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科学试卷

1.1 水在哪里

1、体中含水量占人体总重的 以上 ,一般动物含水量占体重的 ,其

中水母占 98% ,草本植物中约占 70%~85% 。

2、水循环的涵义:在 太阳光 的照射下,地球上的水体、土壤和植物叶面的水分通过 蒸

发和 蒸腾进入大气。

3、通过气流被输送到其他地方,在一定条件下,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而降水,又回到地面。在重力的作用下,降落到地表的水经流动汇集到江河湖海。在运动过程中,水又会重新经历 蒸发 、 输送 、凝结、 降水 和径流等变化。

4、分析下面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运动过程框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框图中A、B、C、D、E所表达的水循环中的各种环节名称。 (2)目前人类对水循环中哪一环节可以施加影响?请举例具体说明。 基础练习:

1.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水体是 ( A )

A.海洋水 D.陆地水 C.冰川水 D.湖泊水

2.陆地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人类较易利用的只占淡水总储量0.3%,它主要包括 ( D )

A.河水、湖泊水、地下水 B.陆地水、冰川、江河水

C.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 D.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3.下列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 ( B ) A.青蛙 B.水母 C.人体 D.植物种子

4.地球上的水呈 固 态、 液 态和 气态,分布于 海洋 、 陆地 和大气中,形成

海洋 水、 陆地 水和大气水,大气水主要是由 海洋表面 水蒸发而来。 5.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 蒸发 、 水汽输送 、 降水 、 下渗 ,沿地表或地下

流动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 6.水是 生物 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因为水不仅是 生命有机体 的重要组成部

分,而且生物的 生命活动 也离不开水,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都要做到节约用水且保护水资源。

巩固提高:

1.地球上水的状态呈 ( D )

A.液态和固态 B.液态和气态 C.气态和固态 D.固态、液态和气态 2.目前人类活动可以对水循环施加影响的是 ( D ) A.全球大气的水汽输送 B.全球大气的降水

C.全球陆地地表径流输送 D.局部地区的地表径流输送 3.大气中的水蒸气,主要来自于 ( C )

A.湖泊水的蒸发 B.江河水的蒸发 C.海洋水的蒸发 D.植物的蒸腾作用 4.关于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水循环只发生在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B.水循环只发生在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C.水循环只发生在海洋上空与陆地上空之间

D.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5.能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的水循环存在于 ( A )

A.海洋与陆地之间 B.陆地与陆地之间 C.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D.地表面与地下之间

6.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是 ( B ) A.工业废物的任意排放 B.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C.大量推广使用农药和化肥 D.生活垃圾和污水任意倾倒

7.地球上的 陆地 水是人类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大气 水占地球上水储量的

比例极少,但它在 水循环 中的作用却很大。

8.陆地水主要指 江河水 、 湖泊水 、 地下水 和 冰川 等。 9.根据下图完成下面空格。

(1)海洋水通过B 蒸发 ,形成大气水,大气水通过A 降水 重新落到海洋上,海洋

上空的大气水通过C 水汽输送 到达陆地上空,再通过D 降水 落到陆地上,陆地上的水通过F 河流 或 地下河 流人海洋中,也可以通过E 蒸发 形成大气。

(2)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 海洋水 、陆地水和 大气水 之间的相互转换和运动。

1.2 水的组成

一、水的电解

1.电解水的实验。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

(2)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出现 气泡 ,两玻璃管内液面 下降 ;

(3)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即产生气体体积较多 )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

活塞,观察到气体能燃烧(火焰呈 淡蓝色 ,点燃时发出一声轻微的爆鸣声),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 氢 气;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这是 氧 气;

(4)产生氢气的那个电极是 负 极,产生氧气的那个电极是 正 极;

(5)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1 。

2.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 氢气 和 氧气 ,这个过程的文字表达式

 氢气+氧气 。 为 水

3.实验结论:氢气中的 氢 和氧气中的 氧 是从水中产生的,所以水是由 氢和氧组成

的。

[课内练习]

1.

通电

2.通常情况下,水是一种 没有颜 色、没有 气味、 没有 味道的 液 体。常压

下,水的沸点是 100℃ ,凝固点是 0℃ 。

3.实验证明水是由 氢 和 氧 组成的。

1.3 水的密度

一、密度的概念

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 质量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计算公式。 密度=

质量体积

用符号表示为ρ=

mV

公式中ρ表示 密度 ,m表示 质量 ,V表示

体积 。

3.密度的单位。

33

国际主单位是 千克/米 ,常用单位是 克/厘米 ,两个单位的关系为 1克/

1

厘米=1000千克/米或1千克/米=1000克/厘米 。

3

3

3

3

水的密度= l000 千克/米,它所表示的意义为 1米水的质量为1000千克 。 4.对于同一种物质,密度有一定的数值,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 特性 ,跟物质的 质量 、

体积 的大小无关。

5.对于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不同物质间密度大小的比较方法有两种:即当 体积

相同时, 质量 大的物质密度大;当 质量 相同时, 体积 小的物质密度大。

基础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密度越大的物体,质量越大 B.体积越小的物体,密度越大

C.体积越小的物体,质量越大 D.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组成的实心物体,体积大的密度小

2.如果一杯水全部结成冰,那么 ( D )

A.质量、体积、密度都不变 B.质量不变,体积与密度均变大

C.质量不变,体积与密度均变小 D.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3.气体由于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当一定质量的气体被压缩后,它的密度( A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4.甲、乙、丙三只实心的铁球,若甲球的质量是乙球质量的3倍,乙球的体积是丙球体积的2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三只球的密度相同 D.甲球的密度最大 C丙球的密度最小 D.无法确定哪只球的密度大

巩固练习:

333

1.铁的密度为7.9×10千克/米,表示的意义是 每立方米铁的质量为7.9×10千克,7.9

333

×10千克/米= 7.9 克/厘米。

333

2.某物质的质量为3.56×10千克,体积为400分米,则该物质的密度为 8.9×10 千克

33

/米,合 8.9 克/厘米,查密度表可知道,该物质可能是 铜 。

3.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3,质量之比为2:1,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是

6 :1 。如果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是5:4,质量之比为3:1,则甲、乙的体积之比是 12:5 。

4.将一瓶水倒掉一些后,对剩余部分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质量变小,密度变大

5.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密度小的物体体积大 B.密度大的物体含物质多. C一个物体放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密度也不同 D.任何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 6.两块实心的正方体铁块,大的正方体边长是小的正方体边长的2倍,则大小正方体铁块的

密度之比是 1:1 ,体积之比是 8:1 ,质量之比是 8:1 。

7.两种不同物质制成的实心金属球甲、乙,乙球的质量是甲球质量的2倍,甲球的直径是乙

球直径的2倍,则甲球的密度是乙球密度的 ( D ) A.2倍 B.1/2倍 C.8倍 D.1/16倍 8.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中装有等质量的水,把质量相等的铁块、铜块和铅块浸没在水中而水

未溢出,已知三种金属的密度是ρ铅>ρ铜>ρ铁,则杯中水面上升最高的是 ( A ) A.装有铁块的杯子 B.装有铜块的杯子 C.装有铅块的杯子 D.无法判断 9.某钢瓶中装有氧气,瓶内气体密度为8千克/米,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

3

33

34

,则剩

下气体的密度为 ( A )

3 3 3

A.2Kg/m B.4Kg/m C.6Kg/m D.因密度是物质的特性,故保持不变还是

3

8Kg/m 提高练习:

1.两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球,A球质量是20克,B球质量是0.1千克,则两球的体积比

VA:VB= 1:5 ,两球的密度比ρA:ρB=1:1 。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A.最多装500克酒精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水

B.最多装500克水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酒精

C.最多装500厘米3酒精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酒精 D.最多装500厘米3水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酒精

3.在三只完全相同的容器里,放有等量的水,分别将铝、铁、铅三块金属放入容器后,水面

上升相同的高度,设铝、铁、铅三块金属的质量分别为m1、m2、m3,则 ( B ) A.m1>m2>m3 B.m1<m2<m3 C.m1>m2<m3 D.m1<m2>m3

4.一批金属板,每块金属长2米、宽1米、厚5毫米,称得质量是27千克,则金属板的密

33

度是 2.7×10千克/米 。

5.一只铜球体积是10厘米3,质量是62.3克,这个球是空心的吗?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部

33

分体积多大?(铜的密度是8.9×10千克/米)

6.有一玻璃瓶,它的质量是50克,此瓶最多可装100克水,现用此瓶装油,装满油后瓶和

油的总质量为130克,求这种油的密度。

7.如图1—2所示是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示意图。

(1)在调整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向左偏,则横梁上的螺母应向 右 (填“左”或“右”)

调;

(2)右盘加砝码的顺序应为20克、20克、5克;

(3)该小石块的质量为 47.4 克,体积是 20 厘米3,密度是 2.37 克/厘米3; (4)若在称小石块的质量时,石块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砝码及游码数值不变,则

该小石块的质量是 42.6 克。

8、一只容积为3×10米的瓶内盛有0.2千克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取一块质量为0.01千克的小石子投入瓶中,当乌鸦投了25块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升到瓶口,求: (1)瓶内石块总体积; (2)石块的密度。

9、为了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密度。

3

(1)如图1—3,小石块质量为52克,小石块体积为 20厘米 ;小石块密度为 2.6

3

克/厘米 ;

—4

3

(2)若实验中称质量时,调节天平,指针左偏,放上小石块和砝码后平衡。测小石块体

积时,读小石块浸入前水的体积视线俯视,读小石块浸入后水的体积视线仰视,则实验结果会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4 水的压强

1、压力

1.压力是物体之间由于 相互挤压 而产生的。

压力的特点是:力作用在受力物体的 表面上 ,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 表面 垂直。

压力的作用点在 被压 物体上。

在此实验中:

(1)和(2)中控制的变量是 受力面积相同 ,得出的结论是 在受力面积

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

(2)和(3)中控制的变量是 压力大小相同 ,得出的结论是 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受力

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

从这一实验中可以得出与压力产生的效果有关的因素是:① 压力大小 ;② 受力面积的大小 。 2、压强

1.由上述实验可以知道: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明显,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就越大。这样

我们可以用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的大小来比较压力产生的效果。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叫做压强。压强可以定量地描述 压力的作用效果 。 2.压强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由压强的定义可得压强的计算公式为: 压强=

压力受力面积

2

或 p=

FS

式中压力F的单位是 牛 ,受力面积5的单位是 米 ,压强p的单位是 牛/米

2

,它的专门名称为 帕斯卡 ,简称 帕 ,单位符号为Pa。

2

1帕= 1 牛/米。

常用的压强单位还有百帕、千帕、兆帕。

意义: 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1帕约等于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 的压强。一块砖平

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1000多 帕,100帕表示的意思是 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00牛 。

基础练习:

1.压强是反映 压力 作用在不同的 受力 面积上效果如何的量。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2.压强的单位是 帕斯卡 ,5帕表示的意义是 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5牛 。 3.物体重力是200牛,底面积为4×10米,将该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地面受到

-3

2

的压力为 200 牛,压强为 5×10 帕。

4.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木块,重10牛,受水平力F=20牛作用,静止在竖直墙 面上,

如图所示,则木块对墙面的压力为 20 牛,对墙面的压强为 2000 帕。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为 10牛,方向为 竖直向上 。 5. 关于压力的概念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压力的大小和方向总跟重力有关 D.压力就是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6、有一图钉,钉帽面积为0.5厘米,钉尖面积为0.05毫米,现用20牛的力按图钉帽,

则钉帽对手的压强和钉尖对墙的压强各为多大?

巩固提高:

1.下列对压强公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压强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B.压强跟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C压强与压力成正比,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D.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2.物体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如果把物体A向右移一点(不落地),则物体A对桌面的 ( B )

A.压力和压强都不变 B.压力不变,压强变大 C.压力变大,压强不变 D.压力和压强都变大

3.两物体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质量之比是1:2,与地面接触面积之比是2:1,那么地

面所受的压强之比是 ( C ) A.1:2 B.2:1 C.1:4 D.4:l

4.某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是p1,在行走时对地面的压强是p2,那么p1与p2

的关系是 ( C )

A.p1=p2 B.p1=2p2 C.p2=2p1 D.无法比较

5.一块长方体砖块,长、宽、高的尺寸比是4:2:1,重为G,这块砖平放、竖放和侧放时,

砖对地面的压强最大值是最小值的 ( C )

2

2

4

A.1倍 B.2倍 C.4倍 D.8倍

6.一堵墙对地面的压强为p,对地面的压力为F,若使长、宽和高都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墙对地面的压力为 8F ,压强为 2p 。 7.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在同

一水平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都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 表一

表二

(1)分析比较序号1与4(或2与5,3与6)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结论是 当受

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

(2)分析比较 1,6,9或4,7或5,8 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压

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8.滑雪运动员所用的滑雪板每块长2米、宽10厘米,如果运动员的质量为50千克,每块滑

雪板的质量为2千克,求他对水平雪地的压力和压强各为多大。

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结论:增大压强的方法:① 增大压力 ;② 减小受力面积 。 减小压强的方法:① 减小压力 ;② 增大受力面积 。 分析下列物体各是采用什么方法来改变压强的大小的。 (1)菜刀 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

(2)耙子 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同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 (3)橇式起落架直升机 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 (4)骆驼宽大的脚掌 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

基础练习:

1、下列关于压强的说法错误的是 ( D )

A.滑雪人穿上长的滑雪板是为了减小压强 B.把剪刀口磨得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强 C.铁轨铺在枕木上是为了减小对路基的压强 D.书包带窄的比宽的对肩的压强小 2.下列措施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C )

A.刀刃磨得薄一些 B.北京人的石斧打磨成尖形 C.背包带做得宽一些 D.针尖做得尖一些

3.人坐在沙发上比坐在木凳上舒服的原因是 ( C )

A.沙发有弹簧,抵消了人的重力 B.弹簧的弹力减小了人对沙发的压力

C.沙发柔软,与人体接触面积大 D.由于弹簧作用,人对沙发的压力小于人的重力 4.超大型运输卡车,轮胎有数十个,这样的目的是为了 ( B ) A.增大压强 B.增大受力面积 C.增大压力 D.减小压力 5.下列措施中,增大压强的是 C、D ,减小压强的是 A、B、E 。 A.坦克装履带 B.铁路上铁轨铺在枕木上

C.木桩的下端削成尖形 D.啄木鸟的嘴是尖的 E.鸭爪上有蹼

6.如图1—9,边长为10厘米、重为200牛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绳子对它

竖直向上的拉力F=50牛,求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和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2

7、有一棱长为10厘米、重为12牛的正方体,放在面积为1米的水平桌面中央,求物块对桌面的压强。

4

8、河面结冰后,冰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4×10帕,质量为60千克的学生想携带货物通

2

过水面,他每只脚与冰面的接触面积是175厘米,如果他要安全通过冰面,最多能携带多少千克的货物?(g取10牛/千克)

10、一个长40厘米、宽30厘米、高20厘米的长方体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1—11,桌面受到的压力为176.4牛。 (1)求长方体的质量;(2)沿着如图虚线竖直地把长方体切成两个相同的长方体,再把其

中的一个任意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拿走另一个,求桌面受到的最小压强。

巩固提高:

1、下列关于压强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压强跟受力面积成反比 B.压强跟压力大小成正比

C.压强跟压力和受力面积无关 D.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跟压力大小成正比

2.如图l—12所示,三个物体质量相同,则对水平桌面压强最大的是( A )

A.甲 B.乙 C.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3.三个铁制正方体甲、乙、丙,边长之比是1:2:3,

放在水平地面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最大的是 ( C )

A.甲 B.乙 C.丙 D.一样大

4、两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a管竖直放置,b管倾斜放

置,此时两管内液面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如图1—15所示,则管底受到液

体的压强pa和pb是 ( B )

A.papb C.pa=pb D.无法判断

液体压强:

1.液体由于受到 重力 作用,对支撑它的物体也有压强。液体不仅对容器的 底部 和侧

壁 有压强,而且在 液体内部 也有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可用 压强计 来测量。

2.液体内部 向各个方向 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 增大 ,在 同一深度 同种

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实验证明相同深度水和盐水的压强是 不同的 。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 密度

有关。同一深度的不同液体, 密度大的液体,压强也大。

4.如图,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等高的水和酒精,在水和酒精相同深度的A点

和B点的压强大小为 ( B )

A.pA=pB B.pA>pB C.pA

提高练习:

1.图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三个容器中都装有水),能得出的结论是 在同一液体

中,向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且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

2.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可推测甲、乙、丙三种液体

的密度大小是 ( B )

A.ρ甲>ρ丙>ρ乙 B.ρ乙>ρ丙>ρ甲 C.ρ甲>ρ乙>ρ丙 D.ρ丙>ρ乙>ρ甲

3.三个质量、底面积和高度都相同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装满水后,水对容

器底的压强 ( D )

A.甲大 B.乙大 C.丙大 D.一样大

4.上题中,如果三个容器本身重力一样,则桌面受

到的压力( A ),桌面受到的压强( A )

A.甲大 B.乙大 C.丙大 D.一样大

1.5 水的浮力

1、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关系。

(1)提出问题: 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多少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

(2)建立假设: 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水的多少成正比 。

(3)设计实验:

①实验器材:弹簧秤、烧杯、水、量筒、溢杯、物块。

②实验步骤:

a.在溢杯中盛满水,将小烧杯放在溢杯的出水口下;

b. 将物块悬挂在弹簧秤上,用弹簧秤测出物块的重G;

c. 将物块浸没在溢杯的水中,读出弹簧秤的读数F;

d.将溢杯溢出的水注入量筒内,测出它的体积V排水;

e.将上述数据填入下面的实验记录表中:

(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F浮=G排水=ρ水gV排水 (关系式)。

2.上述关系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它也适用于其他的液体。

(1)阿基米德原理的文字表达: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

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

(2)数字表达式: F浮=G排液=ρ液gV排液 ; (3)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

3、阿基米德原理可用公式F浮=ρgV表示,式中ρ是 液体的密度 ,V是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浮力的方向是 竖直向上的 。

基础练习:

1、将质量是2.34千克的钢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大?(钢块的密度为7.8×103千

3克/米)

2、一只铁球在空气中重3.12牛,全部浸没在水中重为2.5牛,问这个铁球是实心的还是空

33心的?(ρ铁=7.8×10千克/米)

3、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放入水中后,有2

5的体积露出水面。求该木块受到的浮

力。

34、水下6米深处有一条体积为300厘米的鱼,它受到的浮力为 2.94 牛,这条鱼若再

向上游5米,则它受到的浮力将 不变 。(假设鱼本身体积不变)

5.下列有关阿基米德原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A.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就是物体所排开液体的重力

B.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所减轻的重

C.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体积和液体密度及常数g的乘积

D.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6.如图1—24所示是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装置图,请对实际步骤作出补充说明

:

(1)甲步骤:向溢杯中 注满水 。

(2)乙步骤:在空气中先称出物体重力G,然后将物

体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秤的示数G',两次示数之差(G—G')是 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

(3)丙步骤:两次弹簧秤示数之差(F1—F2)测出的是 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比较

(2)(3)两次实验的结果,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 向上 的浮力,浮

力的大小 等于 物体排出的液体的重力。

7.质量相同的铝球、铁球和铜球(ρ

( A )

A.铝球所受的浮力最大 B.铁球所受的浮力最大C.铜球所受的浮力最大 D.三只球所受浮力一样大

铜>ρ铁>ρ铝)分别浸没在水中,三只球受到的浮力

物体浮沉条件

1.设想一物体浸没于液体中,如图1—25所示,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

受力分析可能出现三种不同情况:

(1)当F浮>G时,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可知物体将 上浮 ,当部分

体积露出液面时,排开体积减小,受到浮力减小,最后F浮=G,

物体处于 漂浮 状态。

(2)当F浮=G时,由于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 悬浮 状态,

此时物体可以停留在液体内部任一位置。

(3)当F浮

力三个力作用静止。

2.对于实心物体来说,当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内部时,有V排=V物,由于F浮=ρ

物液gV排,G=ρ物gV物。则:

(1)ρ液>ρ物时,上浮,最后漂浮; (2)ρ液=ρ物时,悬浮; (3)ρ液

练习:

1.一只实心球浸没在水中,则实心球 ( D )

A.一定下沉 B.一定上浮 C.一定悬浮 D.都有可能

2.一只实心球恰好能悬浮于酒精中(ρ酒精=0.8×103千克/米3),把此球浸没于水中,则 ( B )

A. 一定下沉 D.一定上浮 C.悬浮 D.都有可能

3.一块马铃薯恰好能悬浮在某一浓度的盐水中,如果将这块马铃薯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仍放到这一盐水中,则 ( D )

A. 大的一块下沉,小的一块漂浮 B.两块都下沉 C.两块都上浮 D.两块都悬浮

4.某物体的质量为100克,当把它放进盛满水的容器中时,溢出50毫升的水,则此物体 ( B )

A.浮在水面上 B.沉到容器底部 C.悬浮在水中 D.无法判断

5、放在水中的一只鸡蛋,由于鸡蛋受到的 重 力大于 浮 力,鸡蛋下沉。如果要使鸡

蛋能浮起来,可以 在水中加一些盐 ,从而增加 液体密度 。

6.浸没在液体中的某一物体,如果它所处的深度增加,则它受到液体的 ( A )

A.压强增加,浮力不变 B.压强增加,浮力增加 C. 压强不变,浮力增加 D.压强不变,浮力不变

7.如图l一28所示,A、B是体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当同时将它们的绳子剪断后,在木块

上浮未露出水面和铁块下沉未到底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木块所受的浮力增大,铁块所受的浮力减小

B.木块所受的浮力减小,铁块所受的浮力增大

C. 木块所受的浮力增大,铁块所受的浮力不变

D.木块所受的浮力不变,铁块所受的浮力也不变

沉浮条件的应用:

1.潜水艇。

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

现的。需下沉时,水舱内充水,到G>F浮;当G=F浮时,能停在任何位置(悬浮);需上浮时,用压缩空气将水排出,到G

2、密度计

1.用途:测量液体的密度。 2.工作原理:漂浮原理即F浮=G。

3.刻度值的特点: (1)上面读数小,下面读数大; (2)刻度不均匀,上疏下密。

基础练习:

1、一艘质量为1500吨的轮船,装上5×10吨货物后刚好满载,它此时受到的浮力和轮船

的排水量分别是 ( D )

A.1.47×10牛,1500吨 B.3.43×10牛,3500吨 C.4.9×10牛,5000吨 D.6.37×10牛,6500吨

2、用同一支密度计测甲、乙、丙三种液体的密度,如图所示,则甲、乙、丙三种液体的密

度及密度计在三种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 ,密度大小

3.潜水艇完全潜入水中,再继续下潜时( A )

A.浮力不变,压强变大 B.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C.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D.浮力不变,压强变小

4.某轮船的最大排水量是2×10吨,若轮船自身质量是3×10吨,

那么这轮船最多可装 1.7×10 吨货物。

5.一艘轮船从长江驶入东海,轮船受到的浮力 不变 排出液体的体积 变小 。

6、如图所示是用同一密度计测定甲、乙两种不同液体的密度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44333333

的是 ( B )

A.甲液体对密度计的浮力大些 B.甲、乙两液体对密度计的浮力相等

C.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D.甲液体的密度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7、均匀的正方体木块放入水中处于漂浮状态,现将露出水面部分切去,

则剩余部分木块将 ( A )

A.将上浮一点 B.将下沉一点 C. 仍不动 D.无法判断

8.如图所示:三球体积相同,都静止在水中, 则( )

A、A 球受浮力最大; B、B 球受浮力最大;

C、C 球受浮力最小; D、三球所受浮力一样大

1.6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溶液的特征。

溶液是一种 均一 、 稳定 的 混合物 。

(1)均一是指溶液内部各处性质 相同 ;

(2)稳定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3)溶液由 溶质 和 溶剂 组成,故是混合物 。

2、悬浊液、乳浊液

1.悬浊液是 固体小颗粒 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又叫 悬浮液 ,如 泥水 就是悬浊液。

2.乳浊液是 小液滴 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又叫 乳状液 ,如 牛奶 就是乳浊液。

基础练习:

1、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相同点是 ( D )

A.都是浑浊的 B.都是均一的 C. 都是稳定的 D.都是混合物

2.溶液区别于悬浊液、乳浊液的根本之处是 ( B )

A. 溶液五色透明 B.溶液稳定、均一 C. 溶液可能有颜色 D.溶液没有气味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不同的物质分散在水里,结果是不一样的。 ( √ )

(2)泥水是一种溶液,其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 × )

(3)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剂。 ( × )

(4)生产和科学实验里,常用的是水溶液,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 √ )

(5)动植物所需的养料必须成为溶液状态后才能被吸收。 ( √ )

4.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 D )

A.黄河浑浊水 B.植物油和水混合形成的混合物 C. 液态氧 D.酒精溶于水所得的混合物

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溶液久置后,其中各成分不会自动分离 B.溶液是由固体溶于水后形成的混合物

C. 溶液是一种混合物,所以混合物都是溶液 D.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6.一杯食盐水在温度保持不变时,敞口放置较长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食盐会慢慢沉到杯底 B.杯中食盐水一定下部分较浓,上部分较淡

C.食盐既不沉到杯底,更不会上浮到液面上 D.上述说法都是错误的

7.现有一组物质:海水、盐酸、酒精溶液,下列物质中,可以和这组物质归为同一类的是 ( C )

A. 冰水 B.泥水 C. 氨水 D.原油

8.将少量的①菜油②醋③味精④胡椒粉⑤面粉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后,其中 ④⑤ 形成悬浊液, ① 形成乳浊液, ②③ 形成溶液。(填编号)

9.某液体如果是溶液,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B )

A.一种固体物质分散在一种液体里 B.至少有两种物质存在,并形成一个均一、稳定的体系

C长时间放置不会有固体物质析出 D.只能是两种物质相混合

10.某温度下,将40克食盐放到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溶解掉36克食盐,得到136克食

盐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食盐水中溶质是 食盐 ,溶剂是 水 ;

(2)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36 克,溶剂质量为 100 克;

(3)将上述溶液等分为四份,则每一份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9 克,溶剂质量为 25 克。

1.7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涵义:在一定 温度 下,在一定量的 溶剂 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

这种溶质的 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不饱

和 溶液。

2.在描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时候,一定要强调:

(1) 一定温度 ; (2) 一定量的溶剂 ; (3) 某种溶质 。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化。(对大多数固体物质而言)

不饱和溶液①加溶质加溶质②蒸 ③降温

 ①加溶剂②升温饱和溶液

二、浓溶液和稀溶液

1.人们常把 溶有较多溶质 的溶液称为浓溶液, 溶有较少溶质 的溶液称为稀溶液。

2.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间的关系

(1)浓溶液 不一定 是饱和溶液,稀溶液 不一定 是不饱和溶液;

(2)对于同一种溶质和溶剂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一定 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

基础练习: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肯定是较浓的溶液

C. 饱和溶液肯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一些

D.在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2.要使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方法是 ( D )

A.增大压强 B.降低温度 C.升高温度 D.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3.现有一杯底部尚有少量未溶解的硝酸钾溶液,在给烧杯加热或加水的条件下,原来未溶解

的硝酸钾 继续 溶解,这时溶液由 饱和变为 不饱和 。这说明,在改变条件的情况下, 饱和 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我们在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涵义时,应强调 一定温度 和 一定量溶剂两个条件,否则就会失去意义。

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溶液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某温度下,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质

C. 某温度下,从一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取出一半,则这半杯溶液仍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D.有一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5.下列方法中,可用来检验某种溶质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 D )

A.将溶液适当加热 B.将溶液适当冷却 C.再加少量溶剂 D.添加溶液的溶质

6.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某固体溶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一定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C.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还是饱和的

D.某溶液冷却到一定温度,能析出晶体,就可证明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7.一定温度下,欲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加溶剂;④增加溶质。其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 B )

A.只有① B.只有④ C.①④ D.③④

三、溶解性

1.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大小叫溶解性。溶解性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一般地,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

解能力也是不同的。可见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溶解能力的大小主要是由 溶质 和 溶剂的性质决定的。例如,食盐容易溶解在 水中,而不易溶解在汽

油中;而油脂容易溶解在 汽油 中,而不易溶解在 水 中。

四、溶解度——物质溶解能力的定量表示方法

1.固体溶解度的涵义。

在 一定温度 下,某(固体)物质在 100 克溶剂里达到 饱和 状态时所溶

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溶解度数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 越强 。如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就表示在 20℃ 时, 100克 水中最多(即达到 饱和 状态)能溶解食盐 36克 。

2.对固体溶解度涵义理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强调在一定的温度下,因为 温度变化对溶解度大小有一定影响;

(2)各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需要对溶剂量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涵义中以 100克溶剂 作为标准;

(3)因为每一种溶质,在一定量溶剂里达到饱和和不饱和状态时溶解溶质的量是不同的,

所以应规定 达到饱和 状态;

(4)这里指的质量用 克 作单位,与溶剂单位一致。

3.溶解性等级的划分。

(1)溶解性等级的划分依据: 室温(20℃)时的溶解度 。

(2)等级的划分。

五、溶解度曲线

1.通过实验测出物质在各个不同温度的溶解度,运用数学方法可以绘制出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曲线上每个点表示某温度下某溶质的 溶解度 ;

(2)溶解度曲线表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 溶解度 数值;

(3)曲线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 溶解度 数值;

(4)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 温度 变化影响大小的情况;

(5)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 温度 下两种物质的 溶解度 相等;

(6)曲线上每个点所配制的溶液是该温度下这种溶质的 饱和 溶液,曲线下方的点

表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 不饱和 溶液。

2.从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图中可以看出: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 硝酸钾 ;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 氯化钠 ;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 氢氧化钙 。

基础练习:

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这表示 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够溶解硝酸钾31.6克 。

2、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5克某固体物质,该物质的溶解性等级应是( B )

A.易溶 B.可溶 C.微溶 D.难溶

3.10℃时硝酸铵的溶解度是140克,若将100克硝酸铵放到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得到 不饱和 的硝酸铵溶液,还需加入 40 克 硝酸铵 才能刚好成为10℃时的硝酸铵饱和溶液。

4.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克,40℃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克,

则30℃时,A、B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 D )

A.A大 B.B大 C. A、B一样大 D.无法判断

5.根据图1—36所示的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以下问题:

(1) 当温度高于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

顺序是 C

(2)P点表示 在t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3)A、B、C的溶解度为B>A>C的温度范围是 t1

(4)Q点表示t2℃时在 100 克水中已溶解A物质 m 克,此时的溶液是A物质的 不饱和 溶液。

6.M、N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见图1—37。现有两杯各盛20℃饱和M溶液和固体N溶液的烧杯,

杯底各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M和固体N,现将两杯溶液升温到40℃,杯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B )

A.溶液中M减少,N增加 B.杯底固体M减少,N增加

C. 溶液中M、N均减少 D.溶液中M、N均增加

溶解度计算

1、根据溶解度的计算

1.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可知,要计算物质的溶解度,溶液一定要是 饱和 的。

2.由于在饱和溶液中,溶液、溶剂和饱和溶液的质量比是确定的,因此溶解度跟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和溶液质量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定量关系:

m质

m剂=S100克或m质m液=S100克S

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克,回答下列问题:

(1)60℃时,把30克硝酸钾加到50克水里,能得到 80 克硝酸钾的 不饱和 溶液;

(2)60℃时,把30克硝酸钾加到20克水里,能得到 42 克硝酸钾的 饱和 溶液;

(3)60℃时,84克硝酸钾饱和溶液里含有 40 克水和 44 克硝酸钾。

2.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50克,50℃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之间的质量比为 ( A )

A.1:2:3 B.2:3:1 C.3:2:1 D.1:3:2

2、溶质的质量分数

1.涵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 溶质 质量与 溶液 质量的比值。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m质

m液=m质m质m剂

(1)溶质的质量分数只是一个比值, 没有 单位;

(2)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用小数或 百分数表示;

(3)公式的变换形式:m质=m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

1、 现有40克食盐溶液,经蒸发得到食盐固体8克,求这一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医院里配制生理盐水(溶质的质量分数为o.9%的食盐溶液)100千克。求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

3、有关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

1.溶液稀释就是往浓溶液中加溶剂变成稀溶液的过程。

2.溶液稀释问题的特点是: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保持不变,即:浓溶液的质量×浓溶

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3.由于液体称量比较麻烦而用量筒量取体积比较方便,所以计算时有时会牵涉到溶液的

m体积,这时要通过 密度 来进行计算(公式为ρ= V )。

1、工业生产上,有时要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来清洗钢材。把50千克溶质的

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水多少千克?

2、配制1 000毫升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密度为1.07克/厘米),需要溶质的

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克/厘米)多少毫升?需要水多少毫升?

3.把溶质的质量分数为l0%的硫酸溶液50克浓缩到40克,此时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12.5% 。

4、图1—38是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 33

(1)B操作中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 2.5克;

(2)放好砝码和调好游码后,向托盘天平的左盘上加氯化钠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

边,应进行的操作是 减少药品 ;

(3)D操作应选用 100 毫升的量筒(从10毫升、100毫升中选择)。量水时量筒必须放

平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面的 最低处 保持水平;

(4)E操作的作用是 加速溶解 。

5、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H2SO4 25毫升(密度为1.84克/厘米),配制溶质的质量3

分数为70%的硫酸溶液(密度为1.60克/厘米),需加水多少毫升?

3

1.8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1、晶体的形成。

(1)蒸发溶剂的方法。

当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后(设温度保持不变),便会余下晶体,如我们吃的食盐就是

通过海水晒盐得到的。

具体方法是:海水食盐晶体。

蒸发溶剂得到晶体这种方法一般用在得到溶解度 受温度影响不大 的固体物质,如得到食盐。

(2)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一般用在得到溶解度 受温度影响比较大 的固体物质

基础练习:

1.想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采取的方法应是 ( A )

A.蒸发溶剂的方法 B.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 D.升高温度的方法

2.将8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后得到的溶液是 ( C )

A.水 B.不饱和溶液 C.仍是饱和溶液 D.可能是饱和溶液

3.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方法得到晶体的过程中(晶体不含结晶水),溶液中保持不变的是 ( B )

A.溶解度 B.溶剂质量 C.溶质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4.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C. 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时一定会析出溶质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下溶液的浓度一定变小

蒸发浓缩、蒸发结晶

1.9 水的利用和保护

我国的水资源

1.我国是土地面积辽阔的国家,同时又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加上各地的气候、人口分布

差异很大等特征,因此,我国的水资源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我国江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约 27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 6 位。但由于我国

人口多,人均拥有的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所以是世界上“贫水

国”之一。

(2)从空间分布看:具有 南 多 北 少、东 多 西 少的特点。

(3)从时间分配看: 夏季 丰富, 冬季欠缺,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 很大 ,尤

其是 北方 更加明显。

2.解决我国华北、西北地区缺水问题的措施。

(1)充分利用当地的 水资源 、 节约用水 、避免浪费和污染;

(2)通过改变水循环路径,进行 跨流域调水。我国正在组织实施的 南水北调工

程 ,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华北、西北地区的缺水状况。

1.防止水污染。

(1)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

①工业废水中常含有许多 有毒物质 ; ②农业废水中常含有 农药 、 化肥等;

③生活污水中常含有 微生物 或有利于 微生物 生长的物质。

2、污水的处理。

(1)沉淀法:

[实验] 在一杯浑浊的泥浆水中加入明矾或活性炭(作凝聚剂),静置5分钟,可以观察到

泥沙 沉到杯底 ,水 变清了 。

(2)过滤法:

①过滤器的制作; ②过滤泥浆水; ③过滤时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指: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

“二低”指: 滤纸低于漏斗口 、 液体低于滤纸上沿

“三靠”指: 漏斗下端紧靠接受器内壁 、 玻璃棒末端轻轻斜靠在有三层滤纸的

一侧 、 上面烧杯嘴紧靠玻璃棒中下部 。

④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

(3)蒸馏法:

基础练习:

1、混有泥沙的食盐溶液过滤时,在滤纸上的是 泥沙 ,滤液中的是 食盐 和 水 ,

将滤液蒸干就得到 食盐 。

2.过滤法适用于 不溶性固体 与 液体的分离,蒸馏法适用于 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3.下列各种情况中,可能会引起水污染的是 ( D )

①过多使用农药 ②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排放到河里

③过多使用化肥 ④未经处理的化工厂排出的废水

A. ①③ B.②④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粗盐的精制实验中,必须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 C )

A.量筒、酒精灯、漏斗、玻璃棒 B.烧杯、漏斗、坩埚、玻璃棒

C. 烧杯、酒精灯、玻璃棒、漏斗、蒸发皿 D.铁架台、烧杯、胶头滴管、酒精灯

5.在制取蒸馏水时,蒸馏烧瓶中需加入一些碎瓷片,其目的是 ( C )

A.使受热均匀 B.使受热更快 C.防止液体暴沸 D.以上几点都是

6.做实验时,要求取用20克水配制溶液,则最合适的仪器是 ( B )

A.10毫升量筒 D.50毫升量筒 C. 100毫升量筒 D.托盘天平

1.1 水在哪里

1、体中含水量占人体总重的 以上 ,一般动物含水量占体重的 ,其

中水母占 98% ,草本植物中约占 70%~85% 。

2、水循环的涵义:在 太阳光 的照射下,地球上的水体、土壤和植物叶面的水分通过 蒸

发和 蒸腾进入大气。

3、通过气流被输送到其他地方,在一定条件下,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而降水,又回到地面。在重力的作用下,降落到地表的水经流动汇集到江河湖海。在运动过程中,水又会重新经历 蒸发 、 输送 、凝结、 降水 和径流等变化。

4、分析下面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运动过程框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框图中A、B、C、D、E所表达的水循环中的各种环节名称。 (2)目前人类对水循环中哪一环节可以施加影响?请举例具体说明。 基础练习:

1.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水体是 ( A )

A.海洋水 D.陆地水 C.冰川水 D.湖泊水

2.陆地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人类较易利用的只占淡水总储量0.3%,它主要包括 ( D )

A.河水、湖泊水、地下水 B.陆地水、冰川、江河水

C.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 D.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3.下列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 ( B ) A.青蛙 B.水母 C.人体 D.植物种子

4.地球上的水呈 固 态、 液 态和 气态,分布于 海洋 、 陆地 和大气中,形成

海洋 水、 陆地 水和大气水,大气水主要是由 海洋表面 水蒸发而来。 5.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 蒸发 、 水汽输送 、 降水 、 下渗 ,沿地表或地下

流动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 6.水是 生物 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因为水不仅是 生命有机体 的重要组成部

分,而且生物的 生命活动 也离不开水,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都要做到节约用水且保护水资源。

巩固提高:

1.地球上水的状态呈 ( D )

A.液态和固态 B.液态和气态 C.气态和固态 D.固态、液态和气态 2.目前人类活动可以对水循环施加影响的是 ( D ) A.全球大气的水汽输送 B.全球大气的降水

C.全球陆地地表径流输送 D.局部地区的地表径流输送 3.大气中的水蒸气,主要来自于 ( C )

A.湖泊水的蒸发 B.江河水的蒸发 C.海洋水的蒸发 D.植物的蒸腾作用 4.关于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水循环只发生在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B.水循环只发生在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C.水循环只发生在海洋上空与陆地上空之间

D.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5.能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的水循环存在于 ( A )

A.海洋与陆地之间 B.陆地与陆地之间 C.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D.地表面与地下之间

6.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是 ( B ) A.工业废物的任意排放 B.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C.大量推广使用农药和化肥 D.生活垃圾和污水任意倾倒

7.地球上的 陆地 水是人类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大气 水占地球上水储量的

比例极少,但它在 水循环 中的作用却很大。

8.陆地水主要指 江河水 、 湖泊水 、 地下水 和 冰川 等。 9.根据下图完成下面空格。

(1)海洋水通过B 蒸发 ,形成大气水,大气水通过A 降水 重新落到海洋上,海洋

上空的大气水通过C 水汽输送 到达陆地上空,再通过D 降水 落到陆地上,陆地上的水通过F 河流 或 地下河 流人海洋中,也可以通过E 蒸发 形成大气。

(2)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 海洋水 、陆地水和 大气水 之间的相互转换和运动。

1.2 水的组成

一、水的电解

1.电解水的实验。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

(2)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出现 气泡 ,两玻璃管内液面 下降 ;

(3)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即产生气体体积较多 )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

活塞,观察到气体能燃烧(火焰呈 淡蓝色 ,点燃时发出一声轻微的爆鸣声),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 氢 气;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这是 氧 气;

(4)产生氢气的那个电极是 负 极,产生氧气的那个电极是 正 极;

(5)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1 。

2.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 氢气 和 氧气 ,这个过程的文字表达式

 氢气+氧气 。 为 水

3.实验结论:氢气中的 氢 和氧气中的 氧 是从水中产生的,所以水是由 氢和氧组成

的。

[课内练习]

1.

通电

2.通常情况下,水是一种 没有颜 色、没有 气味、 没有 味道的 液 体。常压

下,水的沸点是 100℃ ,凝固点是 0℃ 。

3.实验证明水是由 氢 和 氧 组成的。

1.3 水的密度

一、密度的概念

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 质量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计算公式。 密度=

质量体积

用符号表示为ρ=

mV

公式中ρ表示 密度 ,m表示 质量 ,V表示

体积 。

3.密度的单位。

33

国际主单位是 千克/米 ,常用单位是 克/厘米 ,两个单位的关系为 1克/

1

厘米=1000千克/米或1千克/米=1000克/厘米 。

3

3

3

3

水的密度= l000 千克/米,它所表示的意义为 1米水的质量为1000千克 。 4.对于同一种物质,密度有一定的数值,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 特性 ,跟物质的 质量 、

体积 的大小无关。

5.对于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不同物质间密度大小的比较方法有两种:即当 体积

相同时, 质量 大的物质密度大;当 质量 相同时, 体积 小的物质密度大。

基础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密度越大的物体,质量越大 B.体积越小的物体,密度越大

C.体积越小的物体,质量越大 D.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组成的实心物体,体积大的密度小

2.如果一杯水全部结成冰,那么 ( D )

A.质量、体积、密度都不变 B.质量不变,体积与密度均变大

C.质量不变,体积与密度均变小 D.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3.气体由于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当一定质量的气体被压缩后,它的密度( A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4.甲、乙、丙三只实心的铁球,若甲球的质量是乙球质量的3倍,乙球的体积是丙球体积的2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三只球的密度相同 D.甲球的密度最大 C丙球的密度最小 D.无法确定哪只球的密度大

巩固练习:

333

1.铁的密度为7.9×10千克/米,表示的意义是 每立方米铁的质量为7.9×10千克,7.9

333

×10千克/米= 7.9 克/厘米。

333

2.某物质的质量为3.56×10千克,体积为400分米,则该物质的密度为 8.9×10 千克

33

/米,合 8.9 克/厘米,查密度表可知道,该物质可能是 铜 。

3.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3,质量之比为2:1,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是

6 :1 。如果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是5:4,质量之比为3:1,则甲、乙的体积之比是 12:5 。

4.将一瓶水倒掉一些后,对剩余部分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质量变小,密度变大

5.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密度小的物体体积大 B.密度大的物体含物质多. C一个物体放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密度也不同 D.任何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 6.两块实心的正方体铁块,大的正方体边长是小的正方体边长的2倍,则大小正方体铁块的

密度之比是 1:1 ,体积之比是 8:1 ,质量之比是 8:1 。

7.两种不同物质制成的实心金属球甲、乙,乙球的质量是甲球质量的2倍,甲球的直径是乙

球直径的2倍,则甲球的密度是乙球密度的 ( D ) A.2倍 B.1/2倍 C.8倍 D.1/16倍 8.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中装有等质量的水,把质量相等的铁块、铜块和铅块浸没在水中而水

未溢出,已知三种金属的密度是ρ铅>ρ铜>ρ铁,则杯中水面上升最高的是 ( A ) A.装有铁块的杯子 B.装有铜块的杯子 C.装有铅块的杯子 D.无法判断 9.某钢瓶中装有氧气,瓶内气体密度为8千克/米,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

3

33

34

,则剩

下气体的密度为 ( A )

3 3 3

A.2Kg/m B.4Kg/m C.6Kg/m D.因密度是物质的特性,故保持不变还是

3

8Kg/m 提高练习:

1.两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球,A球质量是20克,B球质量是0.1千克,则两球的体积比

VA:VB= 1:5 ,两球的密度比ρA:ρB=1:1 。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A.最多装500克酒精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水

B.最多装500克水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酒精

C.最多装500厘米3酒精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酒精 D.最多装500厘米3水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酒精

3.在三只完全相同的容器里,放有等量的水,分别将铝、铁、铅三块金属放入容器后,水面

上升相同的高度,设铝、铁、铅三块金属的质量分别为m1、m2、m3,则 ( B ) A.m1>m2>m3 B.m1<m2<m3 C.m1>m2<m3 D.m1<m2>m3

4.一批金属板,每块金属长2米、宽1米、厚5毫米,称得质量是27千克,则金属板的密

33

度是 2.7×10千克/米 。

5.一只铜球体积是10厘米3,质量是62.3克,这个球是空心的吗?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部

33

分体积多大?(铜的密度是8.9×10千克/米)

6.有一玻璃瓶,它的质量是50克,此瓶最多可装100克水,现用此瓶装油,装满油后瓶和

油的总质量为130克,求这种油的密度。

7.如图1—2所示是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示意图。

(1)在调整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向左偏,则横梁上的螺母应向 右 (填“左”或“右”)

调;

(2)右盘加砝码的顺序应为20克、20克、5克;

(3)该小石块的质量为 47.4 克,体积是 20 厘米3,密度是 2.37 克/厘米3; (4)若在称小石块的质量时,石块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砝码及游码数值不变,则

该小石块的质量是 42.6 克。

8、一只容积为3×10米的瓶内盛有0.2千克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取一块质量为0.01千克的小石子投入瓶中,当乌鸦投了25块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升到瓶口,求: (1)瓶内石块总体积; (2)石块的密度。

9、为了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密度。

3

(1)如图1—3,小石块质量为52克,小石块体积为 20厘米 ;小石块密度为 2.6

3

克/厘米 ;

—4

3

(2)若实验中称质量时,调节天平,指针左偏,放上小石块和砝码后平衡。测小石块体

积时,读小石块浸入前水的体积视线俯视,读小石块浸入后水的体积视线仰视,则实验结果会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4 水的压强

1、压力

1.压力是物体之间由于 相互挤压 而产生的。

压力的特点是:力作用在受力物体的 表面上 ,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 表面 垂直。

压力的作用点在 被压 物体上。

在此实验中:

(1)和(2)中控制的变量是 受力面积相同 ,得出的结论是 在受力面积

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

(2)和(3)中控制的变量是 压力大小相同 ,得出的结论是 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受力

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

从这一实验中可以得出与压力产生的效果有关的因素是:① 压力大小 ;② 受力面积的大小 。 2、压强

1.由上述实验可以知道: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明显,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就越大。这样

我们可以用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的大小来比较压力产生的效果。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叫做压强。压强可以定量地描述 压力的作用效果 。 2.压强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由压强的定义可得压强的计算公式为: 压强=

压力受力面积

2

或 p=

FS

式中压力F的单位是 牛 ,受力面积5的单位是 米 ,压强p的单位是 牛/米

2

,它的专门名称为 帕斯卡 ,简称 帕 ,单位符号为Pa。

2

1帕= 1 牛/米。

常用的压强单位还有百帕、千帕、兆帕。

意义: 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1帕约等于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 的压强。一块砖平

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1000多 帕,100帕表示的意思是 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00牛 。

基础练习:

1.压强是反映 压力 作用在不同的 受力 面积上效果如何的量。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2.压强的单位是 帕斯卡 ,5帕表示的意义是 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5牛 。 3.物体重力是200牛,底面积为4×10米,将该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地面受到

-3

2

的压力为 200 牛,压强为 5×10 帕。

4.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木块,重10牛,受水平力F=20牛作用,静止在竖直墙 面上,

如图所示,则木块对墙面的压力为 20 牛,对墙面的压强为 2000 帕。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为 10牛,方向为 竖直向上 。 5. 关于压力的概念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压力的大小和方向总跟重力有关 D.压力就是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6、有一图钉,钉帽面积为0.5厘米,钉尖面积为0.05毫米,现用20牛的力按图钉帽,

则钉帽对手的压强和钉尖对墙的压强各为多大?

巩固提高:

1.下列对压强公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压强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B.压强跟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C压强与压力成正比,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D.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2.物体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如果把物体A向右移一点(不落地),则物体A对桌面的 ( B )

A.压力和压强都不变 B.压力不变,压强变大 C.压力变大,压强不变 D.压力和压强都变大

3.两物体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质量之比是1:2,与地面接触面积之比是2:1,那么地

面所受的压强之比是 ( C ) A.1:2 B.2:1 C.1:4 D.4:l

4.某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是p1,在行走时对地面的压强是p2,那么p1与p2

的关系是 ( C )

A.p1=p2 B.p1=2p2 C.p2=2p1 D.无法比较

5.一块长方体砖块,长、宽、高的尺寸比是4:2:1,重为G,这块砖平放、竖放和侧放时,

砖对地面的压强最大值是最小值的 ( C )

2

2

4

A.1倍 B.2倍 C.4倍 D.8倍

6.一堵墙对地面的压强为p,对地面的压力为F,若使长、宽和高都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墙对地面的压力为 8F ,压强为 2p 。 7.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在同

一水平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都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 表一

表二

(1)分析比较序号1与4(或2与5,3与6)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结论是 当受

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

(2)分析比较 1,6,9或4,7或5,8 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压

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8.滑雪运动员所用的滑雪板每块长2米、宽10厘米,如果运动员的质量为50千克,每块滑

雪板的质量为2千克,求他对水平雪地的压力和压强各为多大。

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结论:增大压强的方法:① 增大压力 ;② 减小受力面积 。 减小压强的方法:① 减小压力 ;② 增大受力面积 。 分析下列物体各是采用什么方法来改变压强的大小的。 (1)菜刀 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

(2)耙子 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同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 (3)橇式起落架直升机 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 (4)骆驼宽大的脚掌 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

基础练习:

1、下列关于压强的说法错误的是 ( D )

A.滑雪人穿上长的滑雪板是为了减小压强 B.把剪刀口磨得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强 C.铁轨铺在枕木上是为了减小对路基的压强 D.书包带窄的比宽的对肩的压强小 2.下列措施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C )

A.刀刃磨得薄一些 B.北京人的石斧打磨成尖形 C.背包带做得宽一些 D.针尖做得尖一些

3.人坐在沙发上比坐在木凳上舒服的原因是 ( C )

A.沙发有弹簧,抵消了人的重力 B.弹簧的弹力减小了人对沙发的压力

C.沙发柔软,与人体接触面积大 D.由于弹簧作用,人对沙发的压力小于人的重力 4.超大型运输卡车,轮胎有数十个,这样的目的是为了 ( B ) A.增大压强 B.增大受力面积 C.增大压力 D.减小压力 5.下列措施中,增大压强的是 C、D ,减小压强的是 A、B、E 。 A.坦克装履带 B.铁路上铁轨铺在枕木上

C.木桩的下端削成尖形 D.啄木鸟的嘴是尖的 E.鸭爪上有蹼

6.如图1—9,边长为10厘米、重为200牛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绳子对它

竖直向上的拉力F=50牛,求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和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2

7、有一棱长为10厘米、重为12牛的正方体,放在面积为1米的水平桌面中央,求物块对桌面的压强。

4

8、河面结冰后,冰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4×10帕,质量为60千克的学生想携带货物通

2

过水面,他每只脚与冰面的接触面积是175厘米,如果他要安全通过冰面,最多能携带多少千克的货物?(g取10牛/千克)

10、一个长40厘米、宽30厘米、高20厘米的长方体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1—11,桌面受到的压力为176.4牛。 (1)求长方体的质量;(2)沿着如图虚线竖直地把长方体切成两个相同的长方体,再把其

中的一个任意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拿走另一个,求桌面受到的最小压强。

巩固提高:

1、下列关于压强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压强跟受力面积成反比 B.压强跟压力大小成正比

C.压强跟压力和受力面积无关 D.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跟压力大小成正比

2.如图l—12所示,三个物体质量相同,则对水平桌面压强最大的是( A )

A.甲 B.乙 C.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3.三个铁制正方体甲、乙、丙,边长之比是1:2:3,

放在水平地面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最大的是 ( C )

A.甲 B.乙 C.丙 D.一样大

4、两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a管竖直放置,b管倾斜放

置,此时两管内液面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如图1—15所示,则管底受到液

体的压强pa和pb是 ( B )

A.papb C.pa=pb D.无法判断

液体压强:

1.液体由于受到 重力 作用,对支撑它的物体也有压强。液体不仅对容器的 底部 和侧

壁 有压强,而且在 液体内部 也有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可用 压强计 来测量。

2.液体内部 向各个方向 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 增大 ,在 同一深度 同种

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实验证明相同深度水和盐水的压强是 不同的 。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 密度

有关。同一深度的不同液体, 密度大的液体,压强也大。

4.如图,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等高的水和酒精,在水和酒精相同深度的A点

和B点的压强大小为 ( B )

A.pA=pB B.pA>pB C.pA

提高练习:

1.图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三个容器中都装有水),能得出的结论是 在同一液体

中,向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且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

2.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可推测甲、乙、丙三种液体

的密度大小是 ( B )

A.ρ甲>ρ丙>ρ乙 B.ρ乙>ρ丙>ρ甲 C.ρ甲>ρ乙>ρ丙 D.ρ丙>ρ乙>ρ甲

3.三个质量、底面积和高度都相同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装满水后,水对容

器底的压强 ( D )

A.甲大 B.乙大 C.丙大 D.一样大

4.上题中,如果三个容器本身重力一样,则桌面受

到的压力( A ),桌面受到的压强( A )

A.甲大 B.乙大 C.丙大 D.一样大

1.5 水的浮力

1、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关系。

(1)提出问题: 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多少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

(2)建立假设: 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水的多少成正比 。

(3)设计实验:

①实验器材:弹簧秤、烧杯、水、量筒、溢杯、物块。

②实验步骤:

a.在溢杯中盛满水,将小烧杯放在溢杯的出水口下;

b. 将物块悬挂在弹簧秤上,用弹簧秤测出物块的重G;

c. 将物块浸没在溢杯的水中,读出弹簧秤的读数F;

d.将溢杯溢出的水注入量筒内,测出它的体积V排水;

e.将上述数据填入下面的实验记录表中:

(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F浮=G排水=ρ水gV排水 (关系式)。

2.上述关系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它也适用于其他的液体。

(1)阿基米德原理的文字表达: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

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

(2)数字表达式: F浮=G排液=ρ液gV排液 ; (3)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

3、阿基米德原理可用公式F浮=ρgV表示,式中ρ是 液体的密度 ,V是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浮力的方向是 竖直向上的 。

基础练习:

1、将质量是2.34千克的钢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大?(钢块的密度为7.8×103千

3克/米)

2、一只铁球在空气中重3.12牛,全部浸没在水中重为2.5牛,问这个铁球是实心的还是空

33心的?(ρ铁=7.8×10千克/米)

3、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放入水中后,有2

5的体积露出水面。求该木块受到的浮

力。

34、水下6米深处有一条体积为300厘米的鱼,它受到的浮力为 2.94 牛,这条鱼若再

向上游5米,则它受到的浮力将 不变 。(假设鱼本身体积不变)

5.下列有关阿基米德原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A.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就是物体所排开液体的重力

B.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所减轻的重

C.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体积和液体密度及常数g的乘积

D.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6.如图1—24所示是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装置图,请对实际步骤作出补充说明

:

(1)甲步骤:向溢杯中 注满水 。

(2)乙步骤:在空气中先称出物体重力G,然后将物

体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秤的示数G',两次示数之差(G—G')是 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

(3)丙步骤:两次弹簧秤示数之差(F1—F2)测出的是 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比较

(2)(3)两次实验的结果,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 向上 的浮力,浮

力的大小 等于 物体排出的液体的重力。

7.质量相同的铝球、铁球和铜球(ρ

( A )

A.铝球所受的浮力最大 B.铁球所受的浮力最大C.铜球所受的浮力最大 D.三只球所受浮力一样大

铜>ρ铁>ρ铝)分别浸没在水中,三只球受到的浮力

物体浮沉条件

1.设想一物体浸没于液体中,如图1—25所示,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

受力分析可能出现三种不同情况:

(1)当F浮>G时,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可知物体将 上浮 ,当部分

体积露出液面时,排开体积减小,受到浮力减小,最后F浮=G,

物体处于 漂浮 状态。

(2)当F浮=G时,由于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 悬浮 状态,

此时物体可以停留在液体内部任一位置。

(3)当F浮

力三个力作用静止。

2.对于实心物体来说,当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内部时,有V排=V物,由于F浮=ρ

物液gV排,G=ρ物gV物。则:

(1)ρ液>ρ物时,上浮,最后漂浮; (2)ρ液=ρ物时,悬浮; (3)ρ液

练习:

1.一只实心球浸没在水中,则实心球 ( D )

A.一定下沉 B.一定上浮 C.一定悬浮 D.都有可能

2.一只实心球恰好能悬浮于酒精中(ρ酒精=0.8×103千克/米3),把此球浸没于水中,则 ( B )

A. 一定下沉 D.一定上浮 C.悬浮 D.都有可能

3.一块马铃薯恰好能悬浮在某一浓度的盐水中,如果将这块马铃薯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仍放到这一盐水中,则 ( D )

A. 大的一块下沉,小的一块漂浮 B.两块都下沉 C.两块都上浮 D.两块都悬浮

4.某物体的质量为100克,当把它放进盛满水的容器中时,溢出50毫升的水,则此物体 ( B )

A.浮在水面上 B.沉到容器底部 C.悬浮在水中 D.无法判断

5、放在水中的一只鸡蛋,由于鸡蛋受到的 重 力大于 浮 力,鸡蛋下沉。如果要使鸡

蛋能浮起来,可以 在水中加一些盐 ,从而增加 液体密度 。

6.浸没在液体中的某一物体,如果它所处的深度增加,则它受到液体的 ( A )

A.压强增加,浮力不变 B.压强增加,浮力增加 C. 压强不变,浮力增加 D.压强不变,浮力不变

7.如图l一28所示,A、B是体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当同时将它们的绳子剪断后,在木块

上浮未露出水面和铁块下沉未到底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木块所受的浮力增大,铁块所受的浮力减小

B.木块所受的浮力减小,铁块所受的浮力增大

C. 木块所受的浮力增大,铁块所受的浮力不变

D.木块所受的浮力不变,铁块所受的浮力也不变

沉浮条件的应用:

1.潜水艇。

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

现的。需下沉时,水舱内充水,到G>F浮;当G=F浮时,能停在任何位置(悬浮);需上浮时,用压缩空气将水排出,到G

2、密度计

1.用途:测量液体的密度。 2.工作原理:漂浮原理即F浮=G。

3.刻度值的特点: (1)上面读数小,下面读数大; (2)刻度不均匀,上疏下密。

基础练习:

1、一艘质量为1500吨的轮船,装上5×10吨货物后刚好满载,它此时受到的浮力和轮船

的排水量分别是 ( D )

A.1.47×10牛,1500吨 B.3.43×10牛,3500吨 C.4.9×10牛,5000吨 D.6.37×10牛,6500吨

2、用同一支密度计测甲、乙、丙三种液体的密度,如图所示,则甲、乙、丙三种液体的密

度及密度计在三种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 ,密度大小

3.潜水艇完全潜入水中,再继续下潜时( A )

A.浮力不变,压强变大 B.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C.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D.浮力不变,压强变小

4.某轮船的最大排水量是2×10吨,若轮船自身质量是3×10吨,

那么这轮船最多可装 1.7×10 吨货物。

5.一艘轮船从长江驶入东海,轮船受到的浮力 不变 排出液体的体积 变小 。

6、如图所示是用同一密度计测定甲、乙两种不同液体的密度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44333333

的是 ( B )

A.甲液体对密度计的浮力大些 B.甲、乙两液体对密度计的浮力相等

C.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D.甲液体的密度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7、均匀的正方体木块放入水中处于漂浮状态,现将露出水面部分切去,

则剩余部分木块将 ( A )

A.将上浮一点 B.将下沉一点 C. 仍不动 D.无法判断

8.如图所示:三球体积相同,都静止在水中, 则( )

A、A 球受浮力最大; B、B 球受浮力最大;

C、C 球受浮力最小; D、三球所受浮力一样大

1.6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溶液的特征。

溶液是一种 均一 、 稳定 的 混合物 。

(1)均一是指溶液内部各处性质 相同 ;

(2)稳定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3)溶液由 溶质 和 溶剂 组成,故是混合物 。

2、悬浊液、乳浊液

1.悬浊液是 固体小颗粒 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又叫 悬浮液 ,如 泥水 就是悬浊液。

2.乳浊液是 小液滴 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又叫 乳状液 ,如 牛奶 就是乳浊液。

基础练习:

1、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相同点是 ( D )

A.都是浑浊的 B.都是均一的 C. 都是稳定的 D.都是混合物

2.溶液区别于悬浊液、乳浊液的根本之处是 ( B )

A. 溶液五色透明 B.溶液稳定、均一 C. 溶液可能有颜色 D.溶液没有气味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不同的物质分散在水里,结果是不一样的。 ( √ )

(2)泥水是一种溶液,其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 × )

(3)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剂。 ( × )

(4)生产和科学实验里,常用的是水溶液,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 √ )

(5)动植物所需的养料必须成为溶液状态后才能被吸收。 ( √ )

4.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 D )

A.黄河浑浊水 B.植物油和水混合形成的混合物 C. 液态氧 D.酒精溶于水所得的混合物

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溶液久置后,其中各成分不会自动分离 B.溶液是由固体溶于水后形成的混合物

C. 溶液是一种混合物,所以混合物都是溶液 D.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6.一杯食盐水在温度保持不变时,敞口放置较长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食盐会慢慢沉到杯底 B.杯中食盐水一定下部分较浓,上部分较淡

C.食盐既不沉到杯底,更不会上浮到液面上 D.上述说法都是错误的

7.现有一组物质:海水、盐酸、酒精溶液,下列物质中,可以和这组物质归为同一类的是 ( C )

A. 冰水 B.泥水 C. 氨水 D.原油

8.将少量的①菜油②醋③味精④胡椒粉⑤面粉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后,其中 ④⑤ 形成悬浊液, ① 形成乳浊液, ②③ 形成溶液。(填编号)

9.某液体如果是溶液,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B )

A.一种固体物质分散在一种液体里 B.至少有两种物质存在,并形成一个均一、稳定的体系

C长时间放置不会有固体物质析出 D.只能是两种物质相混合

10.某温度下,将40克食盐放到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溶解掉36克食盐,得到136克食

盐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食盐水中溶质是 食盐 ,溶剂是 水 ;

(2)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36 克,溶剂质量为 100 克;

(3)将上述溶液等分为四份,则每一份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9 克,溶剂质量为 25 克。

1.7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涵义:在一定 温度 下,在一定量的 溶剂 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

这种溶质的 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不饱

和 溶液。

2.在描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时候,一定要强调:

(1) 一定温度 ; (2) 一定量的溶剂 ; (3) 某种溶质 。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化。(对大多数固体物质而言)

不饱和溶液①加溶质加溶质②蒸 ③降温

 ①加溶剂②升温饱和溶液

二、浓溶液和稀溶液

1.人们常把 溶有较多溶质 的溶液称为浓溶液, 溶有较少溶质 的溶液称为稀溶液。

2.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间的关系

(1)浓溶液 不一定 是饱和溶液,稀溶液 不一定 是不饱和溶液;

(2)对于同一种溶质和溶剂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一定 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

基础练习: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肯定是较浓的溶液

C. 饱和溶液肯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一些

D.在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2.要使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方法是 ( D )

A.增大压强 B.降低温度 C.升高温度 D.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3.现有一杯底部尚有少量未溶解的硝酸钾溶液,在给烧杯加热或加水的条件下,原来未溶解

的硝酸钾 继续 溶解,这时溶液由 饱和变为 不饱和 。这说明,在改变条件的情况下, 饱和 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我们在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涵义时,应强调 一定温度 和 一定量溶剂两个条件,否则就会失去意义。

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溶液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某温度下,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质

C. 某温度下,从一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取出一半,则这半杯溶液仍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D.有一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5.下列方法中,可用来检验某种溶质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 D )

A.将溶液适当加热 B.将溶液适当冷却 C.再加少量溶剂 D.添加溶液的溶质

6.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某固体溶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一定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C.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还是饱和的

D.某溶液冷却到一定温度,能析出晶体,就可证明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7.一定温度下,欲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加溶剂;④增加溶质。其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 B )

A.只有① B.只有④ C.①④ D.③④

三、溶解性

1.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大小叫溶解性。溶解性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一般地,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

解能力也是不同的。可见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溶解能力的大小主要是由 溶质 和 溶剂的性质决定的。例如,食盐容易溶解在 水中,而不易溶解在汽

油中;而油脂容易溶解在 汽油 中,而不易溶解在 水 中。

四、溶解度——物质溶解能力的定量表示方法

1.固体溶解度的涵义。

在 一定温度 下,某(固体)物质在 100 克溶剂里达到 饱和 状态时所溶

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溶解度数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 越强 。如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就表示在 20℃ 时, 100克 水中最多(即达到 饱和 状态)能溶解食盐 36克 。

2.对固体溶解度涵义理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强调在一定的温度下,因为 温度变化对溶解度大小有一定影响;

(2)各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需要对溶剂量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涵义中以 100克溶剂 作为标准;

(3)因为每一种溶质,在一定量溶剂里达到饱和和不饱和状态时溶解溶质的量是不同的,

所以应规定 达到饱和 状态;

(4)这里指的质量用 克 作单位,与溶剂单位一致。

3.溶解性等级的划分。

(1)溶解性等级的划分依据: 室温(20℃)时的溶解度 。

(2)等级的划分。

五、溶解度曲线

1.通过实验测出物质在各个不同温度的溶解度,运用数学方法可以绘制出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曲线上每个点表示某温度下某溶质的 溶解度 ;

(2)溶解度曲线表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 溶解度 数值;

(3)曲线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 溶解度 数值;

(4)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 温度 变化影响大小的情况;

(5)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 温度 下两种物质的 溶解度 相等;

(6)曲线上每个点所配制的溶液是该温度下这种溶质的 饱和 溶液,曲线下方的点

表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 不饱和 溶液。

2.从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图中可以看出: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 硝酸钾 ;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 氯化钠 ;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 氢氧化钙 。

基础练习:

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这表示 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够溶解硝酸钾31.6克 。

2、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5克某固体物质,该物质的溶解性等级应是( B )

A.易溶 B.可溶 C.微溶 D.难溶

3.10℃时硝酸铵的溶解度是140克,若将100克硝酸铵放到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得到 不饱和 的硝酸铵溶液,还需加入 40 克 硝酸铵 才能刚好成为10℃时的硝酸铵饱和溶液。

4.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克,40℃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克,

则30℃时,A、B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 D )

A.A大 B.B大 C. A、B一样大 D.无法判断

5.根据图1—36所示的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以下问题:

(1) 当温度高于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

顺序是 C

(2)P点表示 在t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3)A、B、C的溶解度为B>A>C的温度范围是 t1

(4)Q点表示t2℃时在 100 克水中已溶解A物质 m 克,此时的溶液是A物质的 不饱和 溶液。

6.M、N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见图1—37。现有两杯各盛20℃饱和M溶液和固体N溶液的烧杯,

杯底各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M和固体N,现将两杯溶液升温到40℃,杯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B )

A.溶液中M减少,N增加 B.杯底固体M减少,N增加

C. 溶液中M、N均减少 D.溶液中M、N均增加

溶解度计算

1、根据溶解度的计算

1.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可知,要计算物质的溶解度,溶液一定要是 饱和 的。

2.由于在饱和溶液中,溶液、溶剂和饱和溶液的质量比是确定的,因此溶解度跟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和溶液质量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定量关系:

m质

m剂=S100克或m质m液=S100克S

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克,回答下列问题:

(1)60℃时,把30克硝酸钾加到50克水里,能得到 80 克硝酸钾的 不饱和 溶液;

(2)60℃时,把30克硝酸钾加到20克水里,能得到 42 克硝酸钾的 饱和 溶液;

(3)60℃时,84克硝酸钾饱和溶液里含有 40 克水和 44 克硝酸钾。

2.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50克,50℃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之间的质量比为 ( A )

A.1:2:3 B.2:3:1 C.3:2:1 D.1:3:2

2、溶质的质量分数

1.涵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 溶质 质量与 溶液 质量的比值。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m质

m液=m质m质m剂

(1)溶质的质量分数只是一个比值, 没有 单位;

(2)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用小数或 百分数表示;

(3)公式的变换形式:m质=m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

1、 现有40克食盐溶液,经蒸发得到食盐固体8克,求这一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医院里配制生理盐水(溶质的质量分数为o.9%的食盐溶液)100千克。求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

3、有关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

1.溶液稀释就是往浓溶液中加溶剂变成稀溶液的过程。

2.溶液稀释问题的特点是: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保持不变,即:浓溶液的质量×浓溶

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3.由于液体称量比较麻烦而用量筒量取体积比较方便,所以计算时有时会牵涉到溶液的

m体积,这时要通过 密度 来进行计算(公式为ρ= V )。

1、工业生产上,有时要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来清洗钢材。把50千克溶质的

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水多少千克?

2、配制1 000毫升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密度为1.07克/厘米),需要溶质的

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克/厘米)多少毫升?需要水多少毫升?

3.把溶质的质量分数为l0%的硫酸溶液50克浓缩到40克,此时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12.5% 。

4、图1—38是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 33

(1)B操作中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 2.5克;

(2)放好砝码和调好游码后,向托盘天平的左盘上加氯化钠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

边,应进行的操作是 减少药品 ;

(3)D操作应选用 100 毫升的量筒(从10毫升、100毫升中选择)。量水时量筒必须放

平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面的 最低处 保持水平;

(4)E操作的作用是 加速溶解 。

5、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H2SO4 25毫升(密度为1.84克/厘米),配制溶质的质量3

分数为70%的硫酸溶液(密度为1.60克/厘米),需加水多少毫升?

3

1.8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1、晶体的形成。

(1)蒸发溶剂的方法。

当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后(设温度保持不变),便会余下晶体,如我们吃的食盐就是

通过海水晒盐得到的。

具体方法是:海水食盐晶体。

蒸发溶剂得到晶体这种方法一般用在得到溶解度 受温度影响不大 的固体物质,如得到食盐。

(2)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一般用在得到溶解度 受温度影响比较大 的固体物质

基础练习:

1.想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采取的方法应是 ( A )

A.蒸发溶剂的方法 B.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 D.升高温度的方法

2.将8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后得到的溶液是 ( C )

A.水 B.不饱和溶液 C.仍是饱和溶液 D.可能是饱和溶液

3.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方法得到晶体的过程中(晶体不含结晶水),溶液中保持不变的是 ( B )

A.溶解度 B.溶剂质量 C.溶质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4.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C. 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时一定会析出溶质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下溶液的浓度一定变小

蒸发浓缩、蒸发结晶

1.9 水的利用和保护

我国的水资源

1.我国是土地面积辽阔的国家,同时又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加上各地的气候、人口分布

差异很大等特征,因此,我国的水资源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我国江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约 27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 6 位。但由于我国

人口多,人均拥有的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所以是世界上“贫水

国”之一。

(2)从空间分布看:具有 南 多 北 少、东 多 西 少的特点。

(3)从时间分配看: 夏季 丰富, 冬季欠缺,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 很大 ,尤

其是 北方 更加明显。

2.解决我国华北、西北地区缺水问题的措施。

(1)充分利用当地的 水资源 、 节约用水 、避免浪费和污染;

(2)通过改变水循环路径,进行 跨流域调水。我国正在组织实施的 南水北调工

程 ,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华北、西北地区的缺水状况。

1.防止水污染。

(1)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

①工业废水中常含有许多 有毒物质 ; ②农业废水中常含有 农药 、 化肥等;

③生活污水中常含有 微生物 或有利于 微生物 生长的物质。

2、污水的处理。

(1)沉淀法:

[实验] 在一杯浑浊的泥浆水中加入明矾或活性炭(作凝聚剂),静置5分钟,可以观察到

泥沙 沉到杯底 ,水 变清了 。

(2)过滤法:

①过滤器的制作; ②过滤泥浆水; ③过滤时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指: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

“二低”指: 滤纸低于漏斗口 、 液体低于滤纸上沿

“三靠”指: 漏斗下端紧靠接受器内壁 、 玻璃棒末端轻轻斜靠在有三层滤纸的

一侧 、 上面烧杯嘴紧靠玻璃棒中下部 。

④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

(3)蒸馏法:

基础练习:

1、混有泥沙的食盐溶液过滤时,在滤纸上的是 泥沙 ,滤液中的是 食盐 和 水 ,

将滤液蒸干就得到 食盐 。

2.过滤法适用于 不溶性固体 与 液体的分离,蒸馏法适用于 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3.下列各种情况中,可能会引起水污染的是 ( D )

①过多使用农药 ②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排放到河里

③过多使用化肥 ④未经处理的化工厂排出的废水

A. ①③ B.②④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粗盐的精制实验中,必须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 C )

A.量筒、酒精灯、漏斗、玻璃棒 B.烧杯、漏斗、坩埚、玻璃棒

C. 烧杯、酒精灯、玻璃棒、漏斗、蒸发皿 D.铁架台、烧杯、胶头滴管、酒精灯

5.在制取蒸馏水时,蒸馏烧瓶中需加入一些碎瓷片,其目的是 ( C )

A.使受热均匀 B.使受热更快 C.防止液体暴沸 D.以上几点都是

6.做实验时,要求取用20克水配制溶液,则最合适的仪器是 ( B )

A.10毫升量筒 D.50毫升量筒 C. 100毫升量筒 D.托盘天平


相关文章

  • 小学六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 小学六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昌宁中心校 闫彩萍 一.试卷命题基本情况: 试卷能尽可能反映出学生最基础的学习情况,试卷通过各种试题 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再忆与再现,或者对试题进行辨析能反映学生所学知识的情况,如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问答.思 ...查看


  • 小学科学试卷分析报告
  • 小学科学试卷分析报告 一.试题分析 (一)试卷的结构和内容分布 本次小学三至五年级科学期末检测试卷较好地体现了<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要求,涵盖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内容,既考查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 ...查看


  • 2016云南曲靖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内容
  • 云南事业单位招聘请点击云南事业单位考试网 2016云南曲靖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内容 2016年云南曲靖事业单位考试公告还没有进行发布,可参照2015年云南曲靖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告,公告发布在5月底,共招聘801人.为了方便广大考生,云南中公 ...查看


  • 英语试题评价
  • 2017年,考试中心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依据<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命制了4套英语试卷供全 ...查看


  • 试卷量化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 科技资讯 2008 NO.13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科 教 平 台 试卷量化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凌财进1 曾婷2 (1.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河源 517000:2.茂名学院 广东茂名 ...查看


  • 五年级科学试卷分析(2015.2)
  • 五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三店街宋寨小学 胡保喜 一.试卷整体分析 本次科学试卷共有六大题,题型覆盖本册教材的知识点,份量适中,内容偏难,总体上看,是一份比较合理的试卷.从学生平时考试的成绩看,这份试卷让他们考,平均分可以达到80分左右,但是碍于 ...查看


  • 2013-2014第二学期新店小学科学期中试卷质量分析
  • 2013-2014第二学期新店小学科学期中试卷质量分析 本次期中科学试卷命题有利于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小学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试题能结合科 ...查看


  • 五年级科学期末试卷分析
  • 五年级科学期末试卷分析 这次科学试卷共有五大题,题型覆盖本册的知识点,份量适中,难易适当,是一份比较合理的试卷.从学生平时考试的成绩 看,这份试卷让他们考,平均分可以达到 30----35分左右,但是碍于学生 对待本次质量检测的过度紧张心理 ...查看


  • 2013温州中考科学试卷评析
  • 2013温州中考科学试卷评析 首 页证件办理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交通出行旅游住宿文体娱乐餐饮消费社区家庭租房住房首页 > 市民服务中心 > 生活资讯 > 考试2013温州中考科学试卷评析字体:[ 大 中 小 ] ...查看


  • 六年级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 六年级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今年科学试卷命题题目难易适度,试题既能结合科学教学实际,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时,又考查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减少了死记硬背的试题,增加了对所学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试卷具有较高的效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