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大学生"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有效途径

开展大学生“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有效途径

【摘 要】开展大学生“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是新时期下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表现。本文基于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现实意义,阐述了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若干途径,旨在强化高等教育改革,推进学风、校风等的建设,以形成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

【关键词】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实践

0.前言

在1998年高等教育改革以来,我国已有各类高等院校2千余所,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已有精英培养模式转变为大众教育模式。在审视这一教育转变的局面,教育的面向不再是一味的死板教育,而是把更多地目光投向于学生的道德修养方面,以实现高等教育的全面化。加之,新的社会元素不断涌入,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关,同时也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学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大生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现实重要性

目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着转变,开展“以德为先、以学为上”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需求,是强化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方面。所以,大学生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大学生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是培养综合型人才

的重要内容

基于多元化的社会元素,传统单一的培养机制已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关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既是人自身发展的需求,更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求。社会有着宽广的胸怀,在有容乃大的社会元素下,“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全面人才,才能继续发展中国,才能创新和谐工作的新局面。社会对人才的认识变了,以“德才兼备”为导向的人才机制,强调了大学生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重要性。

1.2大学生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是强化学风、校风建设的基础

从实际的高等教育来看,高校的学风、校风的主流元素是健康的、积极的,但多元化的社会元素不断涌入校园,高校德育教育正受到新的挑战。在以个人利益为导向的现代价值观下,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受到较大的冲击,加剧了学生思想上的迷茫。所以,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旨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正确的思想行为为导向,构建和谐的高校环境。

2.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有效途径

“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是一个过程,强调在不断学习、不断休养中,逐渐形成,在厚德博学、知行合一中,不断地唤醒德学修养的意识。关于开展教育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2.1在知行并举的教育形态下,鼓励学生自我反思

在“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过程中,传统的思想文化,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儒家思想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认为“知者不惑”、“力行近乎仁”,主张道德的实践在于通过行动去完成道德发展的过程。所以,在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中,要做好知行并举的教育形态,强调学生在理解“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来修养自我品行,提升道德情操,促使学生养成爱学习、好学习的习惯,这是自我发展的重要表现。

“反思”是思想活动的过程,是自我认识与评价的勇气。鼓励学生善于从自身视角发现不足、改正不足,以修正自身的品性。目前,高校教育是多元化的,“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形式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融入到教学和课余活动中,例如:在体育活动中,开展集体活动;在志愿者活动中,开展义务献血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做到知行合一,并基于以道德表现来衡量自身表现。同时,开展“向榜样学习”的活动月,学生通过对榜样的学习,来检查自己在学习、行为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强化学生自觉地改正,并不断地提升自我的道德修养。

2.2建立“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机制,开展以学为主导的教育途径

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是一个过程,需要依托于长远的教育机制。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开展一系列关于“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活动,鼓励师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学校在开

展该教育思想活动时,首先需要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把“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思想贯穿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之中。并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例如开展相关的讲座,强化学生对于传统思想文化的认识;开展“寻找身边优秀的高尚人”活动,鼓励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学会到别人身上的高尚品德,以规范自己的行为。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学习是主导“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开展的关键。这就强调了德育教育应该与知识教育相统一,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日常学习中,评选“三好学习之星”,选出学习好、品德优良的学生,并发动学生向三好学生进行学习;开展“手牵手、齐步走”结对子互助活动,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对方所长。这样,在学习互促的条件下,强调了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激励,不断朝着德才兼备的方向发展。说到德育教育与知识教育的统一,这强调了高校教育体系的转变,不能单一的以知识教育为主,而应该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把德育思想教育纳入到学生教育考核体系中,以硬性的方式来强调德育、学习的重要性。

2.3创新教育载体,以党建为主线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

教育载体是实践“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关键,尤其是创新教育载体,拓展教育渠道,这是深化德育教育的关键。“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载体,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这就强调了学习要跟进大学生党建工作,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学生。学校要强化大学生党员建设工作,落实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预备党员的引导,以及党员的思想工作开展。以学生党员为基点,鼓励学生跟着党走,以努力学习为荣、以品德高尚为荣,这点既是当前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构建和谐校园,为教育教学创造条件的关键。同时,利用新媒介,诸如网络平台,利用校园网大力宣传党的优秀文化、思想,或提供关于思想道德、行为准则的资料,供学生阅读查看,进而激励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行为指导,以好好学习为学习指南,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与此同时,教师在整个教育主线中,应该扮演“监制”的角色,协调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行为规范,并以教师带动学生,可以形成更加有效的教育引导作用。

所以,在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关键在于创新教育体系,转变教育形态,以知行合一的教育形态,规范并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同时,德育层面的教育应该与知识教育等同起来,纳入到考核体系之中,以明确其重要性,这对于实际教学活动、德育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

3.结语

新的教育环境、新的社会需求,强调了高等教育的多元化,以德才兼备的培养形态,促使高等教育朝着社会发展需求的方面靠拢。目前,在外来社会元素不断涌入,如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已成为教育的重要方面。关于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

教育,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而且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在需求。

参考文献:

[1]杨春荣.对大学生践行“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有效途径[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08)

[2]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幸小涛.“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理念的内涵与价值审视[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02)

[4]周幼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与应用[j].思想政治研究,2007(03)

作者简介:

林启德(1979年6月生—)男,汉族,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副主任,负责系学生事务、校企合作和实习就业管理工作。

开展大学生“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有效途径

【摘 要】开展大学生“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是新时期下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表现。本文基于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现实意义,阐述了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若干途径,旨在强化高等教育改革,推进学风、校风等的建设,以形成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

【关键词】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实践

0.前言

在1998年高等教育改革以来,我国已有各类高等院校2千余所,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已有精英培养模式转变为大众教育模式。在审视这一教育转变的局面,教育的面向不再是一味的死板教育,而是把更多地目光投向于学生的道德修养方面,以实现高等教育的全面化。加之,新的社会元素不断涌入,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关,同时也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学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大生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现实重要性

目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着转变,开展“以德为先、以学为上”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需求,是强化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方面。所以,大学生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大学生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是培养综合型人才

的重要内容

基于多元化的社会元素,传统单一的培养机制已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关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既是人自身发展的需求,更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求。社会有着宽广的胸怀,在有容乃大的社会元素下,“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全面人才,才能继续发展中国,才能创新和谐工作的新局面。社会对人才的认识变了,以“德才兼备”为导向的人才机制,强调了大学生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重要性。

1.2大学生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是强化学风、校风建设的基础

从实际的高等教育来看,高校的学风、校风的主流元素是健康的、积极的,但多元化的社会元素不断涌入校园,高校德育教育正受到新的挑战。在以个人利益为导向的现代价值观下,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受到较大的冲击,加剧了学生思想上的迷茫。所以,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旨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正确的思想行为为导向,构建和谐的高校环境。

2.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有效途径

“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是一个过程,强调在不断学习、不断休养中,逐渐形成,在厚德博学、知行合一中,不断地唤醒德学修养的意识。关于开展教育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2.1在知行并举的教育形态下,鼓励学生自我反思

在“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过程中,传统的思想文化,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儒家思想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认为“知者不惑”、“力行近乎仁”,主张道德的实践在于通过行动去完成道德发展的过程。所以,在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中,要做好知行并举的教育形态,强调学生在理解“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来修养自我品行,提升道德情操,促使学生养成爱学习、好学习的习惯,这是自我发展的重要表现。

“反思”是思想活动的过程,是自我认识与评价的勇气。鼓励学生善于从自身视角发现不足、改正不足,以修正自身的品性。目前,高校教育是多元化的,“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形式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融入到教学和课余活动中,例如:在体育活动中,开展集体活动;在志愿者活动中,开展义务献血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做到知行合一,并基于以道德表现来衡量自身表现。同时,开展“向榜样学习”的活动月,学生通过对榜样的学习,来检查自己在学习、行为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强化学生自觉地改正,并不断地提升自我的道德修养。

2.2建立“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机制,开展以学为主导的教育途径

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是一个过程,需要依托于长远的教育机制。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开展一系列关于“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活动,鼓励师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学校在开

展该教育思想活动时,首先需要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把“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思想贯穿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之中。并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例如开展相关的讲座,强化学生对于传统思想文化的认识;开展“寻找身边优秀的高尚人”活动,鼓励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学会到别人身上的高尚品德,以规范自己的行为。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学习是主导“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开展的关键。这就强调了德育教育应该与知识教育相统一,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日常学习中,评选“三好学习之星”,选出学习好、品德优良的学生,并发动学生向三好学生进行学习;开展“手牵手、齐步走”结对子互助活动,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对方所长。这样,在学习互促的条件下,强调了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激励,不断朝着德才兼备的方向发展。说到德育教育与知识教育的统一,这强调了高校教育体系的转变,不能单一的以知识教育为主,而应该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把德育思想教育纳入到学生教育考核体系中,以硬性的方式来强调德育、学习的重要性。

2.3创新教育载体,以党建为主线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

教育载体是实践“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关键,尤其是创新教育载体,拓展教育渠道,这是深化德育教育的关键。“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载体,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这就强调了学习要跟进大学生党建工作,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学生。学校要强化大学生党员建设工作,落实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预备党员的引导,以及党员的思想工作开展。以学生党员为基点,鼓励学生跟着党走,以努力学习为荣、以品德高尚为荣,这点既是当前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构建和谐校园,为教育教学创造条件的关键。同时,利用新媒介,诸如网络平台,利用校园网大力宣传党的优秀文化、思想,或提供关于思想道德、行为准则的资料,供学生阅读查看,进而激励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行为指导,以好好学习为学习指南,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与此同时,教师在整个教育主线中,应该扮演“监制”的角色,协调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行为规范,并以教师带动学生,可以形成更加有效的教育引导作用。

所以,在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关键在于创新教育体系,转变教育形态,以知行合一的教育形态,规范并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同时,德育层面的教育应该与知识教育等同起来,纳入到考核体系之中,以明确其重要性,这对于实际教学活动、德育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

3.结语

新的教育环境、新的社会需求,强调了高等教育的多元化,以德才兼备的培养形态,促使高等教育朝着社会发展需求的方面靠拢。目前,在外来社会元素不断涌入,如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已成为教育的重要方面。关于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

教育,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而且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在需求。

参考文献:

[1]杨春荣.对大学生践行“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有效途径[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08)

[2]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幸小涛.“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理念的内涵与价值审视[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02)

[4]周幼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与应用[j].思想政治研究,2007(03)

作者简介:

林启德(1979年6月生—)男,汉族,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副主任,负责系学生事务、校企合作和实习就业管理工作。


相关文章

  • [以德为行,以学为上]书评1
  • "以德为行"励自律 "以学为上"促成才 --评荐<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新书 □ 陈赞晓 春暖花开报喜讯,艰辛耕耘硕果来.邝邦洪组织带领十多名教授.博士编写的<以德为行,以学为上> ...查看


  • 九年级班主任家访计划
  • 九年级班主任家访计划 一.家访的意义 标准的实施以及现代教育形式的发展告诉我们,单纯依靠教师是搞不好教育的,必须和家长密切配合,家访是必不可少的.家访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是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联系沟通的有效途径.通过家访可以使教师 ...查看


  •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总结
  •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总结 一.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学校中心工作计划和学校德育工作的精神和大队部工作的具体要求.依靠现代教育理念,继续围绕学校校本课程教育主题,扎实开展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我校学生实际, ...查看


  • 依法治校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 依法治校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宋集一中 依法治校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我校根据"稳定.平安.和谐"的工作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德育人,以法为准,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依据"依法治校"工作 ...查看


  •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1
  •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摘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同属于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是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规范和调节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法制和德治相结合. [关键词] 依法治国 以 ...查看


  • 青龙小学2012.办学思想
  • 青龙小学2013-2014学年办学思想 坚持以"全面发展.三个面向.开拓创新"为指针,以教改为主线,突出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德育教育充分发挥全体职工的积极性,综合治理,协调发展,努力探索一条教育适应并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的 ...查看


  • 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先进学校事迹材料
  • 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先进学校事迹材料 --红光农场学校中学部 近年来,红光农场中学在管局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农场关工委等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以德立校,依法治校,以创建"法治学校"为目标,按照创建&quo ...查看


  • 九年级班主任家访计划 1
  • 篇一:九年级班主任家访计划 九年 级班主任家访计划 一.家访的意义 标准的实施以及现代教育形式的发展告诉我们,单纯依靠教师是搞不好教育的,必须和家长 密切配合,家访是必不可少的.家访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是学校和家庭,教师和 家长联系 ...查看


  • 中小学校长以德治校专题研修班
  • 世 界 宣 明 会 中小学校长以德治校专题研修班 心得体会 红河乡初级中学 文汇岳 短短5天清华之行,感触很多,路途虽辛苦,心很想往,中华之高等学府,也算圆梦之旅,徐振明老师的清华发展史及其传统文化简介,使我感受到了这所百年名校厚重的文化氛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