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三章客观题习集

第三章 教育目的

1.培、养劳动选者是( 择A ) 题 。

A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 .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 .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D .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C ) 。

A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 .德、智、体全面发展

C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 .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

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B )的教育目的观

A .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4.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D )。

A .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5. ( C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 .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6. 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D )。

A. 教育是为谁服务 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C. 什么人应接受教育 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7.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C )。

A .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 .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 .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8.体育是以( C ) 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

A .提升教育对象智慧 B.健全品德素养

C .发展体能,锻炼体魄 D .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

9. 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B )。

A. 调控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激励功能

1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的是( C ) 。

A .教育实验的热潮 B .教育改革的实践 C .素质教育运动 D .教育的国际化走势

11.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 D ) 的认识。

A .精神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神学本位论 D .个人本位论

12.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 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为( B ) 。

A .德育 B .智育 C .美育 D .体育

13.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 A ), 它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

A .教育目的 B .课程 C .教育评价 D .教学

14.“美育”一词最早是( C ) 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

A .培根 B .康德 C .席勒 D .卢梭

15.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 D ) 。

A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B .教育无目的论

C .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16. 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 A )作出规定。

A. 社会价值 B.个人价值 C.素质结构 D.人才规格

17.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 涂儿干 B.卢梭 C.赞可夫 D.福禄贝尔

18. 教育这一社会活动所面临的问题是要解决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即促进受教育者的( B ),引导他以某种方式参与社会活动。

A. 个性化 B.社会化 C.科学化 D.个性自由发展

19.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争论最多影响最大也最带根本性的问题,是教育活动究竟是注重于个人的发展还是注重( D )

A. 科学技术 B.个人需要 C.科学知识 D.社会需要

20.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 A )提出“学校即社会”的主张,试图调和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分歧,做到个人与社会两者兼顾。但是,他的努力不能说是成功的。

A. 杜威 B.卢梭 C.马克思 D.孔德

21.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 D )为重点的教育。

A. 实践能力 B.健康的体魄 C.高尚的道德 D.创新精神

22. 素质教育是促进( A )的教育。

A. 个性发展 B.认识发展 C.情感发展 D.意志发展

23.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而确定的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被称为( C )。

A. 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24.关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说法错误的是( C )。

A. 人才的规格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个性全面发展的问题

B. 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人特点,把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C. 全面发展强调五育并举,就是坚持学生的平均发展

D. 全面发展教育指坚持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25.培养学生的( D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

A. 主体意识的实践能力 B. 主体意识和操作能力

C. 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D.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的、填空题 。 1.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包括三个主要领域:一是 认知 的;二是 情感 的;三是动作技能

2.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 根本特点 ,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的 质量标准 。

3.在西方国家,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涉及的最基本问题是 个人本位 和社会本位 的价值取向问题。

4.教育目的是教育的 出发点 ,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5.教育目的层次包括: 国家的教育总目的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教师的教学目标。

6.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 普遍与特殊 的关系。

7.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 具体与抽象 的关系,他们彼此相关,但相互不能取代。

8.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 社会性 ,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9.全面发展的人是 体力与智力 、 能力与志趣 、 道德精神和审美精神 等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10.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基础上的。

11.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提高学生 感受美 的能力、培养学生 鉴赏美 的能力、发展学生 创造美 的能力。

12.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

13.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导向功能, 激励功能 和 评价功能 。

14.一个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称为狭义的 教育目的 。

15.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6.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教育目的的制定,都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 经济 、 文化 等因素的影响。

17.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也是 全面发展 与 因材施教 相统一的教育。

一、单选题

1、主张培养“自然人”的观点是(A )

A 、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 B、自由主义教育目的论 C、存在主义教育目的论 D、社会本位论

2、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 )

A 、杜威 B、涂尔干

C 、凯兴斯泰纳 D、秦梯利

3、(C )是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A 、罗素 B、洪堡 C、卢梭 D、沛–西能

4、(A )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对所要培养的人在身心发展方面提出的具体标准与要求。

A 、培养目标 B、教育目的

C 、教育目标 D、课程与教学目标

5、(D )提出的教育目的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项内容。

A 、林则徐 B、张之洞 C、梁启超 D、蔡元培

6、“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这一对教育目的论述出自(B )

A 、1958年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 、1981年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

C 、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1985年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7、(C )将我国的教育目的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力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A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二、多选题

1、教育目的就其表述和内容而言具有(ABD )特征。

A 、抽象性 B、理想性 C、可操作性 D、终极性

2、个人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流派有(ACD )的教育目的论。

A 、自然主义 B、国家主义

C 、自由主义 D、存在主义

3、社会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流派有(AC )的教育目的论。

A 、国家主义 B、存在主义

C 、社会学派 D、自由主义

4、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有(ABCD )

A 、约翰–密尔 B、罗素、小原国芳 C、哈耶克 D、洪堡、爱伦–凯 E、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

5、国家主义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CD )

A 、涂尔干 B、萨特 C、凯兴斯泰纳 D、秦梯利

6、个人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观点有(ABCD )

A 、教育目的制订应以完善与发展个人自身的需要为依据,社会目的是次要部分

B 、尊重受教育者的天性和天赋的自由权力 C、强调个人存在价值及其充分发展的重要性

D 、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促进个人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视为教育的最高目的

7、社会本位论的基本价值准则主要体现在(BCD )几个方面。

A 、个性化 B、规范控制 C、社会价值 D、社会化

8、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ABCD )

A 、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教育

B 、基础性、普及性的教育

C 、强调全面发展教育

D 、一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主体性教育

第三章 教育目的

1.培、养劳动选者是( 择A ) 题 。

A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 .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 .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D .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C ) 。

A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 .德、智、体全面发展

C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 .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

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B )的教育目的观

A .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4.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D )。

A .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5. ( C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 .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6. 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D )。

A. 教育是为谁服务 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C. 什么人应接受教育 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7.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C )。

A .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 .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 .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8.体育是以( C ) 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

A .提升教育对象智慧 B.健全品德素养

C .发展体能,锻炼体魄 D .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

9. 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B )。

A. 调控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激励功能

1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的是( C ) 。

A .教育实验的热潮 B .教育改革的实践 C .素质教育运动 D .教育的国际化走势

11.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 D ) 的认识。

A .精神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神学本位论 D .个人本位论

12.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 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为( B ) 。

A .德育 B .智育 C .美育 D .体育

13.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 A ), 它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

A .教育目的 B .课程 C .教育评价 D .教学

14.“美育”一词最早是( C ) 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

A .培根 B .康德 C .席勒 D .卢梭

15.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 D ) 。

A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B .教育无目的论

C .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16. 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 A )作出规定。

A. 社会价值 B.个人价值 C.素质结构 D.人才规格

17.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 涂儿干 B.卢梭 C.赞可夫 D.福禄贝尔

18. 教育这一社会活动所面临的问题是要解决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即促进受教育者的( B ),引导他以某种方式参与社会活动。

A. 个性化 B.社会化 C.科学化 D.个性自由发展

19.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争论最多影响最大也最带根本性的问题,是教育活动究竟是注重于个人的发展还是注重( D )

A. 科学技术 B.个人需要 C.科学知识 D.社会需要

20.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 A )提出“学校即社会”的主张,试图调和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分歧,做到个人与社会两者兼顾。但是,他的努力不能说是成功的。

A. 杜威 B.卢梭 C.马克思 D.孔德

21.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 D )为重点的教育。

A. 实践能力 B.健康的体魄 C.高尚的道德 D.创新精神

22. 素质教育是促进( A )的教育。

A. 个性发展 B.认识发展 C.情感发展 D.意志发展

23.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而确定的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被称为( C )。

A. 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24.关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说法错误的是( C )。

A. 人才的规格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个性全面发展的问题

B. 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人特点,把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C. 全面发展强调五育并举,就是坚持学生的平均发展

D. 全面发展教育指坚持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25.培养学生的( D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

A. 主体意识的实践能力 B. 主体意识和操作能力

C. 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D.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的、填空题 。 1.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包括三个主要领域:一是 认知 的;二是 情感 的;三是动作技能

2.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 根本特点 ,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的 质量标准 。

3.在西方国家,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涉及的最基本问题是 个人本位 和社会本位 的价值取向问题。

4.教育目的是教育的 出发点 ,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5.教育目的层次包括: 国家的教育总目的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教师的教学目标。

6.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 普遍与特殊 的关系。

7.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 具体与抽象 的关系,他们彼此相关,但相互不能取代。

8.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 社会性 ,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9.全面发展的人是 体力与智力 、 能力与志趣 、 道德精神和审美精神 等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10.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基础上的。

11.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提高学生 感受美 的能力、培养学生 鉴赏美 的能力、发展学生 创造美 的能力。

12.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

13.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导向功能, 激励功能 和 评价功能 。

14.一个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称为狭义的 教育目的 。

15.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6.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教育目的的制定,都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 经济 、 文化 等因素的影响。

17.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也是 全面发展 与 因材施教 相统一的教育。

一、单选题

1、主张培养“自然人”的观点是(A )

A 、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 B、自由主义教育目的论 C、存在主义教育目的论 D、社会本位论

2、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 )

A 、杜威 B、涂尔干

C 、凯兴斯泰纳 D、秦梯利

3、(C )是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A 、罗素 B、洪堡 C、卢梭 D、沛–西能

4、(A )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对所要培养的人在身心发展方面提出的具体标准与要求。

A 、培养目标 B、教育目的

C 、教育目标 D、课程与教学目标

5、(D )提出的教育目的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项内容。

A 、林则徐 B、张之洞 C、梁启超 D、蔡元培

6、“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这一对教育目的论述出自(B )

A 、1958年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 、1981年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

C 、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1985年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7、(C )将我国的教育目的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力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A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二、多选题

1、教育目的就其表述和内容而言具有(ABD )特征。

A 、抽象性 B、理想性 C、可操作性 D、终极性

2、个人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流派有(ACD )的教育目的论。

A 、自然主义 B、国家主义

C 、自由主义 D、存在主义

3、社会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流派有(AC )的教育目的论。

A 、国家主义 B、存在主义

C 、社会学派 D、自由主义

4、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有(ABCD )

A 、约翰–密尔 B、罗素、小原国芳 C、哈耶克 D、洪堡、爱伦–凯 E、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

5、国家主义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CD )

A 、涂尔干 B、萨特 C、凯兴斯泰纳 D、秦梯利

6、个人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观点有(ABCD )

A 、教育目的制订应以完善与发展个人自身的需要为依据,社会目的是次要部分

B 、尊重受教育者的天性和天赋的自由权力 C、强调个人存在价值及其充分发展的重要性

D 、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促进个人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视为教育的最高目的

7、社会本位论的基本价值准则主要体现在(BCD )几个方面。

A 、个性化 B、规范控制 C、社会价值 D、社会化

8、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ABCD )

A 、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教育

B 、基础性、普及性的教育

C 、强调全面发展教育

D 、一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主体性教育


相关文章

  • 思想政治教育经典著作研读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哲学,不是宗教神学.唯心主义哲学.还是唯物主义哲学,从认识论上之所以不能正确认识社会本质的根本原因在于:不理解实践及其在社 ...查看


  • 课程与教学论第三章 课程编制试题及答案
  • 第三章 课程编制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 被称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 <课程> B.<经验课程论>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儿童与课程> ...查看


  •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法理学模拟题及答案(ABC汇总)
  • <法理学>模拟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可以行为.应该行为.不得行为的行为方式称为( ). A .行为模式 B .假定 C .制裁 D ...查看


  • 浙江师范大学客观题第三章2011年1月考试
  • 第三章 1分数: 1/1 人耳判断声音的方位主要是依靠 选择一个答案 a. 掩蔽效应 b. 双耳效应 d. 哈斯效应 c. 鸡尾洒会效应 正确 这次提交的分数:1/1. Question 2分数: 1/1 在经验之塔中,塔的底部是 选择一个 ...查看


  • "第三者介入"的概念及因其引起的离婚纠纷的处理
  • "第三者介入"的概念及因其引起的离婚纠纷的处理 各地法院受理因第三者介入 而引起的离婚纠纷不断增加,因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受害一方婚姻当事人到处奔走投诉:舆 论界要求严惩"第三者"在报纸上常见:分析家们 ...查看


  • 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业
  • 1.方法论: 简单地说,方法论就是"论方法.规范地说,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学说或理论.方法论以方法为研究对象,是研究如何运用客观规律自觉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方法论与世界观相统一.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就是在唯物辩证法指导 ...查看


  • 山东大学新闻考研资料
  • 山东大学新闻学传播学考研复习资料大全 新闻理论教程 辅导用书:<新闻理论教程> 成美.童兵著 中国人大出版社 题型及分值 1.名词解释(3个,每个5分,共15分) 答题要点:"历史.概论.理论",这三类基本概 ...查看


  • 教育为什么需要第三方评估-上书房信息咨询
  • 教育为什么需要第三方评估? 在教育行业,最重要的两个主体就是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前者是教育实施的主体,后者则是教育管理的主体.两者相辅相成,同时从不同角度出发开展评估活动. 而由独立于这两者之外的社会机构对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进行评 ...查看


  • 2015年督导室工作计划(定稿)
  • 2015年清河区教育督导室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全区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以"四个转变"切实加强对学校的监督.指导.评估和服务,全面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升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准,为推动我区教育事业规范.内涵.科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