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_成因及对策分析

第15卷 第5期人 文 地 理Vol.15,No.5                             

2000年10月HUMANGEOGRAPHYOct.2000 文章编号:1003—2398(2000)05—0024—06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分析

姚 静,李 爽

(聊城师范学院地理系,聊城 252059)

提 要: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人口发展过程的必然产物,同时将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未来人口变化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同时是世界人口大国和老年人口大国,老龄化过程有着自身的特点和独特的成因机制。本文通过定量分析,认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人口转变迅速,老龄化进程快;②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低龄老人多,高龄老人增长速度快;③人口老化与综合国力发展不相适应;④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显著。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人口寿命的延长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直接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与措施:转变观念,科学、辨证地认识人口老龄化问题;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经济承受能力;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保障体系和老年照料体系;建立健康的老年型社会。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特点;成因;对策;中国中图分类号:C922  文献标识码:A

STUDYONCHARACTERS、CAUSEOFFORMATIONANDCOUNTERMEASURESOFPOPULATIONAGINGINCHINA

YAOJing,LIShuang

(DepartmentofGeography,LiaochengTeachersUniversity,Liaocheng252059,China)

Abstract:Populationagingmeanstheincreasetrendofelderpopulationover65yearsinanareaoracountry,whichreflectsthechangeofpopulationagestructure,resultsfromsocialandeconom-icdevelopmentandaffectsthesocialandeconomicdevelopmentaswellaspopulationinfutureatthesametime.Chinaisnotonlythecountrywithmasspopulationbutalsoacountrywithlargeelderpopulationintheworld,inwhichpopulationagingprocesshasespecialtinctureandreason.Withthehelpofmathsmethod,thepapergathersupcharacterofpopulationaginginChina:①Populationchangesquicklyandpopulationagingprocessisspeedy.②Theabsolutequantityofel-derpopulationislarge,inwhichtheamountismoreatlowageandincreasesfleetlytohighagegroup.③Itisnotadaptivebetweenpopulationagingandcomprehensivenationalstrength.④Theregionaldifferenceamongallareasisdistinctive.Theessentialreasonisfamilyplanningpoli-cyandlongerlife.Lastly,somecountermeasuresareoffered.Forexample,weshouldunderstandtheproblemofpopulationagingwithscientificattitude,advancelaboringproductivity,swellsup-portingpower,setupsafeguardsystemthatwasprovidedforagedandhealthyeldersociety.Keywords:populationaging;character;causeofformation;countermeasure;China  按照国际通用的尺度,65岁为老年的起始年龄,65岁及以上人口为老年人口。老年人口占总

人口比重达到7%及以上时,为老年型人口类型。二战后,欧美发达国家几乎无例外地成为老年型人

收稿日期:1999—11—22;修订日期:2000—05—08

(,女,,,

5期            姚 静 李 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分析              25

口国家。老龄化逐渐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1997年国际老年学会将“21世纪的人口老龄化:同一个世界、共同的未来”做为主题。预计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进入老龄社会,人口老龄化将是人类发展的主要特征。1998年,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在第35届年会上,提醒各会员国“铭记21世纪老龄化是人类前所未有的,对任何社会都是一项重大挑战。”我国不仅是世界人口大国,老年人口数也居全球第一。1996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6.94%,属于成年型后期,距离老年型仅有0.06个百分点。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将

成为21世纪困扰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强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又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 中国人口老龄化特点分析

1.1 人口转变迅速,老龄化进程快

自70年代起,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由“年轻型”

转变为“成年型”,到1982年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了1.37个百分点,到1996年老年人口比重距离老年化标准仅一步之遥了。

以表1的我国历年老年人口比重为原始数据,

表1 我国历年老年人口比重

Tab.1 TheelderpopulationproportionoverthepastyearsinChina

年份

老年人口比重(%)

19494.10

[***********]784.414.903.544.804.80

19824.91

19875.48

19905.58

19915.99

19926.09

19936.15

19946.23

19956.70

19966.94

    注:本文所用资料均来自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各年期,不包括重庆和港澳台地区

表2 我国老年人口比重预测

Tab.2 Theforecastoftheelderpopulationproportion

年份

老年人口比重(%)

[1**********]3

7.107.317.98

2005

8.48

[***********]2220252030

9.8610.1711.4713.2714.0515.2717.43

表3 1997年我国老年人口分组构成

Tab.3 Theconstituteofdividingtheelderpopulationintogroupin1997年龄组

占老年人口总数(%)

占男性老年人口总数(%)占女性老年人口总数(%)

65~6940.51

43.4237.92

70~7428.67

29.3828.04

75~7917.36

16.6517.99

80~848.67

7.299.9

85~893.1

2.123.97

90~1.7

1.142.19

建立拟合曲线(图1),数学模型为:y=-4E-07x+9E-05x-0.0032x+

0.0394x+4.182

2

4

3

2

63年;从10%达14%,我国用11年时间,除比日本慢2年外,比其它三国分别快14、24、29年。

(1)

R=0.9103

式中x为年份,y为老年人口比重,据此可推算出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在1999年可达7.10%,在2000年可达7.31%(表2)。由此,我国将在1999年进入老年型。人口类型从“成年型”到“老年型”的转变大约用30年时间。而欧洲国家人口转变是一个自发平稳的过程,经过了近一个世纪才完成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转变,其中从“成年型”到“老年型”的转变也要经历50~8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起步分别比日本、英国、美国、法国晚29年、69年、54年、134年,但老化速度却快许多。把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划分为7%~10%、10%~14%二个阶段,从7%达10%,

,图1 我国老年人口比重曲线

Fig.1 Thecurveoftheelderpopulationproportion

人口老化率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的相对速度,公式为:

r(t)    (2)

t(t1

26                     人 文 地 理                    15卷

其中t为年代,N0为老年人口数,N为人口总数,计算结果表明,1995年我国人口老化率为0.808。

1.2 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低龄老人多,高龄老

人增长速度快

我国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很大,1982第三次人口查时,65岁及以上老人为4927万人,60岁及以上老人为7664万人,到1996年时,65岁及以上老人已达0.86亿,60岁及以上老人已达1.3亿。15年间65岁及以上老人增加了74.5%,60岁及以上老人增加了69.6%。1998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约占世界、亚洲老年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和二分之一。

着工业化、城市化、生产社会化和商品化,以及人口再生产的现代化自发实现的。经济的飞速发展,增强了社会福利保障能力,因而生育率持续下降,而现代科技的进步,医疗条件大为改善,死亡率锐减,人口寿命延长,导致人口年龄结构逐步老化。人口老化和经济发展是正相关的。与这种自然的人口转变相比,我国生育率的下降是被动的,是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我国是在综合国力尚不太强的情况下,面临人口老龄化严峻态势,迎来“白发浪潮”的。早在八十年代时,我国经济人口增长比就达1∶10.3,人口份额比七十年代提高了6.6。目前,世界上已进入老龄化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至少在1万美元左右,而我国在进入老年型国家时仅达1000美元左右,这种反差是巨大的,表明我国尚缺乏应付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实力。1.4 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显著

图2 普通罗仑兹曲线Fig.2 TheordinaryLorenzcurve

1997年,我国老年人口中65~69岁的低龄老

人占到40.51%,老年人口结构尚属年轻。从性别构成看,43.42%的男性和37.92%的女性老年人口为65~69岁(表3)。图2的普通罗伦兹曲线,也反映了老年总人口、男性老年人口、女性老年人口的分布都相对集中在低龄老年人口段,其集中化指数分别为0.31、0.34、0.32。同时,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到老年人口总数的13.47%,已达900万,并以每年5.4%的速度递增,到2000年将达到1000多万。80岁以上人口占60岁以上人口的比重为长寿比例,1982年、1990年、1995年我国老年人口的长寿比例分别为6.59%、7.92%、8.64%,增长速度较快。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老年人口的长寿比例还会更快地增长。1.3 人口老化与综合国力发展不相适应

图3 我国各省老年人口比重图

Fig.3 Theelderpopulationcoefficientsinallprovinces

从1991—1995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老年人口比重的平均值来看(图3),经济发达的省市老年人口比重较大。选取出生率(Y1)、死亡率(Y2)、负担少儿系数(Y3)、负担老年系数(Y4)、老年人口比重(Y5)、单身老人户数(Y6)、一个老人户数(Y7)、二个老人户数(Y8)、三个及以上老人户数(Y9)等9个指标,对我国30个省、直辖市1993~1995年的老龄化情况进行Q型聚类分析,划分为6类:第一类为上海,第二类为北京、天津,第三类为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四川,第四类为山西、安徽、福建、江西、湖北、广西、海南、贵州、云

5期            姚 静 李 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分析              27

南、陕西,第五类为内蒙、吉林、黑龙江、青海、宁夏、新疆、甘肃,第六类为西藏。经过方差分析(表4),6类样品在统计的9项指标间存在着显著差异,聚类结果令人满意。类别的划分基本上与各省、直辖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老龄化程度高。例如,第三类中的河北、

辽宁、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广东1995年的GDP名列全国前八名。可见经济发展水平与老龄化情况是相关的,据统计计算,GDP与老年人口比重的相关系数为0.946。由此可知,我国各省、直辖市的人口老龄化存在着差异,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老龄化情况较突出。

表4 方差分析表

Tab.4 Theanovaanalysistableaboutallkindtargets

变量

FP

Y110.3400.00

Y23.8480.011

Y38.0220.000

Y444.280.000

Y533.190.000

Y60.000

Y70.000

Y80.000

Y98.0220.000

17.04423.20173.749

表5 我国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口比重表

Tab.5 TheelderpopulationcoefficientsbetweencitiesandcountrysideinChina

年份19911993

1995

城    市

老年人口数(人)

12564

[1**********]

老年人口系数(%)

6.39

7.036.96

农    村

老年人口数(人)

49945

[1**********]

老年人口数(%)

5.92

5.886.68

  另外,我国人口老龄化存在着城乡差异(表

5)。根据老年人口1%抽样调查,1991—1995年,我国城乡老年人口数分别增长了14.12倍、11.82倍,老年人口比重分别增加了0.57、0.76个百分点,老龄化速度较快。1991年,农村老年人口数是城市的3.98倍,老年人口比重比城市低0.47个百分点。1995年,农村老年人口数是城市的3.33倍,老年人口比重比城市低0.28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数农村远多于城市与老年人口比重农村低于城市的情况并存。可见,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城市

低,但农村老年人口总数较大。

2 中国人口老龄化成因分析

  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主要是人口政策所致。人口年龄结构从“年轻型”转变为“老年型”是人口发展过程的必然结果。生育率下降和死亡率下降都促使人口的年龄结构趋向于老龄化,前者使年轻人口比重下降,相对增加老年人口比重,而后者使人口的整体寿命延长,绝对增加老年人口比重

图4 我国历年出生率变化曲线

Fig.4 ThebirthratecurveoverthepastyearsinChina

  1973年以来,我国逐步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大幅度下降(图4),1990年总和生育率为2.31,比1950年以来降低了3.5,这20年的降低量占到1950年以来的40年的降低量的99%。在

生育率下降的同时,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在迅速延长。1957年,男性和女性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55.82岁、55.95岁,1995年,男性和女性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上升为67.36岁、71.89

28                     人 文 地 理                    15卷

岁。我国少年人口比重在1950年时为33.5%,到1990年下降到27.6%,老年人口比重在1950年时为7.5%,到1990年上升到8.6%。在少年人口比重下降过程中,生育率下降起到的作用为19.5个百分点,死亡率下降起到的作用为-3.0个百分点,在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过程中,生育率下降的作用为2.7个百分点,死亡率下降的作用为0.8个百分点[1]。由此可见,我国现在面临的是低生育率下的人口老龄化,生育率的快速下降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因素,可以说我国人口老龄化是计划生育政策的直接人口学效果。

据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预测,2010~2030年间我国总和生育率将维持在1.80。这期间,少年人口比重将从27.58%下降到18.04%,其中生育率下降的作用为4.07个百分点,死亡率下降的作用为0.34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比重将从8.64%上升到21.93%,其中生育率下降的作用为2.12个百分点,死亡率下降的作用为1.72个百分点。这表明,直到下个世纪前半叶,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生育率下降所起到的作用将仍大于死亡率下降。

近几十年来,在世界各国的老龄化进程中,生育率下降都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都不及在我国所起的作用巨大。我国1990年的人口生育率较1964年下降了65.53%,少年人口比重下降了31.97%,老年人口比重提高了56.46%,而同期发达国家总和生育率下降幅度为14.94~48.84%。

[2]

3.2 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经济承受能力

世界上许多老年型国家的实践证明,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包括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的就业率,极大提高在业人口的劳动生

产率,以及老年人继续参加工作。其中提高在业人口的劳动生产率为最根本、积极的途径。当在业人口创造的剩余产品远远超出个人需要时,即使负担系数增加,工作年龄人口的负担也相对轻松得多;当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经济才能获得大发展,以此为后盾,才能解决人口老龄化引发的社会问题[3]。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要努力发挥这一优势,广开就业渠道,使达到劳动年龄的人口成为生产人口,由潜在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同时,提高劳动者素质,建立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提高在业人口的劳动生产率。3.3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保障体系和老年照

料体系

3.3.1 建立养老储备金制度

在我国工资制度实行了改革,退休金的实际替代率降低,早退休的职工只能领到非常少的养老金,甚至达不到最低生活保障线,同时,旧体制中的退休金未与物价挂勾,退休金的提高滞后于物价上涨。另外,预计在2010、2020年我国退休职工将比现在成倍增长,老年退休金要接连翻几翻,使国家财政难以为继。我国绝大多数的老人生活在农村,他们并没有退休金的待遇。而我国城市老年人口比重大,农村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这就要求积极发展社会供养。

积极发展社会供养的出路在于改革,建立养老储备金,并由国家、企事业单位、个人合理负担。在集体和个体企业中,也要实施强制性的养老储备金制度。这样,打破旧有的由国家包下来的退休工资制,建立由国家、企事业、劳动者个人共同筹集养老金的制度,逐步扩大养老资金的统筹范围,实行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制。在农村则应发展以自我保障为主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借鉴实施以下做法:建立农村社会养老管理机构,为农民设立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保险费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给予适当的补贴,个人缴纳的保险费和集体补贴全部记在个人名下;以县级为基本核算平衡单位,逐步分级负责保险基金的运营和保值增值;参加保险者达到规定的领取年龄时,根据其个人帐,3 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3.1 科学、辨证地认识人口老龄化问题

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与人口老龄化趋势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工业化、城市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商品化的结果,是人类在生理上取得巨大进步的例证。老年人是社会的财富和资源,而非单纯的消费者,不能被认为是家庭、社会的负担,要正确地认识老年人的作用,老年人的智力、知识、技能、经验,以及多年形成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都是非常宝贵的。我国老人中多为具有劳动能力的低龄老人,他们是能够有所作为的。在家庭生活中,老年人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他们帮助劳动人口料理家务、照顾孩子,解决劳动人口的后顾之忧。而且,在人口老龄化初期,人口增长放慢,总人口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急剧下降,人口年龄结构趋于稳定,是有

5期            姚 静 李 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分析              29

计发养老金。

3.3.2 提倡子女供养,发展社区照料体系

我国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孝悌”思想源远流长,有着尊老、敬老、爱老、养老的传统,家庭养老、子女赡养老人一直是主要的老年人抚养方式。尤其在农村,家庭养老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仍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老年供养体系中扮演主要角色。在解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家庭、子女的作用不可替代。要发扬民族优良传统,在舆论导向甚至法律保障上,继续倡导子女供养老人,可由“同居供养”变为“分居供养”。注意改善现有家庭养老的状况,制定相应的政策,从制度上鼓励家庭养老,充分发挥家庭在供养、照料、慰藉方面的作用。

国家应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事业,尽早启动“安老工程”,兴建一些示范性的养老、安老、老龄产业基地。大力兴办老年福利事业,兴建老年福利院、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公寓、老人日间照料中心、临终关怀医院、老年医疗康复中心、老年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提倡社区服务,建立社会化照料服务体系,增加老年福利设施,扩大社会化服务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在业人口的负担,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精力用于为社会做贡献。从国际国内的经验看,社会化养老是一种趋势,社区是城市养老服务的最佳场所。我国高龄老人增长迅速,发展社区养老照料体系是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重大战略选择。提倡多数老年人居家养老、自我照料,在此基础上实行上门服务和集中照料,把封闭的服务设施开放化,形成衣食住行、学习教育、健身娱乐、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生活救助、参与社会等全方位的老年人服务行业。

随着家庭小型化、微型化,社会劳动力高龄化,子女提供照料的资源会减少,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会日益弱化。预计在2010年左右,大批独生子女将进入婚期,届时一大批家庭将出现一对夫妻赡养4位或6位老人的情况。采取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将成为下一个世纪必然发展的趋势。

3.3.3 实行弹性退休制度,适当组织老年人就业

在当前,我国的退休制度是男60岁、女55

岁,这样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都是低龄老人。建议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延长健康状况良好、文化素质高的专业、科技和教育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的工作时间,充分利用其才智,继续为国家做贡献。这样,不仅提高了老人自身的收入,增强了他们自养的能力,同时对国家经济建设也是非常有利的。就目前而言,我国仍存在着劳动力充分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老年人就业无疑增加就业压力。但是我国低龄老人多,适当组织老年人再就业自养,是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的必要补充。面向第三产业为主的老年人再就业,在当前不失为可持续老年社会保障的组成。例如,企事业单位的门卫和传达人员、仓储保管、清洁、服务等,都适合老年人的体力和心理,而一般青年人又不愿意做。国家和政府部门可建立老年人就业介绍所,帮助老年人进行再就业的职业转换。3.4 建立健康的老年型社会

加大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打破认为老年社会保守、沉闷、缺乏活力的偏见,社会各代人中广泛进行交流和沟通,增进了解,使代际关系融洽,建立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健康的老年型社会[4]。在这样的社会中,几代人各得其所,所有社会成员都是人口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平,每个年龄组的人都健康而有意义地活着,尊老爱幼仍为社会风尚,整个社会呈现一种有序的富有活力的大同状态。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在积极创建适合老年人的社区文化,但活动形式和场所都很有限,今后应创办更多、更好的老年大学、老年人俱乐部、老年人联谊会等,充分重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杜鹏.中国人口生育率的下降与人口老龄化[J].中国

人口科学,1995,(2):14—15.

[2]姜向群.计划生育与我国人口老龄化及老年人问题

[J].人口研究,1996,(6):58—59.

[3]洪国栋.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对策思考[J].人口研

究,1997,(4):45—47.

[4]邬沧萍,穆光宗.健康的老龄社会[J].人口与经济,

1997,(1):8—19.

第15卷 第5期人 文 地 理Vol.15,No.5                             

2000年10月HUMANGEOGRAPHYOct.2000 文章编号:1003—2398(2000)05—0024—06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分析

姚 静,李 爽

(聊城师范学院地理系,聊城 252059)

提 要: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人口发展过程的必然产物,同时将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未来人口变化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同时是世界人口大国和老年人口大国,老龄化过程有着自身的特点和独特的成因机制。本文通过定量分析,认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人口转变迅速,老龄化进程快;②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低龄老人多,高龄老人增长速度快;③人口老化与综合国力发展不相适应;④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显著。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人口寿命的延长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直接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与措施:转变观念,科学、辨证地认识人口老龄化问题;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经济承受能力;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保障体系和老年照料体系;建立健康的老年型社会。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特点;成因;对策;中国中图分类号:C922  文献标识码:A

STUDYONCHARACTERS、CAUSEOFFORMATIONANDCOUNTERMEASURESOFPOPULATIONAGINGINCHINA

YAOJing,LIShuang

(DepartmentofGeography,LiaochengTeachersUniversity,Liaocheng252059,China)

Abstract:Populationagingmeanstheincreasetrendofelderpopulationover65yearsinanareaoracountry,whichreflectsthechangeofpopulationagestructure,resultsfromsocialandeconom-icdevelopmentandaffectsthesocialandeconomicdevelopmentaswellaspopulationinfutureatthesametime.Chinaisnotonlythecountrywithmasspopulationbutalsoacountrywithlargeelderpopulationintheworld,inwhichpopulationagingprocesshasespecialtinctureandreason.Withthehelpofmathsmethod,thepapergathersupcharacterofpopulationaginginChina:①Populationchangesquicklyandpopulationagingprocessisspeedy.②Theabsolutequantityofel-derpopulationislarge,inwhichtheamountismoreatlowageandincreasesfleetlytohighagegroup.③Itisnotadaptivebetweenpopulationagingandcomprehensivenationalstrength.④Theregionaldifferenceamongallareasisdistinctive.Theessentialreasonisfamilyplanningpoli-cyandlongerlife.Lastly,somecountermeasuresareoffered.Forexample,weshouldunderstandtheproblemofpopulationagingwithscientificattitude,advancelaboringproductivity,swellsup-portingpower,setupsafeguardsystemthatwasprovidedforagedandhealthyeldersociety.Keywords:populationaging;character;causeofformation;countermeasure;China  按照国际通用的尺度,65岁为老年的起始年龄,65岁及以上人口为老年人口。老年人口占总

人口比重达到7%及以上时,为老年型人口类型。二战后,欧美发达国家几乎无例外地成为老年型人

收稿日期:1999—11—22;修订日期:2000—05—08

(,女,,,

5期            姚 静 李 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分析              25

口国家。老龄化逐渐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1997年国际老年学会将“21世纪的人口老龄化:同一个世界、共同的未来”做为主题。预计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进入老龄社会,人口老龄化将是人类发展的主要特征。1998年,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在第35届年会上,提醒各会员国“铭记21世纪老龄化是人类前所未有的,对任何社会都是一项重大挑战。”我国不仅是世界人口大国,老年人口数也居全球第一。1996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6.94%,属于成年型后期,距离老年型仅有0.06个百分点。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将

成为21世纪困扰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强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又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 中国人口老龄化特点分析

1.1 人口转变迅速,老龄化进程快

自70年代起,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由“年轻型”

转变为“成年型”,到1982年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了1.37个百分点,到1996年老年人口比重距离老年化标准仅一步之遥了。

以表1的我国历年老年人口比重为原始数据,

表1 我国历年老年人口比重

Tab.1 TheelderpopulationproportionoverthepastyearsinChina

年份

老年人口比重(%)

19494.10

[***********]784.414.903.544.804.80

19824.91

19875.48

19905.58

19915.99

19926.09

19936.15

19946.23

19956.70

19966.94

    注:本文所用资料均来自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各年期,不包括重庆和港澳台地区

表2 我国老年人口比重预测

Tab.2 Theforecastoftheelderpopulationproportion

年份

老年人口比重(%)

[1**********]3

7.107.317.98

2005

8.48

[***********]2220252030

9.8610.1711.4713.2714.0515.2717.43

表3 1997年我国老年人口分组构成

Tab.3 Theconstituteofdividingtheelderpopulationintogroupin1997年龄组

占老年人口总数(%)

占男性老年人口总数(%)占女性老年人口总数(%)

65~6940.51

43.4237.92

70~7428.67

29.3828.04

75~7917.36

16.6517.99

80~848.67

7.299.9

85~893.1

2.123.97

90~1.7

1.142.19

建立拟合曲线(图1),数学模型为:y=-4E-07x+9E-05x-0.0032x+

0.0394x+4.182

2

4

3

2

63年;从10%达14%,我国用11年时间,除比日本慢2年外,比其它三国分别快14、24、29年。

(1)

R=0.9103

式中x为年份,y为老年人口比重,据此可推算出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在1999年可达7.10%,在2000年可达7.31%(表2)。由此,我国将在1999年进入老年型。人口类型从“成年型”到“老年型”的转变大约用30年时间。而欧洲国家人口转变是一个自发平稳的过程,经过了近一个世纪才完成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转变,其中从“成年型”到“老年型”的转变也要经历50~8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起步分别比日本、英国、美国、法国晚29年、69年、54年、134年,但老化速度却快许多。把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划分为7%~10%、10%~14%二个阶段,从7%达10%,

,图1 我国老年人口比重曲线

Fig.1 Thecurveoftheelderpopulationproportion

人口老化率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的相对速度,公式为:

r(t)    (2)

t(t1

26                     人 文 地 理                    15卷

其中t为年代,N0为老年人口数,N为人口总数,计算结果表明,1995年我国人口老化率为0.808。

1.2 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低龄老人多,高龄老

人增长速度快

我国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很大,1982第三次人口查时,65岁及以上老人为4927万人,60岁及以上老人为7664万人,到1996年时,65岁及以上老人已达0.86亿,60岁及以上老人已达1.3亿。15年间65岁及以上老人增加了74.5%,60岁及以上老人增加了69.6%。1998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约占世界、亚洲老年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和二分之一。

着工业化、城市化、生产社会化和商品化,以及人口再生产的现代化自发实现的。经济的飞速发展,增强了社会福利保障能力,因而生育率持续下降,而现代科技的进步,医疗条件大为改善,死亡率锐减,人口寿命延长,导致人口年龄结构逐步老化。人口老化和经济发展是正相关的。与这种自然的人口转变相比,我国生育率的下降是被动的,是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我国是在综合国力尚不太强的情况下,面临人口老龄化严峻态势,迎来“白发浪潮”的。早在八十年代时,我国经济人口增长比就达1∶10.3,人口份额比七十年代提高了6.6。目前,世界上已进入老龄化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至少在1万美元左右,而我国在进入老年型国家时仅达1000美元左右,这种反差是巨大的,表明我国尚缺乏应付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实力。1.4 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显著

图2 普通罗仑兹曲线Fig.2 TheordinaryLorenzcurve

1997年,我国老年人口中65~69岁的低龄老

人占到40.51%,老年人口结构尚属年轻。从性别构成看,43.42%的男性和37.92%的女性老年人口为65~69岁(表3)。图2的普通罗伦兹曲线,也反映了老年总人口、男性老年人口、女性老年人口的分布都相对集中在低龄老年人口段,其集中化指数分别为0.31、0.34、0.32。同时,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到老年人口总数的13.47%,已达900万,并以每年5.4%的速度递增,到2000年将达到1000多万。80岁以上人口占60岁以上人口的比重为长寿比例,1982年、1990年、1995年我国老年人口的长寿比例分别为6.59%、7.92%、8.64%,增长速度较快。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老年人口的长寿比例还会更快地增长。1.3 人口老化与综合国力发展不相适应

图3 我国各省老年人口比重图

Fig.3 Theelderpopulationcoefficientsinallprovinces

从1991—1995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老年人口比重的平均值来看(图3),经济发达的省市老年人口比重较大。选取出生率(Y1)、死亡率(Y2)、负担少儿系数(Y3)、负担老年系数(Y4)、老年人口比重(Y5)、单身老人户数(Y6)、一个老人户数(Y7)、二个老人户数(Y8)、三个及以上老人户数(Y9)等9个指标,对我国30个省、直辖市1993~1995年的老龄化情况进行Q型聚类分析,划分为6类:第一类为上海,第二类为北京、天津,第三类为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四川,第四类为山西、安徽、福建、江西、湖北、广西、海南、贵州、云

5期            姚 静 李 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分析              27

南、陕西,第五类为内蒙、吉林、黑龙江、青海、宁夏、新疆、甘肃,第六类为西藏。经过方差分析(表4),6类样品在统计的9项指标间存在着显著差异,聚类结果令人满意。类别的划分基本上与各省、直辖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老龄化程度高。例如,第三类中的河北、

辽宁、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广东1995年的GDP名列全国前八名。可见经济发展水平与老龄化情况是相关的,据统计计算,GDP与老年人口比重的相关系数为0.946。由此可知,我国各省、直辖市的人口老龄化存在着差异,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老龄化情况较突出。

表4 方差分析表

Tab.4 Theanovaanalysistableaboutallkindtargets

变量

FP

Y110.3400.00

Y23.8480.011

Y38.0220.000

Y444.280.000

Y533.190.000

Y60.000

Y70.000

Y80.000

Y98.0220.000

17.04423.20173.749

表5 我国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口比重表

Tab.5 TheelderpopulationcoefficientsbetweencitiesandcountrysideinChina

年份19911993

1995

城    市

老年人口数(人)

12564

[1**********]

老年人口系数(%)

6.39

7.036.96

农    村

老年人口数(人)

49945

[1**********]

老年人口数(%)

5.92

5.886.68

  另外,我国人口老龄化存在着城乡差异(表

5)。根据老年人口1%抽样调查,1991—1995年,我国城乡老年人口数分别增长了14.12倍、11.82倍,老年人口比重分别增加了0.57、0.76个百分点,老龄化速度较快。1991年,农村老年人口数是城市的3.98倍,老年人口比重比城市低0.47个百分点。1995年,农村老年人口数是城市的3.33倍,老年人口比重比城市低0.28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数农村远多于城市与老年人口比重农村低于城市的情况并存。可见,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城市

低,但农村老年人口总数较大。

2 中国人口老龄化成因分析

  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主要是人口政策所致。人口年龄结构从“年轻型”转变为“老年型”是人口发展过程的必然结果。生育率下降和死亡率下降都促使人口的年龄结构趋向于老龄化,前者使年轻人口比重下降,相对增加老年人口比重,而后者使人口的整体寿命延长,绝对增加老年人口比重

图4 我国历年出生率变化曲线

Fig.4 ThebirthratecurveoverthepastyearsinChina

  1973年以来,我国逐步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大幅度下降(图4),1990年总和生育率为2.31,比1950年以来降低了3.5,这20年的降低量占到1950年以来的40年的降低量的99%。在

生育率下降的同时,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在迅速延长。1957年,男性和女性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55.82岁、55.95岁,1995年,男性和女性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上升为67.36岁、71.89

28                     人 文 地 理                    15卷

岁。我国少年人口比重在1950年时为33.5%,到1990年下降到27.6%,老年人口比重在1950年时为7.5%,到1990年上升到8.6%。在少年人口比重下降过程中,生育率下降起到的作用为19.5个百分点,死亡率下降起到的作用为-3.0个百分点,在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过程中,生育率下降的作用为2.7个百分点,死亡率下降的作用为0.8个百分点[1]。由此可见,我国现在面临的是低生育率下的人口老龄化,生育率的快速下降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因素,可以说我国人口老龄化是计划生育政策的直接人口学效果。

据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预测,2010~2030年间我国总和生育率将维持在1.80。这期间,少年人口比重将从27.58%下降到18.04%,其中生育率下降的作用为4.07个百分点,死亡率下降的作用为0.34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比重将从8.64%上升到21.93%,其中生育率下降的作用为2.12个百分点,死亡率下降的作用为1.72个百分点。这表明,直到下个世纪前半叶,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生育率下降所起到的作用将仍大于死亡率下降。

近几十年来,在世界各国的老龄化进程中,生育率下降都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都不及在我国所起的作用巨大。我国1990年的人口生育率较1964年下降了65.53%,少年人口比重下降了31.97%,老年人口比重提高了56.46%,而同期发达国家总和生育率下降幅度为14.94~48.84%。

[2]

3.2 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经济承受能力

世界上许多老年型国家的实践证明,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包括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的就业率,极大提高在业人口的劳动生

产率,以及老年人继续参加工作。其中提高在业人口的劳动生产率为最根本、积极的途径。当在业人口创造的剩余产品远远超出个人需要时,即使负担系数增加,工作年龄人口的负担也相对轻松得多;当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经济才能获得大发展,以此为后盾,才能解决人口老龄化引发的社会问题[3]。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要努力发挥这一优势,广开就业渠道,使达到劳动年龄的人口成为生产人口,由潜在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同时,提高劳动者素质,建立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提高在业人口的劳动生产率。3.3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保障体系和老年照

料体系

3.3.1 建立养老储备金制度

在我国工资制度实行了改革,退休金的实际替代率降低,早退休的职工只能领到非常少的养老金,甚至达不到最低生活保障线,同时,旧体制中的退休金未与物价挂勾,退休金的提高滞后于物价上涨。另外,预计在2010、2020年我国退休职工将比现在成倍增长,老年退休金要接连翻几翻,使国家财政难以为继。我国绝大多数的老人生活在农村,他们并没有退休金的待遇。而我国城市老年人口比重大,农村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这就要求积极发展社会供养。

积极发展社会供养的出路在于改革,建立养老储备金,并由国家、企事业单位、个人合理负担。在集体和个体企业中,也要实施强制性的养老储备金制度。这样,打破旧有的由国家包下来的退休工资制,建立由国家、企事业、劳动者个人共同筹集养老金的制度,逐步扩大养老资金的统筹范围,实行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制。在农村则应发展以自我保障为主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借鉴实施以下做法:建立农村社会养老管理机构,为农民设立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保险费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给予适当的补贴,个人缴纳的保险费和集体补贴全部记在个人名下;以县级为基本核算平衡单位,逐步分级负责保险基金的运营和保值增值;参加保险者达到规定的领取年龄时,根据其个人帐,3 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3.1 科学、辨证地认识人口老龄化问题

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与人口老龄化趋势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工业化、城市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商品化的结果,是人类在生理上取得巨大进步的例证。老年人是社会的财富和资源,而非单纯的消费者,不能被认为是家庭、社会的负担,要正确地认识老年人的作用,老年人的智力、知识、技能、经验,以及多年形成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都是非常宝贵的。我国老人中多为具有劳动能力的低龄老人,他们是能够有所作为的。在家庭生活中,老年人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他们帮助劳动人口料理家务、照顾孩子,解决劳动人口的后顾之忧。而且,在人口老龄化初期,人口增长放慢,总人口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急剧下降,人口年龄结构趋于稳定,是有

5期            姚 静 李 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分析              29

计发养老金。

3.3.2 提倡子女供养,发展社区照料体系

我国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孝悌”思想源远流长,有着尊老、敬老、爱老、养老的传统,家庭养老、子女赡养老人一直是主要的老年人抚养方式。尤其在农村,家庭养老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仍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老年供养体系中扮演主要角色。在解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家庭、子女的作用不可替代。要发扬民族优良传统,在舆论导向甚至法律保障上,继续倡导子女供养老人,可由“同居供养”变为“分居供养”。注意改善现有家庭养老的状况,制定相应的政策,从制度上鼓励家庭养老,充分发挥家庭在供养、照料、慰藉方面的作用。

国家应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事业,尽早启动“安老工程”,兴建一些示范性的养老、安老、老龄产业基地。大力兴办老年福利事业,兴建老年福利院、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公寓、老人日间照料中心、临终关怀医院、老年医疗康复中心、老年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提倡社区服务,建立社会化照料服务体系,增加老年福利设施,扩大社会化服务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在业人口的负担,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精力用于为社会做贡献。从国际国内的经验看,社会化养老是一种趋势,社区是城市养老服务的最佳场所。我国高龄老人增长迅速,发展社区养老照料体系是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重大战略选择。提倡多数老年人居家养老、自我照料,在此基础上实行上门服务和集中照料,把封闭的服务设施开放化,形成衣食住行、学习教育、健身娱乐、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生活救助、参与社会等全方位的老年人服务行业。

随着家庭小型化、微型化,社会劳动力高龄化,子女提供照料的资源会减少,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会日益弱化。预计在2010年左右,大批独生子女将进入婚期,届时一大批家庭将出现一对夫妻赡养4位或6位老人的情况。采取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将成为下一个世纪必然发展的趋势。

3.3.3 实行弹性退休制度,适当组织老年人就业

在当前,我国的退休制度是男60岁、女55

岁,这样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都是低龄老人。建议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延长健康状况良好、文化素质高的专业、科技和教育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的工作时间,充分利用其才智,继续为国家做贡献。这样,不仅提高了老人自身的收入,增强了他们自养的能力,同时对国家经济建设也是非常有利的。就目前而言,我国仍存在着劳动力充分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老年人就业无疑增加就业压力。但是我国低龄老人多,适当组织老年人再就业自养,是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的必要补充。面向第三产业为主的老年人再就业,在当前不失为可持续老年社会保障的组成。例如,企事业单位的门卫和传达人员、仓储保管、清洁、服务等,都适合老年人的体力和心理,而一般青年人又不愿意做。国家和政府部门可建立老年人就业介绍所,帮助老年人进行再就业的职业转换。3.4 建立健康的老年型社会

加大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打破认为老年社会保守、沉闷、缺乏活力的偏见,社会各代人中广泛进行交流和沟通,增进了解,使代际关系融洽,建立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健康的老年型社会[4]。在这样的社会中,几代人各得其所,所有社会成员都是人口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平,每个年龄组的人都健康而有意义地活着,尊老爱幼仍为社会风尚,整个社会呈现一种有序的富有活力的大同状态。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在积极创建适合老年人的社区文化,但活动形式和场所都很有限,今后应创办更多、更好的老年大学、老年人俱乐部、老年人联谊会等,充分重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杜鹏.中国人口生育率的下降与人口老龄化[J].中国

人口科学,1995,(2):14—15.

[2]姜向群.计划生育与我国人口老龄化及老年人问题

[J].人口研究,1996,(6):58—59.

[3]洪国栋.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对策思考[J].人口研

究,1997,(4):45—47.

[4]邬沧萍,穆光宗.健康的老龄社会[J].人口与经济,

1997,(1):8—19.


相关文章

  • 中国人口老龄化特点及政策思考
  • ・& ・健康老龄化专题论坛・ !![编者按]!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其对社会和经济.人民生活方式.健康和疾病.卫生服务提供均产生了很大影响,给国家和地区的卫生.福利.社会服务系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本刊在连续介绍了澳大 ...查看


  • 中国北部沙尘暴现状_成因与防治对策
  • 第12卷第5期2005年10月水土保持研究 R esearch of So il and W ater Conservati on . 12 N o . 5V o l O ct . , 2005 ① 中国北部沙尘暴现状.成因与防治对策 高国 ...查看


  •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Microsoft Word 文档
  • 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2课时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导学案(人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了解荒漠化防治的主要内容.原则.重点及综合整治的重要措施和问题. 2.通过本节学习学会运用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区域地理现象的 ...查看


  • 工商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范围
  • 工商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为了增强论文的现实性和说服力,也培养同学们在调查实践中进行研究和论文写作的习惯和能力,建议同学们要把毕业论文写作和前端的社会实践统一考虑,保持连贯性. 第一部分 题目指南 以下选题仅做指南使用,学员完全 ...查看


  •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 选题方向:"政府经济学研究".政府经济学.组织行为学 1. 论管理者的性格培养与管理效能 2. 论管理情景对管理方式和效果的制约性 3. 有限政府的经济管理效能分析 4. 政府行政成本 ...查看


  • 社会实践选题
  • 2015年社会实践选题 一.关于"失独者"现状调研 问题描述: "失独者"指的是因各种原因独生子女死亡,且不能或不愿再生育子女的人.对许多家庭而言,独生子女是家庭的全部,这样脆弱的家庭一旦失去子女且生 ...查看


  •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设计
  •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教学设计) 石台中学 姚萍 一.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本节内容是要掌握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分析该区域存在的问题,了解导致荒漠 ...查看


  •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1.中小城市社区服务调查研究 2.城市居民社区参与意愿研究 3.城市社区福利现状及其建设研究 4.城市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状况调查 5.中小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调查研究 6.从社会学视角审视当前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中的问题 7 ...查看


  • 高考地理问答题参考答案大全终极版
  • 地理简答题参考答案大全 一.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1. 安全的宇宙环境: 2. 稳定的太阳光照: 3. 适宜的温度: 4.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5. 适中的自转周期: 6. 液态的水. 二.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电磁波干扰电离 ...查看


热门内容