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中八仙歌

《饮中八仙歌》恒久的魅力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饮中八仙歌》是一首别具一格,富有特色的“肖像诗”。八个酒仙是同时代的人,又都在长安生活过,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彼此相似。诗人以洗炼的语言,人物速写的笔法,将他们写进一首诗里,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图。

放旷者爱这首诗,爱贺知章那种刘伶式的“但得饮酒,何论死生”的达者的坦然襟怀,那种不为名利所羁縻,始终保持着不为长安的十丈红尘所淄染的清白。

好酒者爱这首诗,爱众酒仙豪情纵酒,纵横挥洒,无拘无束,在酒的醇香的刺激下,眯着朦胧的两眼,以癫狂的舞步踏踩出韵律和华彩的生命方式。

文人骚客爱这首诗,爱那种“酒入愁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才华横空,诗情喷薄的艺术创造。

那么,《饮中八仙歌》恒久的魅力究竟在哪?

一个字:酒!

但如果只是酒,不管是豪饮烂饮还是龙吟牛饮,不管是琼浆玉液,还是金波醍醐,那饮酒的人不是酒徒便是酒鬼,要么便是酒疯子。老杜写酒,但醉翁之意不在酒。酒只是一种道具,一种媒介。借酒,他要写一种高度,青春的高度,人格的高度,艺术的高度,精神的高度。

在这首诗中,酒是青春的颂歌。

潇洒俊秀的美少年崔宗之,把酒问天,目无凡尘,傲岸不群。把青春的锐气,青春的活力,青春的激情,尽情挥洒。甚至贺知章的“落井水底眠”,汝阳王“道逢麴车口流涎”,苏晋醉中逃禅,这些颇具戏剧化的场面,这些天真烂漫,至真至纯的表演,都体现出生命热情的赤裸喷射,是一种汪洋恣肆的洒脱。

李白实在是一座青春的偶像,他为青春而生,为青春而死,终其一生都未见衰惫之气。李白与盛唐仿佛是一对鸳侣,是盛唐造就了李白,也是李白为盛唐增色。盛唐之盛,固然在锦天绣地,满目俊才,却也离不了诗情勃兴,酒气纵横。现代诗人余光中在《寻李白》中道:“酒入愁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以其自由不羁的生命唱出了一曲“酒神颂”,把整个盛唐带上了诗意青春的顶峰。

在李白那里,诗、酒、青春更成为三位一体、相互促生的生命形式,青春的光彩由酒来激发,由诗来张扬,诗因青春的魅力和醇郁的酒香而获得了恒久的活力,酒因注满了青春和诗意而获得了生命的品格。这三者都把自己的文化意蕴发挥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点。 (以上两段文字,即见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冷成金的《古道酣歌》,又见于山东大学赵睿才副教授的论文《中晚唐茶、诗关系发微》,不知谁是原创者。不过,在下早有此见,只是未曾表达,既然二位替在下表达出来,在下也就不再费神去写了。在下是形式上的抄袭者,精神上的创造者。这不是强词夺理吧?)

在这首诗中,酒是人格魅力的聚光灯。

在酒的渲染下,贺知章的放旷,崔宗之的傲岸,张旭李白的恃才傲世,更夸张,更强烈,也更卓然不群。酒,就像是聚光灯,照射在众位酒仙身上,将众人的人格魅力渲染得光彩照人,凸现出雕塑般的“型”和“范”。

在这首诗中,酒是艺术创造的催化剂。

李白一斗诗百篇,张旭挥毫落纸如云烟,这些杰出艺术大师的艺术创造,在酒的催生下,如有神助,鬼斧神工,仿佛漫天的白云之下,蓦然弥满晚霞,整个苍穹金碧辉煌,灿烂缤纷,宛如天府洞开,美轮美奂。

在这首诗中,酒是时代精神的载体。

盛唐时期,政治清明,国力空前强盛,泱泱大国,万方辐辏。强大的国力给当时的民族精神注入了空前的活力,是那个时代的精神体现出昂扬、亢奋、踔厉奋发、积极进取的面貌,自信、自强和自由的精神成为那个时代独具的风景,对国家民族前景的憧憬,对个人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渴望,是时代的主旋律。这种精神被文人士大夫们发扬光大,在每个人身上恣肆流淌。

那种放旷洒脱的个性,那种睥睨万代的豪情,那种随意泼墨挥毫便成锦绣佳章的创造激情,甚至横空出世的才华,不都是那种时代精神涵蕴哺育而成吗?

时代精神造就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特质往往在时代精英的精神凸现出来。

《饮中八仙歌》之所以令人神往,更说明人们对盛唐时代精神的向往。也折射出当今缺乏昂扬时代精神的窘迫。也说明当今所谓时代精英的萎靡和堕落。

古代酒的雅称

发布时间:2008-11-17 来源方式:原创

酒在我国的渊源甚为久远,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有了酒得酿造。而在这数千年的发展之中,酒绝不是仅有这一个称谓。在酒的创始之初,以及在其后的若干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古人对于酒有非常多的雅称。

1、“春” 古人常以“春”作为酒的代表。《诗经》中亦有“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杜甫的名诗《拨闷》中也说道:“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而苏轼的《洞庭春色》中也有诗词为:“今年洞庭春,玉色疑非酒。”

2、“漿” 原是指淡酒,后又作为酒的代称。例如,《史记魏公子列传》中所道:“薛公藏于卖浆家。”这里所说的“卖浆家”,即为卖酒的人家。

3、“醑” 原是指将酒过滤后去除渣滓,后来作为美酒的代称。正如诗仙李白的名诗《送别》中说道:“惜别倾壶醑”,而杨万里的诗词《小蓬莱酌酒》中亦有“餐菊为粮露为醑”的诗句。

4、“玉液” 古人将“玉液”喻为尤如美玉般浆液的酒。相传古人认为,饮了“玉液”就能成为仙人。

5、“云液” 白居易的《对酒闲饮赠同老者》中说道:“云液洒六腑,阴和生四肢。”这里所指的“云液”即为酒,是酒的美称。

6、“金波” “金波”作为酒的代称,对于酒的形容非常贴切,其寓意为酒色如金,在杯子中浮动如波浪,因而被冠以“金波”之名。张养浩的诗词《普天乐大明湖泛舟》中写到:“杯酌的金波浓滟滟。”

7、“壶觞” 原是指一种盛酒的器皿,后来即作为酒的代称。正如白居易的,《将至东都寄令狐留守》中说道:“东都添个狂宾客,先报壶觞风月知。”

8、“醍醐” 古时候“醍醐”指的是从牛奶中提炼出的精华之物,后来亦有古人将其代指为美酒。白居易的《将归一绝》中就有“更怜家酝迎春熟,一瓮醍醐迎我归”的诗句。

9、“杯中物” 古人饮酒的时候,用杯盛酒的方式非常普遍,因而酒又被称为“杯中物”。在陶渊明的《责子》中说道:“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杜甫的《戏题寄上汉中王》中又说道:“忍断杯中物,眠看座右铭。”

10、“曲道士”此是对酒的一种戏称。正如陆游在《初夏幽居》中所写:“瓶竭重招曲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

11、“忘忧物”自古时起,酒就成为了人们抒解心中忧愁的一种寄托。如陶渊明的名诗《饮酒》中所说:“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12、“般若汤”这是个别僧人对于酒的一种隐语。由于佛门之徒被禁止饮酒,但仍有个别僧人擅自偷饮,但他们对于酒的称呼仍有避讳,因而将酒称为“般若汤”。在窦革的《酒谱异域九》中亦有“天竺国谓酒为酥,今北僧多云般若汤,盖瘦词以避法禁尔,非释典所出”的说法。

除上述诸多关于酒的称谓外,另有许多关于酒的雅称,如延寿、美禄、千日香、香泉、琼浆、清酌、红友和狂药等等。

李白实在是一座青春的偶像,他为青春而生,为青春而死,终其一生都未见衰惫之气。李白与盛唐仿佛是一对鸳侣,是盛唐造就了李白,也是李白为盛唐增色。盛唐之盛,固然在锦天绣地,满目俊才,却也离不了诗情勃兴,酒气纵横。现代诗人余光中在《寻李白》中道:“酒入愁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以其自由不羁的生命唱出了一曲“酒神颂”,把整个盛唐带上了诗意青春的顶峰。

其实,何止李白嗜酒,整个盛唐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就连最为老成持重的杜甫也情不自禁地高吟道:“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看来,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也只有在纵酒中才能找回片刻青春的感觉。

在李白那里,诗、酒、青春更成为三位一体、相互促生的生命形式,青春的光彩由酒来激发,由诗来张扬,诗因青春的魅力和醇郁的酒香而获得了恒久的活力,酒因注满了青春和诗意而获得了生命的品格。这三者都把自己的文化意蕴发挥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点。 青春·酒·李白

李白实在是一座青春的偶像,他为青春而生,为青春而死,终其一生都未见衰惫之气。李白与盛唐仿佛是一对鸳侣,的确是盛唐造就了李白,却也是李白为盛唐增色。盛唐之盛,固然在锦天绣地,满目俊才,却也离不了诗情勃兴,酒气纵横。现代诗人余光中在《寻李白》中唱道:“酒入愁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以其自由不羁的生命唱出了一曲“酒神颂”,把整个盛唐带上了诗意——青春的顶峰。 其实,何止李白嗜酒,整个盛唐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就连最为老成持重、沉郁顿挫的杜甫也情不自禁地高吟道:“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看来,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也只有在纵酒中找回片刻的青春的感觉。在李白那里,诗、酒、青春更成为三位一体、相互促生的生命形式,青春的光彩由酒来激发,由诗来张扬,待因青春的魅力和醇郁的酒香而获得了恒久的活力,酒因注满了青春和诗意而获得了生命的品格。在李白那里,这三者都把自己的文化意蕴发挥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点。

李白的青春首先表现在他一生从未循规蹈距、低眉俯首,所以他表现出一贯狂傲的鲜明的个性。他在称赞别人时说:“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而杜甫在《饮中八仙歌》里给他的画像更甚此百倍:“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对皇帝老子尚且不买帐,何况王侯?至于圣贤和富贵,李白也以酒来对抗:“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由于其峻峭挺拔,很难与世俗苟同,所以往往是孤独的,但他可以在酒和诗中来追询天地人生:“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即便择友,也要以狂、酒、诗为基本条件,如他对孟浩然的称赞是“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就是在这种形而上的追问和现实的选择中升华了自己的人格。

由于李白无法在现实中展示出自己高远的情志,因此他又往往是悲郁莫名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正是其真实的写照。但他可以用酒来消解这种浓烈的悲剧意识,“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使他获得了超然的宇宙意识,甚至于干脆拿起酒杯,与清理的自然和实体的自然冥然合一:“且向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人生到了这分上,也真称得上达到了冯友兰先生所说的“天地境界”了。 古道酣歌 作者介绍

冷成金,硕士,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著有《隐士与解脱》、《中国权智》、《苏轼》、《陆游》、《智源——传统智慧的文化形态》等专著。另发表过学术论文、学术散文近百篇。

(1) 赵睿才副教授论文选登:中晚唐茶、诗关系发微

为贺知章传神,连姓名在内,只用了十四个字。虽然语言极少。而贺之醉态“可掬”,却跃然眼底。妙在直叙其事,不加褒贬。亦仅以此十四字,不仅见贺醉后骑马,欲坠未坠之态,如在画中,即其飘洒自得之意,也复神传笔外,而作者倾慕之忱,也竟于言外得之。

贺知章是否真正有过因饮酒过量,以致眼花落井,醉眠井底的事实,可以不论。因为诗是艺术,不是历史。在艺术中,可以为传神而使用传闻或夸饰的语言去塑造鲜明个性,这是古今中外的通例,这两句诗只是想写出贺知章那种刘伶式的“但得饮酒,何论死生”的达者的坦然襟怀。

贺知章是一位不为名利所羁縻的率直人物,他有一颗始终不为长安的十丈红尘所淄染的清白的心胸。他的善饮与其他七人一样(切不可以之与那些思想空洞,贪图口腹的庸俗之辈的“海量”齐观),都只是要在酒力造成的幻觉中去守卫他们心中的浩然之气。杜甫理解许多古代酒人的这种哲理与酒中品德(古诗中很有这种思想),因之才对他们这种可掬的醉态无限倾慕。杜甫笔下这八位醉仙醉态之所以天真可爱,正是因为作者从简洁的情节中,渲染出包含在醉态中的那种高尚品格,这才是他们的“神”。

崔宗之袭封齐国公,潇洒风流,如玉树临风,而满腹牢愁,借酒发挥。举杯向天,白眼阅世。虽只七个字,却是一篇崔宗之传。

苏晋幼慧,以文章知名当世,曾得慧澄和尚的绣弥勒佛像一面,非常爱赏,说:“是佛好饮米汁(酒),正与吾性合,吾愿事之,他佛不爱也。”因而虽长斋拜佛,却往往无视佛法,破戒饮酒。是其心中明知佛是佛,酒是酒,原无干涉。我行我素,不为俗说所囿。想见其逃禅偷饮时,如逃出世网,遗世独立之态,醉中自是别一天地,故饮酒不碍其拜佛之诚,拜佛不碍其饮酒之真。人生得此真诚二字,不唯杜甫爱之,人皆爱之。

关于李白的描写,早已为众口传颂。杜甫对李白得意时之崇仰,失意时之关怀,一片真诚,可动天日。诗中对李白的酒事,如数家珍。四句写李白意气飞扬,凌厉万古,极力颂扬其精神世界之高。“不上船”,谓因醉不能上船,非不肯上船,前人已经指出。

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也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兴酣落笔摇五岳”(《江上吟》)。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浮雕般地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习以为常,不足为奇。“天子呼来不上船”这一句,顿时使李白的形象变得高大奇伟了。李白醉后,更加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大声呼喊:“臣是酒中仙!”强烈地表现出李白不畏权贵的性格。“天子呼来不上船”,虽未必是事实,却非常符合李白的思想性格,因而具有高度的艺术真实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杜甫是李白的挚友,他把握李白思想性格的本质方面并加以浪漫主义的夸张,将李白塑造成这样一个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傲视封建王侯的艺术形象。这肖像,神采奕奕,形神兼备,焕发着美的理想光辉,令人难忘。这正是千百年来人民所喜爱的富有浪漫色彩的李白形象。

张旭是一个非常可爱的酒人。且看史书记载:《旧唐书》:“吴郡张旭善草书,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国史补》:“旭饮酒辄草书,挥笔而大叫,以头揾水墨中而书之。醒后自视,以为神异。”写字而呼号大叫且不论,以发蘸墨而作书,实骇听闻。不仅饮酒作字如有神助,而且醒后又自以为神,真是痴得天真可爱。在王公前,放肆而无所忌惮,知是有真才者。有真才方能天真可爱,有真才方能脱略公卿。可想见当其脱帽露顶,酒后挥毫之时,神思飞逸,旁若无人之才人风致。

焦遂于醉后始能出语惊人,才学得酒力而益彰。此与张旭同。焦遂口吃,对人几不能出一言,只醉后始语言如射珠,才华四溢。当时人称“酒吃”。“方”字不可缺,说他不到五斗不见其才,既过五斗不见其乱。五斗为界,“方”始“卓然”可惊。杜甫为苍生爱才,不唯只爱李白。唯才人可饮酒,因才力得酒力而益彰。因爱其品德才学,始觉其醉态之可爱,作者意在风神品格,亦“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饮中八仙歌》恒久的魅力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饮中八仙歌》是一首别具一格,富有特色的“肖像诗”。八个酒仙是同时代的人,又都在长安生活过,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彼此相似。诗人以洗炼的语言,人物速写的笔法,将他们写进一首诗里,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图。

放旷者爱这首诗,爱贺知章那种刘伶式的“但得饮酒,何论死生”的达者的坦然襟怀,那种不为名利所羁縻,始终保持着不为长安的十丈红尘所淄染的清白。

好酒者爱这首诗,爱众酒仙豪情纵酒,纵横挥洒,无拘无束,在酒的醇香的刺激下,眯着朦胧的两眼,以癫狂的舞步踏踩出韵律和华彩的生命方式。

文人骚客爱这首诗,爱那种“酒入愁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才华横空,诗情喷薄的艺术创造。

那么,《饮中八仙歌》恒久的魅力究竟在哪?

一个字:酒!

但如果只是酒,不管是豪饮烂饮还是龙吟牛饮,不管是琼浆玉液,还是金波醍醐,那饮酒的人不是酒徒便是酒鬼,要么便是酒疯子。老杜写酒,但醉翁之意不在酒。酒只是一种道具,一种媒介。借酒,他要写一种高度,青春的高度,人格的高度,艺术的高度,精神的高度。

在这首诗中,酒是青春的颂歌。

潇洒俊秀的美少年崔宗之,把酒问天,目无凡尘,傲岸不群。把青春的锐气,青春的活力,青春的激情,尽情挥洒。甚至贺知章的“落井水底眠”,汝阳王“道逢麴车口流涎”,苏晋醉中逃禅,这些颇具戏剧化的场面,这些天真烂漫,至真至纯的表演,都体现出生命热情的赤裸喷射,是一种汪洋恣肆的洒脱。

李白实在是一座青春的偶像,他为青春而生,为青春而死,终其一生都未见衰惫之气。李白与盛唐仿佛是一对鸳侣,是盛唐造就了李白,也是李白为盛唐增色。盛唐之盛,固然在锦天绣地,满目俊才,却也离不了诗情勃兴,酒气纵横。现代诗人余光中在《寻李白》中道:“酒入愁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以其自由不羁的生命唱出了一曲“酒神颂”,把整个盛唐带上了诗意青春的顶峰。

在李白那里,诗、酒、青春更成为三位一体、相互促生的生命形式,青春的光彩由酒来激发,由诗来张扬,诗因青春的魅力和醇郁的酒香而获得了恒久的活力,酒因注满了青春和诗意而获得了生命的品格。这三者都把自己的文化意蕴发挥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点。 (以上两段文字,即见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冷成金的《古道酣歌》,又见于山东大学赵睿才副教授的论文《中晚唐茶、诗关系发微》,不知谁是原创者。不过,在下早有此见,只是未曾表达,既然二位替在下表达出来,在下也就不再费神去写了。在下是形式上的抄袭者,精神上的创造者。这不是强词夺理吧?)

在这首诗中,酒是人格魅力的聚光灯。

在酒的渲染下,贺知章的放旷,崔宗之的傲岸,张旭李白的恃才傲世,更夸张,更强烈,也更卓然不群。酒,就像是聚光灯,照射在众位酒仙身上,将众人的人格魅力渲染得光彩照人,凸现出雕塑般的“型”和“范”。

在这首诗中,酒是艺术创造的催化剂。

李白一斗诗百篇,张旭挥毫落纸如云烟,这些杰出艺术大师的艺术创造,在酒的催生下,如有神助,鬼斧神工,仿佛漫天的白云之下,蓦然弥满晚霞,整个苍穹金碧辉煌,灿烂缤纷,宛如天府洞开,美轮美奂。

在这首诗中,酒是时代精神的载体。

盛唐时期,政治清明,国力空前强盛,泱泱大国,万方辐辏。强大的国力给当时的民族精神注入了空前的活力,是那个时代的精神体现出昂扬、亢奋、踔厉奋发、积极进取的面貌,自信、自强和自由的精神成为那个时代独具的风景,对国家民族前景的憧憬,对个人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渴望,是时代的主旋律。这种精神被文人士大夫们发扬光大,在每个人身上恣肆流淌。

那种放旷洒脱的个性,那种睥睨万代的豪情,那种随意泼墨挥毫便成锦绣佳章的创造激情,甚至横空出世的才华,不都是那种时代精神涵蕴哺育而成吗?

时代精神造就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特质往往在时代精英的精神凸现出来。

《饮中八仙歌》之所以令人神往,更说明人们对盛唐时代精神的向往。也折射出当今缺乏昂扬时代精神的窘迫。也说明当今所谓时代精英的萎靡和堕落。

古代酒的雅称

发布时间:2008-11-17 来源方式:原创

酒在我国的渊源甚为久远,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有了酒得酿造。而在这数千年的发展之中,酒绝不是仅有这一个称谓。在酒的创始之初,以及在其后的若干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古人对于酒有非常多的雅称。

1、“春” 古人常以“春”作为酒的代表。《诗经》中亦有“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杜甫的名诗《拨闷》中也说道:“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而苏轼的《洞庭春色》中也有诗词为:“今年洞庭春,玉色疑非酒。”

2、“漿” 原是指淡酒,后又作为酒的代称。例如,《史记魏公子列传》中所道:“薛公藏于卖浆家。”这里所说的“卖浆家”,即为卖酒的人家。

3、“醑” 原是指将酒过滤后去除渣滓,后来作为美酒的代称。正如诗仙李白的名诗《送别》中说道:“惜别倾壶醑”,而杨万里的诗词《小蓬莱酌酒》中亦有“餐菊为粮露为醑”的诗句。

4、“玉液” 古人将“玉液”喻为尤如美玉般浆液的酒。相传古人认为,饮了“玉液”就能成为仙人。

5、“云液” 白居易的《对酒闲饮赠同老者》中说道:“云液洒六腑,阴和生四肢。”这里所指的“云液”即为酒,是酒的美称。

6、“金波” “金波”作为酒的代称,对于酒的形容非常贴切,其寓意为酒色如金,在杯子中浮动如波浪,因而被冠以“金波”之名。张养浩的诗词《普天乐大明湖泛舟》中写到:“杯酌的金波浓滟滟。”

7、“壶觞” 原是指一种盛酒的器皿,后来即作为酒的代称。正如白居易的,《将至东都寄令狐留守》中说道:“东都添个狂宾客,先报壶觞风月知。”

8、“醍醐” 古时候“醍醐”指的是从牛奶中提炼出的精华之物,后来亦有古人将其代指为美酒。白居易的《将归一绝》中就有“更怜家酝迎春熟,一瓮醍醐迎我归”的诗句。

9、“杯中物” 古人饮酒的时候,用杯盛酒的方式非常普遍,因而酒又被称为“杯中物”。在陶渊明的《责子》中说道:“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杜甫的《戏题寄上汉中王》中又说道:“忍断杯中物,眠看座右铭。”

10、“曲道士”此是对酒的一种戏称。正如陆游在《初夏幽居》中所写:“瓶竭重招曲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

11、“忘忧物”自古时起,酒就成为了人们抒解心中忧愁的一种寄托。如陶渊明的名诗《饮酒》中所说:“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12、“般若汤”这是个别僧人对于酒的一种隐语。由于佛门之徒被禁止饮酒,但仍有个别僧人擅自偷饮,但他们对于酒的称呼仍有避讳,因而将酒称为“般若汤”。在窦革的《酒谱异域九》中亦有“天竺国谓酒为酥,今北僧多云般若汤,盖瘦词以避法禁尔,非释典所出”的说法。

除上述诸多关于酒的称谓外,另有许多关于酒的雅称,如延寿、美禄、千日香、香泉、琼浆、清酌、红友和狂药等等。

李白实在是一座青春的偶像,他为青春而生,为青春而死,终其一生都未见衰惫之气。李白与盛唐仿佛是一对鸳侣,是盛唐造就了李白,也是李白为盛唐增色。盛唐之盛,固然在锦天绣地,满目俊才,却也离不了诗情勃兴,酒气纵横。现代诗人余光中在《寻李白》中道:“酒入愁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以其自由不羁的生命唱出了一曲“酒神颂”,把整个盛唐带上了诗意青春的顶峰。

其实,何止李白嗜酒,整个盛唐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就连最为老成持重的杜甫也情不自禁地高吟道:“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看来,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也只有在纵酒中才能找回片刻青春的感觉。

在李白那里,诗、酒、青春更成为三位一体、相互促生的生命形式,青春的光彩由酒来激发,由诗来张扬,诗因青春的魅力和醇郁的酒香而获得了恒久的活力,酒因注满了青春和诗意而获得了生命的品格。这三者都把自己的文化意蕴发挥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点。 青春·酒·李白

李白实在是一座青春的偶像,他为青春而生,为青春而死,终其一生都未见衰惫之气。李白与盛唐仿佛是一对鸳侣,的确是盛唐造就了李白,却也是李白为盛唐增色。盛唐之盛,固然在锦天绣地,满目俊才,却也离不了诗情勃兴,酒气纵横。现代诗人余光中在《寻李白》中唱道:“酒入愁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以其自由不羁的生命唱出了一曲“酒神颂”,把整个盛唐带上了诗意——青春的顶峰。 其实,何止李白嗜酒,整个盛唐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就连最为老成持重、沉郁顿挫的杜甫也情不自禁地高吟道:“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看来,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也只有在纵酒中找回片刻的青春的感觉。在李白那里,诗、酒、青春更成为三位一体、相互促生的生命形式,青春的光彩由酒来激发,由诗来张扬,待因青春的魅力和醇郁的酒香而获得了恒久的活力,酒因注满了青春和诗意而获得了生命的品格。在李白那里,这三者都把自己的文化意蕴发挥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点。

李白的青春首先表现在他一生从未循规蹈距、低眉俯首,所以他表现出一贯狂傲的鲜明的个性。他在称赞别人时说:“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而杜甫在《饮中八仙歌》里给他的画像更甚此百倍:“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对皇帝老子尚且不买帐,何况王侯?至于圣贤和富贵,李白也以酒来对抗:“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由于其峻峭挺拔,很难与世俗苟同,所以往往是孤独的,但他可以在酒和诗中来追询天地人生:“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即便择友,也要以狂、酒、诗为基本条件,如他对孟浩然的称赞是“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就是在这种形而上的追问和现实的选择中升华了自己的人格。

由于李白无法在现实中展示出自己高远的情志,因此他又往往是悲郁莫名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正是其真实的写照。但他可以用酒来消解这种浓烈的悲剧意识,“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使他获得了超然的宇宙意识,甚至于干脆拿起酒杯,与清理的自然和实体的自然冥然合一:“且向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人生到了这分上,也真称得上达到了冯友兰先生所说的“天地境界”了。 古道酣歌 作者介绍

冷成金,硕士,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著有《隐士与解脱》、《中国权智》、《苏轼》、《陆游》、《智源——传统智慧的文化形态》等专著。另发表过学术论文、学术散文近百篇。

(1) 赵睿才副教授论文选登:中晚唐茶、诗关系发微

为贺知章传神,连姓名在内,只用了十四个字。虽然语言极少。而贺之醉态“可掬”,却跃然眼底。妙在直叙其事,不加褒贬。亦仅以此十四字,不仅见贺醉后骑马,欲坠未坠之态,如在画中,即其飘洒自得之意,也复神传笔外,而作者倾慕之忱,也竟于言外得之。

贺知章是否真正有过因饮酒过量,以致眼花落井,醉眠井底的事实,可以不论。因为诗是艺术,不是历史。在艺术中,可以为传神而使用传闻或夸饰的语言去塑造鲜明个性,这是古今中外的通例,这两句诗只是想写出贺知章那种刘伶式的“但得饮酒,何论死生”的达者的坦然襟怀。

贺知章是一位不为名利所羁縻的率直人物,他有一颗始终不为长安的十丈红尘所淄染的清白的心胸。他的善饮与其他七人一样(切不可以之与那些思想空洞,贪图口腹的庸俗之辈的“海量”齐观),都只是要在酒力造成的幻觉中去守卫他们心中的浩然之气。杜甫理解许多古代酒人的这种哲理与酒中品德(古诗中很有这种思想),因之才对他们这种可掬的醉态无限倾慕。杜甫笔下这八位醉仙醉态之所以天真可爱,正是因为作者从简洁的情节中,渲染出包含在醉态中的那种高尚品格,这才是他们的“神”。

崔宗之袭封齐国公,潇洒风流,如玉树临风,而满腹牢愁,借酒发挥。举杯向天,白眼阅世。虽只七个字,却是一篇崔宗之传。

苏晋幼慧,以文章知名当世,曾得慧澄和尚的绣弥勒佛像一面,非常爱赏,说:“是佛好饮米汁(酒),正与吾性合,吾愿事之,他佛不爱也。”因而虽长斋拜佛,却往往无视佛法,破戒饮酒。是其心中明知佛是佛,酒是酒,原无干涉。我行我素,不为俗说所囿。想见其逃禅偷饮时,如逃出世网,遗世独立之态,醉中自是别一天地,故饮酒不碍其拜佛之诚,拜佛不碍其饮酒之真。人生得此真诚二字,不唯杜甫爱之,人皆爱之。

关于李白的描写,早已为众口传颂。杜甫对李白得意时之崇仰,失意时之关怀,一片真诚,可动天日。诗中对李白的酒事,如数家珍。四句写李白意气飞扬,凌厉万古,极力颂扬其精神世界之高。“不上船”,谓因醉不能上船,非不肯上船,前人已经指出。

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也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兴酣落笔摇五岳”(《江上吟》)。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浮雕般地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习以为常,不足为奇。“天子呼来不上船”这一句,顿时使李白的形象变得高大奇伟了。李白醉后,更加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大声呼喊:“臣是酒中仙!”强烈地表现出李白不畏权贵的性格。“天子呼来不上船”,虽未必是事实,却非常符合李白的思想性格,因而具有高度的艺术真实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杜甫是李白的挚友,他把握李白思想性格的本质方面并加以浪漫主义的夸张,将李白塑造成这样一个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傲视封建王侯的艺术形象。这肖像,神采奕奕,形神兼备,焕发着美的理想光辉,令人难忘。这正是千百年来人民所喜爱的富有浪漫色彩的李白形象。

张旭是一个非常可爱的酒人。且看史书记载:《旧唐书》:“吴郡张旭善草书,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国史补》:“旭饮酒辄草书,挥笔而大叫,以头揾水墨中而书之。醒后自视,以为神异。”写字而呼号大叫且不论,以发蘸墨而作书,实骇听闻。不仅饮酒作字如有神助,而且醒后又自以为神,真是痴得天真可爱。在王公前,放肆而无所忌惮,知是有真才者。有真才方能天真可爱,有真才方能脱略公卿。可想见当其脱帽露顶,酒后挥毫之时,神思飞逸,旁若无人之才人风致。

焦遂于醉后始能出语惊人,才学得酒力而益彰。此与张旭同。焦遂口吃,对人几不能出一言,只醉后始语言如射珠,才华四溢。当时人称“酒吃”。“方”字不可缺,说他不到五斗不见其才,既过五斗不见其乱。五斗为界,“方”始“卓然”可惊。杜甫为苍生爱才,不唯只爱李白。唯才人可饮酒,因才力得酒力而益彰。因爱其品德才学,始觉其醉态之可爱,作者意在风神品格,亦“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相关文章

  • 幼儿园教案中班语言教案:八仙过海的传说
  • 接山乡中心幼儿园 颜秀云 [活动内容] 幼儿用书第四册第22-23页.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认识八位神仙. 2.丰富词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理解其意义. 3.培养幼 ...查看


  • 神话故事的成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八仙过海",道教掌故之一."八仙"一般是指铁拐李.汉锺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这八位神仙人物.在传说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铁拐李有铁杖,汉锺离有鼓,张果老有纸叠驴,吕洞宾有长剑及箫 ...查看


  • 神话故事:八仙过海
  • 所谓八仙是指八位仙人,他们分别是: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和吕洞宾. 有一天,八仙向西王母拜寿回来,腾云驾雾从东海上空经过,只见海上波涛汹涌,白浪滔天,煞是壮观.于是,八仙决定到海面上玩一玩. 吕洞宾说:&qu ...查看


  • 神话故事的成语:八仙过海的成语故事
  • 八仙过海的成语故事 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蓝技水而渡;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 ...查看


  • 南八仙油气田油气成因及成藏分析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南八仙油气田油气成因及成藏分析 作者:高秀伟 石剑英 王明 连丽霞 吴维彬 来源:<科技资讯>2013年第01期 摘 要:对南八仙油气田的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进行分析 ...查看


  • 黑板报花边:绣球花花边
  • 绣球花传说 之一:相传有一次八仙到瑶池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回来路过东海,惊动了东海龙王.龙王的九个儿子奉命到海面上打探. 其中龙王七太子看见八仙中的何仙姑容貌美丽,就在海面上兴风作浪,趁机把何仙姑抢到龙宫中去.其他七位大仙勃然大怒,各自举 ...查看


  • 戏曲晚会主持词(精选多篇)
  • 第一篇:元旦戏曲晚会主持词 元旦戏曲晚会主持词 开场白 女: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男: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 合:晚上好! 男:我是主持人?? 女:我是主持人?? 女:粉墨缤纷,同唱梨园欢歌:霓裳锦绣,共迎万家祥和. 男:锣鼓铿锵 ...查看


  • 神话故事的成语:八仙过海
  • 八仙过海 bā xiān guò hǎi加入收藏成语解析 释义: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典故:明·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则俺这八 ...查看


  •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指的是哪八个人?你最多知道三个
  • 公元746年,杜甫初到长安,继续追寻着自己的梦.没想到,已经离开两年的李白还留下了一大堆传说,其中以饮中八仙的故事最为吸引他. 可惜,杜甫来得太迟了,饮中八仙早已绝迹江湖,有的人已经不在人世.怀着无比的向往之情,他写下了这首热情洋溢的< ...查看


  • 二十四孝图 3
  • 二十四孝图 解释 二十四孝是集虞舜(夏人).汉文帝.曾参(周人).闵损(周人).仲由(周人).董永(汉人).郯子(周人).江革(汉人).陆绩(汉人).唐夫人(唐人).吴猛(晋人).王祥(晋人).郭巨(晋人).杨香(晋人).朱寿昌(宋人).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