后阅读:掌握重点:了解考试要求. 课程主要内容 政治 ...查看


  •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塑
  • <国外社会科学>一九九八年第六期 名人近作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塑3 [美]塞缪尔・亨廷顿 郭学堂 成帅华译 提 要 塞缪尔・亨廷顿可以说是文明冲突论的始作俑者.他认为冷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是与文明内部的力量配置和文明冲突的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